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百岁老人不是老人 下一句是什么

百岁老人的中国梦
&&百岁老人的中国梦
(在仓山王审知文化研究会成立二周年大会上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王会长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唐朝末年,王审知三兄弟(王潮、王审邦、王审知)率近万名义军入闽,有史书记载称“十八姓从王”。
即有十八个姓氏的官兵随从闽王王审知兄弟入闽,拓疆辟土,发展福建的经济和文化,以至于福建成为当时一个不可多得的“一方净土”。
十八个姓氏中黄姓的代表黄敦于唐光启元年(885年)偕弟黄膺随王审知由河南入闽,居闽清县塔庄镇,生有六子,称“虎丘六叶”。其三子黄富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迁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系白云村黄氏始祖。据《福建通志》记载,闽王王审知爱妃葬于白云乡姬岩,白云黄氏与王审知是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白云黄氏人才辈出,如明天启乙丑科进士黄文焕,为一代经学大师。乾隆壬午科举人黄任,乾隆皇帝称为闽之瑰宝。在近代更有孙中山先生秘书黄展云,不仅致力民主革命,推翻满清、光复八闽。黄展云还被世人誉为“福建的蔡元培”,“近代爱国思想家,启蒙教育家”,他的故居就在仓山,仓山民众为纪念他对家乡教育的贡献,在今天的麦园路与立新路交叉口为黄展云修建一座坐东朝西,为西式双层砖木结构楼房,命名为“鲁贻图书馆”(
黄展云号鲁贻)
“以表公毕生奔走革命培植人才之功业焉”,这在中国是少有的。当年,王会长的父亲王景祥先生为首任馆长。馆中挂有巨幅黄展云遗像,并收藏大量黄展云手稿、遗物及纪念品。
民国时期,“鲁贻图书馆”是仓山唯一一家对外开放的公共图书馆,馆里除了有不少古书外,还有很多时尚的杂志和报纸,特别受年轻人的欢迎。当时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陶淑、寻珍、毓英、英华、三一、三山等学校的学生都来这里借书。“鲁贻图书馆”也于
1988年被公布为仓山区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州近现代重要建筑史迹。
黄展云(),号鲁贻,祖籍永福(今永泰县)白云乡人,生于福州东街三牧坊。清朝优贡生,日本师范本科毕业。他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的摇篮
“福州蒙学堂”的校长(1899年--1906年),1903年《国民日日报》称赞黄展云“任教育之事,置之我闽教育界中,为独一无二之巨子,……置之吾国全社会中,吾亦不常见其人也”。后黄展云为福建同盟会负责人之一。1911年11月,他参与策划并亲自参加光复福州的于山战役。随后,即任福建政务院教育部长,主持福建教育,改革学制,编写教科书。1917年9月,被孙中山先生任命为大元帅府秘书。中山先生曾称:“鲁贻为吾患难交,素所钦倚”。1927年任福建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科长(未设厅长)并组织教育改造委员会,全面改革福建教育。三十多年不断践行自己的“教育救国”理念,并取得很好成绩,其中黄花岗烈士陈更新、林觉民等均是他的学生,黄花岗“死难先烈出其门下者十数人”。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时,【光明日报】记者曾专访黄展云之女黄以雍老人,并报道了一百多年来黄展云家庭对教育事业的积极贡献。据【福州晚报】记者刘琳在2003年的统计,黄展云家庭“累计教龄472年,是全市家庭中最长的;创办了百多所中、小学,是全市家庭中最多的!”,其中较著名的如蒙学堂、侯官高等小学堂、独青小学、营前中心小学、洞头小学、平民小学、女子师范学校、海滨中学、光复中学并参与创办私立法政学堂等。
黄展云对教育的贡献不仅表现在教书、办校,他还亲自编纂教科书,我目前就收藏有《修身教科书》﹑《国语教科书》﹑《经训教科书》等黄展云在清末编纂的教科书,这些教科书一直使用到民国初年,其中在黄展云编纂的《高等小学修身课本》第四册中出现专门论述与民主政治相关的课文,如《国家》﹑《宪法》﹑《政礼》﹑《社会之秩序》﹑《纳税当兵》﹑《受雇之义务》﹑《他人之身体名誉财产》等,宣扬了国民意识和民主平等观念,展现了黄展云理想化的民主政治图景,具有鲜明的民主政治启蒙特点。《高等小学修身课本》可以说是近代百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结晶,也是近代最早、最完整的思想品德教材。
1907年8月,黄展云、林万里等还编纂的《国语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初版,这是中国第一套以“国语”命名的教科书。宁波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吴小鸥博士专门研究了这套《国语教科书》,并撰写了近万字的论文发表在2012年第5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介绍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海峡都市报】记者郭大路也曾发表文章称“福建人是现代教科书的开山鼻祖”,由此可见黄展云等对我省教育的重大贡献。
