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师看看我身上这个?爷爷的父亲早期下南洋 纪录片做生意,在南洋生下爷爷,改革开放后,分土地,爷爷就回来

百年前福州人下南洋 靠它解乡愁|爷爷|父母_凤凰资讯
百年前福州人下南洋 靠它解乡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10年,父母去世,孤身一人的梁友爱前去投奔远在新加坡的堂叔,堂叔在当地开了7家店。当时,福州人下南洋谋生不算新鲜事,但因路途遥远,甚至生死难料,乡民常随身携带微缩版的祖宗牌位,既有不忘本之意,又可在海外“认亲”。梁友爱也找人刻了这样的小木牌,贴身带着漂洋过海。
原标题:百年前福州人下南洋 靠它解乡愁梁依伯精心保存着父亲留下的微缩版牌位N海都记者 吕蕴岚 文/图海都讯 一面约成人食指长、两指宽的小木牌,梁家人已经保存了上百年。如今,86岁的梁鼎国依伯经常摩挲着它,凝视木牌上祖父和父亲的名字。这是一块微缩版牌位,一百多年前,父亲梁友爱带着它前往新加坡打工。 梁家祖籍西北,子孙明清之际进入福州。梁家重视子弟教育,清代接连出了多位大官与富商,生意遍布东部沿海。清末时局动荡,梁家生意一落千丈,兄弟分家。梁依伯的爷爷梁鹤孙开设私塾,一家艰难维生。1895年,梁友爱出生,是家中唯一成活的孩子。 1910年,父母去世,孤身一人的梁友爱前去投奔远在新加坡的堂叔,堂叔在当地开了7家店。当时,福州人下南洋谋生不算新鲜事,但因路途遥远,甚至生死难料,乡民常随身携带微缩版的祖宗牌位,既有不忘本之意,又可在海外“认亲”。梁友爱也找人刻了这样的小木牌,贴身带着漂洋过海。 因年少气盛,梁友爱向堂叔提出独自管理一间店铺,而堂叔要求他从伙计做起,他觉得堂叔不重视他。过了两年,梁友爱难以适应当地生活,想念福州,又苦于没有路费。堂叔和几位乡亲便一起给他凑了300多元路费,这笔钱在当时算是巨款。 回到福州后,梁友爱到一家小公司当职员,结婚生子,艰难谋生。他始终保留着这面小木牌,还多次对子女提起当年的不通世事,说自己工作多年,才领悟到堂叔的做法是正确的。 1974年,梁友爱去世,儿子梁鼎国精心保存着这面牌位,“亲情难舍,故土难忘,福州人下南洋的乡愁都在这面百年小木牌里了”。 感谢梁先生提供线索,奖励50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081415
播放数:623585
播放数:218441
播放数:304125
48小时点击排行翻一篇老文章,思念一下在老家生活的爷爷_尚德会计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85贴子:
翻一篇老文章,思念一下在老家生活的爷爷收藏
民国十年,即1921年,爷爷出生,算下来与中共同龄,有一个妹妹。爷爷的父亲,即我们乡下叫太公的,是入赘到太奶奶家的。爷爷5岁的时候父亲就下南洋当劳工,闽语称为“过番”,一去就没有再回来,太公是和大多数下南洋的人一样,为了改变个人和家族的命运。据说一开始有稍钱回来,后来就没有音信,也不知生死。太奶奶一直没有改嫁人,守着两个孩子等着丈夫哪一天突然能回来相聚。到后来,在那个世界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里,整个东南亚地区也没有逃过战火的摧残。乡里大家都认为曾祖父应该客死他乡了,劝过太奶奶改嫁,太奶奶比较传统,18岁生下我爷爷,到太公下南洋时才23岁,仍坚定的守活寡也不改嫁,就一直守着两个孩子过日子,这也是坚决不让我爷爷去当兵打日本的原因,因为只有一个儿子,万一打战打没了,谁来传香火。爷爷的一个堂兄弟就去参加当时的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打日本,当到连长,后来主动要求转业去当煤矿工人,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10年后煤矿倒闭,现在带着老伤在老家守着微薄的退休工资活下去。
爷爷整个童年都是太奶奶的家乡长大,作为标准的农村小孩,爷爷从小自然就没有书读,小时候都是割草放牛等例牌菜,而那个下南洋的老爸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已经去世那种,爷爷自然很早就懂得为家里干活,减轻母亲的负担,很早就当家。十二岁的时候,他用簸箕挑牛粪的时候,在往茅坑倒牛粪的时候,因为牛粪还是没干,有粘性,粘带着簸箕,连带着当时又瘦又小的爷爷一起掉进茅坑里,这个事情爷爷记忆深刻,如今九十一岁了,说起这个事仍然很清晰。当时茅坑的脏水到他的腰,他爬不出来,只能站在下面喊话,一直叫喊了很久,才有大人发现茅坑里怎么有个小孩。他在讲这段故事的时候是笑得很开心的,但是听的人,听到的是心酸。
