琵琶行中怎样看出作者命运相似有什么词语与女孩相似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教师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培养诗歌的诵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整体阅读,结合语境把握诗歌形象及语言的内涵;合作探究琵琶女身世悲凉的根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领会诗歌中天涯沦落的感伤。
教学重点:
通过词语的赏析来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情感,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预 习 案】
一 了解作者及背景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吟、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 歌、行、吟、引是古代歌曲的几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 __
__。歌、行、吟、引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2.& 现实主义
乐天 香山居士 《白氏长庆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运动3. 体裁;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二、基础知识
&&&)头银篦(&&&&
水浆迸(&&&&
&铮铮然(&&&&&
贾人(&&&&
&&&&转徙(&&&&&
)& 幽咽(
&六幺(&&&&&
虾蟆陵(&&&&&
呕哑嘲哳(&&&
&&&&)(&&&
&)&& 红绡(
2、古今异义:
①明年秋&&&&&&&&&
&&&&&&&&&&&&&&&&,今:&&&&&&&&&&&&&&&&&&&&&&&&&&
②因为长句&&&&&&&
&&&&&&&&&&&&&&&&,今:
&&&&&&&&&&&&&&&&&&&&&&&&&&&)
③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
&&&&&&&&&&&&&&&&,今:
&&&&&&&&&&&&&&&&&&&&&&&&&&&)
④曲终收拨当心画&
&&&&&&&&&&&&&&&,今:&&&&&&&&&&&&&&&&&&&&&&&&&&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
&&&&&&&&&&&&&&&&&&&&&&&&&&&)
⑥客去朝来颜色故& (古:
&&&&&&&&&&&&&&&&,今:&&&&&&&&&&&&&&&&&&&&&&&&&&
⑦老大嫁作商人归& (古:
&&&&&&&&&&&&&&&&,今:&&&&&&&&&&&&&&&&&&&&&&&&&&
⑧呕哑嘲哳难为听& (古:
&&&&&&&&&&&&&&&&,今:
&&&&&&&&&&&&&&&&&&&&&&&&&&&)
⑨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
&&&&&&&&&&&&&&&&,今:
&&&&&&&&&&&&&&&&&&&&&&&&&&&)
3、词类活用:
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②遂命酒(
&&&&&&&&&&&&&&&&&&&&&&)
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④商人重利轻别离(
&&&&&&&&&&&&&&&&&)
4、特殊句式:
①使快弹数曲 (
&&&&&&&&&&&&&&&&&&&&&&)&&
&&&②感斯人言
(&&&&&&&&&&&&&&&&&&&&&
③歌以赠之(&&&&&&&&&&&&&&&&&&&&&
&&④转徙于江湖间
(&&&&&&&&&&&&&&&&&
⑤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
&&&&&&&&&&&&&&&&&&)
三、整体阅读、把握文意
请你按时间顺序,把诗歌正文部分分为五部分,并写出每一部分的段落大意。
&&&&&&&&&&&&&&&&&&&&&&&&&&&&&&&&&&&&&&&&&&&&&&&&&&&&&&。
(1)第一部分:&&&&&&&&&&&&&&&&&&&&&&&&&&&&&&&&&&&&&&&&&&&&&&&&&&&&
(2)第二部分:&&&&&&&&&&&&&&&&&&&&&&&&&&&&&&&&&&&&&&&&&&&&&&&&&&&&
(3)第三部分:&&&&&&&&&&&&&&&&&&&&&&&&&&&&&&&&&&&&&&&&&&&&&&&&&&&&
(4)第四部分:&&&&&&&&&&&&&&&&&
&&&&&&&&&&&&&&&&&&&&&&&&&&&&&&&&&&&&。
(5)第五部分:&&&&&&&&&&&&&&&&&&&&&&&&&&&&&&&&&&&&&&&&&&&&&&&&&&&&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明确&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3.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概述琵琶女的身世;点明写作动机;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___________”作侧面描写。
明确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
江州司马青衫湿 。)
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环境描写的文字。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乐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的心情。
【我的疑惑】
【探 究 案】
一、仔细阅读小序部分: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前句讲的是诗人被贬的生活,后句讲的是听到“斯人言”后,诗人内心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更加突出“斯人言”的意义,也点名了该诗的中心主旨,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精读第二段,欣赏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
1、说说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指出乐曲高潮之所在?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
第二乐章“欢乐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
第三乐章“沉思曲”:&&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①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②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④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⑤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⑦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①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②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③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①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③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浏览第三、四段。
在这两段中塑造了&&&&&
个人物形象,分别是&&&&&&&&
、&&&&&&&&&&&&
。请概括这两个人物形象特征,诗人为何这么写?
