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野猪从海里出来,头上顶着一个胶卷。求这个电影胶卷公司叫什么!

劳动价值论有问题,因为不存在一个东西叫做“价值”。&br&价值是一个在古典经济学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一件衣服卖20~30块钱,那么这件衣服中一定存在一种叫做&价值”的东西,而且这个价值基本上应该是在25块钱左右。只有借助于“价值”这个凭空创造的概念,他们才能够比较好的解释为什么衣服不是卖2块,也不是卖200块,而是恰好20~30块钱——因为衣服中蕴含的“价值”就是这么多,价格要等于价值,所以才会刚好是这么多。&br&但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家找到了更好的方法来解释衣服的价格,他们使用“供给和需求”。如果供给多了,价格就下降;如果需求多了,价格就会上升。衣服价格是这么多钱,完全是由于供给和需求刚好在这个位置上基本相等。&br&在这个新的分析模式下,“供给”可以观察和分析,“需求”可以观察和分析,价格也一样。也就是说,经济学家用更易于观察的变量,逐渐替代了“价值”这样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变量。这在操作上更加可行、可检验,毕竟,我很容易知道我想要买几件衣服,知道我愿意出多少钱,也可以知道卖家至少要多少钱。但是衣服真正的“价值”是多少,却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清楚。&br&&br&在抛弃了价值观念之后,我们回过头去看,这个观念确实存在很大的缺陷。&br&第一,它是一个不需要的假设。如果能够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研究问题,我们就不需要假设世界上存在一个虚拟的“价值”。这就好像,如果物理定律能够解释世界的运动,我们就不必假设这个世界是上帝在推动。&br&第二,它的存在还有更加恶劣的后果。如果我们相信价值决定了价格,那就隐含的意味着价格可能“高于”或者“低于”价值。这时候怎么办呢,很简单,让我们来操纵价格,让它回到“更正确的价值上”。更正确的价值,则由政府、经济调控机构或者一些学者们算出来。很明显,这就是政府过度干涉经济活动的开始,历史证明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br&&br&当然,这不能归咎于马克思,那个时代的所有经济学家基本上都会认同“价值”这个概念,这更像是时代的局限。&br&&br&(呃,这本来是另一个问题的回答,后来发现放在那边有点偏题了,就放到这里来。)
劳动价值论有问题,因为不存在一个东西叫做“价值”。 价值是一个在古典经济学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一件衣服卖20~30块钱,那么这件衣服中一定存在一种叫做"价值”的东西,而且这个价值基本上应该是在25块钱左右。只有借助于“价值”这…
捡到几张图,近期,有人在散布北京白云观徐迎春道长的谣言,还散布李当家的谣言! 竟然还没有道士站出来澄清,贫道非常愤慨,只能义无反顾的放弃个各人恩怨站了出来!&br&在道教大义面前,个人恩怨算得了什么!&br&北京白云观道士纳二房?你当我们还在万恶的旧社会吗?肯定是在污蔑北京白云观的道士!我不相信!&br&他们在败坏道教声誉!我的个人恩怨不算什么,道教形象才重要,我们要在教言教、道言道语!大家一起转发,为北京白云观讨个公道!!&img src=&/v2-c84af994b278a7b272e781ec7415734d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c84af994b278a7b272e781ec7415734d_r.jpg&&&br&&img src=&/v2-c6edcaac7c03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v2-c6edcaac7c03_r.jpg&&&br&&img src=&/v2-34eecd2fdbc2e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34eecd2fdbc2e_r.png&&&br&&img src=&/v2-c65c820fa4ece7b4e8a6104_b.jpg& data-rawwidth=&880& data-rawheight=&7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v2-c65c820fa4ece7b4e8a6104_r.jpg&&&img src=&/v2-aedcd89ade99c405db6f37a392c0099c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aedcd89ade99c405db6f37a392c0099c_r.png&&&br&&br&&img src=&/v2-8b30abaa3d2a550d89aa31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8b30abaa3d2a550d89aa31_r.png&&
捡到几张图,近期,有人在散布北京白云观徐迎春道长的谣言,还散布李当家的谣言! 竟然还没有道士站出来澄清,贫道非常愤慨,只能义无反顾的放弃个各人恩怨站了出来! 在道教大义面前,个人恩怨算得了什么! 北京白云观道士纳二房?你当我们还在万恶的旧社…
1. 与苏格拉底的理性对立,日神与酒神象征着人的两种感性本能&br&2. 先解释一下苏格拉底的理性。悲剧的诞生一大论点就是“苏格拉底杀死了希腊悲剧”。苏格拉底是什么样的人物?诡辩,质询,致力于提出“反直觉”的论点。日神和酒神象征的是人类的两种本能,而苏格拉底要做的恰巧是用理性来反驳人的所有本能。从苏格拉底开始,“自然美德”不再存在了,存在的变成了人类对科学的迷信,对用理性来解决一切问题的狂热的信心。但理性和科学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么?这就是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要提出并解决的问题。&br&3. 酒神象征着人生的癫狂与痛苦。尼采在书中说就算是苏格拉底派的Euripidies在他人生的最后也依然回归了酒神。在Euripidies的Dionysus当中,它让酒神杀死了不相信神的男主角Penthius,象征着他最终理解了酒神的力量。那酒神的力量是什么呢?是对人生的无可奈何,对人生虚无感和人生永远痛苦的领悟,是借助癫狂及非理性的力量来试图领悟人生真谛的乞求。他象征着人生物理表象之上的超验正义,是你所有本能的渴望。在尼采眼中,佛教就是典型的酒神文化,彻底否决在真实世界中取得答案和和解的可能性,而诉诸于更高的存在。&br&4. 日神象征着人类在领悟人生永远痛苦的本质以后,试图去塑造一个华美幻境,以求人生可以一活的努力。人类是趋利避害的生物,因为人生的痛苦无法避免,所以人类要塑造出华丽的世界,来抵消现世的痛苦和虚无。所以希腊人营造出了辉煌的奥林匹斯众神,写出了荷马史诗。&br&5. 所有艺术都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即抒发对人生痛苦的无奈癫狂,和试图营造出一个华美幻境来击退那种虚无感的渴望。
1. 与苏格拉底的理性对立,日神与酒神象征着人的两种感性本能 2. 先解释一下苏格拉底的理性。悲剧的诞生一大论点就是“苏格拉底杀死了希腊悲剧”。苏格拉底是什么样的人物?诡辩,质询,致力于提出“反直觉”的论点。日神和酒神象征的是人类的两种本能,而…
基本无误。我的朋友有个经典评论【经济上,马克思是恩格斯的门客;但&b&在思想上是反过来的&/b&】。&br&&br&另外,恩格斯年轻时也受过马克思的经济帮助。当时恩格斯因为背叛家庭变成了穷小子。当然成年后的恩格斯是资本大豪,如果全世界资本家开大会,他凭借操控(不是拥有)的资产,在19世纪中后期是很有资格坐到礼堂里面的,和主席台上不少人也可以平礼相见。最后恩格斯以极其不合理的条件出让产业后,依然拥有2万英镑的资产和部分年金。&br&&br&这些钱可以造当时十五分之一艘最先进战舰——赫克托级。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是造价上百亿美刀的福特号核航母,就算中国人能以100亿人民币造一艘出来,就算我们用30亿造价的驱逐舰来换算,你也大概可以想象当时恩格斯是什么级别的土豪了。马克思从恩格斯那里得到的接济和个人收入加起来,相当于今天高级白领的的薪水。但马克思不善理财,或者说无暇理财,他实际上的生活水平大概是一个中下层白领的水平。&br&&br&&img src=&/5baf57afba45c8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5baf57afba45c8_r.jpg&&&img src=&/22ab4acd17da_b.jpg&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22ab4acd17da_r.jpg&&上图为恩格斯故居,要记得这是19世纪。
基本无误。我的朋友有个经典评论【经济上,马克思是恩格斯的门客;但在思想上是反过来的】。 另外,恩格斯年轻时也受过马克思的经济帮助。当时恩格斯因为背叛家庭变成了穷小子。当然成年后的恩格斯是资本大豪,如果全世界资本家开大会,他凭借操控(不是拥…
因为列宁姓赵。。。他爸是五等文官,相当于省教育厅督导,副市级干部,世袭贵族。在列宁入狱后,他妈在多次出现在社交舞会上各种活动拉关系。&br&&br&如果是p民那就不好意思了,斯托雷平的领带在向你招手,你猜1905年沙皇卫队开枪时有没有瞄准?
因为列宁姓赵。。。他爸是五等文官,相当于省教育厅督导,副市级干部,世袭贵族。在列宁入狱后,他妈在多次出现在社交舞会上各种活动拉关系。 如果是p民那就不好意思了,斯托雷平的领带在向你招手,你猜1905年沙皇卫队开枪时有没有瞄准?