直到爷爷十九岁那年,即1940年,战火蔓延到中国南方,饱受战火的南方百姓再次陷入战争的动乱当中,本就生活困难的老百姓更加贫困。那时,太奶奶的双亲已经去世,孤苦伶仃的太奶奶就带着两个小孩在她的家乡勉力生活下去,如无意外爷爷也将在那里娶妻生子。但是那一年发生了一件事情,改变生活的轨迹。太公的母亲病倒了,太公是独生子,现在下南洋了,生死未卜,老母病倒无人可以照顾,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太奶奶的肩旁上了。但是太公是去入赘到她家的,两个村相隔十几公里,石头山对她来讲是陌生的乡村,虽有丈夫的亲人,但始终不是她的家乡。所有对他来讲要住到石头山去,还是有困难的。但是还是回来了,原因我大致分析一下,一:太奶奶的父亲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所以留下太奶奶将太公入赘过去就是想要养老送终的,现在尽孝送终的任务已经完成。二:当时南洋华人在东南亚地区普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经济上,那段时期南洋华人是东南亚最富有的一群人,据说有点好吃懒做的太公怀着捞金的梦想过番去了。他其实可以带着太奶奶去的,但是没带,我猜原因有两个,原因一:太奶奶已经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了;原因二:下了南洋,她父亲谁送终啊。所以太公就这么一个人走了,还一去就没有回来了,在男人就是主要劳动力的旧社会,还战火纷飞啊,你让孤儿寡母的如何生活下去呢?唯有靠她父亲的兄弟或丈夫的兄弟了。
而当时太奶奶的父亲的兄弟那边也是生活困难,两边一样困难,加上这边有老母需要照顾,就带爷爷和姑婆回到石头山,悉心照顾起太公的母亲,几年如一日,直到她去世。从太奶奶身上,我们看到,作为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女子,却将孝道诠释得淋漓尽致。
而当时实伯的父亲就出了很大的力气帮助太奶奶。在当时要解决多一个人的吃饭、住宿问题都是很难的,更何况是一家三口。所以我们时常叮嘱自己,要世代记得曾经帮助过爷爷回来的人。太奶奶带着爷爷回到石头山,对我们家族这一分支而言,意义重大!她的决定让爷爷认祖归宗。认祖归宗,这个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是头等大事了,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来讲,更是大事。从此我们的祖籍家乡又是石头山了。
回到石头山的那一年,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正酣的时候。1941年,日本为逼迫中国尽快投降,封锁一切外来援华物资的通道。当时广州的珠江、汕头等沿海已经被日本人侵占,长江黄河更不必说了,大港口不能用,就想办法在小码头上岸。广东沿海地区就只有漯河的出海口还能够往内陆运送从香港过来的外国援华物资,再沿着螺河逆流而上,可以到陆河县城河田镇,再到螺溪过与五华交界的旗头嶂,最后直通内地。而漯河是像条玉带一样环绕经过我们村的,我们的祖上可能认为此地背山环水,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才定居于此,却不想如今国家陷入战争摧残,人民苦难深重,山河破碎。日本的飞机在我们头顶上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逆漯河而上的船有时经过我们村时,在漯河的拐弯处靠岸休息片刻。因为这样,日本的飞机在我们河边上的一座水仙庙前面,前后扔下三个炸弹,还在炸了寨内村几户人家的房子。日本很快也意识到这个缺口,从广州经深圳去打香港,不到半个月,香港就陷落了。从此,也就没有物质可以经过漯河往内陆运送了。之后中国的抗战物资只能靠“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这两条生命线了。
