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以来遵化杭州有史以来最低气温温是多少

遵化市第三中学_百度百科
遵化市第三中学
学校概况遵化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979年,原名为遵化县城关中学。建校之初只招收4个初中班,在校学生213名,教职工18名。1981年增招2个高中班,1984年被取消。1985年8月,开始招收2个财经班学生,至1993年7月,财经班并入职教中心。1992年遵化撤县建市,经上级部门批准,将“遵化县城关中学”更名为“遵化市第三中学”。2003年7月,学校升格为副局级单位。该校现有在校学生3786名,教职工284名,其中任课教师226名,其中大专学历117名,本科以上学历109名,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中学一级职称的111名,中学高级职称的32名,省、市、县级骨干教师18名。
该校 占地1912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64.81平
遵化市第三中学地理位置
方米,现有教学楼5栋,实验楼、办公楼各1栋,均为砖混结构。藏书6.2万册的图书室,两个标准微机室,有微机98台。六个理化生实验室,仪器配备达省级一类标准。还有电教资料室、劳技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舞蹈训练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等。
学校坐落于市区文化北路3——3号,占地1912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64.81平方米,现有教学楼5栋,实验楼、办公楼各1栋,均为砖混结构。学校有藏书6.2万册的图书室,两个标准微机室,有微机98台。六个理化生实验室,仪器配备达省级一类标准。还有电教资料室、劳技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舞蹈训练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等。学校固定资产总值元。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近三年来,学校累计投资328.3万元,新建教学楼1栋,购置图书、仪器,装修原有的教学楼,修缮学生食堂、餐厅、宿舍,整修花坛绿地,栽植绿化树木,使学校三季有花,四季有绿。通过不断整修校园,使路面80%以上得到硬化。学校还建立了校园文化长廊,在显要位置,用大型喷绘书写了激励师生积极向上的校园用语,2002年,被唐山市教育局命名为“校园建设示范校”。  遵化三中树立“以德立校”的思想,全面开展德育活动。坚持13届二十一载的“火炬学雷锋小组”,长年利用节假日到市敬老院、光荣院,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欢乐。感人事迹多次刊登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日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上,被唐山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授予“唐山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唐山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创新案例一等奖。2000年5月,三中在人民广场建立“青年志愿者环保活动基地”,并设立了明显的标志,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这里清理白色垃圾,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这一举措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为遵化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做出了贡献,得到了市领导和市民们的高度赞扬,使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落到了实处。我校被团市委授予青年志愿者红旗单位称号,被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2003年度文明示范岗称号。  学校开展读书教育活动成绩卓著,2003年有50名同学获得唐山市奖励,三中成为唐山市获奖人数最多的学校,石雪同学的演讲两次获得河北省第一名、国家二等奖。2003年9月,学校荣获 “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示范学校”称号。日,三中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并分别于5月11日19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12日上午11点新闻频道播出采访录像。2004年7月,三中被全国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成绩突出,三中被中共唐山市教育局委员会授予年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树立“培养合格加专长的学生”育人观念,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不断巩固普九成果。把学校变成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00—01学年度,巩固率达到99.64%:01—02学年度巩固率99.71%;02-03学年度巩固率99.65:03-04学年度巩固率99.75%。  遵化三中树立“培养合格加专长的学生”育人观念,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学校连续4年获得遵化市中小学艺术节一等奖,年,学校民乐队两次获得唐山市一等奖和一次河北省三等奖。三年来,学生参加奥林匹克竞赛,有219人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有五名同学获全国竞赛一等奖。全校上下狠抓质量不放松,使教学成绩稳步提高。自1999年以来,中考成绩连年在全市前列,学生的升学率、毕业率稳步提高,2005年中考,遵化市第三中学继2004年中考成绩全市第一以后,再次取得优异成绩。1158名初三毕业生参加中考,全市前5名中有三中3名,有730名同学升入省示范高中,其中升入遵化市第一中学406名,升入遵化市高级中学324名。升学率、中考各学科平均成绩,均以较大优势位居遵化市第一。
