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 局部 下载的“局部”第13期俄罗斯油画那一集最后的结束曲叫什么名字

如何评价陈丹青的视频节目《局部》?
按时间排序
对艺术的理解,对美的理解大家都各有差异,但是往往一个好的领路人才能让你知道其中奥妙。而这个系列我觉得就是一部引路的美术课。 他谈绘画,感情,生死,一切,是对生活的思考,这就是艺术对于我们的意义。
“好啊!真是好!我也不知道它到底好在哪里,就是喜欢”
每集都看两三遍,仍不满足,耐人寻味。以至于把《陌生的经验》都前后翻了几遍。经典莫过于此。
是除了《蔡澜叹名菜》之外,唯一能让我存在手机里一看再看的纪录片节目。
如果陈先生能完全脱稿就更好了,相信他有这个能力
我觉得他全集都在传达一个观念:人是生于时代,却又创造时代。个人这个属性在美术中的非常重要。~~~~~~~~~~~~~~ 就是说命运的任何契机不对,都不会造就这些艺术家。我的理解是真正的艺术是个人超脱时代的表现。
当然这个超脱的意思就有多种了。我的这个理解是个人意识的极致表达。也是陈丹青老师一直讲的
只有憨 才能尽其极致的表达
也反而不受限制。
光是陈丹青这三个字就足以让我看下去。 他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让人敬服。千里江山图着实震撼
看了一两集,启发是有的,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可能是形式不太好吧。大概本来是想营造一种私密的、小型读书会形式,结果种种原因使得整个节目变成了陈丹青先生西装革履对着镜头一本正经的念稿子。晓松奇谈用这种方式倒还可以,毕竟高晓松摆出的是说书先生的身份。丹青先生显然不打算走幽默路线,但同时又不想太教条,可能理想状态是木心讲文学那样,几个人,一炉火,闲闲谈来,可惜,网络视频这种形式杜绝了私密与对话。
每一集的最后一句话都发人深省,像小时候写作文时候的点题,又像看电影时候突然出现的意象,让人起鸡皮疙瘩。
这问题下一边倒的评论,正是印证了陈对中国美术的抨击。多讽刺。呵呵陈抨击的中国美术生,其实就是崇拜权威。看看这个问题下,不都是这样的么?
喜欢他,不解释。
这几天,我的手机壁纸换成了巴齐耶的作品,每看到,每被感动 "四五位巴黎公子聚在他家,个个年轻,腰身清瘦,正在画架边谈话,室中气象澄清,那时印象派刚刚举事。事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多么好啊。"讲到巴齐耶这段的时候,我真是觉得这画美好啊。可是,如果他不讲,我也许是不知道巴齐耶的,或许,我也不会懂这幅画。 看局部,是个偶然的事件,来自一位朋友的强烈推荐。说一集不长的,不浪费时间,吃午饭的时候看,刚刚好。便在一个无聊的午饭时间打开,诶呦,整个吃饭的时光都变得温柔了。局部的画面,每帧应该算得上精良,配的小段曲子也是饶有意味,说是张亚东为每段的感情专门配的,查不到。我是艺术的门外汉,学了几年,越发觉得自己美育低下。三年前买的丹青先生的现在都没读完,书里好像曾经讲到这幅画。总之现在重新看,重新听讲,觉着那刚刚开始的,慢慢的,消遣般看一位艺术家眼中世界的时光又回来了。局部不是美术史,应是一位艺术家眼中艺术的局部,从那些作品重新引发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思考。这让我想起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那娓娓道来的真知。
《局部》不是掉书袋讲美术艺术知识的,而是美学教育。美学是一种对艺术的观点,一种角度,关乎思考的乐趣。节目里他举的很多例子是去服务他观点的,和事实可能存在误差。但这不重要。对这里提到的知识不必过于认真,打基础肯定要自己抱大部头去啃。思维方式的获得养成比纯粹的知识要难多了。陈丹青受木心的影响,经常有很精彩的句子闪现,看起来过瘾。而且陈丹青的格局很大,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以小见大。所以无论你和艺术熟不熟,看了都会有启发。难得诚意之作,谢谢陈丹青老师。
