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马云说过的一句话话拿去生活拿去挥霍是哪部电影

暂无观看记录
复仇电影大全
2345电影大全精选319部复仇电影,聚合十多家视频站的上万部正版高清电影资源。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高清、免费好看的复仇电影。目前受网友喜爱的复仇电影有:《龙腾虎跃》、《米佐的复仇》、《泳队惊魂》。最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2345电影大全为您提供完美的观看体验。
影片数:319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兔子]35 饭卡+省份证或者学生证
嗯,的确会有部捷豹F-TYPE 微电影的,捷豹F-TYPE微电影的名字是《F-TYPE非你莫属》,我一直在关注这部捷豹F-TYPE微电影,就盼着捷豹F-TYPE...
适用范围:小米手机全系列机型 小米1、小米1s、小米2
方案一:在电脑端访问 ,找回手机--锁定手机--输入新密码--锁定手机,之后在...
答: 有些拔丝菜还需用卷、包、酿等不同的手法,先将原料生坯做成圆筒状、佛手状、葫芦状、春蚕形等,这就需要把原料切成薄片或剁成泥,这里的片要求大小厚薄一致,茸泥也要细腻
大家还关注【原创】东拉西扯说电影_电影票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02,911贴子:
【原创】东拉西扯说电影收藏
新人第一次发帖,请多多包涵。文章是自己写的,很长,大概2万字。不管是要喷还是要撕,请耐心看完再说,谢谢。
2017年在职研究生有没有取消,具体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最近,在天涯上看到一个2010年的老帖。帖子有500多页,现在才爬了一半。爬着爬着来了兴致,也来说说电影吧。记得几年前看《色戒》时,看得很生气,但是又说不清楚自己气从何来。现在,我想我明白了。作者首先拿李安开刀。他毫不客气的评价李安为阴险且无耻的文人,电影严重歪曲张爱玲及原著的本意。导演的操作路径是:设定一系列的情境,然后让人物去做选择。选择看似有很多种,但他把其它所有的路都堵死了,最后你只能选他要你选的那种,即在对自我的认同中完成了对自我的贬低。王佳芝的原型是郑苹如,这位爱国烈士在李安的电影里却成为了因性而爱的人,爱的还是一个汉奸。听说在电影上映期间郑苹如的家人非常生气,也有去闹。如此三观不正的片子,是怎么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核的?听说中宣部和统战部立下了“汗马功劳”。到最后,广电总局发现自己被别人玩了,只好拿汤唯出气,对她进行封杀。我很好奇,汤唯在看剧本的时候,在表演的时候,在李安对她进行“调教”的时候,她看出或者说是感受到李安的本意了吗?抑或在巨大的一脱成名的诱惑面前,心中的标准早已丧失?
那么,李安是不是大师呢?这要看你对大师有什么样的评判标准。说得简单点,大师需不需要正三观,修人品。就像李代沫因为吸毒被抓之后,主办方把他从最佳男歌手提名奖里给抹去了一样。最佳男歌手要表彰歌手的什么呢?音乐素养?专业技巧?对行业的贡献?道德是否天然的包含在内?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违法即代表道德水平不过关,是否就自然失去了这样的资格?华鼎奖的做法又不一样。“周一见”俨然一场全民狂欢。好多人大呼过瘾,说以前一想到礼拜一就不舒服,因为不想上班,不过那个礼拜一却是浑身充满了斗志啊。文章凭《小爸爸》入围了最佳导演奖提名。那么,导演需不需要先修身呢?根据度娘的解释,德艺双馨那是大师的基本素养。奥斯卡的最佳导演奖还是很有分量的,不过李安在得奖时好像也没有感谢这个国家吧,只感谢了生他养他的台湾。在《悲情城市》里,日据时代的台湾,在侯孝贤的镜头下可是打着柔光的。这能反映他内心的某些情愫吗?华人、华裔是不是中国人?如果没有中国心的,其实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要把别人拉过来往自己脸上贴金。别人根本就不愿意。看到杜汶泽和温兆伦、吕颂贤的微博大战,我都懒得理。那句话是怎么说的:不要和XX的人辩论,他会把你拉低到和他一样的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老一代的香港艺人多多少少明白“殖民”二字意味着什么。新生代的就不一样了。香港手里的那把好牌,如今……回归之后,很多港人都认为香港经济在走下坡路,甚至觉得自己被骗了。同时,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内地其他城市诸如上海等地的压力。过去那还是相当辉煌的。但过去是因为什么原因辉煌呢?不好意思,往事不要再提,还得朝前看。其实香港根本就不需要自顾自怜。它那些独一无二的优势,是任何城市都不可能有的。比如它可以成为试验田,又可以成为隔离带和防火墙。港府以前只负责执行,决策是英国政府的事。回归之后,却要一手决策,一手执行。这其实很为难他们。没有样板可以参照,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时间给他们过渡。怎么办?听民意吧。民意就是一张3岁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有时觉得香港就像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少年,特别喜欢和中央唱反调,心智还未成熟。在早期一例颇具代表性的内地孕妇到香港产子的案件中,全国人大就告诫过香港最高法院。不过香港市民却说“不是港人治港吗?管那么多?”当大批内地孕妇涌入香港,“侵占”了公立、私立医院时,香港市民又不干了,回过头来热烈开骂。现在,“占中”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这是分分钟要把自己搞熄火的节奏啊。可能熄火了也不是件坏事,重头再来吧。首先就得去殖民化,把积累了多年的优越感全部击碎,最好渣都不要剩。同时,需培养大局观,树立正确的大国心态。而台湾问题则比香港问题复杂很多很多。在认同这个问题上,差距不是一大截。不停的向中央要好处,又不断的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还得到其他“亲戚”面前去哭诉哭诉。真是“手里不停拿,嘴上不停骂”。凡事都有底线,好自为之吧。
