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个原子弹能不能炸掉大海解说千万苦力怕

史海钩沉: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6) tieyanxiang的blog
tieyanxiang的blog
(654)(1)(161)(127)(26)(102)(130)(83)(97)最新文章文章作者: 生命时间:
19:51:00分类: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7日,日军总参谋部副部长河边接到一份让他不理解的情报:“广岛市在一霎那间被一颗炸弹全部毁灭了。”他请来了日本著名的原子科学家西名吉尾,他曾经是玻尔的学生。西名刚进门,河边就问他:“你能不能在6个月内造出一颗原子弹来,如果情况允许,我们可以坚持这段时间。”西名告诉他,这是做不到的,因为日本没有铀,也缺乏其他的必要条件。
  战时,美国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获取日本在原子能发展方面的情报,因为他们认为日本的可用人才不足以完成这样的项目,此外,日本也缺少原料。他们的判断是对的,尽管日本也在进行原子能研究,但远远落后于美国。
  8月7日下午,西名由军方派往广岛去查看那里的毁坏情况,在东京街头,发生了一件让他记忆深刻的事情。天上出现了一架B-29轰炸机,由于军方保密,市民们对这架看似掉队的飞机毫不在意,而西名和他的学生赶紧跑去找防空洞,羞愧和懊恼折磨着他的心灵。
  远在英国的被囚禁在“金笼子”里的8名德国原子弹研究的核心人物,在8月6日晚也知道了这个惊人的消息,他们先是认为不可能,然后就原子弹的物理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试图搞懂那些他们还尚未得知的技术问题。在这群人里面,最难受的当属奥托·哈恩,当一位看守他的军官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他震惊于惊人的死亡人数,然后抑郁地一言不发。
  8月9日,美军又在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长崎是日本最大船舶制造和修配中心之一。长崎遭原子弹轰炸给了日本一个印象,即美国还有更多的原子弹将要使用。第二天,日本就开始了投降谈判。
  1945年8月11日,美国电台广播说:“日本政府提出无条件投降。”这个消息引起了洛斯-阿拉莫斯惊喜,现在可以证明,他们的工作制止了继续的流血战争。11日晚,他们举行了一场大联欢,许多人喝得醉醺醺的。
“恩诺拉·盖伊”号的命运  广岛原子弹爆炸头发造成了超过7万人死亡,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参与投弹的飞行员受到谴责,参加了两次对日本原子弹轰炸的飞行员美国空军少将查尔斯·斯文尼后来发表了公开声明:“感谢上帝使我们拥有原子武器,而不是日本和德国。科学有其自身的逻辑,迟早会有人设计出原子弹。科学不能被否定,它总会找到途径来证明自己的力量。关于制造原子弹是否明智的问题,终将被原子弹已被制造出来这一事实所压倒。”
  1949年“恩诺拉·盖伊”号退役,被赠送给史密森尼学会。1953年后,它一直被露天保存在华盛顿附近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1960年,工作人员开始拆解这个巨型飞行器,一年后它被移至学会位于马里兰州苏特兰市的保罗·盖博修复储存基地。复原工作始于1984年,前后共耗用30万个工时,相当于100个人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连续干了125天。最后的装配工作于2003夏天完成,并于当年12月15日向公众展出。
  航空航天博物馆馆长戴利说,由于大家的辛勤工作,未来的几代人都可以亲身感受这架飞机在二战中及人类历史上无可变更的重要性。这架翼展43米、长30米、高9米的庞然大物全身被擦得锃亮,一点也看不出它已近60岁高龄。
原子弹:人类心腹之患 &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成功地模拟了恒星的燃烧方式。当第一颗原子弹被引爆的时候,300公里以外的人都看到了它眩目的光彩。这种光彩完全不似来自我们这个星球,它可以毁灭地球表面的一切生物。
