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杀碑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忠杀百万民

张献忠屠川的真实暴行:张献忠为什么杀四川人 真实的李自成张献忠
调皮猫猫 &
张献忠屠川的真实暴行:张献忠为什么杀四川人 真实的李自成张献忠(1)
核心提示:张献忠屠川的真实暴行,张献忠为什么杀四川人,历史上真实的张献忠,真实的李自成张献忠,张献忠屠川杀了多少人,张献忠围剿四川真相,有关“张献忠屠蜀”的争议由来已久,导致人口的大量锐减是肯定的。
张献忠屠川的真实暴行:张献忠为什么杀四川人 真实的李自成张献忠
有关&张献忠屠蜀&的争议由来已久。清廷和当时的一些文人就曾指控张献忠在四川进行过多次大屠杀,
这一说法后来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但也有人认为,类似指控有很大嫌疑是基于为了讨好当时的统治者(清朝当局)和政治上的对立(张属于&贼寇&)而非客观事实。下面着重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和双方的看法和论据 首先是一个前提:四川人口锐减 四川的人口在万历六年(1578年)有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朝当时赋税与人头挂钩,所以明末四川人口当远远大于前面数据,甚至上千万。)(《明会要》卷五十),至清初顺治18年,只剩下8万人(还有一种说法是50万)。总之,人口的大量锐减是肯定的。而且,从近几年研究湖广填四川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被调查村庄中,基本都是从外地迁过来的,所以说当时肯定是有过人口大锐减,而且不是那种减掉十分之二三的锐减,而是接近灭绝的大锐减。 ●
屠成都,《明史》&坑成都民于中园&。&贼兵之樵采者,尽入城中,拆毁房屋以为薪。又发兵四出,搜各州县山野,不论老幼男女,逢人便杀;如是半载。八月,献忠毁成都城,焚蜀王宫殿,并焚未尽之民房。凡石柱亭栏,皆毁之;大不能毁者,更聚薪烧裂之。成都有大城小城,本张仪所筑,汉昭烈帝修之。甃以巨石,贯以铁絙,壮丽甲天下。宫殿之盛,亦不减京师。至是,尽为瓦砾矣。献忠又令其众遍收川兵杀之,及其妻子男女,惟十岁以下者仅留一、二。[11-12]
张献忠屠川的真实暴行
张献忠并非一开始就要屠蜀,而是在清军入川,南明反扑以及川民四起的情况下才下令屠光川民。[13-14] 实际上在张献忠决心屠川的时候,其控制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有此情况也不奇怪。至于为何川民会反,因为张献忠打仗需要庞大的军需,因此就只能抢夺川民的粮食,加上张献忠好杀人,非常残暴,因此招致了川民的反抗。[15-16] 张献忠在梓潼拜文昌侯为先祖,对梓潼人民比较客气,因此当地人民比较感激他,为张献忠盖文昌庙。还有就是&七杀碑&的传说,有人说外国人在1934年发现了张献忠的&圣谕碑&,写的是&天以万物与人,人以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不是&七杀碑&。其实这个石碑正好证明了张献忠屠蜀的真实性,因为在《蜀碧》《客滇述》《鹿樵纪闻》等中都有记载。
李自成和张献忠:一对你死我活的&战友&
发布日期:日 文章来源:同舟共济 校对:周原 作者:聂作平
  作为中国农民起义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大人物,李自成和张献忠所领导的农民战争,是导致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土崩瓦解的主要原因。
  李自成,原名李鸿基,家里几代人一直以养马为生。父亲死后,家道中落,李自成不得不到一个姓艾的地主家里放羊抵债。成年后,李自成到甘肃当边兵,后又回到陕西做驿卒。崇祯裁撤了全国驿站,驿卒李自成下岗,只得另谋生路,而这所谓的另谋生路,对一个生逢乱世、不事稼穑的粗豪汉子来讲,只有杀人越货才是最简单、最直接可行的。这样,李自成于崇祯三年加入到了造反者行列。张献忠宝藏宝藏重见天日 “江口沉银”的传说终被证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率部进入四川,尽掠蜀内富民大贾,汇聚千金,车载百车不尽。张献忠身亡后,他所聚敛的巨额财宝自此不知去向,甚至没人说得清这笔财宝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但在这数百年间,围绕它的猜测和寻找从未停止过。
300多年来,四川地区流传一个古老歌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被认定为破解大西王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百年来无人能解。但张献忠将劫来的金银财宝就藏在成都附近某处却被人们坚信,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一直激励着后来的寻宝者。
