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萤石的石头白绿色半透明石头叫什么石

萤石粒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萤石粒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萤石又称氟石,是一种天然的矿石,萤石和光学玻璃相比,萤石有低折射率,低色散等优点,但在实际的运用上因为有其困难度跟经济因素存在,所以不可能使用。别&&&&称氟石类&&&&别天然的矿石
然而在光学上所使用的所谓光学玻璃都是以二氧化硅(Silica)为主要原料并且加入氧化钡(Barium)(Lanthanum)之类的添加物,于熔炉中以高于1300度的高温溶解后,再以极慢的降温方式使其由液体凝固为固体。古代印度人发现,有个小山岗上的眼镜蛇特别多,它们老是在一块大石头周围转悠。其一的自然现象引起人们探索奥秘的兴趣。原来,每当夜幕降临,这里的大石头会闪烁微蓝色的亮光,许多具有趋光性的昆虫便纷纷到亮石头上空飞舞,青蛙跳出来竞相捕食昆虫,躲在不远处的眼镜蛇也纷纷赶来捕食青蛙。于是,人们把这种石头叫作“蛇眼石”。后来才知道蛇眼石就是萤石。萤石的成分是氟化钙,又称氟石、砩石等,因含各种稀有元素而常呈紫红、翠绿、浅蓝色,无色透明的萤石稀少而珍贵。晶形有立方体、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如果把萤石放到紫外线荧光灯下照一照,它会发出美丽的荧光。
萤石及其加工品的用途已涉足30多个工业部门。炼钢铁加入萤石,能提高熔液的流动性,除去有害杂质硫和磷。世界萤石产量的一半用以制造氢氟酸,进而发展制造冰晶石,用于炼铝工业等。电冰箱里的冷却剂(氟利昂)要用萤石;1986年,我国第一代人造血液也要用萤石。近年,科学家正在研制氟化物玻璃,有可能制成新型光导纤维通讯材料,能传过2万公里宽的太平洋而不设重发站。萤石因其产品较大,色彩丰富,所以经常被制作成各种饰品,但是其硬度较低,佩戴时请勿与天然水晶一起,水晶会刮划萤石!直接从矿上采下来的萤石有一定辐射,不能摆放在卧室!萤石发光有荧光和磷光两种,荧光是指在光源照射后扯去光源仍然能短暂发光(所有萤石都可以),而发磷光属于稀土离子引起的内能量发光,无需外光源补充就能持续发光。能发磷光的夜明珠很稀少珍贵,因此才具有收藏价值(这种含磷萤石自然界却非常稀少),只有用这种萤石经过细致打磨加工后才能制成夜明珠。萤石发荧光很正常,并不代表这就算是真正的夜明珠,因此导致市场上是个萤石球就做个鉴定当夜明珠卖。夜明珠发光(指磷光)机理同稀土元素的掺入有关,即“三价稀土元素进入晶格,形成发光中心和电子捕获中心”,电子受热或光激发,晚间电子回到原位释放出光能,即矿物学中所说的“磷光”。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中土世界考】有像阿肯宝石一样美丽的石头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中土世界考】有像阿肯宝石一样美丽的石头吗?
