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能学晋剧老艺人的唱腔须生唱腔

仅搜索标题&&&&&&热门关键字: &
一个剧种的唱腔、韵味,才是它存在、发展的独特空间、真实灵魂!大概爱京剧的,老听晋剧也烦;喜晋剧的,看着马锣高兴,听着京锣就扫兴。
华夏的相邻剧种,其实在剧本、情节、角色、演艺、穿装、甚至念打、动静、背景上都类似或相近。为什么难驻京,京剧难代别的剧?尽管台下观众追求的各有侧重:重情节、看打斗、悟心智、观表演、品腔韵、追文场、听三弦、辨二弦、揣武场、看观众、凑热闹等等,应有尽有,但这剧种的韵味、口音大概才是最根本的基础。这与宁愿老家孤处苦守的乡佬,绝不去热闹发达处漂流或享受是一个理。他们,最不肯放弃的是故土乡音;他们最最避讳的是南腔北调、心音差异!
就这不名不噪的晋剧,在域内真不知迷着了多少的戏迷和听众。我想,也许正是这一种的魅力才使它能得以传承,得以不断的演化、凝重。就在影视、电脑、手机大普及,五花八门新品类泛泛而涌的今天,它仍未被淘汰,仍占有一席之地。尤其近来,在专业剧团之外,县城、乡村都自发地组织起了许多的票友班子。班外闲散的老年票友,更是周边有戏赶着看,坐唱清唱听到底,并且一听一看就能评长论短。
对晋剧有兴致的识谱者,请欣赏本博《晋剧简谱》里的各类唱例。当然,光看简谱,仅靠常规惯例,还是拿不准它的独特韵味的。这里,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难点,大概都在它节律常变不稳的规则上。这么,又该讨论一番它的结构与板式。
晋剧唱腔的板式,其实不多,仅仅七种:平板、夹板、二性、导板、介板、流水、滚白。
除了过渡性板式&&导板,仅有一句唱腔外,其它板式都分上、下两句。所以,论板式,晋剧艺术仅仅十三个唱句的艺术、十三个句式的学问!
唱词,最常见的多为十字腔、七字腔、五字腔等等,形式多样。唱词结构,总为上下韵句。对于各板式的唱法、韵味,每位大家、高手都在严守节律、紧扣剧情的大前提下,尽可能地标新立异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个性,丰润晋剧的光彩和灵性。因此,晋剧各板式的具体韵味、唱法也就精美多彩、悦耳诱人起来;基本传统、不同流派,也就应运而生、不断传承。
晋剧节奏,无论演唱或伴奏,严而强劲的多,很是缺失南国剧目轻歌淡奏的风味。除开间奏间的大家俱&&铙钹、铰子和马锣,伴唱时,板鼓,打得叮当响;梆子,磕得严而实。你唱,它紧随;你亮,它更响!一波波如急风暴雨。行话&&造势!听众&&刺激!晋剧,俗称&山西梆子&。&梆子&二字,就指那两根叮当作响的枣木棒儿。它们,又叫木头。板鼓,总指挥?乐队,伺候唱?谁也不能跳到节奏外!谁也不能背离节律规!拉的、打的、唱的,谁也不能犯着了木头棒!当然,除了制造紧张、活跃等激情气氛之外,骤然间,鸦雀无声的无节奏散唱、干唱、抒情、叫板之类,也每每地呈现、铺展。在如泣如诉半唱半说的滚白板式里,梆、鼓则遇着了喘息休整的好机会。当然,文场里的丝弦却都逢着露手献艺的特别时机。
提起唱腔韵律,它总定G调,好像比豫剧越剧都更高亢。&5&&&是晋剧主音。&5、1&又是稳定音。马锣,正好5音;小锣,紧贴1。如此调门,女士们唱它,天生就相宜或有剩;而粗喉大嗓的汉子们都用真嗓唱,就绝不可能;逢着高音,总是够呛!
平板,又叫慢板、四股眼。它的节奏最慢、宜于以韵抒情,通常每分钟40-70拍。记作简谱时,即4/4节奏。晋剧苑里,这每小节的四拍子,另有称谓。第一拍,叫&板&,是木头打响的点位,也叫&红&。第二、三、四拍,木头静音,依次叫&首眼、中眼、末眼&,统称&眼&,都属&黑&。平板节奏,就这一板三眼,红短黑长。它,也与常规4/4拍里的&强、弱、次强、弱&呼应。平板的节奏、韵儿都奠定了它唱字稀落,拖韵悠长的抒情基础、吟唱特色。所以,在那些抒发、恬静的场面、氛围里,总少不得来上几句。与此同时,唱平板也就特别地讲究起了&咬字&。什么&字头&、&字根&、&字尾&的名目统统都来了!
