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安息日三自教会错在哪里在哪里

国内有哪些组织、机构是由基督教会创建,而今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基督教会起源的?_知识号
说三道四 最新新闻话题新闻专题评论
> 新闻内容
国内有哪些组织、机构是由基督教会创建,而今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基督教会起源的?
比如说一些医院,NGO或者NPO。非政府组织(NGO)基督教宗教非营利组织基督陈陈,自由工作https://www.ai-wen.net/?q-1370.html民国时期中国的教会大学共有二十三所,其中基督教大学二十所。十四所在华教会大学1919年10月在上海召开中国大学校长会议,组建中国教会大学联合会的,这十四所大学,
比如说一些医院,NGO或者NPO。非政府组织(NGO)基督教宗教非营利组织基督陈陈,自由工作https://www.ai-wen.net/?q-1370.html民国时期中国的教会大学共有二十三所,其中基督教大学二十所。十四所在华教会大学1919年10月在上海召开中国大学校长会议,组建中国教会大学联合会的,这十四所大学是: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长沙雅礼大学、湖北文华大学、武昌博文书院、华西协和大学。这十四所大学在当时已分别设有文科全部课程,多数设有理科或工科。为了表达简洁,通常将这些大学称为“在华十四所”。当时未加入教大联合会,但已开设大学课程(包括部分课程)的教会在华高等教育机构有沈阳文会书院、宁波三一书院、太谷铭贤学堂、岳阳湖滨学堂、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其中岳阳湖滨学堂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当时已开设文科大学的全部课程。为了表达简洁,通常将它们称为“会外五所”。协和医学院(北京)于教大联合会建立的当年才开设医学本科,1920年加入为联合会成员,但是该校在课程设置和资金来源方面和上述十四所大学有区别,简称“协和”。此外天主教教会大学有三所,分别是辅仁大学,简称辅仁。起初由中国神父创设的教会大学有上海震旦大学,简称“震旦”,还有天津工商学院,简称工商。第一家教会医院于1828年在澳门,由英国传教士高立支开设的。鸦片战争之后,教会医院在中国猛增。至1949年共达340余所,遍布全国各地。(出自:神经百科)其中最著名的有:博济医院(Canton Hospital PokTsai)1834年3月,由美国公理会的传教教士伯驾,在广州长堤开设的医院。博济医院的前身是眼科医局。孙中山先生曾经在该院习医,改名为中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后改为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现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830年美国公理会派遣裨治文前往广州行医传教。1836年郭雷枢(T.R.Colledge)发表《任用医生在华传教商榷书》首倡用治病的方式在华传教,主张教会多派遣医师来华,并与伯驾和裨治文三人联名,发起组织医学传道会。从此传教活动以医学传道为依托。仁慈医院(Love and Mercy Hospital)是由美国南长老会创办,是位于江苏淮安的一所著名医院。1887年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士赛兆祥(Absalom Sydenstricker, 年,赛珍珠之父)和林嘉善(Edgar Archibald Woods)在京杭大运河畔的清江浦慈云寺开了一家西医门诊——仁慈医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籍人员撤退回国。仁慈医院改名为淮阴医院。1945年曾改名为新四军第三师野战医院。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省淮安仁慈医院。医院的旧址长期作为军事用途。如今改办市中医医院。武汉大学广慈医院又名武汉市第五医院,开办于1923年,是爱尔兰传教士创办的一所教会医院。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也称为大同市肿瘤医院。1924年由中华圣公会华北教区设立的医院。 湘雅医学院(现全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是现代医学在中国传播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教会创办的医科大学。医学院位于湖南长沙市。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Yale China Association)联合创建。创始人叫胡美博士(Edward Hicks Hume)和颜福庆先生。建校于1914年。先后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日更名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由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而成的“西南大学”之一。苏州广济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之一。由美国传教士惠更生(James R. Wilkson)于1923年创建。座落于苏州西部的古运河之畔。由英国圣公会差会(1799年)所建立的21所医院是:北海普仁医院,在维多利亚教区及港粤教区,1849年创办。杭州广济医院,宁波仁泽医院,慈溪保黎医院,临海恩泽医院,在浙江教区,1872年创办。保宁仁济医院,绵竹教会医院,在华西教区,1895年创办。福州柴井医院,福清惠爱医院, 普爱女医院,连江普孺医院,霞浦圣教医院,屏南潘美顾女医院,宁德妇幼医院,建瓯基督教男医院,建宁妇幼医院,莆田圣路加医院,华实产科医院,仙游圣路加医院,罗源圣教女医院,在福建教区 (Fkien Mission)1906年创办。桂林道生医院,在桂林湘教区 (Kwangsi Hunan Mission)1909年创办。昆明惠滇医院,在云贵教区 1947年创办。南京鼓楼医院于1892年创办。创办者马林(William E Macklin, 年)是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华的基督教著名传教士,加拿大人。鼓楼医院前身叫“基督医院”,俗称“马林医院”。1914年1月金陵大学收购“基督医院”,更名为“金陵大学鼓楼医院”。1951年改名叫“南京市人民鼓楼医院”。文革期间更名为“反帝医院”。1972年更改为“南京市鼓楼医院”沿用至今。1987年合并成南京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原名华美医院,建于1843年。由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马高温(D.J.Macgowan)兴办。迄今有167历史,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西医医院之一。方济会圣心医院与耶稣圣心堂由数座带有文艺复兴后期的教堂建筑风格组成,占地1200平方。它始建于1922年。坐落在当时的天津意大利租界伊曼纽尔三世路(Corso Vittorio Emamuele)。今河北区建国道73号,当时隶属于天主教意大利方济各会。