他一直说我的节目会完,可是我就是不希望他完。感谢梁文道吧,没他的面子,可能就没这个节目了。感觉之前欧洲都白去了,准备大学毕业后再深度游一次,不然十几年的画都白学了。。。
深入浅出,才华横溢。
陈丹青62了吧
看文章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帮个忙,想知道陈丹青讲梵高的这两本书能在哪买到,很喜欢这两本书,谢谢。注:文章底部会推荐一些书,个人推荐,大家可自行选取。《局部》出了11集,我现在看到第八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浅显易懂的美术节目,我暂时还不知道如何形容这节目,至少它不是娱乐、综艺类节目,而人文方面也不是很强。姑且把它定性为美育类节目。和其他节目相比,陈丹青在讲美术的过程中,可以说是用一种近乎于低的方式来谈,在谈的过程中,有他自己的美术理念和美术想法在里面。我们从第一集就能明显的看出来。第一集、《局部》的第一集题目叫:千里江山图。我第一次看时,以为陈丹青就是讲画,因为我负责了一档美术类微信,当然大多数时候是在说日本的设计、西方美术史,一般不敢涉及我们国家的美术。仔细看这节目,陈丹青讲《千里江山图》时,在读完题跋后,会顺带说一下,断句如果不准确,希望国学家海涵之类的话。这并非陈丹青的谦辞,而是我们国家的美术提倡书画一体,古人写东西,没有标点符号,今人在解读时,会从字到画,整个解读,所以断句不准确,影响很大,陈丹青在讲这幅画时,并没有放开来讲。不过这毕竟是第一讲,有些生疏也是一定的,我们看后面的节目就知道,他越来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不说这个,继续说节目内容。我们国家的美术是不好讲的,其原因无非就是一些考证、主旋律、画作分析等等,都不好讲。除了这些,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撕逼太严重。有个词叫:文人相轻。这个词用到绘画上也是一样,艺术这东西,在我们国家很难说谁谁谁最牛逼,谁谁谁就是大师。就算是知道,写出来,也会有人去扒他们的黑历史。这里就不详细说了。陈丹青在《局部》的第三集里面已经提到,感兴趣的看了这一期节目,想要详细了解那幅《流民图》的,可以去网上查资料。第一集,陈丹青其实是借《千里江山图》引出王希孟,表达的是年轻人在绘画上的天赋,列举一系列西方在艺术成就上非常牛逼、年轻有为的画家、音乐家、作家等等。从个人感触方面来说,陈丹青一是在鼓励年轻人,要有思想,要敢想敢做,当然这并不是说像一些互联网上一些90后那样吹牛逼,艺术与创业开公司是有非常大的差别。艺术可以是个人,企业必须全盘考量。这里可以扩展一下,为什么我们国家这么多学美术的,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年轻人能画出伟大的作品?如果看过陈丹青在《锵锵三人行》上的演讲,我们会知道,他其实非常不喜欢讲美术,而一讲,便对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不满。你会从他的语言里会听到「学美术没什么用」、「画这么好干嘛,已经有摄像机,根本就没必要拥有这么多画家」等等。只要讲美术,他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其实这是有原因的,他之所以不喜欢孩子学美术,最大的一点就是那些孩子不是真心喜欢画画,只为应付考试(也就是艺考),还有一点就是,画得好真的没用,画家并非比武,靠技艺取胜,而是靠纯粹美和思想。这一点他在《局部》后面几集里讲梵高,最为强烈。借用他自己说的,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是反艺术的。我们不能说整个国家出不了美术人才,出不了伟大的画家。或许更多的原因是这个社会关于艺术的培养是有问题的。最后说一下,关于王希孟这个人,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是,这个人在史书中是没有记载的,而《千里江山图》没有其本人的款印,画上的题跋是蔡京所著。这又是为什么呢?