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哪个姓氏人口最多多的四大姓

全国杨姓总人口超四千万 四川人数第一(图)
杨姓在历史上是值得大写特写的一个姓氏,历代名人辈出。秦汉魏晋时期有“四世三公”(杨款、杨震、杨彪)和“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隋朝达到顶峰,杨姓建立帝国并成为国姓;唐朝的杨姓继续辉煌,一共有11个人当上宰相;宋朝杨家将,明朝的名臣“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等等。而且,在历代状元中,杨姓有22个,其中包括四川新都的杨慎(杨升庵)。
全国杨姓总人口大约有4270万,是中国第六大姓。四川杨姓人口有380多万,也是四川第六大姓,但却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的释义:高大的神木扶桑树
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海经》一书中,“海外东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这句话中,“十日”,是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化身为10个太阳;“大木”指的是神木,也就是杨树、扶桑树;“日”就是太阳,传说中,太阳上住着金乌,有的说太阳被飞翔的金乌托着移动,金乌是太阳的代名词。
再来看“杨”字。“杨”由“木”和“昜”组成,“木”特指神木,“昜”是形象表达“日升汤谷”的意思。
汤谷,也叫阳谷、旸谷,在什么地方呢?根据史料记载,汤谷位于山东东部沿区(今山东日照),是上古时期羲和族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是东夷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国太阳文化的发源地。
在汤谷,生长着高大的扶桑树。汤谷临近大海,原始氏族不像现代人那样知道太阳的升落规律,以为太阳是从海里升起来的,所以就把汤谷视为太阳升起来的地方。
住在汤谷的原始氏族,通过观察太阳在扶桑树东西两侧的升落高度变化来计算时间,称为扶桑纪历。由此,这个氏族就被称为“杨”。
杨姓主要来源:姬姓“三封杨侯”
杨姓的来源比较复杂,而且争议颇多。在受姓始祖这个问题上,争论从宋朝开始到现在就没停止过。当然,在学术问题上,各说各有理,很多问题在争论中会逐渐形成统一认识。但在没形成统一认识前,我们还是暂时搁置争议,先把杨姓来源的传统说法介绍一下。
首先隆重推出的是,杨姓主要来源于姬姓,而且是杨姓历史上有名的“三封杨侯”。
大家看华西都市报(微博)周末副刊的“四川百家姓”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对于姬姓,相信都知道那是黄帝的姓氏。一脉相承姬姓的周武王死后,儿子姬诵即位,即周成王。周成王封同父同母的弟弟叔虞为唐侯,封地在古唐国(今山西闻喜东北)。
后来,周康王封叔虞的二儿子杼为杨侯,封地在杨国(今山西洪洞东南)。杨国这个地方,原来是以杨树为图腾的少数民族姜戎中的一支居住地。杼的第6世孙康,跟着周宣王北征,结果阵亡。康没有后代,周宣王把自己第5个儿子涧(尚父)过继到康的名下,以继承康的事业。
但周宣王同志把儿子过继后,居然把封侯的事情给忘了。也难怪,大家都知道,领导同志一向都很忙的。直到周幽王即位后,才把尚父封为杨侯。
关于尚父封侯的另一种版本的说法是,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在周宣王活着时没被封爵,直到周幽王上台后才被封为杨侯。
不管是哪种版本,大家都还是承认尚父被封杨侯这个事实,而且这个杨国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东周周桓王期间,杨国被晋武公灭掉。此后,杨国遗民就以国为姓,生活在山西洪洞、陕西咸阳和河南洛阳一带,有的后来长途迁徙到广东甚至海外。
晋武公灭掉杨国后,把杨国那块土地赐给儿子伯侨,伯侨被封为杨侯。伯侨生文,文生突,为晋国大夫,食邑于羊舌,是为羊舌氏。突生职,职生赤、肸、鲋、虎、季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功被分封在杨邑(今山西洪洞东南)。肸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东汉杨震家族、隋朝皇帝杨坚家族、唐朝杨贵妃家族、宋朝杨家将家族等,都出自弘农华阴杨氏。这支杨姓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为杨姓中的最大支派。
