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语翻译 有没有

问题已关闭
包含未经证实的传言
请对事件或观点给出充分的依据和说明,补充可信来源、背景等关键信息。
如何看待中国的哈萨克族大量移民到哈萨克斯坦?
5年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报道称已经有10多万中国的哈萨克族移民到哈萨克斯坦了,现在应该更多,而且逐年增长。我了解到这件事,是通过跟我一个班的大学同学(哈萨克族),他说他们家已经移民过去好几个了,他自己也打算毕业后去哈国。一方面是哈萨克斯坦的政策鼓励,一方面是当今很多哈萨克族愿意去哈国。说实话我内心里很不是滋味,想对他说“不想让你走”,但又说不出理由。仿佛有一种人才流失的感觉?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的答案是我期待的答案,题主的问题是一个可以进行开放式讨论的问题,需要有不同版本的真实,需要有来自不同角度的观点和思考,这样才能帮助大家更立体地来看待这个事实。我在第一名的答案里留下这样一句评论很多关注是好事。但是一个“政治正确”的答案得到太多赞同,让人担忧,大家可能更在意的是它迎合了自己的预期,如果一个完全不同的并不那么“正能量”但也是真实的答案会不会得到赞同。几个自述亲身经历和感受的答案都是真实,答案中透露的立场和观点也是真实。不存在唯一的真实的版本。哈萨克族中也存在民族主义者,也存在极度排斥汉族,排斥其他民族的人,也存在原教旨主义者,对很多令人发指的暴行表示支持甚至参与其中的人,也存在其他持各种政治主张的人。就是在电视中常常出现的你们习惯认为的“穿着传统民族服饰,热情好客,能歌善舞,骑马放羊的哈萨克族”中存在那样的人,即使他们不符合你对这个民族的期待,也许听到这样的存在会让你不舒服,但非常抱歉,事实就是如此。不能为了迎合你们对我们的预期,就忽略掉其他版本的真实,只有等到大家都能接受很多不愉快的存在,我认为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相互尊重和认同2我非常喜欢 的回答民族相同只是移民的有利条件,并不是根本动力。汉族移民也不少,有“母国”吗?还不是为了改善生活。他的答案和我评论里的一个回复“为了更好的生活” 说出了我的心声。移民只是作为“为了更好的生活”这个目的做出的一个选择这是一个现实选择,如果这个选择没有伤害到他人的利益,那么这个选择不应该接受来自任何政治立场的道德审判。PS:我对中国文化有特殊的感情,但我不是爱国主义者。只要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可以与持任何政治立场的人进行交流,什么是互相尊重,除了最基本的礼貌,就是认同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关系。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因为在很多人眼中,“少数民族”=“蛮夷”,仍然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视作一种主从关系。在各种居高临下的审问和评断下,我看到的只是你不懂得何为尊重。~~~~~~~~~~~~~~~~~~~~~~~~~~~~~~~~~~~~~~~~~~~~~~~~~~~~~~~~~~~~看了前几个答案,觉得可以多说一点,自己的民族得到更多关注是好事,有更多人会了解它。结合第一名的答案说一下新疆哈萨克族政治资源的分配,体制内哈萨克族走到头是政协主席没错,级别最高,正省级,但政协主席没什么实权的。一般到自治区副主席,伊犁州州长(副省级)这个级别,仕途其实就已经到头了。喜欢喝奶茶放羊其实是个民族性格的问题,哈萨克人比较喜欢安逸的生活,但是有很多哈萨克已经不在牧区和农村生活了啊喂!!!我的父母退休前也一直像内地人一样朝九晚五的上班啊,也关心物价、房价,关注社会舆论和国家政策啊,我们这一代人也有很多在内地求学,也接受了现代社会这种“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了啊。小时候我也在爷爷家骑着马儿放过羊,觉得十分美妙,但现在要我去过那种生活,我不要,也不可能。至于哈萨克斯坦的发展空间,举个我叔叔的例子,我叔叔大概是90年代末吧,新疆大学毕业,学得俄语,在乌鲁木齐做了几年翻译,收入不是很理想,那时候我还小,只记得他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结婚后还是和我爷爷奶奶住一起。后来在02年,他和我婶婶去了哈萨克斯坦发展,起初过得确实比较艰难,我父母还接济过他们,但后来他们就过得很好了,在阿拉木图开了一家干洗店和一家窗帘店,有车有房,还买了别墅,只是因为送小孩上学不方便,就一直没住进去。之前,我小姨家也搬去阿拉木图了,他们家在开了哈萨克斯坦开了好几个工厂,想要去那里发展。并且他们认为新疆在进行汉化教育,而他们希望孩子接受哈萨克斯坦的教育。我们经常的讨论的问题,就是本民族的文化危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在汉语学校上学以汉语为主,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了解很少。语言水平也只能做到基本的日常交流,不太恰当的说,也就是个英语三五千单词的水平,大部分人没有阅读本民族文字的能力,能进行写作的就更少了。哈萨克斯坦也一直在努力尝试“去俄化”,但相对而言,那里的文化环境还是要比新疆好的。~~~~~~~~~~~~~~~~~~~~~~~~~~~~~~~~~~~~~~~~~~~~~~~~~~~~~~~~~~~~~~~~~~~~~~~~~~~~~~~~~~~~~~~~~~~~~~~~~~~~~~~~~~~~~~~~~~~~~~~~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哈萨克人的母语国家,相对于正在施行“双语政策”、文化上逐渐汉化的新疆来说更有文化归属感。在新疆,哈萨克族的人口也只排在第三,远少于维吾尔族和汉族,在国家政策和资源倾斜上力度没有维吾尔族那么大。而相对于新疆而言,哈萨克斯坦对哈萨克人的发展空间更大。移民哈国,是从文化归属和现实生存的角度考虑做出的选择。PS:汉族朋友里移民欧美的大有人在,那哈萨克人移民去了自己的母语国家又有什么的呢?