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美术难讲了吧!第二集、死亡到底是什么?在第二讲里,陈丹青讲了名叫《死亡的胜利》的一幅画。大多数时候,《局部》的标题可以忽略不计,陈丹青在讲一集时,可以延伸出很多内容,比如讲死亡,会涉及到中西美术的对死亡的看法,会涉及到美术的培养和教育,会涉及到战争等等。说我们是一个破坏的国家,或许不那么为过,如果《死亡的胜利》这幅壁画出现在我们国家,被破坏成碎片后,会有人去修复吗?当然这幅画并不会出现在我们国家,因为我们国家的主旋律是《千里江山图》,并非《死亡的胜利》。大多数画寄情山水和人物,很少涉及死亡的命题。就算涉及死亡和鬼魂之类,中西方之间在绘画上的差异也会很大。比如在灵魂表现上,西方在表现灵魂时,会是赤裸裸,会用一杆称来称灵魂的重量,太重的就下地狱,轻的就上天堂。而我们国家会忽略这些逻辑,鬼魂是能穿上衣服的,这在西方美术是看不见的。节目里讲到,《死亡的胜利》这幅壁画可以和敦煌壁画相媲美,那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许多历史原因,如果要了解,可以去看一本叫《美的历程》这本书,书里第五章和第六章,从各个层面讲诉了魏晋时期的书法、绘画、诗词等。一个时代它艺术形式的出现和产生,有其必然性,敦煌壁画之所以那么惊天地泣鬼神,也是如此。就正如节目中所说,梵高不可能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一样。节目中提到的美术的教育问题,对此我是赞成的。对美的追求如同读书,需要人去引导。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识字,也不可能一生下来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纯粹的美。读书之所以要人引导,是因为现在阿猫阿狗,无论是谁都能出一本书,读多了那些人写的书并不好。美也是这样,需要人去引导,可惜的是,我们从小就没人去引导过如何认识美,接触美。如果有谁提起美,就是土豪、牛逼之类的语言脱口而出,仿佛学美术就高人一等,其实不是这样。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去对待美术,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陈丹青讲美术,我想就在上一堂美育课。第三集、讲中国美术,是一件蛮难的事情,这件事可以从政治、社会、历史等等各方面去总结、归纳。我们国家的美术喜欢撕逼,喜欢遮遮掩掩。陈丹青没有,于是第三集他讲了蒋兆和的《流民图》。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艺术的故事》这本书,书里有一句画说的很妙:一幅画对于一个文盲的意义,好比一本书对一个识字的人的意义。我们每次去看美术展览,尤其是自己国家举办的展览,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展览都是在讲抗战,讲那些很壮烈的故事。借用陈丹青的那句话:我们国家的主旋律是《千里江山图》,而不是《死亡的胜利》。现今很少有人知道蒋兆和的《流民图》也是这个原因。很多时候,去看美术史,会很有趣,比如画家画画,都是谁要求他画?谁出钱包养他们?为什么埃及金字塔里的壁画脸谱型那么严重,而到了希腊,又那么的光华璀璨,文艺复兴又那么喜欢抠细节,搞得那么繁复……这一一切的一切看下来都非常有意思,如果再回头看看我们国家的美术史,对比之下,会发现西方永远在寻求变化,在寻求逻辑,在寻找自我。我们国家大多寄情于山水和人物,很少将画作投向底层人物,千百年来出一个,却又被活生生扼杀。《流民图》到底怎样,我们这里不去评价,借用孟德斯鸠的一句话: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一个人,从一个时代、一个世纪去看一幅画、一系列画,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画家有时候并不完全在画画,我想更多的,是在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点。