平板,最常用于须生、青衣、小旦、小生。唱词,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或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最宜。不足时,还加衬字。平板各唱句,都起唱于中眼(第三拍),叫&起黑落红&,正是此律,使它变得很好听而极难唱,使得许多戏迷都会听善辨,却唱不上一句。当然,偶尔&落黑&也有,此需得乐队调理补救。
平板的上句唱词,常常会根据板式、剧情,提携出三、两个字,立作&上句帽子&。就这三两个的字儿,连唱带拖,也竟变成了一个最短两小节八拍子(须生),最常见是三小节十二拍,甚者更有七小节二十八拍的(宋转转的&芳儿我&)。就这三两个字的帽子,若能抑扬顿挫委婉乖俏、声情并茂悦耳动人,说不定唱句帽子,就会博得一浪又一浪的鼓掌、叫好!文革当年,它也曾招惹起了不满浪费精力、时间者的革命大批判。
当然,欲唱平板,乐队得事先给出一个唱前的起板过门。一来,酝酿演唱的情绪氛围;二来,好使演员把握调高音准。板楗一打,三弦、胡呼、二弦等四大件就立即奏起&76&,&&。这里,鼓师板鼓上的那一声&大&,就是发给文场的一个号:令你起奏完整的平板起板过门。&大&,占了首节第一拍。丝弦,从第二拍奏起。板眼之间,也是板楗加花斗点,或发号施令的空间。如果鼓师以左手里的手板发号&&&比&,那么,&比&占的是首眼。这时的起板过门,跳过简谱第一拍,把第二拍从中眼奏起;如果鼓师发的是第三种号,过门则只奏相应的后半截;若板楗发出更急促的&大大&号,那么过门只奏尾部最末5拍子。
平板的起板过门最长时竟达25拍;最短的仅取末5拍。前面部分略快略慢得看角色,但到了倒数第三拍的时候,速度必定减慢到每分钟五、六十拍的规矩上来。过门尾音常是1&&,且收在首眼末。(作为改革特例的&并蒂莲&唱段,则给的是6字过门,6音上起唱;且唱词用了七字腔)。平板起唱,总从中眼插口。当然,乐队奏着全过门,演唱者顺着过门旋律就叼着唱的,也偶遇;到了插口处,偏又不张嘴的也有。这些,则又考验鼓师、琴师心艺了。在平板长过门的开头,常常配有手锣小家俱。若制造紧张热烈气氛,则常以&平板七锤子&的大家俱来造势,起板。
平板帽子唱得或长或短,或兜或直,当唱到尾部末五拍时总会从首眼迅速而显著地减速,到末眼(倒数第三拍)变成特慢!最慢!多慢?一拍能抵两、三拍!随后那一梆,真是好举难落下。当然,末眼过后的红点、首眼又要渐渐恢复到原速,完成尾音5的拖逸。等着拖音一落,琴鼓师早已接着5音茬儿,以类似的韵律、或快渐慢再复原地给出4小节16拍的帽子过门。以便,一、抒发演员未尽之情。二、承前启后,为起唱上句本句铺垫基础。
帽子后、上句前的过门,叫上句过门。它起于主音5,也收于5,俗称&吃啥吐啥&!它起于中眼,也收在中眼。通常,刚好四小节,16拍。至于韵儿的情感、走字的多寡,则该顺应角色及演唱的韵味。当然,演唱人的帽子尾音拖到红点的前半拍,若来个急刹车、静音,那么剩余的一拍半,也就由丝弦的短过门来填补。从中眼,就又接着唱起了上句子剩余字词了。
上句子起唱于中眼,唱四小节后也拖止于中眼。落音,多在1,也有2。若示安逸、潇洒之情,常会落音于3或6;若泄悲苦、凄凉之氛,则又落音于4或7。所以,吃啥吐啥的规则,使得上句子的韵味、过门的情感宣泄,也都特别地丰盈、多彩、靓丽起来了。
上句过门首眼一落,下句唱腔即起。唱至四、五小节中眼落于主音5上,再接着补出四小节的下句过门。
至此看出,平板唱词虽分上下两句,但因上句帽子的出现,其实它常会变成长短相近的三个唱句,且句句前后紧附一个悠长的过门。有时,下句子前面也会个&下句帽子&及过门。怪不得它悠悠扬扬,宜于抒发和表演!
别看给过门讲究&吃啥吐啥&,其实这里强调的主要是起音与落音。中间部分,还是求变追异的多。唱平板唱晋剧即使反复,也总力求变幻,绝不象唱歌那般地重复反复。有时,帽子落在1上;有时,尾音落在&黑&处;有时,略掉一个大过门;有时,叼来一个&十三嗨&或别的&腔儿&等等,看是一个板式,看是三、四句的唱腔,对业外人士来说真是变化无常,难以捉摸,更难吃透。对听众来说,就是反复唱平板,这变化的韵味与不同的情节,又怎会耳腻心烦?