还有只想对说“人走地留”一类话的人说呵呵,你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听过一次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讲座报告会吗?
作为哈萨克族,看到楼上
的答案我也来回答一下。他说“境外哈萨克人回归历史“祖国”总览图 ,这简直就是谬论,本来就是苏联画出来一块地儿,还标榜‘祖国’”。当初弄得我国北方戒备森严如今吞掉克里米亚的大熊什么时候这么仁慈啦,没事给别人画个国家玩? (
说苏联和俄罗斯不一样,我觉得在这方面都是野心勃勃寸土不让的毛子政权,可以类比)。
哈萨克斯坦为什么在独立后拥有这么大的国土?因为这本来也就是沙俄击垮的哈萨克汗国的领土,到后来的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到如今独立的哈萨克斯坦,一脉相承,不是谁画出来的也不是谁施舍的,用哈萨克谚语来说就是祖先们在刀尖马背上用鲜血拼下来的土地。而且1991年独立时哈萨克斯坦境内哈萨克族只占36%,还不如俄罗斯族40%来的多,这样的人口比例下拿回曾经的国土,要不是有不可辩驳的历史继承关系,早就被俄罗斯瓜分吞并了。
即使不说之前的白帐汗国以及更早的部落政权,哈萨克人以“哈萨克”名义建立的国家可以追述到克列汗与贾尼别克汗在1456年建立的哈萨克汗国,即,距今558年前哈萨克人就在中亚建立了领土广阔的国家。而之前的白帐汗国即是哈萨克韩国的前身,在蒙古当权者迅速哈萨克化之后实际上也是哈萨克人占多数和实际控制的国家。所以说哈萨克斯坦是苏联画出来的显然不对,你以为毛子好糊弄啊。至于祖国的说法,出身在东南亚的华人也把中国当作祖国,你去批评教育他们吧
上面亮帖还说哈萨克族就爱好安逸每天放羊喝奶茶巴拉巴拉,哥这都2014年了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谁人不为更好的生活打拼每天安逸喝奶茶捏?近几年来说,我看到的很多哈萨克牧民都在动脑子做点小生意努力过的更好,越来越多的牧区哈萨克人来到城市定居,当然原本就在城市的哈萨克居民不仅在生活上,在眼界和文化水平都提高了很多。
反驳了两个观点,回答题主的问题,除了其他知友说的去哈国有经济补贴等生活利处之外,我们看到很多原本就生活的不错的城市居民也在移民,包括一些公务员、老师等职位的人,他们宁肯生活水平下降也在移民,还有的自己移不动就把孩子移去。这里面就是从文化方面考虑了,他们觉得在中国后代总会被汉化。因为很多90后00后哈萨克人已经把汉语当作第一语言(比如我),而在教育方面,现在新疆实行双语教育,即除了语文课其他课都是严格要求用汉语进行,于是经常有讲台上的哈萨克教师用蹩脚的汉语给下面听不太懂的哈萨克小孩讲课的搞笑画面,就算场面尴尬课堂上也不能说哈萨克语。所以一些家长希望孩子不要忘记哈萨克语,就会选择移民。
另一方面有人提到民族认同感问题,有人说那么个新兴的破国家有啥好,人走地留更好。可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有些人就是民族认同感高于国家认同感,我们也不好说什么。
至于我,我在内地上学以后也争取留在内地,毕竟在文化上已经完完全全是中国的烙印,血肉相连。我是哈萨克族更是中国人,我不会忘记母语也不会离开生长的国家,也希望知友们客观的看待移民问题,在经济日益发展的现状下更宽容的面对社会问题,相信移走的同胞们会移回来滴!