我觉得所有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花时间去读一读主席1942年5月的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里提出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等都非常的有针对性。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依然很有指导性。我想这就是伟人的厉害之处吧,总是能跳出自己所属的那个时代。终于,在72年后,我们的最高领导人想起文艺工作者了,终于和他们开会了。真是喜大普奔,内流满面啊。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作家周小平也去了。此兄生猛异常,战斗力绝对七星。望他保重身体,和精英的这场战争势必是个持久战。习总说以后北京不大可能再出现像“大裤衩”这样奇怪的建筑了。北京作为我们的首都,理应包容。什么样的建筑都可以有。其实“大裤衩”比苏州那条“大秋裤”好看多了。不过作为一个路人,我还是觉得习总的审美观比较正常。
现在内地的有些导演,根本就没搞清楚自己为谁拍电影,以为电影是自爽的工具。还有些导演,看不起商业片,觉得那很低级,只有文艺片才是高贵冷艳的。其实心里不知道多想拍商业片,但是又不会拍。拍赚钱的商业片,那可是个高端的技术活。片子没有票房,就往文艺片上靠,或者骂观众没有品位。总觉得自己就是一高大上的艺术家,但总是难觅知音。而所谓的文艺片,也喜欢走出口转内销的模式。不过,许鞍华却很实在。2014年10月,我们迎来了投资7000万的文艺片——《黄金时代》。这部片子实在是挑战观众的观影极限。3个小时的电影,能看下来的,还真不是普通人。当你发现网络和电视兴起一股“萧红热”,也想凑凑热闹去看看电影时,却发现已经不见了它的芳踪。不是才上映了10天吗?对不起,因为文青太少,所以就把它给撤了,赶紧多排两场《心花路放》,人家宁浩可是奔着10亿票房去的。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对这部电影有些意见。我不满导演没有把镜头伸向萧红的精神世界,不满导演没有把重点放在萧红的创作之路上,没让观众明白她为何会写出《呼兰河传》这样的作品。我没有感受到时代的恢弘和苍凉,没有体会到那样的一个时代如何成就了萧红,又如何毁灭了萧红。《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剧情其实很狗血。白血病这样的情节堪称韩剧专利。这部电影最终收获了1.5亿左右的票房,也刷新了人们对文艺片的认知。张艺谋说他之所以要拍这样一部电影,是希望能借着这张老脸,这点名气,也给文艺片正正名。想让投资人知道,文艺片是可以赚钱的,文艺片是有市场的。所以他不能失败,如果失败了,可能又会迎来寒冬。你看,拍片子首先得让投资人赚钱,这是个基本法则(公益电影和拿自己的钱去挥霍的,不在此列)。感觉许导拍着拍着就忘记了,只解决了自己的问题,给观众讲故事的初心,也不知道被丢到哪里去了。这样折腾下来,文艺片是不是又走在了风雨飘摇的路上?以后还会有投资人花如此重金拍摄文艺片吗?作为个人,我当然要感谢许导和投资人。花了整整7000万,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给我科普萧红,科普民国时代。这是神马待遇?希望以后还有人用这种方式给我科普剩下的三位才女(看完《流血的仕途》后,很希望有人能把大秦帝国男二号——李斯搬上大银幕)。《黄金时代》拍得很纯粹,不像有些导演喜欢“影以载道”,在片子里夹带私货。还有些导演很是怨念广电总局的题材限制。好似广电总局就是个恶婆婆,如果没有这个恶婆婆了,中国电影市场就会一片繁盛。我真是发自内心的感谢广电总局,要是没有这个部门,都不知道内地电影市场会乱成什么样。
评判一部电影,既有“阶级”标准,又有“艺术”标准。“阶级性”就是要搞定广电总局等一系列国家职能部门,要在他们限定的题材内发挥。“艺术性”就是要让观众买账,让观众舒服。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还得再搞定一个“人”,那就是媒体。自文化精英们掌握了媒体话语权之后,网络世界就是一片重灾区。现在基本不能从影评去判断一部电影到底怎么样。媒体狂骂的烂片或是一致推崇的好片通通有问题。到最后,谁也不愿意说真话。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导演和演员的成长的。可是,群众的声音又在哪里呢?媒体人是运用双重标准的高手。好莱坞大片再烂都有亮点,港台导演也是有水平的,只有内地导演的片子怎么看都闹心。不明真相的路人也跟着瞎起哄,被洗脑的程度让人堪忧。片子还没上映,就怒打一星的事情比比皆是。描述90后男生梦想的《我就是我》,因为是芒果台拍的,诸多豆瓣小资提前几个月就开始打分了。“一群选秀的明星,一群秀粉的片子能够拍得怎么样?”没想到片子出来后很多人点赞,来了个大反转,上演了一出很是狗血的剧情。本来我也想去看看的,发现竟然没排片。《欲望都市2》在美国骂声一片,IMDB的评分4分左右,但傲娇的小资们在电影还没上映就打了4星、5星,7分,8分,更有人是非好莱坞片子不看的。很多人都在微博上推荐《绣春刀》,估计又是个反转剧,但很快就下片了。有家影院每天只排一场,排在下午的5点。我总不可能请假去看电影吧。请问投资方、发行方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排片?营销策划、推广宣传的工作是怎么做的?让一大堆烂片长时间占据大银幕,想想都生气。
