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戬代表杨戬是什么生肖肖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回复: 0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4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5]主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有的时候看那些资料,真让人头疼,多不知道要买什么好,真的好乱哦!那种心情相信输钱的朋友可以感受得到的.加入高手交流QQ群: 共同交流。这里是您的天地。
a. 回帖是一种美德,也是对楼主发帖的尊重和支持;
&&&&如果通过本帖信息与他人联系,请说明来自推一把论坛!推一把微信公众号:tui18com
b. 请不要发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内容。本站所有帖子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帖子内容版权归属作者所有,如是转贴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其他单位或个人在使用或转载帖子&&&&内容时须征得帖子作者的同意或注明内容原出处。
推一把微信公众号:tui18com||京公网安备
论坛事务(9:30-17:00):
|广告合作(9:30-17:00):
承载数据运行(|)杨戬是什么生肖_百度知道
杨戬是什么生肖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不是有个哮天犬的那个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眼杨戬人老实是十二生肖什么动物_百度知道
三眼杨戬人老实是十二生肖什么动物
我有更好的答案
牛是最老实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二郎神(道教神仙)_百度百科
[èr láng shén]
(道教神仙)
二郎神,又称二郎显圣真君、、、灌江神、赤城王、昭惠显圣仁佑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间信仰和的神祇人物。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有些戏班说二郎神就是,还被奉为、蹴鞠神、雷神、酒神等。连云港灌南县内灌河原名灌江,灌河五龙口被认为二郎神居住地。明清及民国时期灌河五龙口一直有二郎神庙,香火旺盛,后来毁于战争,解放后重建二郎神公园为国家4A级公园。还有认为二郎神居于四川,有(古称二郎庙),所以有些说法里灌江口即都江堰。由于的影响,二郎神通常叫作,他力大无穷,变幻莫测,又能有七十二变()。
二郎神角色设定
二郎神西游记中人物设定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首诗是中对于的一段描写,二郎神是的亲外甥,曾经、弹打凤凰、力诛八怪、梅山结义。
二郎神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子,思凡下界,与凡间一个姓杨的男人成婚,生下了二郎神。玉帝依天条将二郎神母亲压在底下思过。杨二郎长大后“斧劈桃山”,救出母亲。弹打凤凰、力诛八怪、梅山结义的故事详细经过已经失传。
二郎神出身高贵,但是因自己心高气傲不愿依靠玉帝的名声,所以他平时不与天庭往来,就像富二代不愿依靠家族力量,想自己打拼一样,有一种励志的精神。于是他对于玉帝,只是“听调不听宣”,意思服从政务和军务上的安排,不愿私下交往过密。玉帝封二郎神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征剿花果山中玉帝关心二郎神与孙悟空的战况,并与道祖、观音等齐往南天门观视。
二郎神皈依,道号“清源妙道真君”,居住灌口二郎神庙,受下界香火,为万民排忧解难,帐前有梅山六友相伴,合称梅山七圣。麾下有一千二百。梅山六友:康安裕、张伯时、李焕章、姚公麟、郭申、直健。
当孙悟空闹天宫后潜下界时,五个天王与诸神皆不能敌。观音趁此机会向玉帝推荐了二郎神,玉帝顺势就调二郎神出手擒拿孙悟空,二郎神果然不负所望完成了任务,玉帝赏其金花等宝物,但并未兑现之前所说的“高升”。
二郎神也与孙悟空英雄相惜,也与他建立了不打不相识的友情,在后来孙悟空保唐僧取经途中,力邀二郎神相助,并与之兄弟相称,携手相搀,星夜叙旧。梅山兄弟也称孙悟空为“孙悟空哥哥”、“孙二哥”,却对当时与孙悟空同行的八戒相当疏远,称其为“猪刚鬣”。二郎神帮助孙悟空打败了九头虫。
二郎神二郎宝卷中人物设定
《二郎宝卷》主要演述二郎神的出身历史:二郎神的父亲是上天“金童临凡”,为确州城内书生。母亲云华仙女恋旧情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神,因违犯天条,为孙行者所困,被压于之下。后来,二郎神得到天上斗牛宫西王母的指点,“”,劈山救出母亲云华仙女,反而用太山压住孙行者。《二郎宝卷》是这样描绘二郎神劈山救母的:“,两刃刀,银弹金弓;升天帽,蹬,腾云驾雾;缚妖锁,斩魔剑,八宝俱全。照妖镜,照魔王,六贼归顺;三山帽,生杀气,顶上三光;八宝装,四条带,腰中紧系;黄袍上,八爪龙,紫雾腾腾。”(见《二郎宝卷,求签桂造品第十》)“二郎变化有神通,八装圣宝紧随跟,出门先收各牙洽,黄毛童子护吾身。后收七圣为护法,白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圣,归依爷上拜兄弟。帅将跟随常拥护,天地同春成神圣。白马爷乘神坐骥,白嗷紧跟巡。贯会降妖捉鬼怪,邪崇精灵影无踪。”(见《二郎宝卷。心猿不动品第十一》)《二郎宝卷》中描绘的二郎神形象与《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形象极为相似,其中的“各牙治”即“郭压直”的别写,则与元明以来二郎神杂剧相同,而“白犬神嗷”又与《》中“细犬”的“本相”“形如白象”似同出一源。