Arkenstone 山之心 霍比特人 矮人王
“此有浑圆之石,反射千面晶芒;璨若白银沐火,胜似水润朝阳,又如皑皑白雪,映照浩瀚群星;抑或月海细雨,滋润皎洁丝光。”
阿肯宝石的“艺术想象图”。图片:Donato
在提及阿肯宝石(Arkenstone),传说中的山之心(Heart of the Mountain)的时候,索林·橡木盾(Thorin II Oakenshield)如是描述道。
这样的描述真美,可是完全不给你任何较真的空间。我们似乎根本无法把这颗矮人的至宝和真实世界里的宝石联系起来:化学式未知,理化特性未知,地质成因未知,因为是被矮人切磨抛光过的,连通过晶面推测晶体结构的路也被堵死。阿肯宝石变幻莫测的色彩,或许是给我们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线索之一。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自然界里找到很多石头,与这块传说中的宝石媲美。四大宝石太贵,我们不妨从地球岩石圈里含量最多的石头——长石来说事儿。
长石(Feldspar),七大造岩矿物之首,三大岩类的绝对主角,也就是钾、钠、钙、铝的架状硅酸盐(Tectosilicates)。这是一种在地表堪称泛滥的石头,泛滥到随便捡起十块石头里面可能七八块都有长石。哪怕跑上月球,还是泛滥——你每天晚上看到的明亮的月陆就是由无数的长石堆起来的。长石不是一种固定成分,而是一堆这长石那长石组成的大家族。这个大家族可以划归为两个固溶体系列(里面的金属离子比例可以任意调和,大致可拿酒精跟水的关系做比方),分别是由钾-钠两种碱金属所组成的碱性长石(Alkaline feldspar,KAlSi3O8- NaAlSi3O8)系列,以及钠-钙两者所组成的斜长石(Plagioclase,NaAlSi3O8-CaAl2Si2O8)系列。
光用术语来描述,似乎听起来挺枯燥的,咱也得给它包装一番吧。先看这块:
“此石,乃封印虹神之日光矩阵,以剔透之躯,交织虹彩格架,精密规则,暗含千般机理;又如炽红旭日,浸沐金色薄云。此石本名玄奥,于泰西语境,乃无棱无角之意。”
澳大利亚特产的虹彩晶格日长石。图片:boingboing.net
带有“沙金效应”的太阳石原石及抛光后制成的蛋面宝石。图片:gia.edu/ Robert Weldon/Becky Booker
这是常见石头?没错,这就是常见的石头。只不过咱们平时见到的大部分长石都没有像这样“长成精”罢了。这是奥长石类的日长石(Oligoclase var. Sunstone)。这段话里其实出现了两种样貌各不相同的日长石,一种是产自澳大利亚的虹彩晶格日长石(Rainbow lattice sunstone),另一种则是裹着红心儿,泛着丝丝金光的美国俄勒冈日长石(该州的州石)。怎么样,这可是如假包换的自然结晶,一点儿也不比虚构的石头差吧?
“幽蓝魅惑,滑过丝绢柔躯;淡淡荧彩,交映月海银光。此石名冰,有寒意凛然,意象俱佳,仿若置身枭鸣之夜。”
产自朝鲜,带有蓝色光辉的月光石。图片:/fluor doublet
这次是冰长石类的月长石(Adularia var. Moonstone)。它本身有着柔和滑润的色泽,如果在特定的方向看,表面和内部会泛起浅蓝色的莹莹“月光”,当然这里其实可以吐槽月光并不是蓝的,而且月海里只有玄武岩,反照率其实跟煤球儿差不多——但是人家要的是深夜的气氛嘛。
“那永久的冻土,刻印着曙光女神的馈赠。北极光拂过暗夜群星,在终焉之地的亘古之岩,诠释着欧若拉的眷护。”
拉长石会反射出蓝紫色和金黄色。图片:
这是“终焉之地”——芬兰(Finland)所特产的一种好东西,斜长石六大类里的拉长石(Plagioclase var. Labradorite)是也。虽然名为“拉布拉多之石”但却跟某种同名汪星人没有任何关系。这种石头能够随着观察方向的不同而呈现出极光般变幻莫测的多彩光泽,当色彩强烈时,甚至被称为光谱石。另外,拉长石的典型产地可不仅仅只有那个“终焉之地”,非洲马达加斯加的拉长石也挺出名的。
无论是日长石的虹彩晶格、月长石的幽兰晕彩,还是拉长石的极光色泽,不过是晶体在特定的方面所表现出的性质罢了。而所谓“晶体”,则是根据化学键为纽带而天然排列成的离子矩阵,而所谓“离子矩阵”,乃是离子在空间中可以沿特定方向呈无限展布的结构。从每一个点,到每一条线,到每一个面,从布拉维法则到面角守恒定律,一个个离子高度有序地堆砌,最终建构成了在宏观上表现为标准几何形态的自然晶体。
先说日长石。日长石那太阳般光泽的形成,与解理(cleavage)的关系很大。所谓“解理”,指的是矿物能够沿某些方向轻易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离子晶体在某些方向上化学键相对薄弱,造成的结果便是,在这些具体方向上,晶体的强度也弱,再加上晶体中每一个晶格都是高度同样的,于是就能沿这些方向轻易裂开成平整的平面。日长石之所以发散出金红色的光泽,便是因为内部无数开裂的解理缝中,充填着大量微小的片状自然铜(Cu)晶体。所以说白了,日长石的金红色其实是里面铜杂质的颜色,但偏偏由于解理是一种高度定向的性质,铜晶体的排列也自然高度定向,于是就说明了为什么只有将日长石旋转到一定方向才能看到那迷人的色泽了。这种效应叫做砂金效应(Aventurescence),得名自砂金石(Aventurine)——18世纪时,人们偶然间(a ventura)幸运地发现了金沙石的制造工艺。