第四——八集、第四集和第八集有很多雷同的地方,我一起讲了。个人觉得这几集最有意思的是陈丹青说的两个问题:梵高的画为什么那么好看?一幅画怎样才算画完?先说第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喜欢梵高的画,但为什么喜欢,没人能说清楚。大部分人一说梵高的画好,就说他用色喜欢用对冲的颜色,并且用的非常漂亮。要么就说《向日葵》,说他很大胆的把向日葵摆在画的正中间,大片大片的黄涂抹上去,令人着迷。无论怎么描述,梵高画的魅力,迄今为止,我没见人说清楚明白过。陈丹青讲梵高,也没讲清楚。这并不是说他不知道,而是内心感受,已很难用语言去描述。他只能用一个字形容:「憨」。在我看来,或许用纯粹美更好一些。梵高这一辈子画画,是真喜欢,他生平没靠画画赚过钱,没开过影展,更没人要求他去画画,去改画。他只是喜欢画,仅此而已。也就是是喜欢到纯粹的地步,使得他的画,美的自然,也正是纯粹的爱,才让他永远拥有一种孩童般的眼光看世界,孩童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梵高看见什么就画什么。不多不少,不增不减,老老实实。很多画家终其一生都在追逐这种纯粹美。陈丹青也是,可惜很难达到。可以说这是画家一种终极追求,在很多人看来这或许很好笑,觉得如果是这样,那自己也能画画。要明白的是,画家在经过不断的绘画训练后,再走回原点,和就在原地踏步的人,是很不一样的,这是一种对美追逐的过程,除他自己,别人无法感受。之后再说第二个问题,一幅画怎样才算画完。我当初看陈丹青讨论这个问题时,很惊讶,在我的印象里,画总有画完的时候,怎么可能没有完就拿出来了。后来才发现,他所说的完,已经上升到一种哲学上的高度,类似于人是怎么来的,人应该去哪儿等等。美术到了「印象派」这一阶段,就变得无法琢磨,因为这一帮子人画画,基本上都是画给自己看的,画山、画水、画人等等,都是自己画着玩儿。他们不会为了谁去改画,就是为了单纯的快乐,当然这也导致他们过得都很清贫。那一幅画到底怎样才算画完?没有答案,也可能有答案。不过我更多的相信,一幅画无论是画完,还是没画完,在每个艺术家看来,都有他特别的意义所在。我们不需要去纠结这个问题,太过于痴迷,反倒会把自己变得模糊。最后,美术史没完,我只是抛装引玉,希望你能对美术感兴趣。谢谢你能看到最后。
看完第一集之后,泪流满面的买了优酷全年的会员。整部片子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副极好看的油画。配乐是张亚东,膝盖已献上。旁白颇有风骨但又轻松易懂。你知道吗总有些东西让你在一瞬间觉得中国还是有好东西的比如《局部》
局部是美学欣赏入门。年轻时学了一些诗词,便很是为其中的用字精审倾倒。导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一套偏向古典的审美,后来好歹脱离了诗词的迷信,但也并没有反出师门作个叛逆者,看现代的白话文,也更推崇梁启超,鲁迅,周作人等更老一批的民国作家。更近一些的,当代只有阿城。丹青先生一开始出现在我眼里,其实不是文字,而是网络上的演讲视频,这个记忆害人不浅。后来补看了他的作品集,纽约音乐琐记,多余的素材,荒废集,荒废集续编等等。就我的阅读印象,是一个真诚有故事的人,我看重的是,他的不设防,不故弄玄虚。而非文字本身的绝妙。我真正被他倾倒的,从头到尾,都是那个细声细语,不急不躁,即便骂人说“操”“TMD”的也顶顶斯文的老派上海人。之前的多余的素材,笑谈大先生等文章里,尽管丹青先生屡次提到,都是有了邀请,提问,他才回答,然后稍稍整理成文出书。但我并不全信,就像他会说自己不是作家,那是谦虚,也是克制,不想过多纠缠。就像开始比划道一声的得罪,高中了魁首说一句侥幸。那是标准老辈人的做派。而且纽约音乐琐记还好,虽然用笔艰涩,但内容更厚实,隐约也可以看见文字背后写作者的认真态度。后来的大部分集子就是好看,有些言论很有些超乎我的意料,但那仅仅在于我的浅薄,就文字来说绝称不上一流。为此,我还几度担心,他一旦把过去的自己掏空了,没有什么经历好说,就只能靠这类访谈骗稿费了。 这在我看来,是一种羞耻和堕落。并不配他的那副气度和精神。几年过去了,这一段时间,我不再那么热心文学。