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古原争霸闽南语语儿歌一听讲古

老厦门人的闽南语情结
文/本刊记者 卢燕 图/本刊记者 林世泽
&汝呷饱未?有闲来阮这坐坐!&在厦门老城区,路遇熟人打个招呼都会关切地顺搭一句。在老厦门人的生活中 ,闽南语是沟通拉近彼此距离的桥梁,是维系感情的基础。不管是在大同路、厦门港抑或是岛外同安钟楼一带的老城区,熟悉的乡音、深厚的闽南语情结,是记者走访过程中最直接的感受。听他们用道地的闽南语,说儿时的回忆,讲闽南语的故事,别有一番乐趣。
著名作家程乃珊曾说过,选择一座城市,却未掌握它的方言,犹如爱上一个人,却不了解他的灵魂。所以作为&厦门郎&,对闽南语,如果爱,请深爱。
&&在海滨大厦站下车,走过水仙路的第六市场,从尽头的台阶拾级而上,同文顶便在眼前,
以往的讲古脚巷就藏身在这一带。
上课一遍普通话一遍闽南话
你是否会在某个无聊的午后,一个人蹲在八市的某个角落,静看人来人往,听老阿嬷们和鱼贩用闽南语讨价还价?那一瞬间,你的记忆是否会穿越到儿时,周遭是世间百态,耳边萦绕着浓浓乡土味的闽南俚语,质朴而真实。
&一时失志毋免怨叹,一时落魄毋免胆寒&&& 走到卖海鲜的摊位前,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从店里飘出。在这里的店家,面对的多为老顾客,做起生意来,更多说的还是说闽南语。只有遇到外地人,才会操起闽南味十足的普通话。这也是八市,让以往从这里搬出去的老厦门人钟爱的原因。他们总是时不时地回来,跟这里的老店家说说话,或者只是回来走走看看。
江美英就是其中一位,今年82岁的她,虽然很早之前就搬到了莲花中学附近,但一有空闲时间,她就回到这边,用她的话来说,来到这里,就像回到儿时,周围讲的是闽南语、唱的是闽南语歌、说的是闽南语故事&&
小时候住在大同路一带的江美英,说起自己的闽南语情结,话匣子一下打开了。她告诉记者,以前上学的时候,课上学生讲的都是清一色的闽南语。虽然课上老师教学过程中,一般先用普通话读一遍,不过都会用闽南语翻译一次。当时,学生根本不需要学普通话,因为日常生活中,都是用闽南语来交流的。江美英坦言,十七八岁之前,自己根本不会说普通话。
一到课间、放学,她们的乐趣,就是在操场或晒谷场上玩跳格子。只要一根树枝、一个小砖块就可以在泥土地上画格子玩游戏。而且以前家家户户都有养鸡,拿一个古代的铜板,从家里养的鸡身上拔几根羽毛,用针线将鸡毛固定在铜板上,一个简易的毽子就诞生了。
江美英越说越兴奋,一旁的赵金莲阿婆也按捺不住了,她告诉记者,她们还玩丢沙包。据她介绍,这沙包很小,往往只有一寸见方,数量需要3个,一般两个人以上一起玩,可以在地上玩,也可以在桌上玩。而她们必须边丢沙包边念唱,跟着词意做动作,做完所有规定动作无误,才算过关获胜,半途失误就要换人。
话语间,两老饶有兴致地唱起了&一放鸡、二放鸭,三清(分)开、四拾搭(叠),五啊(搭)胸、六拍手,七玲球、八摸鼻,九咬耳,十拍脚,十一扫土脚,十二浓总莎。& 这就是她们丢沙包时唱的闽南童谣《放鸡鸭》。
&&过去,厦门的&茶桌仔&与&讲古场&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茶桌仔&即饮茶摊,或指茶馆中的茶桌仔。讲古艺人就在讲古场里坐在&茶桌仔&,泡茶,开讲。
苦孩子边干活边唱闽南童谣
童谣是孩子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独具特色的闽南语童谣还曾是一代人的记忆。如今,会唱闽南语童谣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对家住同安大同街道的黄招致来说,闽南语童谣已在她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40多年不再唱,现在她也能&信口&就来。
由于家境困难,她从小就得做家务活、打工,根本上不起学。在&苦汁&里长大的黄招致也有很开心的时候,那就是跟姐妹们相处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她和姐妹们常边干活边唱歌,唱的就是闽南语童谣。&大家一起边割草边唱歌,晚上睡觉前,也会念念童谣。&不会说普通话的黄招致操着一口闽南语如是说。