2011年,103岁黄以雍老人柱着拐杖站在“鲁贻图书馆”的展厅内,看到修缮一新的“图书馆”,非常感激我们仓山区人民政府重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黄以雍老人觉得,这是对父亲黄展云最大的告慰。
11月,王审知文化研究会在“独立厅”举办“辛亥革命在仓山”暨辛亥志士后裔座谈会期间,在王会长的带领下还在福州仓山麦顶小学,发现了一块纪念黄展云的纪念碑——“黄鲁贻纪念碑”,并得到福州各界人士的重视。
仓山文体局郑捷副局长亲自给麦顶小学有关负责人打电话了解情况并拍了照片做为资料保存,省文史馆卢美松馆长亲自到现场考察并拓下了黄展云纪念碑的碑文,福州市档案馆林立峰处长在麦顶小学也呼吁保护纪念碑,麦顶小学郑祥东校长当场表示“黄鲁贻纪念碑”修补后,将陈列保存。【福州晚报】﹑【东南快报】﹑【海峡都市报】均对此有专题报道。
以上这些,足以说明福州民众至今对黄展云还是怀有深厚的感情。
去年重阳节前几天,105岁的黄以雍老人叮嘱儿子林通要准备一块纪念黄展云的纪念牌,在重阳节当天把纪念牌送给“鲁贻图书馆”。希望在合适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展出。之前黄以雍老人已在鼓楼区“三坊七巷”挂出“纪念牌”纪念黄展云创办“福州蒙学堂”
;在长乐营前模范农村纪念馆挂出“纪念牌”,纪念黄展云在农村创办学校、普及教育;向晋安区岳前东岳庙赠送并挂出“黄展云组织北伐学生军”纪念牌,以纪念黄展云爱国教育思想。【东南快报】对此均有系列报道。
我想,今年黄以雍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孔子诞辰”来临的时候,在“鲁贻图书馆”内看到更多有关介绍“图书馆”历史的文字,看到更多有关对黄展云人物介绍的史料。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黄以雍老人一个人的愿望!
我希望,现在全社会都重视教育,正视历史,在仓山区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在王建宁会长的带领下,在我们仓山区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下,不仅王审知文化研究会能不断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黄以雍老人梦想也一定能实现。
谢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活到百岁不是梦,活到一百岁,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不是梦歌词,清华北大不是梦,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活到百岁不是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了十分少见的高寿老人,非常惊讶,于是,他便以此为题出了个上联,花甲重开外加_百度知道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了十分少见的高寿老人,非常惊讶,于是,他便以此为题出了个上联,花甲重开外加
七岁月让纪晓岚对下联纪晓岚略加思索随即吟道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随同的人连连拍手叫绝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乾隆皇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豫ICP备号-6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千叟宴_百度百科
[qiān sǒu yàn]
千叟宴最早始于康熙,盛于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在清代共举办过4次。清帝康熙为显示他治国有方,太平盛世,并表示对老人的关怀与尊敬,于康熙五十二年举办第一次“千叟宴”,又在康熙六十一年举办第二次“千叟宴”。他的孙子乾隆效法其祖父,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现在我国比较有名的“千叟宴”是于日在举行的,此次“千叟宴”上年龄最大的寿星一百零五岁,最小的,一百岁以上的老人有五位,平均年龄七十五岁。
