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的彝族年彝族的导游词

四川概况导游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四川概况导游词
上传于||文档简介
&&四​川​概​况​导​游​词
大小:24.25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太多了,像克吉、保吉、吉沙、约呷、阿窝、孙者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60岁的工人收养了一个双性弃婴,三年多来一直凑钱。
水北商会成立来,已累计捐资7000多万元,助家乡建设。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次次走进大凉山,它始终能够带给我心灵的震撼,纯朴的百姓,孩子们渴求的眼神;那里有太多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通过镜头去记录的瞬间;每个进入大凉山的摄影人都能从中拍摄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角度。
  布拖“火把节”是摄影人不可不去的时日。
  凉山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太阳历的第二个星回节,在农历六月最热的时候过(一般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左右)。火把节,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渗透着一种“狂欢化”的民俗精神,传达着朴素的生命观念和生活态度,被称为“东方狂欢节”。
  “火把节”是彝族人重大节日之一。而布拖是“火把节”的故乡和发源地,这里仍然完整地保留着彝族原有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半山而栖、临水而居。在火把节期间,白天,人们身穿盛装,手打黄油布伞,前往火把场举行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爬杆、赛山歌、唱朵洛荷、跳东格舞、选美等活动;夜晚,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男女老幼点燃火把,聚在村口边,排成长队,舞着火把,在苍茫暮色中游动、翻腾,像蜿蜒的金龙奔向一望无际的田野。
  美姑,简直就是摄影家的天堂。
  美姑,亦是彝族高度聚集的地方之一。常年的风打霜刻,很多老人脸上的皱褶,犹如刀砍斧劈,棱角分明,沧桑感极强。而美姑的姑娘们在美轮美奂的服饰衬托下,亭亭玉立,精灵妩媚。
  几十,上百个毕摩聚集一起做法,其举动、唱念,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新奇莫在美姑,无论你走到哪,也不管是春夏秋冬,更不介意是阴晴雨雪,都可进行创作。
  行程特色:体验传统的彝族人文文化
  布拖――享有“火把节之乡”“彝族银饰之乡”这里是彝族火把节真正的发源地,火把节中的“朵洛荷”将是您最喜欢的镜头,捕捉目标。
  美姑――享有“毕摩文化之乡”、“摔跤之乡”“美女之乡”“熊猫之乡”和“南红玛瑙之乡”的美誉。
  《倒立》2014年塞尔维亚“儿童”国际摄影巡回赛优秀奖-郝金城摄影
  旅游小贴士
  地理位置:
  布拖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县城海拔2380米,周边相邻五县:北靠昭觉,从西至南以乌科、吉留秀梁子为分水岭,与普格、宁南交界,东南经西溪河、金沙江为界,与金阳县和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因地处布拖坝子(俗称吉拉布特觉谷)而得名。
  气候:高寒地区,立体气候灾害多&。
  交通:西昌至布拖114公里。票价61元。
  美食:最具民族特色的坨坨肉(牛、羊、乳猪、土鸡均有)、辣子鸡、连渣菜、洋芋坨坨、酸菜汤、玉米(包谷)饭、荞粑粑、烤乳猪、烤全羊、特色烧烤及本地细甲鱼等。
  摄影:最好带上2个机身和2个镜头(焦段为16-35mm和70-200mm)。如果只有一个机身,可准备一个小数码卡片机备用。当地彝族同胞都很淳朴,拍摄时一定要先与他们沟通交流,征得同意。
  摄影推荐
  对于彝族民族来说,火把节是本民族的盛大庆典。对于摄影者来说,彝族布拖火把节更是拍摄人文大片的最佳时机,所以每到火把节时众多摄影师都会争相前往四川彝族聚居地,拍摄火把节的盛大场面。
