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有一部坦克游戏中 坦克换火箭炮 导弹穿甲弹 跟踪导弹等武器

铁血聚合阅读 &
被帽穿甲弹
被帽穿甲弹介绍
关于 被帽穿甲弹 的介绍,暂时空缺。
被帽穿甲弹新闻
简要介绍编辑
穿甲弹主要依靠弹丸的动能穿透装甲摧毁目标的炮弹。其特点为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是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主要弹种。也配用于舰炮、海岸炮、高射炮和航空机关炮。用于毁伤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舰艇等装甲目标以及飞机、直升机、汽车、火箭炮、导弹发射运输/...
2014年,在珠海航展期间,我国VT-4主战坦克的总设计师冯益柏在接受《现代兵器》杂志专访时透露,国产125毫米坦克炮发射的新型穿甲弹已经能够击穿1000毫米的钢装甲,同时暗示我国已经开展电化学炮、电磁炮等新概念火炮的研制工作,无独有偶,我国坦克专家——臧克茂院士在20...
穿甲弹是一种发射后靠炮弹动能穿透装甲的炮弹。主要用于毁伤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舰艇、飞机等目标,也可破坏坚固工事。具有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等特点。穿甲弹内装硬度极强的穿甲合金钢心。钢心是穿甲弹的主要部件。
1枚100毫米口径的穿甲弹,初速每秒...
首见中国海军730近防炮的脱壳穿甲弹,好犀利!
1955年毛子从旅大撤退时,留下了几门180海岸炮
1995年在裁军50万的浪潮中,海岸炮兵第一团撤编了,大部分重武器卖了废钢,但是167连的180火炮保留了下来。其原因是这种苏制180口径的火炮,全世界只有这四门了,是文物!
[img]http:...
刚入铁血的小小中国心今天第一次发帖,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前辈指教。
早期火炮所用的实心球体炮弹在对付18世纪以木质结构为主体的战舰方面显得游刃有余,但时间到了19世纪,新型铁甲舰的出现使得这一炮弹提前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线膛炮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象,但随着海军舰艇越...
穿甲弹是一种典型的动能弹,依靠弹丸强度、重量和速度穿透装甲的炮弹,现代穿甲弹弹头很尖,弹体细长,采用钢合金、贫铀合金等制成,强度极高。它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应用于反坦克,直升机和坚固工事等。
穿甲弹的主要特点:主要依靠弹丸强大的动能强行穿透装甲摧毁目标...
穿甲弹打穿坦克杀伤内部人员原理
穿甲弹是一种发射后靠炮弹动能穿透装甲的炮弹。主要用于毁伤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舰艇、飞机等目标,也可破坏坚固工事。具有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等特点。穿甲弹内装硬度极强的穿甲合金钢心。钢心是穿甲弹的主要部件。
 1枚100毫米口径的穿甲弹,初速每秒900...
穿甲弹是一种发射后靠炮弹动能穿透装甲的炮弹。主要用于毁伤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 舰艇、飞机等目标,也可破坏坚固工事。具有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等特点。穿甲弹内装硬度极强的穿甲合金钢心。钢心是穿甲弹的主要部件。
  1枚100毫米口径的穿甲弹,初速每秒900...
资料图:120mmTKG装弹筒尾翼稳定穿甲弹。
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美国开发出有望取代穿甲弹贫铀合金的新型钨铬铁合金。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钨铬铁粉末冶金合金W-7Cr-9Fe,可以取代穿甲弹中的贫铀合金。测试...
最近北非发生战事,媒体上又讨论起贫铀弹,有军事专家在电视上称多国部队攻击地面目标时爆炸产生了蘑菇云,是使用贫铀弹的证据,这是一种误解。蘑菇云是爆炸产生的一种现象,不光是核爆炸才有,我曾把一发枪弹的火药倒在地上点燃,瞬间产生一个近一米高的蘑菇云,原子铀爆炸要有一定的量,最...
穿甲弹是一种发射后靠炮弹动能穿透装甲的炮弹。主要用于毁伤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舰艇、飞机等目标,也可破坏坚固工事。具有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等特点。穿甲弹内装硬度极强的穿甲合金钢心。钢心是穿甲弹的主要部件。
1枚100毫米口径的穿甲弹,初速每秒900米...
穿甲弹是一种发射后靠炮弹动能穿透装甲的炮弹。主要用于毁伤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舰艇、飞机等目标,也可破坏坚固工事。具有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等特点。穿甲弹内装硬度极强的穿甲合金钢心。钢心是穿甲弹的主要部件。
1枚100毫米口径的穿甲弹,初速每秒900米...
具体参数看不到,但是有人提到这个弹种打小鬼子的坦克很是给力,所以求资料!!!
穿甲弹是一种发射后靠炮弹动能穿透装甲的炮弹。主要用于毁伤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 舰艇、飞机等目标,也可破坏坚固工事。具有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等特点。穿甲弹内装硬度极强的穿甲合金钢心。钢心是穿甲弹的主要部件。
  1枚100毫米口径的穿甲弹,初速每秒9...
穿甲弹威力很大,但是坦克或者军舰的装甲又大多是倾斜的,问题来了,穿甲弹是怎么防止不跳弹的呢?
跳弹现象很常见,这也是很多炮弹一直面临的老大难问题,直到现在也不能说已经完全解决了跳弹的问题,只能说,比以前解决的更好了而已。下面...
钨芯穿甲弹
美军贫铀穿甲弹
刚才在看坦克炮塔防护的资料的时候,了解到铸造炮的没落是因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出现,而现今世界主流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分为了两种一种是以我国和毛子为代表的钨芯穿甲弹,而另一种是是以白头鹰为代表的贫铀穿甲弹,而网上大部分资料都认为...
