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语音聊天给100

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如题,本屌入职100天之后的经验和教训,具体包含:
对开发的一点感悟。
对如何提问的一点见解。
对Google开发流程的吐槽。
打算去国外工作。
对Google的开发流程感兴趣。
想成为一个不错的开发者。
那么请继续阅读。
觉得使用英文单词和缩略语就是装逼(例如此人和其)。
无法忍受一个来自新人的言论。
那么请点击页面左上角或右上角的关闭,谢谢。
不同于一般公司,Google所使用的技术绝大多数是自己的技术,基础类库、文件IO、网络通信,什么都是自己的。尽管开源了不少,但更多的东西是不对外开放,这样就带来两个问题:
缺乏学习资源(由于Google技术大多不对外开放,所以是没有书籍可供参考,只能通过内部教程和文档再加上项目代码,自己去一点点摸索)。
出了问题没法Google(废话,Google会把自己的内部技术放到Google Search上么),也没法Stackoverflow(同前)。
以上两点对于本屌这个曾经的微软系程序员打击极大&&至少本屌从来没有在没有书看且没法Google的环境下写代码做项目。
使用邮件列表(Mail list),讨论组(Discussion group)。
学会如何使用Email提问。
如果必要,联系代码原作者。
文档vs代码
Google的文档是非常出色的&&无论是设计文档还是API文档都很专业,但前提是你的项目有文档。
比如本屌做第一个项目时,打开项目文档时看到的是这货:
然后问mentor要文档时mentor的表情:
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同步,你看到的文档很有可能不是最新的:
所以即便按照文档编写代码,也会有一定的几率出错:
没有依照文档,代码有问题。
依照文档,但文档有问题。
文档和代码都有问题。-_-
在被以上可能性痛虐三周之后,本屌终于领悟到凡事都要靠代码这个硬道理,走上了写什么之前都要看三遍代码(文档代码,项目实现代码,项目引用代码)的康庄大道。
代码即是文档,引用即是示例代码。
文档只是辅助。
看文档读代码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一个任务纠结了15分钟还没有头绪,准备提问吧。
找准提问对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问正确的人正确的问题会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反之亦然。
这就要求对身边的同事有一个了解&&知道对方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刚刚入职时本屌有一个毛病,就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倾泻在mentor一人身上&&一开始mentor会耐心的解答,但是时间长了就发现他的反应变的越来越慢,后来经Manager提醒才恍然大悟,开始和每个同事交流,并阅读他们的CV以了解他们的经历,提问问题的效率大大增加。
清晰描述上下文和目标,而非实现
提问的首要因素是描述你想做什么(What you want),而不是描述你做了什么(What you've done)&&xxx对这个话题有精彩的描述。
比如说在GuiceBerry里如何使用GuiceBerryRule引用Guice注入的对象是一个很蠢的问题,因为:
涉及到了实现。
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
而如何在JUnit下实现一个全局的Pre/Post Method而不使用继承,就是一个不错的问题:
明确的上下文和目标。
逻辑合理,且不涉及任何实现(Implementation)。
寻找Pointer,而非Value
多数情况下解决问题需要的只是一个链接(Pointer),而并不需要整个方案(Value),好比C语言为了提高效率传递Pointer而非Value,Caller给你一个Pointer,Dereference的任务交给Callee即可。
另一个比方是问路,一个正常的问路人绝壁不会要求指路人把他带到目的地去&&一条正确的路线或一份清晰的地图就足够。
问正确的人正确的问题。
寻求Pointer,而非Value。
尽管UK充斥着中国制造,但中国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一个神秘的国度,所以初次和外国人聊天聊China是个不错的话题,Food、Kungfu和Weather都是不错的选择。
然而不能总聊China&&不停地说自己的国家谁都会烦,这时就需要去了解他们的文化,除了技术以外,本屌比较喜欢聊新闻、电影和电视剧。
融入国外生活的另一个方式是参加他们的活动&&每次室内攀岩、桌球或是乒乓本屌都不会落下,算是乒乓外交吧。
比较有趣的是他们都认为中国人个个都是乒乓高手,尽管本屌的水平并不怎么样。
此外在国外Pub和Party也是重要的社交场合,不过电影里看到的不太一样。前者是几个人边喝酒边扯淡,后者是一堆人边喝酒边扯淡,由于本屌的英语水平实在拙计,所以这种场合一般只有练听力的份 -_-