平板,本身不能切板,须转入夹板才能收切,或再转入二性再切。有时,也转入流水唱腔,伴以一番大家俱的热烈震撼才收切。
平板转夹板,常见的途径有四条:从上句子和下句子的前半句,或者后半句上都可以,都常用。虽然转夹板很方便,但多在唱它一回后相宜时才转。最例外的是,孙昌所扮老薛宝唱:&尊三娘,莫恼!你机房稳坐,受苦的三娘啊!&。用平板帽子只唱前三字,接着五个字连白带唱入夹板。再往后的,又转入了二性唱腔。真变了个短短&一句跨三板&!不过,从那怪怪的起板过门来看,好像当初也是想作一例以腔谱韵的偿试或革新吧!听的唱的很开心!打木头的却须小心,
平板绕弦(绕板),指的是唱至某处要刹车,另插对白或表演之类,过后又要接着继续唱。刹车期间,乐队不可停息,要配与唱腔等节奏的特定旋律、韵儿,叫作平板绕弦(绕板)。当然,鼓师是全盘总指挥,在需要插入绕弦之前的过门开头,就会配着小锣发出清晰的之号。
(1&1 17|67 556 76 1|5&6& 72 17 65|3&4 32 65 32|1-)
&&&&&&&&& 衣& 大& 大大 大大衣太!
&57 61|5 67 65 3&2 |1&2 55 67|55 65 36 51|25 32 57 61|5 67 65 32|1&2&
唱平板,也常从导板、介板或夹板里转入。特别前两例,它们只占上句子,所以转入平板时也只能续唱下句子了。过门,也随下句子。不然,就会弄出&三条腿&的笑话、败局!
夹板,为2/4节奏的唱腔,一板一眼,较平板稍快,约每分钟60-80拍。偶尔在平静、优美、抒情场面,它也会慢到平板一般。这时,干脆就用平板过门起唱。夹板的起板,通常用的有四种:起板曲如( 5 |56& |34& 3432|1),若不唱,再补奏37|61& 32|1 )。八面风、连头弓、紧急起也常用到。它们都起于5音,落于1上。
夹板,可以独立使用,也可前承平板,后转二性。在紧张场面或激烈情势下,它的速度要想更快,常会略掉过门,唱成&垛板&、&夹板垛板&!何谓垛板?略去过门,唱句就像垛起来干磊着的&板式&。夹板易变垛板;二性也唱变垛板。唱夹板悲喜皆宜,关键区别在于韵儿吟唱里。
夹板唱腔也常分为帽子、上句子、下句子。唱法仍坚守&起黑落红&规则,即各句都起唱于黑(或眼)上,尾音拖至红(或板)上。尾音偏偏落黑的情形,也存在,也允许。只是文场要给以补救。这样,各句之间的过门,一般也就自然地起于眼,落于板了。
夹板的帽子,起唱于1、2、3、5、7的都有,落音则多在主音5,也有少数落1的。帽子腔,短者2小节4拍子;长者6小节12拍。或长或短,取决于角色、氛围。帽子过门多在4小节。
上句子起唱于1、2、3、5的都常见,落音1、2的较多。落在4、7露凄酸!落在3、6显洒泼!上句,多是4小节8拍子。过门多在8拍子,且吃啥吐啥,配活韵儿。
夹板下句子总唱6小节12拍,正中息一节。起唱于4外各个音,落音则常是5,也偶落1。
同样,唱夹板也常遇插入对白、舞蹈等,需要绕弦的场面。同样,由鼓师事先发出绕号:&大大& 衣大& 大大衣& 太!&弦律最常用的是反复:|56& 43|23& 57|65& 32|1&2|37& 62|1- ||。当然,绕毕转唱前,板鼓又有转唱信号,以统一文场步调。
&还魂&夹板,又称&还魂七锤子&,这属夹板、二性的独特艺境。&还魂&,它是戏剧中一种常遇而独特的情节。专指人物遇险、遭难、受惊若死,幸而又复苏时的一种凄凉、悲惨的场景氛围和吟唱韵儿。它,仅一唱句。下句一起就迅速转入二性,再转入流水唱腔了。
(才&0大 仓|大大大才才光|衣才光衣才才|光才才大|光大大|太)
&&&&&& (5&5|& 1&&&&& 5&& |56&&&&& 53& | 2&&& 54 |34& 32|1)55|
&&&&&&&&&&&&&&&&&&&&&&&&&&&&&&&&&&&&&&&&&&&&&&&&&&&&&&&&&&&&& 一刹
1& 76|5 (55|63 5 |67 65|32 61|5)55|02 -2|1&1 11|-6 -5|4(45|65
时&&&&&&&&&&&&&&&&&&&&&&&&&&&&&&&&&&&&&&&&&& 吓得& 我&& 是三魂&& 不在呵!