该校2002年,被唐山市教育局命名为“校园建设示范校”。 被团市委授予青年志愿者红旗单位称号,被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2003年度文明示范岗称号。
该校开展读书教育活动,2003年有50名同学获得唐山市奖励,三中成为唐山市获奖人数最多的学校,石雪同学的演讲两次获得河北省第一名、国家二等奖。2003年9月,学校荣获 “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示范学校”称号。2004年被中共唐山市教育局委员会授予年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
.百度文库[引用日期]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_校史简介_遵化一中简介
当前位置:
> 遵化一中简介
遵化一中简介
日 16:12:19
访问量:6508次
前言 && 遵化一中诞生于清末变法维新之际(1902 年) ,是河北省乃至全国建立最早的中学之一。她见证了遵化政治、社会、文化的巨变,传统因校风之严谨而卓越,校友人才辈出。由“遵化州官立中学堂”到“遵化市第一中学”,校史迄今已届一百零三年,跨越两世纪,这是河北教育史上的珍宝,值得抚今追昔,值得继往开来,更应编成史篇,以供鉴往知来。一百多年来,遵化一中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为民主解放、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学校教育与时俱进, 2001年赵旭丹夺得河北省理科高考状元,2003年张杰夺得河北省文科高考状元;从1984年至2004年连续十次20年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04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创建“中学生业余党校”的经验在全国教育界产生了积极影响;已成为享誉河北的一所名校。一、学 校 诞 生 燕山书院遵化中学堂建立在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沃土之上。“遵化”一词的含义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作为学堂一部分的“燕山书院”,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五代时期享有盛誉的窦氏义塾。义塾系五代时窦禹钧所建,《三字经》中对义塾主人窦禹钧教子有方,有详细记载。(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评价和颂扬。)&&&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州李荫春在城内建燕山书院(地址在东街),后迁一中旧址东院,选聘山长1名主持教务。该院为培养本州的科举秀才而设,其经费由官、绅筹措。每年招收生员22名,由书院提供食宿。另收女童8名。试院作为学堂校址另一部分的遵化试院(俗称贡院),建于1877年,是丰玉遵三县联合捐建的,是考秀才的考场。建校缘起反封建、反殖民、人心思变,停科举尚科学; 兴洋务、兴西学、民意求新,废书院设学堂。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清政府腐败无能,人民思变心切,一部分先觉人士和有远见的官僚极力主张办洋务、兴西学。清政府迫于形势,作出让步,遂停科举,建学堂。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奏请光绪皇帝颁发《直隶中学堂暂行章程》,通令各府州,将书院改为学堂。直隶省任命遵化知州陈以培为遵化州立中学堂总办,负责筹备建立中学堂事宜。于是,从丰、玉、遵三县录取学生36人为学堂的首届学员,以遵化试院和燕山书院为校址,张体信为学堂监督(校长), 于1903年1月9日正式上课。校址溯源1911年(清宣统三年)科举完全废止后,试院书院空闲,中学堂由州城外龙泉文社迁返遵化城试院及燕山书院内。是年,学堂监督赵希复果断将试院内考场拆除,以考场木料修建校舍,此系中学堂扩建之先声。二、三山两川钟灵毓秀遵教化&& 两院百年人杰地灵育无终1、救国于危亡(1902——1949)击水中流 育国家独立基础&& 播火混沌 培民族自由精神在清末和民国时期,许多仁人志士投身教育,意在培育新人,救国救民。为推翻封建王朝、抗击日寇、建立新中国培育了大批英才。在白色恐怖下,这些英才有的从事地下宣传,有的从事秘密进步活动,有的直接参加革命队伍,在救国于危亡的洪流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革命先驱江浩早期革命家江浩() ,原名江文浩,字注源、著源、著元、竹源,玉田人,清末拨州秀才,1910年任遵化州官立中学堂(我校前身)学监。江浩为民主革命事业奋斗一生,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像松柏那样长青的革命元老” 。1908年东渡日本自费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在日本东京结识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后,江浩去职赴天津,与李锡九(字立三,又名永声)等人在法租界天增里29号建立同盟会北方支部,先后参与策动了深州起义、天津起义。民国元年,江浩当选为直隶省议员,次年又被选为国会参议院候补议员。 