金门823 穿甲弹 问题材料问题
装甲与反装甲作战就好比矛与盾,因为在整个陆军作战体系中,既要注重装甲力量,又要注重反装甲力量。美国陆军的M1A2坦克加装贫铀装甲,因此号称可以防御一切穿甲弹。鉴于美军技术的强大,很多人都不由自主的信了。可是问题是美国近期又公布了一款最新型号的穿甲弹,又号称可以打穿世界任...
刚才在看坦克炮塔防护的资料的时候,了解到铸造炮的没落是因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出现,而现今世界主流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分为了两种一种是以我国和毛子为代表的钨芯穿甲弹,而另一种是是以白头鹰为代表的贫铀穿甲弹,而网上大部分资料都认为贫铀穿甲弹的毁伤效果要比钨芯的好,因为贫铀穿...
美国M829系列穿甲弹,可以看到穿甲弹的杆体和弹托越来越长
原标题:美国新穿甲弹为打穿99A设计,俄罗斯水平还不如韩国
作者:候知健
一:长杆穿甲弹的原理和分代
对于坦克装甲这样结实的东西,要怎么打穿它?对于穿甲弹来说,最基本的思路并不复杂:首先炮弹要足...
1.贫铀是提炼核武器用浓缩铀的副产品,美国库存量极大,属于废物利用,中国核武器本来就少,不足美国的零头,所以贫铀库存量也就很少,专门生产的话成本太高。
2.中俄控制了世界钨市场的90%份额,而钨是穿甲弹等武器所需的原料,美国要想不被卡脖子,必然要寻求替代物。
这个洞是什么穿甲弹打出来的么?
穿甲弹是一种发射后靠炮弹动能穿透装甲的炮弹。主要用于毁伤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 舰艇、飞机等目标,也可破坏坚固工事。具有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等特点。穿甲弹内装硬度极强的穿甲合金钢心。钢心是穿甲弹的主要部件。
被帽穿甲弹图片
解密被帽穿甲弹
见识下穿甲弹恐怖的威力
  穿甲弹是一种发射后靠炮弹动能穿透装甲的炮弹。主要用于毁伤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 舰艇、飞机等目标,也可破坏坚固工事。具有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等特点。穿甲弹内装硬度极强的穿甲合...
2014年,在珠海航展期间,我国VT-4主战坦克的总设计师冯益柏在接受《现代兵器》杂志专访时透露,国产125毫米坦克炮发射的新型穿甲弹已经能够击穿1000毫米的钢装甲,同时暗示我国已经开展电化学炮、电磁炮等新概念火炮的研制工作,无独有偶,我国坦克专家——臧克茂院士在20...
破甲弹是空心装药破甲弹的简称。弹丸前端为空腔,后部装填高猛度大威力
新型穿甲弹(16张)炸药。炸药呈空心漏斗形,装有韧性较好,比重较大的紫铜或其他材料药形罩,爆炸时形成高速的聚能金属流击穿装甲。
  “1200米内可击穿美制M1坦克和前苏联制T-72坦克。有...
二战时期的几种主要穿甲弹包括
AP(APC)/APCBC/APBC/HVAP(APCR)
分别为尖头穿甲弹,被帽穿甲弹,钝头穿甲弹,次口径穿甲弹
对付大倾斜装甲性能为
APBC>APC>APCBC>APCR,但是也有特殊情况,美国的HVAP比APCBC性能更...
国产99坦克装备的贫铀穿甲弹
请问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何弹头带有火帽?
其实关于穿甲的原理还有很多很复杂的东西,并且我这些论述也不充分。但是出于简化讨论的需要,而且也是为了大家能更好的看懂,我在这就结合我8年来的军事阅读的知识,归纳了一下大家一个容易困惑的穿甲原理,其中若有不充分之处,还望大家多补充:
美军事官员曾无奈地表示,阿富汗和伊拉克境内怀疑“中国制穿甲弹”能轻易摧毁美军“悍马”战车和其它重型装甲车辆,导致美军重大伤亡。中国研制的新型穿甲弹本领为何如此高强?
穿甲弹是一种依靠弹丸强度、重量和速度穿透装甲的炮弹,个个长着一副异常坚固的硬脑壳,是坦克,飞机,...
99式乘员手拿的穿甲弹看着很弱的样子,或许是训练弹吧。
有杀气!中国99主战坦克装备的贫铀穿甲弹
央视截屏:射击演习现场。
央视截图:解放军96坦克用穿甲弹。
  其实用96式坦克打59式坦克那叫欺负人,两者之间至少有一代之差。不过大家也别叫劲儿。就是为了让你们看看这穿甲弹的威力。图中96式与86式战车使用穿甲弹、破甲弹、炮射导弹分别打击59式坦...
装甲与反装甲作战就好比矛与盾,因为在整个陆军作战体系中,既要注重装甲力量,又要注重反装甲力量。美国陆军的M1A2坦克加装贫铀装甲,因此号称可以防御一切穿甲弹。鉴于美军技术的强大,很多人都不由自主的信了。可是问题是美国近期又公布了一款最新型号的穿甲弹,又号称可以打穿世界任...
继上次给各位指挥官介绍了高爆弹后,小编今天要继续给大家介绍另外一种常用弹药——穿甲弹。从有战争那天起,人们就在火力和防护之间进行着较量,到坦克诞生时,这种集火力、机动性和防护力为一身的武器标志着战场对抗发展到了巅峰,为了找到能够刺穿坦克装甲的武器,人们先后发明了反坦克穿...
在近日央视《军事纪实》节目中,报道了成都军区装甲部队修理大队训练中队一辆受损的59式坦克进行修复的过程。这辆59式坦克被该团的坦克和装甲车使用穿甲弹、破甲弹、炮射导弹轮番攻击,其中一枚穿甲弹威力惊人,从这辆坦克正面的前装甲板底部进入,纵向贯穿整个车身,对坦克造成了毁灭性...