除“三封杨侯”外,姬姓杨姓还有一支河东杨氏,晋文公(伯侨侄子)重孙谈(晋悼公)的弟弟杨干被封在杨邑,后世子孙以邑为姓,这支杨姓被称为河东杨氏。
另有一支杨姓,周景王的后裔被封在古杨邑(今河南宜阳西),其后就以杨为姓,但这支杨姓几乎没有什么记载。
“三封杨侯”的杨姓,除伯侨的后裔显赫于后世外,其他两支后裔功微势弱,又无其他可颂扬的事情,史料中记载很少。
杨姓其他来源:同源改姓和赐姓
杨姓的其他来源比姬姓来源更为繁杂,主要由同源、同音、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首先是他姓改杨姓,由于杨姓是大姓,这种情况较为普遍。春秋战国时期,羊氏、羊舌氏因与杨氏同出于姬姓,其中一部分人后来改为杨姓。古代扬、阳与杨同音、通用,扬姓、阳姓部分人后来大多改为杨姓。
较为典型的是董杨联宗。唐末五代时,有个叫董思安的人,因故将儿子寄养在杨家,儿子长大后就以杨为姓。宋高宗时,余杭人董世兴在福建做官,与泉州人杨梦龄交往密切,将儿子寄养杨梦龄家里,其后代以杨为姓。这两次改姓,使董、杨两姓结为友好姓氏,世代联宗,成为亲族。
回归旧姓的例子,以著名的杨家将中的杨老令公杨业为代表。杨业原来叫杨崇贵,后来为避北汉世祖刘崇的名讳,改名叫杨重贵。杨重贵年轻时为刘崇效力,因功绩显著,深得刘崇喜爱。刘崇就赐他姓刘,改名刘继业。宋太平兴国4年(979年),北汉君主刘继元降宋,但刘继业仍然苦战不降。赵光义认为他是一个忠勇的人,叫刘继元去招降刘继业。刘继业最终放弃抵抗归宋,恢复杨姓,改名杨业。
至于赐姓,就更多了。早在三国蜀汉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隋初,尉迟崇在与突厥交战中力战而死。其子尉迟义臣年幼,杨坚将他带进宫中抚养。尉迟义臣长大后,成为杨坚的贴身侍卫。杨坚感怀尉迟崇的功业,赐尉迟义臣为皇室之姓杨姓,还确定他在皇族中的辈分。
少数民族改姓为杨,很为普遍。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人口众多,唐朝时甚至为白族第一大姓。
杨姓争议:三封杨侯还是三封杨爵?
我们在介绍来源于姬姓的杨姓时,说到存在诸多争议。争议的问题很多,归纳起来,焦点还是在“三封杨侯”上,即对杼、尚父、伯侨封侯表示异议,认为应该说“三封杨爵”比较合适。另外,还对河东杨氏始祖杨干有不同看法。下面来看看这些争议,我们不加评说,请读者自辨。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的三大姓氏是如何统计出来的
下载积分:280
内容提示:中国的三大姓氏是如何统计出来的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16:24:1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的三大姓氏是如何统计出来的
官方公共微信你有贵族血统吗?中国人姓氏源流调查&|&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  编者按:&你贵姓?&&我姓&&&这大概是中国古今最为传统和最为流行的社交语言。但是,在大家都知道自己姓什么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姓氏的源流密码?
  在早期,&姓&,表示一个人的血统来源,说明是哪个老祖母的后代;&氏&,则是姓的细分和发展,是老祖母不同子孙间的代码,根本作用是&别婚姻&。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称, 三代之时&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就是这个意思。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姓和氏也被&统一&了,两者变成了一个意思,姓即氏,氏乃姓。
& & 在几千年发展变化中,姓氏的内容从简单走向复杂,意义从单纯变得世俗,分出了贵贱,出现了大小,被赋予了复杂的社会、政治功能,产生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在贵族,姓是身份 的象征;在民间,姓则是&寻根&的线索,家家有本家谱&&
人为何要有姓?