1920年江浩回到北京,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共早期党员。1924年,江浩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回天津,与于方舟、李锡九共创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和国民党直隶省党部。& 1925年与邓颖超等支持上海五卅运动; 1926年应毛泽东之邀为农运讲习所作报告。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江浩毅然同毛泽东、宋庆龄等22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名义发表了《中央委员宣言》,随后,受中共中央委派任两湖特委书记。& &&&&&& 日与宋庆龄等通电反蒋; 日南昌起义后与周恩来等被选为革委会委员。&&& 1928年,江浩与徐特立、董必武、何叔衡等老革命家同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因而受到严重打击。1927年元旦,江浩想起被押的爱子、远在异国的女儿,更加怀念临终时未能见面的妻子刘玉莲,写下了一首七言诗:&&&&&&& 春风莫事袭寒寝,病骨支离忆故人,&&&&&&& 叹尔仓途何缭渺,怜卿身世太艰辛;&&&&&&& 流离孤子增义愤,抚看儿女更忧心,&&&&&&& 徘徊乔舍过元旦,日月窥窗夕又晨。 &&& &&&
&革命先烈安体诚安体诚()河北丰润人,毕业于遵化州官立中学堂。 1917年天津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1921年在天津创办工余补习学校,参与领导北方铁路工人运动。1922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二·七惨案”后去杭州法政学校任教,曾任中共杭州支部书记,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委员,为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作出了不懈努力。在此期间还到上海大学兼课,讲授现代经济史。后任中共西安特别支部书记及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奉命赴武汉途经上海时被捕,5月牺牲于龙华。革命先烈兰小川兰溪(兰小川), 平安城人, 1917年毕业于直隶省立遵化中学校。贫苦家庭出身。先后在芦各寨、南岗高小和遵化东关师范任教。时值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为此痛心疾首,立志救国救民。1927年,经张明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遵化首届县委委员。1930年,与耿玉辉一起秘密组织领导了全县小学学潮,并以教员职业为掩护发展党组织。1938年,在李维廉领导的抗联独立第一总队任政治委员。平西受训返回后任遵化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后改任丰(润)玉(田)遵(化)联合县县长。在敌强我弱的战争环境下,置生死于度外,率部投身于组织抗日民主政权工作,为坚持敌后抗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日,在国各庄村召开联合县军政干部会议,研究部署粉碎日寇第四、五次“强化治安”运动时,被驻平安城的伪治安军包围。在越墙转移时腿部负伤。为保存革命力量,他拒绝警卫人员的背扶,坚持掩护战友突围,自己爬进青纱帐,销毁文件后开枪吸引敌人,在敌逼近之际,饮弹殉国。2、学校建立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 早年就在遵化等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他的影响下,1927年4月五中毕业生王麟阁成为遵化境内第一名共产党员,并创建了遵化境内第一个党支部.3、校内的抗日救亡活动焦莹,1932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五中学校。一九三一年,作为学生会主席的焦莹组织学生发动抗日救亡活动。校方勾结县府、警察镇压,开除焦莹。全校罢课、请愿,学联声援。一九三二年,校方撤销开除决定,省厅撤换了校长,学生接回焦莹,斗争胜利。后到南京求学,毕业于华北大学法律系。抗战时期曾任兴隆县长,负责军备物资供应。抗战后任河北省党部干事,一九四八年移居台湾,曾任中国统一促进委员会委员。1938年,美术教师用小石块、瓦片在甬路上砌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一九三九年毕业生牛荫桐在王震将军部下任团级干部,保卫延安时牺牲。4、反对奴化教育的三五学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制度腐败,日本侵略者横行霸道,学校的奴化教育摧残了许多青年,频繁的考试致使一名学生自杀身亡,激起了公愤。一九三五年秋后,学校又一次准备抽考,作为初三学生的麻连印与同为共产党员的学生孙凤祥决定号召同学罢考,以反抗封建的教育制度。麻连印领导了此次学潮,学生们成立了指挥部,印发了传单。学生们的正义行动受到反动派的镇压,保安队闯进学校,将麻连印和几位同学拘审,想借此挖出校内地下党组织。由于当时学校里知道麻连印是地下党员的只有孙凤祥,上级党组织发给他的文件,他都藏在宿舍床下的一个秘密小洞里,敌人拿不到任何证据,只好将被抓的几名学生释放。这就是河北省立第五中学历史上著名的“三五学潮”。这次学潮虽然由于敌人的镇压而失败了,但是使广大的学生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也给了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5、战时七中——战争年代一所培育干部的新型学校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按照抗大模式建立了冀东七中(长城部队)。在解放战争最艰苦的日子里,她活跃在遵化、丰润两县交界的山区里,她是专为培养革命干部而建立的,根生冀东,花开燕山,硕果遍九州。