2014年,在珠海航展期间,我国VT-4主战坦克的总设计师冯益柏在接受专访时透露,国产125毫米坦克炮发射的新型穿甲弹已经能够击穿1000毫米的钢装甲,同时暗示我国已经开展电化学炮、电磁炮等新概念火炮的研制工作。
 无独有偶,我国坦克专家——臧克茂院士在2013年...开发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与战役:
索姆河战役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
坦克坦克,源于英文“tank”。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坦克一般装备一中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以及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坦克大多使用旋转炮塔,但亦少数使用固定式炮塔。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火控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车体等系统组成。大多数现代坦克都具有一定的潜渡能力。坦克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
乘车战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就有了从狩猎用的田车演变而来的马拉战车。但坦克的诞生,则是近代战争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二战德国虎式虎王以及E-100坦克(未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英国人E.D.斯文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或机枪,它不就无敌了吗?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有60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这种称为“马克”Ⅰ型的坦克靠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已经制造了数十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战武器。发展初期一战期间,英、法和德国共制造了近万辆坦克,主要有:英Ⅳ型、A型,法“圣沙蒙”、“雷诺”FT-17,德A7Ⅴ坦克等。其中,法国的“雷诺”FT-17坦克数量最多(3000多辆),性能较好,装有单个旋转炮塔和弹性悬挂装置,战后曾为其它国家所仿效。这些早期坦克,结构形式多样,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装有37~75毫米口径的短身管、低初速火炮和数挺机枪,或仅装机枪。坦克转向,有的靠离合器和制动器系统,有的靠与两条履带分别联动的辅助变速箱或电动机,有的由两套发动机变速箱组分别驱动两条履带,靠变换两履带速比转向。坦克战斗全重7~28吨,单位功率2.6~4.8千瓦/吨,最大行程35~64千米,装甲厚度5~30毫米。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生产设备简陋,坦克性能较低,其火力主要用于歼灭有生力量,装甲只能防御枪弹和炮弹破片,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光学观察瞄准仪器,行驶颠簸、速度缓慢,机械故障频繁,乘员工作条件恶劣。早期的坦克只能用于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扩张战果。但坦克的问世,开始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次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在结构上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胎-履带式轻型坦克、水陆两用超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英“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和“十字军”巡洋坦克,法“雷诺”R-35轻型、“索玛”S-35中型坦克,苏Т-26轻型、Т-28中型坦克,德PzKpfwⅡ轻型、Ⅳ中型坦克等。这些坦克与早期的坦克相比,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全重9~28吨,单位功率5.1~13.2千瓦/吨,最大速度20~43千米/时,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炮弹初速610~850米/秒,发射穿甲弹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钢装甲;有的坦克为增强支援火力,安装了75或76毫米口径的短身管榴弹炮,直至发展将小口径加农炮、中口径榴弹炮和数挺机枪集于一车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开始采用望远式和潜望式光学观察瞄准仪器、炮塔电力或液力驱动装置和坦克电台,出现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推进系统多采用民用或航空用汽油机,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转向离合器或简单差速器式转向机构和平衡式悬挂装置。反坦克炮出现后,一些国家为增强坦克的装甲防护,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并按照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分配装甲厚度。成熟阶段期间,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大战初期,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击战。大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以及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与坦克作战,已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纳粹的疯狂:一辆坦克一天击毁14辆敌军坦克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激烈对抗,促进了中型、重型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坦克的结构形式趋于成熟,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全面提高。