日长石的显微照片,正是图中那些的小小的盘状结构造成了日长石的砂金效应。图片:gia.edu
有些时候,日长石里的铜晶体可以结晶得十分巨大,便仿佛一支画笔,在透明的长石内部将那异常规整的解理面给勾勒了出来,此时所形成的,便是那十分魔性、一如工匠铸造的虹彩晶格了。
接下来是月长石。上面提到,长石是一种固溶体谱系。月长石的梦幻晕彩,也就是所谓的冰长石晕彩效应(Adularescence),则是得益于固溶体的出溶。月长石是碱性长石的固溶体,当外界条件变化比如温度降低时,固溶体内的Na和K会从完全兼容的状态走向各自分家,此时,两种成分端元——KAlSi3O8和NaAlSi3O8就会沿着结晶面一层摞一层,相互交错地生长。它们之间的互层甚至能薄到比可见光的波长还薄!这样一来,假如有光线射进这摞层层堆叠的晶体时,便会发生明显的衍射和干涉效应,从而为月长石带来梦幻般的光泽。由于这种层叠现象同样是沿着长石的某个具体晶面而排列的,所以月长石晕彩同样也只能晃动到一定角度才能看到。
月长石{001}解理面的扫描电镜图像,图中宽度为8微米。从后到前的纵行窄带就是层叠着的钠长石和钾长石薄片。图片:
拉长石晕彩效应(Labradorescence)其实和月长石差不多,就不多介绍了。唯一的不同在于月长石属于钾长石系列,而拉长石则是斜长石系列——内部的出溶聚片乃是NaAlSi3O8和CaAl2Si2O8。成分不同,光学性质自然就不同,拉长石的晕彩一如极光,而月长石则皎洁朦胧。
真实世界里的石头,可能有电影里的效果吗?
但是如果你已经看过《霍比特人》电影,你就会发现在导演彼得·杰克逊的眼里,阿肯宝石不止是色彩变幻那么简单,不止色彩斑斓,而且还会发出淡淡的光芒。
山下之王索尔(Thrór)手中的阿肯宝石。图片:《霍比特人》电影截图
电影中阿肯宝石的色彩变幻似乎缺乏长石的那种晶体质的规律感,因此我们不得不祭出一种非晶质的宝石——蛋白石(Opal)。蛋白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这是和长石一样大众脸的东西。二氧化硅的结晶体石英是和长石一起稳坐地表泛滥矿物之首的存在。而与石英不同的是,除了它是非晶质结构之外,蛋白石的化学成分里还含有3%到21%的水。
蛋白石有不同颜色的底色,而这种透明的白欧泊似乎与电影中的阿肯宝石最为近似。图片:gia.edu
面对这样的色彩,你打算高喊“这不科学”?淡定淡定,蛋白石是二氧化硅的胶体,光线在穿透胶体时的确可能会发生很多“这不科学”的效应——在无数摄影作品中大秀存在感的丁达尔效应、为指星笔带来清晰光路的瑞利散射效应都属于这一范畴,此外,这里还有独特的蛋白石晕彩效应(Opalescence)。当光线穿过蛋白石,由于内部大量二氧化硅的水合物无序分布,会导致特定波长的光被吸收,被散射,然后活生生给你分解出几道不同颜色的光再射出来。这就形成了斑驳陆离,一如彩绘玻璃般的色彩。几十年前,人类才意识到“摄影是用光的艺术”,人家岩石圈啊,几十亿年前知道这回事儿了。
至于发光,其实也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反正自然界任何物质只要不是绝对零度都会产生热辐射,热辐射的本质是电磁波,可见光呢也是电磁波,所以只要你眼睛能接收的电磁波频谱足够大,那么你眼里的任何物质都将自行发光。当然,即便是把条件限制在可见光波段,我们还有有着夜明珠美誉的萤石(Fluorite)。荧光性(Fluorescence,别条件反射一口说成萤石晕彩效应了)一词个正来自于萤石。荧光性的原理其实很简单,用外界的入射光来激发物体,被激发的物体又重新把光发射出来:具有荧光性的物质在接受入射光的能量之后,其原子内部的电子将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而后电子从激发态退回基态时,又会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返还”出来,这就是荧光性的本质。
因为含有较多的稀土元素,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英格兰达勒姆郡罗杰里矿的萤石会发出浓郁的蓝色荧光。图片:comcast.net