排片就像是房地产的开盘,胜败在此一举。不懂的话,就好好的,虚心的学习吧。去看看人家张伟平是怎么创新的。不过你不能照搬他的手法,只能学习他的精髓。张伟平和张艺谋这一对搭档,当年颇让圈内人羡慕,但到了最后竟然要在法庭见。以张艺谋这样的个性,闹上法庭就证明基本没有弯转了。想来还是让人不胜唏嘘。找老公,找老婆,找朋友,找伙伴,“道合”最重要。不在一个道上,就算过了几十年,最后还是要分开。不过目前的“导演中心制”也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导演本就该把注意力放在电影作品本身上面,就像一套房子,吹得天花乱坠,最后还得质量说话。但现在导演们的重点已经偏离了,心思都不在片场。宣传期比拍摄期还累,每天都到处吆喝,想不看那张脸都难。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剩下还有多少时间好好琢磨本子?而且大钱都给了大腕,幕后的工作人员,一个惨过一个。像张纪中这样克扣明星片酬,拿去补贴制作的,也算是奇葩和另类了。王中磊都说了,我们不但需要台前的明星,也需要幕后的明星。这句话是非常靠谱的。想当年,王中磊、王中军两兄弟以宝马大中华区代理人的身份进入电影业,现在谁敢小看华谊?华谊现在大有内地和港台通吃的架势,别变成拉皮条的就好。万达也是依托商业地产的优势,最近几年上升的势头非常迅猛。青岛东方影都的启动仪式,红毯上的明星闪瞎你的钛金眼,堪称奥斯卡。不过姜文导演说了,步子太快,容易扯着蛋。而投资姜文导演的作品是需要勇气的。他会拿着你的钱,时刻让你感受到你的心在跳。投资人拿出去的票子,赚回来的不多。不过和钞票一起回来的其他东西,或许更精彩。各位大鳄们,不要走太快。最重要的还是把地基打好。钱要慢慢赚。最后还是要比耐力的。
在票房就是硬道理的时代,各家为了争点票房,真是什么招数都用上了。这里面底线上下的跨度很大。有人说商场无情,商场一样有游戏规则的,好吗?像陈可辛这样为了《十月围城》动用五大媒体围剿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的例子,就是典型的片面教材。陈导为了利益集团,露出自己真实的品性,真可谓本色倾情演出。想想都伤心,要知道那部《金枝玉叶》可是我最喜欢的香港电影啊。像这种人品有问题的导演拍出来的片子,我又该如何评价呢?陈导每次都真切的对着媒体说:“我这部片子精心准备了十年。”善解人意的网友们送了个绰号给他:陈诚意。《亲爱的》这部片子正在热映。看完片子后我又开始生气了。打拐这样的题材,竟然被一个北上导演给拍了。内地的导演在干什么呢?难道你们不更应该对这个题材感同身受吗?这世间万象,你们怎么就不能用心去体会,用镜头去好好描摹呢?还在念叨着广电总局的题材限制?不能拍鬼,那就把鬼拍成妖嘛,《画皮》不就是怎么整的吗?在《亲爱的》这部电影中,当小孩走丢了之后,父母去报案,公安局的人却回复:不到24小时不予立案。没过多久,某公安局的官博就出来辟谣说没有这样的事。失踪后的48小时是最关键的,家长们一定要尽早报案。这是个很小的细节,可是却让我的心里很不舒服。不知道会不会造成误导。有朋友对我说:“《离婚律师》完全不能看啊。姚晨饰演的罗鹂律师不是典型的吃完原告吃被告吗?毫无律师的职业素养可言。才毕业三年,就可以混得这么好,那我这些年不是白混了?还说片子咨询过专业人士,我觉得不靠谱。”我很少看电视剧,觉得太浪费时间。听了朋友这话,就去看了两集。其实没他们说得那么差。有些桥段还是很有意思的。再说了,看这部戏的人,本来就不是冲着什么法律、律师去的。谁管你什么律师的职业道德?人吴秀波的衣服也不是穿着去开庭的,人是去走红毯的。不过,我觉得《离婚律师》这个名字是不是有歧义?是离了婚的律师,还是专打离婚官司的律师?专业人士,既爱装,也爱端。既要和群众保持距离,又要对群众指指点点。你不给群众普法,他们怎么会知道那么多的法条,还有数不清的司法解释?《全民目击》这部电影拍摄手法和角度都非常新颖,看得人眼前一亮。不过剧情和三观实在是让人不敢苟同。看完后想起了主席的那句名言:“思想及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一个法律专业人士,看完后一定要打0星。他认为此片是《刑事诉讼法》的反面教材,里面的法律错误多到数不胜数,简直就是“法盲对法律的意淫”。但是豆瓣不让他打0星,他就打了1星给孙红雷。《三体》也要拍成电影了。随着《超体》的上映,很多的书迷也对电影版的《三体》充满了期待。看完《超体》,我觉得吕克贝松还是应该去拍纪录片。中间穿插的动物世界拍得多好啊。女主角第一次发狂时,有一段七扭八扭的画面。如果导演看完《蓝色骨头》后再来拍这个场景,一定会更有灵感。据书迷科普,《三体》是硬科幻的扛鼎之作。小说我没看过,所以去看电影时不会有任何的心里障碍。不过我总觉得这事不是那么靠谱。中国的科幻电影,感觉就是个小学还没毕业的水平。我不希望看到在电影的诸多人名后,都要括号一下,以显示他们的国籍。编剧请务必靠谱,写完了能不能拿给科学届人士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能不能请个有理工科背景的导演来导?千万别犯低级错误。现在,韩国的制作(特效)团队正在侵蚀着我们的半壁江山。他们有的正在疯狂捞金,有的正拼命赶往人傻钱多的地方。现在能看到的综艺节目,有很多都是从韩国买来的版权。《快乐大本营》是国内寿命最长的一档综艺节目,我一直以为那是我们的原创。