  西部快门摄影团――做中国最好的摄影旅游团。请关注我们的微信:xbkmsy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西部快门服务于西部快门摄影网,是专业的摄影团队。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四川大凉山彝族舞蹈探微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彝族舞蹈是彝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形式之一,以其特定的方式反映出彝族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和民族迁徙、战争经历等,富有浓郁的情趣和民族风情。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舞蹈,在彝族舞蹈形成自己的体系,让舞蹈界认可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凉山地区彝族族源、方言区分,以及舞蹈剧目几个方面,来搜索大凉山彝族舞蹈的传统价值,为今天的理论研究和创作提供一些资源。 中国论文网 /7/view-2018325.htm  关键词:彝族;彝族舞蹈;民族迁徙;民族风情;发展历程      一、彝族舞蹈概况   彝族在中国是一个大族,主要居住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北自四川大渡河,南至云南南部边境;东自乌江,西达澜沧江;其中最集中的是大小凉山、乌蒙山、无量山、哀牢山地区。四川大凉山作为彝族最大的聚居地,也是最能体现彝族文化的地区。追溯一个民族舞蹈的渊源,首先需要探清这一民族的族源,语言和族源是密不可分的[1],彝族语言是藏缅语系缅语族彝语支中的一种民族语言,而藏缅语系与古氐羌有很大的渊源。那么,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文化属性,从文化渊源的角度来判定,无疑是古代氐羌历史文化的延续。现在凉山彝族仍然有火葬的习俗,而火葬一直就是古代氐羌文化。彝族有关于尚黑之俗,有两个观点:①传说彝族先祖是一只虎,是源于彝族的图腾崇拜;②是与族源相关,即源于古氐羌[2]。   彝族文化同出一源,在歌舞文化上有许多共性是必然的,从舞蹈的配乐和动作上来看,各地区彝族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音乐大都有弦乐,节奏韵律都差不多,但是造型缺乏美感。抬腿、蹬脚、歪膝、踏地为彝族舞蹈的共同特点。彝族舞蹈总结起来,有以下共同特点:   (1)基本动作简单而组合繁多。   (2)腿部动作多而强韧。   (3)扣臂环舞踏歌。   (4)多携手或拍掌顿足。   (5)祭祀性舞蹈有较高的技巧。   彝族的族源,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特别是彝语支诸族,有着天然的血缘纽带联系。那么彝语支诸族其源头正是古老的氐羌族群。有很多风俗习惯、家族制度以及经济生活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如人死行火葬,围尸跳慰籍亡灵的丧事舞蹈;巫师手持羊皮鼓,驱鬼避邪的巫术舞蹈;身披羊皮,手臂相连,用力跺足的踏歌等等,这些都是源自氐羌的各民族舞蹈的共性[3]。凉山彝族歌舞中,从歌舞文化的共性方面而言,不仅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素,而且,也有古氐羌文化因素的遗传。凉山奴隶制长期延续,生产力低下,几乎与外界隔绝,凉山彝族歌舞的文化特点就是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形成的。   二、四川凉山彝族舞蹈概况   在舞蹈形式及文化上,凉山彝族舞蹈与古羌族舞蹈有颇多相似,例如,“古羌人有一个很常用的舞蹈,就是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的圆圈舞,这种舞蹈形式在彝族古老的都火及跳碟脚中依然可见。”藏缅语族所属民族踏歌,与古羌歌舞文化有直接联系,特别是彝族传统的打歌就是古羌歌舞文化的遗风。彝族传统的祭祀丧葬歌舞、送灵驱鬼歌舞也都留下了古羌文化遗迹,可见,古羌歌舞与凉山彝族舞蹈文化血脉相连。   凉山彝族世居山区,所以其舞蹈文化不能不受山区自然环境的影响,由此形成了山区舞蹈文化特征。他们的舞蹈队形多以圆圈为主,舞蹈动作的基本姿态、动作的律动都与山区环境有关。据有人研究,长期生活在山区和平原地区人们的舞蹈,在动作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原因是生存环境的不同,如“住在山区及半山区的民族,生活与生产都离不开登山爬坡的活动,练就了一双尤显灵活的脚。舞蹈起来就有登高时身躯前俯后仰、摆手、甩手、脚牢实地踏在地面的一种沉甸、扎实感,表现出山地居民饱含与自己生息相关的环境之深情。凉山彝族舞蹈的姿态、动态特征也体现了山区环境的影响。凉山彝族地区山高坡陡,气候寒冷,海拔又高,彝族人一年四季都披察尔瓦或披毡,舞蹈时察尔瓦或披毡对上身的动作产生了限制作用。所以,凉山彝族舞蹈脚部动作多,手部动作少。