  & &区别贵贱和婚姻的需要
  姓氏之现象,历代学者都在研究。
  姓氏是由&姓&和&氏&组成,现在是一个意思,但在先秦时,两者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作。&姓&和&氏&之间,如果讲究先后的话,那是&姓&在前,&氏&在后。
  &姓&何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这样说的:&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清马骕《绎史》引《三坟》所作的解释则相对好理解:&男女媾精,以女生为姓。&
  许慎和马骕所说的,大概意思是,&姓&的产生最早与女人生子现象有关。无数个女性繁衍后代,再后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为了把从同一个老祖母传下来的人加以区别,这样便产生了&姓&。
  因为这个原因,上古时的&姓&,直接写作&生&,如《尚书&舜典》中所谓&帝座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其中的&生&就是&姓&。此外,&姓&还写作写作&X(生下自)&、&X(人+生 )&等。
  图:甲骨文&姓&
& & 这些不同的写法,说明了&姓&在早期的发展情况。以&X&来说,此字上下结构,由&生&和&自&两部分组成。为何用&自&字?因为&自&在早期代表&鼻&,有&初&、&始&之意。《方言》释&鼻&时便说,&梁益之间,谓鼻为初。&
  &氏&则是&姓&的下级代码。&姓&表示一个人的血统来源的符号,说明是哪个老祖母的后代,&氏&则是姓的分支和发展,是老祖母不同子孙的代码。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称,三代之时&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就是这意思。
  早期为什么要将&姓&和&氏&区别得这么清楚?东汉班固《白虎通义》的解释是,&姓&的作用,&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氏&的功能则是,&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为善也。&
  简单地说来,&姓&和&氏&区分那么清楚,就是区分男女(别男女)、区分贵贱(别贵贱)、区分婚姻(别婚姻)的需要。
  其中的&别婚姻&,或许是姓氏产生第一原始动机。早期中国人就知道相同血缘的男女结婚后,所生的子女可能不健康,&其生不蕃&,出于后代孙子昌盛、家族繁荣的考虑,便要求&同姓不婚&。在具体择偶时,如果&氏&同而&姓&不同的,可以婚配;如果&姓&同,而&氏&不同的,则禁婚,因为他们来自同一老祖母,曾是&一家人&。
  但是,到&礼崩乐坏&春秋时期,&姓&和&氏&的界线开始变得模糊,&姓&和&氏&出现合一的趋势。到秦始皇嬴政兼并六国后,&姓&和&氏&也被&统一&了,变成一个意思。清顾炎武即此观点,其在《日知录》中称:&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司马迁)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这种&姓&、&氏&不分,当然不是司马迁个人所为,应是当时社会现象和风气的反映。
中国到底有多少姓?
& && &&&《中国姓氏大辞典》收23813个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氏?历代学者也都在研究,但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这不只因为人口众多,统计手段达不到,仅就姓氏本身来说,也有一个复杂的&合并&过程,影响到姓氏数量的统计口径。
  在先秦时,就有学者对姓氏作过专门的研究。由史官修撰的《世本》就是当时的姓氏记录,也可以看成是中国早期的&家谱&。《世本》中共收入18个姓、875个氏。现今大部分在使用的姓氏,都能在其中查到。换句话说,先秦时的大部分姓氏一直使用到今天。
  秦汉时期是中国姓氏数量大增第一波。西汉元帝(前48年-前33年)时黄门令史游编的儿童启蒙读物《急就篇》中,就已出现了130个姓,其中单姓127个,复姓3个。为什么有这么多姓?大概就是当年姓氏不分导致的。
  到了唐代,中国姓氏数量突飞猛进。唐初年编修的《大唐氏族志》收录293个姓,到中叶已突破千姓,时人林宝修编《元和姓纂》,共收入姓氏1233个。中国的姓氏从此不再是&百家姓&,而成了名副其实的&千家姓&。
  到宋代,姓氏数量在唐代的基础上又翻了一倍多,《通志&氏族略》和《姓解》中收录的姓氏,分别为2255个和2568个。明代在宋代的基础继续翻番,明陈士元《姓觿》书中收录姓氏3625个,王圻《续文献通考》中收录姓氏4657个。
  虽然古籍所收录姓氏已近5000个,但现代姓氏学者考证,这些数字并不全面。现代出版的姓氏典籍中,姓氏数量大大超过以往&&
  《中国姓氏大全》:收录5600多个;
  《中国姓氏汇编》:收录5730个;
  《中国姓符》:收录6363个;
  《姓氏辞典》:收录8000多个;
  《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11969个;
  《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收录12000多个;
  《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23813个。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姓氏大辞典》,该辞典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在2010年5月出版发行,是中国目前姓氏大辞典中最新最全、收录姓氏最多的一本。其编纂者是袁义达和邱家儒,他们在《前言》中交代,收集23813个姓氏前后历时40年。
  23813个姓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笔画最少的姓为1笔,笔画最多的姓力30笔。这些姓氏全来源于历代文献、考古发现和近代人口普查资料,除少量的金文姓氏外,均为秦汉以来的标准汉字。这些姓是否都是真实有效的?作者不能肯定,称&这些姓氏中有的很可能不是真正的姓氏&。
  图:甲骨文&姓&字二
姓人最多的是什么姓?
