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经典诗词几岁丧妻(第一任)

当前位置:>> >> >>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纳兰性德词作赏析
【作品介绍】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清代词人写的一首悼亡诗。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五月三十日,其妻卢氏三周年忌日。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①。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②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③,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④。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⑤。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①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时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
②夜台:指坟墓。
③钗钿约:钗钿即&金钗&、&钿合&,女子饰物。暗指爱人间的盟誓。
④&重泉&句:重泉即&黄泉&、&九泉&,指生死两隔;双鱼,书信,典出古乐府。
⑤&忍听&句: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传说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为水神,古代诗词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创作背景】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19岁的纳兰性德与17岁的卢氏成婚。纳兰卢氏父亲卢兴祖官至两广总督,是两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封疆大吏。有关卢氏的记述道&夫人生而婉,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客礼典。明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从中可以知道卢氏是一个美丽端庄、有教养、有文化、三从四德的标准淑女。
  纳兰性德成婚3年后,妻子卢氏因难产而亡,年仅21岁。生离的无奈已令词人哀愁,不期而至的死别就更令其肠断了,从此以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无论是亡妻的生辰、忌日,还是词人身在家园塞上,始终没有停止他的哀吟婉唱。
  纳兰性德在卢氏亡后,词风也为之改变,悼念之作不止,哀吟之唱不绝。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作。其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此词尤称绝唱。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词人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作者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诀,欢乐不终而哀思无限;又恨人天悬隔,相见无由,值此亡妇忌日,这种愁恨更有增无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环境氛围。&滴空阶&二句,化用《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能清晰听到夜雨停歇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一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温飞卿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之伤痛自然远过于生离,故其凄苦更甚。卢氏死于农历五月三十日,此时已是夏天,争奇斗艳的百花已大都凋谢,故称&葬花天气&。此处有两措辞当注意:其一明属夏夜,却称&寒更&,此非自然天气所致,乃寂寞凄凉之心境感受使然;其二是词人不谓&落花&,而称&葬花&,&葬&与&落&平仄相同自非韵律所限。人死方谓&葬&,用&葬&字则更切合卢氏之死,如春花一样美艳的娇妻,却如落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如今之&葬花天气&,妻死整整三年,仿佛大梦一场,但果真是梦也早该醒了。&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来,人间无味,倒不如一g黄土,与人世隔开,虽觉冷清,却能将愁埋葬。夜台,即墓穴。埋愁地,亦指墓地。卢氏葬于玉河皂荚屯祖茔。&钗钿约,竟抛弃&二句,再从自身痛苦生发,谓你因觉人间无味而撒手归去,却不顾我俩当年白头到老的誓言,竟使我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间。古时夫妇常以钗钿作为定情之物,表示对爱情的忠诚。钗为古代妇女的首饰之一,乃双股笄,钿,即金花,为珠宝镶嵌的首饰,亦由两片合成。上片写词人对亡妇的深切怀念。
  下片开头,词人期望能了解卢氏亡故以后的情况。这当然是以人死后精神不死,还有一个幽冥的阴间世界为前提的。此亦时代局限使然,也未尝不是词人的精诚所至,自然无可厚非。&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依?&&重泉&,即黄泉,九泉,俗称阴间。双鱼,指书信。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诗,后世故以双鲤鱼指书信。倘能与九泉之下的亡妻通信,一定得问问她,这几年生活是苦是乐,他和谁人伴。此乃由生前之恩爱联想所及。词人在另两首题为《沁园春》的悼亡词中也说:&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又曰:&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由生前恩爱,而关心爱人死后的生活,钟爱之情,可谓深入骨髓。词人终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欲以重理湘琴消遣,又不忍听这琴声,因为这是亡妻的遗物,睹物思人,只会起到&举杯消愁&&抽刀断水&的作用,而于事无补。湘弦,原指湘妃之琴。顾贞观有和性德《采桑子》云:&分明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孤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由此可以看出卢氏在日,夫妇常在东厢理琴。理琴,即弹琴。捎信既难达,弹琴又不忍,词人只好盼望来生仍能与她结为知己。据叶舒崇所撰卢氏墓志,性德于其妻死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词人不仅把卢氏当作亲人,也当成挚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这是极难得的。词人欲&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仍怕不能实现:&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词人甚至担心两人依旧薄命,来生的夫妻仍不能长久。缘悭,指缘份少;剩月零风,好景不长之意。读词至此,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新婚三年,便生死睽隔,已足以使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也不可得,这个现实不是太残酷了吗?在封建制度下,婚姻不以爱情为基础,故很少美满的,难得一两对恩爱夫妻,也往往被天灾人祸所拆散。许多痴情男女,只得以死殉情,以期能鬼魂相依。词人期望来生再结知己,已是进了一步。但又自知无望,故结尾&清泪尽,纸灰起&二句,格外凄绝。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i,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分隔线----------------------------
纳兰性德相关文章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是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从圣驾东巡时所作...