圣心医院原称意大利医院,现名为天津市第一医院住院部。上海卫生疗养院创办美国复临安息日会传教士米勒尔和蓝德盛1929年在沪西越界筑路地区的罗别根路(今长宁区哈密路1714号)建成了卫生院总部,即今天的空军上海第三医院。后又在虹口区老靶子路(今虹口区武进路)创立了医院的分部,即今天的海军411医院。 扬州浸会医院旧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苏北人民医院内。该医院由美南浸信会差会伊文思医师(Dr.P.S.Evens)创办于1900年(光绪26年),作为医院和传教士疗养所。福康医院现称为绍兴市第二医院,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成区延安路123号。最初为1910年由美国传教士高福林(F.W.Goddard)于南街马坊桥所创办的教会医院(也称绍兴南街基督教医院),原为眼科为主的西医诊所。1954年改为绍兴市第二医院。该院的中医肾病专科为省级重点扶持专科。广州市脑科医院(广州市精神病医院)由美国人约翰 克尔(John Kerr)在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支持下于1898年创办。是中国第一间精神病专科医院。曾用名:惠爱医癫院,惠爱医院,克尔氏医院,广州市第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科大学,1882年英国苏格兰教会创办)。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市妇婴医院(1933年英国人建立的基督教会医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雅安医院起源于1904年美国传教士柯理思创办的基督教会“仁德”医院和1946年的文辉医院。1951年初成为西康省第二医院和西康省第一医院。几经演变成为现在的雅安市人民医院。服务半径210公里,人口300—500万。是雅安市及其邻近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和技术指导中心。“旧楼医院”的创办者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 —1921年3月)是苏格兰人。于19世纪后期到台湾南部传教行医,是英国第一位长老会的宣教士。在台南首建一所西医医院。他的两个儿子也继承父业在台湾行医。马偕医馆由乔治 莱斯里 马偕(Dr.George Leslie Mackay, —日)1880年在台湾创办的第一所西医医院。他是加拿大长老会的牧师。台湾人称他是马偕博士或牧师。父亲是苏格兰人。马偕博士1867年于多伦多大学神学院毕业。1870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返回加拿大,同年底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科深造,于1880年获颁皇后学院(今皇后大学)荣誉神学博士。赞育医院(Tsan Yuk Hospital)是香港第一所华人产科医院,位于香港岛西营磐,于1922年由伦敦会 传教士创立。赞育医院原址在西边街,1955年搬至医院道现地址。上述资料源于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其它有关传教士创办的上海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仁济医院,—1844年由英国伦敦传教士威廉 洛克哈脱创办。曾用名:仁济医馆,中国医院,麦家圈医院。文革中改为:工农兵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公济医院,也称上海红十字医院—1877年创办,它的前身是法国军人医院,迁到北苏州路后称公济医院。上海同仁医院—1866年由美国圣公会创办,从前叫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同仁医局。上海妇产科医院—1885年美国妇女布道会威廉逊夫人捐款建立的医院。曾用名:威廉逊医院,西门妇孺医院,红房子医院。上海长征医院—1900年由德国宝隆博士创办。曾用名:宝隆医院,同济医院,中美医院。上海胸科医院—1903年由美国圣公会建立。曾用名:广仁医院,宏仁医院。上海瑞金医院—1907年由法国教会创办。曾用名:广慈医院,圣马利亚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920年由中国女医生石美玉和美国女教士胡遵礼共同创办。曾用名:伯特利医院。以上资料来源《旧上海医院扫描》秦延模著https://www.ai-wen.net/?q-1512.html夏曼迪,基督徒由中国基督教创建的少,我所知道的多是国外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当年的沪江大学,是美国浸信会办的高等学府,后来各系被并入华东师大和复旦大学,原校址是现在的上海理工大学。当年的圣约翰大学,是美国圣公会办的,后来各系被并入其他大学,原校址是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记得还有其它好几个这类大学与医院,但维基百科页面上都找不到相关资料了。匿名用户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前身伯特利医院,是由美国宣教士胡遵理(Jennie V. Hughes)和留美女医生石美玉创办,除此之外,伯特利教会还创办了中学、神学院、孤儿院。对了,说句题外话,苗族语言历史上的第一个书写系统也是英国卫理公会传教士伯格里创建的,滇东北老苗文,也即石门坎苗文。知乎用户,传媒、广告、摄影、设计还有一些民间孤儿院,比如河北省的黎明之家,由教区的德兰修女会直接管理,好像还有很多佛教创办的孤儿院。
浏览:30发布: 15:01:32
浏览:57发布: 23:23:00
浏览:115发布: 15:00:10
浏览:151发布: 14:24:10
浏览:67发布: 19:31:20
浏览:92发布: 12:19:50
浏览:67发布: 17:53:10
浏览:101发布: 15:52:33
浏览:67发布: 15:10:25
浏览:174发布: 19:32:43基督复临安息日会_百度百科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是一个世界性的宣教教会,在全世界二百三十六国中的二百零八个国家作工,并且还在不断扩展。教导并传扬圣经启示录14章6至14节中耶稣的三项重大信息。遵守为,盼望快来。以耶稣为中心,以《》为信仰的基础,强调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赎罪牺牲,在天上圣所中的服务,不久将回来接他的子民。这个教会的特点是守真正的安息日即星期六,以圣经为基石认定星期天是伪安息日,一切以圣经为依据,并在全世界开展布道活动。遵守上帝的诫命,是末时代上帝唯一持守圣经真理的余民教会!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一名始用于1860年。当时选用这名字的人认为此名字可以表达独特的信仰,就是遵守上帝的圣日(每周第七日)和深信基督快要再来。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出版社于1861年组成,全球总会亦于1863年正式成立。
教会的正式产生应追溯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其萌芽时期有数十年之久。
安息日会成立迄今不过百余年,但在全球拥有超过一百五十万的会众,牧师一万,印刷厂四十余所,印行四百种刊物,每年出版六十种新书,他们在普世的福音广播课程拥有学生三百余万名!