我觉得题主的心态就不对,别人想走你为啥拦着,汉族要移民欧美的一抓一大把呢。而且哈萨克族有能力走,你看国内这帮求跑路而不得的货色,只能在网上跪舔欧美,人草原男儿说到做到多爽快!中亚本身就是大国的角力场,之前由毛子所控制,现在毛子崩溃之后各民族纷纷觉醒,哈萨克族和哈萨克斯坦总体上而言对中国友好,可以合作和信赖。中国需要中亚的市场资源,更需要一个稳定和亲中国的中亚,哈萨克斯坦需要资金和安全保障,双方都有合作的需求,况且某些恐怖分子是两边都要打的,自然能站到一起去。哈萨克族跑到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原因并不是“中国呆不下去了”而是“哈萨克斯坦那边日子更好”,这跟农村人跑到大城市投奔亲戚一个思路,并不是他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而是自己的家乡机会不够,这个问题会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得到解决。两个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越紧密,互相移民侨民就会越多,中日关系这么糟糕,在华日本人也有15万之多,随着中国与中亚关系的日益紧密,甚至汉族也会去哈萨克斯坦定居。至于已经移民到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也没有必要反目,亲情不在还有友情嘛,他们既了解中国又了解哈萨克斯坦,在中哈合作中可以充当桥梁,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将是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在经济政治上彼此需要,文化上亦无大的冲突,人员流动不足为奇。某种意义上,哈萨克族人的心态是矛盾的,他有文化上的祖国和政治上的祖国,有着双重的身份认同,好比海外华人,虽然国籍并不是中国,但是很多人对自己的定位还是中国人,这种情况下不应强迫他割裂自己的身份认同,太过于痛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所以大国无疆,一个地区强权,能保护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家人,它一样能保护自己的邻人。
这不是个好事还是坏事的问题,哈国对他们来说更加容易产生民族认同,他们只不过用脚选择了自己的人生。至于说移民的哈族,他们的故乡,确实就在中国新疆的草原上,但哈萨克本来就是游牧民族,择水草而居,一定要给他们安个故乡吗。你们是同学是一种缘分,珍惜这份情谊就好,如果你们关系足够好,情谊不会因为他是不是你的“同胞”就有分毫减少。那天看高晓松的脱口秀里提到大汉族沙文主义,也挺有感触。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习惯,甚至一定程度的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民族认同,首先该把他们看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群体。不应该因为他们不完全接受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就敌视他们,他们不能和我们完全一样就说他们不合群,不受教化。不应该如果他们选择离我们而去,我们就认为他们是一种背叛。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的权力,如果他只是选择一种让他的生活过的更好的方式,我们完全应该尊重他。他又没危害到谁,是他要去哈国,又不是要把新疆带去哈国,说句“路途遥远,一切多保重”就好。从境外移民的哈萨克和哈国土著的哈萨克之间会不会有隔阂,我没有太多资料,不敢肯定的说,但我觉得还是会有的。他若选择去哈国,你该祝他能早日适应那里的生活。我估计他真去了,还是会扎入一个从中国迁过去的哈族圈子里。至于说人才流失,问下题主,你觉得你是人才吗?他是你同学,按你们的专业发展,你们能为社会做的贡献应该都差不多。如果你是人才,他是人才,那你要相信你能带给这国家的,不会因为有没有他而就有丝毫减少。如果大家都只是普通人,少谁一个明天大家就不上班了啊。前段时间练车我教练还给我说了他去哈国自驾游的一些感受,哈国的司机很文明,他回国后一下就不会开车了,看着满是随意变道的车辆的道路就一感觉,咋这么乱!还是借下韩寒那句话:"等中国的每个司机都知道会车时关起远光灯时..."我们的国家还在发展中,她不够好是真的,这也是很多人选择离开的原因。但若有一天他们还想念这里,爱着这里,无论他觉得他是哈国人,还是远行的中国人,还是择草而居的牧者。他重新回来,“远来都是客”,问清楚是干啥来的,都欢迎。
隔壁寝室有个室友是新疆哈萨克族的,平时交往也比较密切。他的中文很好,稍带一些口音,但交流完全无障碍。前段时间他申请加了我的人人好友,我通过了,然后后面的时间实际上也没什么不对劲的。但之后逐渐有些东西让我觉得不太对,因为他经常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面分享一些哈萨克这个国家的事情,对于哈萨克的国家领导人亲切地称其为爷爷。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导致哈萨克族大量流向哈萨克的原因,但我想这种和哈萨克天然亲近的心理或许能成为他们考虑移民的一个因素。
纳扎尓巴耶夫领导下的哈萨克斯坦不得不说是苏联解体后的一个奇迹,相比之下新疆的人均GDP并没有哈萨克斯坦高,加上民族思潮的影响,有部分哈萨克族人会选择移民或有倾向也尚可理解。假设新疆乃至中国发展超过哈萨克斯坦,经济实力和人均GDP能够超过其两三倍,是不是也会有部分人希望移民到中国
说实话,每个民族都有根子,特别是保留了语言、文字、宗教、生活习俗的民族,谁不想有个环境更亲切的归属?题主其实自己知道答案,一方面是哈萨克斯坦的政策鼓励,另一方面就是人心所向了,就像很多华侨现在也开始回流中国一样。如果非要深究原因,那么地区经济发展可以算一个,哈萨克斯坦受益于新丝绸之路、西部大开发,当然还有人家自己国内的努力,经济情况改善,自然对人才吸引力加强。不要单说哈萨克族移民多少,每年去哈萨克斯坦工作、生活的汉族人也在增加啊!这很正常。最后,友谊不会因距离而消失,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有机会去旅游顺便探望朋友呗,去转转,亲眼看看说不定你就知道答案了。
不是挺好的吗?能向南疆的穆斯林朋友建议他们移居到土耳其吗?沙甸等也是。土耳其的生活水平也更高,这多好啊
我现在在哈萨克斯坦.,这里比我想象中还要好。家人也准备搬到哈萨克斯坦了,有很多原因:
语言,不用说汉语了,有些长辈汉语水平还是比不上哈语水平呢。哈萨克语是国语,再懂一点俄语差不多了.
素质,哈萨克斯坦人素质蛮好,马路上车让行人先走。车上男人都是站着的.,让老人小孩和妇女,舒坦.
认同,哈萨克族多一些.
环境,哈萨克斯坦挺美的,房子大.多是两层小别墅,有院子,可以自己种花种菜,有的房子附近可以养羊养牛. 当然也有高层住宅楼,有的很漂亮 像写字楼.