【蝶恋花】[1]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2] 昔昔长如i。[3]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
【采桑子】 非关僻爱轻模样, 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纳兰容若的妻子是?_百度知道
纳兰容若的妻子是?
提问者采纳
“最忆相看,七月初四忌日,于此可见一斑,跨越时空。成婚后,而期望来生也不可得,从此“悼亡之吟不少,音讯不通,知己之恨尤深”。”词人甚至担心两人依旧薄命,知己之恨尤多,也往往被天灾人祸所拆散、剩月零风里。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不及夜台尘土隔,纸灰起”二句。此词尤称绝唱。词人欲“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还怕两人俱薄命。滴空阶。理琴、一片埋愁地。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又曰。三载悠悠魂梦杳、冯统《纳兰成德妻卢氏墓志考略》,因为这是亡妻的遗物,来世为期,最后万念俱灰、人间无味,语痴入骨,词人只好盼望来生仍能与她结为知己。词人期望来生再结知己,来生的夫妻仍不能长久,冷清清,并有侧室颜氏,忍听湘弦重理,便生死睽隔。许多痴情男女:“记绣榻闲时,以期能鬼魂相依,伉俪情深。 值得一提的是,是痛觉“人间无味”的“知己”夫妇的真挚情怀。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以至来生难期,纳兰性德三十岁时,琴静东厢,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睹物思人,仍怕不能实现,……孤负新凉;雕栏曲处,即弹琴。欲以重理湘琴消遣,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沈宛,字御蝉,这是极难得的、他生知已。据叶舒崇所撰卢氏墓志,它能够穿越死生。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葬花天气,“令人不能卒读”,但终不可考。
重泉若有双鱼寄,浙江乌程人,惜三载而逝,而于事无补,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再缘悭,与谁相倚。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则视若浮云,纳兰性德就去世了,格外凄绝。”由此可以看出卢氏在日,感情层层递进。词人终夜辗转反侧,性本端庄”。新婚三年,又不忍听这琴声;抚操闺中。性德妻卢氏18岁于归,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1674年;又以夜台幽远,原指湘妃之琴,《词学》第四辑)纳兰性德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性德于其妻死后,皆血泪交溢。”词人不仅把卢氏当作亲人。缘悭,“生而婉娈,悼亡之吟不少。好知他,而关心爱人死后的生活。但又自知无望,实景与虚拟;剩月零风。
纳兰词“哀感顽艳”:“分明抹丽开时候。我自中宵成转侧,二人夫妻恩爱,只会起到“举杯消愁”“抽刀断水”的作用,夫妇常在东厢理琴,好景不长之意,“悼亡之吟不少,则志存流水,这个现实不是太残酷了吗,弹琴又不忍,感情笃深,纸灰起,难得一两对恩爱夫妻,故结尾“清泪尽。”由生前恩爱,再缘悭。湘弦,著有《选梦词》,娇讹道字。词从空阶滴雨,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可谓深入骨髓,仲夏葬花写来,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还怕两人俱薄命。 词人在另两首题为《沁园春》的悼亡词中也说,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全词虚实相间。钗钿约?在封建制度下、剩月零风里。此生已矣,糅合为一,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所见与所思,只得以死殉情,难以成眠。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悼亡词中的代表作,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于其殁也,而联系这一切的,也当成挚友,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已足以使人痛断肝肠、年来苦乐,知己之恨尤多。料也觉。
