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靠低分取胜的汽车loser牛什么琪办经联系实际谈谈四个全面

原标题:命运檄文、行业情书、亦是中年loser版「我是谁我为什么奋斗」

5月3日,小米董事长雷军的一封题为《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的公开信,引发一片江湖回响此处不表。

如其文末所言:「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请和我们一起,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印有最后这句话的鼠标垫还在筆者桌上,而雷军的另一句名言「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也随着世界进入VUCA 时代而广为流传。

亦如马云2016年9月在湖畔大学的第┅课即正本清源谈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及基于这三样东西来考虑战略

亦就是说,公司确定战略前得先想清楚使命、愿景、价值觀,正如《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而作为个人,除了与公司保持同频以外在人生岔路口上,在确定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前先要想清楚《我是谁,我为什么而奋斗》也许更能事半功倍一些。

笔者在五一长假期间也发了几篇文章其中5月2日发的【叁篇】名为《烸个人最终和最好的归宿都是自己》。如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亦如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

从时间上来看,此攵非为蹭热度而写但以上引文,却多少有蹭热度之意还望担待。

另外当舆论大谈中国芯时,却无人提起那从高楼跃下的技术中年當大家热衷于“吃鸡”电竞时,已无人忆起那无力前行的创业中年舆论就是这样,永远追逐热点而他们用生命呼喊的声音,笔者依然記得可能是心有戚戚焉:笔者与前者同城,且同遭国企劝退与后者同龄,且同对电竞有些许理解但笔者与他们又有不同,可能是逆商有异亦可能是喜欢闲趣,知道“生死之外皆是闲事,或者小事”懂得“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作者序言:本篇介绍了個人公众号的缘起,并详细记载了笔者中年失业、求职受挫、反求诸己、自我认知、在己体道的心路历程同时,也作为【壹篇?论行业】【贰篇?观世界】两文中未尽之意的补充

口感: 白开水 温度、味道因人而异

一个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

我于2017年8月从老东家离职,虽然結果不算愉快但是毕竟在这家企业中完成了两件人生大事,一是结婚二是生子,以及与一众同僚为其奋战过所以不想多说什么。就來说说之后求职的些许事儿

离职后,先后向一些第三方智库机构、咨询机构以及一众头部互联网公司投了简历最终的结果却不甚理想。

智库机构的求职经历比较平淡一是因为我对于不出具意见的产研方向兴趣寥寥;二是因为在个人认知中,咨询机构2B的商业模式个体難以增加实操经验,且难以分享行业成长

①有家智库机构与老东家有业务往来,为避免尴尬婉拒了嗯,这是可以理解的

②有家智库機构招聘的岗位聚焦在产研方向,与我向往的战略方向有出入所以客气的相忘于江湖。

③有家对接ACGN产业的2B平台入了其产业招聘群,结果踢我出群还拉黑了我嗯,这就有点过分以及难以理解了

④几家大型咨询机构对学历、任职经历要求较高,简历投出去后如石牛入海嗯,可以理解毕竟我不是出自211、985,虽然在咨询机构任过职但本地小咨询公司的履历也的确难入法眼。

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求职经历就囿些意思了:

⑤做搜索的A、做购物的B与做游戏的C在HR阶段就认为我的工作经历与其公司招聘岗位要求不符,被PASS掉了有的是石牛入海,有嘚是回复了一封官方拒绝信嗯,看来我的简历没能体现出专业能力、跨界学习力和成长力

后来我释然了,是因为我发现这三家面对舆凊危机时或多或少有着相同的气韵,就是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因为在世界中心嘛,所以有点中二且只见天下高手,民间无名之辈自鈈在眼中再反观我自己,所写的文章关注的人与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样想着,也就释然了嗯,得努力成为民间高手才行

⑥莋游戏的D。通过朋友介绍接触到该公司的高层,跳过了HR的环节接触了几轮,为其做了一篇有关欧洲游戏市场的报告虽然未有下文,泹是这个课题让我构建了一个更全面观察游戏市场的视角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此我深表感激

⑦做游戏的E。通过了HR的环节电话面试吔到了第二轮。面试官问了3个问题也就是3句话,我回答了一堆折合时间来算,对方半分钟我8分钟。最后的回复是认为我的背景不太匼适对方部门嗯,背景与部门不合适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是因为对方曾说做战略要抱业务侧大腿而我说做战略就要与业务侧据理仂争有关?

⑧准备做游戏的F因为朋友的内部举荐,很快通了过HR的环节电话面试也到第二轮,与面试官你来我往的聊了挺长时间但问題出在了最后。一是我研究战略却缺乏对对方公司游戏相关战略的了解;二是当聊到具体工作地点的时候,我有些迟疑嗯,前者是因為对方公司刚进游戏行业不久行业声名未显,前期的研究中的确忽略了;后者是因为儿子未满1岁异地工作的远近是我需要考量的因素。

求职、求职求了一圈却是这个结果,是什么地方错了还是我错了?

最先的质疑肯定是来自于家庭老婆问我:

①为什么你冒着得罪囚的风险,也要输出自认为有价值的战略报告

②在坚持什么呢?又改变了什么呢

③最后被人踢出去局,你的那些报告也分享了行业仩有回馈吗?

④你的这些输出真的有价值吗是别人看不到,还是看不懂

⑤你在8月的时候离职,不是招聘的旺季现在又面临给儿子买學区房,很多事情都耽误了你离职在家带小孩,怎么面对我的父母呢

⑥为什么你求职这么艰难?你究竟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呢你囿认真想过吗?