  &王&是古今第一大姓
  《中国姓氏大辞典》虽然收录23813个姓氏。但据专家估计,中国古今实际使用过的姓氏不会有这么多,大约有18000个。
  《中国姓氏大辞典》编纂者统计分析,目前除汉族以外,55个少数民族均存在使用汉姓的情况,仍在使用中的中国姓氏超过7000种,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虽然中国有这么多姓氏,但姓氏的使用人口却非常集中,与国外的姓氏使用情况有明显区别,这也是中国重名特多的原因之一。
  早在二三十年前,已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常用的姓氏约500个,而其中人口数量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人口,占全国(大陆)总人口的87%。如果再细分,前10大姓氏又占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左右。以近年的统计分析,中国十大姓的情况如下&&
  1987年十大姓:1李、2王、3张、4刘、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日《人民日报》公布)
  2006年十大姓:1李、2王、3张、4刘、5陈、6杨、7黄、8赵、9周、10吴(中国科学院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抽样数据资料,袁义达主持)
  2007年十大姓: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黄、8赵、9吴、10周(日公安部公布的全国户籍人口统计数据)
  2010年十大姓: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
  (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中国统计》2014年第6期分析)
  从上可以看出,在现代姓氏中,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这十个姓,虽然不同年份排名出现变动,但前十大姓中总少不了这10个姓。排第一的姓,在李、王二姓中间互换。从2007年起,王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李姓改居第二位。而姓张一直稳居全国第三大姓,姓刘则是全国第四大姓不变。
  王姓在古代就是第一大姓。在古代不同朝代的十大姓中,姓&朱&和姓&徐&曾进入过前十。据袁义达按照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献中采集统计,情况是这样&&
  宋朝十大姓:1王、2李、3张、4赵、5刘、6陈、7杨、8吴、9黄、10朱
  元朝十大姓:1王、2张、3李、4刘、5陈、6赵、7吴、8杨9黄、10周
  明朝十大姓:1王、2张、3李、4陈、5刘、6杨、7吴、8黄9周、10徐
  另外,人类学家李济也曾对明朝的十大姓氏作过统计分析,但与袁义达的统计结论不同。李版明朝十大姓是:1王、2陈、3张、4刘、5郭、6吴、7杨、8李、9胡、10朱。
  很显然,明代的十大姓之所以排名不同,是因为李济和袁义达所用的人口资料不同所致。相对来说,袁达义的统计由于文献广,样本丰富,数据更接近真实。
  人口多的姓氏就好吗?也未必。元朝时,占全国人口众多的张、王、刘、李、赵等五姓,差点被全部杀掉,幸好元顺帝没有听从奏请,此即《元史&顺帝纪二》所说的:&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为什么要杀掉这五性,无非就是人口众多,担心他们集体造反。
  姓的人口越多,说明该姓血缘关系越杂乱。民间所谓&九刘十八张,一百零八王&就是这意思。为此,同一姓氏为便于区别,又以&郡望&、&堂号&来区分。如张姓,现在声称有16郡望,实际在唐代已有43郡望之多;王姓则称有23郡望,在唐代实有32郡望。至于进一步细分的&堂号&则更多。需要说明的是,现代前一百个姓所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呈下降趋势:1987年87%,%、%。这一变化说明,中国的&小姓&人口稳定增值,比例在逐年增加。
  图:民国刻《绘图百家姓》
有多少《百家姓》?明版:
  &&明朝&朱奉天运,富有万方&
  谈到姓氏,就不能不说《百家姓》。在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版本的《百家姓》,其中最著名的是宋版《百家姓》,即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开头的《百家姓》。
  宋版《百姓家》共收姓氏438个,其中单姓408个,复姓30个。各个姓氏的排列次序不依人口多少,而是以当时的行政级别和政治地位为标准。为什么前四姓是赵、钱、孙、李?有这么一个说法&&
  宋版《百姓家》的编撰者是江南钱塘(今浙江杭州)的一位知识分子。因为当朝皇帝姓赵,故&赵&是国姓,系天下第一姓,理所当然排在百姓之首。那当时&钱&姓并不是朝中第一大官,为何能排在第二?