补正:陕西省彬县永乐村清代张四敏的墓碑上有其参加过”千叟宴“并获赠”八品顶戴“和”黄补褂“的记录,所以上述的“清代共有四次千叟宴”的说法肯定不对,因为张四敏生于乾隆四十六年,卒于道光二十九年。他是不可能去参加所谓的最后一次“千叟宴”的,即乾隆六十一年那次,因为那时候他才十五岁。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康熙五十二年在畅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乾隆五十年(1785),,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3000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乾隆和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康熙五十二年在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固得宴名。乾隆五十年于举行千叟宴,与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元年正月再举千叟宴于宁寿宫,与宴者三千零五十六人,三千余首。
千叟宴上每桌共有十道菜,每道菜与一个乡镇及特产有关,具体为金玉汤()、寿桃(桃城)、麻菇献寿()、果汁鸡球()、佛果酿()、马蹄胶()、()、板峡竹鱼()、锦寿面()、福敬亲人()
千叟宴是清朝宫廷的大宴之一。千叟宴创始于康熙皇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三月,康熙皇帝玄烨60寿诞,他在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宴请从天下来京师为自己祝寿的老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正月,年届69岁,为了预庆自己70岁生日,他在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当时12岁的作为皇孙参加了这次宴会。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幼小的弘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继位后,效法其祖父,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第一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 为了纪念继位50周年,75岁的弘历在乾清宫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元年(1796)正月,弘历退位,作为太上皇,他在宁寿宫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这一次宴会成了历史上千叟宴的绝唱。
(1795年),乾隆已是一个85岁的老人,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纪录,他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自己当上了太上皇。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日,禅位刚3天的太上皇在宁寿宫皇极殿再次举办“千叟宴”。此时,乾隆已是86岁的老人,60岁的老人与他已有26岁的年龄差距,因此规定,参宴老人的年龄由60岁改为70岁以上。
这一天,的场面异常的庄严、宏大。皇极殿檐下,陈设着中和韶乐;宁寿门内,陈设着大乐。殿内,陈设王公、一二品大臣席位;殿郎下,布设朝鲜等藩属国使臣席位;与宴千叟的席位在殿外阶下。
宴会开始,中和韶乐奏响,在皇帝的侍奉下,太上皇乾隆帝升上皇极殿宝座。嘉庆帝亲率领3056名银须白发的耄耆呼万岁,为太上皇祝寿。面对着天下耆老为自己祝寿的场景,太上皇乾隆。他从小就在宫内学习、走动,祖父康熙皇帝的雄才大略与所作所为为他树立了不朽的榜样。他继位后,继续推行祖父与父亲的治国方略,文治武功都有建树。他一生著文吟诗,以领袖自居,推行文治教化。他获得10次重要战争胜利的“十全武功”,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到了他的统治后期,国家幅员辽阔,人口繁盛,国势强盛,为此,他晚年以“”自称。而他一生的辉煌,在今天达到了顶点!
在宴会的过程中,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喜悦使平时严厉的太上皇充满了温情,他召请王公一品大臣与宴会中九十岁以上的老叟,到御座前,亲自赐给他们御酒。他又命自己的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等,给殿内王公大臣行酒;皇宫侍卫负责给殿外的与宴者行酒。当时106岁老人熊国沛和100岁老人也参加了这一次千叟宴,乾隆称他们为“百岁”、“升平人瑞”,赏六品顶戴,90以上老人梁廷裕等赏给七品顶戴,以示太上皇养老敬老之意。
饮馔观剧结束后,与宴人员,这是中国古来君臣宴会上的传统,在清代达到极致。这一次宴会后结集的诗作共有3497首。
这次千叟宴的结束后,乾隆帝以太上皇身份继续掌控朝政3年,直到他驾崩。但从象征意义上,这次宴会意味着乾隆时代宣告结束,中国历史上的“”也在千叟宴的一片喧闹中画上了一个句号。
丽人献茗:
干果四品:怪味核桃 水晶软糖 五香腰果 花生粘
蜜饯四品:蜜饯桔子 蜜饯海棠 蜜饯香蕉 蜜饯李子
饽饽四品:花盏龙眼 艾窝窝 果酱金糕 双色马蹄糕
酱菜四品:宫廷小萝葡 蜜汁辣黄瓜 桂花大头菜 酱桃仁