&唱唱这些童谣,好像日子也会过得快点儿&&&黄招致一脸真诚,她说当时大家不仅学唱社会上流传的,还会自己&瞎编&。说着,她就随口来上这么一段:&买卖婚姻无(不)合理,结婚就要用大钱,讲聘金算白米,将儿女来做生意,劳动人民是娶不起,聘金钱要200元,买不到婚姻来害我。&
结婚、生子,离开那群姐妹后,黄招致就很少再唱闽南语童谣了,但她记忆力惊人,尤其是在记忆闽南语童谣方面。&她以前唱过的,或者别人念过的,隔了好久她都还能记得!&一旁,黄招致的儿媳妇笑着说,如今,婆婆没事总爱哼哼,做家务活、抱孙子时都要唱上几首。开始时,她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但有一回仔细听完后,她却觉得很有趣。
在没有电视、收音机、网络的年代,姐妹聚在一起唱闽南童谣,对许多老厦门人来说,无异于今天年轻人唱KTV。眼下,即使有了电视、网络,但走在一些老街道比如同安的松柏林街、厦门港一带,每到傍晚,不难发现一些年长的一辈拿着收音机,带着一把竹椅,坐在门前、榕树下,收听闽南语广播或者歌仔戏。
蔡阿姨便是其中一位,今年70多岁的她,是一家百货店的老板娘,只见她收音机不离手,嘴里还&絮絮叨叨&的,仔细一问,她还不好意思呢,原来她在听歌仔戏,跟着哼唱呢。她告诉记者,自己不识字、也不怎么会说普通话,也就歌仔戏、高甲戏听得懂。蔡阿姨坦言,在她们的那个年代,看的还都是无声黑白电影,虽然有字幕,但识字的少,一般都会有一个人站在旁边透过喇叭将文字翻译成闽南话,大家这才看得懂。
蔡阿姨说,因为自己不会讲普通话,当初儿子找媳妇还特别要求他要找闽南人呢。只是让她苦恼的是,现在孙子不会讲闽南语只讲普通话,要跟孙子对话,必须得有孩子的父母在场当翻译,不然双方就只好鸡同鸭讲了。
讲古仙是从儿时练就的
走访过程中,在不少老厦门人的闽南语情结中,听讲古是他们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闽南人把说书、讲故事称为讲古。讲古脚就是讲古说书场所。如今,厦门方言讲古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古老人范寿春是省级&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
说起范寿春&讲古&,其中还有一段因缘。范老四岁时就随家人从今天的泉港涂岭一带迁住到厦门鼓浪屿内厝澳。上世纪30年代末,厦门有十来家&讲古场&,其中在鼓浪屿的&芦竹仔脚&(今龙头路)就有一处。范老的父亲当时经常在附近卖菜,因此十来岁的他每逢周末就从家里跑了相当一段路,到那里的&讲古场&听&讲古&。
当时,听一回讲古需付两个铜板,范寿春因为口袋里没钱,只能躲在墙角偷听。就这样,陆陆续续听了不少章回故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罗通扫北》等,由此增长了不少知识。从那时候开始,范寿春就与闽南话&讲古&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由此积累了丰富的&讲古&内容和生动的&讲古&艺术。
&&讲古仙范寿春,年逾八旬仍为社区老人讲古。
和过去的讲古不同,范寿春坦言,现在厦门讲古由于每周只有一次讲古时间,时间跨度大,所以金榜讲古场不讲章回小说,主要讲一些短故事,闽南古今英雄人物、知名人士,讲短古、讲笑古,歌谣、谚语,有新有旧,有虚有实。诸如&郑成功奇袭台湾鹿儿门&、&陈嘉庚吃咸粥&、&林巧稚出诊&一类的故事,还有厦门现代文学艺术家罗丹、李焕之等,甚至是风景名胜、地方典故和笑古等。
事实上,闽南方言讲古由来已久,据清道光《厦门志》载:&有说评话者,绿荫树下,古佛寺前,称说汉唐以来遗事,众人环听,敛钱为馈&。反映的就是当时说书的轶事。最鼎盛时,厦门岛上的讲古场曾多达50处,遍布大街小巷。厦门老城区至今仍留有一条&讲古脚巷&。
一天午后,烈日当空,为了寻找讲古脚巷当年讲古轶事的印记,记者来到了现在鹭江道厦门市社科联附近,在海滨大厦站下车,经过厦门第一广场,走过水仙路的第六市场,从尽头的台阶拾级而上,上同文顶。行走时,你完全不知道接下来将会遇到什么,纵横交错,毫无章法可循,两家明明是门对门,怎么门牌号上的路名完全不一样?