日,经过多家权威部门与专家认定,近年考古发掘的四川眉山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即当年张献忠藏银中心区域之一。这个重大发现,让传说中的张献忠巨额财宝之谜终于有了答案。
导读:300多年来,四川地区流传一个古老歌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被认定为破解大西王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百年来无人能解。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率部进入四川,尽掠蜀内富民大贾,汇聚千金,车载百车不尽。张献忠身亡后,他所聚敛的巨额财宝自此不知去向,甚至没人说得清这笔财宝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但在这数百年间,围绕它的猜测和寻找从未停止过。
300多年来,四川地区流传一个古老歌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被认定为破解大西王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百年来无人能解。但张献忠将劫来的金银财宝就藏在成都附近某处却被人们坚信,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一直激励着后来的寻宝者。
日,经过多家权威部门与专家认定,近年考古发掘的四川眉山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即当年张献忠藏银中心区域之一。这个重大发现,让传说中的张献忠巨额财宝之谜终于有了答案。
&大西皇帝&张献忠两件事最出名:
杀人如麻,抢钱无数
本案的主人公张献忠生于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延安人。他性格桀骜不驯,在延安府当捕快期间,就屡犯军法。1630年(崇祯三年),恰逢明末乱世,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张献忠在家乡米脂追随王嘉胤起事。王死后,张献忠改投高迎祥,和李自成同属一股起义军。
张献忠不久即与李自成因故分裂,他率部进攻长江流域,李自成则进攻黄河流域。随着起义力量的壮大,李自成称&闯王&,张则自称&八大王&。张献忠为人极其狡诈,明朝对他软硬兼施,先是许给他高官厚禄,期冀招抚;后又对他多次围剿。每到危急关头,他就诈降,渡过危机后则再次反叛。明朝政府根本不能满足他的欲望,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当皇帝。
在经历了13年的艰苦&创业&后,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称帝,国号&大西&,终于实现了皇帝梦。清朝文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说,他将楚王(朱华奎)塞进竹轿,抛入湖中溺死,自己则&尽取王宫中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
张献忠爱财,且一以贯之,从不嫌多。1644年,也就是清兵入关的那一年,张献忠则带兵入川。在天府之国,他干了两件让他留下恶名的事。一是杀人,一是掠财。
张献忠出身行伍,从不惧怕死人,杀人一度成为他解决问题的手段。据说,张献忠攻陷成都后,部下报粮草不足,他便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这个最困难的问题&&杀人,杀百姓,杀伤兵。成都有一块《七杀碑》,记录的便是他的杀人如麻:&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张献忠的劫掠对象由皇室官绅发展到普通百姓。清人刘景伯在史书《蜀龟鉴》中记载,张献忠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其行为之暴虐,可谓空前绝后、毫无天理与人道可言。
张献忠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据史书记载,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后来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张献忠至少拥有千万两白银。按明末白银的购买力与现在人民币折合比算,一两相当于当今300元左右。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张献忠拥有相当于现在30亿人民币的财富,在明末清初那个动乱的年代,肯定是财富榜上有名。
宝藏究竟匿于何方?