食品,哈萨克族喜欢的食品都有,还比国内安全一些→_→
甜点太好吃啦 我都胖了好几圈
生活节奏,慢. 周末双休 很多人开车去山里烧烤度假露营
一下班关机找不到人
享受生活去啦.我姨是哈国人.,她觉得中国菜实在太辣了 像吃火团一样
哈哈哈哈哈哈哈稍后附哈萨克斯坦照片 阿斯塔纳与阿拉木图,。多图预警阿斯塔纳清真寺和平宫和平宫歌剧院歌剧院鸟蛋图书馆鸟蛋图书馆很多喷泉的设计很美很多喷泉的设计很美这里有很多鸟这里有很多鸟干净整洁的街道干净整洁的街道阿拉木图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绿色覆盖率超过70% 的城市之一。纵观我国的城市建设,大量房地产开发,千城一面,想找块儿绿地都没有,人们出行除了看楼就是看车,远看灰茫茫一片。阿拉木图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绿色覆盖率超过70% 的城市之一。纵观我国的城市建设,大量房地产开发,千城一面,想找块儿绿地都没有,人们出行除了看楼就是看车,远看灰茫茫一片。只放了几张,留个悬念只放了几张,留个悬念美吧? 过来找我玩吧 ^O^ 我准备做旅游呢
愿留者留,愿去者去,多好的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怎么才能学好哈萨克语?
立志,掌握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等一系列语言,但是没能发现好教材,大多没有音频文件..只有什么300句之类的。想知道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书籍可以推荐,谢谢各位。
按时间排序
我在学《大众维语》,不需要音频啊,身边同事随便拽一个来就可以问,随时随地可以跟他们交流口语,语言环境不要太好。本人默写的课文,字丑轻喷。
我学哈语的时间精力都不多,不过现在有长足进步,所以也来聊聊。我觉得哈语的语法谈不上复杂,就是有点不太容易理解。举个例子:我会一些意第绪语和俄语,其语法都是变化很丰富的,动词也好名词也好,都有很多变化,而且不规则之处也很多。相比之下,哈语在这方面除了代词以外没有任何的不规则。所以这方面就省了很大很大的工夫。哈语的难就难在语法和汉语差别太大。稍微复杂点的句子就完全“颠倒”了思维方式。我一开始也是特别纠结这一点。直到后来突然仿佛开窍一般,才有了些理解。主要就在于要弄明白究竟是哪里不一样。时态什么的比较好办,虽然数量众多但差别很细微。同样的句子朋友跟我说的和书上写的不一样,所以这就说明无须花太多时间抠时态间的细微区别。单词也许稍微费些劲,毕竟大量词的词根不一样,又夹着很多阿拉伯语和俄语词,会费些工夫。但我认为呢,背单词一开始都没捷径,其实学外语就没有捷径,要的就是踏踏实实学。但哈萨克语造词能力强,学多了词以后就能推测出很多词了。我觉得最麻烦的是复合句,比如汉语英语的宾语从句之类的。这一类的句子,由于哈萨克语动词放在最后面,所以整个的句式都颠倒了。所以我的学习方法是,先记一些基本的句子,先鹦鹉学舌。然后当学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在哈语和对应的汉语翻译中间加上一个“逐字翻译”的过渡。我的意思是,通过这样的“搭桥”,可以逐渐了解哈语在表达同一意思的结构上的不同和特点。比如: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在哈语的结构类似“我’你所说的‘不知道”。这样的话虽然在汉语听上去很别扭,但有助于搭建哈语的句子,而且汉语是母语,就算这么一折腾,也不至于被带晕了。我听力很差,开始学哈语的时候正好和朋友分开不在身边,所以听力不太好提升。不过最近找到了个app,可以看新疆的哈语节目,慢慢来可以提升。另外,阅读也是提升语感非常好的办法。
哈语翻译专业准研究生飘过~ 本科期间已经有了一些搞翻译的经验,现在也在做哈汉翻译的工作。我的经验,基本语法基本掌握以后就是要,多听多用!多听多用!多听多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可以看一些哈萨克斯坦的现代都市剧,比如 ?ара ша??ыра?
айша 等等,如果这类的看不懂,就从动画片和儿童节目看起,比如ардар к?се 跟人交流练口语的话,尽量找除了哈语外跟你没有任何共同语言的,比如小孩子,亲测效果非常不错~而且小朋友萌萌哒,玩好了也是非常愉快的哦!
最近学哈萨克语的人很多啊,哈萨克语言优美动听,哈萨克语言文学也在文学中独树一帜,充满人情味的哲理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赞美,非常巧妙的比喻联想都是让人回味的。希望你学有所成,每一种语言文学的优美只有通过学习该语言才能完美体验!
略反对 突厥语作为一门外语,其实哈萨克语要比维吾尔语学起来快得多。所以我并不推荐先学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的书我推荐 《哈萨克语基础教程》伊犁师范学院《哈萨克斯坦哈萨克语》《Qazaqsha》(因为知乎不能正常显示阿拉伯文,故用转写)哈萨克语是没有方言的,仔细听阿勒泰、伊犁、哈萨克斯坦的哈语都是一样的。 容许我吐槽一下 你们两个维吾尔居然觉得哈萨克语发音难-_-#?!?!另外安利个粗糙的网站。是个混迹百度贴吧维语吧和U吧的某新大维语专业的大学生开的(好像在考研?),似乎看到
是管理员?主题是突厥语,有一些哈萨克语的,诚然,不是很多。
找个聪敏、睿智、漂亮(帅气)且以此为母语的异性|同性同居吧。
学好了维语再学哈语柯语会特别简单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问题已关闭
包含未经证实的传言
请对事件或观点给出充分的依据和说明,补充可信来源、背景等关键信息。
如何看待中国的哈萨克族大量移民到哈萨克斯坦?