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爷爷帮国民党抗日队伍挑过盐,当年我们那一片村的青年人,都主动为抗日出力。从现在的东海镇挑一担盐,翻山越岭走到如今的陆河河田镇,一趟下来要走差不多40公里,如今开车走公路都要一个多小时;他们是靠两条腿走山路去的,还要走回来。来回八十公里,那时只有草鞋可以穿,高强度的、不断的体力劳动,反而练成就了我爷爷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后来,国民党走了,他又被日本人抓去干体力活,帮他们挑水,挑米等等,在被日本人抓去干活的过程中有些人半路逃跑,有些人成功逃脱,有些人被当场打死,爷爷说他是老实人不敢逃,有年迈的老母亲要他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实爷爷的性格是非常的谨慎。最后那次日本人还给吃的,结果还放他回家了。其实那时到村里的日本人都是很小支的部队,十几个人组成的,在我们老家的山上的制高点,挖了好几个山洞,造了一些简单工事,他们也无暇顾及逃跑的农民;也很庆幸,当时日本部队没有在南方实行“三光”政策。爷爷说日本人的枪法很准,天上飞的鸟一枪就能打下来。历史证明,枪法准是没用的,民心所向才是大流,作为侵略者,滚出中国只是时间问题。
很快就抗战胜利了,国民党回来了,但是国民党回来后,社会腐败现象太厉害,很快就又被解放了,又换成共产党。历史的车轮可谓是以80码速度滚滚而来,谁也挡不住。我经常在想如果爷爷再早生十年,生在清末,那么他就是能历经三个朝代的人了。
爷爷是在1955年就成了中共的党员,后干了20几年的村里的干部,在那个打倒一切牛鬼蛇神,战天斗地、又左右变幻的年代里面,我想正是老实温和、谨慎细微的性格让爷爷没有被抓到把柄打成右派,后来的大跃进中,他反而带领村里的人,在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下,大兴水利,村门口修了一条大堤,目前这条大堤仍然发挥作用。他当时是生产大队队长,那是一个大权在握,并且没有任何监督的年代里,他竟然不贪群众一针一线,据说我奶奶有次打算挪用大队的5块钱,还被爷爷算落了一顿,我爷爷这个大队长也是带头干活拿工分的榜样。在破“四旧”时期,整个海陆丰地区受到的破坏是相对比较少的,爷爷当时也曾小心翼翼的和当时和村委书记走擦边球,一起“放过”了很多墓诼,一起出力保护了我们当地现在最大的寺庙。尽管爷爷的行为已有部分觉醒,但是我认为他私下,应该是经常按毛主席的指导,自己批判过自己灵魂深处的丑陋思想的。他到现在还经常告诫我们,话不能乱说,事要认真做,要认真向组织靠拢。
爷爷属于中共最坚定的追随者,毛泽东的就是他心目中的神。我认为爷爷也是早期很有正气的中共党员,当干部的四十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40年。后来又在河西镇唯一的敬老院当了十几年的院长,最后在敬老院离开的时候只带着民政局救济拨发的几套衣服,回到乡下和我奶奶享受乡间的老年生活。
现在,他还都在我们村前的地里种很多的菜,白菜,芋头,四季豆,荷兰豆等等。上图
PS基础教程,七天速成,你值得拥有!
老头子追随中共一辈子,却一直没有机会见到他心目中的神;在他91岁那年,送走了卧床多年的老伴之后(省略一万字…奶奶去世…省略一万字);我带着他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卖个萌;所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也来露个脸。
文章挺长,一定有人没心思看完。再来一段几年前做的爷爷讲历史的视频。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视频的老家土话,技术很蹉的配了字幕。视频来自:
哇哇哇.....爷爷好有爱哦!
顶起,点赞
火影三大流派哪家强?
有故事的家族,荣光万丈!
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这个月要再把老人接到身边继续听他讲故事。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大家闺秀当地主最新章节-001穿越01-天天中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南洋演员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