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苏T-34中型坦克、IS-2重型坦克,德PzKpfwⅤ“黑豹”式中型坦克、PzKpfwⅥ“虎”式重型坦克,美M4中型坦克,英 “邱吉尔”步兵坦克、“克伦威尔”巡洋坦克,等。这些坦克普遍采用安装一门火炮的单个旋转炮塔。中型、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分别为57~85和88~122毫米,炮弹初速781~935米/秒,主要弹种是尖头或钝头穿甲弹、榴弹,并出现了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射距 500米的最大穿甲厚度约150毫米;装有与火炮并列的机枪,并多装有高射机枪和前机枪;普遍安装了昼用光学观察瞄准仪器和坦克电台、坦克车内通话器,有的坦克采用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发动机多为257~515千瓦的汽油机,苏联采用了坦克专用高速柴油机;开始采用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和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为提高车体和炮塔的抗弹能力,改进了外形,增大了装甲倾角(装甲板与垂直面夹角),炮塔和车体分别采取装甲钢整体铸造和轧制装甲钢板焊接结构,车首上装甲厚度多为45~100毫米,有的达152毫米,炮塔的最厚部位达185毫米;车内有手提式灭火器,车外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或烟幕筒。坦克战斗全重 27~55吨(后期的PzKpfwⅥ“虎”Ⅱ式重型坦克达69.4吨),单位功率6.4~15千瓦/吨,最大速度25~64千米/时,最大行程 100~300千米。轻型坦克仅在战争的初期有所发展,主要作为应急装备和在特种战斗条件下使用。战争后半期,苏、德双方都利用坦克底盘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实质上是无旋转炮塔的坦克),与相同底盘的坦克比较,火炮威力大,外形低矮,结构较简单,适于大量生产,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机动受限制,仅用于伴随坦克作战,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战后发展战后至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大战使用坦克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苏Т-54中型、Т-55中型坦克、Т-10重型坦克和PT -76水陆坦克,美、M103重型坦克和M41轻型坦克;英“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AMX-13轻型坦克等。这一时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战斗全重36~65吨,火炮口径分别为90~105和120~122毫米,车首上装甲厚度76~127毫米,倾角55~60 度,铸造炮塔多呈半球形,前部装甲厚度110~200毫米,发动机功率382~596千瓦,单位功率为9~13千瓦/吨,最大速度34~50千米/时,最大行程100~500千米。有的坦克配备了旋转稳定式超速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开始采用、红外夜视仪、合像式或体视式光学测距仪、机械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潜渡装置。轻型坦克重14~23.5吨,乘员3~4人,火炮口径为75或76毫米,炮塔装甲最大厚度20~40毫米,发动机功率176~368千瓦,单位功率12.6~16千瓦/吨,最大速度44~65千米/时,最大行程260~350千米。 PT-76坦克在水上使用喷水式推进装置,最大航行速度为10.2千米/时。AMX-13坦克采用了结构新颖的“摇摆式”炮塔,首次安装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炮塔上加装有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可发射4枚反坦克导弹。现代坦克中国新型99坦克改进型的动力及传动系统试验车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克,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主要有:美M60A1、苏T-62、英“酋长”、法AMX-30、联邦德国“豹”Ⅰ、瑞典Strv103B(简称“S”)坦克等。  这些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6~54吨,火炮口径105~120毫米,发动机功率427~610千瓦,单位功率 9~15.4千瓦/吨,最大速度48~6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00千米。主要技术特征是:普遍采用了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碎甲弹,火炮双向稳定器、光学测距仪、红外夜视夜瞄仪器,大功率柴油机或多种燃料发动机、双功率流传动装置、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三防装置和潜渡装置;降低了车高,改善了防弹外形;有的安装了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T-62坦克开始采用,发射尾翼稳定炮弹;“酋长”坦克为了控制车高,驾驶员呈半仰卧状态操纵车辆;“S解放军99式主战坦克”坦克去掉了传统的旋转炮塔,火炮与车体刚性固定,并采用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机,以及柴油机与燃气轮机组合的动力装置和可以调节车高、车姿的液气式悬挂装置。
各国发展的主战坦克,都优先增强火力,但在处理机动和防护性能的关系上,反映了设计思想的差异。如法AMX-30坦克偏重于提高机动性能;英“”坦克偏重于提高防护性能;而苏、美等国的坦克,则同时相应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这一时期新出现的轻型坦克主要是美M551式,装有口径为152毫米的短身管两用炮,可发射普通炮弹和“橡树棍”反坦克导弹,采用铝合金装甲车体,战斗全重16吨,能空投、空运和利用折叠式围帐浮渡。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
现代坦克分类