5年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报道称已经有10多万中国的哈萨克族移民到哈萨克斯坦了,现在应该更多,而且逐年增长。我了解到这件事,是通过跟我一个班的大学同学(哈萨克族),他说他们家已经移民过去好几个了,他自己也打算毕业后去哈国。一方面是哈萨克斯坦的政策鼓励,一方面是当今很多哈萨克族愿意去哈国。说实话我内心里很不是滋味,想对他说“不想让你走”,但又说不出理由。仿佛有一种人才流失的感觉?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按时间排序
我觉得题主的心态就不对,别人想走你为啥拦着,汉族要移民欧美的一抓一大把呢。而且哈萨克族有能力走,你看国内这帮求跑路而不得的货色,只能在网上跪舔欧美,人草原男儿说到做到多爽快!中亚本身就是大国的角力场,之前由毛子所控制,现在毛子崩溃之后各民族纷纷觉醒,哈萨克族和哈萨克斯坦总体上而言对中国友好,可以合作和信赖。中国需要中亚的市场资源,更需要一个稳定和亲中国的中亚,哈萨克斯坦需要资金和安全保障,双方都有合作的需求,况且某些恐怖分子是两边都要打的,自然能站到一起去。哈萨克族跑到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原因并不是“中国呆不下去了”而是“哈萨克斯坦那边日子更好”,这跟农村人跑到大城市投奔亲戚一个思路,并不是他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而是自己的家乡机会不够,这个问题会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得到解决。两个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越紧密,互相移民侨民就会越多,中日关系这么糟糕,在华日本人也有15万之多,随着中国与中亚关系的日益紧密,甚至汉族也会去哈萨克斯坦定居。至于已经移民到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也没有必要反目,亲情不在还有友情嘛,他们既了解中国又了解哈萨克斯坦,在中哈合作中可以充当桥梁,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将是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在经济政治上彼此需要,文化上亦无大的冲突,人员流动不足为奇。某种意义上,哈萨克族人的心态是矛盾的,他有文化上的祖国和政治上的祖国,有着双重的身份认同,好比海外华人,虽然国籍并不是中国,但是很多人对自己的定位还是中国人,这种情况下不应强迫他割裂自己的身份认同,太过于痛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所以大国无疆,一个地区强权,能保护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家人,它一样能保护自己的邻人。
对哈萨克民族来说是个好事,对中哈两国来说更是好事,双方的民族融合与了解会更加深入。如果我是哈萨克族我也会选择去哈萨克斯坦考察一番,一个以本民族为主体民族的民主国家,起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了,加上经济、文化、宗教和生活习惯等综合原因,这种吸引力无疑是非常有优势的。总之,这个政策个人觉得是利远远大于弊,那么问题来了......
作为哈萨克族,看到楼上
的答案我也来回答一下。他说“境外哈萨克人回归历史“祖国”总览图 ,这简直就是谬论,本来就是苏联画出来一块地儿,还标榜‘祖国’”。当初弄得我国北方戒备森严如今吞掉克里米亚的大熊什么时候这么仁慈啦,没事给别人画个国家玩? (
说苏联和俄罗斯不一样,我觉得在这方面都是野心勃勃寸土不让的毛子政权,可以类比)。
哈萨克斯坦为什么在独立后拥有这么大的国土?因为这本来也就是沙俄击垮的哈萨克汗国的领土,到后来的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到如今独立的哈萨克斯坦,一脉相承,不是谁画出来的也不是谁施舍的,用哈萨克谚语来说就是祖先们在刀尖马背上用鲜血拼下来的土地。而且1991年独立时哈萨克斯坦境内哈萨克族只占36%,还不如俄罗斯族40%来的多,这样的人口比例下拿回曾经的国土,要不是有不可辩驳的历史继承关系,早就被俄罗斯瓜分吞并了。
即使不说之前的白帐汗国以及更早的部落政权,哈萨克人以“哈萨克”名义建立的国家可以追述到克列汗与贾尼别克汗在1456年建立的哈萨克汗国,即,距今558年前哈萨克人就在中亚建立了领土广阔的国家。而之前的白帐汗国即是哈萨克韩国的前身,在蒙古当权者迅速哈萨克化之后实际上也是哈萨克人占多数和实际控制的国家。所以说哈萨克斯坦是苏联画出来的显然不对,你以为毛子好糊弄啊。至于祖国的说法,出身在东南亚的华人也把中国当作祖国,你去批评教育他们吧
上面亮帖还说哈萨克族就爱好安逸每天放羊喝奶茶巴拉巴拉,哥这都2014年了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谁人不为更好的生活打拼每天安逸喝奶茶捏?近几年来说,我看到的很多哈萨克牧民都在动脑子做点小生意努力过的更好,越来越多的牧区哈萨克人来到城市定居,当然原本就在城市的哈萨克居民不仅在生活上,在眼界和文化水平都提高了很多。
反驳了两个观点,回答题主的问题,除了其他知友说的去哈国有经济补贴等生活利处之外,我们看到很多原本就生活的不错的城市居民也在移民,包括一些公务员、老师等职位的人,他们宁肯生活水平下降也在移民,还有的自己移不动就把孩子移去。这里面就是从文化方面考虑了,他们觉得在中国后代总会被汉化。因为很多90后00后哈萨克人已经把汉语当作第一语言(比如我),而在教育方面,现在新疆实行双语教育,即除了语文课其他课都是严格要求用汉语进行,于是经常有讲台上的哈萨克教师用蹩脚的汉语给下面听不太懂的哈萨克小孩讲课的搞笑画面,就算场面尴尬课堂上也不能说哈萨克语。所以一些家长希望孩子不要忘记哈萨克语,就会选择移民。
另一方面有人提到民族认同感问题,有人说那么个新兴的破国家有啥好,人走地留更好。可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有些人就是民族认同感高于国家认同感,我们也不好说什么。
至于我,我在内地上学以后也争取留在内地,毕竟在文化上已经完完全全是中国的烙印,血肉相连。我是哈萨克族更是中国人,我不会忘记母语也不会离开生长的国家,也希望知友们客观的看待移民问题,在经济日益发展的现状下更宽容的面对社会问题,相信移走的同胞们会移回来滴!