4|5&5 65|27 65|4)5|5 5|25 32|55 32|1(61|65 51)|01 76|5(35|65&)
&&&&&&&&&&&&&&&&& 三魂(了)渺渺是转回来,&&&&&&&&&&&&&&&&& 我& 强抖&
二性,晋剧1/4节奏的一种唱腔。它的应用最机动灵活,适应性最强,使用最方便。它既可象平板那样轻缓,又可象流水那样急速。它以七字句、十字腔为基本格式,而往往又少至四、五字一句,多至十几或几十字一句。它的声腔、节奏变化无穷,最易吸收、融化外来腔韵。无论什么角色、什么感情都能方便使用。它,常常单独地起止。它前,常接夹板;它后,常转入流水、介板、滚白。
二性唱腔虽然只板无眼,拍拍强劲,但它仍遵从平板、夹板那起黑落红的一统规矩:各句唱腔第一字,必须插入后半拍,叫作闪木头。唱句落音,则必须落在木头上,叫作碰木头。
1起板曲:( 05|63|5|65|52|1)| 一节一拍!若不唱,再补:|07|62|1):唱|& 7、6均为低音。
2四面风:(|565|32|1)唱|
3硬安:(63|565|32|1)唱|
4手板带:(566|32|1)0|
5二性七锤子(内含大家俱)、6二性小突辘子(带小家具)& 7平静时,用夹板起。
二性落板常分如下三种情形:
1带尾音:05|21|21|7|23|76|5(67|5)||
2带拖腔:06|55|52|7|2 23|50|5 43|22|36|5||
3切死:07|76|2|5|07|01|2|05|21|2|7|2|76|50||
二性转板:
1转流水,上下句皆可,但事先节奏必须渐加至流水速度。
2转介板,上下句皆可,但须经过锤头子。
3转滚白,条件如上2,须再起滚白家具。
二性绕弦:63|5|52|17|62|15 |可反复进行,也可转奏二性曲牌。
1就唱腔韵儿绕:05|65|43|2|54|32|1|(17|67||5&)
或07|72|1|17|61|35|6|(56|1 61|35|6|63|5&)
2绕板专曲:07|65|52|21|17|76|5|()03|37|2&01 15 5 3 2&2&5&(|653|5|63|5&)
1、07|65|02|52|76|2|5(35||5|63|5&)
2、07|65|35|12|(3532|12)|07|72|5()|01 1 2&5&2&1&76 5&(|653|5|63|5&&)
&还魂&二性&& 二性七锤子尾接衣)5|63|565|32|1)01|76|5|(35|6&5|65)|01|65|65|65|4(45|65|54)05|55|3|2|55|32|1(61|65|51)01|76|5(35|65|65)02 2&5&43 2&5&3 2&&(流水腔)唱词:&我昏昏沉沉是于梦中,耳旁忽听有人声。我强抖精神往起站&&
流板,根据剧情、场面、氛围,夹板和二性唱段,有时临完会切得干脆利落;有时却会把最末一句转唱为流板。这时,人物好力抒他(她)的未尽之情!别看流板多是散着唱、随意拖,尤其尾字的韵儿忽婉忽直、如泼如泄、韵悠尾长。就这一招,往往又成了观众裁定技艺功夫、判断是否卖力的关口!就这一招,往往也是最易爆发一波波叫好声浪的驿站垛口!
统观全局,这里也算得晋剧里紧打慢唱的又一特色之处。武场里,楗板连连,梆声震耳;文场里,或贴或离、忽应忽和、慢唱紧拉甚是紧张,甚是卖力!就这一句的散唱,满台口的功夫啊!
导板,仅有上句没下句的晋剧唱腔板式,是其它板式间的桥梁、跳板!下句子,或缓或急必定转变入别的板式。导板,2/4节奏,晋剧中唯一唱红落黑的板式。
导板起板曲:(比2& 176|55& 52||555& 5|)
流板转导板:7 50|& 176|55 52|5 5)
导板有两型,常用的是6小节12拍的乖俏唱句。为制造欢乐气氛,那些小旦、女角们又常常地会顺便添一长句光吟无词的高八度二音韵儿。或长或短,导板都起板落眼,只占上句。下句,或转平板、或入夹板,
介板是散板。它的节奏、速度及声腔都较自由。上下两句唱腔,伸缩性很大。如《走山》、《明公断》例句:
5&52& 565& 52& 12&5 232& 71&5 232 176 535 176 6 5&&
我&&&&&& 主仆 逃出 了
55&& 32&& 17&& 20&&&& 55&& 32& 72&&& 1&7& 6& 5&&
讲的讲的& 心好恼,& 太阳真火往上& 潮 !
介板的起板曲、句间过门 都以打击乐里的大家俱为主。就这一招恢宏、热烈特色,使得唱腔都好象增添了无穷的气派和魅力!