&strong&从河图演变出先天八卦、洛书、后天八卦(晓观师兄原稿)&/strong&&br&&br&最原始的河图只是用黑白两色的点点所组成,连接线只是后来加进去的(见下图)&br&&img src=&/676ea93fc66a6b564de6dd6ad56c122c_b.png& data-rawheight=&463& data-rawwidth=&3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br&&img src=&/457c189ff65aa4e2fdde06_b.jpg& data-rawheight=&707&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457c189ff65aa4e2fdde06_r.jpg&&&img src=&/db37caf49fb86e0dca01d325c6360921_b.jpg& data-rawheight=&497& data-rawwidth=&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db37caf49fb86e0dca01d325c6360921_r.jpg&&&br&&br&&br&&strong&可以这样说, “河图”是天体能量运行的模式,是先天八卦、洛书、后天八卦的祖宗。&/strong&&br&&br&&b&从河图演变出先天八卦&/b&&br&&br&&br&河图也有上下左右中五个宫。下是甲己,上是乙庚,左是丙辛,右是丁壬,中是戊癸。从以下示意图中可以清楚地看见,将河图中十个天干能量的运动模式用线连接起来后(本书另外有图片和章节专门解释十种天体能量的运动模式),从庚金开始起排一,一直排到戊土,就会出现一个先天八卦的雏形。见下图:&br&&br&&img src=&/5e5b12b7e10cc82b133db0d_b.jpg& data-rawheight=&472&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e5b12b7e10cc82b133db0d_r.jpg&&&br&&br&&strong&河图中的天干形成先天八卦的顺序是:&/strong&&br&&br&&p&庚是阳金,顺序为一、定名为乾卦、为老父。&/p&&p&辛是阴金,顺序为二、定名为兑卦、为少女。&/p&&p&丙是阳火,顺序为三、定名为离卦、为中女。&/p&&p&甲是阳木,顺序为四、定名为震卦、为长男。&/p&&p&乙是阴木,顺序为五、定名为巽卦、为长女。&/p&&p&壬是阳水,顺序为六、定名为坎卦、为中男。&/p&&p&己是阴土,顺序为七、定名为艮卦、为少男。&/p&&p&(己是太极中心的土,阴极变阳,所以己土是少男之故)&/p&&p&戊是阳土,顺序为八、定名为坤卦、为老母。&/p&&p&(戊是太极中心的土,阳极变阴,所以戊土是老母之故)&/p&&br&&br&当下图的乾和坤接通之后,就象一个横放的8字,这刚好是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无限”符号。从乾开始逆时针运动到震与巽之间的交汇点,从此点顺时针从巽运动到坤与乾之间的交汇点,又重新作逆时针运动…,形成了一个左旋和右旋的连接运动双环,这与宇宙间双螺旋能量场的运动程式是一致的,宇宙间所有天体运动的结构,都离不开双螺旋运动模式,太极中的阴阳运行之道,也是依据双螺旋运动理论进行的(阳顺阴逆,左旋为阴,右旋为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DNA都是双螺旋的结构。&br&&br&&img src=&/764d7b485d231a1b0a250f7c95d3e27d_b.jpg& data-rawheight=&445&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764d7b485d231a1b0a250f7c95d3e27d_r.jpg&&&br&&br&以上就是解释先天八卦源自河图的原因,也说明了先天八卦的结构与天体双螺旋运动程式是一致的,用先天八卦能说明的问题,就是天体能量运动后所产生了变化后的结果。&br&&br&&p&&b&从先天八卦演变出洛书&/b&&/p&&br&&p&洛书也是象河图一样,以黑白两色来表示奇偶、阴阳,以1------9点的九个组合来表示“数”。这些“数”的排列是来自先天八卦中阳(男)、阴(女)从幼小到长大,从长大再到老死的生命过程,请看以下的示意图:&/p&&br&&img src=&/4ecf54b3c156ba_b.jpg& data-rawheight=&312& data-rawwidth=&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4ecf54b3c156ba_r.jpg&&&br&&br&洛书的实际意义是用图形来表示“数”。然后用“数”的顺、逆序次展开“先天八卦”中男、女从胎、婴到青少年,从青少年到中年,从中年到中老年,从中老年到老年,从老年又回到原始点(死后入土,然后重生)的整个生命循环过程。将洛书变化成九宫图之后,就可以清楚地看见每个宫格内全都变成了数字。&br&&br&中宫(五宫)是一切生命的起源点(胎养)和终结点(死亡)。中宫属土,世间万物都是生于土而最终又归于土,这是个永恒的道理,所以又将死亡称作‘回归’,洛书在数序上以阳顺、阴逆排列出了生命从孕育到出生、从出生到衰老、从衰老到回归(死亡)的整个过程。以下的示意图将说明了这些问题。&br&&br&以男性为阳,依照阳往后顺数的原则,男起点于5宫,此宫象征万物从胎儿到婴儿的阶段。走到6宫时成长为少男。走到7宫时成长为中男。走到8宫时成长为长男。走到9宫变成为老父。当老父衰死后又回归到5宫(中央土)。&br&&br&&img src=&/8adf62c25bad_b.jpg& data-rawheight=&442& data-rawwidth=&7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5& data-original=&/8adf62c25bad_r.jpg&&&br&&br&以女人为阴,依照阴往前逆数的原则,女起点于5宫,此宫象征万物从胎儿到婴儿的阶段。走到4宫时成长为少女。走到3宫时成长为中女。走到2宫时成长为长女。走到1宫变成为老母。当老母衰死后又回归到5宫(中央土)。&br&&br&&br&有人会问:为什么胎养(及回归点)在五宫而不在一或九宫?因为,只有在中间往两头走去时才会发生顺数和逆数的阴阳之道,才乎合宇宙(双螺旋能量场)运行的规律性。玄空九宫飞星之阳顺(56789)、阴逆(54321)飞星路线就是源自先天八卦中阴阳生长、回归路线(规律性)的。&br&&br&先天八卦只产生了相对应的四对夫妻(没有中宫),洛书是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增设了中宫,从原来只有八卦相对的状态进而演变为九宫相串的数理格局,创造出的这一个中宫有三种作用:一、给阴阳交媾提供了通道(泰宫)。二:给孕育新生命提供了起点(胎胞)。三:给生命衰死后提供终点(墓库)。&br&&br&洛书是纯数理。将先天八卦按原来的位置寄入洛书的外八宫后,形成了隔中宫相对的八对合十之“数”,原来合十之数相互间都是配偶关系。当八对配偶在洛书中通过中宫串通之后,无论纵、横、斜皆成了合十五之数;原来在洛书九宫中通过中宫合为十五数者,则表示夫妻间阴阳交媾成功之意。而交媾点就是中宫,正所谓:“阴阳交媾始可结成珠胎”。&br&&br&以上说明:先天八卦中的四对夫妻若求达成阴阳媾合,必须双方都进入中宫汇合,只有在阴阳汇合之后,方能产生出某种结果。所以说,中宫是八卦的核心,中宫是九宫里面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设中宫,阴阳就不可能存在交媾的机遇。洛书通过无文无字的纯数理就说明白了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奥妙和道理,真可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矣。&br&&br&&strong&后天八卦是在河图正五行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strong&&br&&br&&br&&img src=&/d42a751f4c96a355b096b37f1393bedb_b.jpg& data-rawheight=&508&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42a751f4c96a355b096b37f1393bedb_r.jpg&&&br&&br&&p&上图应该是右旋90度 &/p&&p&上图已经非常清楚地展示出:后天八卦是在河图正五行基础上演变出来的。&/p&&br&&img src=&/3adad162c25eab_b.jpg& data-rawheight=&657&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3adad162c25eab_r.jpg&&&br&&p&要说明一个问题,什么叫做正五行?纯正不杂的、阳性的、源自天体的五行(五阳干代表了正五行)能量就是正五行。&/p&&br&&p&河图展现给我们的图形是:下宫甲己,上宫乙庚,左宫丙辛,右宫丁壬,中宫戊癸,共有五个宫位。如果五个宫位都只取用阳性天干,就会变成:下宫甲木,上宫庚金,左宫丙火,右宫壬水,中宫戊土,只有正五行的格局(图一)。此时如果再将整个“图一”顺时针转90度之后,就会发现一个后天八卦的雏形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坐玄武(坎水)朝朱雀(离火)左青龙(震木)右白虎(兑金)中央勾陈、滕蛇(戊己土)。&/p&&br&&p&为什么要将(图一)顺时针右旋90度呢?原来我国古代人在创造河图时,因为我国在地球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东方;所以就把河图设计成坐东(甲)向西(庚)。又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在北半球,又自然形成为一种坐北半球朝南半球方向观察的态势(中国所有风水罗盘都是采取坐北朝南的格式,因为观察方向不同,罗盘在我国称作“指南针”,但在洋人那里却被称作“指北针”。),为了迎合这一种态势,所以就须要把河图的正五行(五阳干)的布局右旋90度以适应坐北朝南的后天八卦之布局。&/p&
从河图演变出先天八卦、洛书、后天八卦(晓观师兄原稿) 最原始的河图只是用黑白两色的点点所组成,连接线只是后来加进去的(见下图) 可以这样说, “河图”是天体能量运行的模式,是先天八卦、洛书、后天八卦的祖宗。 从河图演变出先天八卦 河图也有上下…