愿留者留,愿去者去,多好的事。
哈萨克族是个很好的族。希望哈萨克族留下来。
作为球迷说句话,哈萨克斯坦加入了欧足联,水平比中国强不少,虽然很难在欧洲足坛争得一席之地
不是挺好的吗?能向南疆的穆斯林朋友建议他们移居到土耳其吗?沙甸等也是。土耳其的生活水平也更高,这多好啊
隔壁寝室有个室友是新疆哈萨克族的,平时交往也比较密切。他的中文很好,稍带一些口音,但交流完全无障碍。前段时间他申请加了我的人人好友,我通过了,然后后面的时间实际上也没什么不对劲的。但之后逐渐有些东西让我觉得不太对,因为他经常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面分享一些哈萨克这个国家的事情,对于哈萨克的国家领导人亲切地称其为爷爷。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导致哈萨克族大量流向哈萨克的原因,但我想这种和哈萨克天然亲近的心理或许能成为他们考虑移民的一个因素。
我现在在哈萨克斯坦.,这里比我想象中还要好。家人也准备搬到哈萨克斯坦了,有很多原因:
语言,不用说汉语了,有些长辈汉语水平还是比不上哈语水平呢。哈萨克语是国语,再懂一点俄语差不多了.
素质,哈萨克斯坦人素质蛮好,马路上车让行人先走。车上男人都是站着的.,让老人小孩和妇女,舒坦.
认同,哈萨克族多一些.
环境,哈萨克斯坦挺美的,房子大.多是两层小别墅,有院子,可以自己种花种菜,有的房子附近可以养羊养牛. 当然也有高层住宅楼,有的很漂亮 像写字楼.
食品,哈萨克族喜欢的食品都有,还比国内安全一些→_→
甜点太好吃啦 我都胖了好几圈
生活节奏,慢. 周末双休 很多人开车去山里烧烤度假露营
一下班关机找不到人
享受生活去啦.我姨是哈国人.,她觉得中国菜实在太辣了 像吃火团一样
哈哈哈哈哈哈哈稍后附哈萨克斯坦照片 阿斯塔纳与阿拉木图,。多图预警阿斯塔纳清真寺和平宫和平宫歌剧院歌剧院鸟蛋图书馆鸟蛋图书馆很多喷泉的设计很美很多喷泉的设计很美这里有很多鸟这里有很多鸟干净整洁的街道干净整洁的街道阿拉木图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绿色覆盖率超过70% 的城市之一。纵观我国的城市建设,大量房地产开发,千城一面,想找块儿绿地都没有,人们出行除了看楼就是看车,远看灰茫茫一片。阿拉木图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绿色覆盖率超过70% 的城市之一。纵观我国的城市建设,大量房地产开发,千城一面,想找块儿绿地都没有,人们出行除了看楼就是看车,远看灰茫茫一片。只放了几张,留个悬念只放了几张,留个悬念美吧? 过来找我玩吧 ^O^ 我准备做旅游呢
这不是个好事还是坏事的问题,哈国对他们来说更加容易产生民族认同,他们只不过用脚选择了自己的人生。至于说移民的哈族,他们的故乡,确实就在中国新疆的草原上,但哈萨克本来就是游牧民族,择水草而居,一定要给他们安个故乡吗。你们是同学是一种缘分,珍惜这份情谊就好,如果你们关系足够好,情谊不会因为他是不是你的“同胞”就有分毫减少。那天看高晓松的脱口秀里提到大汉族沙文主义,也挺有感触。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习惯,甚至一定程度的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民族认同,首先该把他们看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群体。不应该因为他们不完全接受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就敌视他们,他们不能和我们完全一样就说他们不合群,不受教化。不应该如果他们选择离我们而去,我们就认为他们是一种背叛。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的权力,如果他只是选择一种让他的生活过的更好的方式,我们完全应该尊重他。他又没危害到谁,是他要去哈国,又不是要把新疆带去哈国,说句“路途遥远,一切多保重”就好。从境外移民的哈萨克和哈国土著的哈萨克之间会不会有隔阂,我没有太多资料,不敢肯定的说,但我觉得还是会有的。他若选择去哈国,你该祝他能早日适应那里的生活。我估计他真去了,还是会扎入一个从中国迁过去的哈族圈子里。至于说人才流失,问下题主,你觉得你是人才吗?他是你同学,按你们的专业发展,你们能为社会做的贡献应该都差不多。如果你是人才,他是人才,那你要相信你能带给这国家的,不会因为有没有他而就有丝毫减少。如果大家都只是普通人,少谁一个明天大家就不上班了啊。前段时间练车我教练还给我说了他去哈国自驾游的一些感受,哈国的司机很文明,他回国后一下就不会开车了,看着满是随意变道的车辆的道路就一感觉,咋这么乱!还是借下韩寒那句话:"等中国的每个司机都知道会车时关起远光灯时..."我们的国家还在发展中,她不够好是真的,这也是很多人选择离开的原因。但若有一天他们还想念这里,爱着这里,无论他觉得他是哈国人,还是远行的中国人,还是择草而居的牧者。他重新回来,“远来都是客”,问清楚是干啥来的,都欢迎。
相比经济的原因,我觉得还是文化的差异影响更大。韩国人均GDP比延边高得多,也没见多少朝鲜族移民韩国的。哈萨克斯坦毕竟不属于中华文化圈。