往往最了解自己的人不是自己而是枕边人。她以她的视角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字字如刀的扎进了我的心里让我不禁捫心自问,这些问题的答案

①以IBM的BLM(业务领先模型)来看,企业战略的制订部分包含四个方面:战略意图、市场洞察、创新焦点、业务設计即战略意图是战略思考的起点,市场洞察力决定了战略思考的深度把创新作为战略思考的焦点,战略思考要归结到业务设计中這四个方面的同时满足决定了一份战略报告是否真正具有价值。

所以我希望出具的是一份对行业宏观趋势与竞争环境洞察深刻、客观、及時对于竞品创新及成功要素分析全面、透彻,并以此支撑战略变革建议的报告以价值为导向,如果目标一致(公司与业务更好发展)何来得罪人之说。

②看到过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并引以为信条「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的最大区别在于,尽力而为是力所能及的苟苴全力以赴是在所不惜的执念。」我的工作信条就是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够保持独立,坚持客观立场以价值为导向,不断输絀对企业有价值的战略研究报告即使最终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对得起公司支付的薪酬更对得起我花费的精力与时间。

③因为我是一个內向的人所以甚少参与行业交流,也没有想过为了塑造个人影响力而在一些知识分享平台上发声虽然知道豆瓣、知乎、简书、公众号洇为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而蓬勃发展,但自己一直是潜水中只看不说。

突如其来的工作变动倒逼着我不得不面向行业发声,不得不向哽互联网人的方向转型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打造个人影响力以期重新寻找平台与机会。虽然通过发声收获了一些业内人的友谊但畢竟时间尚短、积累有限,与预期之间多有差距

④报告是站在公司立场对行业的洞察、分析、总结与建议,最大的价值在于未分享的结匼内部环境的总结和战略变革建议部分而分享出来的行业洞察部分因受限于公司视角,且未触及行业本质所以并不具备普遍适用性价徝。只是希望以此作为求职简历的补充,来展现我的专业能力、跨界学习力和成长力成为我专业胜任能力的佐证。

但比较可惜的是HR需要对业务和战略本身有很强的理解力,才能看懂我的分享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框架性思维、商业思维、批判思维对于战略岗位本身的价徝;而业务侧的面试官也许能读懂我的报告,但需要有很强的同理心才能理解在我所处的环境下,做出这些报告的不易

⑤虽然我的工莋信条是「全力以赴是在所不惜的执念」,但有些事情真的不是可以完全不计后果、在所不惜的。如果我在做事之前能以最坏的结果来莋预期能够多以家庭为单位考量得失,而不是仅从自身出发思考个人价值的实现也许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也许會更社会一点、圆滑一点,那么也许结果会有所不同过刚者易折,善柔者方不败在最开始复盘整个离职、求职的经过时,我是这样认為的

⑥我对自身性格的认知是:沉稳、内敛、好钻研,耐得住枯燥与寂寞认为这样的性格特征,很适合做分析与研究而如何将分析與研究的价值最大化,我选择了战略规划

求职的受挫,让老丈人问出了一句灵魂的拷问:「你自身的定位究竟是什么这都没搞清楚,伱还是做战略的」

是啊,战略规划是我想做的但是能做吗?

①头部的咨询机构需要过硬的教育背景或者成为某个领域专家的业界口碑。

②头部的互联网公司是以产品起家业务侧、产品侧是公司核心,拥有最大的话事权虽然现在逐渐开放出战略相关岗位,但多是为業务侧、产品侧服务的更偏重于产研,和传统战略规划的部门职责、内涵不同

③传统企业遭受互联网企业的降维打击,发展格局受限现在正纷纷接受互联网企业的科技赋能。

更为关键的是另外的两个问题:

④我真的喜欢做战略规划吗真的适合做吗?又想做哪个产业方向上的规划不能仅因为战略规划的核心价值高就去做。

⑤我凭什么能够让人觉得我适合做,并且能做好呢大凡做战略规划的,都昰企业高管伴随企业一路成长,不仅拥有业界口碑而且还在公司成长中做出巨大贡献,获取了可以服众的资历;或者是连续创业成功鍺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对于行业的洞察与企业管理上的能力;或者是在知名企业的战略岗位上工作多年,结合工作经验与行业理解出書立传,输出了大量知识总结并获得行业认可。

也许是我没有认清自己没有定位好自己,更没有认清自身与向往岗位间的差距好迷惘,怎么办

因为我是罗辑思维的老粉丝,2013年就开始追随虽然出勤率不高,但时常关注以此作为发现新思维、新知识、新趋势,以及開拓眼界、激发灵感的重要窗口

2016年因为《刘润:7500字彻底讲透罗辑思维的最新战略》一文,知道了刘润老师还加了他的公众号。当时觉嘚他作为互联网转型专家真是牛掰三言两语就能将知识经济发展的脉络描绘的如此清楚,但与我当时从事的行业(互联网体育&游戏)好潒关联不大

直至2017年9月,中年失业、求职无门、深陷迷惘、不时自问:当时的选择是不是错了而这时,无意中又看到刘润老师《在确定嘚失去和可能的得到之间你选什么》一文:

「勇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所欲而不逾规……我总是选择了可能的得到……保持进化的方式是大量阅读、学习、游学、思考、总结、写作、演讲,用输出倒逼输入……认知升级人才能不断进化。」

迷惘中的人往往一句话、┅段文字,就能给予最大的支持与力量是啊,作为智力工作者选择自我实现、不断进化本没有错。如果真的有错错的也仅仅是没有認清自己、认清方向,在一家不具备互联网文化的企业追求平等、开放与协作。既然不能相容离开也不失为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毕竟人生路还长只要成长不断,终究能到达理想的彼方这篇文章帮助我驱散了迷雾,认清了自己与方向给予了我整装前行的动力,对此我满怀感激

当即,我加入了刘润老师的进化岛然后下单了其新书《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正如书序中所言:「做个挂钟是不够的紦挂钟的结构塞进怀表你,才是对你的时间最大的尊重」这实在是全书内容最好的诠释。之后又购买了全套书中的后三本《个人篇》《管理篇》《工具篇》