安息日会的教友励行十一奉献制度,是基督各宗派中平均捐献最高的。
教会早期的历史
19世纪40年代后期参加安息日或圣经会议的先驱们经过长期而虔诚地研究《圣经》,确定了正确的教义,他们觉得自己必须与圣经保持一致,同时又不敢劝别人加入,因为他们认为救恩的门已经关闭了,但后来,先驱们对于其它人能否得救的态度改变了,因为他们进一步研究圣经,又在怀爱伦的异象中了解到,有一个信息要传遍世界,许多没有参加1844运动的人也会悔改。到了1852年,“关闭的门”变成“敞开的门”。这一小群人满怀传道的热情,在美国东部各州到处传福音。
1、19世纪50年代:出版工作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复临信徒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出版,先是在纽约州的
该会第一台电动印刷机
罗彻斯特,后来迁到密西根州的伯特克里。《复临信徒评论J》的前身于1850年创刊。《青年导报》创刊于1852年。从1849年到1854年间,复临信徒出版了39种小册子。年共出版了26本书。
50年代末第一次用英语以外的文字出版书刊,小册子译成德语、法语和荷兰语,方便于不用英语的移民阅读,并希望让他们把这些资料带给故乡的亲人。
从年,乌利亚史密斯的名字是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出版工作联系在一起的。除了几年时间以外,他一直担任《评论与通讯》编辑,有时他还兼任校对、经理和会计。他擅长写作,又精通机械,他发明了带有灵活的膝和踝关节的义肢,和带折椅的课桌,并获得了专利。他所写的但以理书讲义(1867年)和启示录研究(1873年)的著作后来合成一卷,即《但以理书和启示录的预言》。这是该会书报员所销售的第一本教义方面的书。
2、19世纪60年代:组织工作
该会于1860年定名,1861年组织地方教会。1863年建立总会。有几位负责弟兄反对这一举措,认为有组织就是“巴比伦”。而比较务实的人则看到,若没有一个合法的团体,就不可能拥有出版和教会建筑。他们的意见占了上风。
60年代强调健康方面的信息。怀爱伦在密西根州的奥茨戈见了有关健康的异象以后,就写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她的丈夫和她一起出版这些资料,教导人们按健康的定律生活。1866年,该会第一所卫生机构在伯特克里成立。病人们在西部卫生改革院中可以学习健康生活的原理,病好以后还能继续学习,该机构头几年经济上遇到困难,因为医生并不是从著名的医学院毕业的。到了1875年,约翰哈维凯洛格从纽约贝尔维尤医学院修毕医学课程后加入医师的队伍,局面才开始改观。1877年又有一批医师加入。到了世纪末,伯特克里疗养院已经有九百多员工。
3、19世纪70年代:教育和传道工作
19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1874年伯特克里(战溪)学院建立,同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第一位正式传道士离开美国去欧洲传道。1872年,教会为G.H.贝尔负责设立特殊学校,从而开创了复临信徒的教育体系。1874年,伯特克里(战溪)学院开学,有100名学生。起初课程与社会上的正统模式相同,怀爱伦则一再强调实用性和技能培训。到十九世纪末,废除了正统的课程和学位的授与。1901年,伯特克里学院停办,而在密西根州贝林斯普林另设以马内利传道学院,主要培养教师和传道士。
约翰内文斯安德烈()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第一位派往国外的正式传道士。1874年,安德烈携带他两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前往利物浦,再去瑞士访问复临信徒,公开传道。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写作,他自认为身体较弱,只是一个学者。1876年,在瑞士巴塞尔建立了出版社。安德烈就复临信徒的信仰写了许多文章,不但用英语,也用德语和法语。
在60年代美国内战期间,安德烈代表华盛顿的教会解释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反战立场。他还写了《安息日和第一日的历史》,其最后一版有800多页。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70年代的另一重大进展就是什一制的确立,即每一位信徒要奉献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早在50年代,先驱们曾努力赞助上帝所托付他们的圣工。1863年,怀雅各在《评论与通讯》上撰文说,上帝对于奉献的要求不会少于十分之一,正像他对以色列人的要求一样。从那以后,什一的观念就越来越普遍了。1876年,总会决议全球教会成员“应将自己一切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献给上帝的圣工”。传道人要教导信徒奉献十分之一。日,总会决议:“兹决定,诚心要求各地的弟兄全心全意支持什一制,深信它不仅会改善圣工的财政状况,还会给奉献者个人带来莫大的福气。”(1879年事工议项133页)十分之一是属于上帝的(利27:30),应当用来支持传道事业,这样就会给教会向国外发展奠定坚实的财政基础。
19世纪80年代,怀爱伦亲临欧洲,并在美国的教会刊物发表了一些有关欧洲工作的文章,从而促进国外的传道活动。当时的主要对象是已经信主的人,其它的洲也开始进入,主要是通过文字布道士。1885年,S.N.赫斯格率一批传道士前往澳大利亚。1886年在墨尔本组建了南半球第一个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会。该会第一批小册子于1879年送达巴西的德国移民。十年之内有好几个家庭遵守了安息日。1888年,自养传道的前海员亚伯兰拉路,从加州牧羊工作退下来以后,前往香港在说英语的海员中工作。内华达州的一位矿工,前往南非探寻钻石,随身携带该会的书刊。1885年左右,第一个人开始守安息日,不久以后另一位南非人皮特韦塞尔根据圣经确信第七日的安息日是对的,也开始遵守。