生母:明代《二郎宝卷》里称其母为“斗牛宫的仙女云华侍长”。《新出二郎劈山》称其为“白莲公主”。《西游记》认为其身份是玉帝的妹子。
身份:川主、灌江神、外甥
宠物:白犬神嗷、扑天鹰、银合马  师叔:
二郎神元杂剧中人物设定
元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中,二郎神即,他是五十四州都土地,三千里外总城隍。姓赵名昱,字从道,幼年曾为嘉州太守。  “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嘉州父老,报知吾神。我亲身仗剑入水,斩其健蛟,左手提健蛟首级,右手仗剑出水,见七人拜降在地,此乃是眉山七圣。吾神自斩了健蛟,收了眉山七圣,骑白马白日飞升。灌江人民,就与吾神立庙。  奉天符牒玉帝敕,加吾神为灌江口二郎之位清源妙道真君。玉帝敕令,着吾神镇守西川。”
他路过玉结连环寨,拜会哪吒,与哪吒兄弟相称,哪吒设酒款待,二人喝醉,在寨中比箭法,二郎神一箭射到南天门外,射破了锁魔镜,逃走了金睛百眼鬼、九首牛魔罗王两个魔王,驱邪院主恐玉帝降罪,命二郎神将功补过,抓回二魔王,二郎神经过一番交战,出手抓住二魔王,全剧终。
二郎神附记封神演义中人物设定
古典神话《封神演义》中有一位与二郎神形象极为相似的人物——,他依据二郎神原型创作,是二郎神的文学形象,并非原身,请读者加以区分,杨戬被描述得‘清奇秀气’,‘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是姜子牙的得力助手,堪称西岐第一大将。
徒弟:金毛童子
功法:八九玄功(有称其演化自七十二般变化)、无穷妙道、九转元功、纵地金光
杨戬是玉鼎真人的徒弟,修成八九元功、金刚不坏,邓婵玉、闻太师等的兵器打在杨戬头脸之上,只是冒金花,全无伤害。像翻天印这样的大法宝,打杨戬时,也是迎风变化,打不下马来。封神演义中,他是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
二郎神来历传说
二郎神壁画
然而要问这位“二郎神”究竟姓什么,名什么,却又是一个被重重迷雾所遮掩的难题。即以灌口的二郎庙为例,种种异说所造成的矛盾在此就有集中反映:按《》记载,此庙应为道观,所奉二郎神是宋真宗敕封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的赵昱赵二郎;可是当年此庙中的二郎神塑像,却是位顶盔戴甲、粉面无须的青年郎君,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额上多一只眼睛,手执一把,皂靴前还有一条,使人一看便知这就是《》《》中描绘的那位或杨戬。又让人惊奇的是,历代文人墨客在庙中殿阁廊庑所题匾额及壁嵌碑文石刻,都毫无例外地把二郎神当作先秦蜀郡守李冰之子李二郎来赞颂。倘若有爱寻根究底的香客为此请教庙祝,他们也只好含糊其辞:反正你拜瞻的乃“二郎神”就是了。
到底谁是二郎神的真身,或者换句话讲,由四川而蔓延及全国的汉族民间二郎神信仰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历史上有种种异说,近现代的学人也有许多考证和推论。
二郎神01.李二郎说
李冰是秦蜀郡守,在任期间,领导民众建成了功德绵延千年的都江堰。而蜀中汉族民间传说,在这个浩大的工程中,他的次子“二郎”有协助父亲凿离堆、开二江的大功,因而被民众作为神灵奉祀。此类传说见于文字记载的时间,似始于北宋。《》记嘉祐八年封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为惠灵侯,并言“神即李冰次子”,表明“二郎”即次子之意。南宋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大概曾去瞻仰过这位“郎君神”,其《》称:“崇德庙在(永康)军(今灌口镇)城西门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庙食处也。”《》引《朱子语录》进一步点明:“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其后,这位李二郎曾被元朝封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被清朝封为“承绩广惠显英王”。当四川巡抚上疏清雍正帝给二郎加封号时,礼部认为封儿子而不封父亲,似不妥当,
所以雍正同时给李冰加封“敷泽兴济通佑王”(《清朝文献通考·群祀考二》)。这就是灌口二郎庙由原名崇德祠改为现名二王庙的由来。由于皇帝敕封,方志见载,李二郎享祀灌口的说法长期流布全国,尤其受到讲究引经据典的士大夫文人的支持。
二郎神02.赵二郎说
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三九引《》载,隋朝时有个赵昱(一说赵昱其实是真人虚事,龙城录疑似伪造,又有二郎神应为杨煜的说法,《河南府志》载“河南有二郎神庙在府城南关,祀隋灌州刺史杨煜,煜尝斩蛟筑堤,遏水患,故民为立庙。”)
赵昱隐居学道,隋末拜四川嘉州太守。时有老蛟兴风作浪,成一方祸害。赵昱乃持刀投江,没入水中,与老蛟大战,顷刻间江水尽赤,石岸半崩,吼声如雷。最终赵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于是州人顶戴,奉为神明。其后赵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但又在嘉陵江水涨溢为患时,几度“显神”。唐太宗从地方官的奏折中获知后,即封他为神勇大将军,在灌江口为之立庙。后来唐玄宗避安史之乱逃到四川时,又加封赤城王。据学人考证,《》乃宋人王铚托名唐柳宗元而撰,有关赵昱入江斩蛟的事迹,应在五代时已经流传,王铚只是作了总结并加以记载。而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称,在唐太宗以前,当地民众已为赵昱立庙于灌江口,俗曰灌口二郎。北宋真宗时,益州大乱,张乖崖奉旨入蜀治之,曾诣祠下求助于神,事后请皇帝追尊圣号,