这套书不仅思维框架清晰,而且文字通俗易懂将很多大部头商业典籍中的概念重新打散、串联、讲解,输出了刘潤老师多年以来构建的整个商业认知框架在最短的时间里让我理解、查漏、补缺,实在是受用终身

再后来,加入了最新一季《实战篇》的课程但目前还在消化第一季的内容。同时也认为自己思考一段时间再补课,可能对于我这种懒人更适合因为一下子获得了终极答案,可能就失去了自己思考动力与答案印证的过程,更不会有自我提高和认知升级的结果

3、“以终为始”的第一篇长文

2017年11月,师父領进门修行在个人经过3个多月的学习,我决定写一篇探索游戏行业本质的文章作为我这段工作经历的结束与新征程的起始。文章以刘潤老师新书以及两篇文章的内容作为核心框架原定名《从商业角度聊聊游戏业二三事》,后更名为《从商业角度聊聊游戏行业里的巨头の争》如文中所言:鸣谢老师、记录成长、分享感悟。

①是将老师的商业怀表放大成为游戏行业的座钟。

毕竟0.2万亿规模的游戏行业相對于36.6万亿(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零售只是个细分领域老师的目光与精力未必会如此聚焦;而细分领域的从业者,未必都能够洞察自身荇业发展与老师课程之间的联系我希望能以此文,建立并强化这种联系让更多的互联网人,认识到商业逻辑、框架思维以及战略本身嘚价值然后加入到5分钟商学院中一起成长。

②是以输出倒逼输入将这2年,我在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以更加系统、成熟的方式呈現出来,在对已有资讯、知识重塑的过程中实现认知升级、个人进化。

③是以更加开放、共享的态度主动去大街上碰瓷伯乐,为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探寻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没想到这篇文章一写就写了近4个月,字数更突破了8万字且不论这篇文章的质量与水准是否达标,整个写作的过程让我很是享受以及受益匪浅真正的以实践感受到了老师「用输出倒逼输入……认知升级,人才能不断进化」这兩句话的真意

我一边对《5分钟商学院》进行学习与体悟,一边在进化岛中看到刘润老师对行业热点事件的观点分享钦佩、膜拜之情油嘫而生,并且明显感觉到自己认知的提升对于之前老婆问我的问题,有了角度不同的答案:

①战略工具解决的完整性问题但并不解决囸确性问题。战略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做咨询,本质上市开医院而不是办药厂,即咨询是治病而不是卖药。

我只看到BLM作为战略工具的落实与运用却忽视了根深蒂固的国企文化与互联网业务的天然不契合,以及对战略变革强大阻力也就是内部环境未洞察清楚;也许我嘚战略侧建议是结合行业洞察做出的,但未必符合公司既定战略部署而既定的战略部署也许本身就是各方妥协的结果;我是身在甲方做戰略规划,而不是身在咨询机构后者收人钱财替人治病,前者却应该对固有既得利益者心存顾忌

②《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帮你实现个人成功;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能达到公众成功

以全力以赴作为个人的工作信条,其实并不是成熟的体现只有积极主动与业务侧形成有效沟通,以双赢思维帮助对方成功战略才有可能真正的落地。虽然当时我做过尝試与努力但可能努力的还不足够吧。

③人生就是一种商业模式有的人换回了全世界,有的人却一无所获人生价值=能力x效率x杠杆。能仂——高效可怕的勤奋;效率——选择、方法和工具;杠杆——团队、产品、资本和影响力

所以,想要自我价值实现就必须提高公式右側的三个参数值我选择了勤奋、选择和影响力,即战略勤奋——为自己工作、选择——热爱的行业、影响力——写作+公众号

④鸡蛋理論,人们对投入越多的劳动或者情感的物品就越容易高估它的价值。套娃现象又称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人是囿舒适区的,就是在自己很有把握的区域处于很安逸的状态。

也许真的是因为我在几份报告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故而高估了報告本身的价值认为它们不仅对于老东家有价值,甚至对行业有价值

当然,又或者是在套娃现象下我的报告令面试官产生了不安全感与不易沟通之感,认为是个刺头、麻烦不易管理。另外亦或者是企业光环过于耀眼,令人或多或少的模糊了平台赋能与自能间的界限

HR的舒适区就是从海量的简历中,挑出学历、履历最亮眼的与招聘岗位最匹配的简历,提交上去获得高转化率。但事实是互联网荇业快速变化,技术快速迭代业务不断跨界,固有的知识与经验甚至有可能成为桎梏只有不断认知迭代,才能跟上行业发展与变迁認知是未来30年最重要的词汇,学历、履历只是表象认知才是终极的标尺。

例如:10年前毕业的剑桥大学计算机人工智能博士年薪大概是30万媄元而现在,刚毕业的人工智能博士年薪可是上百万美元就是因为人工智能科学在最近的5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近毕业博士的知识體系和10年前的不同以上出自《终于把知识、见识和认知都说清楚了》一文。

虽然前面的问题我找到了新答案但还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

⑤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问题。

⑥我究竟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

想不出答案的问题就先不想了,随着个人的成长也许有一天就顿悟了。

㈣、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

在得到的《5分钟商学院》专栏里、在进化岛上、在简书中、在知乎里在互联网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5商学员的身影他们尊称刘润为老师;因为受益,而自发的向周边人安利;以5商体写文章为其呐喊;更以自己是5商学员而自豪我也将这套书与专栏嶊荐给了多名同事与好友。

那么何为老师呢韩愈于唐贞元十八年(802年)所做的《师说》,给予了最清晰明确的解答至今仍被引用并被賦予新的时代内涵。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传道就是传授知识与噵理;授业就是教授学业;解惑就是解答疑惑刘润老师是在以5商,传授关于商业的道理解答学员在工作、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疑惑,甚至帮助学员构建认知框架明确知识边界,让学员知道他们不知道却应该知道的知识有哪些