对于天性闷骚的天朝IT屌而言,运动是一项很好的融于外国人圈子的方式。
和外国人交流的难点在不在于1v1私聊,而在于1vN群聊,文化背景的缺失加上不同的口音使得交流难上加难。
用练习Formal writting,用上练习Informal speaking。
编程 V.S. 开发
首先说说本屌对编程和开发的理解。
编程(Programming)偏向于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这一端,涉及到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人工智能等等,侧重于计算机,目标在于让计算机完成一个指定的任务。
开发(Development)偏向于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这一端,涉及到进度管理,软件架构,交互设计等等,侧重于团队,目标在于让团队按时交付可用的软件。
学校里侧重编程,公司里侧重开发。
编程为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开发把编程转化为商业价值。
应届IT屌从学校到公司的最大的转变就是从编程到开发的转变:
一部分人接受转变,从各种项目经验中吸收教训,成为卓越的开发者(Developer,比如DHH)
一部分人拒绝转变,钻研基础理论,成为卓越的研究者(Researcher,比如Wangyin)
至于剩下的&&就是真正意义的码农(Code monkey,恕不举例)。
本屌的理论基础薄弱+天赋一般,编程这条线路走不通,所以成为一个专业开发者是本屌的目标,也是接下来几年的努力方向。
准备这个做起。
Google对代码质量要求很高,任何提交的代码都需要自备测试,且需要得得到具有代码审查资格的专家开发者的认可,即LGTM(Looks Good To Me)。所以Google写代码大概是这样的:
最惨的当属第一次代码评审
至于本屌的第一次代码评审
不到200行程序,大改四次,小改155处,耗时三周。
搞的本屌感觉此生都不会再爱了 -_-
但代码审查仍然是必须的:
团队中编写代码不同于个人程序,需要遵守很多规则和潜规则:大到基本的Coding Style Guideline,小到Project-specific Convention。
英语词汇量很重要,不同的词汇会带给代码不同的含义,例如build,create,establish,calculate和compute都表示构建一个对象,但它们的引申义就很不一样。
熟悉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就是自己日常工作所依赖的技术以及工具。使用频率越高,越需要熟练。
本屌在入职头两个月就犯了老毛病&&啥都想学,啥都想碰,看这个人说Parserc就去搞,看那个人说Haskell炫就去做,结果连个屁都没搞出来,效率还一落千丈。
直到春节请了两周假自省了下,才发现问题所在:自己仍然在用学校时的方式在公司工作&&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学一把。
但问题在于现在是在工作,有明确的任务和时间点,而且本屌远远做不到游刃有余,这会玩个人拓展不是找事么。
于是春节回去后重新制定了学习目标:
熟练Google的内部工具链,通读这些工具的设计文档,架构文档和使用手册。
熟悉Google的基础类库,阅读文档,做练习,并阅读其实现
熟悉自己项目架构和关键代码。
然后每周除了周六都在折腾上面的一坨。效果很显著&&开发效率比之前高了至少一倍,不少问题变的可以独立解决。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工作之后。
工作的主线任务是高效完成工作,拓展能力等支线任务等主线任务搞妥了再搞也不迟。
学习很重要,但要计算机会成本&&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能带来足够的回报。
80/20分配,8成时间学习工作相关内容(这里指直接相关),2成时间学习工作无关内容。
学会用各种方式问正确的人正确的问题。
80%时间熟练工作技术,20%时间个人拓展。
理论+实践,不断迭代,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卓越的开发者。
此外如果觉得自己水平不错,欢迎站内信我进行内部推荐。
阅读(...) 评论()查看: 1414|回复: 6
每天聊一首老歌——(100)《妈妈留给我一首歌》
每天聊一首老歌——(100)《妈妈留给我一首歌》
& && &“在我童年的时候,妈妈留给我一首歌。没有忧伤,没有哀愁。唱起它,心中充满欢乐。啦……啦……每当我唱起它,心中充满欢乐……”