民间版本众多
有人说,人生最可悲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对敛财有着近于病态狂热的张献忠而言,更是如此。当了两年皇帝后,清朝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1646年11月,张献忠部被清军包围,匆忙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巨额财宝竟由此和他一同消逝。
千万财宝是藏于锦江水底?或是埋于青城山下?还是隐于芦山县城(隶属于今雅安市)?自古以来人们的猜测不一而足,其中最让人们信服的藏宝地,就是沉于江底。
正史《明史》记载,张献忠在被迫撤离成都前,干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他让部下在锦江筑堤,抽干江水,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出数丈深的大坑,将劫掠来的财宝倾倒其中,再重新决堤放水,将大坑冲平、淹没,以此掩人耳目。后来的史书《明纪》,也一字不易地抄录了这条史料。
地方志《彭山县志》上对张献忠宝藏的下落则另有说法:张献忠撤离成都时,因为旱路已被清军封阻,只得改道由水路出川,但船队沿锦江刚行至彭山县江口境内,便遭到当地的地主武装杨展部队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张献忠不得已退回成都,许多满载金银的木船则沉没于锦江。更有人说,张献忠的船只是自焚,杨展的幕僚费密在清康熙年间所著的《荒书》中也记载:&杨展先锋见贼焚舟。&张献忠为何自己烧了船只?这无疑为&江口沉银&之说又添了一层神秘面纱。
民间流传的第三种说法是:张献忠自知兵败,撤离成都前,提前让手下做了许多木筒,将银锭灌藏其中,投入锦江,使其顺水漂流,准备在狭隘处打捞。可惜途中遭到杨展兵马的埋伏,尚未来得及打捞便兵败如山倒,那些木筒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沉于江底。
无论哪种说法,都指向张献忠将所掠财宝沉于江中,地点就在江口附近。这无疑为后人沿江寻宝留下了无尽的空间。
寻宝从未间断
咸丰皇帝也曾设法打捞
如此巨额财富,后人自然垂涎已久。从清朝到民国,从朝廷、官员、将领到地方军阀、普通百姓,对张献忠宝藏无不津津乐道。
传说中,最早得到张献忠宝藏的人是杨展。查证史书可得知,那场发生在江口的战役确有其事,交战双方便是张献忠与杨展,前者大败,后者胜。基于此,后人猜疑,张献忠江口沉银被杨展所获。根据费密在《荒书》中的记载,杨展起初并不知道沉船中藏着什么,后来,一个渔民将其打捞上来,数万两金银尽归杨展所有。
另一种说法来自清朝沈荀蔚所撰史书《蜀难叙略》。据说,当年张献忠焚舟之时,一位幸存船夫投奔杨展,据实相告,杨展于是针对木筒特点,命部下用长枪在江中打捞,一旦发现木筒,便将其钉住、拖出。杨展是嘉定人(今四川乐山),在整个四川因战乱饥荒严重之时,唯有嘉定富庶稳定,时人在称赞杨展时也说&蜀为赖之&。后人因此推测,杨展正是靠着打捞上来的飞来横财,才做到这一点。
清朝占领四川后自然也不会放过对这笔财富的搜寻。《彭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冬,一位捕鱼人在锦江中打捞起一把刀鞘,消息传到总督孙士毅耳中,孙立刻派人赶赴江口,经过数日打捞,终于打捞起了万两白银及大量珠宝玉器。
到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为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翰林院编修陈泰初旧事重提,呈请寻找这笔财宝,并说曾亲眼看到彭山、眉山等地的居民捞到遗弃的银子。捉襟见肘的咸丰皇帝于是命令成都将军裕瑞&悉心访察,设法捞掘,酌量筹办&,可最终却一无所获。
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消减人们对财富的追寻和渴望。民国时期,一位姓杜的清朝遗老因犯案走投无路,受到曾任四川省府秘书长的杨白鹿接济。为报恩,杜将多年来随身携带的一个檀木匣转赠与杨白鹿,并说,匣内所藏是张献忠埋银的地点图样,由当时参与埋银的一名石匠偷偷绘制。