  原子弹以它惊人的力量赢得了人类的畏惧,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的那颗“小男孩”只是一个粗糙的产品,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颗原子弹都比它的威力要大若干倍。但是,在“小男孩”爆炸后的几天内,广岛7万人的性命被夺去了。
  科学家们早已预料到这一切。1938年底,当奥托·哈恩发现铀在中子的轰炸下发生的变化时,他惊慌失措,一个铀原子分裂成两个,变成了钡,传说中的点石成金术也许就是这样。他曾经想要把所有的铀丢到大海里去,以避免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祸。而在1945年的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家们为他们创造出来的这个产物而争吵,他们极不情愿地看到这个拥有无限威力的“婴儿”被投入使用。在争吵中,一种能够安抚人心的声音说,当一项伟大的科学发现出现时,谁也无法预料它的用途。当汽车被制造出来时,人们因为无法适应它的速度而造成车祸,也有人曾要求销毁这个钢铁怪物,但汽车最终成为人类最常用的代步工具。
  原子的秘密也是如此,通过对微观世界结构与运动变化规律的研究,人类文明发生了重大飞跃。玻尔的助手,物理史家亚伯拉罕·派斯曾经这样慷慨地颂赞说:“如果没有量子物理,我们现在还生活在19世纪。”我们所拥有的现代文明,从电脑、电视、手机到核能、航天、生物技术,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受益于量子理论。
  原子弹的制造,仅仅利用了隐藏在原子中极小部分的秘密,但它以其毁灭性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它给人们划出了一道红线,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创造的文明可以完全毁灭人类,科学家们称之为“发现了上帝的秘密”。在后冷战的今天,在这个人类看似越来越可能拥有长久和平的21世纪,原子弹仍然是人类的心腹之患。
  1945年以后,国家之间的冲突变成了另外一个模式:坐拥原子弹的国家在相互虎视眈眈。在冷战期间,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美国又进行了上千次核试验,前苏联的核试验次数则在700次左右,这两个超级大国的核爆次数和核武器保有量占据了全球的绝大比例,这种以炫耀自己的毁灭能力来证明国家实力的方式,终于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而告一段落。中国也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俱乐部的成员。中国一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与英国的次数持平。
  在今天,世界陷入了新一轮的核竞争之中,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国纷纷宣布他们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而另一些国家正在尝试制造核武器。实际上,只要愿意,任何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可以拥有核武器,今天核能发电已经遍布世界各地,造一颗原子弹在21世纪已经不算尖端科技。
  原子弹曾以一声巨响干脆地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它同时促使人们进行全新的思索,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一直沿用的解决争端的办法已不能再继续下去。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一颗拥挤的脆弱的星球上,如果试图毁灭别人,也将毁灭自己。
  原子弹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将永远高悬在人类自己的头顶。 |
| 访问脚印(最新55个)暂无访问记录原子弹风云(一) 二战中的原子弹(7)--东方红丛书 王先金编著--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原子弹风云(一) 二战中的原子弹(7)