为什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主旨句?第三段用了什么手法写琵琶女的人生遭遇
?&&&&&&&&&
明确& 两个; 琵琶女和诗人;
琵琶女——历经繁华,晚景惨淡,多才多艺,多愁善感;诗人——孤独落寞,感情丰富;&
这样写的目的在于强调两人共同的特点——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贬谪之苦。
【我的发现】
【训 练 案】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B )
A、湓(p&n)浦口 &
水浆迸(b&ng)   呕哑(ōu
yā) &&&&
悯(mǐn)然
B、贾(jiǎ)人  && 轻拢慢捻(niǎn)  嘲哳(zhāo
zhā)   荻(d&)花
C、恬(ti&n)然 &&
&声声思(s&) &&&&&
钿(di&n)头银篦(b&)  铁骑(j&)
D、六幺(yāo)  & 虾蟆(h&
mā)陵  转徒(xǐ)   &&&
铮铮(zhēng zhē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A(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D.“翻”应为“反”。)
3.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① 凡六百一十六言( C )
A、气度不凡      &
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C、(项脊)轩凡四遭火 &&
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② 命曰《琵琶行》( D )
A、遂命酒    &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民不堪命矣  &
D、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
③ 低眉信手续续弹( C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信口雌黄     &
D、余固笑而不信也
④ 六百一十六言(&
A、七言律诗      B、自言本是京城女
C、东船西舫悄无言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A.突出:突然爆发出。C.整理。D.以前。)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B. 予出官二年 &出官:(京官)外调。
C. 谪居卧病浔阳城
&谪居:选择居室。&&&&&&&
D.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授予官职。
解析:C项中“谪居”指贬谪。&&&&&&&&&&&&&&&&&&
7.下列各句中不具备 “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主人忘归客不发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8.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相识多年,出来闯天下,在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答案. C (“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
9.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而且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当时就流传极广,后来又流传到日本。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晚年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势如江潮涌雪,奇景迭出,曲尽长篇歌行之妙。
《琵琶行》选自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主人下马客在船”在修辞上使用了互文的手法,即对应位置上两个词(或短语)互为补充的修辞手法。这首诗中“主人忘归客不发”也是这样的句式。
答案:D&&&
解析:D项“主人忘归客不发”不是互文。
11.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格的一项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对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解析:A项中“管弦”和D项中“丝竹”均代指音乐,C项中的“秋月春风”代指时光、岁月。
12. 对《琵琶行》中有关诗句及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主人下马客在船”——意思是主人送客至江岸,主人与客人同时下马,客人与主人又相继上了船。为了诗句的简约,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格。
“别时茫茫江浸月”——诗人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要与朋友分别了,心绪难平;内心与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茫然。
“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容量却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不凡的炼字功夫。
“凄凄不似向前声”——前面已对琵琶女演奏技艺作了细致描绘,这里用简笔,避免重复。演奏技艺仍然高超,只是情感转为凄惨悲凉。
解析:C项对诗句的解释太过落实。作者是用“春江花朝秋月夜”代指各种风景美好的时刻。&&&&&&&&&&&&&&&&&&&&&&&&&&&&&&&&&&&&&&&
二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段诗文,完成1—7题。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与“银瓶乍破水浆迸”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珠小珠落玉盘&&&
B.天台一万八千丈&&&
C.江州司马青衫湿&&&
D.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A项与“银瓶乍破水浆迸”均运用了比喻。其余分别为夸张、借代、衬托。
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