凉山是畜牧业为主,以此为背景的经济生产,产生了相应的文化现象,在舞蹈方面,出现了模拟农耕生产的《插秧歌》《包谷舞》《荞子舞》等。   凉山彝族舞蹈的每一种舞蹈的动作都比较简单,甚至出现动作重复的情况,没有人工加工的情况,也没有供人欣赏的表演性,多数是自然无华的,模拟生产劳动的,古朴自然。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里面,曾经提到:古老大凉山地区曾有过宫廷舞,《凉山彝族风俗》[4]认为:“据传这种舞蹈的来源可追溯到南诏时期,当时南诏王室的宫廷舞受到唐朝宫廷舞蹈和南亚诸国的影响。从一千多年前南诏王朝宫廷到以后历代土司都有这类舞蹈。如扇舞、迎宾舞、蛇舞、孔雀舞等。这类舞蹈舞者头戴孔雀羽毛及珍珠头饰,扭腰、摆胯,甩手臂、肩头的动作很多,服饰也很华丽,跟缅甸、泰国的舞蹈很相似。后来,彝族土司继承了这种舞蹈,但是,随着土司的衰落,至建国前,宫廷舞在凉山已经少有流传。到目前为止,凉山地区已经没有流传这类舞蹈了。”彝族有分黑彝和白彝,这两个分类是不在一起跳舞的,这是由于当时彝族地区实行的等级制度决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地位把彝族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婚姻关系也助长了等级制度的扩大化,不同等级之间界限分明,尤其是统治等级与被统治等级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总结起来。四川凉山的民族舞蹈又以下几个特点:   ①舞蹈从存在空间看,没有宫廷舞蹈。   ②祭祀舞蹈以驱鬼的舞蹈最为突出。   ③集体舞蹈多以踏歌为主,结合具体的形式而舞。   ④没有职业艺人,黑白彝不在一起跳舞。   ⑤舞蹈来源与古氐羌人文化关系密切。   三、四川凉山彝族舞蹈分类概况   四川大凉山彝族从语言方面来分,共有三个方言区,即“什扎”“依诺”“所地”地区。“什扎”方言区包括四川省喜德、越西、冕宁等县及西昌、盐源、木里、昭觉、金阳、德昌、盐边、石棉、九龙、沪定和云南省宁蒗、中甸等县的部分地区,俗称中裤脚彝族地区;“依诺”方言区包括四川省美姑、雷波、甘洛、马边、峨边等县和昭觉、金阳、云南省巧家、永善等县的部分地区,俗称大裤脚彝族地区;“所地”方言区包括四川省布拖、普格县及金阳、宁南、会理、会东、德昌、西昌、昭觉、盐源、米易等县和云南省元谋、华坪等县的部分地区,俗称小裤脚彝族地区。这三个方言区的彝族,既有同一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其同一性来自民族一致、文化同出一源,其差异性主要是由各地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他们文化上之同一性和差异性不仅体现在服饰、习俗、语言等方面,而且也体现于舞蹈文化中。   ①同一性方面   1)舞蹈特点相同;   2)种类相同;   3)形态相同;   4)舞者中没有职业或半职业艺人;   5)舞蹈的其他构成要素也相同;   6)三个方言区舞蹈的社会功能、文化底蕴相同。   ②差异性方面   1)相同的舞蹈,称谓不同;   2)舞蹈的多少和风格有别,大裤脚地区的舞蹈形态少,且动作深沉缓慢;中裤脚地区的舞蹈,介乎于两者之间。小裤脚地区的舞蹈形态多,且动作欢快活泼[5];   3)跳法有异;   4)最鲜明的差异在于服饰,尤其是三个方言区的男性裤脚有大、中、小之区别。   5)具体形态分布不均;   6)形态分布不均。   三个方言区在舞蹈方面具有同一性,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民族相同。凉山在历史上长期的等级分化,家支割据,婚姻关系等因素,各地域的舞蹈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作为同一个民族,其文化同出一源,在歌舞文化中,也存续着一些相同的特点。   凉山是一个长期被各民族合围的地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都处在合围的状态,自己有独特的氛围。处在合围中心的彝族就是腹地彝族,他们很少与外部联系,不被其他的民族影响,很好地保存了彝族的文化特色,歌舞文化也是别具一格。而边缘地区的彝族,则被其他文化影响严重,特别是和汉族杂居的,还引入了汉族文化,彝族文化的色彩就淡化了。从边缘到腹心的比较会发现,两者的差异明显,而且地域特色鲜明。