曰“清源妙道真君”。从此,这位“二郎神”声望日隆,宋元时代小说戏曲及汉族民间传说中的二郎神,基本上就是这位赵二郎的形象和“神迹”,并对其后《》、《》等神魔小说中二郎神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郎神03.杨二郎说
凭借小说的力量,杨二郎成为明清以来人们最熟悉的“二郎神”。《西游记》第六回称他是“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又借孙悟空之口点出其来历:“当年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封神演义》更明指其名叫杨戬,是的徒弟。其实远在北宋初年,“杨二郎”之说就已在汉族民间流传,如《》卷三百四十引《通幽录》即有卢顼之舅在塔上“与杨二郎(打)双陆”等语,因知俗信以二郎神姓杨并非没有由来。
那么这个“杨二郎”又是谁呢?认为其原型是南北朝时氐族的英雄人物,他是氐王的第二子,继承长兄杨玄之位,故在传说中称为二郎。历史上杨难当的统治中心在甘肃的,曾据有宕昌之地,即今邻近灌口的,还曾派兵深入川境。四川本是羌氐族旧地,容易慑服于他的兵威。于是由传说而信仰而立庙崇祀,便成为唐宋以来所谓灌口神的起源(《江村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赵逵夫也同意二郎乃氐族之神的看法,并且以丰富的史料证明,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我国西北部,一直保持有“剠(黥)额为天”的习俗,即用刀在额上刻上痕迹,然后在伤口涂上墨,使长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迹,看上去像一个竖起来的眼睛,即所谓“天眼”——这就是二郎神有三只眼的来历。东汉以还,氐人由今陇南扩散到川北、西康,这一带不仅二郎神的庙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邛崃县志》卷三记“蜀中古庙多蓝面神像……头上额中有纵目”,反映了氐人宗教的遗存。唐以后,氐人逐渐融合于汉族和藏族,氐族的祖先神即二郎神也随之成了大一统中华民族神仙世界中的成员。甘藏地区的青衣神,也是三只眼,恐怕很多与氐藏融合有关,并不是如有的学者所说的来自印度(《三目神与氐族渊源》,《》1997年第6期)。蜀人常常以“血食”祭祀神灵,二郎神祭祀品为羊。之后二郎神又有了“戬”这个名字,戬其实是以戈得福之义,混合起来就是杀羊血食求福的意思。由于祭祀品为“羊”,故也有猜测“杨”是谐音“羊”的说法。
04.有人提出“杨二郎”可能是“羊二郎”之谐音。
二郎神卡牌
如认为灌口二郎的原型是古羌民祖先神,杀羊祭神是羌人的习俗。再证以《》“川西杨姓为羊化子孙”的传说、无义可释的川地羊名(羊蒙山、、羊飞山)以及范石湖《离堆诗序》所称“民祭赛(李冰)者率以羊,杀羊四五万计”的一种祀神习俗,更可推知川中杨姓大都是移人农耕地域的禹裔牧羊民族羌人所改,且能证明无论什么形象或姓氏的灌口二郎神都是羌氐人始祖大禹的变体(《大禹与李冰治水的关系》,《》第2卷第1期)。李思纯亦有相似的见解,但他推测灌口二郎最初应是羌氐族的牧神兼猎神。射猎必须携带弓矢与猎犬,故唐末的灌口神是披甲胄持弓矢的,明朝小说中二郎神驾鹰牵犬的造型,或由此嬗变。
何以知道唐末五代的灌口神是披甲胄持弓矢的呢?这个问题甚至引出了二郎是外国神祗的创见。
05.外来神祗说
《》记,五代时,“被金甲,冠珠帽,持弓矢而行。百姓望之[1]
,谓如灌口袄神”。唐末五代时灌口便有被甲持弓的神像,就是由这条史料获知的。《说文新附》释“祆”,称:“祆,胡神也。从示,夭声。火千切。”有人考证此“袄神”即波斯的拜火教神祗,而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确有火崇拜,故推测二郎神之原型应是隋唐时从西域传进中国的波斯神灵,其后才逐渐本土化。张政烺则认为它是从印度进口的:印度神祗中有个,也称北方天王。天王的第二子名,常领天兵护其国界。佛经中有传说,唐朝天宝元年(742),大石、等五国围攻安西(今新疆),安西向朝廷告急。安西路远,救兵难到,派高僧不空请毗沙门天王发神兵救援,带兵出征者即天王二子独健,他用体硕如猬的金毛鼠将五国联军的弩弦器械全部咬坏,迫使五国退兵。其后玄宗便命天下州府都设坛供养天王及其部从形象,独健二郎神的广泛传播当在此时。外国神传人中国,常要经过改造,以二郎为赵昱或杨戬,便是土洋结合式的改造结果,但从元明杂剧中所演二郎神之事迹看,并未消除其原是毗沙门天王之子的痕迹(《封神演义漫谈》,《》1982年第4期)。
06.石二郎说
杨继忠指出,据《》,唐初宫廷音乐家曾根据汉族民间咏唱二郎神的曲调制成《二郎神》词牌,因知二郎神之名在初唐以前就存在,至于李冰次子、赵昱、杨戬等有名有姓的“二郎”,都是宋代及以后人的附会。那么初唐以前就被汉族民间尊奉为神的这位无名无姓的二郎到底是谁呢?1974年3月,灌口都江堰河底出土了一座圆雕——李冰神石人。石人高2.9米,胸前刻有三行铭文:
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水万世焉建宁是的年号“镇水”。这个石人是李冰被当作镇水之神的最早物证。铭文上说石人有三个,另外两个又在哪里呢?1975年1月,距李冰神石人出土处仅37米的同一河底,又出土了一个圆雕石人,高约2.2米,比李冰神石人矮小。其石质、造型风格、侵蚀程度均与李冰神石人一致,可断定是三神石人之一。至于这个无名神石人的身份,可认为是李冰的侍从之一,另一个尚待出土。李冰是蜀郡太守,按照古制例带侍从。东汉圆雕很讲究对称美,故侍从必定是两个。当时这种侍从叫做“郎”,职责是护卫、陪从、助理。人们对李冰神石人可以明确称呼,但对这两个无名神石人只好用他们的身份——“郎”来称呼了。因“郎”有两个,故简称“二郎”,又因它们都是石人,所以又叫“石二郎”。这种称呼随着李冰治水的故事在汉族民间流传,二郎的故事也多起来了,且合而为一,成了一尊新造出来的神。这个造神过程大约历时四百年左右,在初唐以前完成。唐初词牌《二郎神》,又名《十二郎》,“十二郎”其实是“石二郎”一音之转,正可为还原“二郎神”原来是两个石人之历史真相提供一点佐证(《二郎神小考》,《》1982年第1期)。按:北宋赵抃《古今集记》有“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湔江”等语,可知东汉陈壹造三石人镇水的史实,在后世传说中已经被讹传为“李二郎”奉父亲之命造三石人镇水了。这条记载,似可为三石人与二郎神的不解之缘再提供一例旁证。
当以东汉泰山太守应劭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硬要将蜀地土著祭祀崇拜的李冰神,框定为一个人,一个具体的秦王派来的具体的人的时候,迷信神灵的蜀地故老、村夫愚妇们始终认为冰不是人而是神。为了挣脱“李冰是秦王派来的人”的谬说的羁绊,蜀地汉族民间开始作“借尸还魂”的努力,开始酝酿一个不受王朝正史束缚的名不见经传的无名无姓的可以任意发挥附会其神功的新的万能的治水之神,这个神,就是二郎神。
三星堆祭坑出土的三星堆纵目人头像,脸型五官与二郎神极似。
二郎神从东汉末年开始酝酿,到了唐代,《二郎神》已唱遍大江南北。据《龙城录》载:唐太宗封二郎神为“神勇大将军,庙食灌口”,唐明皇幸蜀,封二郎神为赤城王,后又加封显应侯。五代前蜀王王衍出巡,百姓见之,谓为二郎神(灌口神)下凡。北宋张咏治蜀,于灌口二郎庙(在都江堰河畔)祷祀,得到二郎神之助平乱,上奏朝廷,宋真宗大悦,加封二郎神为川主清源妙道真君,又将崇德庙(原祀李冰、二郎)改为“显英王庙”(北宋时二郎被朝廷封为显英王),专祀二郎神。其后,全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水灾地方,多仿灌口二郎神庙之制,广修二郎庙以祷祀。宋徽宗“政和七年,诏修神保观,俗所云二郎神者,京师之男女,负土以献,不知何神。”(《宋史》)《独醒杂志》(宋人曾敏行著)说:“江乡人今亦祀之(李冰),号曰灌口二郎。宋元明清的画家们多有把二郎神搬上绘画者,其传统的题材是《图》,其画面是二郎神两眼外眼角上挑,刀眉上挑,额中间有一纵目。其猎犬正在搜捕山精妖怪。二郎神英俊帅气,左手执弓,右手握三尖刃刀。从北宋崇德庙改为二郎庙(显英王庙),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二郎神像未被红卫兵捣毁之前,二郎庙内的格局都是:二郎神雄踞大殿,李冰居后殿配享。
三星堆祭坑出土古蜀王的玉兵器——玉璋,二郎神的兵器与之极似。
北宋杨无咎《二郎神·清源寿辰》词写道:“……新府,祠庭占得,山川佳处,看晓汲双泉(二郎庙内双泉,一在大殿右后侧,一在大殿左后侧半山腰今‘铁龙吐水’殿),晚除百病,但可民灾无苦,岁岁来朝,勤勤称颂,奔走千门万户……”。元人杂剧《二郎斩蛟》中,二郎唱道:“……青峰(剑)一下斩狂 ”,“灌口把威施,天涯将姓显”,又元人吴昌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二郎神道:“小圣灌口二郎是也,奉观音法旨,救唐僧走一遭……”。由于汉族民间传说中二郎神能治水治病,故祭祀祈祷者代代不绝,十分踊跃。北宋时,永康军(今都江堰市)每年祭祀二郎神,要宰羊四五万头。永康军一年的财政开支,仅收宰羊税一项就足够了。北宋初年,青城(今都江堰市境内)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军,为增强号召力,李顺妆扮成二郎神模样,广大蜀民见之,纷纷参军。南宋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梓橦与灌口二郎两个神,几乎割据了两川。”明人小说《西游记》、《封神榜》及后来的杂剧戏曲《》、《宝莲灯》及《》等文艺作品中,二郎神都大显神威。《西游记》中,二郎神以弹弓击倒齐天大圣孙悟空,又放哮天犬将孙悟空咬住,从而擒获了孙悟空。从唐代至清代,为利用汉族民间对二郎神的崇拜与信仰,不断地给二郎加封封号,以顺乎民心。据《王圻绩考》载:“元至顺元年,川抚某只请加封二郎而不言及李冰。”清道光时,川抚某请改二郎庙为李冰庙,以二郎配享,被道光皇帝降旨驳回道:“以前代祭典,(祀二郎)相沿已久,不易轻于变更。”清四川巡抚宪德请加二郎封号而不言及李冰,清四川总督骆秉璋在二郎庙内见二郎神高踞大殿,李冰仅居偏殿配享,乃发出慨叹说:“子掩其父,得无紊欤?!”“紊乱”起于何时?从东汉末年开始酝酿的二郎神,到了近千年之后的南宋初年,被纳入了李冰儿子的框架内。二郎神为李冰第二儿子的说法,最早见于南宋朱熹的《朱子语类》。《朱子语类》说:“蜀中灌口二郎神,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这句话模棱两可,既可理解为李冰即是二郎神,又可理解为二郎神是李冰第二儿子,在其他古书中(如《独醒杂志》)也有将李冰二郎混为一谈者。因为二者有许多事迹,如治水斩蛟斗江神等,是相同的。二郎神的英武形象,在当代,通过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大闹天宫》以及各种版本的连环画,传遍全国,甚至翻译介绍到世界各国,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悉。国内外游客到都江堰参观游览,其目的之一,就是一睹这位在都江堰河畔二郎庙内血食千余年的治水英雄二郎神的风采。