她虽只有两年多的历史,却为我党、政、军、群众团体培养革命青年干部数百名。他们与解放战争同呼吸,与祖国建设和改革共命运。他们从辽沈决战到平津解放,从渡大江到京沪解放,以及在解放海南岛,进军西南,边防剿匪各个战役战斗中,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冀东七中(长城部队)对革命的贡献将永远彪炳史册。战时的冀东七中,在党的“节衣缩食,支援前线,解放全中国”的口号鼓舞下,实行半工半读,以生产养校,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自力更生,勤工俭学。学校于1947年初建起了织布厂、织袜厂、米面加工作坊和马车运输等生产项目。作为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冀东七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日,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指示各解放区发动群众搞好土改,实现耕者有其田。1947年6月起到1947年11月底,冀东七中组织师生100多人,组成了几十个工作组,先后参加了斗地主和土地复查两次土改运动。作为遵化革命运动的摇篮,在民主革命时期,学校培养了许多优秀革命志士,深受党和人民的关爱。许多老干部和烈士的亲属送到这里上学:有张明远的女儿张小霁、杨秀峰的妹妹杨小玲、李楚离的妻妹、节振国的女儿节凤英等。三、育思想、育品德,育德智体美劳五好英才教文化、教劳动,教工农兵学商百业技能探索社会主义教育规律()解放后,党组织公开,学校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抓紧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培养了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7年起,学校设专职书记。1、艰难的探索新中国诞生后,学校由新民主主义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新阶段,教育目标由过去的单一升学教育改变成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和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在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学校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艰难探索,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各项工作日新月异,办学成果显著,自1960年起成为河北省的重点中学。建国后,为了团结改造旧知识分子和旧中国的老教师,学校组织教职工积极参加历次政治运动,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了人民自己的教师队伍。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大胆尝试开门办学,先后与田庄、三里庄、东坝实行校队挂钩,师生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增长了劳动知识,学会了劳动技术,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感情。1955年筹建农场,1956年办养猪场,到1960年学校形成了“三场(厂)一队”的劳动教育模式。&&&&&
1957年《光明日报》记者、河北省教育行政学院的领导曾来校参观并给予很高评价,1958年河北省教育厅向全省中学通报了校队挂钩这一教育形式。3、共渡难关 1960年,粮荒,在校师生以瓜菜代粮度日。是年,初一学生下放56人。1961年,初中学生97人,高中学生42人,回乡务农;教职员下放18人。1962年,有350名学生改吃农业粮1961年,学“黑山经验”,搞教学表演。1962年,使用“大改本”教材。1966年5月,河北省中学教育会议在遵化召开,遵化一中是参观现场。会上,遵化一中作了题为《遵循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办好社会主义学校》的汇报发言。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感召下,五六十年代,涌现出了一批受学生尊敬的好教师:地理教师谭炳午、历史教师赵祝三、生物教师邹道珍、语文教师王礼士、几何教师李岚、美术教师赵林、体育教师姜健民等。4、浩劫中的奋斗1966年,实行了所谓的“停课闹革命”,学校教育教学受到全面冲击,以造反派为主体的“革命委员会”掌握了学校的权力,学校的正常秩序被打乱。1969年春,县革委将第一中学改为“遵化县五七学校”,开始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1969年,遵化一中办“五·七”学校。到1973年,办了政训、通讯、电工、农医、农机、兽医、师资、农技、林果、音乐、体育等15种专业班,培训2537人。1975年1月,遵化县成立五七大学,五·七学校(原一中)改为“五七大学附属中学”。大学校长王国藩,附中校长尤焕柱。5、勤工俭学自建国初遵化一中的生产劳动、勤工俭学一直得到坚持并不断发展。50多年中,虽历经坎坷,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校办工厂成为而今唐山乃至河北硕果仅存的校办企业,产品行销全国十几个省市。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以育人、创收、助学为宗旨,由原来作坊式的小厂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固定资产180多万,流动资金90多万,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综合型校办企业。1955年筹建农场,分成大田作物区、蔬菜区、林果区,1956年建养猪场,1958年建起工厂。