拉&得儿 且且&得拉 大 光才光才光才光才 光才 乙才 乙大 光
3&&&& 66&&&&&&&&&&&& 56&& 56&& 5656&&&& 52&& 64&& 36&& 5-
句间过门:& 大大& 仓大&& 仓
介板还有假介板、空介板、半介板之分。
介板可独立使用,但是反复连唱的场面很少。更多的时候是借助着那大家俱的热烈气势,只唱了上句就转入了平板、夹板、流水等板式了。
流水,速度最快,节奏最紧,感情激昂慷慨、激情奔放的板式。它总用于紧张激烈的情绪场面。慢唱时,每分钟100-132拍;中速每分钟140-180拍;最快时,每分钟180-200以上。
大流水是过门里配了马锣、铙钹、铰子等大家俱的唱腔;小流水则是配以手锣、铰子等小家俱的唱腔。二流水,是较慢的演唱;紧流水是最快的唱法。流水唱腔,也分上下两句。形式分作散唱、入板唱。后者,记作1/4。散唱,紧打慢唱,节奏自由(不受梆子限制)。
流水唱腔里,就连文场伴奏,也都很激烈紧张。你慢唱一个1音,他们急速地伴着1212&;你改唱一个2音,他又伴以2323&。你散着唱1,他快弓紧伴1111;你唱5音,他伴着5555&,随了你的演唱气势,文武场哪敢还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
流水可以就唱两句,单独使用。它前,常从二性、夹板转入,有时滚白;往后,又常常转入介板、二性。通过&导板&,则可转入任何板式。
上句散唱:5 43 2 -& 5 4 3 3 7 3& 5 2& 2 -(流水帽子唱例)
一 二 三&&&& 四 五六七八&& 九十,
下句唱例:3& 2& 3& 5& 2& 3 && 5& 7& 2 & 3& 1&76& 5 &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入板唱:1)五字腔:&& 0X | 0X | XX | X ||
02| 01 | 71 | 2 | 02 | 01 | 72 | 5 ||
一&& 二&& 三四&&& 五, 五&&& 四&&& 三二&& 一。
2)七字腔:& 0X | 0X | X | X | X | X | X ||
02 | 02 | 1 | 76 | 2 | 25 |7 | O2 | 01 | 76 | 5 | 76 | 2 | 5||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3)十字腔: 0X| 0X| X| 0X| 0X| X| XX| X| X ||
03|01 |1 |03 |01 |1 |31 |7 |1 |01 |06 |1 |01 |06 |1 |57 |6 |5||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八& 九 十,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三 二& 一。
看着这些流水入板唱的节奏、旋律、唱词,配了那么快的节拍,流水唱腔也该知晓了吧?它,是配了韵儿的快板,只是更顺耳好听了些;它,唱得比说还快。配了字幕,也是一闪就过一句。自然,流水板式通过密词浓意,使剧情速速铺垫,大幅展示的激烈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自然,从上例入板流水的节奏、句式上还看得出,唱流水跟唱二性的起落也一样:闪木头、后半拍起唱;落音板上。
流水起板曲:(3&3|65|32|1)或6&3|55|32|1)
1)硬三锤:(快)(0大衣)|仓仓|仓 0大|衣令|大仓|(3&5|65|32|1)
2)紧七锤:(急快)(拉拉 拉拉0)|0 才& 才|光才光|衣光衣才|光才光才|衣光衣|(6&3|55|32|1)
3)用流水家俱起,可紧可慢:
1、硬三锤带锤头子:(急快)(0大衣)|仓仓|仓-|0大衣|仓仓|仓 0大|衣令|大仓|(33|65|32|1)
2、小硬三锤:)(0大衣)|太太|太衣大|大太|(33|65|32|1)
3、流水:& (大大大大)|衣才衣|才来仓|才仓衣仓|衣才衣仓|衣 (33|65|32|1)
4、大突辘子:(稍快)(大大大)|:衣才衣才:|衣才衣|才来仓|才仓衣仓|衣才衣仓|衣 63|55|&
5、突辘子:(0大衣)|太太|太来太衣太|太太 衣太|衣 33|65|&&
6、硬五锤:才大大大 才仓|才才 仓|0 大都儿|令仓|光才才光才|:光才光才:|:仓仓:|拉大大|仓大拉衣|才仓|才仓衣仓|衣才 衣仓|衣 33|65&&
7、大流水:&& 才才才大大|才才 光|才光光才|光大都儿|令大仓|0大仓|光才才才光才|:光才才 光才:|:光才光才:|光才光都儿|:仓仓:|*仓大|仓0|才光衣才|光才光|衣光衣才|衣光衣|(33|65&& *处可接大突辘子。
8、尾巴:都儿拉大|衣才 才|仓 大|仓 (35|65&不单独使用。动作完了时,尾巴接上列家俱*处。
1)&&&&&&&&&&&&&& 一窝泥:02|02|1|7|07|01|2|05|21|7|7|2|76|5(都儿衣才衣才才 仓 0大仓:一窝泥)
2)&&&&&&&& 07|06|2|5|05|02|5|05| 21| 7| 2|& 23| 76|& 5|
&&&&&&&&&&&&&&&&&&&&&&&&& (0才& 0才&& 才& 才才&& 衣才& 才才&& 光才 光才 衣光 衣& 0大 光 才 光
或07|06|2|5|05|02|5|05| 21| 7| 2&&6 5 5&&
&&&&&&&&&&&&&&&&&&&& 0才& 0才& 才& 才才& 衣才& 才才& 光才光才衣光衣 0& 0大 光 才 光!