1937年冬,杨白鹿将此事告诉了当过师长的好友马昆山,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了锦江淘金公司,专事打捞宝藏。他们按照原图纸方位丈量、细密探索,推断出埋藏金银的地点就在成都望江楼下游对岸,原石佛寺下面三角地段的交叉点左侧。从1938年冬到1939年冬,上百人前前后后忙活了10个多月,竟真挖出一个大石牛和一个大石鼓。&石牛、石鼓&都出来了,杨白鹿等人赶紧买来金属探测仪,不久后的一天,探测仪还真发出了嗡嗡的响声。但历史又一次和人们开了玩笑,工人们费尽心力,却只挖出三大箩筐铜钱。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施金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张献忠为什么屠川 “七杀碑”就是佐证
  张献忠十岁时跟随父亲到四川的资中来卖枣子。父子俩就把驴子拴在一户财主门口的石碑上,心想待卖完枣子后,再去牵驴子。等卖完枣子后,父子俩去找驴子时,见财主的家丁人等正在抽打驴子。  原因是张献忠家的驴子屙的屎尿把财主的石碑弄脏了。张献忠父子俩赶忙赔礼道歉。众家丁不依,一定要张献忠父子俩跪下用舌头将石碑上的屎尿舔干净才行。异乡遇凶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无门。张献忠父子俩只好忍气吞声跪下将石碑上的驴屎尿一口一口的舔干净&&&    张献忠  张献忠当时就发誓:&四川人太可恶了!老子有一天有办法时,一定要杀尽四川人!&  话说明朝末年,天下一片大乱。这年,张献忠与李自成同在陕西起事。话说那张献中起事后,向西蜀四川杀去,途经陕西汉中入四川、进广元,经过剑门关,驻梓潼大庙,并在梓潼植树上万。张献忠的军队虽一路上遇到抵抗,好歹最终还是在成都建立了大顺政权。  张献忠占领成都不到两年,四川及成都地区的经济再也供养不起张献忠的几十万人马了。原因是张献忠剿四川,&剿四川&即张献忠屠杀四川人的意思。因杀人太多,四川经济已十分落后,田原荒芜,人口越来越稀少。成都城里十户就杀掉九户,城中荒草长来比人还深,百兽出没。据说晚上,老虎到处出没,张着血盆大口,在街上走来走去。  就在这年秋天,清军分几路向成都杀来。张献忠先是率军队从成都顺岷江而下,向彭山、眉山、乐山方向出发,想顺岷江出川。但是,军队到了彭山江口后,遭到清军在彭山江口的堵击,张献忠大败。慌忙中,将千船金很财宝,沉入江口河中,这就成了历史上张献忠&千船金银沉江口&之谜。  
作者:&&责任编辑:yaoqun 1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张献忠屠四川 一天20万少妇受辱_历史真相大揭秘-爱微帮
&& &&& 张献忠屠四川 一天20万少妇受辱
张献忠叫女人不穿裤子图片,张献忠杀美女吃人肉图,用人油煮熟的胎儿下酒。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建立大西政权,与李自成齐名。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号大顺。明末清初,张献忠在四川发生了大屠杀,在入川前就以残暴好杀好色闻名。  因为张献忠打仗需要庞大的军需,因此就只能抢夺川民的粮食,加上此人好杀人,非常残暴。张献忠有一个恐怖的嗜好,让人闻风丧胆,这个嗜好就是将被掳的孕妇衣服剥去,与部下喝酒打赌胎儿是男是女,喝完剖开肚子查验,再用大锅将人油煮沸,将孩子扔进去,煮熟了下酒,吃饱后剩下的赏给兵士。  “是时杀戮惨毒,有缚人去淫其妻杀之者;有趋人父淫其女而杀之者;有裸孕妇共卜腹中婴儿男女刨验以为戏者;有以大锅沸油掷婴孩于内观其跳跃啼号以为乐者……所虏子女万千,临行不能多带,尽杀儿趋,暴残恒古未有。”  张献忠曾为了养战马,杀人剖腹后挖去脏腑,用人血浸过的米豆喂马,据说马会肥壮。据随军传教士回忆,张献忠出川,深虑各营中妇女众多,有碍行进,敕令次日将妇女引至大营外一律杀之。献忠除有正后四名外尚有嫔妃三百人,除留后妃二十人服役诸事外,余二百八十尽皆杀绝。至于各营妇女,齐集一处,号令一下,乱砍乱杀,叫冤哭喊之声,震动天地,妇女尸身堆积如山,血流成河。……计是日所杀妇女之数……仅少妇竟达二十万人之多。  张献忠杀妇女后,狂喜欲舞,并向百官称贺,谓已脱妇女之扼,身无挂累,前行无阻,定得天下。  被张献忠部队掳去的妇女,凡是有姿色的都被轮奸得奄奄一息,然后割下首级,将尸首倒埋进土中。女人的下体朝上,据他们认为可以压制炮火。除了在一种情况下妇女可以免死,那就是张献忠的士兵一进入百姓家,家里的妇女装出十分情愿的样子主动与士兵相淫。因此张献忠的士兵经过的地方,妇女不得不首先迎出来,自己脱衣供他们侮弄,这样才有机会救一家人的性命。  从崇祯元年(1628年),张献忠同李自成延安起事,到张攻陷四川建立大西国政权,再到顺治三年(1646年)兵败亡于西充,以及后来其残部在川东、贵州一带盘桓,寇掠祸害。