都说艺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用人话说,就是“不论脑洞再大,终究还是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构建它的素材”。好在我们的自然界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炫酷素材。即使是阿肯宝石真的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里,面对它的时候,矿物学家应该也只是面不改色地给它的那些光学效应安个“arkenstonescence”的名字而已吧。(编辑:老猫)
文章题图:《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战》剧照
关于《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还有哪些科学话题?一起来看看果壳专区:
你可能感兴趣
果壳盈利与广告分析研究之---霍比特人
分明就是一盏通电的灯来自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43)
分明就是一盏通电的灯来自
这个“虹彩晶格日长石”看着碉堡了
为了一块根本无所谓的石头,这么多人死去。真是不值得。大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另类惩罚吧。如同金苹果一样。
带荧光的蛋白石,23333
果壳盈利与广告分析研究之---霍比特人
引用 的话:为了一块根本无所谓的石头,这么多人死去。真是不值得。大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另类惩罚吧。如同金苹果一样。金苹果不是人造物么【刺客信条
女的路过,请沙发勿用绿茶婊代表整个女性群体。对于闪闪发光又成分不明的宝石或什么东西难道第一件事不应该是测测放射性么……
不知道精灵宝钻假如出电影会怎么表现
单以电影中展现的外观来说,蛋白石是最为接近的,甚至可以推断出电影美工就是以蛋白石为原型来构建他们心中的阿肯宝石,只不过为了让其显得更为超凡脱尘,于是又给其加上了发光效果.另外有意思的是蛋白石中黑欧泊为最名贵,白欧泊为最常见,但电影中的阿肯宝石却与白欧泊最为相似
“荧光”的英文写错了哦…… u 和 o 应该换过来……
看电影的时候就觉得很像蛋白石……虽然那个自带发光真的好像灯泡
我觉得包装不错
感觉蛋形的那个太阳石很像电影里的阿肯宝石
科幻迷,天文爱好者,地质学本科生
没看作者,刚开始以为是老猫写的,读了2句感觉味不对……此时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答案,往上一翻果然是~~哈哈哈啊哈好!
感觉虹彩晶格日长石这东西做成戒指拿去求婚威力会比一堆碳要大的多…
“那永久的冻土,刻印着曙光女神的馈赠。北极光拂过暗夜群星,在终焉之地的亘古之岩,诠释着欧若拉的眷护。”——话说总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帅逼混进去了呢O_o
David Arkenstone的音乐倒是和这个石头挺搭……
呃。。。能否请教一下孔雀石和祖母绿什么区别?怎么判断?
所以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就一直在想这种能自动发光的石头辐射肯定很厉害,换我我是不敢裸手直接拿的,似乎中土世界的人体质都不错天生抗辐射?
外星人PK地球神里面有
引用文章内容:这是“终焉之地”——芬兰(Finland)好高大上的说法虹彩晶格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世间竟有如此魔幻之矿物,涨姿势
“当光线穿过蛋白石,由于内部大量二氧化硅的水合物无序分布,会导致特定波长的光被吸收,被散射,然后活生生给你分解出几道不同颜色的光再射出来。”蛋白石不应该是形成了有序的111晶型(为主)的光子晶体结构么,然后反射的特定波长的光么(由于布拉格散射引起)……具体物理原理我不懂,我只是搞Opal结构的应用的……
引用 的话:“荧光”的英文写错了哦…… u 和 o 应该换过来…… fluorescence
引用 的话:呃。。。能否请教一下孔雀石和祖母绿什么区别?怎么判断?这两种石头区别还是挺大的,建议查下WIKI,看图就明白了。孔雀石是碱式碳酸铜,不透明,青绿色,常带有圆形纹路。祖母绿则是硅酸盐矿物,一般呈半透明到透明,光线照射下呈现很漂亮的深绿色。
想要史矛革,不想要阿肯宝石……
我更想知道怎么DIY加工这些石头。。。
引用 的话:为了一块根本无所谓的石头,这么多人死去。真是不值得。大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另类惩罚吧。如同金苹果一样。阿肯宝石是山下国王的象征,凭此可以号令诸矮人王国,宝石本身的价值倒是次要的。
此石名为老玻璃种起胶放强光满七彩玛丽苏飘ps光环翡翠A货
话说这块石头不是落入那个渔民手中了吗?还有,把这玩意铺垫得这么厉害,除了发光,肿么不让它发挥出别的威力出来?