& && &这是电影《小街》的主题歌。电影中,“俞”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后,车上的气氛十分沉闷。“俞”说:“每当我心里难过的时候,我就想起妈妈给我的歌……”,这时,那首动听的《妈妈留给我一首歌》正式响起。郑绪岚甜美的歌声中,有一些忧伤,有一些哀愁,却依然在啦啦声中推向高潮——“心中充满欢乐”。& && &妈妈留给“俞”的是哪首歌?似乎是这首《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又似乎不是。这是一首忧伤的歌,又似乎是一首歌唱欢乐的歌。用往日的欢乐,反衬今日的忧伤,“唱起它,心中充满欢乐”,揭示伤疤,又充满希望,这是“伤痕文学”时代艺术家们的品质。正是这些,让我一直难忘此歌。歌的旋律,从序幕起,多次在影片中响起。其中,还有一段,是关贵敏和郑绪岚的男女生二重唱,也十分好听。& && &将这首歌放在第100篇,是我早有的计划。一首一首地聊过去,越聊越觉得,那是新中国留给我最好的记忆。& && &我的母亲不会唱歌,也没有“留给我一支歌”,但是,伟大的新中国,我们共同的母亲,在我们“童年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难忘的歌。而那时,我们新生的社会主义祖国也还在蹒跚学步,我们的敌人甚至容不得母亲“摸着石头过河”。这些歌,充满着对新生活的喜悦,充满着激情和理想,充满着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决心。在歌声中,我们能感受到万众一心的凝聚力、感受到集体劳动的欢乐、感受到友谊和爱情的真谛。唱着这些歌,我们心灵中“没有忧伤,没有哀愁”,“心中充满欢乐”——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歌声中长大的。& && &前些天,有几个同学来新场玩,午饭的时候,我拿出U盘,播放了我录制的一百多首老歌。同学中,有一位是当年班级口琴队的伙伴,对这些老歌也喜欢得不得了。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听歌,一瓶陈年的五粮液不知不觉地下去了。整整三个半小时,我们喝了三个半小时,听了三个半小时,聊了三个半小时,大家被熟悉的歌声陶醉了。喝着喝着,听到一首喜欢的老歌,我们便跟着哼唱几句,激动之处,还手拍着桌子打起了拍子;遇到那些久违了,早已藏在心灵深处的老歌,这个当年和我一起用口琴吹奏《红旗颂》同学,会激动得站起来,用手比划着唱,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口琴队。他妻子告诉我,在家听《红旗颂》,他常常会“眼泪出”。我想,我也一样。& && &其实,我这个人很少音乐细胞,嗓音也并不好听。之所以从小喜欢唱歌,是因为“唱起它,心中充满欢乐”。因为这些老歌伴随我们慢慢地成长。& && &先是充满童趣的儿歌,接着,我学会了“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祖国多么美好,我们讴歌“美丽的田野”,讴歌“一条大河波浪宽”,讴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过我们的队日;我们捧着美丽的鲜花,唱上英雄的颂歌,“把鲜花献给光荣的红旗手”;我们歌唱雷锋、王杰、焦裕禄,歌唱各条战线的英雄人物,希望自己《踏着先烈留下的足迹》,,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在后来,理想的种子开始发芽,我随着《海员之歌》、《勘探队员之歌》、《航标兵之歌》、《建筑工人之歌》、《石油工人之歌》,以及《我爱祖国的蓝天》这样的歌曲,向往着走向生活,向往着参加沸腾的建设。我希望“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友谊的花朵四季开放”,我希望“骑马挎枪走天下”,“让青春闪光”。歌声还让我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懂得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歌声呼唤我“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在我童年的时候,祖国母亲“留给我一首歌”。这首歌,充满着理想和憧憬。这种理想和憧憬,或许有些不切实际,或者说,有些“乌托邦”,但是,能生活在这种理想和憧憬中,是多么美好啊。& && &我这一生中,经历过不少挫折,也有过一些阴暗的日子。在这种日子里,我特别喜欢唱老歌,唱起它,我就会回忆起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我面对阳光的时候,阴影就会留在身后。我会想起当年的幸福,当年的理想,当年的誓言,“唱起它,心中充满欢乐”。& && &前些年,有一张名为《宁死不屈》的老歌碟,是崔永元根据九十年代初录制的磁带制作的,录了四十多首老电影插曲。当年参与录音的,都是一些大牌歌星,包括董文华、宋祖英、张也、胡晓晴、阎维文等,而崔永元当年录制的总费用,不过二万五千元。歌星们之所以不计报酬,是因为他们也喜欢老歌。苏联英雄卓娅说过“音乐越熟,它感人的力量越深”,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 &&&崔永元在歌碟的后记中有一段话,让我很动情:“昨天晚上,我又看了一遍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在片尾,党卫军少校对被俘的漂亮姑娘米拉说:“生活是美好的,姑娘。