最近当我得知节目组有聘请韩国专业人士给一些重要的游戏环节做策划、指导时,瞬间幻灭。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如今,我们的魂都到哪里去了?有一点飘到了《舌尖上的中国》里。听说BBC买了版权也要拍。制作如此精良的一部纪录片,制片人却被带走了。一部纪录片的制片人都能被检察机关带走,这背后的利益网、权力树编织得该有多大?芮成钢也被带走了。这个孩子,长着一张忧国忧民的脸,时刻都以最佳状态,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亚洲。他总是采访世界各国的名人政要,按理说情商应该不低。但听说他会为了1000块钱的加油卡和中石油的老板较劲,还把他的朋友——美国总统奥巴马给拿出来说事。看来需要再修炼。希望他在里面好好反省,出来后就不要再做“精致的利益主义者”了。把自私的心变成赤子之心,这种学霸型的人才我们还是非常需要的。
2014年的国庆期间,只要你走进电影院,一定能看到黄渤这张脸。演技再好,观众也容易审美疲劳。后面的路要怎么走,应该要花时间好好想想。宁浩凭着《疯狂的石头》、《疯狂的塞车》疯狂了两把之后,内心有点小扑腾,心里也有些想法。《无人区》折腾了4年才上映。期间,广电总局的某位领导公开撰文对他进行批评。大意是说他现在有点飘飘然搞不清楚状况了。从普通观众的角度看,《无人区》需要一个光明的结尾,要不然看完会憋屈一个月。从我个人的角度,却觉得这个结尾很突兀,感觉完全就是为了应付领导而修改的。有人说这部片子太黑暗了。人性就是这么黑暗吗?其实我觉得宁导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在这部片子里,我没看见什么人性,我觉得他就是拍了几种动物而已,所以对最后的结局不怎么感冒。被《无人区》刺激了一把之后,宁导迫切需要听到群众的呼声和对他的肯定。于是,《心花路放》一路狂奔,票房冲破了10亿。在电影院观看这部片子时,深深感到电影分级制要提上日程了。未成年人是不适合观看这部片子的。我观看的那场小孩大概有5、6个,不知道这样的片子会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记得去看《变形金刚4》的时候,旁边坐着两个大概10岁左右的小男孩。满口都是网络用语,什么“一对好基友”之类的,听听我一愣一愣的。还是要衷心感谢宁导给了电影一个光明的结尾,给了身处人生灰暗期的人一丝美好的希望。
2017年在职研究生专科报考条件、本科报考条件
看了《后会无期》的首映典礼,还以为陈乔恩是主演。没想到她的出镜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有种被欺骗的感觉。片子也去看了,没看懂。不知道韩寒要表达什么。影片结束后本想把朴树的歌听完再走的,哪知电影院根本就不放。清洁工人忙着在清理垃圾,又要开始下一场的放映。有时不爱去电影院,没时间给你酝酿和发泄情绪。在家里想哭多久哭多久。在电影院本来想哭的,灯一亮,啥情绪都没有了。还记得几年前看完《非诚勿扰》,感觉有点小憋屈,不知道是不是被电影传达的三观给憋的,心想要不要来几滴眼泪应个景,结果字幕首先跳出来“特别鸣谢招商银行”,活生生的把眼泪给逼了回去。招行也够狠,我逾期还款5天,就收我600元滞纳金。舒淇有次发了个微博,内容大概是国庆期间放假了,人懒懒的不想起来。立刻有网友回复:什么国庆?台湾有国庆节?吓得经纪人赶紧出面解释,说在内地拍戏要入乡随俗。道明叔很困惑的问:“什么时候文艺界变成娱乐圈了?”我非常不厚道的把这笔账算在了港台,特别是香港艺人的头上。香港市民认为娱乐大众是明星的基本功能之一,明星的私生活理应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狗仔队、炒作当然可以无底线。学好要三年,学坏只用一天。内地的某些艺人,在快速消费中完成了升级。每天就离婚、整容等事,天天撕逼,天天洗白,完全把我等路人当傻逼。连刘涛都可以把她和王珂的那点破事,写成几千字的微博。字字情真,句句意切。却看得我毛骨悚然,大汗淋漓。此女真是个厉害的主,自爆自己老公大小便失禁的细节,王珂以后要怎么混?那就只能和她一起精尽人亡了。据说中国不管有出息还是没出息的帝王,枕边都是放两本书。一本《韩非子》,一本房中术。难怪中国老百姓对这两个话题乐此不疲。政治和性,就像“民主自由”四字,打遍宇宙无敌手。偏偏有人就吃这一套。把无知当成个性,极尽炫耀之能事。自媒体是个鼓动表达的喧嚣舞台。乱七八糟的观点漫天飞舞。日本这个国家有些文化很变态,但有些文化还真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耻感文化”。我就觉得浪费别人的时间是件很可耻的事情。不是什么东西都要表达出来的。如果表达出来好歹也应该有点价值。有些观点看着看着就醉了。醉着醉着就会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三观是不是出了问题?这时我就会赶紧去看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家中可以常备《资治通鉴》,你一定有用得着它的地方。《小时代》部部被炮轰,不过却越轰票房越高,第四部也要上映了。安晓芬的儿子对她说:“我们全班都看郭敬明的书。”我看到这话,不禁打了个寒颤。这些孩子可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未来啊,他们挑不挑得起社会的大梁?能不能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的社会学家们,能不能不要只是骂郭敬明?能不能先去看看他的作品,然后好好的做做分析呢?费孝通是怎么把《江村经济》写出来的?什么叫田野调查?你们天天坐在舒服的空调房里开骂就是你们对社会责任感的诠释?你们苦口婆心的说,不厌其烦的在电视上说,在报纸上说,在微博上说,年轻人为什么就是不听?