& & & & & & & 东方红丛书 & & & & & 原子弹风云
& & & & & & & & & &王先金 编著
& & & & & &第一篇 &二战中的原子弹 (7) & & & &
&杜鲁门“顺便”告知斯大林  1944年9月,美、英两国对苏联的不合作态度非常关切。罗斯福、丘吉尔协议特别相互约定不得向苏联泄露原子情报。因此人们谈论,原子弹轰炸日本,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行动,而是日后东西两大阵营冷战的开始。  1945年7月4日,英、美签署了另一项协定,决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时间紧迫,美国已经知道日本接近战败边缘,并且正在透过苏联寻求谈判和平。当时日本并不知道苏联已经与其他盟国协议于八月间参战。美国并不鼓励通过苏联进行和谈,而军政领袖除了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外,又不愿直接和日本谈判。  德国投降后,盟国需要就战后欧洲制度问题进行磋商,为此准备在波茨坦召开三大国首脑会议。杜鲁门及其左右对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的雅尔塔协议表示不满,认为“俄国人”在那次会上“得到的东西太多”。  杜鲁门等人希望借助原子弹“使俄国在欧洲变得更好商量”。因此,杜鲁门甚至不顾丘吉尔是否愿意,故意拖延最高级会晤,把它拖到原子弹试验的时候。美国企图在拥有原子弹后,再同苏联对话。  杜鲁门到波茨坦后,迫不及待地等候在会议前进行原子弹试验的结果。1945年7月16日,杜鲁门收到了原子弹试验成功的简讯。接着又得到了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情细报告:7月16日早上5点30分,放置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试验场钢塔上的第一颗内炸式原子弹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巨响,空光照亮了几十公里远的群山,蘑菇云上升到万米以上的高空。  杜鲁门和丘吉尔接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绞尽脑汁琢磨如何通知斯大林。丘吉尔认为,这个消息应当成一种“心理攻势”,迫使苏联变得更好商量。他们为了造成特殊印象,7月24日会议结束后,当大家离开谈判桌时,杜鲁门走向斯大林,单独谈起来,只有翻译在旁边。丘吉尔在离他们大概5码远的地方,密切注视着他们的谈话。他知道杜鲁门要对斯大林说些什么,他要观察的是谈话对斯大林的效果。杜鲁门只用一句话“顺便”告诉斯大林,说美国造出了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新的炸弹。他在通报这个消息时,有意不提“原子弹”这个词。结果,出乎美国人的意料,斯大林听了后并没有吃惊的表现,只是说:“非常感谢你告诉我有关你们新型炸弹的事,希望是用来对付日本人的。”斯大林的脸上还是那么愉快和亲切。这两个掌权人物的谈话很快就结束了。 & &丘吉尔在等车的时候,发现杜鲁门就在他身边,便问:“事情进行得如何?”杜鲁门回答说:“他始终没有提一个问题。” & &丘吉尔还以为斯大林不知道实情,未引起他的重视。  其实并非如此。斯大林之所以采取这种冷淡的态度,恰恰是因为他非常了解情况。实际上,斯大林知道的情况并不比杜鲁门和丘吉尔知道的少,因为苏联政府早就掌握了美国秘密研制原子弹的消息,作为对应措施,苏联也早已在开展这项工作。  斯大林开完会回来后,当着朱可夫元帅的面把情况告诉了莫洛托夫。莫洛托夫说:“他们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斯大林笑着说:“就让他们去提高身价吧。今天就找库尔哈托夫,请他加快研制原子弹的进度。”  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7月22日说:“再也用不着俄国了!”他们当时的方针是,借助原子弹迫使日本在苏联参战前投降。所以在波茨坦会议开始前,美国未同苏联商量就起草了一份盟国的联合宣言,要求日本投降。7月26日,美国人等到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宣言上签字后,就公布了波茨坦宣言。宣言没有提到原子弹,只是呼吁日本政府尽快投降,否则“将遭到迅速而彻底的毁灭”。 & &1945年7月26日,杜鲁门、丘吉尔以及在重庆的蒋介石联合发布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人立即无条件投降,宣布盟军将占领日本,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并要求日本放弃所有海外领地。若日本不接受这份最后通牒,盟军将立即对日本进行毁灭性的全面打击。  美国政府故意没有让苏联在波茨坦宣言上签字,希望日本拒绝投降,从而为动用原子弹提供借口。因为只有苏联参战,日本的失败才不可避免,既然宣言上没有苏联签字,日本就不会投降。  日本首相于7月27日给日本驻苏联大使下达指示:“从现在起,苏联对波茨坦宣言的态度将决定我们的行动。”  日本政府接到波茨坦最后通牒后,在自尊与绝望的冲击之下,作了一个“妥协”式的决定。7月28日,首相铃木贯太郎公开贬低盟国提出的条件,但又未予以拒绝。日本人本来想拖延时间,美国人认为这个反应是公然拒绝的态度,于是进行准备投掷原子弹的工作。  7月23日,陪同杜鲁门出席波茨坦会议的史汀生,接到报告说“小男孩”,将于8月1日左右完成,这就是用于轰炸日本广岛的那颗“枪式”原子弹,是在提尼安作战基地准备就绪的。这种原子弹只做出一个,未经过核试验的验证,美国就作出了直接投入战斗的决定。而:“胖子”大概在8月6日完成。  被派往投掷原子弹的空军特别单位是第509混合大队和由蒂贝茨上校指挥的第393中队。他们在马利安纳群岛的提尼恩岛待命出发。  杜鲁门在作出用原子弹轰炸广岛时,遇到的一个困扰是:在广岛上有关押美军的战俘营。  杜鲁门坐在他的皮圈椅里,面带笑容,春风得意的神情使他目光在混沌中透出亮闪,他显然很满意陆军部将军的汇报。  杜鲁门摸了摸柔软的鼻子,用一支鹅毛笔在一份报告上笃了笃:“你们确认,在日本几乎每一座城市中都有美国或盟国的战俘营?”  “是的,完全有理由这样确认。”陆军部汇报的将军回答,“据报还有三千名日本血统的美国人在广岛。”  杜鲁门抬起头来,故作惊呀:“是吗?我怎么不知道这些情况?喏,我这桌子上放着太平洋战略空军司令员卡尔·斯帕茨上将拍来的一封电报,他说,情况证实作为原子弹打击目标之一的广岛,没有关押美军和盟军的战俘营。”  “但是,陆军部对斯帕茨的情报普遍持怀疑态度。”  杜鲁门离开座椅,在屋内踱起圈来,他显出忧心忡忡,表情郁郁的样子,嘴里喃喃地说:“苏联现在已经控制了东欧,并且渴望在进占日本国土的战争中担任主角,而日本接近战败边缘,正在企图通过苏联寻求谈判和平,你们知道吗?”  “最近报界在传播这些消息。”  杜鲁门继续说:“假如美军登陆日本作战,要牺牲多少美国青年,你们知道吗?”  “知道,”汇报者回答,“因此,我们陆军部回电斯帕茨上将,假如,你认为情报确实可靠,那么广岛就作为第一次选择的目标吧。”  杜鲁门的眉毛扬起来,神情愉悦。但他却保持着一种矜持的政客式的沉默。那是作出重大决定的机智狡猾的沉默,只要你望上他一眼,就对他的内心世界了如指掌。  实际上,在沉默之前,这个决定早已经作出了。  7月25日,美国陆军工兵主任克罗夫斯及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命令美国军事战略空军司令斯帕茨将军:“第20空军509混合大队须于8月3日后的任何时候,只要天气情况许可,立即凭视力轰炸广岛、小仓、新泻或长崎任何一处已批准的目标,投掷第一颗特制炸弹。主持轰炸的官员准备妥当后,向上述目标再投更多炸弹……” & &7月26日,美国政府发出一份最后通牒,要求日本军队立即无条件投降,但遭到了日本军事统治者的拒绝。为了尽量减少居民生命的损失,7月27日,11个日本城市得到散发传单警告说,它们将受到猛烈的空中轰炸。7月28日,其中的6个城市受到了袭击。7月31日,又有12个城市受到警告,其中的4个在8月1日遭到轰炸。最后一次警告是在8月5日,那时,他们每天散发150万份传单以及300万份最后通牒。 & &1945年7月28日,日本正式拒绝接受美英中三国的《波茨坦公告》,宣布准备把战争进行到底。于是,杜鲁门总统下令对日本进行原子弹轰炸。 & &空投原子弹的作战指示是8月2日发出的。指示说,轰炸的“第一目标是广岛,第二目标是小仓(北九州市),第三目标是长崎”。8月6日向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 & &8月7日,杜鲁门向斯帕茨发出第二道命令:“除非另有指示,否则按原定计划进行。”因此,再次使用原子弹的问题将由军方决定。当时军方认为至少需要两颗:第一颗使日本惊惧这种武器的威力,第二颗说明美国拥有很多原子弹。 & &杜鲁门在决定对日本使作原子弹时,还有这样一种考虑:美国为秘密研制原子弹,秘密花了很多钱,要是没有使用原子弹就结束了战争,将来国会追究下来,很难交待……  于是,“小男孩”在8月6日摧毁了广岛…… & & & &