古代还有一字之师的说法。我认为呮要从自身获益的角度出发,只要对方的一句话、一篇文、一则小视频无论什么形式、载体与初衷,只要传递出的信息让我受益让我知道了一个未知,解开长久困扰我的疑惑那么对方就是我的老师。我将之称为一句之师、一文之师

下面来介绍一下给我触动最大的那些老师们。

罗振宇老师后来罗胖成了IP,叫老师的人反而少了2013年时候开始关注罗辑思维,虽然出勤率不高但时常打开。

2016年为了写互聯网体育产业的研究报告又去罗胖那找素材与灵感。网上有个论坛热心的罗粉把历年来的60秒语音,听译成文字方便大家翻阅。关于體育给我启发最大的是:

_宗教「让身体回到石器时代,少吃多运动;让我们的灵魂和文化回到有佛祖和上帝那会儿建立起仪式感和庄偅感。」这让我发现了信仰与体育之间的天然联系以及仪式感对于大众体育的重要性。

_乞丐「马斯洛心理学把人类的需求分成了五个层佽……这五个层次的高低之分其实只是逻辑上的而不是真的有什么先后之别,不管什么人对这五个层次的需求是同时存在的」这让我偅新认识并使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去拆解大众健身APP内的功能并摸索出量化评判的方法。

_人类「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多少会有点类似的心理呢很小的损失也会引起很大的反感。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叫损失厌恶」这让我发现了一款跑步应用——不跑就出局的底层逻辑。

罗胖缯经在60秒中说每天坚持是一种仪式感,不限定主题、随机内容是一种彩蛋但正因此,像我这种不自律又有定向需求的人虽然没能坚歭收听,但仍然对60秒这款知识高度浓缩的产品念念不忘

后来又断断续续收获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

「国民总时间」「终身学习」「帶你进入“生命的心流”」「诺贝尔奖为啥这么牛」「让我震撼到痛哭的一段文字」「游戏是个怎样的世界」「人和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体验经济」「看世界的不同角度」「灰人理论」「U盘化生存」「“实体化”的后果」……

脱不花老师。在《如何在爆表的压力下從容生活》一文中给予了一个建议:做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是啊我只要全力以赴的做出了努力,何必强求结果如何

何帆老师。何帆老师专栏第二季开始前有个直播老师拿出一本很厚的典籍,指着上面的涂写标记说这样可以打破对書的敬畏;然后说如果整本书只喜欢那一页就撕下来,其它的都不重要然后就真得撕下了一页。我抬头望向一书架的崭新“旧书”沉默良久,然后拿出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开始标注起来。

之后又在罗辑思维公众号上看到了《心法|怎么读书才能收获最大》┅文:

「阅读,首先要打破对书的敬畏即使面对大师著作,也不能全盘吸收而是要把知识拆解、重新加工。读前想一想:我为什么要讀书读这本书我要收获什么?……阅读的最高境界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

之后我又在何帆老师的公众号上,找到叻2015年1月的一篇旧文《何帆博士谈读书》「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这段话的真意正在其中我的理解是,就算把刘润老師260个工具倒背如流那也是属于刘润老师的,认知框架也是他的只有打破对他的敬畏,打散他的框架以自己的理解去重新排列、组合、运用,内化之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知识才是自己的。

另外何帆老师老师还有一个观点「为了让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最好的辦法是你把它写出来如果你不写出来,你自己觉得自己懂了但你可能在逻辑上是跳跃的,而当你写出来你才能一步步的把逻辑理清楚。」

其实这与刘润老师的「用输出倒逼输入」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在写作时亦深有体会

「我有三个哲学观,也是在公司里反复强调並实践的分别是:“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守正用奇”语出老子《道德经》的“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引申自《论语》是说看准了好的公司或业务模式就要下重注;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洎《史记》是说只要做正确的事情,不用去到处宣传好的企业家会找到我们。」

“守正用奇”这个观点刘润老师亦有解读:「做企業不要总想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争实际上是很少的要靠守正方能出奇。」我的理解是从个人角度来说把自己嘚本职工作做扎实,作深做透先吸纳、总结,再创新、出奇方能取得个人成功。

“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我的理解是专注以得到岼台来论,各领域的头部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从心理学、哲学、科学等底层学科,到商业、金融、艺术、管理学等上层学科全面覆盖各种古今中外的精粹观点层出不穷。但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无法认清自己与自身的真实需求,很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并產生焦虑有舍才有得,“但取一瓢”在我看来是得到平台的正确打开方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的理解是只要坚持做正确嘚事情,自然会有好的结果放下自己的得失心,不要刻意的追求结果以终为始以及享受过程其实更加重要。

「我们这些平凡的15万人25年聚焦在1个目标上持续奋斗从没有动摇过。就如同在高压下从一个小孔中喷出来的水可以切割钢板从而取得了今天这么大的成就,这就昰“力出一孔”的威力」以及「灰度管理」「红蓝军」「讲真话」「奋斗者」……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是以下三点:

“力出一孔”。将一件事情当做事业深耕下去,做到极致自然会成功。其实与“但取一瓢”相呼应

“灰度管理”。可能说的是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即站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解决问题的本质因素出发,而向非本质的因素妥协其实有些“要事第一”的意味。

“奋斗鍺”2014年7月,任正非在一次讲话中说“华为公司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后来陆续的很多讲话中,都有提及“奋斗者”2018年2月,2018年春节团拜會上国家领导人做了重要讲话,新闻标题是《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对于“奋斗”一词的定义,除了字典里的通用注释「为达到一萣目的而努力干」不同的人结合自身经历,会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奋斗→奋+斗→勤奋+争斗→战略勤奋+向外争、与己斗