某一次偶然间看到他纪念木心先生的文章。那时才惊觉他什么时候文章也写的这样好了。在我的印象里,那么细致刻画死亡这件事的,只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名人》里写棋圣秀哉。然后又重翻了他的一些作品。不得不承认,他也一直在进步。虽然就他而言,对于文字的圆熟从来不是他的追求,尽管他的老师木心先生是技巧派的大家。他也说过,他从不担心没有东西可写,因为他的第一语言是绘画,一个东西是先通过图像进入脑子。文字是回忆的产物。这也许意味着,文字于他,也是再创作,而非凭空杜撰。梁文道在采访里也提到,他们三个都是做一些基础的,初级的东西。丹青先生的《局部》,大略可以比拟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都不是真正的作品,但绝对是能引起初学者兴趣的。也值得反复的看几遍。这里才是真正陈丹青之为陈丹青的所在。从第一集,千里江山图开始,每一集都在探讨一些问题。譬如天才,譬如流派,譬如谁在养这些人。他说的都很具体,基本上大致地给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创作者的状态等。每一个人背后,都可以根据提示到百度了解生平,有兴趣的话,还可以找专门的相关书籍了解。最好是逛博物馆看产品。这些完全可以就每一集十六分钟的视频,其中的某一句话,展开探讨,作一些笔记。我反复看过前三集,要是自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会立体生动太多,放佛看到了另外的一个过去的世界。一些细节譬如某一副作品画了一百多遍,某一副作品看待躶体的眼光非常年轻、自然,都是很实在的创作经验谈。没有多少的矫情和夸大。是我欣赏和认可的态度。作文做人就该这个样子。
如果不是美术专业出身 ,一般人很难主动接触到局部里介绍的画作,更别说是画家所处的年代,师承何方。 看理想系列,之所以是理想,就是让国人捡起一些对美和知识的诉求,创造像古希腊一样的人人可辩论哲学 谈论美学的文明盛宴。(虽然就靠这么几个视频有点难,但总是在进步的路上)像是局部里陈老师很喜欢的那幅海边的小人,印在书本上根本不会有人在意,毕竟艺术的东西很难成为一种流行。局部是为普通人想接触下艺术殿堂开的小小的一扇窗。毕竟这样的节目,带着母上大人看,她也说好,甚是难得。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陈丹青,这回我是认真的
陈丹青,这回我是认真的
来源: 前线
ID:artedge不是艺术史,亦非绘画入门。跟随陈丹青的眼睛,洞见幽微辽阔的万华世界。本视频选自陈丹青《局部》系列之四。▼“每次看到这种中国式的素描,我就想死,我觉得我宁可一辈子不画。”——陈丹青▼陈丹青自画像在中国,凡学画者必学素描,这种素描黑乎乎脏兮兮(你懂的)。可称为:中国式素描。经历代大师导师画师专家教授的不懈努力,中国式素描已经延绵半个多世纪,而且还将继续延绵下去。这种素描能有如此坚韧不拔之生命力的唯一原因,是整整好几代中国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除了这种黑乎乎脏兮兮,也不会画别的。从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到各地美院和师范院校乃至综合院校中的美术专业,都是这种中国式素描的拥堵堆积泛滥成灾之地。那么,这种东西从哪来?到哪去?有啥用?一从全世界看,素描,只有一个起源,是欧洲文艺复兴。欧洲素描传统,有两个主要特点:一个是以线为主。▲左图是素描习作,右图是完成的油画作品。作者是拉斐尔。素描侧重线条,油画调整明暗,可看得很清楚。▲伦勃朗,是明暗光影大师。但他的素描,是以线为主的。另一个是短期作业。▲这是德加的素描,在中国,会被称为速写。▲这是德拉克洛瓦的素描,在中国,也会被称为速写。二为什么中国式素描没有欧洲传统素描的基本特征?不是说中国的素描也是向西方学来的吗?这就好比,有洋人来中国学国画。最好能跟齐白石学,实在不行,潘天寿也凑合。你不去找齐,也不求潘,而是费劲巴拉的跟某乡镇画院大师学了好几年,学完后,你回到西方,愣说自己是中国画专家。