一路走来一路问,从打剃头刀街、相公宫巷、石坊横巷、水流横巷、白厝墓巷,眼前的这些小胡同,窄得容不下一把伞。小巷很冷清,鲜有人经过,只剩一些石墩、瓶瓶罐罐躺在路边。几经辗转,在白厝墓巷的尽头,只见一块蓝色指示牌上赫然写着&讲古脚巷&。记者眼前一亮,可循着路标方向,却一直没能找到讲古脚巷的踪影。原来这里的居民都往外搬,这里的房子多是空着,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人,却被告知不久前讲古脚巷已被拆除。今年63岁的陈阿婆指着眼前的工地告诉记者,&这一块块白色铁板围起来的地方就是以前讲古脚巷所在。她说,现在只有少部分老居民居住在这里,平日里到了傍晚才比较有人气,会有老人在这外头泡茶纳凉。&有关讲古的事,她并没有经历过。
岁月流转,讲古和听古的人逐渐老去,生活富裕起来了,娱乐方式丰富了,听讲古的人少了,会讲古的人也不多,讲古逐渐零落。范寿春可以说是厦门少见的&讲古仙&了。自从 2001年开始,10多年过去了,如今已经87岁的他依然坚持每周到金榜公园&讲古&。
问及为何还要讲古,范寿春认为闽南文化源远流长,&讲古&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范老说他讲古的标准就是要&有利于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金榜讲古场&就是对中断了数十年的厦门&讲古&文化的继承。
厦门&讲古仙&稀少,听众也大都是老年人。范老不无忧虑地说,厦门讲古以极富表现力的&活化石&闽南方言、俚语为载体,极富地方特色,如果让其消亡,岂不遗憾!为此,他甚至掏钱组织&讲古场&听众练习&讲古&。
让他欣慰的是,如今范寿春手上收到了31位徒弟。其中21名年轻教师和10名小学生是范老的一代弟子,范老告诉记者:&有人传承,我就放心了,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把讲古技艺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在校园里弘扬讲古。&
(声明:信息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若侵权先联系 否概不处理!)
马苏回应走光露臀事件:演员也有尊严。我就呵...听了这首闽南语童谣,好想回到小时候_厝内网-爱微帮
&& &&& 听了这首闽南语童谣,好想回到小时候
红砖古厝青石板,一把蒲扇一张椅,一群囝仔围坐在阿公身边,听阿公讲古话仙……这大概是许多闽南人最深刻的童年记忆。超好听的闽南语原创童谣《听讲古》,满满都是小时候的味道,送给每一个热爱闽南、想念阿公的你。听讲古 · 制作团队词曲:苏世洪演唱:高伊樱编曲:苏世洪&麦浪音乐生产社MV摄制:陈志坚出品:香港伊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听讲古 · 歌词阮兜大厝边,下着一块椅(我家大屋旁,放着一张椅)阿公暗头会惦这,给阮讲故事(爷爷傍晚会在这,给我们讲故事)囝仔围归堆,有滋搁有味(孩子围成堆,有滋跟有味)讲到日头落山,?晓倒去呷暗暝(讲到太阳都下山,忘记回家吃晚饭) 有时伊讲天乌乌,龙王卜娶某(有时他说天黑黑,龙王要娶妻)有时伊讲闹天宫,猴王孙悟空(有时他说闹天空,猴王孙悟空)有时伊讲助世人,活佛痟济公(有时他讲助世人,活佛疯济公)有时伊讲七月七,织女和牛郎(有时他讲七月七,织女和牛郎)阮兜大厝边,下着一块椅(我家大屋旁,放着一张椅)阿公逐日会惦这,给阮讲故事(爷爷每天都在这,给我们讲故事)囝仔围归堆,有滋搁有味(孩子围成堆,有滋跟有味)讲到日头落山,?晓倒去呷暗暝(讲到太阳都下山,忘记回家吃晚饭) 有时伊讲出渔港,妈祖来佑护(有时他讲出渔港,妈祖来佑护)有时伊讲下南洋,游子梦家乡(有时他讲下南洋,游子梦家乡)有时伊讲姑嫂塔,对海来眺望(有时他讲姑嫂塔,对海来眺望)有时伊讲收台湾,英雄郑成功(有时他讲收台湾,英雄郑成功)有时伊讲天乌乌,龙王卜娶某(有时他说天黑黑,龙王要娶妻)有时伊讲闹天宫,猴王孙悟空(有时他说闹天空,猴王孙悟空)有时伊讲助世人,活佛痟济公(有时他讲助世人,活佛疯济公)有时伊讲七月七,织女甲牛郎(有时他讲七月七,织女会牛郎)有时伊讲出渔港,妈祖来佑护(有时他讲出渔港,妈祖来佑护)有时伊讲下南洋,游子梦家乡(有时他讲下南洋,游子梦家乡)有时伊讲姑嫂塔,对海来眺望(有时他讲姑嫂塔,对海来眺望)有时伊讲收台湾,英雄郑成功(有时他讲收台湾,英雄郑成功)伊讲的故事,伊说是家乡的情(他讲的故事,他说是家乡的情)一点一滴一点一滴,囥伫心头顶 (一点一滴一点一滴,都藏在我心头)在这里,读懂闽南长按二维码,一键加关注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关注本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点击展开全文