3)&&&&&&&& 清场3|1|02|01|2|2|7|21|72|0& &6 5 5&
&&&&&&&&&&&&&&&&&&& 大大大大才才衣才衣都儿 才光 光 0 0大 光 才光
转板,经过大家俱或导板才能转入其它板式。如经七锤子或导板才能转入平板;经过垂头子才能转滚白。极少情况,可直接转入二性。
如:03|-3|7|3|1|1|1|01|61|5|11|7|67|5||07 -3 1- 3 1 1-
流水&&&&&&&&&&&&&&&&&&&&&&&&&&&&&&&&&&&&&&&&&&&&&&&&&&&&&& 二性
绕板,大流水绕板用大家俱,小流水绕板用小家俱。
上句绕& 02|01|7|2|2|2|7|02|01|7|7|7|2|5|03&23 2&2&1&76 5&3&2&32 2&5&(拉大|大|仓)6|:55|16|16:
|以下再唱时起流水小家,再俱。16中,前者低6,后取中音。
下句绕& 02|01|7|2|7|5|1|(35|65|51)|76&5&1&7&65&2&3&21 5&21&76&5&(拉大|大|仓)6|:55|16|16:|| 例中:&拉大 大 仓&换作&拉大大太&就是流水的小家俱绕弦之号。
曲调,散板流水节奏仍保持紧打慢唱。慢唱,即唱的节奏自由;紧大,指梆子必须按应有的速度紧打。
上句流板:3 2 2&2&3 7 2 2&(流水家俱)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下句流水:2 3 2 6 5& 2 3 2 1&& 76 5&
&&&&&&&&& 七六&&& 五四&&& 三& 二&&& 一
流水一二三:当思念或极痛心时,用此腔。&一二三&唱词是附加的。如:55 2&32 1 7 6&5&(都儿 来才 衣才 才 仓)5 23 2 2 1 7 2& 1
都只为&&&&&&&&&&&&&&&&&&&&&&&&&&&&&&&&&&&&&&&&&&&&&&&&&&&&&&& 饮& 雄 黄 真 身 露 现 官
51 5&43 2&(衣大衣 令 令 仓)21 1&(衣大衣 仓 仓 仓)5&2 2
人&& 呀!&&&&&&&&&&&&&&&&&&&&&&&&&&&&&&&&&&& 许&& 郎&&&&&&&&&&&&&&&&&&&&&&&&&&&& 呵!
1&7 6&5&(仓 仓 仓 仓&) 从&官人&至完,即&流水一二三&。
滚白,表现极度悲痛情感的唱腔板式,晋剧唯一不用梆子打节奏的散拍唱腔。节奏、速度、声腔比介板更自由,属哭诉般的若说若唱的朗诵韵。唱腔虽然也分上下句,但又不明显。唱词无固定格式,多为散句,甚至是白话式。
滚白可独立使用。它,常从流水、介板转入;后又常常转向流水、平板等。大滚白,用大家俱;小滚白,用小家俱。
滚白唱段,一般不长,但程序总有:
叫板 & 滚白家俱帽子 && 锤头子 &> 滚白家俱 &> 起板过门 &> 唱滚白帽子 &> 一锤子 &> 锤头子 &>滚白家俱 &> 起板过门 &> 滚白唱腔(落板或转板)。
滚白帽子过门: (5&2& 1&2 12 17 65 61 265 4 4576)
滚白起板过门:(5&2 1&2 12 1217 6561 265 4 4576 55 6&5 54 32 12 5&5 25 2521 76 12 5 56 1&43 22 72 1765 42 57 6 622 176 56 5654 36 5 )
不看晋剧,不知道晋剧的美。未听滚白,不知丝弦家活的厉害。看见台上的演唱泣不成声?在这琴师们悠长痛心的起板哀韵之中,台下观众,淌泪、掩面、浑身兀起鸡皮疙瘩的都常有人在!滚白面前,果真耳敏眼软的,也绝非个别啊!
碌酱耍枚越绲某弧迨揭簿突久说琢税铡
4/4节奏仅平板,
韵儿悠悠宜抒扬。
夹板导板皆2/4,
抒情转板各有长。
二性方便又灵活,
推进剧情有保障。
1/4节拍力度大,
如唱如叙听得香。
唱起流水好气势,
入板散唱节奏强!