你说,这是乡镇大师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绝大部分中国美术留学的前辈,无论留法留日或留其他地方,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所以,至今鲜有人能报出其留学时跟随过的真正西方艺术大师的名号。个别能报出洋导师名字的,也多是因缺乏创新而名不见经传的学院派画家。正是因为前边的人没学明白,所以上世纪90年代后,有两所国内美术学院请几个老外来传授油画制作技术。洋师傅收费不菲的课程,只是教中国学生们怎么做画布,怎么打底子,怎么调制颜料。这难道不是油画最初级课程吗?想想吧,中国美术家从去西方学习油画开始,到走进这油画一年级课堂,用时将近100年。三民国画家留学没见到真佛,那新中国画家学苏联总算取得真经了吧?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政治上一边倒的国家政策,美术界派大量留学生去苏联学美术,请苏联专家来华教授绘画,照搬苏联美术学校中的素描基础教程,接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等等。如那个有名的马克西莫夫学习班,就很培养出几位后来在中国美术界炙手可热的人物。苏联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套路,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美术基础教育的效法样板。从学习和接受苏联美术的角度看,新中国美术家们是既拜了真佛也取了真经。但问题是:你拜的什么佛?取的什么经?成为苏联之前的俄罗斯,本来有很多佛。挑大的说有康定斯基、夏加尔、马列维奇等人,巡回展览画派也是其中一尊大佛。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巡回画派之外的其他佛都给吓跑或吓死了,只留下巡回画派这唯一的佛,让一切社会主义国家的画家们供奉瞻仰。▲这是康定斯基1917年的作品。三岁小孩都知道,就这作品,不能为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所用。▲这是夏加尔1918年的作品。时值苏维埃政权建立的第二年,国家层面上是战争贫困和死亡,你这里只画男欢女爱这一套,怎么能被无产阶级政权所待见。▲这是现代艺术名作:白上白。1918年。作者是马列维奇,他在白画布上用线画了个倾斜的方框,这东西怎么能让新兴的苏维埃政权接受?但他没有离开苏联,后来默默无闻的死去。所以,不论新中国派出多少人去苏联学美术,去的人有怎样高的天赋与才能,他们也只能见到这唯一的佛。那么,这个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巡回画派又是一尊什么样的佛呢?巡回画派是19世纪下半期兴起的俄罗斯民族画派和本土画派。也就是说,它有极强的民族属性。那俄罗斯民族有什么主要属性呢?我看其最大特点,是:实在。这是一种又结实又繁琐笨重的画法。苏联艺术教育当局将其固化为一种国立素描基础教学体系,并由此影响到中国。契斯恰科夫的素描教学与欧洲古典素描传统正好相反,它排斥线条,主张调子造型,因此只能长期作业,无法快速完成。一般说,纯用调子造型这种事,作为特殊艺术风格,当然是可以的(如修拉素描)。但用它来教学,就不是一般的笨,而是太笨了。▲这是修拉的素描,全是调子,几乎没有线。他这是玩风格,不是为基础造型训练。画个立方体,用线,几分钟,可以完事,纯用调子,至少,要好几个小时,因为你要一点一点用调子把形体转折衬托出来。依我孤陋所见,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契斯恰科夫和他在中国的追随者,还很少有人这么画素描。对中国画家来说,学这种素描还有个更深层的文化冲突:即此种画法与本民族文化传统差距太大。因此,有一个常见现象:从非苏联国家留学回来的人,很多人,后来,成为很好的国画家(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吴作人等)。而留苏学美术的人,后来能画出比较像样的中国画的,寥寥无几。