张艺谋当年凭着给文化部部长的一封信和自己拍下的几张照片,没有经过高考,就直接进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只要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就算在电影里镜头再少,也一样抢风头。香港的黑帮片已经到极致了。胡军偶尔去客串了一把,让影迷们惊呼原来香港的黑社会比大陆的差了好多个档次啊。《保持通话》里的刘烨绝对把大S和古天乐秒成渣渣。井上真央版的《流星花园》是公认最接近原版的一部,不过,大S在台版的表演中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还是很可爱的。遗憾的是,从乡镇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们,始终后劲不足,也谈不上什么沉淀。大S,成为了烂片女王的形象代言人。消停了3年,现在,她又杀了回来。华冈艺校最大牌的校友当然是小旋风——林志颖。他到了奔四的年纪,还可以演偶像剧。就是说他从来不用考虑转型,这就不得不让影迷们更加心痛小李子了。他专业毁容几十年,脸都成正圆了,还万年陪跑,但还是打动不了奥斯卡那一帮老人的芳心。那年,周迅在《风月》里接过张国荣手里的玫瑰花后流下眼泪,没有台词,虽然只有一个镜头,却仍然挡不住满身的光环。范冰冰从一个丫鬟成长为今天的范爷。手里的那座东京电影节的影后,明晃晃的晃了这多么年,之后也没什么角色让人印象深刻,但她却能长期占据头条。这恐怕也是唯一一个不靠作品说话的一线女明星了。个人觉得这条路子是歪的,不应当成为学习的榜样。作为一个演员,永远得靠作品说话。炒作不是正道。而李冰冰就一励志姐。她说她能学好英语,证明全国人民都能学好。有的年轻人学英语都到了让人不忍直视的程度。为什么要学英语?为了改变命运?幼稚!虽然李冰冰在《变形金刚4》里面也是个打酱油的,但在中国宣传时却没少露脸,没去看电影的话,还以为她是主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演技飚得厉害。景甜妹妹长得很漂亮,但怎么就是不开窍?黄圣依的条件本来是不错的,在《功夫》里的哑女很是出彩,但后来和星爷闹,闹完之后又和杨子炒,真是白白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你不能和港台明星比啊。他们可以演N多部烂片。他们的演技可以在烂片中不断锤炼。有时看见张家辉、古天乐和刘青云会产生混乱。请问你们三个,到底在演哪部片子?香港的电影人才,断档也断得厉害。连续四届的影后都被内地的演员拿了。张曼玉都玩摇滚去了,谁来接班?张柏芝本来是很有天赋的,但就是喜欢折腾。一颗心也没在大银幕上,状态时好时坏。谢霆锋也一样。他说自己的公司每年收入有上亿元,不愁吃不愁穿,也没考虑上市。不得不说,他的投资眼光是要佩服的。做后期特效跟上的是时代的步伐,内地太缺这样的公司了。我们也赶快培养自己的团队吧。谢总近年来醉心厨艺,《12道锋味》逼格甚高啊。观众到底是想看做菜呢?还是想看八卦呢?还是把节目当微电影看呢?他什么时候想回大屏幕了,分分钟的事情。不过就算港台演员们年年轮番献上烂片,内地很多观众还就是喜欢上当。一次又一次,还生生不息了。你要换内地演员去演那些烂片试试,群众的口水绝对会让你找不到北,也绝对让你只能滚回电视里去。
港台明星还带来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东西:跨界,美其名曰“多栖”。又能唱歌,又能跳舞,又能出专辑,又能开演唱会,又能演电视,又能演电影,还能当主持人,顺带还可以写写书。他们为什么可以多栖?因为他们人少啊。内地唯一不缺的就是人。但有些人脑子就是不清楚,也喜欢跟着他们学。演完电视后就去演电影,电影票房不好又回过头去演电视,累积了点人气后又跑去演电影,结果还是打道回府。演完正剧又回过头去演偶像剧,真是哪里都要插一脚,什么事都干不好。好不容易学到的阅读角色的能力就在一集一集的拍摄中被消磨掉了。演技越来越差,脸皮越来越厚,手法也越来越油。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不知道怎么扬长补短。支撑一部电影票房的,不是粉丝,而是路人。就算白发魔女团、明教教徒们包场去看《白发魔女传之明日天国》,就算这部片子收了4亿票房,我还是要说这是部烂片。就像《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破了10亿票房,也还是掩饰不了其散发出的烂片的气息。但是在春节档上映的影片,都应当好好学习《大闹天宫》的营销策略。抱几条粗的大腿,把主创人员都赶到三四线城市去宣传肯定是错不了的。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毕竟是两个世界。一二线城市可以线上宣传为主,三四线城市则要以线下宣传为主。《让子弹飞》上映前的一个多月就开始铺公交车站和地铁站的站牌了。我只能说山西富二代真有钱,但却总是乱花钱。跨界这个东西,当然可以玩,但是要注意时机。职业生涯之初,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什么都去试试,那是可以的。但是时间不能太长,你得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当你在某个行业呆了十年八年后,想不跨界都难,因为这时,资源和人脉会主动找到你。
有些经纪人的眼光也很是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什么片子都接。章子怡拍完《我的父亲母亲》后硬是被老师摁在学校,广告不让接,电视剧不让演。最后等来了《卧虎藏龙》。而那位老教师很伤心的说现在她的学生已经不需要她了。章子怡和巩俐是当之无愧的国际明星,其他人都还得再努力。不过章子怡现在也变得高不成低不就的。国内导演嫌她片酬太高。她以后转导演,转制片人都行。我不喜欢看《非常完美》这样的片子。但这部片子有很多的亮点和可取之处,是条不错的路子。章子怡的片酬虽然高,但是性价比还是不错的,那么多个影后也不是白拿的。我们发哥的片酬嘛,就有很多水分了。而巩俐这个演员,政治觉悟不高,而且有政治不正确的嫌疑。这从她抛弃中国国籍,也不拿政协委员当回事可以看出点端倪。可能在她看来,电影就只是纯粹的艺术吧。相比之下另一个国宝级的男星陈道明就不一样了。明叔在《归来》里真是帅出了新高度啊。特别是穿那件立领的离子大衣。人有了沉淀,自会有不一样的气场。气质+气势=气场。气质可以包装,但有时话说多了就会露陷。气势可以硬撑,但如果撑不起来会起到反效果。气场这东西有点玄乎,估计要用易经才能解释清楚。但最好不要咄咄逼人,否则也会招来“狂蜂浪蝶”。明叔写了很多的提案。他在2010年时提出来应当要保护自己的艺人,要成立行业协会,要制定自己的文化法,不知他的心愿要到何时才能实现呢?而张艺谋导演也一直是与时俱进的。《英雄》这部电影应当被载入中国电影的史册。当然也有人痛批,由《英雄》开始,正式迎来了华语电影的大烂片时代。张导在培养年轻导演方面也做了很多事情。对那些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心生敬意。不过他顶着骂名一路走来。有多少人骂,就有多少人爱。有多少人宠,就有多少人踩。一个导演的出生,成长和生存环境,既可以成就他,也可以限制他。张艺谋是工人出生,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和佼佼者。不过他拍不了战争题材的片子。这种片子要留给冯小刚。冯小刚是军队大院长大的,常年和王朔等人厮混在一起。冯小刚的内心比张艺谋圆润,不过如果方起来,那也是可以轴到死的。“小钢炮”绝非浪得虚名。而陈凯歌又不一样。陈凯歌出生于艺术世家,《霸王别姬》这样的片子很适合他。当然,《无极》这样的神片其他人也是拍不出来的。不过我想陈导的人品是没问题的,因为像他这种心高气傲的人恐怕根本就不屑于用那些下三滥的手段吧。陈导如果正常的话,片子还是不错的,比如《和你在一起》。前面有点闷,后面就渐入佳境了。那段演奏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画面,我到现在都还有印象。不过要是陈导纠结了,就让人难受了,比如《赵氏孤儿》。还是多拍拍像《搜索》这样的现实题材的片子吧。不过高圆圆也是让人有些出戏。人家长得漂亮,多少男人的梦中情人啊,全当欣赏美人吧。