1959年生产劳动列入课表;1960年因勤工俭学工作成绩突出,获中共河北省委颁发的锦旗一面,李振唐校长因此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并做典型发言,《人民日报》介绍了遵化一中的事迹,学校荣获邓小平手书“先进单位”奖状一面;1961年,河北省勤工俭学现场会在遵化一中召开。四、万里无终故地 千秋盛誉蛟腾百代人文频焕彩两川燕赵新天 一春大潮凤起三山风物更添娇————教育的春天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遵化一中各届领导集体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以教学为中心,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遵化一中成为全省一流的学校。1、教研教改改革开放以来,胡中柱老师带头搞起了教学改革。1979年10月,唐山地区教育局在遵化一中召开语文现场会,推广“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能力”的教改经验,日,河北省教育学会、省教科研所在遵化一中召开十年教改总结鉴定会。著名语文专家刘国正肯定说:“遵化一中的语文教改实验是生动活泼的,扎扎实实的,卓有成效的,大有希望的。”文化大革命之后,李佐唐同生物组的教师组织学生搞起了科技小实验。1983年7月,李佐唐带两名学生参加了国家林业部举办的林学夏令营。1984年7月,李佐唐随同唐山教育局去青岛、烟台采回海洋标本1040种。、1987年,李佐唐三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园丁”。1991年,学校被评为“全省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活动先进集体”,马卓等4名学生受表彰。 2000年,李宝玲获“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 称号。 2001年5月,学校在省教育厅等三单位组织的“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中,获优秀组 织奖。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王素英搞起了政治教改。1982年暑假,唐山地区政治课教学经验交流会在遵化召开,王素英介绍了“搞好政治课教学”的经验。、1986年,王素英三次参加河北省政治教学经验交流会。1985年4月,唐山科教部在遵化一中召开各县党政领导及中学政治教研组长会,180多人观摩王素英老师讲法制课。1985年9月,王老师组织初三学生参加《中学生之友》杂志社和广东司法厅联合举办的法律知识竞赛,全国41人获奖,遵化一中有6名。2、高考成绩连创辉煌2001年赵旭丹和赵久良分别夺得河北省理科第一名和第二名;李俊和吴婧分获唐山文科第三、第四名;600分以上高分数段149人。2002年,600分以上高分数段159人。多年来通过学校领导的精心谋划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在高考中在唐山排位始终居于前三名,多次位居一、二;高考连创辉煌吸引了各地学子来我校求学。3、中学生业余党校为进一步强化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学生抵御资产阶级自由化及反“和平演变”的能力,1984年,学校在学生中建起了学党章小组。1991年,在学党章小组基础上,学校创建了中学生业余党校,其宗旨是通过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中学生业余党校自创办以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业余党校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龙头。十几年来,业余党校共招收学员2550人,其中101人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业余党校的成功创办,使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在新形式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我们的经验受到上级的重视和肯定,河北省委组织部和唐山市委组织部曾多次来校视察指导,1995年,省组部撰文《创办中学生业余党校,培养又红又专人才》在《党建》杂志发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日报》等分别介绍我们的经验。1997年,在中组部和国家教委联合召开的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议上,由省组部代表遵化一中做了典型发言,成功创办中学生业余党校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中学生业余党校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2年迁入新校后,学校配置了宽敞明亮的党校教室,配备了电视、摄像机、录放机等设备,每年购置大量光盘、录像带、图书等资料。中学生业余党校通过开学典礼、党课学习、学员挂牌和结业式等方式,坚持对学员进行理论指导和行为约束,使学员时时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党校学员董华春、毛军华、赵旭丹、张杰、栾超等先后考入清华、北大,其中赵旭丹、张杰分别夺得2001年、2003年河北省理科、文科状元五、面向世界 继往开来(2002--)永日耀百载& 桃李芬芳期颐寿兴德映遵化& 再谱华章新百年过去的一百年, 遵化一中经历了遵化州官立中学堂、河北省立第五中学、河北省立遵化初级中学、冀东区第七中学、河北省遵化第一中学、五七大学、遵化县第一中学、遵化市第一中学八个历史时期。百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形成了遵化一中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悠悠百余载,校友人才辈出,桃李遍布寰宇,在党、政、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迈上了新百年的征程之际,2002年12月学校喜迁新址。