显示所有评论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萤石矿 - &简介
萤石矿萤石,又称氟石,是工业上氟元素的主要来源,是上20几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原料之一。纯净无色透明的萤石可作为光学材料,色泽艳丽的萤石亦可作为宝玉石和工艺美术雕刻原料。萤石又是氟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品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制冷、医药、农药、防腐、灭火、、电力、机械和原子能等领域。随着科技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萤石已成为现代工业中重要的矿物原料,许多发达国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储备。中国萤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矿床类型繁多,资源储量、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古代印度人发现,有个小山岗上的眼镜蛇特别多,它们老是在一块大石头周围转悠。其一的自然现象引起人们探索奥秘的兴趣。原来,每当夜幕降临,这里的大石头会闪烁微的,许多具有趋光性的昆虫便纷纷到亮石头上空飞舞,青蛙跳出来竞相捕食昆虫,躲在不远处的眼镜蛇也纷纷赶来捕食。于是,人们把这种石头叫作“蛇眼石”。后来才知道蛇眼石就是萤石。 萤石的成分是氟化钙,又称氟石、砩石等,因含各种稀有元素而常呈紫红、翠绿、浅蓝色,无色透明的萤石稀少而珍贵。晶形有立方体、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如果把萤石放到紫外线荧光灯下照一照,它会发出美丽的荧光。 萤石及其加工品的用途已涉足30多个工业部门。炼加入萤石,能提高熔液的流动性,除去有害杂质硫和磷。 世界萤石产量的一半用以制造氢氟酸,进而发展制造冰晶石,用于炼铝工业等。电冰箱里的冷却剂(氟利昂)要用萤石;1986年,中国第一代人造血液也要用萤石。科学家正在研制氟化物玻璃,有可能制成新型光导纤维通讯材料,能传过2万公里宽的太平洋而不设重发站。 世界各地均有产出。萤石萤石又称为氟石,化学成分为CaF2,晶体属等轴晶系的卤化物。在紫外线、阴极射线照射下或加热时发出蓝色或紫色萤光,并因此而得名。晶体常呈立方体、八面体或立方体的穿插双晶,集合体呈粒状或块状。浅绿、浅紫或无色透明,有时为玫瑰红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至不透明。八面体解理完全。摩氏硬度4,比重3.18。萤石主要产于热液矿脉中。无色透明的萤石晶体产于花岗伟晶岩或萤石脉的晶洞中。世界萤石总储量约10亿吨,中国是世界上萤石矿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占世界储量的35%.据考古发掘得知,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已选用萤石作装饰品。河姆渡之南确有萤石矿存在。主要产于浙江、湖南、福建等地。世界其他主要产地有南非、墨西哥、蒙古、俄罗斯、美国、泰国、等地。萤石在冶金工业上可用作助熔剂,在化学工业上是制造氢氟酸的原料。
萤石矿 - 原料特点
氟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元素,它的化合物有萤石(CaF2)、氟磷灰石〔Ca5(PO4)F〕、冰晶石(Na3AlF6)、氟镁石(MgF2)、氟化钠(NaF)、氟碳铈矿〔(Ce、La)(CO3)F〕等150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萤石。 萤石分子式为CaF2,纯净萤石含钙(Ca)占51.3%,氟(F)占48.7%。但萤石矿物中常混入氯、稀土、铀、铁、铅、锌、沥青等。萤石矿物属等轴晶系,晶形多呈立方体,少数为菱形十二面体及八面体。多形成穿插双晶。集合体为致密块状,偶成土状块体。为4,性脆、解理完全,比重为3.18,熔点1&360℃。萤石一般不溶于水,与盐酸、硝酸作用微弱,在热的浓硫酸中可完全溶解而生成氟化氢气体和硫酸钙。结晶的萤石有多种颜色,在X射线、热紫外线和压力的作用下色泽会发生变化,有些萤石在紫外线或阴级射线作用下会发出萤蓝色或紫罗蓝色光,有些在受热和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发磷光,还有些会发出摩擦萤光。结晶状态完好的萤石还具有很低的折射率(n=1.4339)和低的色散率,同时也是异向同性的物质,具有不寻常的透过能力。