道教的二元论&br&导读:&p&真理不受宗教所约束,我们不要一个万能的造物主,宗教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必然手段;宗教从来不掌控真理,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宗教,哪怕是道教。从天道的来说,道教不唯心;从人道来说,道教不唯物,唯有从立教之本上分析,才能看破道教本义……&/p&&p&正文:&/p&&p&&b&相对于其他宗教,道教是个异类,甚至有的人说道教不是一门宗教&/b&,而是一门哲学,这究竟对道教是褒还是贬呢?&/p&&p&尤其是一些人喜欢把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分开来看,甚至说道教只是大杂烩。那么道教究竟是怎么回事?道教究竟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究竟是唯物还是唯心,哲学还是宗教呢?&/p&&p&要弄清楚这些问题,&b&我们就要分析道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这种分析,不能局限于细枝末叶的区别,而应该触及宗教的立教之本&/b&。&/p&&img src=&/74a3bb710a711fddc29e07f_b.jp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74a3bb710a711fddc29e07f_r.jpg&&&p&&b&一、宗教学说服务于谁?&/b&&br&&/p&&p&已经实现中国化的佛教与道教相处比较融洽,甚至某些程度上可以说佛道一家,基督教、天主教也在宣扬普世价值、爱与慈悲,但是真正分析这些宗教,道教与他们有个截然不同的特点:&/p&&p&&b&道教是先有了道家学说,后有了道教组织,其他宗教是先有了宗教,后有了神学、佛学;这看起来似乎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看起来诡辩甚至微不足道,实际上却是问题的最关键所在。&/b&&/p&&img src=&/5bbfcda581eba2f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5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5bbfcda581eba2f_r.jpg&&&br&&p&&b&甲:真理掌握在谁手里?&/b&&br&&/p&&p&其他宗教,因释迦而成教,因耶稣而成教,在立教之初,其他宗教就有了教主或者创始人,围绕创始人,有明显的宗教团体产生;宗教组织的产生伴随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目的。&/p&&p&&b&佛学、神学产生在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之后,是由教徒来诠释宗教文化的学说,存在的意义就是证明其宗教的正当性&/b&,当真理与宗教相违背的时候,天然的固有性,决定了只能维护宗教的利益,因为宗教就是他们产生的基础。&/p&&p&&b&不要把任何组织想得太高尚,只要存在活人,就存在利益纠葛,没有任何组织凌驾其上,关键在于如何面对自我,是屈服在所谓造物主膝下,还是勇毅的面对自然并改造自然。&/b&&/p&&p&一旦真理如果真正与宗教利益相违背的时候,他们或者修改真理以迎合他们的宗教,或者说他们的神佛就代表了真理,之所以有质疑是不明白他们教理教义中存在的真理,千百年来都是在这样的诡辩中度过,&b&今天这样的手段更成熟、更具有逻辑性,甚至充满了科学意味,哪怕他们的本质是反科学的。&/b&&/p&&p&道教的产生却不是这么单一的过程,我们可以将道教的开端定义为黄帝问道广成子,也可以定义为老子留书道德经,也可以定义为张道陵创立五斗米,&b&很难有个能够说服所有人的明确创立时间&/b&。&/p&&p&道学产生在道教组织形成之前,是由智者诠释大道的学说,存在的意义就是探寻大道,不是为了道教组织本身服务的,当大道与宗教组织相违背的时候,多少高道毅然选择了追寻大道,而不是为宗教所拘泥;&b&道学不是为了维护宗教的利益而产生的,且真理不受宗教所约束&/b&。&/p&&p&&b&真理从来不是掌握在某个宗教手里,宗教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种手段而已。&/b&&/p&&img src=&/0cfbbaab7c7b36b49cc65a20ee762b28_b.png& data-rawwidth=&972& data-rawheight=&5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2& data-original=&/0cfbbaab7c7b36b49cc65a20ee762b28_r.png&&&br&&p&&b&乙:道教的终极目的是什么?&/b&&br&&/p&&p&张道陵创立天师道,承继的不是张道陵的个人学说,而是承载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并融合了诸子百家,当然,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道德经,来源于道家学说。&/p&&p&&b&道教崇拜中,不存在唯一正确的造物主,也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先知,抛去浮华,留下简约,道教传承的就是道,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的道,尊崇的是自然规律,而不是冒用神灵名义的人。&/b&&/p&&p&有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b&道教就是吃饭,是为了探寻道而组成的宗教组织;道家思想就是活着,探寻真理、真知。&/b&&/p&&p&道教徒,利用道教组织,秉承道家学说,这样就造成了道教组织内部缺乏极端思想产生的土壤,也让道教具有更多的包容性,因为本来就是包容万物而产生的宗教,不是崇拜莫名的造物主而存在的宗教,是为追寻大道而存在,不是为某个虚无缥缈的造物主而奴役。&/p&&p&&b&道教组织存在的终极意义是探寻世间大道,而不是仅仅为了维护道教组织的存在而苟延;在没有道教组织的时候,大道存在,哪怕有一天道教组织不复存在,大道也存在,朝闻道,夕死可矣。&/b&&/p&&p&道家学说终极目的是服务于道,而其他宗教学说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教,哪怕诡辩他们的教就是唯一正确的。&/p&&p&哪怕是道教,也不可能是唯一正确的宗教,我们选择道教,只不过因为道教更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更适合表达我们的信仰而已。&/p&&p&&b&道经师三宝,师为引路之人,经为必经之路,道为欲达之处,我们捍卫的终极目的是道,而不仅仅是教。&/b&&/p&&img src=&/3e99ba6ba5c27dc81da2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3e99ba6ba5c27dc81da2_r.jpg&&&br&&p&&b&二、道教的二元论&/b&&br&&/p&&p&因为形成方式上的不同,造成了道教的宗教理念也非常不同,在一定意义上,佛学和佛教是不可分割的,神学和基督教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他们是利益共同体,仅仅是为了诠释宗教而存在。&/p&&p&正因为道教这种特质,让道教在宗教理念上,抛弃了唯一正确,而建立了辩证思考的二元论:&b&天道与人道、唯物与唯心、道与神、有为与无为。&/b&&/p&&p&&b&甲:天道与人道&/b&&/p&&p&道教世界观里,道分为两个部分:天道、人道。&/p&&p&&b&天道是指唯物存在的不可变更的自然规律,无论是恐龙繁荣的地球,无论是人类施虐的地球,都是同一个地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p&&p&人道是指由人本身来认知自然规律并理解到的真理,包括唯心唯物、有神无神的看法,都是由人心来演绎,从人类的角度出发;恐龙如果一直繁荣到今天,人类或许不可能产生,&b&没有恐龙和有恐龙的地球是同一个地球,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是两个地球。&/b&&/p&&p&道教有个观念叫做天人合一,天指的就是天道,人指的是人道。&b&天道无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唯物的,并生育万物包括人类;人心有情,以人的角度和思维来理解认识天道,并用人心来演绎天道,&/b&包括有神论、无神论的区分,唯物和唯心的争辩,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争论,与天道无关。&/p&&p&&b&天道存在而不可改变,人可以理解天道,逐步接近并诠释大道,但是不可能完全认知大道&/b&,就如同薛定谔的猫一样,在箱子里,你无法肯定它的存在状态,一旦观察了,必然改变了它本身存在的存在,不是本源的它,而是你认知的它。&/p&&p&&b&但是如果你不打开箱子,你永远不可能感知大道的存在,连接近大道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你愿意无知呢还是尽可能接近真理?&/b&&/p&&p&我们不圆满,甚至到最后都可能达不到圆满,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更接近圆满;我们有自身局限性,无法识破宇宙的所有奥秘,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更多的探知宇宙的奥秘,因为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我们是人,因为我们不是某个造物主的羔羊,而是自己命运的主人。&/p&&p&&b&正因为探索圆满,不断的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道教的思维方式上,从来不是彻底的唯心,也不是彻底的唯物,而是对立平衡、阴阳统一的太极,如同奥特曼要打小怪兽,没有小怪兽,奥特曼的存在就没有了其根本意义。&/b&&/p&&img src=&/76ec517a8f55de0b36ef21da_b.jpg& data-rawwidth=&115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0& data-original=&/76ec517a8f55de0b36ef21da_r.jpg&&&p&&b&乙:唯物与唯心&/b&&br&&/p&&p&看待道教,不能以彻底的唯心主义来看,也不能以彻底的唯物主义来看,&b&因为彻底的唯物主义本质上实质上已经走向了彻底的唯心,&/b&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些问题。&/p&&p&如同阴阳太极一样,唯物和唯心也是我们为了自然改造自然而区分的,单纯的说唯物和唯心都是不对的,&b&只有掌握好唯物与唯心的平衡,既注重自然的客观实在性,又不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这个世界正确的打开方式。