他们的军队到底杀了多少人?历史上恐怕永远无法准确统计,明史上称有六十多万。只看他们的铁蹄横扫四川前后四五十年,祸遍巴蜀。“举兵不当,被患无穷”(董仲舒《春秋繁露》),使物力丰饶的天府之国,变为百里人烟俱灭,莽林丛生、狼奔豕突之地。战乱使百姓弃田舍逃亡,在战祸最烈的十来年间,稼穑不生,颗粒无收,造成人相食。因此川人死于饥馑、瘟疫者又倍于刀兵。这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造成历史的大倒退。据有关专家考证,平定乱局后,直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代第一次户籍清理,四川省仅有八万人左右。而明末崇祯以前,蜀中人口是三百万以上。以后一百来年中,康乾时从湖广移民填四川,正缘此而来。  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天,张献忠连陷广济、蕲州、蕲水等地。他进入黄州的时候百姓都逃走了,于是他驱赶妇女铲城,之后将城里的妇女全部杀死填入沟堑。张献忠的军队由鹦鹉洲进至道士,沿路浮尸遮蔽江面,水面上人的脂油厚达几寸,水里的鱼鳖都不能再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接着清军入关,张献忠攻占成都,称大西王,建立大西政权。张献忠到了蜀地后大开杀戒,男子无论老幼一律杀死,或者剥皮后剁碎制成醢酱。妇女们被兵士集体轮奸,轮奸后用刀杀死。张献忠患了疟疾,他就对天许愿说如果病好了就以“朝天蜡烛两盘”贡奉给上天,直到他病好以后周围的人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张献忠命令兵士,专砍女子的纤足,每个兵士必须至少进献十双小脚。那些如狼似虎的士兵专门搜寻女子的纤足,只要遇见女子就地先将脚砍下来。不到半天军营中的小脚已经堆积如山。张献忠命人将收集来的三寸小脚堆成一座山的形状,称为莲峰。他回头一看自己的小妾的脚也很小,就顺便砍下来堆在莲峰顶上,随后再将这些小脚架火烧毁,名为点朝天烛。至于男子则被砍脑袋或割下阳具,也堆在一起在太阳下暴晒。  张献忠性格狡谲嗜杀,一天不杀人就悒悒不乐。他在蜀地开科取士,取中一名姓张的状元。张状元的外表学问都很优秀,容貌长得像美女一样娇艳。张献忠对他非常宠爱,吃饭睡觉形影不离。但是有一天张献忠忽然对左右随从说:“我很爱这个状元,一刻舍不得他离开,还不如杀死了他,免得整天牵肠挂肚。”于是将张状元砍成好几块,用布囊装了挂在床边。接着他又悬榜诡称开科取士,召诱士子前来应考,令人在地上挖掘一个深三四丈的大坑,待这些寒窗十年的读书人来到青羊宫考场后,就被张献忠下令推进土坑活埋。张献忠在中园坑杀成都百姓,明朝投降的各卫籍军九十八万人全部被杀死。他派遣手下四个将军分道屠戮蜀中的各府各县,名为“草杀”。张献忠又创造了生剥皮法,就是在人皮还没有被完全剥下而人已经死去的,刽子手抵死。属下的将卒以杀人数目的多少叙功。若属下表现出不忍心的神情,张献忠就将他们处死。都督张君用、王明等数十人都因为杀人少而被剥皮。  当时川中百姓被屠杀一空,据《明会要》卷五十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就陡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一些四川县志上的户口记载也可以说明,如民国《温江县志》卷一记载:温江县在张献忠死去十三年后仅存三十二户。经过这一次劫难,可以说如今没有几个四川人是土生土长的。当时的民谚说:“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人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平民被杀完了,张献忠就派心腹去士兵中间窃听,士兵偶有怨言,就会全家被杀。张献忠为什么要将四川人杀之一空?有个荒诞不羁的说法是因为当时的四川人过于奢靡淫逸,因而上天降怒,让张献忠杀尽四川平民。当时蜀中妇女的裙子,都是在白罗上用红丝碧线绣成风流的香艳诗句,然后飘若惊魂地在市井间盈盈经过,路上行人都注视着绣裙上的文字。另外蜀中女子流行穿一种高底、厚约三四寸的绣鞋,鞋跟是用檀木雕琢而成,里面藏着香檀雕的花蕾,并放入香末,高底鞋跟下开个小孔,每走一步,足底就会漏出一朵花状的香末。因为张献忠的肆虐,后来的四川女子或许美艳的还有,但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诗意盎然的风流韵致了。  川中自从遭到张献忠的杀戮,城内都杂树成拱,野狗吃起人肉像虎豹那样的凶猛,在路上咬死人,不吃干净就走了。