萤石常与石英、方解石、重晶石、高岭石、金属硫化物矿共生。根据矿物的共生组合,构造条件,围岩特征,并结合加工性能,萤石矿床可分为单一型萤石矿床和“伴生”型萤石矿床。单一型萤石矿床矿石组成以萤石、石英为主,并有少量的方解石、重晶石、高岭石、黄铁矿、冰长石、钾长石、微量的金属硫化物和含磷。此类矿石主要是作为冶金萤石块矿、浮选化工级(酸级)萤石精矿、陶瓷(建材)级萤石粉矿和光学萤石、宝玉石萤石等。另一类就是“伴生”型萤石矿床,在这类萤石矿床中矿石主要矿物以铅锌硫化物、钨锡多金属硫化物和稀土磁铁矿为主,萤石作为脉石矿物分布于硫化矿物或磁铁矿之中,随主矿开采而被综合回收利用。它只能生产化工级(酸级)萤石精矿和陶瓷级(建材)萤石粉矿。
萤石矿 - 特性
萤石矿萤石也叫氟化钙,是一种常见的卤化物矿物,它是一种化合物,它的成分为氟化钙,是提取氟的重要矿物。萤石有很多种颜色,也可以是透明无色的。透明无色的萤石可以用来制作特殊的光学透镜。萤石还有很多用途,如作为炼钢、铝生产用的熔剂,用来制造乳白玻璃、搪瓷制品、高辛烷值燃油生产中的催化剂等等。萤石一般呈粒状或块状,具有光泽,绿色或紫色为多。萤石在紫外线或阴极射线照射下常发出蓝绿色荧光,它的名字也就是根据这个特点而来。化学成分:CaF2 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有4个钙离子和8个氟离子。 结晶状态:晶质体 晶系:等轴晶系 晶体习性:常呈立方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及聚形,也可呈条带状致密块状集合体。 常见颜色:绿、蓝、棕、黄、粉、紫、无色等。 光泽:玻璃光泽至亚光泽。 解理:四组完全解理。 摩氏硬度:4。 密度:3.18(+0.07,——0.18)g/cm3。 光性特征:均质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434(±0.001)。 双折射率:无。 紫外荧光:随不同品种而异,一般具很强荧光,可具磷光。 吸收光谱:不特征,变化大,一般强吸收。 放大检查:色带,两相或三相包体,可见解理呈三角形发育。 特殊光学效应:变色效应。 优化处理: 热处理:常将黑色、深蓝色热处理,稳定,避免300℃以上的受热,不易检测。 充填处理:用塑料或树脂充填表面裂隙,以保证加工时不裂开。 辐照处理:无色的萤石辐照成紫色,但见光很快褪色,很不稳定。
萤石矿 - 种类
萤石发光有荧光和磷光两种,荧光是指在照射后扯去光源仍然能短暂发光(所有萤石都可以),而发磷光属于稀土离子引起的内能量发光,无需外光源补充就能持续发光。能发磷光的夜明珠很稀少珍贵,因此才具有收藏价值(这种含磷萤石自然界却非常稀少),只有用这种萤石经过细致打磨加工后才能制成夜明珠。萤石发荧光很正常,并不代表这就算是真正的夜明珠,因此导致市场上是个萤石球就做个鉴定当夜明珠卖。夜明珠发光(指磷光)机理同稀土元素的掺入有关,即“三价稀土元素进入晶格,形成发光中心和电子捕获中心”,电子受热或光激发,晚间电子回到原位释放出光能,即矿物学中所说的“磷光”。
萤石矿 - 用途
萤石矿萤石的用途十分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前景越来越。目前主要用于冶金行业制生产炼铝熔剂冰晶石的原料,化工行业制氢氟酸、各利氟盐及制冷剂氟利昂的原料,建材行业作装饰,其次用于轻工、光学、雕刻和国防工业。因此,根据用途要求,目前我国萤石矿产品主要有四大系列品种,即萤石块矿、萤(氟)石精矿、萤石粉矿和光学、雕刻萤石。
萤石矿 - 冶金工业
萤石具有能降低难熔物质的熔点,促进炉渣流动,使渣和金属很好分离,在冶炼过程中脱硫、脱磷,增强金属的可煅性和抗张强度等特点。因此,它作为助熔剂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及铁合金生产、化铁工艺和有色金属冶炼。冶炼用萤石矿石一般要求氟化钙含量大于65%,并对主要杂质二氧化硅也有一定的要求,对硫和磷有严格的限制。硫和磷的含量分别不得高于0.3%和0.08%。其产品质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8216-87《萤石块矿》执行。
萤石矿 - 化学工业