  凉山腹心地区包括现在的普格、布拖、昭觉、美姑、金阳县。这些地区的彝族歌舞,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上,腿部动作多于上身动作,且腿部是主动部位。而上身是协动部位。其形式是由歌、舞、诗三方面共同构成的,即人们所说的“三位一体”,具体形式是载歌载舞。凉山彝族严格实行等级内娇、家支外娇习俗,歌舞活动要遵守等级制和家支制,很多活动是在家支内进行。凉山彝族身居寒区,生存条件艰难.且因长期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无休止的打冤家和残酷的奴隶制度,使得这方土地的彝族性格刚毅、深沉,这些性格特征直接体现在舞蹈之中。   凉山边缘杂居区的彝族,与各族同居,显然等级、家支观念相对淡化,所以,这一地区的歌舞活动不一定要遵守等级制或家支制。在舞蹈形态上,体现出了一定的人为加工的痕迹,有些舞蹈是以乐器伴奏的形式。凉山边缘地区的彝族,在文化上则受到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在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他们的自身的舞蹈也影响了其他民族。他们在凉山边缘地区,与汉、藏、傈僳等族杂居,相互之间流传着一种共同的舞蹈《跳碟脚》,也称为《打跳》《彝族歌庄》,可见,这些杂居民族的歌舞活动受到了凉山彝族传统歌舞的影响。   四、凉山彝族舞剧典型和民间舞蹈种类   ①彝族舞剧《凉山巨变》   舞剧根据1958年至1960年四川凉山彝族实施民主改革和平息奴隶主叛乱现实斗争生活而编创。   编导:陈冲、唐亥。作曲:杨碧海、田联韬、夏忠汤。作词:范禹、宋承宪。   主要演员:阿果的扮演者慈仁桑姆,木基的扮演者罗英福,老铁匠的扮演者李毓珊,克达的扮演者江泰祥,奴隶主阿候的扮演者吴代本,女军医的扮演者董丽馨等[6]。舞剧于1965年由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首演于北京。舞剧共八场,序幕:今日凉山,第一场家破投军,第二场红星闪耀,第三场春风送暧,第四场地牢血书,第五场众盼民改,第六场水火难容,第七场奴隶革命,第八场平叛解放,尾声。   舞剧主要通过木基一家人的悲欢离合反映凉山变革的风貌。这部舞剧的艺术成就表现在:a.它反映了四川凉山地区彝族奴隶砸碎奴隶枷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变革的情况。彝族舞剧反映了这一伟大革命的史实,因此.具有现实、深远的政治意义。b.这部舞剧的艺术性比较突出,它是根据1964年周思来总理提出的文艺要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指示创作的。运用挖扭整理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素材,表现舞剧内容和人物性格,编导将彝族姑娘弹口弦、弹月琴的手的动作进行舞蹈艺术化处理,丰富了彝族手臂舞用语汇。同时。还很据彝族喜尚披毡的习惯创作出许多披着披毡做的各种蹲、跳、坐、跑、走的舞姿造型。此外,还丰富发展了彝族民间原有的双脚踏地和二人对脚掌的“打跳”动作,用它来表现奴隶们的艰辛劳动的样态和翻身做主人的喜悦神情。用“急踏地”表现奴隶主的残暴形象,用缓踏地动作塑造老铁匠的沉稳性格,还采用民间民俗的舞蹈,如跳脚、打跳、烟盒等索材反映择彝族在不同环境中的精神面貌。通过变化发展彝族原有的舞蹈索材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舞剧戏剧情节的发展彝族原有的突出特点。这些艺术表现方式,使《凉山巨变》更具有了浓郁的民族情调和风格,这些舞剧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发展史上的一颗明珠。   ②《快乐的罗嗦》   这是一部反映凉山彝族人民经过民主改革,砸碎千年枷锁,翻身做主人,得到了人的尊严之后的幸福欢乐情绪的舞蹈。   舞蹈编导:冷茂弘。编曲:杨玉生。1959年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工团首演。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四川省歌舞团为首都观众表演了这个舞蹈,并留下深刻印象。   该舞蹈的艺术成就表现在:编导导深入生活,亲眼目睹改革前的凉山彝族悲惨生活的情景,也看到了民主改革,那些痛苦呻吟的寒冷、饥饿、疾病的死亡线上的奴隶们露出笑容、挺起腰杆走路的精神状况。由此,萌发表现一个“人”的念头。用舞蹈去表现一个彝族世代不曾有过的幸福快乐自由的“人”的形象。他借鉴彝族舞蹈大字步、拐腿、前摆脚等动作,创造出称作“罗嗦”的新动作。该动作的艺术特征表现在,舞者在脚下快速向旁划圆圈跺步的同时,前后甩动双手臂,再加上头部的左右摆动,表现彝族人欢乐的情绪。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反映了时代的精神。   凉山彝族民间舞蹈大致有以下几种:   1)铃鼓舞。属于巫舞的范畴。   2)风俗舞。多在草场上或锅庄旁举行,一般表现劳动的动作和场面。   3)仪式舞。凉山彝族仪式舞有两个特点:一是性别区分,以前的彝族仪式舞一般没有男女混合跳的情况。二是舞蹈一般都与唱诵相结合[7]。   4)征战舞。这是从过去彝族人“打冤家”械斗厮杀动作中演化而来的舞蹈,表现了小伙子们粗犷勇猛的性格。   凉山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厚重,还有很多有特点的舞蹈。