时钟逆转,重返青春。奇幻美梦,姗姗来迟。暖冬之作,温情献映。--------《重返20岁》
而说到我们和好莱坞的差距以及相关问题,真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电影从来都不只是艺术。现在大家都爱在它后面加两个字:工业。帖子的作者认为我们和好莱坞存在几个代差的距离。因为作者认为中国的电影人现在还不具备现代电影人的思维。哪些人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呢?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等人。他们是崇尚技术的一群人。有人说中国这几千年下来,只有技术史,没有科学史。我们发明了指南针,发明了火药。但却没有更近一步,没有捅破那层纸,没有去追问为什么。没有去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没有建立起相关的体系。是因为我们太讲究实用吗?是因为整个民族没有宗教信仰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给中国的历史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儒家是否限制了科技的发展?又是否在无形中改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卡梅隆为了《阿凡达》专门会同一大批专家编了本潘多拉星球的《百科全书》。这样的作风和态度,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内地绝大部分导演都是文科出身,不懂技术,希望以后我们能多培养“一专多能”型的导演,动手能力更是要强。但是不是只有这样的思维才是现代电影人的思维?这倒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当年,许鞍华导演还没有巨资可以挥霍,只能手持一部破DV,花费不到100万港币,拍下《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片子在金像奖上打败了耗资8000万美元的《赤壁》。这说明什么?《阿凡达》的热浪席卷全球,主要是因为卡梅隆更新了3D技术。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导演是反3D的。《阿凡达》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而且对人物的心理基本没有刻划。用中国网友的话说就是“拆迁户大战城管in 3D”。中国网友的归纳能力全球第一。看来小学时候被老师强行归纳中心思想还是有益处的。不过,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以及审美标准,已经被高度好莱坞化了。又或者因为中国和美国都是超级大国,总会存在非常多类似的东西。难怪有人说今天的美国就是明天的中国。中美两国的观众都特别八卦,都很喜欢银幕情侣也能在现实中成为夫妻。这是韩国和日本等地的民众所不能接受的。荧幕中大女人的代表人物——安吉丽娜朱莉,也受到很多中国影迷的喜爱。而像《盗梦空间》这样的片子,欧洲观众是不买账的。诺兰可能会担心中国观众看不懂。他完全不用担心,中国的牛人可多了。片子收了4亿多的票房。高智商的片子,全程无压力。对于诺兰这样喜欢“耍”观众的导演,也为一些导演所不耻。他就喜欢躲在后面,看观众的反映。你以为你看懂了,其实被他给玩了。他喜欢在和观众的斗智斗勇中获得快感和认同。像我这种智商比较低的人,就不适合看他的片子。但是国人的科学文化素养是需要提高的。我们的科学工作者们也不要总是埋头搞研究,还是抽点时间多写点科普读物吧。在日本人民的眼中,外星生物一定是来毁灭东京,炸沉日本的,而拯救全人类的重担当然得落到美国人民的身上。什么样的人能够拯救世界?当然是英雄。英雄靠什么拯救世界?英雄得有意识,有技术,有勇气,有智慧,还要有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精神。看到了吗?英雄从某种层面来说,就是科学家的化身。没人理你是否知道陈景润、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的人生故事,也没人理你是否能读懂《时间简史》,但你要是不知道霍金的人生奋斗史,你就会被精英们鄙视。好莱坞的造星和包装能力傲视全球。乔布斯已经成为了全人类的偶像。那些盲目追捧苹果产品的,非苹果产品不用的人,在我看来,和那个用18万人民币买下李敏镐在拍广告时用过的价值300元的道具手机的人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对任何事物的执著都会导致迷信。就这一点而言,个人感觉还是佛教最靠谱。因为这个宗教不搞个人崇拜。好莱坞声名在外的商业大片,哪部不是主旋律?为什么我们看别人的主旋律看得乐此不疲,照单全收,看自己的主旋律影片就只有呵呵两字?执政党的宣传手段及策略和美帝相比,简直就是渣渣。一个国家被有系统有计划的抹黑几十年还不反省、调整,也颇让人费解和无奈。谣言都坐上磁悬浮了,快得气势如虹,而官媒却还在探讨这根铁轨应该怎么铺。第五纵队大获全胜,在无声的较量中我们节节溃败。被媒体人轻蔑的冠上“技术民工”的无名英雄们,明明就应该是这个国家和社会的脊梁。“三线工厂”的故事,也快要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王小帅倒是拍过一部叫《青红》的片子,奈何王导流连往返的是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也深怕我等普通的俗人看懂了他的片子,是对他的玷污。不过也大可不必灰心。这个世界本就是善恶、美丑共存。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是人是妖,一招便知。那些丑八怪们终究会现出原形,也终究会被历史所唾弃。而《花木兰》这部电影,男女主演都是国内一线明星,却只收了1亿左右的票房。迪斯尼的同名动画片却在全球狂卷数十亿。这是为什么?明明是一个中国人妇孺皆知的故事,为什么我们自己的观众却不买账?