第一颗原子弹摧毁了广岛 & &1945年8月6日,一个星期日的上午,天气晴朗,由上校保罗.蒂贝茨驾驶一架叫作“伊诺拉.盖伊”的飞机驶过日本广岛上空,扔下了第一颗原子弹,摧毁了广岛。 & &蒂贝茨上校是这次行动的指挥,保罗.斯威尼上校负责投弹飞机,乔治.马夸特负责摄影飞机,弗雷德里克.博克上校负责气象飞机。 & &蒂贝茨这在之前,去过洛斯阿拉莫斯(曼哈顿计划的总部)三次,每次都与奥本海默博士见面。不过,奥本海默并没有把原子弹的毁灭性告诉他,他是从哥伦比亚大学核物理学教授诺曼.拉姆齐那里了解的。拉姆齐教授对他说:“关于原子弹,我们能告诉你的唯一情况就是:它将以2万吨TNT爆炸当量爆炸。”蒂贝茨只知道这会是一次非常大的爆炸。 & &蒂贝茨又去找奥本海默,问他:“扔下炸弹后,我们应该如何远离它?我们在欧洲和北非投弹时,都是扔下后直接向前飞行。但这一次应当怎么做呢?” & &奥本海默告诉他:“你们不能直接前行,因为炸弹爆炸时你们正好在它的上方,没有人会知道你们在那里。你们应当以正切角度立即离开正在扩大的冲击波。” & &“我学过一点三角学,一些物理学。就此次而言,正切的角度是多少?” & &“是159度,两个方向都行。尽快调转159度,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离开已经爆炸的炸弹。” & &蒂贝茨便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可以在40到42秒的时间内完成调转动作。 & &蒂贝茨他们接到命令时正在美军太平洋基地提尼安岛。根据气象预测,8月6日是他们能够飞越本州岛的最佳日子。他们做了一切必要准备,进行了所有检查,只有这样才能飞越敌方领空。负责曼哈顿计划的莱斯利.格罗夫斯将军手下有一名陆军准将负责与华盛顿特区联系,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电传打字机。他自始自终呆在那机器旁边,用密码告诉华盛顿:我们已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待命出发。 & &5日下午4点左右他们做好了出发准备,总统下令,可以出发了:“如愿使用它们吧。”他们制定了向目标投掷炸弹的时间,即8月6日上午9点15分。但那是提尼安岛时间,比日本时间晚一个小时。蒂贝茨告诉领航员:“你计算一下时间,看看我们必须于子夜后何时出发,才能在上午9点抵达目标上空?” & &要去投弹的B29飞机已经彻底轻装,简直就像一个载有很多机器的大金属管。除去机尾机枪外,所有的回转炮架、所有的武器以及不必要的东西都被拆除,整机减轻了大约6000磅。 & &美国飞行员们大约在凌晨2点15分滑上跑道起飞,与其他战友会合。 & &飞机有一个与自动驾驶仪连结的轰炸瞄准器,投弹手把他要投掷武器的位置输入进去,再传送给飞机。一旦出现失误,炸弹舱的门打不开,那该怎么办?因此,他们在每架飞机上都配备了手动投掷装置,就在投弹手的座位下,可以伸手拉动。跟在后面的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必须清楚何时投弹。他们被告知不得使用无线电,可蒂贝茨认为他必须使用它,他便告诉其他人说:“还一分钟,还有30秒、20秒、10秒,然后就数9、8、7、6、5、4秒……”这样后面的人就知道何时投下炸弹了。 & &完成飞机编队后,蒂贝茨对大家说:“你们知道今天要干什么吗?” & & & & & & & & & 投掷原子弹的机组人员 & &众人说:“知道,我们要执行一次轰炸任务。”“对,我们是要执行一次轰炸任务,但这次轰炸任务有点特别。” 机尾射手鲍勃.卡伦非常警觉。他说:“上校,我们今天不会是投放原子弹吧?”蒂贝茨说:“鲍勃,让你说着了。”然后,他又回到机舱前部,一一告诉领航员、投弹手和随机工程师。他说:“我们要投放的是一颗原子弹。”众人仔细地听着,但看不出他们脸上有任何表情变化。 & &携带着原子弹的飞机,是“埃诺拉.盖伊”号,是一架闪闪发亮、几乎崭新B29轰炸机。这架飞机翼展141英尺,螺旋桨长17英尺。飞机飞到目标上空,飞机开始下降,直到蒂贝茨说出“还有1秒”,这时飞机突然倾斜和激烈颠簸,因为1万磅的重量从前面投掷下去。接着飞机就要掉头,蒂贝茨紧紧抓住操纵杆,这样就能保持一定高度和空中飞行速度。等飞机平衡下来后,飞机机头稍稍有点高。蒂贝茨举目望去,只见整个天空一片光亮,闪现出他从未见过的美丽蓝光和红光,非常壮观。 & &听到爆炸声后,飞机已掉头飞走了,冲击波追着他们直奔而来,飞机劈啪着响,剧烈震动。机尾射手说:“它过来了。”就在这时,飞机尾部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所有飞机上都安装了加速度计,记录原子弹的爆炸当量。他们受到的冲击是2.5G。炸弹爆炸时,他们的飞机离它10.5英里。 & &飞行员们想看看轰炸后的目标什么样,但根本看不清,整个广岛完全是黑色的烟尘,炸弹和冲突波掀起了满天的残砖碎石,还有巨大的蘑菇云。它往上冲,漆黑漆黑的,有光亮和颜色,里面有白光和灰色,顶部就像折起来的圣诞树。 & &就在这一刹那间,广岛这座城市就不复存在了。保罗.蒂贝茨1913年2月23日生于美国的伊利诺伊州,后来他考上了辛辛那提大学的医学院,但在1937年退学加入了美国空军。他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在接到轰炸广岛的任务时,32岁的蒂贝茨已是空军上校。1945年8月6日清晨,他带领12名战友来到广岛上空,投下了5吨重的“小男孩”核弹。战争结束后,蒂贝茨本人却陷入了另一场漩涡,背负了杀人凶手的骂名。曾有传言他被捕入狱,还有人说他忍受不了内心的煎熬而自杀。但蒂贝茨从未对自己当年的举动感到后悔。他曾多次表示,多年来自己一直睡得很好,并没有因为那段经历而夜不能寐。他认为在广岛投下的那枚原子弹所拯救的人远比毁灭的人多,因为他们终结了日本持续多年的侵略行为。2007年11月1日,94岁的蒂贝茨在家中逝世。蒂贝茨生前嘱咐亲友,在他去世后不要举行葬礼,也不要立墓碑,因为他担心那些反对在日本投掷原子弹的人可能把他的墓地变成反核示威的场所。蒂贝茨曾表示希望把自己的骨灰撒在英吉利海峡,那是他在二战期间最喜欢飞行的地方。 & & & &
核爆炸中的幸存者 & &8月6日,依田彻比往常更早来到学校。突然他觉得胃不太舒服,于是就来到了教室休息。当时教室里还有他的同学中岛,中岛正做值日。 & &过了一会,依田彻听到了轰炸机的声音。随着飞机的声音越来越大,许多同学都跑到院子里。依田彻心想,他也应该出动和同学们在一起。就在这时,一道巨大的闪光出现在他眼前,随后就是一片黑暗。 & &依田彻闻到了一股石膏的气味,脸上和肩膀被烧灼得很痛,喘不上气来。他站起来走到外面。四周依然是一片黑暗,他只能辨出一棵树的影子,树枝就像妖怪一样舞动。 & &周围是可怕的寂静。依田彻抬头看着天空,太阳仿佛成了巨大的满月。他想起不久前看过的一部讲述地球和一颗小行星相撞的科幻影片。他想:是不是宇宙中发生了不寻常事情,一切似乎都被毁灭了。 & &依田彻继续在校园里走着。他看到周围都是哭喊着到处乱跑的同学。他们的衣服已经成了碎片,脸变得漆黑,眼窝深深地陷了下去,手上挂着烧伤之后开始脱落的皮肤。 & &依田彻所在的学校距爆炸中心约900米,核爆炸的高温造成的大火使得依田不得不离开学校,在街道上,他遇到了第一批救援人员。他们试图靠近这个12岁的孩子,用浸了油的纱布覆盖他被烧伤的皮肤。但是依田远远地躲开了他们,他突然觉得非常恶心,在路边呕吐不已。 & &起初,依田还以为呕吐是因为自己的胃不好,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辐射。身体本能地将受到的辐射排除出去。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的呕吐,才使他继续活了下来。而他的同学中岛则在多年后身患血癌去世了。 & &与其他核爆炸中幸存者一样,依田在日后也出现了脱发以及白血球下降等症状。在他开始学医后,他的经验和记忆使他成为放射医学专家。 & &在爆炸点半英里之外,15岁的女孩山冈看到了亮光。她觉得那像相机拍照时发出的奇怪的光,但范围非常大,足以覆盖整个天空,黄蓝色的光,非常漂亮。马上,她被强烈的气流刮倒,当她苏醒过来时,她发现自己全身都被烧伤了,喊救命的声音、房子着火时噼噼啪啪的声音……还有痛苦的呻吟不绝于耳。飞机飞走后,山冈和她的妈妈走向了一个军队大院…… & & & & & &