&/b&&/p&&p&如果因为崇尚唯物就彻底否定了唯心,那么,这种唯物也是由人发出,本身就走向极端的唯心;如果因为崇尚唯心就否定了唯物,那么这种唯心就忽略了世间的真相,走向同样可怕的极端。&/p&&p&&b&从天道的角度来说,道教不唯心;从人道来说,道教不唯物。&/b&&/p&&p&&b&唯物是外求,通过工具理解认识世界,唯心是内省,通过反思理解认识自我。&/b&&/p&&p&科学总是在不断修正自己错误中走向真理,宗教总是在不断坚定信仰中圆满自我,哲学就是连接其中的桥梁,或许道家学说就是构建桥梁的基础。&/p&&p&世界本来就在我们眼中,所有的不同是因为认识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无论用唯心还是唯物的方式描述太阳的存在,都不能完全描述太阳存在的一切细节,因为唯物也是发自人心。&/p&&p&&b&观察必然造成干扰,以人心来揣测天道,本来就具备了人的立场;我们唯有秉承公正,以超脱的心态来看待分析世界,才能尽可能接近真相。&/b&&/p&&p&相对于其他宗教来说,道教的二元论可以无缝链接宗教与科学,我们知道,在历史上,道教从来没有烧死过科学家,道教的教理教义本身与科学的辩证思想是不矛盾的,如果说烧死异端算是个罪,我们也仅仅烧死过一个当家的而已。&/p&&p&&b&道教的二元论也对道教的教理教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道教不崇拜万能的造物主,不崇拜所谓唯一的真神,而是在终极信仰层面,分为道与神两个部分。&/b&&/p&&img src=&/fecdc166ad50bdd0d7d53c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fecdc166ad50bdd0d7d53c_r.jpg&&&br&&p&&b&丙:道与神&/b&&br&&/p&&p&道是万事万物的真理所在,神是诠释道的存在,因道在,神有灵,道若亡,神亦衰。&/p&&p&这里的道,指的是大道,更确切的说是由人来认可的大道;就如同玛雅人一样,当他们存在并繁荣的时候,玛雅神灵是他们来诠释道德存在,&b&当玛雅人彻底毁灭之后,哪怕唯物的天道存在,对于玛雅神灵来说,神已经衰竭,对于玛雅人来说,他们认可的大道已经消亡;我们必须避免我们落入这样的结局&/b&。&/p&&p&道教与道家的契合点在于对道的认同,有人认为祖师是道的化身,有人认为祖师是人诠释大道,无论如何,玄学背后的基础,是对大道的认可和追寻,求同存异,方能包容万物。&/p&&p&《道德经》是道家学说与道教组织的连接点,&b&老子是道家学说的直接创始人,也是道教崇拜中的太清祖师,&/b&或许在上古时代,神与人不分,神话传说中更多的是神异,但是,老子作为太清祖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道德经,就是老子对道的理解和认知,因而封神。&/p&&p&无论从道家学说到道教组织来说,老子与太清祖师也就是太上老君是不冲突的,人与神和谐而统一,不被割裂,&b&这种封神的思想也传承后世,包括后世封神,孙思邈、关羽、王重阳等等,由人来理解天,由人道到天道,不违背人性,不违背真理。&/b&&/p&&p&道教崇拜的神灵,从红尘中来,因为他们超脱于红尘,而封神;他们生时从来不高高在上欺凌众生,他们不贪天之功为己有,冒充万事万物的造物主,躬行道而被认可,才是真正的明智。&/p&&p&&b&由人到神,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虽不自诩创造万物,但理解认识万物,他们砖木取火、造字演易、规范礼仪、传承文化、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由人来理解天道,并最后归于天道。&/b&&/p&&p&当然,这里天道已经不是唯物的天道,不是无私的天道,是人来认知感受的天道,人类的天道对于恐龙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对于人来说才有意义,唯物也唯心,从来不区分。&/p&&p&&b&道教是有神论宗教,道教徒是有神论者,但是不排斥无神论的存在,不视其他信仰为极端&/b&;这是因为在道家思想里面,无论形式多么不同,无论崇拜什么样的神灵或者不崇拜任何神灵,我们都在追寻真理、探寻大道。&/p&&p&&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党而不朋,求同存异,才是正确的信仰。&/b&&/p&&p&佛道教所说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说的贤者或者神佛,只有摆脱了当下了立场,才可能有所悟,当拘泥在内部的时候,自身局限性会造成更多的谬误。&/p&&p&&b&当然,超脱不意味着放弃,就如同道教的无为和有为一样,从来不是为了无为而无为,必须对立统一的看待这个问题。&/b&&/p&&img src=&/751c90eddf9f92df1f0ed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751c90eddf9f92df1f0ed3_r.jpg&&&br&&p&&b&丁:有为与无为&/b&&br&&/p&&p&有为和无为,是一体两面的存在,没有无为,有为就丧失了存在价值,没有有为,无为便丧失了来源之本。&/p&&p&&b&人的生命秉自然之炁而生,从无到有,连你本身都成了有的存在,要无为,必须感悟从有到无的过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b&&/p&&p&无为的基础是有为,如果连有都没有,怎么能够从有道无,来体悟无为的存在呢?&/p&&p&有与无,恰恰也是唯物与唯心的对应,也是人道与天道的结合,有便是人,人有立场,无便是天,天无私欲,&b&要理解天道,必须有最起码的超脱之心,从唯心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唯物的存在&/b&,尽可能以唯物的心态来行使唯心的事情,也就是以无为心行有为事。&/p&&p&无为有为,唯物唯心,天道人道,名不同,实相同。唯物讲的是内在自然的道理,唯心谈的是人世红尘的认知,唯物是以理性的角度看待自然,唯心是以感性的角度看待人生,唯物为基。&/p&&p&&b&以人心体天心,以唯心识唯物,如同阴阳太极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偏颇任何一方都可能走向极端。&/b&&/p&&p&就如同修道一样,修道不能一味的追求避世清修,&b&要是仅仅不问世事孤蔽自高就能成仙,老鼠/兔子早就成仙了&/b&;以出世心行入世事,以无为心行有为事,不鄙陋,不自高,不自贱,不片面。修行是给我们正确对待人生的心态,而不是禁锢我们自由的灵魂。&/p&&p&以无为心行有为事,以出世心行入尘世,道教骄傲,但是不应该是倔傲,道教清高,但是不应该是孤高;&b&道教来源于红尘,超脱于红尘,更应该以慈悲心进入红尘,承担自己的时代责任,唤醒更多的人追寻真理。&/b&&/p&&img src=&/2a6e68e94bafe45e44a238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2a6e68e94bafe45e44a238_r.jpg&&&br&&p&三、结语&br&&/p&&p&由人的立场出发,理解了天道,再由天道返回人道,才是道教的真相。&/p&&p&&b&不从人道出发,天道没有任何意义,无异于空中楼阁;不依从天道,人道不可能探寻道真相,无异于缘木求鱼;理解了天道而不返回人道,所理解的天道就丧失了人之根本,无异于舍本逐末。&/b&&/p&&p&道教看起来充满了矛盾,包括道家学说与道教组织之间的争论,包括算不算道教是不是宗教的辩论,但是能够容纳这些矛盾的存在,不恰恰就是道教的迷人之处,也是道教包容万物的证明吗?&/p&&p&&b&我们不需要一个万能的造物主,因为我们相信自己能行,我们不需要被全知全能的神所奴役,因为我们也在诠释大道的路上践行。&/b&&/p&&p&道教有其宗教性质,更有其哲学基础,既有对人性的慈悲,更有对天道的认可,既有独善其身的气质,也有兼济天下的胸怀,既有传承久远的文化,更有与时俱进的魄力。&/p&&p&如今的时代,是个变革的时代,无论是不是道教徒,哪怕是对道的认同,对传统文化的认可,我们都需要用担当、勇毅、智慧、公正来面对,&b&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可以决定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我心光明世界便不会黑暗。&/b&&/p&&p&如果说未来还需要一个明智明心、不迷信不偏激、引领人类走向真理的宗教,我希望是道教.&/p&&p&&b&当未来的后人评定当下的时候,我希望我们无愧于心,传承道而非拘泥于教,追寻道而不迷失于教,约束自我,而不丧失真我,明智内心而不丢失纯真。&/b&&/p&&img src=&/414aa0df448f4cdf31d52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14aa0df448f4cdf31d522_r.jpg&&编辑于
道教的二元论 导读:真理不受宗教所约束,我们不要一个万能的造物主,宗教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必然手段;宗教从来不掌控真理,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宗教,哪怕是道教。从天道的来说,道教不唯心;从人道来说,道教不唯物,唯有从立教之本上分析,才…
&p& 我给你写部看的懂的西方哲学史吧:&/p&&p&哲学是什么?&/p&&br&&p&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慧的方式和过程。&/p&&br&&p&  柏拉图说智慧只配神拥有,人只能爱智慧不能拥有。&/p&&br&&p&  智慧又是什么?智慧就是你不能解决问题的问题,回答不上来的答案的答案。&/p&&br&&p&  哲学的内容是什么?&/p&&br&&p&  就是科学不能回答的问题,一旦科学回答了,它就会从哲学学中分离出去。&/p&&br&&br&&p&  哲学有什么用?&/p&&br&&p&  可以吃,才不。据说柏拉图认为有用的知识都不算哲学。&/p&&br&&p&  一旦有实用价值了立马从哲学中分离出去。&/p&&br&&p&  然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学……,都从哲学中分离出去了。&/p&&br&&p&  哲学是用什么方法做研究的?&/p&&br&&p&  哲学是用人的理智来研究问题的,它不尊从权威、习俗、武断。&/p&&br&&p&  哲学史讲的是什么东东啊?&/p&&br&&p&  就是从2600年前到现在西方所有伟大的哲学家所研究的哲学问题。&/p&&p&万物的本原是什么?&/p&&br&&p&  大约在两千六百年前,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说万物的本原是水,万物都是水变的,最后又复归为水。&/p&&br&&p&  阿那克西曼德据说是泰勒斯的学生,他说水不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个叫“无限定”的东东,它没有任何形态,是无限多的。