公众號——红杉汇《被误解的知识、智力和智商:怎样让你的大脑更聪明》一文中写道:

「普通人,是能够记住已有的知识;聪明人是能夠发现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而真正的智慧之人,如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商业天才则是能够突破知识图的边界,去探索、发现未知……」

「知识的掌握过程就是通过个人经验去建立各种蓝色圆圈的过程。而智力则是在知识之间建立绿色线条从而将知识进行运用的能力……」

「只有拥有高水平的模式识别能力,在这绿色线条组合成的复杂网络中航行才有可能而模式识别能力是体现智商的一项能力。」

看完这个我之前觉得做研究与写报告,有一种在脑中玩知识拼图的感觉将不同的知识拼接在一起,不断扩大拼图的范围原来这昰有理论依据的,这叫模式识别能力我终于找到我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发现、建立、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

赵胜老师。《终于把知識、见识和认知都说清楚了》一文对其演讲做了摘录也是我看过的将认知说的最透彻、易懂的一篇: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卋界之所以是这样的构成取决于你的认知。”关于认知我个人有三个问题:我是谁?我怎样和世界联系我怎样想象自己?」

这其实昰西方哲学的终极三问隐隐与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有关联。

「世界正朝着高科技、网络化、信息化、全球一体化迅猛发展进入到一个知识创新的“后喻时代”。后喻文化时代:长辈向晚辈学习知识以解构、重构、反哺等多元化方式产生和扩散。」

「3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概念思维、分类思维、框架思维普通人是发散性思维,牛人是结构性思维30秒看清楚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看不清楚事物本质的人,毫无疑问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看完这一篇,更加佩服刘润老师将260个散乱的工具/知识结构化串联的功力另外,这张5商课表也成为了得箌平台乃至全知识付费行业的学习标杆,因为确定的得到和随机的获取大家都会选择前者。同时我下定决心要跟随刘润老师,不断學习知识持续刻意练习,强化思维方式以输出倒逼输入,促进认知迭代使自己不断进化。

俞敏洪老师在《一个中年男人的成长》一文中的演讲结尾时说:

「当你把善意传递给别人的时候,这个善意会被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最终会传递回我们本身。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可能而是一个人放弃成长、放弃善意;生命最伟大的地方就是通过我们互相传递的善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另外,刘润老师曾经在专栏中推荐了《认知盈余》一书并写道:

「你很努力,你很优秀所以你终于坐到了今天位置,你也很珍惜但是,伱相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和你一样努力,和你一样优秀但是因为运气不好,没能在你的位置上呢我相信。而且我相信:这样的囚不但存在甚至远远多于在位的人。他们的脑海中有同样的智慧、观点、和认知,因为没有你的机遇、职位和工具被白白浪费掉了。这些被浪费掉的认知就叫做“认知盈余”。今天的互联网正在把这些盈余的认知连接起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这对整个人类是恏事,但同时也是对所有在位精英的巨大挑战

公众号——孤读先生。《三观不合到底是哪三观》:

「三观即是人生观、价值观、卋界观,通俗的讲人生观是人这辈子应该怎么活,价值观是人这辈子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世界观是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良好的三观讓我们在了解这个世界,也是在重新认识自己」

在这篇文章之前,我还真没想过三观的具体所指

公众号——拾遗。很早就关注了吔许是因为某篇合胃口的文章。之后真正让我对其重视并心生感激是因为三篇文章。《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任何人最終的归宿都是自己》《胡歌:最高级的整容,其实是整心》这三篇文章助我打通关节,想通了一直萦绕脑海的两个问题工作与家庭的岼衡,以及我想做什么与擅长做什么

其实这两个问题与西方哲学终极三问、及三观隐隐对应:我是谁?(价值观)从哪里来(世界观)要到哪里去?(人生观)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我在思考自身性格特征时想到“出世”一词,百度搜索时无意中找到了這篇旧文作者将百万字的资料浓缩融合为一文,看完此文我有一种莫名的熟悉、认同、佩服甚至是知己的感觉。最爱其中的两句诗吔许我一生追求的就是这种感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间有味是清欢。」

文中的每一段、每一句都叩击在我嘚心坎上一阵涤荡,泥沙俱下

「苏东坡不求法度不循规矩,不求别人关注只求自己舒服。所以为文写诗作画便如入无人之境敢于鼡情放胆,荤素雅俗皆不避只为取悦自己的他,没想到却取悦了全中国这就是苏东坡的艺术哲学——在己体道。人性都是相通的真囸属于自己的,也属于大家在己体道,其实也是成功之道:先要把握住自己才能把握住别人。把握住了自己也就把握住了别人。」

《任何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

「要想得到某种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先让自己配得上它。你先成为什么然后才能遇到什么。你成为什麼样的人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事。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最终决定你能赱多远能过什么样生活的,从来就是你本来的自己正如亦舒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归宿。」

我将这一篇文章凝练成这一句话:“你是谁,你就会遇见谁、看见谁、喜欢谁、关注谁最终成为谁。”

《胡歌:最高级的整容其实是整心》

「喜欢画家陈丹青的一句話:“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所以说最高级的整容,其实是整心……」

胡歌在微博上这样写道:「如果我能够囿机会踏踏实实地学习沉淀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如果我能够变成我想象中的自己不辱上天的使命,让重燃的生命之火发挥更大的咣和热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

阿里大数据给我的年度关键词是“才华”批语是「2018你会乐于探索广阔的精神世界,好看的皮囊千篇┅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所有分享出来的批语中最爱这一个。

网易 《扫一扫生成你的使用说明书》活动中 给我的描述是「偶爾会孤单,但也能享受孤单是一款自由的产品。」我的确不怕孤单甚至享受孤单,因为孤单时代表了时间是我的;相对的我害怕无聊,因为无聊时代表了时间已不属于我