以前凉山彝族还有一种“宫廷舞”,渊源可以追溯至唐朝南诏时期,当时南诏王室的宫廷舞受到唐朝宫廷与东南亚诸国的影响,又传到凉山彝族的“兹莫”与“土司”当中。随着土司制度的逐渐衰落,宫廷舞在凉山基本失传。而以上四种舞蹈是凉山彝族比较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③凉山彝族达踢舞属民间舞蹈流传最广泛的一种。   彝语“达踢”为“跺地”之意。达踢舞在凉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极其广泛的群众性以及较高的娱乐性[8]。达踢舞种类繁多,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名称,如“锅庄舞”“?脚舞”“对脚舞”。这种舞蹈男女老少皆宜,不受环境、时间、人数、道具以及音乐伴奏等条件的限制。据咸丰七年(1857年)的《冕宁县志》载:“夷人每逢喜庆事跳锅庄,男女十余人穿新衣,荷包巾帕之属装束盛饰,牵手围绕而转,且跳且歌,初转徐徐行,再转小跃,行三转大跃嬉笑追逐良久乃罢。夜间则燃烧松柴一堆,绕火而行,所歌之词各因其事……”对彝族达踢舞作了简要、形象的叙述[9]。   “达踢”意为“踏地而舞”:其音乐融彝族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为一体,悠扬流畅,优美动听,飘逸潇洒;其舞蹈程式简练明快,热忱奔放,深沉优美;其形式集参加性、自娱性、互动性为一体,易学易跳,男女老少都宜,适合不同的场地和空间,少则数人,多则上万人同舞、同乐。“达踢舞”是彝家心底的情、灵魂的歌,是彝民族古老文化的具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生,从中我们不难领略到民间艺术的永恒魅力,从而激发我们在人类表达文化的纵深光谱中认识并感受优良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民间艺术的美学观念。彝族的达踢舞起源很早,据考证西晋时已有文字记载。   五、小结   凉山彝族民间舞蹈大致有三个特点:一是手的动作较少,舞蹈时气氛较庄重。这个特点主要因为有些舞蹈来源于凉山古老的仪式舞;二是舞蹈和歌唱、器乐演奏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凉山舞蹈舞蹈和歌唱、器乐演奏在一起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经常举办的各种仪式有关;三是动作简单,重复组合较多;这是由于舞者中没有专业从事舞蹈的人,都是以自娱自乐为主。   凉山彝族民间舞蹈从内容上看大多表演狩猎、耕种、放牧、丰收的场面,以及表现与敌人斗争的勇敢姿态和男女倾诉爱情等情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彝族舞蹈动作大多来自于生活,又把生活中的动作提升到美的表现,特点非常明显和具有美感。凉山彝族舞蹈在彝族舞蹈形成自己的体系和民族文化发展继承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第69页.1997.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出版社.   [2]朴永光.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M].第3页.2005.2.北    京:民族出版社.   [3]吴晓邦、彭长登.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M].第846    页.1993.北京:中国ISBN中心.   [4]伍精忠.凉山彝族风俗[M].弟107页.1993.成都:四川民族出    版社.   [5]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第35页.1997.上海:上    海音乐出版社.   [6]金秋. 舞蹈欣赏[M].第89页.2003.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7]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第305页. 2006.上海: 上海    音乐出版社.   [8]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彝族达体舞[C].第65    页.西昌:民族出版社.   [9]西川省冕宁县地方志编著委员会.冕宁县志[C].第98    页.1994.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大凉山彝族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