中国民间文学是比较小清新的。题材也很有特色,基本就两类。一类是反抗暴政,一类是歌颂爱情,歌颂英雄。民间的英雄是不分性别的,有时甚至对女性更为偏爱。可惜的是我们的英雄没有给出“样板”。如果男性英雄的模板勉强可以参照兵马俑,突出硬气,刚毅的话,那么女性英雄呢?她应该长什么样?花木兰从军十多年都没被同伴发现,你觉得她应该长什么样?而好莱坞非常聪明,每个代名词都有活生生的参照物。性感的代名词——玛丽莲梦露。任凭多少女星再怎么模仿,都是昨日无法重现。但导演明白性感的女人就是那个样子,往梦露的形象靠,观众一定接受。智慧的代名词——朱迪福斯特。她也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邻家女,甜心等等都有样板。最后等来一个既性感又强势的女人。好莱坞能单扛动作片的女明星,可能就只有朱莉一人。前段时间,她和皮特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六名子女陪在身边。有记者问起两人爱情保鲜的秘籍。朱莉说她只要在外面出差或是拍戏,皮特总是给他写信,而且是用手写。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有你的每一天”。不知为何,当时看到这句话时全身都在起鸡皮疙瘩。皮特和安妮斯顿的7年又算什么呢?当年他俩可是被美国年轻人奉为典范的。就是诸如他俩都离婚了我们再也不相信爱情之类的。结果呢?我们如何追赶好莱坞?如果在追赶中超越?具体到方法论层面,大家在帖子里争论不休,而且分歧巨大。这里面其实隐藏了一个很深很大的问题:你怎么看待中国和西方文化?两者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最后的最后,是两者合流,再生出一种新的文化,还是两者好似两条平行线,偶有交集,但多数时间是平行,各玩各的,抑或是一方终究比另一方强势,压过一方后将对方死死的踩在脚下?一个麻将桌上坐了四方: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后面站了一帮看客和路人。下了注的看客基本上都站到另外三方去了,中国后面跟的只是一大帮路人。路人都是墙头草,哪里有好处就去哪里,而且有时还喜欢捣乱。他们既希望得到保护,又希望有人请吃饭,还希望和美女来个艳遇,当然,再送个漂亮老婆那就更好了。国家之间只有利益。如何获得更多的高性价比的利益共同体,是执政党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一般来说,如果一部电影,有好的故事情节,节奏紧凑,留有悬念,主副线合理交织,人物又有个性,这样的电影就会很好看。内地的观众,对电影的故事性要求特别高。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四大名著全是故事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每次说书人讲到高潮时,他都要给你来个“且听下回分解”,让人心里直痒痒。把这一套搬到电影里去就是全程无尿点。那么,我们的编剧,怎么就不会编了?我们的导演,怎么就不会讲故事了?一个好好的故事,硬是活生生的被他们讲得支离破碎。我看电影一向宽容,很少中途弃剧。就是再烂的片子,拍摄的过程也是很辛苦的,看完代表一种尊重。但是《雪花秘扇》实在是看不下去。那么有特色的女书被支离破碎给糟蹋了。还有里面各种奇奇怪怪的语言混在一起,不知道导演想干嘛。你要是不会讲故事也可以,那就用其他的东西来弥补,打感情牌是很有用的。《我的父亲母亲》情节也挺简单的,但就是让人无法忘怀。《甲方乙方》一开始就打出了“祝全国人民虎年快乐”的标语,向冯导学学什么叫“为人民服务”吧。片尾的一句“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让我瞬间泪奔。在《大腕》里,傅彪的那场哭戏,就算过去了十多年仍然印象深刻。最后的那一大段台词,今天看来还是经典。20年前,周星驰的那部《大话西游》被人形容莫名其妙,过了几年却在内地的大学生中觅到了知音。学生们通过站内BBS,一轮又一轮的分析,终于把星爷推上了后现代主义解构大师的宝座。我们欠了星爷很多张电影票。《喜剧之王》是每年都可以拿出来复习的。我有时分不清楚他的电影世界和真实世界。不管是面对赞美褒奖还是诋毁污蔑,他从来都只是沉默。朋友们一个一个的离开了他。对于那些拥有天赋和才华的人,我们向来包容,有时甚至没有底线。看到《大圣娶亲》的结尾,我流下了眼泪。这眼泪倒不矫情。看不看得懂这两部电影,已与我无关。有没有人踩着七彩云霞来娶你,也与我无关,但我必须把眼泪还给过去的自己。希望星爷离开时,能够再留下一部自传体电影。他的人生,实在精彩。他的人生,浓缩了华语电影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更有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只差一步了”,我们到底差几步?电影不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吗?别以为这句话是个政治口号。什么是满足?观影要愉快,得让人舒服。人民群众在哪里?就在你身边。到生活中去。真实的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你不和十几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怎么拍出让他们共鸣的电影?什么叫日益增长?你得结合现状,尊重事实,不能太过超前。要在迎合中引导,不要在引导中迎合。观众是个矛盾体。有时盲目,有时理智。引导中的迎合,是从高处往下看的。已经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再造了一个标准,一旦这个标准和观众的标准出现了偏差,观众就极有可能不买账。前些年,我们的法学家整了一部《破产法》,让民间怨声载道。因为这部法律可操作性极差,根本就不能在现实中使用。法学家们却说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要加强推广,要时刻不忘普法。法学家们为什么不想想,你们制定出来的自以为是保护普通百姓的法律为什么老百姓却觉得根本就起不到保护作用?为什么老百姓爱选择私了?