萤石矿萤石另一重要用途是生产氢氟酸。氢氟酸是通过酸级萤石(氟石精矿)同硫酸在加热炉或罐中反应而产生出来的,分无水氢氟酸和有水氢氟酸,它们都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和强烈的腐蚀性。它是生产各种有机和无机氟化物和氟元素的关键原料。 在制铝工业中,氢氟酸用来生产氟化铝、人造冰晶石、氟化钠和氟化镁。 在航空、航天工业中,氢氟酸主要用来生产喷气机液体推进剂,喷气燃料推进剂。在原子能工业中,氢氟酸主要用来制造UF4,再经氟化生成UF6,通过气体扩散法或气体离心法分离235U。 氢氟酸是有机氟化工的基础原料,它通过与氯仿和四氯化碳相互作用,生产毒性小、化学稳定性高的氟化的含氯烃和碳氟化合物,作冷冻剂,空气溶胶促进剂,溶剂聚合物的中间体和碳氟化合物树脂和弹性体。 氢氟酸与四氯化碳反应制成氟利昂(通常以F表示)。氟利昂除作为冷冻剂外,还广泛用于喷雾剂、灭火剂、氟塑料等。 在医药方面,氟有机化合物还可以制造含氟抗癌药物,含氟可的松,含氟碳人造。 在无机氟化工业中,可以生产杀虫剂、防腐剂、防护剂、添加剂、助熔剂和抗氧化剂等。 化学工业对萤石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一般要求CaF2含量在93%——98%,二氧化硅和碳酸钙是有害杂质,要严格限制。目前,我国萤(氟)石精矿的质量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GB5690-85《氟石精矿》标准执行。
萤石矿 - 建材工业
萤石矿萤石也广泛应用于玻璃、陶瓷、水泥等建材工业中,其用量在我国占第2位。 在玻璃工业中,萤石作为助熔剂、遮光剂加入,它能促进玻璃原料的。不同玻璃,萤石加入量不同。普通玻璃板材,萤石加入量为炉料的1%;碱性玻璃球,萤石的加入量为1%——2%;氧化玻璃,萤石加入量则为3%;白色、乳色、彩色玻璃的生产过程中,萤石除作为助溶剂外,还作遮光剂,加入量为炉料的10%——20%。玻璃工业对萤石的质量要求较严格,要求CaF2&80%;Fe2O3&0.2%。 在水泥生产中,萤石作为矿化剂加入。萤石能降低炉料的烧结温度,减少燃料消耗,同时还能增强烧结时熟料液相粘度,促进硅酸三钙的形成。在水泥生产中,萤石加入量在一般情况下为4%——5%至0.8%——1%。水泥工业对萤石质量要求不严,一般CaF2含量在40%以上即可,对杂质含量要求也不作具体规定。 在陶瓷工业中,萤石主要用作瓷釉,它能在瓷釉生产过程中起到助色和助熔作用。如在红色瓷釉中加入萤石后能色泽光亮鲜艳,在陶瓷生产瓷釉中的萤石加入量一般约10%——20%。 萤石还应用于搪瓷工业和铸石生产中,其加入量分别为3%——10%和3%。 在建材工业中,由于用途不同,对萤石质量要求也不相同。目前,我国用于建材工业的萤石质量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321-88《萤石粉矿》中作了规定。 因萤石在光学上具有低色散、低折射率和对紫外线、红外线滤光性高等特性,而被用来制作棱镜和高质量的光学元件。对光学萤石的技术要求十分严格,需质纯(或带均匀的浅色)、透明、红(紫)外线透射性强,无裂隙、无包裹体、机械性能良好。厚度为1.5mm的萤石薄片必须能透过波长为4.5pm的红外线80%以上,同时对晶体规格也有严格规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对饰品、工艺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萤石具有结构致密,色彩鲜艳而多样,作为工艺雕刻的原料被人们所。
萤石矿 - 选矿工艺
除钙选矿 一种萤石除钙选矿工艺,它是由一次粗选、多次精选作业组成,以油酸或其代用品作为捕收剂进行粗选,以硫酸与酸性水玻璃的物作为含钙矿物的抑制剂,硫酸与酸性水玻璃的比例为1∶0.5——1∶2,联合用量为0.5——1.5kg/t原矿。本发明提供的萤石除钙选矿工艺具有除钙效率高、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可从高钙型萤石矿中选出碳酸钙含量很低的特级萤石精矿。
涂料工艺 一种天然萤石光涂料的加工工艺,其工艺是选矿——粉碎——配制——混合——烧结。本发明具有工艺、成本低可满足工艺美术用涂料和各种具有荧光效应要求物品的需要。
选剂制备萤石矿一种制备萤石浮选捕收剂的制备方法,以油酸生产的中间产品粗脂肪酸或混合脂肪酸为原料,向其加入为脂肪酸重量3%——15%的浓硫酸,使之发生硫酸化反应,再向反应生成物中加入重量为脂肪酸重量0.4%——3%的选矿起泡剂即成产品。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生产成本低廉,所生产的萤石浮选用捕收剂捕收能力强,水溶性、分散性好,适于在常温及低温下浮选萤石&。
调整剂组合物 一种浮选萤石矿的工艺方法,它是对号获批专利的改进。现有技术中浮选&萤石&矿酸加套加增效剂作调整剂。本发明则用水玻璃加酸及与该酸组成的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盐混合而成的组合物作调整剂,并形成组合物系列,即可用硫酸、盐酸、硝酸、草酸、醋酸中任何一种酸及相应的盐,组合比例范围为水玻璃·酸·盐=1——2:1——5:0.5——1。本发明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精矿优质,回收率高,成本低。
