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金斗营乡贫困户杨广贺

本报讯&在镇和村里的帮助下,我种了一个双孢菇大棚,每年能有六七千块钱的收入。&12月25日,阳谷县金斗营镇子路堤中村村民臧廷社高兴地说。近年来,金斗营镇把扶贫工作当成头等民生大事,紧紧抓住特色项目这个突破口、好办法,推动该镇5646名贫困群众走上脱贫之路。
&&& 金斗营镇对15个贫困村、2953户贫困户、9796名贫困人员,建档立卡,详细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收入水平、致贫原因等重点要素。在此基础上,他们紧紧抓住省委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机会,掀起&全民创业&热潮,结合各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鼓励各村外出返乡的致富能人带头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致富项目,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导,逐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一村一项目&的良好局面。
&&& 特色项目实现精准扶贫,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帮扶贫困户立项目,主要是通过扶持或资助贫困户发展特色项目,激发内动力,助自力更生脱贫。莲花池村莲藕种植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村依托金堤河畔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自然条件优势,投资60万元建设浅池藕种植基地,形成优势农业产业,最大限度地增加贫困户收入。
&&& 特色项目扶贫的另一种方式是立项目带帮贫困户,主要是通过合作社或者其他方式发展特色项目,贫困户以管理或务工的方式参与,发挥外动力,帮带扶促以脱贫。阳谷华胜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就是此种方式的代表,子路堤南二村投资60万元创办了以树枝、玉米秸秆、锯末等为原材料的生态环保燃料加工类企业,其中,省财政扶持资金30万元,平均分配给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每户7500元,贫困户以此资金并结合个人自愿缴纳的部分资金作为股本进行参股,通过参加劳动、股份分红等形式获得收益。今年预期经济效益能达30余万元,2016年预期经济效益可达50余万元。□记者 钟 伟 通讯员 刘怀宇
版权与免责声明:聊城新闻网是聊城报业传媒集团所属《聊城日报》、《聊城晚报》刊登新闻及其他作品的唯一授权使用单位,上述作品电子版的版权均为聊城新闻网所有,严禁任何网站擅自转载或盗用。任何网站转载聊城新闻网作品,需事先征得本网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聊城新闻网,作者□□□”等字样。
聊城新闻网出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斗营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