新校坐落于县城东北隅北二环东路海南大街,占地260亩,建筑面积81000多平方米,工程建设分三期,至2004年底全部竣工。整个校园分为三个功能区:南部以教学楼、办公楼、科学楼、图书馆、艺术楼及各类广场花园组成教学区;中部以运动场、看台组成运动区;北部以宿舍楼、绿地组成生活区,教学设备达到国家一流标准。&&&&&&& 跨入新百年,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了新突破:第十次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 ,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继2001年培养出了河北省理科状元和第二名之后, 2003年又培养出了河北省文科状元,创造了县级中学三年培养两个省状元的奇迹。校训:爱国、守纪、勤奋、创新遵化一中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知难而进、奋发努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积极进取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就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求名不求利,舍小家,顾大家,为学生的发展倾尽毕生精力的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就是为了共同的事业,同心同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团结协作精神。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上,提出《遵化一中师德十要十勿》、《教职工十个形象》等要求,同时进一步深入完善“学校领导下的组长负责制”,继续强化“学校领导下的班主任负责制”。管理机制的改革,大大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 。打造出了一支敢打必胜的教师队伍,为新百年再创新辉煌奠定了基础。细化学生管理 思想教育面对新形势,学校不断探索思想教育的新方式、方法,明确提出“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从严从实强管理,扎扎实实创一流”的治校思想,不断开创新局面,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改造世界观,防微杜渐,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把对理想追求化为实际行动的自觉性,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保持良好的校风、学风,弘扬正气,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日,学校首次召开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大会对优秀学生分别评出了学习标兵奖、金帆奖、品德之星奖、文体新秀奖、优秀学生干部奖。2004年,学校举行了迁校后首次毕业典礼。隆重的毕业典礼一方面欢送毕业生步入高等学府,另一方面激励了在校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发奋学习。教育教学:拼清华、北大,搏文、理状元人心致用 但步斗摘星 休辜负凌云百丈天意酬勤 看回枢造机 总迎候鸣驺千声教学备考工作中,以“严管、实干、苦学”为总体原则,并根据实际,提出“找准路子,抓住弱点,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效率”二十字方针,以加强指导高考备战。同时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专题讲座等,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高考。2001年,赵旭丹以706分的绝对优势夺得河北省理科状元,2003年,张杰又以667分的好成绩夺得河北省文科状元,创造了县级中学三年两个状元的神话,在河北及至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高考成绩书剑磨锋&&& 十载寒窗潜蠖屈文心搌羽&&& 一朝学苑试鹏飞贺千僖新元&& 旧址旭丹蟾宫曾折桂庆百岁华诞&& 新校张杰鳌里再夺魁遵化一中与美国UPS公司的友好往来 “近悦而远来”。我校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不仅在省内外倍受瞩目,而且吸引了世界各地友人的目光,自迁至新校以来,我校与美国UPS公司建立了友好关系。UPS公司为遵化一中捐资30万美元,建起了漂亮的体育看台,还设立了“UPS奖学金”,用以资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此外,UPS公司专门派马克先生来我校义务培训英语教师,使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一定提高。UPS公司董事长埃斯丘先生的夫人茉莉(MOLLY)女士、UPS公司国际关系执行副总裁威尔曼(WELLMAN)先生多次带领公司员工来我校参观访问,与我校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04年11月底,受美国UPS公司的邀请,谭永兴校长随遵化市委书记刘树祥访美,参观了UPS公司总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双方交流的进一步扩大,我们相信,遵化一中与UPS公司的友谊必将地久天长。六、校庆庆三十 庆四十 庆八五 共庆一纪百年 经世弥光英才作育贺而立 贺不惑 贺耄耋 同贺两度知命 历年誉盛教化昌明岁月如歌,时光水逝。我校历史上共举办了四次校庆。