苏联对日宣战 & &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东京的日军参谋部与广岛失去了联系,电话打不通,电报发不出,谁也不知道那边出了什么事。第二天清晨,参谋本部收到一份简短的报告,上面只有一句话:“一颗炸弹顷刻间摧毁了整个广岛。” & &日本的核研究人员很快意识到,这可能是一颗原子弹。享有国际声望的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被召到参谋本部,这位早就预言美国将制成原子弹的教授听了简要情况介绍,脸色顿时变得铁青。他提出要亲自到广岛看看。当仁科芳雄乘坐的飞机飞临已成为废墟的广岛上空,他不容置疑地做出如下判断:除了原子弹,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造成这么大的破坏了!25万人几乎同时看到死神的狞笑。 & &此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已通过无线电波向全世界宣布:“16小时前,一架美国飞机向日军重要基地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这颗原子弹的威力比2万吨TNT炸药的威力还大,是战争史上迄今为止所使用过的威力最大的炸弹。” & &然而,日本大本营仍叫嚣要把战争进行到底。8月7日,日军参谋总部副部长河边将军甚至还请来日本原子科学家西名吉尾询问:“你能不能在6个月内造出一颗原子弹?如果情况允许,我们可以坚持这段时间。”西名告诉他,这是无法做到的,因为日本没有铀,也缺乏研制原子弹的其他必要条件。 & &在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后的第二天,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召见了美国和英国大使,说苏联将于8月8日对日宣战。大多数人都认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比美国的原子弹对结束战争更为重要。 & &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的170万苏军,分三个方向在中国东北、内蒙古和朝鲜北部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本广东军发起雷霆万钧般的攻势,进一步把日本法西斯逼到绝境。 & &在日本皇宫地下坚固的防空洞里,皇室成员、内阁高官在情绪激烈和相互攻讦的气氛中,展开着一轮又一轮的争论,但就是不肯投降。 & & & &
& 第二颗原子弹投在长崎  在提尼安岛上,“胖子”原子弹的装配工作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当负责此事的奥基夫对“胖子”进行最后检查时发现,有的电线接错了地方。奥基夫和他同事没有重新返工,因为那样一来又要耽搁两天时间。他们想了个临时办法解决了问题。  担任投掷第二颗原子弹使命的B-29轰炸机原定于8月8日(美国时间)午夜一过就起飞,然后于8月9日早晨将原子弹投向预定目标。美国之所以要选择8月9日,一方面是因为根据天气预报,这一天过后接连五天天气都不好;另一方面是因为苏联要在这一天对日本宣战,丢原子弹的时间不能再往后拖,否则,投掷原子弹的意义就要大大降低。但是在起飞前,由于没有找到备用油箱,起飞时间不得不推迟。 &美国投在长崎的那颗原子弹 & &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按计划向日本投放第二颗原子弹,轰炸目标有两个,第一个是小仓,第二个是长崎。同时,由战时情报局印出1600万份劝告日本投降的传单撒向日本各地。传单写道: 美国要求你们立即注意这份传单上所说的话。
& &美国已掌握人类从未有过的破坏力最大的爆炸物原子弹。这种新型武器的爆炸力等于2000架B-29轰炸机所携带的全部炸弹的爆炸力。希望你们好好地思索一下这个可怕的事实。 & &我们在你们本土使用这种炸弹才刚刚开始。如果你们还有什么怀疑,请你们了解一下广岛挨炸后的情况。 & &在使用这种新型爆炸物摧毁你们的全部战争资源之前,我们要求你们现在就向天皇请愿,结束战争。现在就要停止抵抗。否则,我们将坚决使用这种武器。 & &赶快从你们的城市中疏散开!  8月9日凌晨3时,查尔斯·斯威尼少校驾着绰号为“博克座车”的B-29轰炸机腾空而起。他驾机穿过浓重的雨雾,径直向西北方向飞去。他将在日本九州岛附近与另外两架美军B-29轰炸机会合。从提安尼岛到日本本土,航程为1500英里。 & &按预定计划,投弹飞机将在飞往小仓途中的屋久岛上空与另两架负责测量和记录的伙伴飞机会合,但因搭载着摄影师和科学家的那架飞机迟迟不见踪影,“博克座车”不得不在日本海岸上空盘旋了近一个小时。终于有一架飞机出现了。斯威尼与其一道朝主要轰炸目标、日军一座大型军火库所在地小仓飞去。  上午9点44分,飞机到达小仓上空。比预定时间晚了几十分钟。当斯威尼接近目标时,他才发现小仓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根据规定,他只能用肉眼看到目标而不是仅凭雷达观察目标之后才能投掷原子弹。