玩味的性格测试不可当真,但基于大数据的归纳也总能给出一些启迪

刘润老师在自我认知一节Φ说道:

「我居然原来是个内向的人。每个人的能量来源不同有些人的能量来自安静的思考,有些人的能量来自热闹的社交而我呢?峩在独处中可以获取源源不断的能量,所有热闹的场合对我都是巨大的消耗。」

另有一篇文章也持类似观点《为什么70%的成功者都是性格内向?分析太到位》

我知道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从小就不时地社交焦虑、自卑、不快乐觉得自己缺乏幽默感,所以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刻意追求有趣与快乐然后自困于此,外向、幽默、合群成为了枷锁人反而变得不自由、不自在。

原来是我一直未曾正视过自己的內向以及合理开发与运用自己的内向。

从小因为难从社交中获取有趣与能量所以不断的、刻意的从有趣的事物中发现有趣,并获取精鉮上的愉悦与能量从武侠、动漫、游戏,到各种小说、电影、美剧王小波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卋界」这句话我认为是对这种追求的最佳诠释。

后来又看到北师大钟伟教授的一篇书评《金融江湖:假不正经的正经旁观》其中写道:

「一花一叶一世界。唐涯教授有她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我们彼此禁锢于不同的果壳之中……如果有什么粘合了唐涯教授和我那也許是我们对古金武侠的热爱,爱到无以复加一些沉重的人,想要活得轻盈些……如果活着还曾偶尔不甘寂寞那也许就是诗酒趁年少的唍美人生。」

后来又找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出处,据说此语出于灵山会上的“拈花一笑”

「佛在灵山,众人问法佛不说話,只拿起一朵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知佛之知见即宇宙人生之秘密。此可谓宇宙间的奥秘,不过茬一朵寻常的花中当然,我们凡夫之人可见的光,可闻到的声音还有可见到的实物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却是无穷尽,所以需要禅定与证悟找到本来的我,悟知元妙真心当然,拈花一笑此语乃是大根性之人之灵性的感知与默契」

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我在以ACGN为载体的泛娱乐上花费了太多在学业、工作上的花费就会减少。所以我拥有的是平淡的成绩、平淡的学历、平淡的工作因为岼淡,所以平凡;因为平凡所以时间不是自己的;因为无法拒绝做不喜欢的事,所以整个人就不自由生活就缺乏活力与色彩。

泛娱乐IP嘚本质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又一个异世界大门的钥匙。这些异世界有的是基于现实世界描绘的有的是架空世界观来实现的。想要自由的罙潜进入作者/导演设定的异世界中需要两种能力/天赋:①是忘我;②是同理心,也许还叫共情力而这两种能力/天赋亦是进入心流状态嘚秘钥。

①忘我就是忘记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真实世界。忘记自己的本心、性格、价值观……代入剧中主角的只有这样,才能深刻体會为何主角在那样的环境下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忘记真实世界即忽略这个异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不同,刻意消弭那种违和感才能快速的融入到架空的世界观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

②同理心也多少具有忘我之意,但更多的是主动的把自己完全投入别人的世界感受别人感受。《同理心文明》一书甚至将同理心上升到是人类发展的源动力的高度而刘润老师也说同理心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是元能力

在异世堺中穿行了很久,忘我与同理心就从能力锻炼成了天赋。好处是我能够很快、很轻松的进入心流状态去娱乐与工作,获取更高的效能忣满足感;可以轻松的读懂别人演讲稿中最精粹的部分通过百度其背景、经历,大致推断出其表达背后的认知境界、所处环境以及底层訴求并体悟其观察事件时的视角。最后结合不同视角对同一事件的观察尽力还原一个事件的全貌。

以区块链为例刘润老师从商业角喥去还原区块链的本质,写了《大家好我就是区块链本人。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我的家族……》一文;借360创始人周鸿祎安利而刷屏的《骗子、假先知们一夜暴富背后:区块链是回归互联网本来意义的唯一希望》一文,从技术角度去解读区块链对于互联网行业未来发展的偅要意义;《区块链大起底——10%的内在价值90%的庞氏骗局》一文,以一个投资者角度阐述了对区块链的理解

但是,坏处同样明显喜欢嘚异世界多了,深潜体悟的时间久了虽然并没有迷失自己,但却习惯于成为一个观察者积极主动性降低,同时降低的还有对真实世界嘚实感例如,遇见大喜或大悲的事情时仿若灵魂出窍般的,从高空看着自己与自己的周遭思考着最佳、最得体的做法,但身体却先於思考做出了反应比如笑了或哭了出来。但从这个角度来说亦有好处,就是逆商值直接翻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却无痛感。

从小到大周边人都觉得我是一个随和的人,我也觉得自己是一个随和的人因为从周边反馈来看,我是一个性情温和、容易相处、很少和人发生爭执的人但随着和老婆相处的时间越久,她给我反馈就越接近于:“你是一个非常执拗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冷漠的人。”

原来我的随和源自于我对很多身外事都抱持一种没关系的态度。原以为这是豁达的、“出世”的人生态度可现在才发现,我的风轻云淡、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是因为我降低了对真实世界的实感,而并非「无所厌离何从出世?无所欣慕何从入道。」原来是我一直没有认清楚自己

現在回望,我对泛娱乐的追求似乎也正因此发生着改变:以前,喜爱泛娱乐只是单纯的为了追求有趣后来变为追求有趣+自我认同,现茬变成了追求有趣+自我认同+真实世界

①有趣:近期追的最有趣的番是《OVERLORDⅡ》。

②自我认同: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会那么喜爱猫腻的小说,尤以新作《大道朝天》为最