  原来,这名编撰者所居的钱塘一带,最尊贵的姓是&钱&姓,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塘人钱镠,曾在当地建立吴越国,成为吴王后,钱镠在杭州湾修建江海塘(即&钱塘&),治害防灾,深受民众爱戴,故将其&钱&姓排在第二,仅次于国姓&赵&。而下面的孙、李、周、吴、郑、王等姓,也都是当时的贵姓,或皇太后的姓,或皇后、皇妃的姓。
  宋版《百家姓》四字(姓)一句,两句一押韵,朗朗上口,又好记,很快就流行开来。到了明代,也出现了一部《百家姓》,全称为《皇明千家姓》。这是明初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根据当时户部所藏的户口名册,模仿宋版《百家姓》编纂而成的,共收入姓氏1968个,其数量为宋版《百家姓》的4倍多。
  明版《百家姓》编排形式仍与宋版《百家姓》一样,4字(姓)一句,以韵相排。但其姓氏编辑顺序已完全打乱,以&朱&姓起头:&朱奉天运,富有万方&&&以&朱&为首很正常,朱姓是当时的国姓,天下第一姓,而后面的奉、天、运、富、有、万、方则都是普通的小姓,即使到了现代,这些姓的人口都很少。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来看,只有&万&、&方&二姓进入了全国姓名前一百,分别是第87位和第64位。
  明版《百家姓》同样是根据政治含义的需要,组成语句的,虽然有政治色彩,但除了国姓&朱&以外,其它姓没有按当时姓氏的尊贵来编排。这是一种进步,但也是失策,因为未&别贵贱&,贵姓拒绝使用;而民间的&贱姓&,不少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靠前,拒绝使用新版,导致明版《百家姓》未能流行。
  清朝的满族人也编辑出了自己的《百姓家》,由康熙皇帝亲自审订,故定名为《御制百家姓》。这部百家姓比较先进的地方是,当朝皇帝放弃将国姓&爱新觉罗&排第一,而是使用&天下第一家&、山东曲阜孔姓家族&孔&:&孔师阙党,孟席齐梁&&&这种排列体现了满清朝廷尊师重教的思想,难能可贵,但实际动机可疑,应该是借此讨好汉人、笼络民心。因为艰涩冗长,不通俗易懂,同样未能流行开来。
  在现代,也曾出现过好几种版本的新编《百家姓》。如中州古籍出版社曾以1987《人民日报》公布的姓氏人口多少为顺序,编出了一本《百家姓》。但因为不押韵,根本不被人们所接受,只能算是一种姓氏人口调查资料的解读版。
  图:中国人姓氏源流图(图放大看清楚)
你贵姓? 帝王的姓是天下最尊贵的姓
  上文说了,姓氏出现原因之一是&别贵贱&。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贵姓&。现在人们交往时,首先问&您贵姓?&这实是对对方的尊重。