因为当时的雷达性能较差,准确命中目标非常困难,所以作战计划中禁止使用雷达。他在小仓上空飞了三圈。在此期间,他看到了日本派出的战斗机,并遭到地面高射炮火的袭击。他发现飞机上燃料不多了,原因是他未能启用备用油箱。他断定机上的燃料仅够飞到长崎港并返回另一个位于冲绳岛上的着陆点。此刻,他所在的位置距提尼安岛太远了。他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把“胖子”扔到大海里,然后飞回基地,因为这颗原子弹已处于引爆状态,他不想着陆时让它留在飞机上。  当斯威尼飞临长崎上空时,也是厚厚的云层使他无法看到地面的情况。此时已比预定的投弹时间晚了将近1个半小时,燃料也快要耗尽。于是机上负责投掷“胖子”的海军中校弗雷德里克.阿什沃斯命令他借助雷达向目标俯冲,不要再考虑有关规定。阿什沃斯作为决定投弹还是放弃轰炸的负责人,坐在飞机后座,奥利维担任副驾驶,座位紧靠机长后方。阿什沃斯知道:飞机已经没有足够的燃料把重量为4.5吨的原子弹运到冲绳。他想与其扔到海里,不如把它投到能对日本造成打击的地方,哪怕这种打击非常有限。为了尽量接近目标,明知违反命令,他们还是使用了雷达。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白白浪费一颗研制费用高达20亿美元的原子弹,此次行动将被视为巨大的失败,他们肯定会被押上军事法庭,投进监狱之中。 & &当他们准备用雷达瞄准投弹时,比恩.克米特上校高喊:“我发现了目标。”比恩发现了飞机下面的云层有一个洞。他校准炸弹瞄准镜,10点58分投出了原子弹。落点是浦上地区,距原定目标有3.4公里远。 & &他们看到了耀眼的亮光,接着是蘑菇云,像一片巨大的翻卷滚动燃烧着的火与烟。云的颜色在鲑鱼肉色、粉红色与黄色之间变幻。 & &行动结束后,阿什沃斯向部队报告说:“靠目测判断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原子弹在哪里爆炸,他们全然不知道。 & &原子弹投向长崎的次日,华盛顿方面接到报告说“一项要求当机立断的艰巨任务得以完成”。  虽然美国已在日本国土上投掷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并没有马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令美国人十分恼火。日本政府向人民隐瞒了美国动用原子弹的消息,继续为在日本国土上决战作准备。  苏军分三路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歼灭了日本关东军。在苏联对日宣战后的第二天,日本首相在紧急会议上说:“苏联参战使我们陷入了困境……”日本政府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到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中国人民欢庆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各大城市都是报纸出“号外”,炮竹、罗鼓喧天、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在这胜利的时刻,人们也在问:美国为什么不把原子弹扔到东京上空,把日本天皇和政府中的战争狂人炸死?日本战争狂人在侵华战争中,屠杀了三千多万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的财产损失超过6000多亿美元。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我是一位退休工程师,又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编写了一套《东方红丛书》,共30多部,二千多万字,想与大家交流学习和写作经验,请众位批评指正。已经出版的书有:
《名人婚恋》约80万字。
《孤岛落日》72万字上下册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贪官的末日》71万字上下册。
《古代奇女佳丽》36万字。
《青山依旧如梦来》75万字。
《外星人到地球了吗》62万字。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流千里归大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