百姓逃到深山中,穿着草编的衣服,遍体都生了毛。顺治三年(1646年),在四川已经赤地千里之后,张献忠向陕西进发,企图与清军争夺西安。他焚烧了成都的宫殿庐舍,率众出川北进,又想尽杀川兵。属下的将军刘进忠统率川兵,听到这个消息逃跑了。在盐亭界凤凰坡,张献忠被清兵捕获斩首。当清军到达成都府时,整个成都只剩下不到二十户人。  清代彭遵泗所写的四卷《蜀碧》记述了张献忠在四川时的所作所为,书前作者自序说全书是他根据幼年所听到的张献忠遗事及杂采他人的记载而成。当时的西洋传教士也有相关的记载。  张献忠的残忍或许让人难以接受,其实这是游民的最真实一面。王学泰先生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指出:游民不同于农民,历代王朝末世乱局中的许多起义者都是游民而绝非农民。而且张献忠与腐朽的明朝政府为敌,缺少切实的目的。他占领一个地方然后再放弃,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并且不停地杀戮,如此才使他的毫无目标的行为具有存在下去的活力。(来源历史真相解密大全)英雄还是魔鬼 再谈张献忠关于张献忠屠蜀清廷和地主阶级文人指控其曾经进行过多次大屠杀,但有人认为,类似指控有很大嫌疑基于政治上的对立而非客观事实。1.四川人口锐减四川的人口从万历六年(1578年)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会要》卷五十)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估算的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嘉庆《四川道志》卷十七),整整少了三百多万人。后来清朝时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湖广填四川。明末的三百多万人是确确实实的死掉了,那么到底是被张献忠所屠杀,还是被满清所屠杀呢?2.满清修订的史料记载据满清反复篡改修订的史料记载,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退出成都时,绝望之下,在四川进行空前的烧杀破坏;有40万人的成都只剩下二十户居民;天府之国四川遭到毁灭性破坏,人口从至少三百万一度锐减到只有八万人,导致后来清朝时期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湖广填四川。同年10月20日,张献忠在盐亭县凤凰山被清军将领豪格射杀身亡。大西的官员离开成都时还有700人。到张死时只有25人。大多被他杀死。清廷官员彭遵泗在一百多年后所写的四卷《蜀碧》仿佛活型活现的描写了100年前张献忠在四川的残忍至极的大屠杀。彭孙贻《平寇志》记载崇祯八年张献忠焚毁凤阳,“士民被杀者数万,刨孕妇,注婴儿于槊,焚公私庐舍2650余间”。是年张献忠攻克和州,“是时杀戮惨毒,有缚人去淫其妻杀之者;有趋人父淫其女而杀之者;有裸孕妇共卜腹中婴儿男女刨验以为戏者;有以大锅沸油掷婴孩于内观其跳跃啼好以为乐者……所虏子女万千,临行不能多带,尽杀儿趋,暴残恒古未有。”后来的西洋传教士在《圣教入川记》也有相似的转载。明朝华阳县令沈云祚(被大西军所杀)的儿子沈荀蔚写了《蜀难叙略》说,由于清军进剿追击,张献忠乃毁成都,“王府数殿不能焚,灌以脂膏,乃就烬。盘龙石柱二,孟蜀时物也,裹纱数十层,浸油三日,一火而柱折。”部队逃到西充时,无百姓可杀,乃自杀其卒,一日一两万人。清史书记载的张献忠屠蜀图3.辨证观点(1)张献忠死后十三年的1659年,清军才攻陷重庆。也就是说在这十三年中,张献忠余部以及四川人民和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难道这13年当中清军在和孤魂野鬼打仗?由此可见张献忠屠四川说法的荒谬。(2)四川平定后,满清统治者为了把“几乎杀尽四川人”的责任推给张献忠,就利用民间流传下来的“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的口碑,在后面加上七个“杀”字,而且声称这块“七杀碑”就在官署中,以证明其说词可信。而国内现存两块张献忠“圣谕碑”, 少城公园陈列的碑上,没有一个“杀”字,当时的照片仍在。另一块“圣谕碑”,是1934年由一位英国传教士在四川广汉发现的,后来这块碑被运到广汉公园中展示。