介板散唱勾马锣,
造好气氛转了腔。
滚白泄悲少不得,
演的看的泪汪汪。
戏剧网微信号:xijucn-com
戏剧网安卓app
戏剧网苹果app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第一张图)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 注册新用户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当前位置:
晋剧马派须生艺术访谈及演唱会进行录制
发表|来源:山西农村广播|作者:翟印忠
6月5号上午在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剧场内观众座无虚席,戏迷们纷纷前往观看《百家戏苑》&晋剧马派须生艺术访谈及演唱会&节目录制现场。主要受邀进行访谈的是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马派&传人李月仙。李月仙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2岁,拜晋剧名宿马兆麟为师,学习晋剧须生表演。李月仙在现场说起了一起跟随老师一起学戏的情节,有苦有乐,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台底下观众听着可是津津有味。凭着对戏曲艺术的热爱,李月仙勤学苦练,继承了马派激烈奔放的唱腔,干练扎实的身手。成为马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李月仙还示范了两段&马派&唱腔,真是韵味十足、百听不厌呢。李月仙在人物的刻画上运用各种程式, 晋剧须生、老生的髯口功、帽翅功极有特色,她把学到的这些传统技巧,结合自己对剧情和人物内心感情的理解,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技巧更好地为塑造人物所用。观众评价她的表演艺术为:气贯长虹金石欲裂响遏行云,势比蛟龙形神俱备动若流水。在现场,李月仙亲自示范了髯口功,赢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的叫好声。李月仙的弟子们也纷纷前来,诉说着自己与马派的情缘,与李月仙的情分。下午,随着李月仙带着众弟子登台演唱马派经典唱段,马派须生艺术演唱会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时长从90分钟缩短至80分钟,饱受争议的多媒体LED首次引
2016年山西省艺考的大幕已经拉开,众多参加艺术考试的我为晋剧须生新流派鼓与呼
仅搜索标题&&&&&&热门关键字: &
戏曲的流派是指艺术家们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或艺术特征,且有广泛的流传和认知度。我们常常用行当齐全、流派纷呈来赞美一出戏的精彩,同样,流派的出现也是一个剧种成熟和繁荣的标志。我们的从最初晋商大院里的民间小调,到后来&丁、牛、郭、冀&等流派的出现,晋剧艺术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蜕变,达到了晋剧史上一个空前的高潮。但是随着近年来多元文化的兴起,我国的传统艺术受到了很大冲击,戏曲也是如此,好多剧种甚至出现了&天下第一团&的危机。同样,我们的晋剧的也不能幸免,随着戏迷观众的流失,晋剧也走到了她的一个&末法时期&。晋剧虽说式微,但存在便也有发展,这种发展究竟向晋剧引向何方,是康庄大道,还是崎岖小路,此处姑且不论。但这种传承中的流变也是不可避免,因为她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晋剧的旦行,自己听的较少,没有发言权,须生(或老生)这一行当,近一年多来,自己倒是听了一些, 也学唱了一些,略微有些心得。须生行里除了丁、马这两派之外,依然有一些不同此两派的艺术风格,比如张鸣琴、武忠、孙昌、谢涛等艺术家们,虽说张、武两位也是丁派弟子,但其唱腔已不同丁派,正如京剧的余叔岩、言菊朋等先生一样,虽曾学于谭门,但后来也都各创流派,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所以此&丁&已非彼&丁&也!晋剧的新流派是该揭开盖头,华丽亮相的时候了!个人认为,晋剧须生行新流派的提出,有利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1、 &萝卜白菜之争&
&&&& 常能听一些戏友爱去比较晋剧舞台上两位当红的须生演员(为避免争议,此处隐去两位的名字),更有好事者,还要设想二位合演一出&龙虎斗&!孰是龙孰是虎,戏迷心中各有各自的人选。两边的戏迷们往往为此争论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理性的戏迷可能通过对两位艺术家的客观分析,倒也能使人对两位艺术有所了解,这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艺术批评。但也有甚者,恶言相向,如泼妇骂街一般,攻击非己喜好者。其实这一现象用一位戏友的话来讲,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确如此,话糙理不糙!有人善做,有人善唱,只是扬长避短,在展示各自的长处而已,这便是流派!有了流派,便有了各自的代表剧目,自然会拥有喜欢各自的一批戏迷。武忠先生的苍劲豪迈可观,而孙昌先生的雅致精巧也可赏。正如我们欣赏书法一样,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各有其魅力,喜欢古朴刚健者,可选欧体;喜欢秀丽圆润者,可选择赵体,同样,&颜筋柳骨&也是如此。
&&& 艺术不是科学,评价的尺子也并非一把,我们只有以开放、包容眼光看来欣赏舞台上的各种艺术形象,我们晋剧才会更好。十个须生九个&丁&,这绝不是一种好现象!