校庆活动的举办不但记录了学校发展历程,总结了历史,也为学校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1987年,我校举办了建国以来第一次校庆,即八十五周年校庆。海内外校友---多人欢聚一堂,共话别后情怀,共绘发展蓝图为展示遵化一中这所百年老校走过的光辉历程,弘扬一中精神,庆祝新校落成,争创一流名校, 日,遵化一中迎来了她的百岁华诞,各界领导及校友5000多人欢聚母校,共同庆祝母校生日。遵化一中百年校庆受到了各级领导以及各届校友的极大关注。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我校1955届毕业生杨国梁同志和夫人,中国教育部部长助理李连宁同志,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秘书马永庭同志等纷纷发来贺信贺电。七、新校建设魁星此处临&& 谈文论赋&& 书声琅琅仍似旧风景这边好&& 卧虎藏龙&& 日上蒸蒸已从新遵化一中原校占地59亩,随着遵化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原有学校已满足不了省级示范校的要求和遵化入学高峰的需要,经过遵化市几任领导的精心谋划,决定迁建新校。遵化一中迁址新建省级示范校项目于1998年经省计委以冀计社[号文批准立项,并于1998年列入省重点项目,遵化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迁建领导小组。2001年, 经遵化市政府反复踏勘比较,遵化市委书记贾晓峰、市长崔焕起力排众议,果断决定,于北二环东路筹建新校。新一中占地260亩,她南眺龙山秀峰,黎水环绕;北依燕山余脉,长城拱抱;四周环境幽雅,交通便利,远离闹市区,市政设施配套,是教书育人的最佳场所。整个校园分三区:南部以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图书馆、艺术楼及各类广场花园组成教学区,各楼之间有风雨连廊相接;中部以运动场、体育馆组成体育运动区,学生运动自成一体,相对集中,互不干扰;北部以男女生宿舍楼、绿地花园组成生活区。采用“一、三、五、七、九”的“奇”妙手法,即“一条轴、三个区、五层空间、七种流线、九类建筑”,体现了对称与均衡、韵律与对比、疏密结合、人车分流的规划原则。八、校友风采曾任国务院秘书长、两任天津市市长张廷谔第三届(年)毕业生张廷谔(左三)民国十二年任国务院秘书长山水画大师秦仲文& 秦仲文 ()名裕,号柳湖,字仲文,以字行。河北遵化人,我校第三届1914年毕业生。 1918年入画法研究会,得陈师曾、汤定之、贺良朴等指授。1920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受教于金城等,用力于临摹古代名作。20年代晚期以后,先后任教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即原北平艺专)、京华美术学院、国立北平艺专。解放后历任北京画院画师、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等职。性豪爽,能直言。1947年,因对艺专中国画教学主张与徐悲鸿不同而发生激烈争论,当年暑期后被解聘。50年代中期,又著文与王逊进行中国画问题的论争,极力维护传统画法与特点。文革期间受迫害,郁郁而死。秦仲文擅山水、墨竹,尤以水墨山水著称。其山水,综合王石谷、吴墨井,又上溯宋元,力求综合南北宗,喜以小斧劈皴,结景单纯,笔力坚凝,苍茫浑厚。解放后多有写生之作,但基本风格不变。秦仲文能诗文,长于美术史研究,所著《中国绘画学史》是20世纪前半叶重要的美术史著作之一。曾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北平艺术专科教授。1949年后入北京画院任职。擅山水,亦写墨竹、墨梅。著有《中国绘画史》和多种个人画集。生前为中国美协会员、北京画院画师、院务委员会委员。开国少将麻志皓麻志皓是河北遵化人,1917年出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入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到我校就读,领导了1935年学潮,1937年参加牺盟会。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我党领导的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参加了晋中九里湾、严村、北徐村、罗城、百团大战、晋西北反扫荡等战役战斗和陕甘宁边区御敌戍边的斗争。1941年后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他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处长、绥德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西北军区独立1师政& 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清涧、沙家店、晋中、解放太原、解放榆林、进军叁边追歼马匪军和解放宁夏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师副政治委员、第3战车编练基地政治委员。1953年入苏联斯大林装甲坦克兵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任装甲兵技术部副部长。1961年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移至北京房山,扩编为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麻志皓为院长;后迁至长辛店槐树岭。 麻志皓后担任装甲兵后勤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部副参谋长、装甲兵后勤部部长、装甲兵副司令员。麻志皓长期担任装甲兵& 装备科研和技术保障的组织领导工作,是装甲兵有建树的专家和科研技术工作的 主要领导者之一。他经常深入部队,深入科研第一线,与科研人员共同攻关,为 装甲兵技术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去世。