二郎神根源何在?在于出土的距都江堰仅数十里的三星堆古蜀国遗址的大型祭祀坑中,那位法力无边的集神、巫、王于一身的宗教领袖——青铜纵目人。二郎神的相貌,和三星堆祭祀坑的青铜人像、青铜人面具,极其相同!文化大革命前,二郎庙大殿的二郎神像,尤其是二郎神那用于二郎神生日时蜀人抬着举行迎神报赛大会的“行身像”,无论从正面侧面看,都与青铜人像如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眼睛鼻子眉毛嘴巴脸型……都一样。而《西游记》、《封神榜》、《劈山救母》、《大闹天宫》、《二郎搜山》……中所描绘的二郎神形象,都与灌口二郎庙中所塑二郎神像相吻合:即额上有一纵目。另外两眼,则如三星堆祭坛上青铜大立人一样,外眼角斜挑向上,刀眉斜挑向上,颊直口方,轮廓分明,高鼻梁微带鹰钩鼻。
这种形象,是怎样传下来的?古蜀国史书可以烧毁,古蜀国遗址可以长期封存地下,但人口是封不住的。这种形象,正是十口相传,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的。这种形象造型,最终形成固定模式,长期活在一代又一代蜀人甚至全国各地民众心中。历代的雕塑家、文学家、戏剧家、连环画作者……都要遵循这个造型模式,否则不为蜀民认可,不为全国民众认可。正如如来佛、观世音、耶酥、圣母……都有几千年不变的造型模式一样。三星堆祭坛的群巫之长、青铜大立人出土后,二郎神的原型,得到映证:他正是古蜀国国王蚕丛或蚕丛之后。
道书《灌江备考》说:“二郎为蚕丛之后,故额上有一纵目。”《蜀王本纪》说:“蜀之先王名蚕丛,其目纵。”具有狂热而悠久的祖宗崇拜传统的蜀人,终于将对祖宗蚕丛的崇拜,凝聚转移到了对二郎的狂热崇拜之上。秦灭蜀国之后,这种信仰与崇拜并未被泯灭,而是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升级。二郎神,正是古蜀王、神、巫三位一体的化身和影子。
蜀族蜀国的蜀字,本身就是一个象形字,就是一个夸张了眼睛(目)的蚕虫。蚕虫的发明人嫘祖(黄帝正妻)之子昌意(二子)娶蜀山氏之女昌仆
此外,学人中尚有“二郎神”之原型是白族传说中“”、传说中“”、彝族传说中“”等多种讲法,其共同点是都认定此神信仰发端于西南地区,文长不赘。有趣的是,任何一家之见,均能把二郎神信仰的嬗变轨迹讲得头头是道。如坚持二郎神本是羌族英雄神者,谓李冰本是羌族,他曾领导羌人治水,这就成为日后羌神助人斩蛟治水传奇的起因,并演绎出“李二郎”故事;其后道教自四川发源,又把这尊少数民族崇拜的神灵吸收到自己的众神体系中,变成了“赵二郎”。反之,坚持二郎神信仰肇端于二郎独健崇拜者则认为,由于不能容忍这位异方神祗对灌口的“侵入”,道家遂以赵昱来与之抗衡;又由于二郎独健毕竟是其他民族的神祗,要他来救援安西与巴蜀人民的生活似有点勉为其难,因而就产生了一种创造本民族二郎神的需要,于是当地民众便由赵昱斩蛟治水的神迹,想到了历史上的李冰,乃有“李二郎”传奇的发生。而坚持李冰治水史迹和石人镇水实为“二郎神”信仰之基础的学者,则以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认定其他种种“二郎”都是释道所造、文人学士的附会……
孰是孰非,相争不下,未知谁能提出足以使各家俱能认同的高见,最终拨开萦绕在灌口的历史迷雾。
二郎神二郎神名称来历
在都江堰(又被称灌江口)有一座神庙,叫二郎庙(现称),五代前蜀时期就已经存在,是二郎神的血食之地,每年当地人都杀羊祭祀二郎神,当时人们还称二郎神为灌口神。随着古蜀国的灭亡,蜀族一样被汉族同化消亡。在春秋战国时期,蜀人常常以“血食”祭祀国家祖先,尽管后来古蜀国灭亡,但失去故国的蜀族人们仍旧聚集在二郎神的神庙旁,以血食表示对祖先的崇敬。这种宗庙血食的仪式最初被其它各族认为是不足挂齿,因此二郎神庙有一段时间是以淫祠的面目出现,所谓“淫祠”就是指没有经官府认可的宗庙。
蜀中旧有孽龙神话,与水有关。以音求之,二郎就是孽龙。二,古音nì,与孽niè近。郎龙双声对转。孽龙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享祀为神。传说上古时,诸龙失管,天下大水,禹奉命率众治水。刚开始,禹由于没有经验,往往耗费了大量精力却无功而返。后经人指点,他驯服了一条名叫应龙的孽龙,这是一种有翼的龙。大禹命孽龙用尾巴划出多条江河水道,水患遂解。在屈原《天问》里就是应龙。应龙以尾画地成河,导洪入海。“河海应龙,何画何历?”问的就是此事。这类远古神话,被儒家改造成有教育意义的人伦故事,龙变郎,孽变二,归到郡守李冰名下做了次子。李冰是战国秦昭王时人,事见《史记》。在李冰以前的两千年前,龙治水的神话就有了。这也符合历史上二王庙“子掩其父”的情况,即李冰次子长期居于主殿,而李冰只能配祀偏殿,概因二郎本是更远古时期的神灵。
在意识到都江堰工程对四川地理的重要性后,首先把二郎庙作为政治目标的应该是东汉时期氐族的,最初祭祀二郎神的是少数民族中的氐族——属于西戎的一支,历史上常把它和羌族并称氐羌,只是氐族和蜀族一样消亡在历史长河中,羌族存活至今,氐族人杨难当在入侵四川的时候,以自已的姓加入到了蜀国的宗庙中,自此,二郎神开始有了一个“杨”姓,其实这个姓跟孙悟空的孙的来源似乎相同,那是猢狲的孙,而杨姓或者是羊。与此同时,氐族人在蜀族人的宗庙中加入了氐族人的最初面貌,二郎神纵鹰架犬的最初形象或由此而来(氐族最终被驱逐出蜀境)。其次二郎神又有了“戬”这个名字,戬其实是以戈得福之义,混合起来就是杀羊血食求福的意思。自此,二郎神有了一个名字,杨戬,如此,流着蜀族的血脉,有着氐族的肉体的二郎神形象最初形成。
二郎神二郎神庙