▲林风眠留学法国,回国后虽常被折腾,但依然将中国媒材与西方艺术手法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吴作人留学法国和比利时,晚年创作中国画也取得可喜成就。四民国时,没找到真佛。新中国,请来个不适用的真佛。这是20世纪中国向西方学习美术的上下篇。尤其是下篇中对苏联美术的引进,从根本上,断送了中国美术成长进步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大规模学习苏联艺术这件事本身,不是艺术规律使然,而是服从国家政治需要的结果。康定斯基那套,没法与社会主义有关系。夏加尔那套,也很难成为社会鼓动的工具。所以,是中国20世纪大历史,选择了徐悲鸿写实艺术,选择了苏式素描教学体系,进而推动中国式艺术和中国式素描登上历史舞台。因为只有这种画法,才能让艺术成为传达某种社会舆论或道德训诫的有效载体。这正是一切社会主义国家都尊奉写实主义艺术的政策出发点。于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各种美术院校课堂上和校外美术培训教育中,有那么多人,花费那么多时间,投身于这种黑乎乎脏兮兮的奇妙事业中。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画了60多年,已经画了好几代人。然而,到这里,这个悲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由于延绵持续长达半个多世纪,最初由于政治原因而引进的苏式素描基础教学方法,经由中国历代素描家的模仿和不自觉改造,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中国化了。这个中国化的结果,是更加愚笨和草率,更加含糊其辞和莫名其妙。它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式素描”。这种中国式素描,又与当下行政意义上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与经济意义上的艺术基础教育产业链有惊人的契合性。也就是说,这种早已成为各美院基础教学看家本领的黑乎乎和脏兮兮,也同时是各美院招录学生时最重要的价值评判准则。想进美院读书吗?那你必须要学黑乎乎脏兮兮这一套。那谁来教黑乎乎脏兮兮呢?只有美院老师和学生才有资格有能力教这个。因此在中国大陆地区,从国际大都市到偏僻小乡镇,从资深艺术家到潦倒教书匠,或民营,或个体,或托管于学院,或集资于民间,到处可见以贩卖黑乎乎脏兮兮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基础教学机构(简称:美术高考班)的存在。考美院要先花钱学黑乎乎,考上美院继续花钱学黑乎乎,美院毕业后为赚钱还要让没有黑乎乎的人去学黑乎乎。如此循环往复,教学相毁,越教越毁,毁而不厌,毁人不倦。中国的美术教育巨型产业链由此形成。该产业链不但有助于解决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还能为发现自己文化课不好而急需选择新的考学方向的中学生提供升学机会,也能使从事此行业的专职教师迅速摆脱贫困进入小康或中康阶层,也能间接起到对中国式素描的普及推广作用。一举而数得,正是功德无量。五场的中国式素描,曾为建设政治国家效忠尽力。在21世纪发扬光大的中国式素描,也会为建设经济社会增光添彩。最后说明下,写此长文说素描事,是受陈丹青激愤之语“每次看到中国式素描,我就想死”的触动。就算是鹦鹉学舌,也不妨跟他一句:一提到中国式素描,我就想笑。陈丹青《西藏组画》与背后的超多速写此文王洪义编写,部分内容来源艺说新语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
发表评论:
馆藏&19521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局部 陈丹青 迅雷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