浮选分离方法 提供了一种碳酸盐——&萤石矿经济有效的浮选分离方法,特别适用于碳酸盐含量高的&萤石&矿的浮选分离。其关键在于选择有效的碳酸盐矿物的抑制剂——酸化水玻璃和加药措施,在常规工艺条件下,使碳酸盐与萤石高纯分选。
萤石矿 - 利用简史
人类利用萤石已有悠久的历史。1529年德国矿物学家阿格里科拉(G.Agricola)在他的著作中最早提到了萤石,1556年他在研究萤石的过程中,发现了萤石是低熔点的矿物,在钢铁冶炼中加入一定量的萤石,不仅可以提高炉温,除去硫、磷等有害杂质,而且还能同炉渣形成共熔体物,增强活动性、流动性,使渣和金属分离。1670年德国玻璃工人契瓦哈特(Selewanhardt)偶然将萤石与硫酸混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烟雾,从而引起人们对萤石化学特性的重视。1771年瑞典化学家杜勒(Scheele)将萤石和硫酸作用制成了由氢元素和一个不知名元素化合而成的酸,同时还发现这种酸能蚀刻玻璃。1813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Ampire)把这种不知名的元素定名为氟元素,取其第一个字母“F”为元素符号,列入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七族,属于卤族元素。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桑(Moissan)首次从萤石中分离出气态的氟元素,揭示出萤石是由钙元素和氟元素化合组成的矿物,定名为氟化钙(CaF2)。后来化学家们又研制了氟化铝(AlF3)、冰晶石(Na3AlF6)等助熔剂,为炼铝工业开辟了新的时代。 萤石的开采大约是1775年始于英国,到1800年至1840年间美国的许多地方也相继,但大量开采乃是在发展和推广平炉炼钢以后。我国是萤石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的国家。1917年首先在浙江新昌——武义一带由当地农民进行少量开采,其后开采范围不断扩大,至1930年,浙江省就有21个县开采萤石,年产量达1.2万t,其次在辽宁、内蒙古、河北等省区也有少量开采。在此其间均是民采小矿,没有正规的萤石矿山。1938年浙江被日军占领,到1945年被日军掠夺的浙江萤石超过30万t。与此同时,内蒙古的喀喇泌旗大西沟萤石矿、河北灵寿县百信萤石矿也开始开采,采出矿石达10多万t。解放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特别是钢铁工业、炼铝工业、建材工业和氟化工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萤石的需求大幅度增长。日建立了浙江省氟矿办事处,恢复浙江武义地区萤石矿山生产。生产萤石省区,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4个,发展到如今全国近30个,建设了一大批萤石矿山,并已形成300万——400万t生产能力。 我国萤石矿产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亦早。1932年5月间浙江省矿产调查所派出地质技师燕春台调查了浙江武义一带24处萤石矿床共38个矿体露头,并撰写了《武义氟矿资源调查报告》。 抗战胜利后,地质学家李璞、刘国忠、盛莘夫、段国章等对浙江,特别是浙江武义扬家等萤石矿山做了全面的地质调查并提出了工作建议。1950年,胡克俺等人对浙江武义、新昌、嵊县的萤石矿进行了野外调查。1956年,高振西、潘江等对浙江武义一带萤石矿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首次对这一带萤石矿的地质特征做了精辟的总结。经过广大地质工作者几十年的艰辛工作,现已探明浙江杨家、后树;湖南柿竹园;内蒙古四子王旗苏莫查干敖包等萤石矿床200多处,矿物量大约1.7亿t。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矿床地质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非金属矿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非金属矿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5:02:25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色半透明石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