传说赵昱为二郎神,约生活在7世纪初。在时,他做了一个地方官,公正无私,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那时,当地的一条河里有蛟龙(一种水中巨兽),经常危害百姓,引起恐慌。于是他就带了一把刀,独自一人跳到河里与蛟龙搏斗,并最终杀死它,解除了人们的痛苦。后来他辞去官职,到青城山里修炼道术,终于成了神仙。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立了神庙,称他为“灌口二郎神”。后来唐朝的一个皇帝封他为“赤城王”,而宋朝皇帝封他为“清源妙道真君”。特别是到11世纪以后,人们对他十分信仰。在他的生日那天(农历6月26日),上自皇帝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来神庙向他供奉,还举行规模盛大的演出活动。
二郎神民间信仰
中国汉族民间俗神信仰中,二郎神是影响相当广泛的一例。自古以来,俗信多以四川灌口为二郎崇祀为正
二郎神脸谱
宗,且有迄今屹立在岷江东岸的(又称二王庙)为证。与此对应,四川汉族民间对二郎神崇拜也最称兴盛,凡驱傩逐疫、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等各种汉族民俗行为,莫不搬请二郎;有关二郎的大量传说,被编入多种戏剧,甚至影响至地名、山名。在都江堰有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有朝拜二王庙拜见二郎神的传统.流传至今。
川主的祭祀活动分为官祭和民祭。都江堰每年举行的清明放水节继承了始于北宋的官祭传统,在砍杩槎放水入内江以供春灌的同时祭祀李冰父子。而民祭则主要是以庙会的形式。每年六月二十四李二郎生日及六月二十六日李冰生日,四川、重庆各地都会举行“川主会”以纪念李冰父子。川主信仰集儒家、道教和佛教等元素为一体。[2]
二郎神综合论述
《》形象与上述种种二郎神似乎都有勾连。《封神演义》叙杨戬出场,说他“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这显然来自的封号。第47回叙杨戬战赵公明,“暗将哮天犬放起,形如白象”,这只是二郎神的标志之一,《西游记》小说和杂剧都曾提到,与和赵昱不无干系,当然也有可能如张政烺所说是由独健的金鼠衍化而来。《》第55回又说杨戬为追怪物入一石穴,取得三尖两刃刀和淡黄仙袍,并收了两个金毛童子为徒,这也是二郎神的标志性特征,《西游记》小说中的二郎神持的即是三尖两刃刀,《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也提到细犬和;淡黄仙袍显系借自孟旭像;《》杂剧第十六出有唱词云:“郭压直把皂鹰擎,金头奴将细狗牵。背着弓弩,挟着弹丸。”金毛童子即是此处的金头奴;甚至杨戬追怪物入石穴似乎都有李冰和赵昱入水斩蛟的影子。
刘逸生撰文称《》对杨戬的描写有一个逐步明晰的过程,一开始作者并不以杨戬为二郎神的。这是颇有见地的意见,但笔者愿意指出,这并不意味着那些与二郎神相关的描写都是后来的补笔,或许作者正要如此写出杨戬的生命成长史呢。另外,《封神演义》描写了数位具有怪眼的人物(譬如、、、和都有;高明是千里眼;杨任的眼眶内长有双手,手上有可以透视地底的双眼),大概为避免过多的重复,又或者仅因为作者在糅合多种二郎神说法时有所偏重,所以《封神演义》没有突出描写杨戬的三只眼(这是二郎神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但是杨戬“即运神光,定睛观看,已知袁洪化为怪石”(第92回)这句话依稀可见的痕迹,也更加证实二郎神是杨戬形象的主要渊源。
至于《封神演义》以杨戬为二郎神,除了北宋初年“杨二郎”之说,也可能受了杨姓传说的影响,极有可能就是杨四将军传说的影响所致,至于名“戬”,大抵由“独健”之“健”讹化而来。换言之,“杨戬”这个名字极有可能也是用两种二郎神传说拼合而成的。杨戬形象是《封神演义》作者在采纳多种二郎神传说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他的许多特征都可以因此得到解释。但正如本文在下面即将要谈到的那样,这个形象尚另有渊源。
二郎神与孙悟空
即便是粗粗读完《》的读者也不难察觉杨戬和孙悟空的诸多相似,笔者以为,之所以会如此,多半在于杨戬的二郎神身份,因为在有关二郎神和孙悟空形象的早期材料里,双方就存在密切关系。以下,本文首先要指出杨戬与小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诸多相似之处,然后追溯造成双方这一系列相似的原因,从而说明《封神演义》杨戬形象的塑造与孙悟空形象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从宏观的小说叙事框架来说,双方的相似是不言而喻的:孙悟空是取经集团的开路者,一路降妖除魔,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得力助手,杨戬则是伐纣义军的先行官,一路过关斩将,是帮助武王攻入朝歌的先锋大将;孙悟空最终肉身成佛,被封为“斗战胜佛”,杨戬最后也肉身成圣,被封为清源妙道真君。
就微观的小说细节而言,杨戬与孙悟空的相似就更加多而明显了,我们大致可以列出如下六项:
《西游记》第二回叙孙悟空愿意“学一个地煞变化”,于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封神演义》第40回介绍杨戬时说他“曾炼过九转玄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戏弄(第八十六回)是其“无穷妙道”的最佳说明,小说也具体提到他变过花狐貂(第40回)、石头(第54回)、五色雄鸡和蜈蚣(第91回)以及白额斑斓猛虎(第92回)等。杨戬具有多少变化,各种二郎神传说其实并没有明确规定一个数字,一般只笼统地说他神通广大,曾经化牛斗蛟、收服。推究起来,《封神演义》极有把握地说杨戬会“七十二变化”,恐怕多半出于“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小圣施威降大圣”等故事的暗示。