而它的碑文正是史料中记载的张献忠“六言圣谕”:“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说的是慈悲的上天赐万物于人类,而人却没有一物可用来报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3)历史就是历史,无论清朝的御用文人们怎么掩盖,在两个铁证面前,一切都败露了:一、“圣谕碑”而非“杀碑”;二、在张献忠1646年战死后,清军在四川尚有长达13年的征战。这两个证据不仅完全驳斥了清朝御用文人所谓“张献忠屠尽四川人”的说辞,而且还有力的把他们对张献忠污蔑的“记录”打回原形,成为他们自己“供述”清军屠杀四川的罪行。明末清初,在四川发生了大屠杀,人口急剧减少。清朝期间所编撰的“史料”以及一些“记录”等都把大屠杀的责任归于张献忠。由于清朝的统治延续了两百七十多年,以至绝大多数人都对此深信不疑。连鲁迅先生也曾批判过张献忠是“专在‘为杀人而杀人’”。影响最大的是一本过了近百年后才出的名叫《蜀碧》的书。因该书详细地描述了张献忠是如何的杀人不眨眼,所以连鲁迅都对书中的“记述”深信不疑而对“流贼”痛恨不已。鲁迅说“那时我还是满洲治下的一个拖着辫子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但已经看过记载张献忠怎样屠杀蜀人的《蜀碧》,痛恨着这‘流贼’的凶残”。只不过鲁迅“后来又偶然在破书堆里发见了一本不全的《立斋闲录》,还是明抄本,我就在那书上看见了永乐的上谕,于是我的憎恨就移到永乐身上去了”(《病后杂谈之余》)《蜀碧》一书的作者彭遵泗是乾隆二年(1736年)的进士,官为御林院编修。可说是满清政府的官员,是一个御用文人,所以他的书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很值得人怀疑。明末清初时期的张献忠没有像李自成那样善待中小地主和知识分子,反倒把他们当作敌人看待,所以清军侵入四川时支持张献忠的人不多因此引起张献忠愤怒的可能不是没有。而且张献忠在看到大明王朝被李自成推翻,清兵又乘机入关,并很快占了大半个中国之后,明白了天下已属满清再也轮不到他自己,因此而自暴自弃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如果把造成四川“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大屠杀都归于张献忠,则实难苟同。因为这并非张献忠所为,而是清兵自己所干的好事。最后还赖到早已死亡的张献忠头上。其实,只要仔细查看一下清兵侵入四川的那段历史,真相不难知晓。1646年,也即满清入关后第三个年头,满清即宣布张献忠已被战死,并宣称“破一白三十余营。平四川”,即宣布四川平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满清攻陷渝城(重庆),是在十三年后的1659年。 因此对四川人民的这种顽强不屈的抵抗,清军采取了彻底屠杀的办法作为报复。即不论是“张贼”,还是无辜的平民,一律斩杀。“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这是1649年满清贴出的公告。这种残忍的镇压方式,在四川竟然持续了很长时间。为了隐瞒真相、欺骗中国人,满清居然把他们自己干的这些大屠杀全部栽赃给张献忠。试想,假如张献忠真如满清鞑虏所宣传的那样,“是一个疯狂的杀人魔王。四川交通可达的人烟稠密之处,差不多被他杀绝”,那麽,几乎没有人烟的四川,何能抵抗十多年?已经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何需“劳驾”清兵们花费十多年时间去平定?这不是明显的矛盾嘛。张献忠军队四川人民的反清活动被残忍地镇压后,的确是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清廷不得不迁移湖广的人口至四川(即有名的以湖广填四川)。造成这种惨状的不正是清兵们吗?可见当时的清兵们不仅穷凶极恶、而且栽赃的手法也卑鄙至极。当然越是夸张和宣传张献忠的“屠杀”,就越能证明真正的刽子手们的行为是“正义”的。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满清统治了两百多年,战败一方的记录早就被毁灭或被篡改,留下的只是有利于自己的“记录”和当时的宣传,这样的“历史”代代相传,两百年后的百姓也就很自然地信了。不过,如上面的例子,还是可以从满清自己的记录里找到矛盾的地方,从而还回历史的真面目。也有后来的出土文物戳穿了当时满清所制造的、流传两百多年的谎言。例如,有一个栽赃的著名例子:满清的“七杀碑”传说。