纳兰在他第一任妻子卢氏,故很少美满的,手剪银灯自泼茶, 写下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并吹红雨。顾贞观有和性德《采桑子》云,赐淑人,纳兰性德二十岁时。“抗情尘表,竟抛弃。但是仅三年。清泪尽,在封建婚姻制度下,淡月疏棂梦一场,婚姻不以爱情为基础。”(周笃文。待结个。是年卢氏年方十八,是梦久应醒矣,指缘份少、寒更雨歇,已是进了一步,钟爱之情。读词至此。捎信既难达,同倚斜阳,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
相关专业回答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纳兰性 德有三子。纳兰性德又续娶关氏纳兰容若和他的妻子的故事 纳兰性德17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 氏成婚。其孙名瞻岱,长子富格为侧室颜氏所出,次子富尔敦为卢氏所出,三子富森为沈宛 出
卢氏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五,小容若两岁多,出生在满清福地沈阳。她的父亲卢兴祖是汉军镶白旗人,因文才武略而重用,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出身这样的名门,自小受的是“传唯礼义”,“训有诗书”的文化熏陶,加上满汉文化的交融浸淫,使得卢氏“贞气天情,恭容礼典”,自是一派大家闺秀的风范。十八岁那年,这位“生而婉娈,性本端庄”的美佳人,嫁到明珠府,做了同样“貌姣好”的容若的妻子。无论门第、教养而言,还是年龄、相貌而论,两人喜接连理,都可谓“珠联璧合”。
纳兰容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所有关于纳兰容若妻子卢氏的资料_百度知道
所有关于纳兰容若妻子卢氏的资料
急需一手关于纳兰容若妻子卢氏的资料,要绝对的详细,包括卢氏与容若之间所发生世人皆知和鲜为人知的所有插曲和故事.若答案满意和有大量我还未了解的资料,会给5星和追加不少于20分的悬赏
我有更好的答案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 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
咱好奇。传说卢氏难产而死,2年后纳兰容若追随其去。卢氏叫什么。?求有关卢氏的资料。 先说一下说容若最流行的两本书。安意如写的《当时只道是寻撤里写的是难产而亡,而在朴月老师的《西风独自凉》里则是写其因忧郁极深偶感不适继而病情转重成了风寒而亡。根据当时清朝的御医实力及容若的家庭背景可以想象小病之类的应该可以搞定不会导致成风寒。故朴月老师的用意应该是渲染卢氏对容若的付出和眷恋,为后文铺垫。那么就是说卢氏难产而亡应是比较真实可信的。毕竟当时没有现在的医疗科学,难产连皇帝都无可奈何更何况丞相之子卢氏。叫什么啊。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雨婵 ,不过也有人说是卢蕊 。反正他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话说。以前是说卢氏叫卢素月...
纳兰容若之妻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卢氏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五,小容若两岁多,出生在满清福地沈阳。她的父亲卢兴祖是汉军镶白旗人,因文才武略而重用,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出身这样的名门,自小受的是“传唯礼义”,“训有诗书”的文化熏陶,加上满汉文化的交融浸淫,使得卢氏“贞气天情,恭容礼典”,自是一派大家闺秀的风范。十八岁那年,这位“生而婉娈,性本端庄”的美佳人,嫁到明珠府,做了同样“貌姣好”的容若的妻子。无论门第、教养而言,还是年龄、相貌而论,两人喜接连理,都可谓“珠联璧合”。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
续的是官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纳兰容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