根据生产年代和技术水平,坦克也被分为三代。从一次大战出现坦克到二次大战中期,主流的坦克类型被称为第一代坦克;二次大战中期到60年代的主流坦克,被称为第二代坦克;60年代-90年代研制的坦克被称为第三代坦克(主战坦克和的划分方式也是从第三代坦克开始)。现状水陆坦克&70年代以来,现代光学、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成就,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使坦克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更加适应现代战争要求。主要的新型主战坦克有:苏T-72、T-80、德国“豹”Ⅱ、美M1A2,英“挑战者”2型,法AMX“勒克莱尔”,、90式和“梅卡瓦”3型、88式、“奥索里奥”、“公羊”、“阿琼”。这些坦克仍优先增强火力,同时较均衡地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70年代以来的主战坦克,其火力性能、机动性能、防护性能虽有显著提高,但重量和车宽已接近铁路运输和桥梁承载的允许极限,且受地形条件限制大,使之对工程、技术、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增大。由于新部件日益增多,坦克的结构日趋复杂,成本和保障费用也大幅度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坦克的战斗效能,降低成本,在研制中越来越重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设计,努力控制坦克重量,并提高整车的可靠性、有效性、维修性和耐久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大量使用坦克的战例和许多国家的军事演习表明,坦克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于5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59式中型坦克,60年代初定型并投产了和63式水陆坦克,70年代以来研制和生产了69式、80式、88式主战坦克和99式主战坦克。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
1. 观瞄设备&&&&&&&&&&& && 8. 倾斜式装甲板&&&&&&&&&&& 15. 车壳 2. 主炮护钣&&&&&&&&&&&& &&9. 履带&&&&&&&&&&&&&&&&&&&&&&&&&&& 16. 引擎吸气口 3. 同轴机枪&&&&&&&&&&&&& 10. 机枪弹药&&&&&&&&&&&&&&&&&& 17. 引擎 4. 炮膛清除器&&&&&&&&&&11. 车长机枪&&&&&&&&&&&&&&&&&& 18. 履带侧裙 5. 主炮&&&&&&&&&&&&&&&&&&&& &12. 炮塔舱盖&&&&&&&&&&&&&&&&&& 19. 动力轮 6. 驾驶员潜望镜&&&&&&13. 炮塔&&&&&&&&&&&&&&&&&&&&&&&&&& 20. 履带连结扣 7. 驾驶员舱盖&&&&&&&&& 14. 炮塔环&&&&&&&&&&&&&&&&&&&&&& 21. 路轮 坦克分级T-28超重型坦克根据车体重量,坦克可以划分为:轻型坦克 - 20吨以下中型坦克 - 20吨至40吨 重型坦克 - 40吨至70吨 超重型坦克 - 70吨以上 有些坦克因设计思想及战场需要而有特别功能: 两栖坦克两栖坦克又称为“水陆两用坦克”,意指“无需使用辅助设备及能通过水障碍的坦克”,部份轻型坦克及经改造的中型坦克有此功能。 装甲架桥车大部分装甲架桥车需要在敌人的炮火下进行作业,因此大部分是以坦克改装而成,车体装有架桥装备。 扫雷坦克扫雷坦克就是装有清除地雷装置的坦克,用于战场上排雷开路任务,而扫雷装置一般有滚压式、挖掘式、火箭爆破式三种,现在的扫雷设备大多可直接安装在坦克上在必要时使用,不需额外编组。 喷火坦克是二战至越战时期出现的坦克衍生型,主要分别是它把主炮移除,改为射程可达数十米的火焰喷射器。但由于作战模式转变加上喷火器的使用有其限制,越战后逐渐式微,但的进步使得纵火可用火箭达成,俄罗斯曾设计了一款在T-72的底盘加上多连装火箭发射器的纵火坦克。 步兵坦克步兵坦克是指在现有坦克基础上加装载员舱而成的坦克,其特点是既保留了坦克的强大火力和装甲防护,又可搭载少量步兵进行突击。目前仅见乌克兰在T-72和T-84的基础上研制出两种步兵坦克。以色列也曾将多款坦克改装成可搭载步兵,由于其以机枪代替火炮,严格来说只能称为。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
动能弹中穿透力最强的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战场上,操作坦克的士兵必须在保持高机动性下,做到快速识别敌我、交战及破坏不同类型的敌军目标。因此坦克上安装了精密的探测装置及火控系统、可发射多种类型弹药的主炮及用于防御敌军士兵、轻型装甲车辆及飞机的机枪。二战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些装有特别武器的坦克,如装有火焰喷射器及多管火箭炮的版本,但随作战模式转变,越战后已没有再出现。二战后,所有坦克都采用大口径单主炮设计,亦是高火力地面武器中的代表,坦克炮可分为滑膛炮及线膛炮,英国及印度是现时少数仍然采用线膛炮坦克的国家。现代主流的坦克炮可分为西方的120毫米口径及东方(苏联/俄罗斯、)的125毫米口径。坦克炮可发射多种类型的弹药,但主要发射及高爆弹,部份滑膛炮更可发射导弹,炮管上的炮膛清除器更成为现代坦克的常见装置。 现代坦克主炮通常备有散热系统来降低发射时炮管各部份的温度以保持准确度及射程,例如在下雨时发射后炮管顶部会比底部较快散热,侧风时炮管一侧亦会较快散热于另一侧,这种金属反应会影响弹药的远程弹著点。 为了节省主炮弹药,坦克亦会装备了短距离武器以对付敌军步兵、轻型装甲车辆及小面积目标,常见的为与主炮相同指向的同轴机枪(又名并列机枪),美国及北约的为7.62或12.7毫米口径,的为14.5毫米口径,而部份法国坦克(如AMX-30及AMX-40)更装有高射速20毫米炮作防御。除同轴机枪外,炮塔顶部亦装有一把或两把由车长或炮手以人手控制的防空或支援用机枪,部份国家的为遥控版本。 火控系统法国“勒克莱尔”(Leclerc)主战坦克的炮塔正面和车身前方,同轴机枪、驾驶员和他的红外线成像仪都清楚呈现坦克火控系统是控制坦克武器(主要是火炮)瞄准和发射的系统,用以缩短射击反应时间,提高首发命中率。按瞄准控制方式分类,现代坦克火控系统可分为扰动式、非扰动式和指挥仪式3类。火控系统从问世到现在,大体上可以分为4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装备的第一代坦克火控系统只配有简单的光学瞄准镜。这种光学瞄准镜用视距法测距,即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已知,那么就可通过它在瞄准镜视场中所占的分划数估算出或直接读出目标的距离。这种火控系统在900米内,原地对固定目标的首发命中率为50%。由于用视距法测距,当距离超过900米时坦克的命中率会显著下降,因此50年代装备的第二代坦克火控系统在原光学瞄准镜的基础上增配了体视式或合像式测距机和以凸轮等为函数部件的机械式弹道计算机,性能比第一代有了明显提高,在1300米距离内射击标准目标的首发命中率为50%。 最早装备体视式测距机的坦克是德国的“美洲豹”F型坦克,但该坦克没有投产。体视式测距机的实际应用是在美国的M47坦克上,该坦克原打算用于朝鲜战场,但到M47坦克出厂时,已告结束。此后,西方各国开发的主战坦克也相继采用了第二代火控系统。 60年代初期装备的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统由光学瞄准镜、光学测距机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组成,并开始配用了一些弹道修正传感器。这种火控系统在1400米的距离内原地对固定目标的首发命中率为50%。美国在M60A1坦克上率先使用了这种火控系统。 