与上述细节相关,杨戬往往可以钻进敌手的肚子中,逼迫敌手就范,这与孙悟空经常在妖怪肚里“翻跟头,竖蜻蜓”有着惊人的一致。在这一点上,孙悟空至少先后令熊罴、、和青狮大吃苦头(分别见第十七、五十、六十六,七十五回)。《封神演义》共有三次这样的描写:第一次是杨戬一出场就钻进花狐貂的肚里,“把的心一捏,那东西叫一声跌将下来,杨戬现身,把花狐貂一撑两段”,大挫敌方锐气(第四十回);第二次是被马元吃进肚里之后,“杨戬用八九元功,变化腾挪之妙,将一粒奇丹,使马元泻了三日,泻的马元瘦了一半”(第六十回);最后一次是杨戬在腹内“把手在他心肝上一揸”,迫使朱子真现出原形,跪伏周营(第九十二回)。通过在敌人肚子里捣蛋战胜敌人,这虽然不是孙悟空的专利性质的本领(《南游记》里的华光亦有这一本领),却是众多的除杨戬之外的二郎神所不具备的,所以认为杨戬的这个特长是袭自孙悟空并不是毫无理由。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懒于对付妖怪之际总会想方设法探明妖怪的底细,而后再去搬救兵,这几乎是《西游记》的一个叙事套路。与此相似,《封神演义》里的杨戬也曾担任这样的角色,在遇到极为棘手的敌人时,杨戬负有探明敌人身份后再去请仙尊或借宝物来战胜敌人的责任。譬如杨戬曾往夹龙山探访出处和捆仙绳下落,请动土行孙的师父惧留孙下山(第五十五回);借来照妖鉴照出马善原形乃一点灯头儿,然后搬请燃灯收服之(第六十三至六十四回);从那里得知解化血刀之毒的法子,而后轻易地杀死了余化(第七十五回);又从玉鼎真人那里探知、高觉的,于是才能捣其老巢,破其妖术(第九十回)。第五十八回和第八十一回叙杨戬向伏羲、神农求能医治瘟疫、毒痘的草药,这也可列入此类。
如杨戬弄死魔礼寿的花狐貂之后,变成花狐貂意欲盗取魔家四将的四件宝贝,因惊动对方只盗得一件(第四十回),再如杨戬为了破化血刀,变做余化去蓬莱山骗取了一气仙余元的丹药(第七十五回)。这容易让人联想到孙悟空“腾那骗宝贝”和“二调芭蕉扇”的著名情节(第三十四回和第六十回)。
运用三昧火将吃进肚里的蟠桃、御酒和仙丹煅成一块,练成了金刚之躯,“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第七回),这是孙悟空本人颇以为自豪的,明确描写孙悟空头硬的情节是六个毛贼“轮枪舞剑”照孙悟空头上“砍有七八十下”,孙悟空“只当不知”(第十四回)。杨戬也有这样的神通,《封神演义》第四十二回叙闻仲在头一场西歧大战中以阴阳双鞭连打、、、和,但等到杨戬迎战之时,闻仲“祭起双鞭,正打中杨戬顶门上,只打得火星迸出,全然不理,一若平常”,使得闻仲也不得不叹服杨戬为“道德之士”。
爱戏弄他人
《封神演义》叙述土行孙潜入周营行刺武王,见一妃子睡在床上,不觉动了,乃解衣上床,孰料这位妃子却是杨戬所变,于是杨戬“双手反把土行孙搂住一束”,“土行孙赤条条的,不能展挣”(第五十四回)。这个杨戬智擒土行孙的情节与孙悟空在高家庄戏弄猪八戒有些类似。
以上是杨戬与孙悟空之间的相似之处,因《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成书孰先孰后尚有争议,笔者不想简单地认定是杨戬形象袭取了孙悟空形象的某些因素,虽然这种情形的可能性要大于它的反面。但是有必要强调,双方的这些相似在除杨戬之外的二郎神身上并无体现,这至少说明杨戬形象的塑造不仅来源于二郎神,而且与孙悟空也有一定的联系。当然,孙悟空之所以会是杨戬形象的渊源之一,又多半在于杨戬的二郎神身份,因为二郎神和孙悟空各自的形象演变史从来就是交叠、纠缠在一起的。
详细地描述双方各自的形象演变史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在此只需指出两个基本事实:二郎神和孙悟空都受到了水神传说(无支祈和泗州大圣)的影响,前身都是水神,此其一;二郎神和孙悟空都与龙的传说有着密切联系,他们既是龙的化身,又是降龙专家,此其二。这就可以解释二郎神和孙悟空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的那种时而敌对时而合作的类似于冤家的复杂关系:一方面,因为前身都是水神,又都是降龙专家,所以双方可以合作甚至互相替换,譬如二郎神曾帮助孙悟空收服猪八戒(见《》杂剧,《西游记》小说由孙悟空替换了二郎神的),两人也一道扫荡万圣龙宫、打伤九头虫怪(见《西游记》小说);二郎神曾与哪吒合力降伏牛魔王(《二郎神射锁魔镜》),孙悟空也是与哪吒一起打败牛魔王的(《西游记》小说),总之双方的合作与替换关系是相当明显的。另一方面,因为双方都既是龙的化身又是降龙专家,而这两种身份恰好是敌对关系,所以当双方一为龙的化身一为降龙专家时,他们就是处于敌对关系了,杂剧里有《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的名目,《西游记》小说有“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情节,《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二郎宝卷》甚至说是二郎神因忿于行者将自己的母亲压在太山底下才“撒下天罗合地网,拿住行者压山中”的。
我们回头讨论《封神演义》杨戬形象的塑造是如何利用了二郎神与孙悟空的渊源关系。上面胪列的相似之处让我们能够证实,《封神演义》作者在描写杨戬形象时应是通过二郎神这个媒介联想到了西游故事里的那只猴子,从而将孙悟空的某些形象因素转移给了杨戬,因为二郎神和孙悟空本来就有一种可以相互替换的关系。当然,《封神演义》的作者并不满足于此种简单的类比,事实上正如柳存仁大力表彰的那样,即便是塑造杨戬形象,作者也是充分调动了想象力,能够将不同的材料巧妙地捏合、裁剪、组织到一个新故事之中去。“杨戬哪吒收七怪”这段情节很能证明这一点。“”的故事占三回半左右(第九十至九十三回),篇幅不算多,七怪给周军制造的麻烦却不算小,因而杨戬和哪吒合力收服七怪的情节很是热闹,连娘娘都要驾临赐给杨戬“山河社稷图”。细究起来,这个热闹故事其实有其来源,小说作者要做的是对这些不同来源的素材“融会增