80年代教会人数增加了一倍(从15,570到29,711人)。8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可能就是1888年在明尼阿波利斯举行的总会大会了。在会上青年编辑琼斯和瓦格纳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因信称义的信息。怀爱伦赞同他们强调基督的义。一些教会领袖担心琼斯和瓦格纳的教训会使教会偏离所理解的任务——即传扬安息日和高举上帝的律法。会议上笼罩着误解和分裂的乌云。会后,怀爱伦和这两位青年在美国各地传扬因信称义的信息。许多信徒欢迎这种强调,其它的人则坚持律法主义的立场,认为复临信息的中心是律法而不是十字架。怀爱伦在这次会后的写作中,更加强调基督的福音。例如她说:“我们盼望的唯一理由在于基督赐给我们的义。在于他的灵运行我们心中。”(喜乐的泉源63页)明尼阿被利斯会议标志着重新强调以耶稣基督为中心的信息。
1890年底,由美国该会各教会安息日学的奉献所建造的传道船皮特凯恩号到达太平洋的皮特凯恩岛。1876年,怀雅各听到邦提号兵变的消息后,曾把书刊送到那里。船上的木匠名叫约翰泰是一位复临信徒。l886年,他在皮特凯恩岛度过五周,引导居民接受圣经中关于安息日的教训。
皮特凯恩号的建造,标志着该会传道工作开始成熟。在全世界信徒的支持下,传道的项目增加了。1893,有两位书报员开始在印度马德拉斯销售书刊。1895年教会派遣的第一位正式布道士乔治亚布鲁斯到达印度加尔各答。第二年创办了一所女子学校。到了六十年代末,出版工作已打下坚实的基础。1894年,开普殖民地总督塞西尔罗达批了12000英亩的土地,在津巴布韦的索罗西附近。于是索罗西区会即使索罗西学院得以建立。在新世纪来到以前,澳大利亚的阿奉代尔学院,阿根廷的里弗普里特学院,德国的弗里登索疗养院先后建立。
教会的改组
到了1900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已经拥有1500名工人,75767名信徒。教会机构与1863年创建时已大不一样。总部仍设在密西根州的伯特克里。那里还有出版杜,学院和疗养院。伯特克里的决策者们对他们的决定所影响的地区不太了解,通讯又慢又困难,权力集中在会长手里。雪上加霜的是,竟同时有三个不同的机构向国外派遣传道士:国外布道部、总会和医疗布道及慈善协会。
1901年以前已经聚取一些步骤改进教会的运作。从1882年起,欧洲的教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向地方教会放权。1888年全球大会倡议把北美分办几个教区,仿效欧洲的模式。1894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区会组成澳大利亚联合会。
怀爱伦不断地呼吁分权“要设立新的区会……主以色列的上帝会把我们联合在一起,组建新的区会不会使我们分开,而会把我们联系在一起。”(1901全球总会公报69号)
1901年会议实施了六项重大改革:
1. 组织联合会
2. 把各机构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移交给当地教会
3. 设立总会各部,如安息日学部、教育部、出版部
4. 由各地代表充实到各委员会中
5. 教会具体工作由当地人士负责
6. 建立代表制的全球总会委员会
经过1901年的改组,总会委员会由25位成员组成。其中有北美6个联合会的会长,欧洲和澳洲各一位会长,以及各部主席——当时叫书记,后来称主任,该委员会代表世界各地的教会,从而拥有更大的权威。委员会主席每年从职员中选举产生。
亚瑟G.但以理成为第一任会长。他当会长一直到1922年。但以理牧师的贡献不仅是服务期较长。1902年,他监督教会总部从伯特克里迁到华盛顿。他具体实施从1901年开始的改组工作。他到过许多地方,认为要领导教会,就需要获得传道园地的第一手资料。在他的任期内,派往国外的传道士大大增加。他还领导组建传道协会,创办《传道者》杂志。他的两本代表作:《基督我们的义》、《常在的预言恩赐》论述了怀爱论的工作和人生。
分会的建立标志着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原先世界各地的传道工作由总会副会长负责监督。19l3年批准了建立欧洲分会的章程和细则,后来又建立了其它分会。1922年,全球总会执委会确定了分会模式。
与凯洛格的冲突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20世纪头十年特别困难。怀爱伦再告诫不要将机构集中于伯特克里。有人认为1902年疗养院和出版社遭遇火灾是忽视怀爱伦劝戒的结果。这场火灾促使教会总部和《评论和通讯》迁往华盛顿。比大火更为严峻的是教会领袖与约翰·H·凯洛格的冲突。
约翰·哈维·凯洛格是一位以能干而著名的外科医生。他写过五十多本书,主要是医学方面的。他从1876年起负责伯特克里疗养院直到1943年去世止。他热心支持健康改革,倡导水疗法,健身和素食。他是发明家,发明了理疗器械,合成早期的肉类代用品,配制出最早的玉米片,后来由他的兄弟W·K·克洛格投资生产。从1895年到1910年,他负责芝加哥的美国医疗布道学院。他在芝加哥的医疗布道机构包括一个提供廉价食宿的工人之家,一个未婚母亲或穷困母亲之家,几间诊所,被释放囚犯的职业介绍所,邮购商品店。
1894年,伯特克里的人员在墨西哥开办了瓜达拉哈拉诊所,这是复临信徒在国外最早开设的医疗机构,后来发展为一所传道学校和疗养院。该机构和设立在伯特克里以及芝加哥的机构均属于凯洛格的国际医疗布道和慈善协会,而不属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凯洛格不听从教会领袖的意见,独立行事,怀爱伦多次劝他服从领导。伯特克里疗养院被火烧毁以后,教会领袖劝他只造一幢楼,不超过五层,宽度不超过450英呎,他却擅自不按决议造了一所大得多,豪华得多的大楼,他于1903年写了《生命的殿》一书,含有泛神论的观点,当怀爱伦责备他的非正统见解时,他就离开教会,带走了属于他的国际医疗布道和慈善协会的各个机构。
20世纪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到1915年怀爱伦去世时,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组织上己趋成熟。在世界各地兴办了学校。医院和诊所给广大群众带来医疗和卫生教育。在远方有许多人受洗,教会进入成年阶段,但是仍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挑战。