上述3代坦克火控系统的缺点是不能预测运动目标的射击提前角,因此不能射击运动目标;而且由于没有一种比较理想的测距仪器,命中率比较低。随着激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激光测距机。1965年美国休斯飞机公司开始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共同带激光测距机的第四代综合坦克火控系统。1969年,带激光测距机的综合火控系统首次装备在M60A2坦克上,使坦克能在短停时射击固定或运动目标。此后英国“奇伏坦”坦克的火控系统也采用了激光测距机。 进入70年代后,世界各国都相当重视坦克火控系统的现代化。90年代出现的主战坦克,其火控系统不仅采用了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目标自动瞄准和跟踪系统,而且还采用了战场战斗管理系统等。这样,敌方的状况、射击的数据、我方的情报等,不仅是一辆坦克内的所有乘员,而且同一部队的坦克之间都能共享。因此,不光是一辆坦克,而且整个部队的情报能力都有一个划时代的飞跃。这些火控系统已具备了第五代的特征。 为了提高坦克的夜间作战能力,70年代以前的坦克通常采用主动红外装置。这种装置隐蔽性差,易被敌方发现,从而使自己成为攻击的目标。70年代以后的坦克普遍采用了微光夜视仪和微光电视等。1979年出现的“豹”2坦克首次装载了。因此,坦克在黑暗中、在雾中也能发现并攻击敌人,其效果在1991年2月的地面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这场战争中,装有热像仪的多国部队坦克,使得没有这种装置的伊拉克坦克几乎无法靠近。自此之后,这些夜视装置便成了坦克的必备品。 炮弹坦克大多发射成型弹药,与自行火炮的三件式(分发射体、火药、雷管)弹药不同。常见的坦克弹药包括(又名塑胶榴弹)、反坦克高爆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等。 部份坦克如M551、T-64、T-72、T-80、T-84、T-90及PT-91等更可以炮管发射反坦克导弹,这种功能令坦克的作战方法改变、效能加倍,甚至可对付低飞的直升机。独联体国家至今仍然保留炮管发射导弹的功能,而美国在采用M60A2后已放弃这种作战概念。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
中国96改坦克的正前面和炮塔四周的反应装甲清晰可见坦克的防护力包括避开敌军的发现、被破坏的忍耐力及被击中后对车组人员的保护和存活能力。 避开发现坦克在森林及丛林静止时可用车体上的伪装作掩护以避开攻击;在开阔的地型时,坦克会成为一个明显的目标;当一架坦克在开动引擎移动时,引擎运作的热力可轻易被探察到;坦克的履带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可在空中发现,在沙漠移动时引起的沙尘亦比车体体积大数倍。 热效应是坦克的主要弱点之一,就算是一架静止在掩体后、开动了引擎的坦克释放出的热空气引至的影像反应(像效应)仍可以被探察得到。坦克的动力由柴油引擎或涡轮引擎推动,运作时像一架火车头,发出的声音可在远距离上听到(涡轮引擎更为严重),气味亦可透过风向而被察觉出来。坦克在移动时亦会震动地面。 由于重量大,现代坦克采用极大输出功率的引擎(1,000匹或750千瓦以上),亦导致它比周围事物发出更大的热能讯号。中美军的M1艾布兰亦有四次因为热能讯号而被伊军的T-72发现,当时的伊军更会在夜间完全静止以探察敌方的热能讯号。 中显示出经常移动的坦克有更高的存活率,当时北约空中部队最初成功破坏在战场上静止的坦克,后来塞尔维亚陆军把他们的坦克不断转换阵地,存活率亦立刻提高。 装甲主战坦克是现代地面部队中拥有最强装甲的车辆,坦克的装甲主要保护车体内部及车组成员对抗各种武器攻击。坦克最常见的威胁是敌军坦克的动能穿甲弹,其他包括、、大型炸弹、火炮直接命中、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能毁灭坦克的武器,至命弱点还有被空中武器从顶部攻击。大部份现代主战坦克对火炮的破片及如等的轻型反坦克武器有完整的保护力。实际上坦克装甲如果要对抗所有威胁将会变得非常沈重,因此设计时只取防护力及重量的平衡点。 大部份装甲战斗车辆以坚硬的钢铁或以铝制造,不少坦克亦以的(RHA)作防护。二战前,多个坦克设计师推出了新的装甲设计──倾斜装甲,当中以T-34的倾斜装甲最为著名,与相同厚度的普通装甲相比下,倾斜角度的装甲对弹头的防护能力大大提高。在二战期间,德军坦克的车组人员表示他们的坦克开火命中T-34后弹头弹飞。 在二战时期,由战机发射的无导引反坦克火箭亦令坦克内的车组人员非常畏惧,尤其是D日时,但其实无导引反坦克火箭的命中率很低,反而由飓风战斗机(Hawker Hurricane)发射的40毫米炮及的37毫米炮效果更好。反坦克高爆弹、(Bazooka)及Panzerfaust亦是二战时期出现的新产品,它们皆采用以贯穿目标。 地雷及空中武器从顶部的攻击仍然是坦克的致命弱点。轻型反坦克武器对破坏履带仍然有效,当履带被毁后坦克将失去任何机动力,因此很多履带式车辆都装有侧裙来保护履带及悬挂系统。有些反坦克弹药采用软性炸药以做成破片伤害。 1970年代开始,有些坦克已经装有混合了合金及陶瓷材料的新型复合装甲。复合装甲是一种具优良防护能力的被动装甲,而由英国开发著名的q(Chobham armour)亦是改良自复合装甲,美军的M1A1艾布兰则采用更先进的。 以色列为了向车组人员提供高度防护,因此他们梅卡瓦主战坦克设计比较特别,它以引擎及油箱作第二度防护来保护车箱内的车组人员。 被动防御大部份装甲车辆皆装有发射器以在被伏击或攻击时快速发射烟雾弹作掩护,烟雾屏障可有效阻挡以可见光瞄准的武器攻击。有些烟雾弹可产生极浓密的雾团来影响雷射目标指示器的效能,尤其是发射后需要保持目标导引的反坦克导弹。很多现代的主战坦克如法国勒克莱尔的烟雾弹发射器可发射催泪弹及破片手榴弹,以色列的坦克更装有可由内部遥控运作的小型迫击炮以对付掩体后的目标。二战时某些德军坦克的烟雾弹/破片手榴弹发射器更可从内部装填以避免人员暴露在外。部份坦克除装有烟雾弹发射器外,更装有以消耗燃料来运作的烟雾制造机。 现代坦克的被动防御还包括被雷射导引时发出警报的系统及被超短波雷达发现时的无线电警报系统。 反制系统爆炸(Explosive reactive armour,ERA)是一种在坦克及装甲车辆上常见的反制品,它可以引爆击中车体装甲的锥形装药反坦克高爆弹弹头以降低伤害,由于成本低、使用简易,爆炸反应装甲在今天仍然被大量国家采用。 自动防护系统(Active protection systems,APS)是一种未来的反制产品,它采用雷达或类似的扫描装置找寻,并自动反制来袭弹头。近代俄罗斯出产的新型坦克装有一种可自动干扰来袭导弹及瞄准导引装置,名为Штора(Shtora)的主动干扰系统。 车组成员暴露在车体外时的保护当坦克上的车组成员暴露在车体外,如车长或驾驶员打开保护盖伸出上半身以观察战场环境时,他们会因成为目标而变得危险,如敌军步兵及的射击,或因坦克被炮弹或导弹击中而引至受伤。因此潜望镜及相似功能的瞄准具成为坦克车长常用的观察装置。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