其次这个故事糅合了多种有关二郎神和孙悟空关系的素材,足以证明杨戬形象与孙悟空之间的渊源甚深。梅山七怪之首袁洪是一只白猿精,袁洪很像根据孙悟空新创出的形象,而杨戬即是众多二郎神的集合形象,所以杨戬收服袁洪可以看作“小圣施威降大圣” 和“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的另一版本。尤应注意的是,如上所言,杨戬形象有孙悟空的特征,所以这一情节似乎又可视为真假心猿故事的映射。另外,梅山七怪之中有牛精和猪精,那么杨戬降伏二怪既可以看作是二郎神打败(《二郎神射锁魔镜》)和猪八戒(《西游记》杂剧)的镜像故事,也可以视为孙悟空收服牛魔王和猪八戒(《西游记》小说)的镜像故事。如果再考虑“牛王本是心猿变”(小说《西游记》第六十一回)以及李冰化牛斗蛟传说,这其间的映射关系势必更加复杂有趣。一言以蔽之,《封神演义》作者在同一个故事里面让各种不同素材互相指涉、相映成趣,体现了他高超的编著艺术手腕。
综上所论,《封神演义》杨戬这个形象的塑造与二郎神传说和孙悟空形象(不限于《西游记》小说)都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简言之,杨戬其实是多种二郎神传说和多种孙悟空形象的一个综合形象。杨戬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封神演义》作者借鉴先行材料、处理各种素材的高妙的艺术手腕,是该小说的一个惹人眼目的创辟之举。自《封神演义》流行之后,杨戬取代李冰、赵昱等旧二郎神成为汉族民间普遍相信的新的二郎神,这一事实本身反过来也证明了小说对杨戬这个形象的塑造是极其成功的。
与孙悟空的能力对比总结
关于二郎神与孙悟空谁更厉害一直是人们讨论的问题,事实上这不是问题,如果认真了解神话以后,自然就知道答案,二郎神在上古时代就赫赫有名,又经历封神之战,战斗经验当然不会少。
二郎神与迤山石
位于陕西省关中地区富平塬上,富平县迤山中学大门口花坛前,巨石形如相连的两座小山峰,高约五尺有余,宽约四尺,重约三四千斤,满身斑点。仔细观赏,似乎有人的手印和身背肩挑的痕迹。这块石头,从外观上看,就是非寻常之石,表面凹凸不平,最上面,有4个深深的凹痕.
相传这是二郎神遗下的一块石头。二郎神是古代一个大力神。他见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大地一片光明中午又赤日炎炎烤得人汗流浃背晚上又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便疑心女娲补天时留下了漏洞。他想运石把这块漏洞补好便担上大山追赶太阳找洞补漏以便让太阳永持天上一页。当他行止富平时,二郎神由于走得太快,担子里的山忽然掉下一块,二郎用手一抓,没有抓住,掉在了地上,所以落在地上的石头上才留下了深深的指印。那块石头也被称为“遗山”,后又经文人骚客转为“迤山”. 人们为了纪念二郎神,就在石头后边修了二郎庙,
二郎神劈山救母
按照《西游记》里的说法:二郎神的母亲是玉帝的,思凡嫁给了一个姓杨的男人, 玉帝因为妹妹嫁给凡人,龙颜震怒,就把自己的亲妹妹(也就是杨戬的母亲)压在桃山底下,二郎神劈山救母。劈山救母在口头传述中演变而来,成为了《宝莲灯》。
二郎神三只眼
为什么二郎神是三只眼,而且中间的眼睛是立着的?这其实已经失传了,古代失传的东西一直很多,二郎神为什么会有三只眼,其实上已经无从可知,不过大家都知道功能,,就像上天的眼睛一般,邪恶无法可逃。不过二郎神并不是神话里唯一有天眼的,比如,马王爷也有,当然这是后话了。
二郎神电视剧
主演:李周 王运超 杨震 方思佳 宋文笛 郭奕鸿
剧情简洁:二郎神和镇守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在一次天庭执法中,受到休与林星教主混沌子的蛊惑,犯下天条,被打入了一个专门为他们设置的异度空间。混沌子是主宰异度空间的大魔王,哮天犬则化身为魔王的女儿斐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异度空间里,也变幻了不同的身份,各霸一方。二郎神被贬为凡人,一切都需从头学起,他潜心修炼,希望能重返天庭。混沌子在异度空间里掀起了腥风血雨,将异度空间弄得光怪陆离,人妖混杂,是非颠倒,生灵涂炭。二郎神肩负起惩恶扬善的使命,他必须找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感化他们,寻找几件失踪已久的宝物,集合众人力量,战胜邪恶的浑沌子……
斐月和二郎神在不知不觉中相爱了,她如何面对邪恶的父亲?她能大义灭亲吗?一场正与邪,善与恶,神与魔的旷世大战即将开始了……
二郎神文学形象
《西游记》中二郎神的形象让人感觉是他的性格十分逍遥,他“只听调,不听宣”表现了他对“天家眷”的蔑视,而且他非常重,所以有梅山六兄弟与跟随,在他捉拿孙悟空时完全体现出他的高强法力,后来在帮助孙悟空收拾九头虫时也与他称兄道弟,喝酒吃肉。
《封神演义》中的二郎神则是助武王伐纣,有勇有谋的道童,而他在与纣王部下斗勇的时候,也充分表现出他的智慧。
《·》中讲述席方平的父亲被阴间贪赃枉法的所害,席方平上天界向二郎神伸冤,这也表现出二郎神的正义,之后,二郎神反而成为了维护天条,专门捉拿妖魔鬼怪的一个人物。
在现代影视剧中,二郎神逐渐成为了掌管天条,铁面无私的人物。
二郎神影视形象
杨戬成为历代最有名的二郎神,在古典小说和现代影视剧中都出现了。
现代影视剧中的二郎神影视形象
时间影视作品扮演者1986年86版西游记林志谦1996年齐天大圣马德钟1990年封神榜李建华2004年福星高照猪八戒2005年焦恩俊2009年焦恩俊2011年新版《西游记》冯绍峰2014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维基百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龟代表什么生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