有一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哈萨克室友,家在边境,往西开200公里的车就到哈萨克斯坦,曾经问过她哈萨克斯坦的问题,她说哈萨克斯坦虽然资源总量比中国少,但是因为人少,平均下来还是比她们好的,至少哈萨克斯坦每户一车一别墅是没有问题的。她家在自治州的县城,做不到一户一车一房。有的时候和这个室友聊天还是蛮有意思,比如另一个室友一直以为穆斯林不吃猪肉是因为猪是他们的祖先,直到发现真相。还有这个室友算是生穆斯林(不知道怎么描述,武侠小说中苗人有生苗和熟苗的区别,就这么用一下吧)中比较开放的,因为她小学中学是上的新疆的汉族人学校,但是家庭很保守,所以到华中地区上大学正好遂了心愿,经常和各种各样的人出去玩,但是不能和汉族男孩谈恋爱,她说她们哈族的男生很矬,帅得少,维族的还多一点,有次遇上一个阿勒泰的觉得不错,回去跟家里说,她妈妈坚决反对,说离得太远了。我们听了惊呆了,然后找出地图来一看确实很远,虽然在一个省。然后是猪肉的问题让我很苦恼,室友比较开放,班级聚餐的时候愿意跟我们一起吃,但是餐桌上不能有大肉,导致肥肠不能点,驴肉不能点,猪蹄不能点,馋嘴牛蛙不能点。都是好吃的东西啊。云南出事的时候,我们在一起聊这个话题,室友说不能光说我们啊,你们看藏族,在新疆我们看到藏族人都躲着走,他们几乎人人带着藏刀。另外室友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家庭出身,即少数民族中的红色少数民族,高三时她的班主任就私下劝说她的朋友说:“高三了你不要整天和xxx鬼混了!人家是少骨,不用学习,你是吗?”开始我没有直观感受,后来发现室友的考研分数线比国家线低50分。新学期的时候学校里面一下子多了好多穆斯林,学妹们个个穿着长袍戴着头巾,看着蛮吓人的,我们学校是挖矿技校,听说有的学校核物理专业多了很多穆斯林男生,化工专业多了很多穆斯林女生。
的答案是我期待的答案,题主的问题是一个可以进行开放式讨论的问题,需要有不同版本的真实,需要有来自不同角度的观点和思考,这样才能帮助大家更立体地来看待这个事实。我在第一名的答案里留下这样一句评论很多关注是好事。但是一个“政治正确”的答案得到太多赞同,让人担忧,大家可能更在意的是它迎合了自己的预期,如果一个完全不同的并不那么“正能量”但也是真实的答案会不会得到赞同。几个自述亲身经历和感受的答案都是真实,答案中透露的立场和观点也是真实。不存在唯一的真实的版本。哈萨克族中也存在民族主义者,也存在极度排斥汉族,排斥其他民族的人,也存在原教旨主义者,对很多令人发指的暴行表示支持甚至参与其中的人,也存在其他持各种政治主张的人。就是在电视中常常出现的你们习惯认为的“穿着传统民族服饰,热情好客,能歌善舞,骑马放羊的哈萨克族”中存在那样的人,即使他们不符合你对这个民族的期待,也许听到这样的存在会让你不舒服,但非常抱歉,事实就是如此。不能为了迎合你们对我们的预期,就忽略掉其他版本的真实,只有等到大家都能接受很多不愉快的存在,我认为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相互尊重和认同2我非常喜欢 的回答民族相同只是移民的有利条件,并不是根本动力。汉族移民也不少,有“母国”吗?还不是为了改善生活。他的答案和我评论里的一个回复“为了更好的生活” 说出了我的心声。移民只是作为“为了更好的生活”这个目的做出的一个选择这是一个现实选择,如果这个选择没有伤害到他人的利益,那么这个选择不应该接受来自任何政治立场的道德审判。PS:我对中国文化有特殊的感情,但我不是爱国主义者。只要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可以与持任何政治立场的人进行交流,什么是互相尊重,除了最基本的礼貌,就是认同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关系。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因为在很多人眼中,“少数民族”=“蛮夷”,仍然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视作一种主从关系。在各种居高临下的审问和评断下,我看到的只是你不懂得何为尊重。~~~~~~~~~~~~~~~~~~~~~~~~~~~~~~~~~~~~~~~~~~~~~~~~~~~~~~~~~~~~看了前几个答案,觉得可以多说一点,自己的民族得到更多关注是好事,有更多人会了解它。结合第一名的答案说一下新疆哈萨克族政治资源的分配,体制内哈萨克族走到头是政协主席没错,级别最高,正省级,但政协主席没什么实权的。一般到自治区副主席,伊犁州州长(副省级)这个级别,仕途其实就已经到头了。喜欢喝奶茶放羊其实是个民族性格的问题,哈萨克人比较喜欢安逸的生活,但是有很多哈萨克已经不在牧区和农村生活了啊喂!!!我的父母退休前也一直像内地人一样朝九晚五的上班啊,也关心物价、房价,关注社会舆论和国家政策啊,我们这一代人也有很多在内地求学,也接受了现代社会这种“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了啊。小时候我也在爷爷家骑着马儿放过羊,觉得十分美妙,但现在要我去过那种生活,我不要,也不可能。