B. 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身世凄凉。
C. 与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
D. 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答案:B&&&&&&&&&&&&
解析:B项,此时她尚未叙述身世。
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弦弦掩抑声声思(&&&&&&&&&&
(2)低眉信手续续弹(&&&&&&&&&&&
(3)大弦嘈嘈如急雨(&&&&&&&&
&&&&&)&&&
(4)小弦切切如私语(&&&&&&&&&&
(5)间关莺语花底滑(&&&&&&&&&&
(6)幽咽泉流冰下难(&&&&&&&&&
答案:(1)悲,伤&
(2)随手&
(3)形容声音浊杂粗重&
(4)形容声音轻细
(5)形容鸟声婉转&
(6)遏塞不畅的水流声
4.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C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5.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B“广阔的想像空间”应为“悠然不尽的无穷韵味”。)
这段音乐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指出诗人描写音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刻画成形象可感的实物,写出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变化之美,同时也易于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我们不但要知道什么是比喻,还要明白比喻的好处,即表达效果。同时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有意识地运用。
选段的最后两句是琵琶女弹琵琶之后,听众的反应和周围景色的描写,试简述这两句运用的手法和作用。
答案:手法是烘托。作用:写出听众已处忘我境界,写江心秋月冷照,以烘托演奏的效果。
(二)阅读下面几首诗,完成8—10题。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清&袁枚《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唐&李商隐《马嵬》)
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三首诗中①为古体诗,②③为近体诗。&&&&&&&
B. ①②为古体诗,③为近体诗。
.①③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
D. ①②③均为古体诗。
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B. 立意上,白诗第一句便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唐玄宗迷色误国。
立意上,袁诗认为李、杨二人的生死离别和民间的疾苦离情一样值得人们同情。
D. 李诗在立意上别出心裁,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
答案:C&&&&&&&&
&&&&&&&&&&&解析:袁诗认为民间的疾苦离情更值得人们同情。
对三首诗的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袁诗“银河”用来比喻夫妻离散。“石壕村”“长生殿”暗含两个典故。
“莫愁”多指美女,李诗最后两句意为作为帝王的玄宗还不如普通之家的丈夫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
李诗和袁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长恨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点明“长恨”题旨,给读者留下了袅袅清音,让人回味。
&&解析:袁诗和李诗用意不同。袁诗意在与民间疾苦离情相比较;而李诗则是直接讽刺唐玄宗。
(三)阅读下面描写音乐的诗,完成11—14题。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
①绿绮:古代名琴,传为司马相如之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半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1.“蜀僧抱绿绮”中写“绿绮”意思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泛指名贵之琴,衬托演奏者技艺高超。
12.“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一挥手”,弹琴的动作(语出“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暗含了蜀僧弹琴的高妙,是自己的知音。“万壑松”从感受角度联想到深山大谷,万壑松声用大自然雄浑的声音比喻了琴声铿锵有力。
13.“馀响入霜钟”意思是什么?与苏轼《前赤壁赋》里哪两个成语意思接近?
参考答案:音乐停止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钟声融合在一起。“余音袅袅”“三日不绝”。
14.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的理解。(开放性试题。)
参考答案:听完音乐,不知不觉四周远山又罩上了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琵琶行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_百度知道
琵琶行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一个弹琵琶女艺人的悲凉身世,表现了作者对被压迫妇女得尊重和同情,感到异常悲伤。同时使作者联想到自己被贬的悲凉境遇,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由此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同病相怜..对前事的怀念,对未来充满迷惘..
思想感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琵琶行的作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