&/p&&br&&p&  无限定中有两种相反的性质相互作用,使它生成不同的物质。&/p&&br&&p&  阿那克西美尼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他说“无限定”也不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元气。&/p&&br&&p&  元气的稀薄决定了元气生成什么物质。&/p&&br&&br&&br&&br&&p&  赫拉克利特&/p&&br&&p&  生于公元前540——480年,是一座城邦的王子,他放弃王位归隐山林,写了历史上第一本哲学著作《论自然》。&/p&&br&&p&  他说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成了万物。&/p&&br&&p&  “火”是永远不断变化着的,它的变化又是有规律的。&/p&&br&&p&  这个规律叫“罗各斯”,罗各斯就是“火”变化的原因。&/p&&br&&p&  “火”的规律就是万物的规律,所以万物是根据一个叫“罗各斯”的规律永远变化着的。&/p&&br&&p&  然而“罗各斯”是什么呢?&/p&&br&&p&  赫拉克利特说:“看到的、听到的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罗各斯”需要用人的理性去把握”。&/p&&br&&p&  我们所处的世界永远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就像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当你第二次再踏入时,你第一次所踏入的河水已经流向下游了。&/p&&br&&p&  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更是说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当你踏入河流的瞬间,河水已经流向下游了。&/p&&br&&p&  再说踏入河流的人也是不断变化着的,只是时间太短感觉不到而已。上了高中,才发现:妈呀!我现在咋就变的这么污?曾经的小学同学见了面都长的不认识了。&/p&&br&&br&&br&&p&  毕达哥拉斯&/p&&br&&p&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才是万物的本原,因为所有的事物都有数量。&/p&&br&&p&  事物的性质也是由数量关系决定的。&/p&&br&&p&  就像电影《黑客帝国》中一样,可以用二进制的数字在电脑中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p&&br&&p&  “数”不像是水呀、火呀、气呀之类的是物质的,数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抽象的。&/p&&br&&p&  由抽象的“数”组成一个看起来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听起来像是现在的物理学,好好的研究物质的一门学科,却全是用一堆数学公式来解释物质。&/p&&br&&br&&br&&br&&p&  巴门尼德&/p&&br&&p&  巴门尼德说“存在”是万物的本原。&/p&&br&&p&  然而“存在”又是什么意思呢?字面意思——才怪,保证看完本章你就知道了。&/p&&br&&p&  它不是指“全世界存在的东西”,就是仅仅指“存在”本身。&/p&&br&&p&  就像“数”,不是你写在纸上的“一”和“二”,也不是全体的数,而是从所有数中提取出抽象的理念的“数”。&/p&&br&&p&  奇了怪了,“存在”为什么是万物的本原呢?&/p&&br&&p&  前面我们讲到赫拉克利特说我们的世界是永远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的,那我们只要找到一个永远不变不动的、不生不灭的、唯一的永恒的存在的东东的话,那它肯定就是万物的本原。&/p&&br&&p&  首先我们得找个存在着的东东吧,这个最合适的东东就是“存在”本身。&/p&&br&&br&&p&  下面说说存在是个什么样子的东东呢?&/p&&br&&p&  1 存在是不是是唯一的呢?就是说世界上是不是只有一个存在呢?&/p&&br&&p&  存在如果不连续和可分的话,不连续和分开的地方就应该是不存在,那存在里就有了不存在,存在里不可能有不存在,所以存在是连续和不可分的。&/p&&br&&p&  连续和不可分的东东必定是唯一的,所以存在是唯一的。&/p&&br&&p&  2 存在是不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呢?&/p&&br&&p&  如果存在是生出来的,那么它要么生于存在,要么生于不存在。&/p&&br&&p&  存在生存在,就是自己生出另一个自己,那就有两个存在了,违反了存在是唯一的规定。&/p&&br&&p&  存在更不可能生于不存在,无中不可能生有。&/p&&p&  再说存在只会存在于现在,如果存在是生成的话,只可能生成于过去或将来,生成于过去或将来的存在不可能存在于现在。……&/p&&br&&p&  所以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p&&br&&p&  3 存在是不动不变的,巴门尼德比喻说:存在像个被锁链固定住的大圆球。&/p&&br&&p&  4 存在是可以被思想的,不存在不能被思想。&/p&&br&&p&  因为世界上的事物只有两种:存在的或者不存在的。&/p&&br&&p&  所以只要你思想,你就是在思想存在,不可能思想不存在。&/p&&br&&p&  巴门尼德甚至说:作为存在和作为思想是一回事。&/p&&br&&br&&p&  以上四条,就是存在大概的样子,凡是和存在长的不一样的都不是存在,就是不存在。&/p&&br&&p&  地球和存在长的一样不一样呢?让我想想:它们都是“圆的”,可惜地球没被大锁链固定住,会动来动去的。果断长的不一样啊!&/p&&br&&p&  所以地球是不存在。&/p&&br&&p&  我们所经验到的一切都和存在不一样,因为它们都是会变化和运动的,所以我们的经验世界也不存在。&/p&&br&&p&  也就是说“存在”才是真的存在,我们所有日常看到的经验到的手机呀、房子呀、花花草草呀……都是不是存在的,就是不存在。&/p&&br&&p&  那我“思想“过地球,根据上面第四条“思想的就是存在的”,我可爱的地球它又回来了。&/p&&br&&p&
只要我再想想手机、房子、花花草草,它们就存在了,但是地球是会动的,“存在”是不能动的。可是地球却存在,为什么呢?&/p&&br&&p&  下面就是他的弟子芝诺为他解决这个难题了。&/p&&br&&br&&p&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p&&br&&br&&p&  芝诺说世界上没有运动,都像存在一样是不动的。&/p&&br&&p&  为什么呢?我举三个例子来说明。&/p&&br&&br&&br&&p&  麦里梭修&/p&&br&&p&  麦里梭修不同意巴门尼德说“存在”是圆形的,&/p&&br&&p&  因为如果存在是个圆,就说明存在是有形的,&/p&&br&&p&  有形的东西必然是有限的。&/p&&br&&p&  有限的东西就有可能有多个,&/p&&br&&p&  只有无限的东西才必然只有一个。&/p&&br&&p&  所以“存在”没有形,它是无限的。&/p&&br&&br&&p&  再说有形的东西就是有体积的,&/p&&br&&p&  有体积的东西必然是可分的。&/p&&br&&p&  可分的东西就有部分,就不是唯一了。&/p&&br&&br&&p&  麦里俊修也证明“存在”没有运动。&/p&&br&&p&  他认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的“真空”,&/p&&br&&p&  “真空”既然没有,就是不存在。&/p&&br&&p&  那么“存在”就没有移动的空间,存在就不能运动了。&/p&&br&&br&&br&&p&  恩培多克勒&/p&&br&&p&  恩培多克勒说火、土、气、水共同组成了万物的本原。&/p&&br&&p&  这四种元素由于受到了“爱”和“恨”的作用力,而聚散离合组成了不同的物质。&/p&&br&&p&  一切事物的存在不是因为爱就是因为恨。&/p&&br&&p&  恩培多克勒认为人之所以对其它事物产生感觉和思想,&/p&&br&&p&  是因为人和其它事物有同类的本原。&/p&&br&&br&&br&&p&  阿那克萨戈拉&/p&&br&&p&  阿那克萨戈拉说无数的不同性质却是同类的“种子”是万物的本原。&/p&&br&&p&  一个叫“理智”的精神力量使不同的“种子”组成的不同的事物。&/p&&br&&p&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人之所以感觉思想到其它事物,不是由于组成人和其它事物的“种子”相同,而是正好相反。&/p&&br&&p&  正是由于人和其它事物种子也不同,我们才会感觉到其它事物。&/p&&br&&br&&br&&br&&p&  德谟克利特&/p&&br&&p&  德谟克利特说“原子”是万物的本原。&/p&&br&&p&  “原子”是有体积的、全部相同、不可分的微粒。&/p&&br&&p&  原子在空间中不断运动、相互碰撞,按照不同的排列顺序组成了不同的物质。&/p&&br&&br&&br&&p& 二 善于诡辩的人&/p&&br&&p&  这些人非常善于辩论,&/p&&br&&p&  其它人与他们辩论,根本赢不过他们。&/p&&br&&p&  但是又觉得他们说的明显不对,&/p&&br&&p&  可是就是找不出他们到底那里说错了。&/p&&br&&br&&br&&p&  普罗泰戈拉&/p&&br&&p&  普罗泰戈拉是距今两千四百年前的人。&/p&&br&&p&  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p&&br&&p&  对我来说,事物就是对我所呈现的样子,&/p&&br&&p&  对你来说,事物又是对你所呈现的样子。&/p&&br&&p&  如果我死了,对于我来说世界就不存在了。&/p&&br&&p&  比如某天我和A君讨论谁是我们学校最最漂亮的女生,&/p&&br&&p&  我说是某一女生,A君说是某二女生,最后还打起来了。&/p&&br&&p&  好不容易找了C君作裁判,C君居然说是某三女生,结果变成了打群架。&/p&&br&&br&&p&  普罗泰戈拉认为任何观点和命题都有其相反的观点和命题存在。&/p&&br&&p&  因为对于同件事物的看法往往每个人都不相同,又人人都是万物的尺度。&/p&&br&&p&  这就出现了多个“正确”的看法,所以任何观点和命题都有其相反的观点和命题存在就不奇怪了。&/p&&br&&br&&br&&br&&p&  高尔吉亚&/p&&br&&p&  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p&&br&&p&  1 世界上根本没有任何事物。&/p&&br&&p&  2 即使有事物,人也没有办法认识它们。