在这里,读懂闽南。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急!找几首闽南语儿歌_百度宝宝知道听一听 学一学
(收藏11关注0)
标签:中文儿歌,益智
描述:儿歌是宝宝的启蒙音乐,同时还可以作为宝宝的启蒙教育,这就要看父母是如何做的了,看看他们是怎样为宝宝选择早教儿歌的。
对数歌-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中国古代称为童谣。儿歌的这一概念,是“五四”以后歌谣学兴起才普遍使用的。
颠倒颠,颠倒颠,颠颠倒倒颠倒颠,出门看见人咬狗,捡起狗来打砖头,河里鲤鱼爬山坡......
小嘛小儿郎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那 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
相信所有的爸爸妈妈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会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情,还记得这首歌要告诉小朋友什么道理么?对,捡到东西要上交,不管它是大还是小......
春神来了怎知道?梅花黄莺报到,梅花开头先含笑,黄莺接着唱新调,欢迎春神试身手,来把世界改造。
拔萝卜 拔萝卜. 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 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拔萝卜 拔萝卜. 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 小姑娘,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拔萝卜 拔萝卜. 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 小黄狗,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拔萝卜 拔萝卜. 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 小花猫,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拔萝卜 拔萝卜. 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 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轱辘轱辘锤 轱辘轱辘钗 轱辘轱辘一个还剩三 轱辘轱辘小孩回老家 轱辘轱辘锤 轱辘轱辘钗 轱辘轱辘一个还剩三 轱辘轱辘小孩回老家 轱辘轱辘锤 轱辘轱辘钗 轱辘轱辘一个还剩三 轱辘轱辘小孩回老家...
大家一起来从头学。 从这里开始最最好。 念书你就先学ABC。 唱歌你就先唱哆来咪,哆来咪,哆来咪。 这三个音符正好是哆来咪,哆来咪,哆来咪发索拉梯。
有人爱晨跑 有人爱晚跑 我跟着大家跑 有男也有女 有矮也有高 还有那老和少 每当我晨跑 孙越太无聊 眯着眼睛对我笑 那一对狗眼 好象对我说 陶大伟你不行了 啦…… 啦……
歌声与微笑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明天明天这歌声, 飞遍海角天涯,飞遍海角天涯. 明天明天这微笑, 将是遍野春花,将是遍野春花
为小事,来吵嘴,羞羞羞,
为小利,来打斗,羞羞羞。
伸出你的小指头,
伸出我的小指头,
勾一勾,勾一勾,
不吵嘴,不打斗,
勾一勾,勾一勾,
咱们是对好朋友。
收藏成功!
您已经收藏过该内容了
创建精选集
还可以输入
关注父母邦
微信公众帐号
fmb-zhoum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闽南语歌曲经典儿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