AGT-1500燃气轮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模型坦克的机动能力,无疑是所有装甲车辆中要求最高的,它不仅要求坦克的速度要快,而且还要求坦克要有良好的越野机动能力。然而,要提高坦克的机动性,又是所有陆上交通工具中最难的。为什么呢?因为沉重的装甲和大口径火炮,使坦克成了重量体积比最大的车辆;另一方面坦克不得不采用沉重、传动效率低的履带推进方式,传动效率差。因此作为坦克动力之源的发动机,不仅要求输出功率尽可能高,而且还受到车内非常有限的空间的限制。 从世界上第一辆坦克的诞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绝大多数坦克都是采用汽化器式汽油机。汽油机虽然有较小的体积、较低的比重量和生产成本以及较好的启动性能,但燃油消耗高和容易着火的致命缺点阻碍了它在坦克上的应用。 而发动机燃料不易着火、效率高、燃料消耗少,对提高坦克的机动性相当有利。因此,有必要用柴油发动机取代汽油机。 最先开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是日本。由于日本几乎没有燃料自给能力,对燃料消耗少的柴油发动机的开发相当热心,并成功地应用在1934年出现的八九式乙型中型坦克上。其他国家坦克柴油发动机的实际应用则相对较晚,二战中除前苏联的T-34和法国的FCM36坦克之外,大多数坦克都使用从汽车发动机或航空发动机改造而来的汽油机。也就是说,在战时的忙乱之际,就连先进的工业国家都没有余力去专为坦克开发新型柴油机。但是,柴油机作为坦克用发动机的优点相当明显,大战结束后,各国都进行了开发。 50年代末,新装备坦克都采用了柴油机,实现了坦克发动机的柴油机化。至80年代初M1坦克以前,柴油发动机是坦克装备的唯一动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柴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涡轮增压技术自50年代开始进入坦克动力行列,60年代已较普遍,70年代的发动机除苏联的B-46采用机械增压外,几乎全部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 涡轮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大,而且结构紧凑,的确很有前途。但是其莫大的燃料消耗成了后勤的极大负担,因此尽管80年代初已在美国的M1和前苏联的T-80坦克上使用,但在各国现装备的坦克中,装载柴油发动机的还是占绝大多数。 随着坦克重量的增加和对要求的增长,现在普遍认为柴油发动机已经达到了输出功率的极限,必须寻找新的坦克动力源。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
俄罗斯T-90主战坦克1960年代开始,各国将原来的轻、中、重型坦克重新分类。中、重型坦克一般也是各国家装甲部队的主力,也被称作“主战坦克”或“主力战车”(Main battle tank,MBT)。 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一般为40吨至70吨,从80年代开始各国的主战坦克的重量有快速飙涨的趋势。火炮口径目前多为105毫米以上,滑膛炮也在80年代开始成为许多国家设计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首选,以增强对装甲的破坏力,典型型号如前苏联的T-72、德国的豹2、美国的M1艾布兰等。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
中国中国于5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59式中型坦克,60年代初定型并投产了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70年代以来研制和生产了69式、80式和88式主战坦克。88式坦克战斗全重 38吨,安装有口径为105毫米的线膛炮,火炮双向稳定器、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和昼夜合一观瞄装置组成的新型火控系统,灭火抑爆装置,三防和潜渡装置及新型电台,采用了复合装甲和功率为537千瓦的废气涡轮增压,单位功率14.1千瓦/吨,最大速度55千米/时,最大行程500千米。2009年研制的ZTZ-99式更是威力无比,挤入世界先进主战坦克之列。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
坦克技术简介
组成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总体结构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武器系统 隐身坦克主武器多采用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径的高压滑膛炮。炮弹基数一般为40~50发,主要弹种有尾翼稳定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脱壳穿甲弹采用高密度的钨合金或贫铀合金弹芯,初速达米/秒,在通常的射击距离内,可击穿500余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多用途弹对钢质装甲的破甲深度可达600毫米左右,而且兼备杀伤爆破弹功能。各种炮弹多采用带钢底托的半可燃药筒。有的坦克炮有自动装弹机,有的坦克炮可发射(也称炮射导弹)。 辅助武器多采用7.62毫米并列机枪、12.7毫米或7.62毫米高射机枪,有的装有榴弹发射器。 现代坦克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炮长和车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或热像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和炮长控制装置等。火控计算机用微处理机作中心处理装置;测距仪多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或钕玻璃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传感器可自动输入多种信息,供计算火炮瞄准角和方位提前角;炮长主瞄准镜多为可昼夜测距、瞄准的组合体装置,并配有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主瞄准镜一般为周视潜望式。 现代新型主战坦克,火炮俯仰范围-6°~+20°,火炮和炮塔为电液或全电式,炮塔最大回转速度0.393~0.995弧度/秒,射击反应时间6~12秒,首发命中率65%~90%。 履带 履带用来缓解重型穿甲弹的破坏力,分散了穿甲弹的破坏力,而且可以自如行驶,但是如果履带脱落就难以安装.国外已研发了6轮无履带坦克。 推进系统 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多种燃料发动机,有的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M1和T-80坦克安装了燃气轮机。发动机功率多为883~1103千瓦,转速转/分,单位体积功率达543~794千瓦/米,燃油消耗率231~271克/千瓦小时。 传动装置多采用电液操纵、静液转向的双功率流动液行星式,将动液变矩器、行星变速箱、静液或动静液转向机构、减速器等部件综合成一体,功率密度有的高达811千瓦/米。T-72、T-80,采用了两个与侧传动器相组合的机械行星式变速箱。 多采用带液压减震器的扭杆式悬挂装置,有托带轮的小直径负重轮式和销耳挂胶的橡胶金属履带式履带推进装置。