战争给教会带来严重的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的复临信徒以及他们在非洲和南美所维持的教会造成很大的困难。重建和重组工作进展缓慢,教会刚恢复元气,战争的风云再次笼罩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许多教会瘫痪,需要有大笔资金帮助欧洲教会解困和重建。
教会的发展
教会历经艰难,发展壮大。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从1870年的5440人、增加到1998年的人。1900年时,仅17%的信徒在北美洲以外,到了1998年,已有91.23%的信徒在北美以外的国家里。同时,有81.82%的传道士在北美以外的分会工作。
1874年,安德烈奉派前往瑞士,标志着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国外传道事业的开始。但以理担任会长期间,国外布道工作得到很大的促进()。但以理认为,平信徒辅以属灵书刊,足以完成国内的传道工作。传道士和供应他们的什一应送到国外去。单单在1902年——当时美国的信徒还不足六万,就有60名传道士和他们的家人到国外去。工作起先集中在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又转而派出了自己的传道士。通过安息日学的传道报告,教会一直配合远方开展的工作。
今日的传道工作已是多向流动。传道士不再全由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派出,例如1960年,从北美派出了l56位新的传道士,其它分会则派出114位。1998年,有1071位工人在海外分会服务。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传道士实行了互相交流。有菲律宾人管理非洲的教会机构,为病人服务。有阿根廷人在尼泊尔进行医疗布道,有印度人在美国编辑该会书刊,有加纳人在全球总会工作,来自二十余个国家的教授在安德烈大学任教,除了这种分会间的交流以外。还有许多人在邻国甚至在他们自己国家的不同地区工作。
教会运用多种手段向人传扬福音信息,既有邻里探访,也有数千人参加的布道大会。下面介绍一些比较突出的方法和活动。
早期复临信徒始终注意到出版工作的重要性。先驱们把小册子和书刊看作
《现代真理》的载体。
书刊在世界各地传播复临信仰的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份在国外出版的刊物是1876年在瑞士巴塞尔所出的法语版《时兆》。在许多地方,是书刊最早带来复临的信息。有些只是由信徒交给友好的船长带到远方的港口,或者邮寄给专人。例如1879年,从伯特克里寄出的书刊把信息传给巴西圣卡他利那的德国移民。书报员把书刊带到世界各地,如拉路1888年去香港,阿诺德在年间去安提瓜,伦克尔和斯特劳普1893年去印度的马德拉斯,戴维斯和比肖普1894年去智利,考德威尔1905年去智利。
1998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以272种语言出版适用于传道人和平信徒的书刊;该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57家出版社出版285种刊物,总销量接近一亿一千四百万美元。到1998年底,在2 4400位销售该会书刊的文字布道士中,有4680位学生藉此得以上学。
2、广播电视
1926年,该会布道士理查士开始在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地方的广播电台不经常地进行讲道。他相信广播能为数以百万计的人所接收,就在1930年起在洛杉矶开始每周的播音。1936年加入了一组男声四重唱。1937年,他们被称为“君王歌咏先锋队”,节目成为“预言之声”的一部分。日,节目开始向全国广播。同年预言之声圣经函授学校开办,第一个月从听众中收了2000多名学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会广播节目开始在其它国家播出(澳大利亚于1943年),并有了其它的语种(1943年有了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有当地人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传福音。有些节目采用“希望之声”的名字,有些地方,当地的音乐家在节目中运用了自己的才艺。“君王歌咏先锋”演唱组以20来种语言献唱。开设了英语和其它语种的新的函授课程。
到了1992年该会全国性广播“预言之声”开办五十周年之际,世界各地已有133所圣经函学校开设了66种语言的课程。约在2000个广播电台以36种语言播音。
全球复临电台于1971年租借葡萄牙的设施开播。第一周就有22套节目用13种语言播出。以后又设立了其它电台:1975年在马耳他,1976年在斯里兰卡,1980年在安道尔,1983年在非洲加蓬。1987年起全球复临电台在关岛开始对亚太地区播音,内容大大超过“预言之声”。来自中国各地的反映表明,尽管存在人为的障碍,福音仍大有人听。
1950年,威廉福格尔和他的小组在纽约电视台直播《今日的信仰》节目.这是美国第一次真正的全国性宗教电视节目。1963年,《今日的信仰》成了第一个宗教性彩色电视节目。1985年,该节目改版为《生活方式杂志》,由丹马太主持。多年以来,通过《今日的信仰》节目,观众可以接受圣经课程,获得阅读材料,并能与当地的牧师联系。
还有两个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电视节目值得一提:乔治范德曼于1956年开播《经上记着说》节目,编者:(现由范义礼牧师主持)向希望进一步研究的观众举办了数以百次计的研讨会,特别是有研究《启示录》的。1973年,布鲁克斯开播《生命的气息》,主要对象为美国黑人,该节目以音乐和讲道见长。
3、传道船舶和飞机