至于哈萨克斯坦的发展空间,举个我叔叔的例子,我叔叔大概是90年代末吧,新疆大学毕业,学得俄语,在乌鲁木齐做了几年翻译,收入不是很理想,那时候我还小,只记得他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结婚后还是和我爷爷奶奶住一起。后来在02年,他和我婶婶去了哈萨克斯坦发展,起初过得确实比较艰难,我父母还接济过他们,但后来他们就过得很好了,在阿拉木图开了一家干洗店和一家窗帘店,有车有房,还买了别墅,只是因为送小孩上学不方便,就一直没住进去。之前,我小姨家也搬去阿拉木图了,他们家在开了哈萨克斯坦开了好几个工厂,想要去那里发展。并且他们认为新疆在进行汉化教育,而他们希望孩子接受哈萨克斯坦的教育。我们经常的讨论的问题,就是本民族的文化危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在汉语学校上学以汉语为主,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了解很少。语言水平也只能做到基本的日常交流,不太恰当的说,也就是个英语三五千单词的水平,大部分人没有阅读本民族文字的能力,能进行写作的就更少了。哈萨克斯坦也一直在努力尝试“去俄化”,但相对而言,那里的文化环境还是要比新疆好的。~~~~~~~~~~~~~~~~~~~~~~~~~~~~~~~~~~~~~~~~~~~~~~~~~~~~~~~~~~~~~~~~~~~~~~~~~~~~~~~~~~~~~~~~~~~~~~~~~~~~~~~~~~~~~~~~~~~~~~~~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哈萨克人的母语国家,相对于正在施行“双语政策”、文化上逐渐汉化的新疆来说更有文化归属感。在新疆,哈萨克族的人口也只排在第三,远少于维吾尔族和汉族,在国家政策和资源倾斜上力度没有维吾尔族那么大。而相对于新疆而言,哈萨克斯坦对哈萨克人的发展空间更大。移民哈国,是从文化归属和现实生存的角度考虑做出的选择。PS:汉族朋友里移民欧美的大有人在,那哈萨克人移民去了自己的母语国家又有什么的呢?
还有只想对说“人走地留”一类话的人说呵呵,你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听过一次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讲座报告会吗?
说实话,每个民族都有根子,特别是保留了语言、文字、宗教、生活习俗的民族,谁不想有个环境更亲切的归属?题主其实自己知道答案,一方面是哈萨克斯坦的政策鼓励,另一方面就是人心所向了,就像很多华侨现在也开始回流中国一样。如果非要深究原因,那么地区经济发展可以算一个,哈萨克斯坦受益于新丝绸之路、西部大开发,当然还有人家自己国内的努力,经济情况改善,自然对人才吸引力加强。不要单说哈萨克族移民多少,每年去哈萨克斯坦工作、生活的汉族人也在增加啊!这很正常。最后,友谊不会因距离而消失,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有机会去旅游顺便探望朋友呗,去转转,亲眼看看说不定你就知道答案了。
好事,高素质在中国有事业的谁移民去那啊?乌鲁木齐中亚第一都市,阿拉木图都不能比,去的都是类似内地头疼的维维一样文化不高混的失意的家庭,图的是哈国给他们补贴,很多人还隐瞒这事,国内的地照样出租收钱,之前哈国统计中国去的哈萨克人达到4万的时候我国的统计只有3000人。也就是绝大部分持旅游,探亲,商务签证过去入籍了并没有去注销国内的户籍,我国还认为他们只是过去短期活动的。大量来自蒙古国,中国新疆的低文化归侨也让纳扎尔巴耶夫很头疼,现在有一定职称的才给房给钱了,一般人国籍给,毕竟不能打自己脸不认,生活自己想办法,所以现在吸引力已经不大了,也就图个免费教育医疗,然后新疆的地收着租金,日子还不错,讲民族精神就too young了,前十年中亚大乱的时候对同族关闭大门的还少吗?回来做贡献欢迎,吃补助免谈。
纳扎尓巴耶夫领导下的哈萨克斯坦不得不说是苏联解体后的一个奇迹,相比之下新疆的人均GDP并没有哈萨克斯坦高,加上民族思潮的影响,有部分哈萨克族人会选择移民或有倾向也尚可理解。假设新疆乃至中国发展超过哈萨克斯坦,经济实力和人均GDP能够超过其两三倍,是不是也会有部分人希望移民到中国
如何确实是事实的话,我觉得挺好的。根据计划生育一贯的论调,我中华上国人口太多,资源不够,所以要少生。而少数民族却可以不受计划生育限制,造成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不公平。现在哈萨克族移民,减少了人口压力和资源消耗,还间接地提升了汉族人口在边疆地区的人口比例。这对哈萨克族是好事,要知道很多民族想移民要么不让移,要么没人要。韩国就不如哈萨克斯坦国开明,如果韩国也鼓励移民,相信东北的少数民族人口也会减少很多。蒙古国看来不鼓励移民,如果鼓励的话,那看来蒙古没有哈萨克斯坦有吸引力。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语网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