&/p&&br&&p&  3 即使自己可以认识它们,你也没办法告诉其它人。&/p&&br&&p&  奇了怪了,这是为么呢?&/p&&br&&br&&br&&br&&br&&p&  为什么事物即使存在,也不可能被认识?&/p&&br&&p&  1 巴门尼德说过:存在和思想是一回事。&/p&&br&&p&  但是我想一下奥特曼,奥特曼就存在了?不可能。&/p&&br&&p&  所以思想的不是存在的。&/p&&br&&p&  2 如果我想一下现实中的奥巴马,奥巴马总该存在吧。&/p&&br&&p&  不过我以前想过的奥特曼呀、小怪兽呀、外星人呀、不明飞行物呀……都是不存在的。&/p&&br&&p&  所以我可不保证奥巴马一定是存在的,连现实存在不存在我都不敢保证了。&/p&&br&&p&  综合1和2 ,就是说我们想的都不一定存在,何况要去认识存在。&/p&&br&&br&&br&&p&  为什么即使我们可以认识存在,也无法告诉别人。&/p&&br&&p&  我们认识事物靠感觉,而告诉别人则靠语言。&/p&&br&&p&  感觉是感觉,语言是语言,是两种东西。&/p&&br&&p&  你告诉别人的不是你的感觉而是语言。&/p&&br&&p&  你无法告诉别人你认识事物的感觉,&/p&&br&&p&  所以即使你可以认识存在,也无法告诉别人。&/p&&br&&br&&p&  更何况语言不是存在,存在的也不会变成让你可以听到的东西。&/p&&br&&br&&br&&br&&p&  苏格拉底&/p&&br&&p&  苏格拉底是两千四年前的雅典人。&/p&&br&&p&  他长的又矮又胖,还是个秃头,&/p&&br&&p&  经常在大街小巷光着脚到处找人辩论。&/p&&br&&p&  据说有神谕称苏格拉底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p&&br&&p&  苏格拉底自己认为自己是无知的,&/p&&br&&p&  所以便到处寻找真正聪明的人,想证明神谕是错的。&/p&&br&&p&  结果发现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都很无知,&/p&&br&&p&  最后他说:大概神觉得我聪明是因为只有我知道自己无知。&/p&&br&&p&  所以苏格拉底的座右铭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p&&br&&br&&p&  所以苏格拉底的对话方式便是到处找人问问题。&/p&&br&&p&  美是什么?正义是什么?勇敢是什么?快乐是什么?……&/p&&br&&br&&br&&p&  例如以下的对话方式就是典型的苏格拉底式对话。&/p&&br&&p&  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p&&br&&br&&p&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p&&br&&br&&p&  欧提德谟斯:是恶行。&/p&&br&&br&&p&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p&&br&&br&&p&  欧提德谟斯: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p&&br&&br&&p&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p&&br&&br&&p&  欧提德谟斯:是善行。&/p&&br&&br&&p&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p&&br&&br&&p&  欧提德谟斯:这是善行。&/p&&br&&br&&br&&p&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意思就是一个人只要知道什么是好的,就会身体力行按照好的标准去做。&/p&&br&&p&  可惜苏格拉底忘了自己说过的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很无知的,而且每个人好的标准千差万别。&/p&&br&&p&  所以学历高不代表德性就一定高。&/p&&br&&p&  苏格拉底自己也是诡辩者,使他与其它诡辩者区别开的正是他注重人的德性。&/p&&br&&br&&br&&br&&br&&p&  在他七十岁时,有人指控他说:苏格拉底把太阳和月亮说成是火球和大石头,是亵渎神明。还腐化青年。&/p&&br&&br&&p&  古希腊人认为太阳和月亮是神。&/p&&br&&p&  最后被判了死刑,喝毒酒而死。&/p&&br&&br&&br&&p&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留下任何著作,&/p&&br&&p&  他的言行和思想由他的弟子柏拉图记载了下来。&/p&&br&&p&  我读《柏拉图全集》的时候还以为全雅典的男人都是同性恋,包括苏格拉底,不过柏拉图百分百是个gay。&/p&&br&&p&  可是苏格拉底七十岁的时候还有个未成年的孩子。&/p&&br&&p&  所以我们很难区分那些是柏拉图的观点和那些是苏格拉底的观点。&/p&&br&&br&&br&&p&  苏格拉底死后,由他的学生由于自己对苏格拉底不同的理解,形成了几个派。&/p&&br&&p&   辩论派&/p&&br&&p&  他们把苏格拉底的“德性”看作是巴门尼德的“存在”。&/p&&br&&p&  他们非常善于辩论。&/p&&br&&p&  为了说明只有“存在”存在,我们日常的感觉经验都是“不存在”,而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论证。&/p&&br&&p&  1 我现在说的是谎话。&/p&&br&&p&  我问你我上面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话。&/p&&br&&br&&p&  2 问:你认识你父亲吗?&/p&&br&&p&  答:认识。&/p&&br&&p&  问:你认识藏起来的那个人吗?&/p&&br&&p&  答:不认识。&/p&&br&&p&  问者:藏起来的那个人就是你父亲,所以你不认识你父亲。&/p&&br&&br&&p&  3 一粒米不是一堆米,&/p&&br&&p&  再添加一粒米变成两粒米,不是一堆米。&/p&&br&&p&  一粒一粒的添加,什么时候再加一粒米就变成一堆米了呢?&/p&&br&&br&&p&  4 拔掉一根头发,不会变成秃头。&/p&&br&&p&  一根接一根的拔,什么时候再拔一根头发就变成秃头了呢?&/p&&br&&br&&br&&br&&p&  昔兰尼派&/p&&br&&p&  昔兰尼派认为“德性”就是快乐,人活着就是为了快乐。&/p&&br&&br&&br&&p&  犬儒派&/p&&br&&p&  犬儒派认为“德性”就是像狗一样的生活,并且主张禁欲。&/p&&br&&p&  第欧根尼是犬儒派的典型,&/p&&br&&p&  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狗”,也让别人把他叫作狗。&/p&&br&&p&  穿着破烂的衣服,像乞丐一样四处游荡,&/p&&br&&p&  住在雅典的广场和大街上,睡在一个大木桶里。&/p&&br&&p&  据说亚历山大大帝看到他后非常同情他,&/p&&br&&p&  站到他面前问能够为他做些什么?&/p&&br&&p&  他说:请你让开,你挡住了我的阳光。&/p&&br&&br&&br&&p& 
两位哲学家之王——柏拉图以及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p&&br&&br&&br&&p&  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后到现在,&/p&&br&&p&  几乎所有的哲学家不是柏拉图主义者就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者。&/p&&br&&p&  从古到今几乎所有的哲学问题都被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提到过。&/p&&br&&p&  柏拉图&/p&&br&&br&&p&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p&&br&&p&姓名:柏拉图&/p&&br&&p&性别:男&/p&&br&&p&国籍:古希腊雅典&/p&&br&&p&外貌:应该算帅吧&/p&&br&&p&学历: 师从苏格拉底&/p&&br&&p&职业:思想家、哲学家&/p&&br&&p&家庭出身:雅典公民、贵族
&/p&&br&&p&生卒:公元前427——公元前347&/p&&br&&br&&p&座右铭:一个未经仔细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p&&br&&br&&p&作品:《伊壁鸠鲁篇》&/p&&br&&p&  《苏格拉底的申辩》&/p&&br&&p&  《克力同篇》&/p&&br&&p&  《斐多篇》&/p&&br&&p&
《克堤拉斯篇》&/p&&br&&p&  《泰阿泰德篇》&/p&&br&&p&  《智士篇》 &/p&&br&&p&  《政治家篇》&/p&&br&&p&
《巴曼尼得斯篇》&/p&&br&&p&  《菲力帕斯篇》 &/p&&br&&p&  《飨宴篇》&/p&&br&&p&  《斐德罗篇》&/p&&br&&p&
《阿奇拜得篇之一》&/p&&br&&p&  《阿奇拜得篇之二》 &/p&&br&&p&  《高尔吉亚篇》&/p&&br&&p&  《智者篇》&/p&&br&&p&  《政治家篇》&/p&&br&&p&  《斐利布斯篇》&/p&&br&&p&  《法律篇》&/p&&br&&p&  《理想国》 &/p&&br&&p&  《苏格拉底之死》&/p&&br&&br&&p&  柏拉图早年师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后,他也被迫开始流亡。&/p&&br&&p&  他到过许多地方,甚至到过古埃及,学习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等人的思想。&/p&&br&&p&  后来又回到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从事著书立说和教学活动。&/p&&br&&br&&br&&p&  柏拉图是第一个描述乌托邦的人,在他的《理想国》中,&/p&&br&&p&  不但财产人人共有,女 人也共有,所以不准许结 婚。&/p&&br&&p&  生下的孩子集中养育,甚至不准孩子知道自己的亲 生父 母是谁,也不准父 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谁。&/p&&br&&p&  所以就造成了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所有的老人都有可能是自己的父母,孩子共有,父母共有。&/p&&br&&p&  人们只能在规定的年龄段内经国家批准结 合生 育,凡是不在法定年龄的人可以有性 交 自由,但是生下的孩子必须杀 死。&/p&&br&&p&  男女平等,男女受同等的教育,一起参加学习和训练,一起上战场,同吃同住。我很怀疑他们是不是可以在同一间浴室内洗澡。&/p&&br&&br&&br&&p&  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有理性、有激情、有欲望,所以国家也应该分为三个阶级。&/p&&br&&p&  理性对应的是一群由哲学家组成的统治者,是最高的阶级。&/p&&br&&p&  激情对应的是一群由士兵组成的军队,是次一等的阶级。&/p&&br&&p&  欲望对应的是从事生产劳动的普通人,是最未一等的阶级。&/p&&br&&p&  只有统治者和军队实行共产,普通人可以有私产。&/p&&br&&p&  从统治者到普通人的人数递减。&/p&&br&&br&&p&  这三个阶级是如何产生的呢?&/p&&br&&br&&p&  首先他们都要受教育,通过考核,通不过考核的一律下调一个阶级,成绩非常优秀的升入高一等的阶级。&/p&&br&&p&  国家严格控制文化、文艺,连荷马的史诗也被列为禁书。&/p&&br&&p&  让我觉得柏拉图的国家就是非常个