1921年利奥利杰西哈利韦尔应邀去巴西传道。在乘船经亚马逊河时,深为沿河地区的闭塞,贫困和疾苦所惊讶。他坚信,小轮船或汽船是接触亚马逊流域40,000英里航道边人民的最有效途径。南美和北美的青年复临信徒纷纷为此筹款。哈利韦尔1930年在休假期间修了热带病治疗的课程。回到巴西以后,他亲自设计了轮船,并参与建造。在经过的28年时间里,吕利韦尔夫妇乘着“擎光者”号船只航行在亚马逊河及其支流上,每年航程达12,000英里,给岸边居民带来希望和治疗。后来在亚马逊河上同时有七艘这样的船,均以“擎光者”命名。到了1992年,船数达23艘;“擎光者” 23由马瑙斯(巴西)开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传道飞机,能在短时间内飞越荒山野岭,到达偏远地带。婆罗洲和非洲最先得益于飞机的服务。1960年全球总会通过了航空布道的策略。1963年,第一架该会所属飞机在秘鲁的亚马逊地区服务。后来又有其它飞机在南美,非洲和澳大利亚服务。这些小型的飞机由勇敢的传道士驾驶,运载着人员物资,起落于简易机场,穿行于难以步行的城镇间。
传道飞机的工作在1981年达到高峰,共有32架飞机服役。到了1989年,这项工作明显地衰落,主要因为偏远地区公路的发展,航空开支的增加,以及由地方教会负责费用等,地方教会的经费比不上海外的传道士。
4、有针对性的传道工作
1901年教会改组以后,把向全世界信徒和非信徒传道摆在优先考虑的地位。1950年以来,教会采取明确的步骤系统性地向世界各地传福音。对于基督教以外的宗教予以特别的关照。为了向要接触福音的人传道,制订了有针对性的传道策略。埃里克贝思曼所著《通往伊斯兰教的桥粱》于1950年出版,开了研究向穆惭林传福音方法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举行了几次有关伊斯兰教的会议。1989年在英国纽波尔特学院开设该会伊斯兰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向穆斯林传扬基督的恰当方法,用这些方法培训工人,成为国际性的信息中心。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菲律宾复临信徒进修研究院开设远东分会宗教研究中心。
1992年,在印度建立了一所研究向印度教徒传道的特别机构。1992年在泰国也设立了一个相似的机构,研究佛教和向佛教徒传道的方法。
1955年成立了希伯来圣经协会,目的是用犹太人感觉兴趣的方式向他们传福音。1959年在纽约市建立了犹太传道中心,为犹太读者定期出版杂志。
1966年,全球布道系成为安德烈大学(密西根州贝林斯别林斯市)该会神学院的第六个系。该系不仅向神学生提供传道课程,而且向即将赴约的国外传道士开设强化课程。第二个任务后来由全球总会在安德烈大学开设的世界布道研究院接手。
华盛顿的哥伦比亚联合学院第一位学生布道士于1959年前往墨西哥传道。1998年,有317位北美青年志愿到国外十个分会服务。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志愿者超过1200人。学生们为了到国外传道,必须在大学多学一年,尽管只有少量津贴,但仍十分满足。许多人在亚洲的城市教授英语口语。他们的报告引起了其它平信徒传道的兴趣。不少原先志愿布道的学生后来成为派往国外的正式传道士。
为了满足有针对性的传道需要,教会领袖开始设计若干五年计划以开展传道工作,发展教会。1985年全球总会大会的传道发展报告称,《一千收割日计划》带来117 1390人受洗。这次会议还发起了“90’收获计划”,其目的是新增信徒达到一千收割日计划的二倍。使那些能够用自己的属灵恩赐参予救灵活动的人数增加一倍,使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每一个教会均成为传道训练的中心(90’收获计划)。五年以后,新增加了249 0105名信徒。在世界保持住人口的各地区,投身于救灵活动的信徒人数增加了76.4%。
在1990年全球总会大会上发起了全球布道策略,其目的是让人认识到眼前任务的艰巨。全球布道策略把全世界人口分为5000个地理单位,每个单位约一百万人。当时尚有2300个左右的单位尚无复临信徒。到了1999年8月减少到1700个,主要在亚洲。同时全球布道部报告,每天平均有4.5个该会新会所建立。
平信徒传道工作
与正式教会机构开展的传道工作并驾齐驱的是平信徒所从事的传道服务工作。至今他们中有许多在复临平信徒圣工服务协会的名义下工作,与教会机构紧密配台。最早的自立服务组织于1904年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附近成立。麦迪逊组织拥有一所学校,一个医疗机构,一家健康食品工厂,以及一台印刷机。麦迪逊组织所培训出来的工人往往在农村自己办学,在城镇设立诊疗机构,有好几家分布在美国南方的医疗机构都是麦迪逊组织发展起来的,复临信徒还在其它国家开设水疗和推拿的诊所。如今有好几所自立的中学和大学对青年人进行学术和技艺方面的培训,但是重点仍在服务他人的实际训练。
工作经费的另一来源是自立的素食餐馆。人们在这里享受健康食品的同时,还能享受“生命的粮”。由复临平信徒所开设的素食餐馆将要发展到整个北美、欧洲、南美、澳大利亚和亚洲去。
塔克长老1937年在俄勒岗州波特兰市开办了《宁静时光》广播节目。该栏目除了广播以外,还开办健康系列电视节目《探索》。《宁静时光》的主讲人在世界各地的布道会上传道。《宁静时光》所筹集的资金为传道飞机、卡车和吉普车,丛林小教堂,优秀学生的奖学金提供了经费。
1986年,三天使广播网成为该会第一个由平信徒主办的卫星电视台。该台从22300英里高空的卫星每天24小时发送节目,然后把信号发回到地面的卫星电视接收天线上。播出的节目基本上是宗教性质,也包括一些非该会内容的节目。
马拉纳他(意为主阿,来吧)国际志愿者组织是平信徒传道工作的又一表现,该组织发起者是一批私人飞行员,他们要飞往需要建筑的地方。今天,志愿者们尽管采用不同的旅行方式,但总为教会建立一个设施。从1969年以来,该组织在59个国家完成了1782个建筑项目,造价超过九千九百万美元。单单1998年一年.就有3000名志愿者参加马拉纳他工程。志愿者们建造了教堂、医院、诊所、孤儿院、学校和教会工人宿舍。凡是愿意到建筑工地的人都欢迎,不过路费要自负。志愿者们也不需要以往有过建筑方面的经验的人。
1985年,复临信徒边远区域布道团成立,派遣美国平信徒传道士前往边远区建立该会教堂,该布道团此举的目的是让美国的复临信徒与世界各地的布道区域有更密切的联系。1998年,有18个家庭在几个洲15个不同的项目中服务。