前菜七品:二龙戏珠 陈皮兔肉 怪味鸡条 天香鲍鱼 三丝瓜卷
虾籽冬笋 椒油茭白
膳汤一品:罐焖鱼唇
御菜五品:沙舟踏翠 琵琶大虾 龙凤柔情 香油膳糊 肉丁黄瓜酱
饽饽二品:千层蒸糕 什锦花篮
御菜五品:龙舟镢鱼 滑溜贝球 酱焖鹌鹑 蚝油牛柳 川汁鸭掌
饽饽二品:凤尾烧麦 五彩抄手
御菜五品:一品豆腐 三仙丸子 金菇掐菜 溜鸡脯 香麻鹿肉饼
饽饽二品:玉兔白菜 四喜饺
烧烤二品:烤鸡 烤鱼扇
野味火锅:随上围碟十二品
一品 :鹿肉片 飞龙脯 狍子脊 山鸡片
野猪肉 野鸭脯 鱿鱼卷 鲜鱼肉
刺龙牙 大叶芹 刺五加 鲜豆苗
膳粥一品:荷叶膳粥
水果一品:应时一品
告别香茗:杨河春绿为康熙炫耀功绩所创,其人功绩虽言过其实,但敬老之心,任然值得后世传承。
康熙五十二年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三月,清圣祖玄烨帝60岁生日,(又称万寿节)他认为:自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所以,决定举办隆重、排场的万寿庆典。(见《康熙实录》卷254)在北京,为庆祝活动搭置的彩棚,从西直门一直延伸到,长达20里。礼部特别作出规定:“今岁恭遇万寿六旬大庆,非寻常可比”,从三月初一至月终,京官都要穿蟒袍、补褂,打破只穿朝服七天的常例。最引人注目的是:布告天下耆老,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
三月二十五日,在正门前首宴汉族大臣、官员及士庶年90岁以上者33人,80岁以上者538人,70岁以上者1823人,65岁以上者1846人。诸皇子、皇孙、宗室子孙年纪在10岁以上、20岁以下者均出来为老人们执爵敬酒、分发食品,扶80岁以上老人到康熙帝面前亲视饮酒,以示恩宠,并赏给外省老人银两不等。三月二十七日,在畅春园正门前,重设酒筵招待八旗大臣、官兵及闲散人年90岁以上者7人,80岁以上192人,70岁以上1394人,65人以上1012人,其他礼遇如前。三月二十八日,在畅春园宫门前,宴请70岁以上的八旗老妇,90岁以上者就席宫门内,80岁以上者就席丹墀下,其余都在宫门外。这次参加宴会的满汉耆老多达6600余人,加上人数不详的八旗老妇,肯定不下7000人,其盛况一时竟传为佳话。
康熙六十一年
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这也是康熙皇帝人生旅途的最后一年。正月初一日,宫中举行新年朝贺礼,饱经风雨而又对自己六十年帝业颇感满意的老皇帝,
《六十一春斋戒书》诗
作了《六十一春斋戒书》诗,诗云:
性理参天地,
经书辅国朝。
勿劳民力尽,
莫使俗氛嚣。
不误农桑事,
须轻内外徭。
风高林鸟静,
雨足路尘清。
视察焉能隐,
行藏岂可摇。
松柏后霜凋。
长养春容盛,
宽严君德调。
倦勤应不免,
这次设宴的由头是为天下太平,民生富庶。正月初二日,在前,设宴招待八旗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人员年65岁以上者680人,诸王及成员出来为老人们授爵劝饮,分发食物。初五日,再宴汉族文武大臣、致仕退斥人员年65以上者340人。康熙皇帝赋七言律《千叟宴》诗一首,“千叟宴”遂由此得名。
乾隆五十年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正月初六日,宴会在如期举行,适逢乾隆喜添五世元孙,自宗室王贝勒以下,内外文武大臣官员、致仕大臣官员、受封文武官阶:、蒙古、、回部、西藏代表、西南土官及朝鲜陪臣之年过60者3000余人,共聚一堂。整个宫内,熙熙攘攘,殿廊下布50席,丹墀内244席,甬道左右124席,丹墀外左右382席,计800席之多。席间,召一品大臣及90岁以上者至御前,亲赐饮酒。又命皇子、皇孙、皇曾孙在殿内依次敬酒。赐予大家诗刻、如意、寿杖、、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百岁老人倍受赏赍。
《千叟宴》诗
随后,乾隆帝按《千叟宴》诗再赋《千叟宴》诗:
抽秘无须更,
惟将实事纪耆筵。
追思侍陛髫垂日,
讶至当轩手赐年。
君酢臣酬九重会,
天恩国庆万春延。
祖孙两举千叟宴,
饶他莫并肩。
,85岁的老皇帝决定在乾隆六十一年正月将皇帝大位传给第十五子,并借归政大典之机,再次邀集各方老人来京共享这最后一次“千叟盛宴”。由于乾隆帝年已八十有六,所以要求外地来参加者应在70岁以上。
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四日,在宁寿宫的开宴,列名参席者3056人,列名邀赏者尚5000人,“其仪率多由旧,而盛事实视前有加”。(见《国朝宫史续编》卷42)当时的席位安排如下:内外王公、贝勒贝子、、一二品大臣席在殿内,朝鲜、回部、西藏、暹罗、、廓尔喀等地区来客在殿廊下,三品大臣官员在甬路,四品以下有职官员在丹墀左右,其余、护军、马甲、、匠艺等均在宁寿门外。皇子、皇孙、皇曾孙、元孙等给殿内王公大臣敬酒,侍卫等给众叟依次行酒,并承旨分赐食物。另加恩著赏百岁老人熊国沛、等六品顶戴,其余90岁以上者受七品顶戴。(见《朝隆实录》卷1494)乾隆帝虽然有些,但在酒宴上仍豪迈不减当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岁老人每天徒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