生命对我们只有一次,外面阳光明媚,人们享受着生活的无穷乐趣,可你呢,却在女牢房里受难,你会死去。”美丽的米拉留恋地张望着美丽的城市,然后,她选择了死去。歌声这时响起来了:‘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里参加游击队,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临,我们的祖国将要赢得自由解放……’我就是看这部电影时候决定的,为了理想,我可以死去,但要宁死不屈。”& && &现在,还有多少人依然记得母亲留给我们的歌,还忠诚于当年的理想,宁死不屈呢?《小街》中有一句精彩的台词:“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开出的社会主义道路,千万不要让另一些人用鲜血堵上了”——假如我们继续听任一些别有用心的谣言和蛊惑人心的煽动,说不定那一天,中国也会有“颜色革命’,也会有分裂,那我们的道路,真的要被另一些人用鲜血堵上了。想到这些,真有些为我们的子孙们担忧起来。& && &这时,还是高唱妈妈留给我们的歌吧,“没有忧伤,没有哀愁,唱起它,心中充满欢乐”。愿大家永远记得,在我们童年时,共和国母亲留给我们的那支高昂的歌。& && &以此文作为《每天聊一首老歌》的结束语吧。
& && &《每天聊一首老歌(曲)》一百篇终于聊完了。& && &断断续续写了一年多,每天聊变成两三天聊一次。感谢知青战友们容忍了没完没了的絮叨,感谢老吴、峰强等战友热情地为我配上视频,感谢持坚、麟生、建东等战友的鼓励,也感谢福海、福民、nanzheng、皇城龙浪、苦辣酸甜等战友的关注与点评。& && &一百篇了,该结束了。& && &还有一些战友希望我再聊下去,也有的提出,能不能聊一聊他喜欢的老歌。其实,我写这些文章,本意是回忆自己的过去。不少战友因为我的文章回忆起了自己喜欢的老歌(曲),这也让我很开心。不过,我并不太懂音乐,唱歌也不擅长,因此,涉及对歌的评价,纯属个人感受,大家不能太当回事。& && &可以告诉朋友们的是:这一百篇文章中,所有的事件(包括细节)都是真实的,感受也确实发自内心。& && &我喜欢的老歌(曲)还有好多,再举出一二百首也没有问题。但是,这些歌曲,有些歌很好,甚至属于我最喜欢的,但并没有留下值得回忆的记忆,或者虽有记忆,但够不成写文章的素材,我想,还是不要无病呻吟的好。& && &不过,我会将这些歌的歌名、歌词(一般都是第一段)继续提供给大家,并将自己点滴的经历和感受附上,不能算作文章。也是三两天来一首,题目叫《我的老歌微信》吧。这样的文字,将移在50团论坛的《音乐之声》和金网的《音舞戏曲》上。& &&&《每天聊一首老歌》还有两首我称之为“童年时代的俏皮儿歌”的,早已写就,过两天改改,贴上来作为“外两首”,博战友们一笑。& && && && && && && && & 董晓敏& & 二〇一四年七月三日
祝贺老董聊聊老歌100首工程胜利“竣工”!
您辛苦啦!
& &&&祝贺晓敏《每天聊一首老歌》达到100首。晓敏用流畅的文笔,用朴实的语言,用自己对歌曲的悟性,让我们共同感受到一次老歌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个年代、想起那些逝去的岁月,让我们激情澎湃,难以忘怀。这100首歌曲清楚地记载着作者从儿时、小学、中学、下乡、返城等不同人生阶段对那具有时代特征的老歌的眷恋以及对逝去的岁月的缅怀,令人钦佩!是的,那些时代已经远去,我们的青春也渐渐远去,但这些老歌将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谢谢晓敏和我们一起聊了这100首老歌。
& && & 《每天聊一首老歌(曲)》一百篇终于聊完了。& && &断断续续写了一年多,每天聊变成两三 ...
& & 董晓敏的百首聊聊老歌,我大部分都看过,有的熟悉,有的不熟。但他流畅的文笔,真实的故事却在吸引我。听听喜欢的老歌,是一种享受。他一直坚持写,这本身就很令人佩服。让那些老歌伴我们一起渡过美好,快乐的晚年。
& && &祝董晓敏朋友百首老歌胜利完工!
39.jpg (231.37 KB, 下载次数: 1)
17:21 上传
57.gif (64.55 KB, 下载次数: 1)
17:24 上传
賀《每天聊一首老歌》100首完成!
我愿意看文,喜欢听歌,更佩服董晓敏持之以恒的精神!
谢谢你,亲爱的战友!
向你学习!
& && & 《每天聊一首老歌(曲)》一百篇终于聊完了。& && &断断续续写了一年多,每天聊变成两三 ...
& & 听老歌是一种美的享受!看您聊老歌的文章更一种“充满正能量的美”的享受!谢谢您!祝贺您!
向你学习.gif (148.18 KB, 下载次数: 1)
20:25 上传
祝贺3.gif (100.29 KB, 下载次数: 1)
20:08 上传
Powered by按字母索引:
网盘下载:
下载服务器1号&  格式说明: (来源:迅雷下载, #如不能下载,请换成IE浏览器或兼容模式)
《聊聊》的详细剧情
剧情片月排行榜
剧情片推荐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聊聊语音官方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