1874年创立的伯特克里学院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后来于1901年在密西根州贝林斯普林改办为以马内利传道学院,由于学院实现半工半读,直到1910年才授予学位。
复临信徒对于备案一事持谨慎态度,他们担心登记备案会使学校失去自己的信仰特色。有人认为博士学位不需要,甚至是危险的。因此,像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联合学院这样的学校,到1928年才有了第一位哲学博士,这是该会登记备案的第一所学院,该会在其它国家的教育机构均较为顺利地得到当地政府的承认。
1933年夏天,太平洋联合学院首次为传道士开设了研究生课程。高级圣经学校在迁往华盛顿以前,开了三个夏季的课程,成为该会神学院的开端。
该会在北美最主要的高等院校是安德烈大学和罗马琳达大学(Loma Linda University)。前者位于密西根卅的贝林斯普林,侧重教育、文科和神学,后者侧重医学。到1998年,该会在北美共有高等院校15所,学生共有2 0939人。
1998年,该会在北美以外计有高等院校75所,至少有二十来所已达到大学规模。开设博士课程的在北美有3所,亚洲一所、中美所、南美三所。
至于普通教育,该会在1998年共有小学4450所,学生数72 3473人,中学1014所,学生数20 8486人。学生中有很大比例并非信徒子女,他们进入该会学校就读是因为该会教育的良好声誉。
自从1866年伯特克里疗养院的前身西部卫生院建立以来,医疗工作一直
是该会工作的重点。这样做的神学依据是:承认上帝为创造主,身体是圣灵的殿(林前6:19)身体和灵性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身体有利于属灵的成长。因此,保持健康以及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都是宗教的一部分。此外,复临信徒所从事的医疗为教会和社区提供服务。
疗养院的工作在怀爱伦和凯洛格的指导下开始于伯特克里。病人们长期住院,得益于健康饮食、锻炼、按摩和水疗法。他们也参加疗养院的属灵活动。1897年在澳大利亚悉尼;1898年在丹麦斯科兹伯格均创建了疗养院。早期的医疗布道士们是带着热疗设备和圣经出去工作的。
诊所和医院的设立往往是进入非基督教地区的先导。如在信仰印度教的尼泊尔,原先禁止传道,自从1957年政府批准建立希尔纪念医院以来,对教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该会在尼拍尔已建立了一些教会。
怀爱伦曾亲自参予购买罗马琳达的地皮。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了医疗布道学院培训医药布道士。最先开设护士课程,然后开设医疗课程。如今该校发展为罗马琳达大学,罗马琳达医疗中心以婴儿心脏移植的开拓性工作而闻名。该中心于1991年建立的质子加速器,是同类治疗癌症设备中的第一间。其它外科医疗队曾造访许多国家,施行手术,培训当地人员。
预防医学和健康教育也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医疗体系的重要方面,罗马琳达大学本部及分校均能授予公共卫生的各级学位。在菲律宾和智利能授与硕士学位。专业医务人员和牧师们共同积极参予传授维持和增进健康的方法。本会的戒烟、减肥、消除紧张项目,是普世性的健康教育运动的一部份。
1998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全球共开办162所医院和疗养院,有病床19700张。此外还有102个私人疗养院和老人院,361个诊所和门诊部,25个孤儿院和儿童院。共有75586名人员在上述机构服务。
福利和开发工作
福利和开发工作是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密切相关的。地方教会和全球总会都有向困难的人提供帮助的项目。
1874年,伯特克里教会的妇女组织了“多加慈善协会”。如此命名是为纪念给男人做衣服的约帕女基督徒多加(徒9:36-39)。伯特克里的妇女为穷苦的家庭缝制衣服,提供食品,还照顾孤儿,服侍病人。她们的举动传开以后,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多加会。1934年,芝加哥地区的各教会组织了第一个多加联合会。他们的目标是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不论其信仰,阶级和种族。
许多地方教会还创立了社会服务中心,为穷人和受灾人服务,向他们提供被服、食品、家俱和现金,并开办成人教育班,教授持家,健康和谋生技艺方面的课程。一些教会和协会还备有车辆,装满衣服和食品,准备应付紧急情况。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全球总会设开发和救援署(Adventist Development andRelief Agency),在各分会和联合会驻有代表,协调救援重大灾情,如地震和洪水的受害人,并从事各种开发项目,如开发水源,建造学校,医院和水坝,开办初级医疗机构,开设自助课程,如园艺和职业技能等。该机构主要经费来自各基金会和政府,而不是教会。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外人士,且大多在贫困的国家。[1]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各分会分布图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是全球性的组织。基层教会组合成区会,在经济上依赖于上一级的组织。(自立区会例外一编者按)区会组成联合会,联合会的设立是以国家,民族或语言而定。联合会再组成分会,分会是总部设在美国马里兰州银泉市全球总会的分支机构,分会共有12个,即非洲印度洋分会、东非分会、欧非分会、欧亚分会、中美分会、北美分会、北亚太分会[3]
、南美分会、南亚太分会、南太平洋分会、南亚分会、泛欧分会。
各级管理机构采用代议制,地方基层教会派代表进入区会,区会代表参予联合会的决策。分会委员会中有联合会的代表,全球总会委员会又有各分会的代表。