长空铸剑人杨国梁将军1938年3月生,河北遵化人,1952——1955年在遵化一中学习,196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9月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某基地司令部作训处参谋,1971年任副科长,1976年任国防科工委某基地导弹发射团副团长,1982年任基地司令部作训处副处长、处长,1983年任基地副司令员,1985年任基地司令员,同年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1992年11月起任第二炮兵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晋升为中将军衔,1998年晋升上将军衔。中共第12届、13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4届、15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振岐1922年出生,河北遵化人,1940年毕业于我校。早在中学时代,李振岐眼睁睁地经历了这样两幕悲惨而残酷的现实:一边是日本侵略者在家乡对无辜者血淋淋的屠杀和蹂躏;另一边是漫天猖獗的蝗虫在父老乡亲辛苦经营了一年的庄稼地里肆意糟蹋毁坏。侵略者的血腥和蝗虫的猖狂深深地刺痛了李振岐,少年李振岐暗暗发誓:我是农民的儿子,长大后,要参加革命,跟着共产党,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我要掌握好农学知识,消灭蝗虫和所有的庄稼病虫害,解救农民切身的苦难。 1949年李振岐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现任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病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系统学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农林牧渔组成员。1978年以来,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三等奖4项,中华农业科教奖1项,1991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并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生导师,2000年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委员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并将奖金20万元港币全部捐出,设立植物病理学创新研究基金。大写意画家——贾浩义老甲,本名贾浩义,1938年9月26日出生于河北遵化县鸡鸣村,1954年毕业于我校。当代著名大写意水墨画家,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老甲艺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台湾民间教育家、明道中学、学院创始人汪广平汪广平:字铁梅,我校1937 年毕业生。河北遵化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地学系毕业。原台中市立一中校长。1969年创办明道中学,1994年6月退休。汪广平从事教育事业长达五十年,毕生以办好中学教育为职志。在任明道中学校长的二十五年间,兴建了十栋大楼,学生由三百人增加到一万三千多人,有校车六十部及各项新颖教学设备,并发行《明道文艺》,举办全国学生文学奖,建立电脑学术网络,同时首创国文专用教室“国学讲坛”,使明道中学成为远近闻名的学校,后又创办了明道学院。高雄港之父李连墀李连墀,河北遵化县人,1911年2月18日生,1925年考入河北省立第五中学校,1930年8月1日考入哈尔滨商船学校航海丙班,1932年就读葫芦岛海军学校。1938年6月参加整训并参加对日作战,1944年赴英接舰并于1946年六月八日参加英国伦敦举行的胜利大游行;1950年7月担任澎湖要港司令,后又任供应司令部司令。1962年由军界转入政界,结束二十八年的军职生涯。从1962年到1982年近二十年担任高雄港务局长,被称为“高雄港之父”.梁同淇 ,字渭川,丰润人。第六届毕业生,曾任北平陆军第七旅参谋长,后任铁血抗战的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师参谋长,历经长城抗战、津浦路北段阻击战、平汉路北段掩护战、淞沪大会战从等重要战役。他奋不顾身,冲锋陷阵,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功勋。宋文彬字质夫,生,直隶北大出来的国军将领黄埔军校一期北平警备司令部高参 、少将。年月参加北平和平解放。 张师载:河北遵化人,第十九届毕业生,清华大学毕业,年入党。年至年期间领导简师(荆州师院的前身湖北省立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工作,任党支部书记。被誉为德孚众望、誉满荆楚的进步知识分子。卢东阁,我校年毕业生,年月日随国民党海军巡洋舰重庆号起义,参加了人民海军,历任大连海军学校航海系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技术教授学会副主任、海军学院军事学术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等职。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年荣获功勋荣誉章。&
编辑:赵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官方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有史以来最低气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