  中国的贵姓有多少?并非上了《百姓家》,或是姓的人口众多就是贵姓,而是由血统和地位来定的。前面说过,姓氏来源于&别贵贱&、&别婚姻&等方面的需要。而目前最有影响的另外说法之一,则是&图腾产生姓&说。这一观点是由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提出来的。他认为,中国最早的姓氏来源与图腾崇拜有关,图腾产生了姓,有的直接以图腾为姓。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姓是&风&,此姓即因图腾而来。历史学家郭沫若在1920年代写的《甲骨文字研究》中,便是这一观点。郭认为,&风&姓起源于凤鸟图腾,&卜辞风字均作凤,盖古代神话以太凤为大风神。&
  类似的,&龙&姓出自蛇图腾;&姜&姓来源于西北的羌族,在原始社会里以羊为图腾;而另一种古姓&芈&,也以羊为图腾,故有此造型如羊角的字。秦始皇嬴政的&嬴&姓,则是瑞兽的名字;殷人姓&子&,因为其始妣简逖吞玄鸟子(卵)怀孕而生先祖契。
  中国最早的姓是哪几个?有&四姓&说(哈尼):风、偃、嬴、己;有&八姓&说(郑晓):姜、姬、妫、姒、嬴、X 、姚、X;&十二姓&说(许慎):姜、姬、X 、嬴、姚、妫、X 、X 、姺、X、X、娸;&二十二姓&说(顾炎武),即:妫、似、子、姬、风、嬴、己、任、X、祁、芈、曹、X、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
  其中的&十二姓&说,接受的人最多,因为与十二生肖崇拜有关。现代历史学家董家遵即认同&十二姓&说,但与东汉许慎提出的12个姓有所不同:偃、媿、X、姬、姺、X、X 、姜、妫、X 、嫚、姒。这些古姓所崇拜的动物,分别对应12种动物:鼠、牛、虎、麒麟、龙、蛇、马、羊、猴、鸡、狗、象。
  这上面提到古姓,在早期都是贵姓。但如同母以子贵,姓也是这样,一旦此姓的人当了皇帝什么的,姓也翻身了,因为帝王的姓最为尊贵。
  古代这一类最尊贵的姓有;夏朝&姒&姓,商朝&子&姓,周朝&姬&姓,秦朝&嬴&姓,汉朝&刘&姓,唐朝&李&姓,宋朝&赵&姓,元朝皇&奇渥温&姓,明朝&朱&姓,清朝&爱新觉罗&,等等。
  因这些都是国姓,皇帝还会将其当作贵重礼物,赐封给异姓臣僚。如此赐姓也是中国姓氏的又一来源。如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被赐为&李&,故史书上称他为李勣。
  当然,赐封之姓并不一定都与皇帝同姓,也可不一样,甚至是丑化用字。山东有X(人+马),因祖先得罪了满清朝廷,雍正皇帝将其改姓为&骂&,世代沦为贱民,直到民国初年才恢复本姓。对于中国姓氏的来源,宋郑樵在《通志》中列出以国为氏、以郡国为氏、以邑为氏、以乡为氏、以官为氏、以技为氏等33种情况。
  图:&姓&考证
中国的姓为什么变杂了?