各级教会的决定由委员会作出,委员会包括行政人员(会长、行政秘书和司库)各部门和机构的代表以及平信徒。事关全球教会事务的重大问题在全球总会年会上讨论。反映在本会手册上的教会政策上的变动,只能在五年一次的全球大会,经世界各地教会代表广泛讨论后作出。
地方教会无权指派自己的牧师,也无须支付牧师的薪水。地方教会须将信徒的什一上缴区会,区会常常在与地方教会协商以后,向他们指派传道士并支付薪水。地方教会所收取的其它奉献归自己开支,此外还筹集资金,通过上级组织,支持世界各地的传道工作。
各级教会均下设各部开展工作,有儿童事工部、家庭事工部,安息日学及个人布道部、管家部和青年部。教育部指导办学,区会通常在本地开办中小学,高等院校则由联合会或分会管辖。卫生节制部制订和实施促进信徒及非信徒健康的计划和项目。公共事务和宗教自由部则指导信徒和教会机构处理与社会和国家有关的事务。出版部监督出版社和书报销售人员的工作。传道协会促进牧师们的效能和福利。传播部负责宣传教会的各种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各地的教会领导大多由西方人担任。二战以后,由于大量当地人士担任领导,北美和欧洲人士在国外教会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数已显着减少。如1998年,只有二个分会的领导由外地区人士担任。几乎所有的联合会和区会会长都由当地人担任,同时全球总会领导层中也含有来自各洲和各种族的代表。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世界各地包含着众多的种族、民族和语言。1998年教会出版物的语言多达272种,如果计算口头使用方言,就达到748种了。1998年,北美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用26种语言进行礼拜,足见其多样化。其中增加最快,人数最多的语言群体是讲西班牙语的达99000人,占北美教会信徒总人数的11%。安德烈大学神学院开设西班牙语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来自西班牙语群体的牧师担任区会、联合会和分会的领导职务。北美亚裔复临信徒使用的语言还有汉语、朝鲜语、越南语、菲律宾语。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亚裔教会人数最多的在多伦多,加利福尼亚州,夏威夷和纽约。
1998年12月,在北美分会891176名信徒中,有44年组建的黑人教会,并由美国黑人担任领导。北美分会的七个联合会中均有黑人地方教会,尽管其中并非全是黑人信徒。同时有不少黑人在地方教会和全球总会中担任领导工作,如任内北美分会会长就是黑人查尔斯布莱福特。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市奥克伍德学院自1896年起就招收黑人青年,培训他们为上帝和同胞服务。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只有极少女牧师,由于没有正式按立,她们只能在当地教会任职,无权在区会担任领导工作,但有不少妇女在当地平信徒中起着积极的领导作用。她们还在区会、联合会、分会、总会各部门和委员会中发挥作用。[2]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先驱都坚持以圣经为信仰和教义的唯一依据,不愿发表教义说明和信条。乌利亚史密斯曾在1872年写了一份教义说明,但是,在1888年明尼阿渡利斯以基督为中心的信息所引发的那场争论中,史密斯的说明似乎被遗忘了。以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年鉴均无教义说明。随着教会的发展,有关该会信仰的问题也多了起来。1930年全球总会要求一个四人委员会起草一份说明。他们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次年的年鉴就附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基本信仰”。
这份说明与史密斯的说明相比,对三位一体,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恩典和律法的关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份说明直到1946年才投票通过作为正式文件,而且须经全球大会方能改动。在1980年全球总会大会上,投票通过了该会第一份正式教义说明。这廿七条基本信仰刊在以后每年的该会年鉴上。
教会内部一直都存在神学观点的分歧。1888年关于因信称义的争论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二十世纪初凯洛格与教会的关系引发了有关教会方针的争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关天上圣所的看法在教会中引发了痛苦的争端。九十年代一些地方的教会中传道士和平信徒在解经和敬拜方式上的分歧引起了分裂现象。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接受圣经的预言,视自己为古代以色列人和使徒教会的属灵继承人,并享有由此带来的福惠和特权。在圣经预言的更大范围内,怀爱伦的工作促进圣经预言在现代的推广。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安泽国际救援协会·中国(Adventist Development and Relief Agency (ADRA)China)[引用日期]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全球总会(Seventh-day Adventist Church)[引用日期]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北亚太分会[Northern Asia-Pacific Division (NSD)][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复临安息日教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