是不是一开始位置就站得不对?不要给我扯英美法系国家的人民多有法律意识。私法本来就是从群众的风俗、习惯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是尊重民风民俗,一个是凭空造出一些“国家意志”,再动用人力物力强行往下推广,哪个更合理,哪个又更合适呢?正所谓“从俗即从心”。国库券刚开始发行时,是不允许私下转让的。这种禁止,违背了客观规律,所以屡禁不止。最后官方因势利导,在承认的基础上进行了规范。什么叫精神文化需要?这个时代的价值观超级混乱,烦请各位电影工作者先正三观。多关注人民群众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在这一点上,电影人应当多像电视人学习。电视人在自我意识和自省方面做得更好,近年来的一些生活剧质量是非常高的。不要动不动就在片子里夹带私货,满足个人私利。电影已经演化为文化殖民的利器了,不要再火上浇油。美国是一个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的国家。1789年,法国革命产生了“雅各宾派专政”和无数的断头台。美国人深恐法国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立即制定了《反煽动叛乱法案》。虽然法国人曾为美国的独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但是随着巴黎街头流血事件的不断发生,美国人的感激之情也在迅速消退。美国用各种方法赶走了印第安人,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国家。两次世界大战,各个国家打得你死我活,美国顺道把自己制造的武器销售到全世界。二战结束后,它就踢掉了欧洲的几个大国,成为了世界的新霸主。各个国家一片狼藉时,它趁机入侵,想方设法进入了各国的电影市场。好莱坞摧毁了多少国家的国产电影市场啊,基本上就只剩中国和印度了。电影,一直是作为美国国家战略的棋子而存在的。政治家们可从来没有把电影看成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它是要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的。好莱坞价值观输向全球,既赚回钞票,又洗脑了一大群人,还培养了数不尽的死忠粉。文化殖民的战场没有鲜血,但刀刀见血。
前几天看完了慢到死的《深夜前的五分钟》。这部片子的导演是日本人。据说该片的副导演有时都会嫌导演太吹毛求疵,太注重细节。注重细节、追求极致是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应当要注意不能因小失大。电影中的细节不能只为细节存在,它要为大局服务。三浦春马真是一坨小鲜肉。颜值也到了巅峰状态。这个时期的颜,不掺杂其它事物,不谈阅历,不谈沉淀,仅看那张脸而已。有人曾经做过统计,26岁前后,是彰显个人才能的最佳年龄。爱因斯坦在26岁的时候,发表了轰动世界的《狭义相对论》,诸葛亮初出茅庐时,也是26岁。曹禺写出《雷雨》时,还是清华大学的学生,那年他23岁。何占豪和陈钢完成蜚声中外乐坛的《梁祝》时,一人25岁,一人23岁。真是少年强则中国强啊。日本导演一直在好莱坞之外,力求坚持自己的特色。他们成功了吗?有人说他们再这么玩,迟早被自己玩死。至少日剧已经式微了。现在只剩下漫画了。漫画改编成的电视剧,总给人怪怪的感觉。漫画里的人物,本来就不应该活在现实世界里。就像理想本就应该在彼岸,不能把它拉到此岸来一样。但我认为,他们的路子是对的。只不过他们的硬件条件不够,撑不起来而已。中国电影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超越好莱坞。我们应当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我们打开国门,但是我们玩自己的。自己玩自己的,结果不外乎就两个。一个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一个是越玩后面跟着的“小伙伴”越多。《泰囧》在国内的票房就像疯了一样,但是在北美没收获什么票房。记得当时的一些媒体语气之酸,让人作呕。我就纳闷了,这部片子又不是拍给美国人民看的,北美票房好不好关我们啥事?就算是拍给全世界人民看的电影,也一定是讲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我们没有必要让自己的明星去获得好莱坞的认可,他们永远不会被美国主流价值观认可和接受。哪天,他们被接受了,只能表明一件事情发生了:中国的“普世”价值观也像美国一样,普世了。利益偏见共意识形态一色,托黑与五毛美分齐飞,精英与公知共舞。那么,就让我们找准方向,选好队友,为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而努力奋斗吧。(PS:帖子看到一半,我的书架上又多了几本书:《水平思考法》、《六顶思考帽》、《魔鬼出没的世界》、《从一到无穷大》、《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少上点网,多看点书。对于我来说,远离微博是个绝对正确的决定。碎片化的信息对人帮助不大,既学不到知识,更悟不到智慧,但是对人体却有致命的伤害。它会侵蚀你的大脑,让你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这篇文章前面写的全是废话,只有推荐的这几本书才是文章的价值所在。如果你能耐着性子看到PS部分,那么,恭喜你。你肯定会问:“为什么不一早就推荐这几本书?非得要浪费我的时间?”我这样回答你:“我去听过很多场讲座,台上的人都是把最重要的东西留到最后才讲的。比如大师们总是在最后才悠悠的告诉你最近有几只股票值得关注,如果想增加财富的话,不应当错过。我也只是依葫芦画瓢罢了。”)
这个贴怎么没人?
嗯,这个吧太水了……
嗯,这个吧太水了……
嗯,这个吧太水了……
写的挺深刻
写的挺深刻
看来我是该多读点书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中的一句话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