的国家。&/p&&br&&br&&br&&p&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p&&br&&p&  比如“圆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不是足球、也不是乒乓球。&/p&&br&&p&  理念的“圆球”不仅仅是个概念,它还真的存在于我们不知道的世界。&/p&&br&&p&  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圆球状的东西只不过是理念“圆球”的仿制品。&/p&&br&&br&&p&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和概念都有唯一的理念,没有理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p&&br&&p&  花有花的理念,白色有白色的理念,人有人的理念,正义有正义的理念,……&/p&&br&&p&  我们现实中的花只是对理念的“花”的分有和模仿。&/p&&br&&p&  理念的“花”比现实中的花更是花,也更实在。&/p&&br&&br&&p&  柏拉图把世界分为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p&&br&&p&  可知世界就是有理念存在的世界。&/p&&br&&p&  可感世界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世界。&/p&&br&&p&  理念世界才是真正的实在,现实世界只是浮光掠影罢了。&/p&&br&&p&  我说我爱美女,柏拉图则会说我爱“美”的理念。&/p&&br&&br&&p&  柏拉图认为人天生就知道关于理念世界的所有知识,&/p&&br&&p&  像数学推理、时间空间、因果关系……,都是人生来就知道的,不是后天学到的,有些人不知道只是没有“回忆”起来罢了。&/p&&br&&br&&br&&br&&br&&br&&p&  亚里士多德&/p&&br&&p&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 的学生,当过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p&&br&&p&  后来也在雅典办了一所学校,亚历山大死后又逃出雅典,逃亡的第二年便死了。&/p&&br&&p&  他的代表著作有:&/p&&br&&p&  《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p&&br&&p&  座右铭: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p&&br&&br&&p&  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本原和原因,它们包括四个因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p&&br&&p&  例如一座房子的本原和原因是什么呢?&/p&&br&&p&  房子的质料因是砖瓦,&/p&&br&&p&  房子的形式因是房子的设计图,&/p&&br&&p&  房子的动力因是盖房子的人,&/p&&br&&p&  房子的目的因是为了让人住。&/p&&br&&br&&br&&p&  所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以这样的方式存在:&/p&&br&&p&  A的目的因是B,B的目的因是C,C的目的因是D,……M的目的因是N。&/p&&br&&p&  A是起点,没有事物以它作为目的因,处于这个链条的最底的一端。&/p&&br&&p&  N是终点,自己没有目的因,处于链条的顶端,是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最终的目的因。&/p&&br&&p&  N是所有事物存在的目的,同时也是它们存在的原因。&/p&&br&&br&&p&  在这四因里最重要的是形式和质料,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就是潜能与现实的关系。&/p&&br&&p&  质料一旦获得了形式就成为现实的存在,就象砖瓦一旦按照房子的设计图堆积,就会变为真正的房子。&/p&&br&&br&&br&&p&  在这四因里最重要的是形式和质料,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就是潜能与现实的关系。&/p&&br&&p&  质料一旦获得了形式就成为现实的存在,就象砖瓦一旦按照房子的设计图堆积,就会变为真正的房子。&/p&&br&&p&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范畴篇》和《形而上学》中所提出的十大范畴。它们是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p&&br&&p&  他认为这些范畴是所有事物存在的方式。&/p&&br&&br&&p&  亚里士多德认为这十种范畴里最重要的是实体,&/p&&br&&p&  因为其它的范畴都是偶性,是随时都有可能变化的,实体则不会。&/p&&br&&p&  实体是“作为存在的存在”,是哲学哲学最重要的研究对象,&/p&&br&&br&&p&  实体:就是我们把红的、硬的、苹果的形状和甜的气味、苹果的所有性质都去掉后剩下的本质。&/p&&br&&p&  你会说去掉了苹果的所有性质的话,就没有苹果了呀,那里会有什么本质啊。&/p&&br&&p&  可是如果没有苹果的本质,苹果的颜色、形状、气味是那来的?是依附在什么上的?&/p&&br&&p&  难道苹果就是红的、圆的、硬的、甜的等一堆性质的组合?&/p&&br&&br&&p&  有许多人不知道“形而上学”是什么,&/p&&br&&p&  现在我告诉你们:研究这个“实体”的学问就是“形而上学”。&/p&&br&&p&  研究实体是什么就是“第一哲学”。&/p&&br&&br&&p&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中像个生活指导老师,告诉你如何对待父母、朋友、子女……,如何生活,甚至是如何发脾气。&/p&&br&&p&  中庸是此书最重要的观点。&/p&&br&&p&  伦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人幸福的学问。&/p&&br&&p&  我想要是我高中的时候就读一下此书,后来也不至于做出那么多让自己后悔不已的过激的事。&/p&&br&&p&  不过罗素说过鼓励读此书的人只是为了压一压年青人的激情。&/p&&br&&br&&p&  亚里士多德把一个国家的政体分为六种。&/p&&br&&p&  好的政体有:君主制、贵族制、立宪制。&/p&&br&&p&  坏的政体有:独裁制、寡头制、民主制。&/p&&br&&br&&p&  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关于三段论的系统理论,三段论由三个部分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p&&br&&p&  例如:&/p&&br&&p&  所有人都会死,——大前提&/p&&br&&p&  亚里士多德是人,——小前提&/p&&br&&p&  所以亚里士多德也会死。——结论&/p&&br&&p&  三段论是由一个大前提(陈述大概念的命题);&/p&&br&&p&  一个小前提(陈述与大概念有关的具体实例的命题);&/p&&br&&p&  一个结论(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的结论)组成的。&/p&&br&&br&&p&  四 &/p&&br&&p&  后希腊哲学&/p&&br&&p&  希腊人在亚里士多德以后,一直受大帝国所统治。&/p&&br&&p&  生活动荡不安,已经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p&&br&&p&  他们不再关心政治,&/p&&br&&p&  转而只关注自己的生活本身。&/p&&br&&br&&p&  伊避鸠鲁哲学&/p&&br&&p&  伊避鸠鲁认为人的感觉比理性更真实更重要。&/p&&br&&p&  我感觉到我快乐比理性给快乐下的定义更真实,更何况不同的人对快乐定义也不相同。&/p&&br&&p&  所以他认为快乐就是幸福,痛苦就是恶。&/p&&br&&p&  这里的快乐不光指肉体的快乐,也指精神上的快乐。&/p&&br&&p&  也不是指人活着为了快乐不顾一切,而是一种适中的快乐。&/p&&br&&p&  总之就是人在活的舒服的前提下,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p&&br&&br&&br&&p&  伊避鸠鲁也是原子论者,认为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p&&br&&br&&br&&br&&br&&br&&br&&br&&p&  斯多亚派&/p&&br&&p&  斯多亚派与赫拉克里特一样,也认为世间万物是永远处于变动之中的,&/p&&br&&p&  事物的变动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罗各斯”。&/p&&br&&p&  既然万事万物都是被“罗各斯”这个规律所规定好了的,那我们只有顺从这个规律,顺从它就是理性。&/p&&br&&p&  就像人人终有一死,既然是早就规定好了的,我们何必害怕,害怕就是没有理性的表现。&/p&&br&&p&  斯多亚派的观点其实就是宿命论。&/p&&br&&p&  斯多亚的代表人物也是罗马皇帝的奥勒留说:&/p&&br&&p&  人只是宇宙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存在于永恒时间中的一瞬间,茫茫沧海之一粟,极其渺小,&/p&&br&&p&  除了按照你的本性所领着你的去做,以及忍受人类共同的本性所带给你的东西之外,就再没有什么伟大的事要你去做了。&/p&&br&&p&  其它的事只是像“死灰”和“烟”,不足挂齿。&/p&&br&&p&  我们应该轻视死亡,不要把它当作可怕痛苦的事,让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也是送你离开的自然规律,又有会痛苦的呢?&/p&&br&&p&  人生如戏,剧本不由你写,何时出场何时退场不由你自己决定,我们只是演员,不管两幕还是三幕,都是全剧,应该满意的退场。&/p&&br&&br&&br&&br&&p&   怀疑主义&/p&&br&&p&  怀疑广义认为任何命题都会有一个对等的反命题与它对立,二者都有同等的价值和效力。&/p&&br&&p&  原因如下:&/p&&br&&p&  爱那西德穆十论证&/p&&br&&p&  第一,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同一事物的感受或反应不同。如葡萄藤对山羊而言美味可口,对人类来说却苦涩难咽。&/p&&br&&p&