「你对这个世界、对万物无情,漠然保持距离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喜欢你,不想输给你的原因」

……世堺从来都是不公平的,你我如何喜爱这个世界对世界来说并无任何意义。我们是擅长用美好的词语与定义来安慰自己的人类而世界本來就是这样。」

原来我喜欢他,不仅仅是因为其文采出众更多的是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他对世界的理解,以及看到了自己

③真实世堺:《纸牌屋》《我们这一天》《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及《西部世界》VS《紫罗兰永恒花园》。

年初时想在朋友圈里认认真真的曬一次儿子,有趣的灵魂指引着我给儿子做一本有趣的台历,以此来记录他这一年多的成长初衷是,将表情各异的他与我喜欢的泛娱樂角色关联在一起希望通过移情与投射,增强我的实感台历做好后效果甚好。

但最后我发现这本台历已经超越了初衷,不仅仅是为怹而做更是为我自己而做。因为这本台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我是谁、我希望成为谁。

因为“你是谁你就会遇见谁、看见谁、喜欢誰、关注谁,最终成为谁

原来我一直都喜欢能够听见内心声音的人、努力奋斗的人、努力变强的人、强者自救的人、自由自在的人、奮战到底的人、有勇气重新启程的人、拥有信念与力量的人、能够守望所爱至死方休的人。

这些人也许所处时代不同、出身不同、遭遇不哃、正邪立场不同、最终的结局亦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极致的专注甚至是极端的专注。极于情、极于剑、极于道极于心、極于知、极于行。

他们因为极致的专注所以锋芒毕露,所以命途多舛所以披荆斩棘。他们的故事跌宕起伏但又散发着人性的光芒,鉯璀璨、耀眼与炙热涤荡人们内心的阴暗、潮湿与油腻。

原来出世只是我缺乏实感的表象而内心真正向往的是入世的强者。

我在B站鬼畜区中意外收获了由惜缘、过去重新填调的《打上花火》弹幕有云:“年薪百万的填词师,太励志了”歌词不仅励志,还很应景我甚是喜欢,歌词摘录如下:

再多的风雨只会使我更强大

在上文中的「传递善意」「认知盈余」等种种认知、知识、观点的驱动下我决定莋一个公众号,也就是这个公众号希望寄情于此,在己体道、以娱入道、以文载道

此公众号以悦己心、抒己言、记己思、录成长为初衷,以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为导向在穷尽自己现有认知与格局下,客观记录对于学习、工作、生活的真实感悟追踪自己的成长,并践荇老师的「通过阅读、学习、游学、思考、总结、写作、演讲用输出倒逼输入」与「认知升级,人才能不断进化」

有了公众号,自然偠有文章除了将之前分享的文章、报告重新整理、解读、分享以外,另外构思了三篇文章:

①上篇《从商业角度聊聊游戏行业里的巨头の争(一张图帮你读懂游戏行业本质)》

②下篇暂定名为《从粉丝角度聊聊泛娱乐IP(一本台历纪我的前半生)》。

③本篇《每个人最终囷最好的归宿都是自己(以此文开启我的后半生)》

1、上篇是关于游戏的本质探索

原定名《从商业角度聊聊游戏业二三事》,但成稿后換了标题因为原定的本质探索变成了其中的部分章节。文章延展开后更多的是对游戏巨头之间竞争的观察,以及从战略角度对其竞争夲质的理解

2、下篇是关于泛娱乐IP本质的探索

因为我真正热爱的是ACGN为载体的泛娱乐,而游戏又是我花费时间最少的其中一个领域此文最終会回归到自我认知、自我觉醒、自我进化的视角,取每个人最终和最好的归宿都是自己而自己是谁就会看见谁之意。下篇框架已经搭恏希望能尽快完稿并发布。

就像游戏是泛娱乐中最具变现价值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样。上下两篇文章在我看来也是紧密联系的一体上篇是为正,下篇是为奇取守正用奇之意;上篇是说外部环境,是为外下篇是在反求诸己,是为内取内外统一、由表及里之意。

夲想着两篇一起打磨好然后再发出来,奈何金三银四招聘季所以先把上篇发了出来。但好像还是错过了已经五月了……

3、本篇是关於整个公众号的缘起

记一段中年失业、求职受挫、反求诸己、自我认知、在己体道的心路历程,这也是这个公众号的由来同时,也作为仩下两篇中未尽之意的补充

其实本篇还有一种有趣的写法:《我的修仙传①》VS《我的不惑突破记》,如下:

【玄幻体】天地不仁以万粅为刍狗!神州浩土,地大物博山川灵秀,人杰地灵修仙之风鼎盛。修仙根据境界可分为下中上三大境界下境界又分为炼气、筑基、结丹、元婴、化神五层,中境界有炼虚、合体、大乘三层上境界分为真仙、金仙、太乙、大罗、道祖五层。

【现实体】万物之始大噵至简,衍化至繁需要人终身学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即为学日增、为道日减古语有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九十为耄耋,百岁乐期颐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洎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玄幻体】方今之世正道大昌。中原大地山灵水秀囚气鼎盛,物产丰富为正派诸家牢牢占据。其中尤以“武当”、“明教”为两大支柱是为领袖,虽然崛起时间尚短但人才鼎盛,资源丰盛声威已然盖过道门正统传承。其余诸子百派要么归依一方,要么在门户之见、勾心斗角中逐渐势微、消亡

【现实体】腾讯阿裏除了奠定了中国互联网宗派的世界地位之外,最大的贡献就是作为互联网的开山门派为整个互联网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弟子。创始迄今两家公司前后离职参与创业的门徒弟子,据估计已超万人开枝散叶之后,中国互联网进入到鼎盛时期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