&&& 2、&让大师们把晋剧最美的那一面为我们亮出来&
&&& 艺术不是复制品,一个艺术形象她可以有多不同的表述方式,只有流派艺术繁荣了,才能让大师们把晋剧艺术中最美的那一面为我们亮出来。我曾看过阎慧贞和孙昌两位老师饰演不同版的《金水桥》,舞台上是两位不一样的李世民。第一场唐王出场,平板起板,阎慧贞老师是唱了四句板平板:&有为王在金殿自思自想,思想起当年的创业之情。我父王登基天心顺,国泰民安整乾坤。&然后从第五句&多亏了魏征徐蘩垂樗&转夹为板,再唱五句夹板:&多亏了魏征徐蘩垂樗常攀绽赐吒谥谟⑿邸6嗫髁撕煤呵厥灞Γ绽淳吹鹿樘朴M醢涯歉髀费坛救&,接再从&回朝来我父王大封功臣&这一句转为二性,以后便从二性唱到最后流板、流水。阎慧贞老师是丁派名家,嗓音高亢,这种唱法很好地发挥了女须生的嗓音优势,塑造了一位锵铿有力的唐王形象。而孙昌老师则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平板仅唱了两句:&有为王登金殿自思自忖,思想起当年的创业之情&,从第三句和第四句:&我父王登基天心顺,国泰民安整乾坤&便由平板转为夹板,再从夹板直接转为二性,后面也是二性、流板、流水。孙昌先生的这种唱法扬长避短,巧妙地解决了男须生高音困难的问题,多走二性,又很好发挥了男须生中音区浑厚的这一优势,又塑造了一位不同的唐王形象,两者很难说孰优孰劣,正如上文所到一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 大师们只有把晋剧最美的那一面为我们亮出来,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塑造出不同的艺术形象,后学者才能做为范本去参考学习。一年来,自己一直向孙昌老师的弟子奥新平老师学习孙派唱腔,深切地感受到,流派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性。比如孙老师唱高音2时便转转为假声,用孙昌老师的原话来讲,这个高音2是他的一个极限音。而自己的极限音也是高音2,唱此音时也需用假声来唱,所以有了老师的范本学起来很顺。如果男演员来学习女须生的唱,人家女须时唱高音5都可以用真声来唱,而男演员又不能如此,还得去琢磨真假声转换的问题,如果有了和自己嗓音条件相似的艺术家们所探索出来的范本,我们后学者便能少走许多的弯路。可见,只有流派艺术丰富了,才能为后学者提供更多的出路。
&&& 3、行当无优劣,角色无高下。
&&& 在丁果仙大师的时代,曾流传过这样的一句:&男的不如女的,盖天红不如果子&。此语似乎成了一句谶语,时至今日也依旧未破!晋剧舞台仍然是女演员的天下,男演员似乎只是配角。南方的越剧有女子戏班,可这种现像出现在充满阳刚之气的北方梆子戏中,似乎有些尴尬。出现这一怪现的最大原因应是因为晋剧的定调,晋剧定调为G调,这个调对女演员来讲不高不低,恰到好处,演唱起来运用自如,在唱腔上女演员极占优势。北路梆子和蒲剧的调虽说比晋剧的调还要高,但那是男、女演员都感觉高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最起码公平了!这也就是为何北路梆子、蒲剧这两个剧种,女须生不流行的一个因素。有了这一缘由,便听到了这样的说法,&男演员唱不了须生,只能唱老生&,从这一句话中,我似乎感受到一种歧视:老生这一行当,似乎低了须生一头!
&&&& 关于晋剧的调式问题,也曾有演员以及专家学者们做过一些努力,但均因文场乐器&&马锣的存在而草草收场,以失败而告终,可见,改变调式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想在我们的晋剧还不能&打破&这面马锣的时候,唯有大力提倡须生的流派艺术,才能更好扭转这一局面,让晋剧的这个舞台更加阳刚一些!须生和老生并无有高低之分,晋剧把须生又称为&红&、&胡子生&,老生这一提法可能是引自于其它剧种,也可能&老生和须生&这一提法本身便是一个伪命题。既然须生和老生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那么我们就要呼吁,对这个两个行当的认识要公平一些,不可厚此薄彼。只有提倡须生行当不同的流派,注重不同的艺术风格,才能改变&张元秀&就不如&杨元帅&这一误区!
&&& 戏曲舞台就像一个百花园,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我们的观众观迷,便是这片花园的园丁、护花使者,娇艳的牡丹也好,孤傲的菊花也罢,只有我们有一颗大气、宽容之心,以海纳百川的气度,精心培育她们,小心呵护她们,我们晋剧的这片百花园,才会更加繁荣!
张鸣琴老师《下河东》中饰演赵匡胤
武忠老师《徐策跑城》中饰演徐策
孙昌老师《清风亭》中饰演张元秀
谢涛老师《傅山进京》中饰演傅山
戏剧网微信号:xijucn-com
戏剧网安卓app
戏剧网苹果app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第一张图)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 注册新用户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剧唱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