90式和“挑战者”等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或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 坦克单位功率多为20千瓦/吨左右,最大速度55~72千米/时,越野速度30~5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50千米。 坦克通行能力:最大爬坡度约30°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多数坦克装有导航装置和随车携带有可拆卸的潜渡装置。 防护系统 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 为扑灭车内火灾和防止破甲弹穿透装甲后引起车内油气混合气,车内多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为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车内安装有三防装置,有的在乘员室的装甲内表面附设有削减中子流贯穿的防护衬层。此外,还配有烟幕装置及其它伪装器材和光电对抗设备,并采取进一步降低车高,合理布置油料和弹药,设置隔舱等措施,使坦克的综合防护能力显著提高。 通信设备 一般装有一部短波或超短波调频电台和一套坦克车内通话器,车外有用于步坦联络的通话盒,指挥坦克通常装备两部电台。现代坦克电台多采用集成电路,带有保密机、抗干扰装置和微处理机控制器,最大通信距离可达25~35千米。 电气设备 电源采用低压直流供电体制,多装有一台功率为10~20千瓦的硅整流和4~10块容量达300~600安培小时的蓄电池,T-72坦克采用了直流的起动-发电两用电机。坦克各控制系统引入了大量电气、电子部件,有的用电装置采用了自动程序控制,并开始形成一个信息传输、功率控制、数据处理和故障自检的多路传输的统一控制体系。 这些早期坦克,结构形式多样,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装有37~75毫米口径的短身管、低初速火炮和数挺机枪,或仅装机枪。坦克转向,有的靠离合器和制动器系统,有的靠与两条履带分别联动的辅助变速箱或电动机,有的由两套发动机变速箱组分别驱动两条履带,靠变换两履带速比转向。坦克战斗全重7~28吨,单位功率2.6~4.8千瓦/吨,最大行程35~64千米,装甲厚度5~30毫米。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生产设备简陋,坦克性能较低,其火力主要用于歼灭有生力量,装甲只能防御枪弹和炮弹破片,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光学观察瞄准仪器,行驶颠簸、速度缓慢,机械故障频繁,乘员工作条件恶劣。早期的坦克只能用于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扩张战果。但坦克的问世,开始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
双履带式军用坦克坦克仍然是未来地面作战的重要突击兵器,许多国家正依据各自的作战思想,积极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发展21世纪初使用的新型。坦克的总体结构可能有突破性的变化,出现如外置火炮式、无人炮塔式等布置形式。火炮口径有进一步增大趋势,将更加先进、完善;动力传动装置的功率密度将进一步提高;各种主动与被动防护技术、光电对抗技术以及战场信息自动管理技术,将逐步在坦克上推广应用。各国在研制中,十分重视减轻坦克重量,减小形体尺寸,控制费用增长。可以预料,新型主战坦克的摧毁力、生存力和适应性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坦克未来的发展方向。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
各时期坦克大全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Mk&I坦克、Mk&II坦克
法国:雷诺FT—17坦克
德国:A7V坦克
意大利:菲亚特2000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35(T)型、38(T)型、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虎式、虎II(虎王)鼠式、黑豹
苏联:T—26、BT—2、BT—7、T—34、KV—1、KV—2、KV-3、斯大林—1型(iS—1又名js—1)、斯大林—2型(IS—2)&IS—3
日本:八九式、九四式、九五式、九七式、九七改、三式
美国:M2轻型坦克、M3轻型坦克、M3李·格兰特、M4谢尔曼、M24霞飞、M26潘兴
英国:马蒂尔达系列、十字军巡洋坦克、克伦威尔坦克、A—34彗星、丘吉尔战车、谢尔曼-萤火虫
法国:雷诺R35、巴塔耶B—1、索玛S—35、B1
意大利:CV33/35、L6lf、M13\40、菲亚特3000B波兰:7TP
捷克:LT—35、LT—38&瑞典:L—60、Stridsvagn&m/21—29、Stridsvagn&m/37、Stridsvagn&m/42&匈牙利:40M突朗&加拿大:公羊&澳大利亚:哨兵冷战时期美国:M26、T26E4超级潘兴、M46巴顿、M47巴顿、M48巴顿、M60巴顿、M41、M551谢里登
苏联:T—44、T—45、T—54、T—55、T—62、T—64系列、T—72、T—80
德国:豹1、豹2
英国:征服者坦克&FV215b系列
法国:AMX&13、AMX&30、AMX&32&、AMX&50、AMX&50&福熙
中国:59式坦克、62式坦克、69式坦克&WZ111坦克&IS-2(IS-2U/IS-2M)
日本:61式坦克、74式坦克、90式坦克
朝鲜:天马虎主战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现代 美国:M1A1&艾布拉姆斯(M1A2)
俄罗斯:T—90、T-72
英国:挑战者1、挑战者2
法国:勒克莱尔
韩国:K1、K2
日本:90式坦克、TK—X、10式坦克作战坦克
中国:99式、MBT&2000、96G式
意大利:C1公羊坦克
德国:&豹2A6、&豹2A4
乌克兰:T—72AG、T—80UD、T—84“堡垒”M
波兰:PT-90、PL-O1
以色列:梅卡瓦MK4型
瑞典:S坦克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
小游民坦克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坦克是英国人在1915年研制的“小游民”坦克。
世界上最重的坦克是德国人研制的“鼠”式重型坦克,该坦克全重188吨。
世界上最早的既用履带行驶又用负重轮行驶的坦克是美国在1928年研制的T3“克里斯缔”中型坦克。
世界上单价最昂贵的主战坦克是韩国的K2主战坦克,单价为八百八十万美元。
世界上速度最快坦克是英国“蝎”式轻型坦克,最高时度81km/小时。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23:21:55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甲弹 弹道导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