满清说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碑上写有:『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但后来,在广汉的一个公共墓地里,出土了张献忠的“圣谕碑”。碑文上却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即慈悲的上天赐万物于人类,而人却没有一物可用来报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杀气。满清的御用文人们,把前段留下,居然把后一句改成了七个“杀”字以宣传张献忠的“残暴”和满清的“正义”。当然,张献忠在四川时的确也做了很多坏事,但绝对没有像自满清征服全中国后所流传的那样,四川人都是被他杀光的。制造“弥望千里,绝无人烟”惨剧的决不是张献忠,而是当时的满清军队。现发现的张献忠沉银 张献忠千船沉银之谜300多年前,张献忠携带打劫而来的千船金银珠宝从成都顺水南下,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老虎滩”一带遭到川西官僚杨展的突袭,千船金银珠宝绝大都分随船队沉落江中;300多年来,这一史实成为传说。日,彭山县城开建引水工程,一施工队在岷江“老虎滩”河床上用挖掘机开挖铺设管道的沟槽时,一铲就铲出一捆共10枚银锭。据彭山县文管部门初步鉴定,这批被挖掘出土的银锭为明代官银,它为破解张献忠在此“千船沉银”之谜找到了证据。开挖朽木腹中滚出银锭据《华西都市报》报道,日上午,彭山县岷江大桥附近的老虎滩河床引水工程建设工地一派忙碌。10时30分左右,一辆挖掘机照例从河床3米深处掘起一铲砂土,可是伴随这铲砂土落地的,还有一截黑不溜秋像朽木一样的东西。这朽木从挖掘机斗子里滚落到地面后,眨眼间,一枚枚乌黑发亮的“铁砣砣”撑破朽木的肚子滚了出来,一农民惊叫:“银子!银子!”周围的人立即围上来,仅几分钟,银锭就被拣拾得一个不留。保护全力阻止银锭外流就在银锭被围观群众拣走后,工地负责人迅速向彭山县文体局以及彭山县政府办公室汇报情况。彭山县文物主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勘验调查,全力设法阻止出土银锭外流。彭山县文体局、公安局立即组成清查小组,派出二三十人深入双江等村摸底调查,向群众宣传文物保护法,鼓励群众把拣到的银锭自觉捐献出来,并由彭山县政府向捐献文物的群众进行奖励。开发适当时候再现遗址在彭山县文管所,记者有幸目睹了一枚银锭。但见银锭乌黑中泛着亮光,其边缘虽有些残损,但银锭身上铸造时打上的“崇祯16年8月,纹银50两”字样清晰可见。按照包装的容积计算,挖掘出的银锭应为10枚。据彭山县文体局局长谢开远介绍,300多年来,张献忠在彭山县江口镇沉银之说一直是世人难解的一道谜团。此次挖掘出土的银锭,无论从银锭本身还是其外包装,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张献忠300多年前在此沉银之说完全符合历史真实。文体局将在适当时候再现张献忠沉银遗址。喜欢本文请点击右上角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朋友。免责声明 本刊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2014精品微信金榜排行单?关注方法:长按微信号复制→粘贴→搜索→关注昵称微信号简介历史真相大揭秘弄弄头发化个妆中医堂麻辣小短片风水宝典身边的礼仪学红酒知识汇微表情读心术宫廷秘史潮包美鞋控最爱唯美中国风天下趣闻异事轻松学点心计学放飞心情去旅行好父母成就好孩子知人知面也知心LS365LSMF365MFzyitangwe2229fsbd365liyi815RedWineOKduxinshu365gtmishibaoxie520ZGF99ZGFTXyishiXJ36XJLX8GOGOHFMaiHZZX365ZX真相时尚中医搞笑风水礼仪红酒读心秘史时尚古风新知社交旅行育儿识人?关注方法:长按微信号复制→粘贴→搜索→关注往期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点击展开全文
五千年华夏文明,在历史的角落里掩藏了多少晦暗如海的真相,让我们一起穿越,从被颠倒的黑白中、从被隐藏的真相中、从纷乱交错的事实中、从被误读的历史中追踪历史的原貌,用碎片化的细节撬开你所不知道的各类震惊雷人的历史真相!QQ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献忠七杀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