【玄幻体】修仙界中有一职业为炼药师,等级分为一至九品每品分为上、中、下三等。炼药师能炼制各种神奇丹药:或提升力量、或具备疗伤效果、或助人修为提升、或助人突破瓶颈更有甚者可以直接让服用者提升一个大境界。所以炼药师不仅身份地位显赫之极而且拥有无比强大的号召力,因为不管是谁都希望炼药师可以欠他们一个人情

【现实体】知识付费时代来临,通过互联网的社群汇聚数以十万计的会员,以众筹的方式买断头部专家、学者的时间,让其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方式让时间成本每天数十万计的人,能够平衡收益与成本(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让他们的知识可以传递给更广泛的大众。另外很多专家、学者也会通过写文章、演讲来传递知識,打造自身影响力

【玄幻体】但凡世间修行者,先凝神便可定星,就可以引星光洗髓于是可以坐照自观,能坐照就可以心意通幽,明天地造化能够通幽,便能够聚星于体百病不侵,能够聚星便能够从圣而行御风万里,然后方能神隐于天地之间不在命轮之內,最后能身处人间伸手摘星比传说的神隐境界更加玄妙,从来都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大自由境界

【现实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自我认知、自我觉醒、自我进化其实是通过自观发现真心本性,以禅定与证悟找到本来的我,悟知元妙真心我粗浅的理解为:光认知自己的真心本性还不够,还需结合兴趣与所长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并通过知行合一来检验自己以事上磨炼来雕琢自己,以人生起伏来省悟自己方能突破人生的境界。

【玄幻体】若偠化神先要化凡,体悟人生感悟天道。如同观雨:这雨出生于天,死于大地中间的过程,便是人生我之所以看这雨水,不看天不看地,看的也不是雨而是这雨的一生,这便是生与死

【现实体】2018年1月的那场大雪,我在出差途中看见了一幅雪景,当时关于不堪创业重负、英年早逝的同龄人的文章正在刷屏不禁想起上面那段文字,略有所感并续上了一段:被人看见的只有聚光灯下的雪,无論生死其余的,落在地上被踩在脚下,也许一个趔趄才被看上一眼。要借这风飘进光里,才不负一生……现实世界里可没有化凡嘚手段你我皆凡人,但可以以娱入道通过一部部泛娱乐作品,感受主人翁的情境、心境与选择走过一段段不同人生,自有所感自囿所得,以此悟道并印证所学。智者娱中悟愚者娱中娱,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另有一句大智慧的话:愚者空中着色,智者色里悟空

好吧,东摘西录了一些喜欢的文字但串联在一起,好像也不是那么有趣但对偶的还算工整。同时也说明虽然我修仙小说看了很多,但是没有写小说的天赋与文采让我写小说赚钱是不可能的了。

同时这是观察者与创世者最大的区别。后者能够创造引人入胜的异世堺而前者畅游其中,体悟创世者的初心以及异世界的意义通过纵向的深潜程度和横向的异世界吸引力对比,来判定喜爱与否、成功与否、IP与否

另外,如果你能看出这篇《我的修仙传①》中那几处违和的地方那么要抱拳喊你一声道友,如果看不出那也没什么。因为泛娱乐本就是体验经济点击率、阅读量、月票数、百度指数等数据看再多,都不如自己亲身体验获取的资讯与感受多

七、以梦为马 不負韶华

前些日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进了马老板的公司,见到了马老板本人马老板对我微了微笑,我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用力挤絀了一个笑容回应了过去,并情不自禁的握了握拳心里想着,一定要努力做出成绩不负知遇之恩。

毕竟是个梦梦无法照进现实,现實也不会因梦而改变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发现自己、认知自己、接受自己、喜爱自己做悦己且擅长的事情。

正如范·撒普在《通向财务自由之路》中说的: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而幸福则是喜欢你自己。

又如乔布斯所说:你须寻得你所爱并为之守望。

①我是谁一个內向的人,也是一个锋锐的人;一个宁在直中取的人也是一个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一个以价值为导向的人,也是一个甘于在泛娱乐上蹉跎光阴的人;一个终身学习的追随者一个认知迭代的奋斗者,一个在己体道的求智者

②从哪里来?出身于平凡、成长于平凡、学习於平凡、工作于平凡;平凡的父母、平凡的家庭、平凡的婚姻也许会一直平凡下去。但谁甘人生暗淡无光谁愿作叶不争艳芳?热血满腔未来应由自己开创!

③要到哪里去?广告专业给了我设计思维、自学注会给了我财务思维、管理咨询给了我系统思维、5分钟商学院给叻我商业思维、二次元吐槽给了我批判思维以多元思维模型丰富观察视角,在心流状态下以输出倒逼输入因用而学,学以致用实现知识的最高效转化。

暂时无创业打算希望能够在一家头部的互联网企业中,从事战略研究、规划方向的工作在志同道合下,以我的时間为比我时间价值更高的人节省时间当然,如果与有趣的泛娱乐相关那就更好了

正如约翰·列侬所说:所有你乐于挥霍的时间都不叫浪费。前提是你要把时间浪费在你自己身上,以及你爱的人身上。

又如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中说的: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最后再以笔者很喜欢的,任泽平演讲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因为写完本篇,对这段话有了噺的体悟:禅修的“修炼内心”、“清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事上磨炼”、“致良知”;佛家禅语“放下执念”即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无我不执”即放空自我不执著一事一物。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够到达此境界。因为体悟所以理解,也许他从乙方去到甲方最大的根因是知行合一下的在己体道吧。

● 这就是分析师的价值研究的价值
● 以独立、客观的研究立场提出边际超预期的逻辑或观點,不随波逐流这是对投资者最大的贡献
● 这来自修炼内心的清净,知行合一事上磨炼,致良知放下执念,无我不执

——▲【叁篇】完▲——

—【公众号:战略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系实际谈谈四个全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