   同姓血统不纯难以认宗寻根
  中国姓氏在秦汉以后才多了起来,虽有&姓&与&氏&合一,导致姓增多的原因,但更多与新姓的出现和外来姓加盟、少数民族姓汉化等&变异&现象有直接关系。
  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有影响的一次改姓事件,发生在北魏时期。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北方王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发起了一场改姓&汉化&运动,鲜卑人的姓氏一律改为汉姓,拓跋宏带头将自己的姓改为&元&,故史书中称他名字为&元宏&。
  鲜卑人的姓氏比较复杂,多三字或四字姓,难记,而且不利于民族间的融合。怀有统一中国雄心大志的孝文帝当时不惜&忘祖&,硬将鲜卑人的多字姓,改为单字或双字姓。除了拓跋宏改为&元&姓外,元宏将皇父魏献帝的七兄弟,分别改为&胡&、&周&、&长孙&、&奚&、&伊&、&丘&、&亥&等7姓,叔父一族改姓&叔孙&,远房亲属改姓&车&,这样加上元宏的&元&姓,这十大姓为北魏的一等贵姓。
  另外王公大臣也都改了姓:丘穆陵改姓&穆&、步六孤姓&陆&、贺赖氏改姓&贺&、独孤氏后改姓&刘&&&
  据《魏书&官氏志》和《通志&氏族略》,在这次姓氏&汉化&运动中,总计有144个鲜卑姓氏被改为汉姓。
  很显然,北魏的姓氏&汉化&运动,对促进民族融合和本民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丰富了中华姓氏,但其&负作用&同样十分明显:以往中原姓氏血缘关系相对清楚,也就是说&种纯&,但因为这么多外族人改与中原汉族人同姓,同姓的血缘关系就复杂了,用民间狭隘的观点说,&杂种&多了。这给过去的&同姓不婚&观念带来了冲击,因为很多同姓人根本无任何血缘关系,结婚也不会影响后代健康。
  此后,历代都有新增姓氏出现和发现。其中民间改姓以避难、避讳的需要为主要原因。最典型的改名传说,发生在《史记》作者司马迁后代的身上,在&李陵案&被处宫刑后,司马迁的两个儿司马临、司马观,分别用复姓中的一个字改出新姓,哥哥在&马&字旁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
  至今冯、同二姓同祭一祖,就是这原因,而冯、同二姓之间不通婚,也是这原因。
  再如,明初被&灭十族&的方孝孺同宗,有的得以逃脱后,便改姓&施&,意思是&方人也&,不忘祖上姓&方&。
  在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姓氏数量增加提速,改他姓、取新姓的新闻不断。如有个南京小孩姓&点&,此就是一个新创的姓氏。据报道,在孩子出生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四方都希望孙辈能继承自己的姓氏,为了让各方满意,不得罪任一方,最终选用&点&字作新姓:下面的四点表示四个祖辈,意思是四个姓都&占&的意思。
  原来的姓氏与血缘相连,而这个&点&姓已无任何关系了,类似现象在唐宋以后就很多了。所以,原始姓氏&别贵贱&、&别婚姻&的功能已荡然无存,只是一个人的符号而已,姓氏血统论已失效或说过时。以前通过姓氏就可以寻根认祖归宗,现在不行,这也许是中国姓氏发展的一个遗憾!
  说到最后,您如何知道自己的姓是贵姓,有贵族血统?回家问问爷爷轻吧,查查家谱!
  &&最容易读错的姓
  &单&姓,不读单号的单,应读sh&n(善)。
  &黑&姓,不读黑白的黑,应读h&(贺)。
  &区&姓,不读区别的区,应读ōu(欧)。
  &种&姓,不读种地的种,应读ch&ng(虫)。
  &华&姓,不读中华的华,应读hu&(化)。
  &仇&姓,不读仇恨的仇,应读qi&(求)。
  &任&姓,不读任务的任,应读r&n(人)。
  &纪&姓,不读纪念的纪,应读jǐ(己)。
  &燕&姓,不读燕子的燕,应读yān(烟)。
  &解&姓,不读解放的解,应读xi&(谢)。
  &朴&姓,不读朴素的朴,应读pi&o(瓢)。
  &芮&姓,不读内外的内,应读ru&(瑞)。
  &查&姓,不读检查的查,应读zhā(扎)。
  &过&姓,不读经过的过,应读guō(锅)。
  &缪&姓,不读绸缪的缪,应读mi&o(妙)。
  &仉&姓,不读几个的几,应读zhǎng(掌)。
  &卞&姓,不读卡车的卡,应读bi&n(变)。
  &万俟&复姓,应读m&q&(莫其)。
  &单于&复姓,应读ch&ny&(蝉于)。
  &澹台&复姓,应读t&nt&i(不读d&nt&i)。
  &拓拔&复姓,应读tu&b&(不读t&b&)。
  &尉迟&复姓,应读y&ch&(不读w&ich&)。
  &&中国人口最多&百家姓&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漕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2010年数据)(编辑:彭凤平)[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热点民族文化
推荐民族文化
最新民族文化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口最多姓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