第二,相同种类事物中的不同个体也有特质差异。例如,同样的生活方式对一个人有害,对另一个人却有益;有的人(例如亚历山大的管家德谟丰)在阴影中感到暖和,在阳光下却冻得发抖。
&/p&&br&&p&  第三,同一个体的不同感官有构造差异,对同一对象有不同印象。一个苹果,用眼看是黄的,用嘴尝是甜的,用鼻嗅则是香的。&/p&&p&第四,同一个体的身体内部因状态不同而产生的差异。由于状态的本性不同,所获得的印象也就多种多样。例如在健康与疾病、高兴与悲哀、热与冷时对同一物的判断就大不相同。&/p&&br&&p&  第五,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习俗、法律、观念不同。对同一事情,有些人认为公正有些人则认为不公正,有些人认为善有些人认为恶。例如,波斯人认为跟自己的女儿结婚很自然,希腊人却认为极不合法。至于谁正确,我们还是存疑吧。&/p&&br&&p&  第六,事物都是互相混合的,一经混合就发生变化。如紫色在阳光下、月光下和烛光下呈现的色泽有差别。&/p&&br&&p&  第七,同一事物因距离、位置等的不同而显得不同。大的显得小,方的显得圆,直的显得曲, 远看平整的山峰近看却犬牙交错。因此,离开地点和位置,要认识这些事物是不可能的。它们的本性是不可知的。&/p&&br&&p&  第八,事物具有相对性。如适量饮酒可增强体质,而饮酒过度则会伤害身体。&/p&&br&&p&  第九,由于事物的罕见或常见,也同样改变对事物的判断。罕见的东西比常见的东西受到了人们更大的珍视。天天可以看到太阳就觉得它不足为奇。&/p&&br&&p&  第十,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相对而言的。轻与重、强与弱、大与小、上与下就是相对的。处在右方的事物并非本性使然,而是由于它与其他事物的相对位置而被这样认为。所有的事物都与我们的心灵相关联。相关的东西自身是不可知的。&/p&&br&&br&&br&&p&  阿格里帕五论证&/p&&br&&p&   ①以观点的分歧为根据。无论在普通人中间还是在哲学家中间,都会对显现出来的现象引起难以解决的分歧。&/p&&br&&p&  ②以证明的无穷后退为根据。用来证明一个所研究事物的证据自身也需要证明,而这个证明又需要更进一步的证明,这样下去,直至无穷。&/p&&br&&p&  ③以相对性为根据。一个对象只有在和判断的主体及其伴随的知觉相关联中,才能显现给判断的主体。至于它的本性是什么,我们无法判断。&/p&&br&&p&  ④以假设为根据。为了避免无穷后退的论证,人们便把某个事物作为出发点。这个作为出发点的事物并不是通过论证建立起来的,而是武断确立的假设。&/p&&br&&p&  ⑤以循环论证为根据。在论证时,有时会出现用来证明所研究对象的事物自身却要求对象来证实的情况。&/p&&br&&br&&br&&p&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 原因,为什么呢?&/p&&br&&p&  假如原因存在,有三种情况:&/p&&br&&p&  1 原因与结果同时存在,但是同时的东西不可能是同时的东西的原因。&/p&&br&&p&  2 原因先于结果存在,但是因为原因存在时结果还不存在,所以在先的东西也不是在后的东西的原因。&/p&&br&&p&  3 原因后于结果存在,在后的东西更不会是在先的东西的原因。&/p&&br&&br&&br&&p&  新柏拉图主义&/p&&br&&p&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太一”。&/p&&br&&p&  “太一”产生了柏拉图所描述的“理念”。&/p&&br&&p&  “理念”又产生了万事万物。&/p&&br&&br&&p&  “太一”就像《道德经》中讲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二”是理念,“三”是万事万物。&/p&&br&&br&&br&&p&  五&/p&&br&&p&  基督教哲学&/p&&br&&p& 
自从罗马在公元392年把基督教立为国教,一直到15世纪,哲学沦为宗教的奴朴。&/p&&br&&p&  期间哲学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护基督教的教义和信仰。&/p&&br&&p&奥古斯丁&/p&&br&&p&  生于公元354年,年青时放荡不羁,32岁才信了基督教。&/p&&br&&p&  奥古斯丁哲学的目的就是哲学的手段论证基督教的信仰。&/p&&br&&br&&p&  前面我们讲过怀疑论都认为人根本不可能认为世界任何东西,有怀疑论者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存在。&/p&&br&&p&  奥古斯丁说尽管你可以怀疑自己是否存在,但是却不能怀疑 “怀疑者”本身。&/p&&br&&p&  就是说总该有个怀疑的东西存在吧,这个怀疑者只能是你自己。&/p&&br&&p&  既然怀疑者确实存在,&/p&&br&&p&  那么你只有活着才能知道这一点。&/p&&br&&p&  所以你至少对三件事确定不疑:你存在,你活着,你理解你存在和你活着。&/p&&br&&br&&br&&p&  有人问他时间是什么?&/p&&br&&p&  奥古斯丁回答说:没有人问我,我到很清楚,&/p&&br&&p&  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p&&br&&br&&p&  有人说上帝即然是全知、全能、全善的,那他所创造的世界为何有恶存在?&/p&&br&&p&  他的回答是:&/p&&br&&p&  1 人不是上帝,不是全善的,就是不全的善,不全的善就有恶存在的空间。&/p&&br&&p&  2 人是由肉体和心灵共同构成的,当我们选择了肉体的快乐而不是心灵的善时,我们必须为自己负责。&/p&&br&&p&  3 不是有意志做的事即不是善,也不是恶,&/p&&br&&p&  如果上帝把人的一切都规定为善,人就不会有自由意志,就不会有恶了。&/p&&br&&p&  没有自由意志的人将不会有赏罚,所以上帝必然赋予人自由意志。&/p&&br&&br&&br&&p&  安瑟尔谟&/p&&br&&p&  他用上帝的概念推出上帝存在。&/p&&br&&br&&p&  我们可以想像一个完满的上帝,&/p&&br&&p&  由于上帝是绝对完满的,我们无法再设想一个比上帝还完满的东西。&/p&&br&&p&  即然上帝如此完满,那么它就不能只是想像,它必需真的存在于世界上才能绝对完满。&/p&&br&&p&  不然它就不是绝对完满的了。&/p&&br&&p&  所以上帝存在。&/p&&br&&br&&br&&br&&br&&br&&br&&p&  托马斯 阿奎那&/p&&br&&p&  生于公元1225年,极力主张用亚里士多德哲学取代作为教会理论支柱的奥古斯丁式的柏拉图哲学。&/p&&br&&p&  自托马斯后,亚里士多德哲学取代了繁盛了一千多年的柏拉图哲学在基督教的地位。&/p&&br&&p&  他的代表作有:《反异教大全》和《神学大全》&/p&&br&&br&&p&  托马斯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p&&br&&br&&br&&p&  第一证明:依据事物的运动&/p&&br&&br&&p&  我们可以感觉到有些事物在运动。&/p&&br&&p&  一事物运动的原因在于另一事物的推动,每一推动者又被其他事物所推动,由此构成了运动的系列。&/p&&br&&p&  这个运动的系列最初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他启动了整个系列,自己却不受任何东西的推动,这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p&&br&&p&
例如:A动的话,必须有个原因,比如说这个原因是B推动的,&/p&&br&&p&  B要推动A也必须要自己有动力,&/p&&br&&p&  所以B动的话,也必须有个原因,比如说这个原因是C,&/p&&br&&p&  C要推动B也必须要自己有动力,&/p&&br&&p&  ……一直推下去,总该有个头N吧,这个头N可以推动别人,自己却不受任何东西的推动,这个推动者就是上帝。&/p&&br&&br&&p&  第二个证明:依据事物的动力因
&/p&&br&&p&  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事物是自身的动力因。&/p&&br&&p&  比如砖瓦不会自己变成房子,它需要人这个动力因建造它才会成为房子。&/p&&br&&p&  每一个事物都以一个先在的事物为推动因,&/p&&br&&p&  列如:一个造房子的人成为人也要有一个动力因,就是自己的父母。&/p&&br&&br&&p&  由此上溯,必然有一个终极的动力因,&/p&&br&&p&  列如:造房子的人的父母也的动力因是他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动力因是他的……,一直推下,肯定要有一个第一动力因。&/p&&br&&br&&p&  因为一个序列如果没有一个开端,就不会有中间和终端。&/p&&br&&p&  所以我们肯定动力因序列是有限的,存在一个开端,这就是上帝。&/p&&br&&br&&br&&p&  第三个证明:依据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p&&br&&br&&p&  包括两步:&/p&&br&&br&&p&  1 由可能存在推导必然存在&/p&&br&&p&  我们知道现实中的所有事物都不可能永远存在,连宇宙最初都不存在,&/p&&br&&p&  因为不存在的东西只有凭借某种存在的东西才能开始存在,&/p&&br&&p&  过去连宇宙都不存在,那么现在也不应该有任何事物存在。&/p&&br&&p&  所以必然有某种先于宇宙而存在的A,宇宙凭借它才得以存在。&/p&&br&&br&&br&&p&  2 由事物的必然存在推导自因的必然存在&/p&&br&&p&  使得宇宙存在的存在A又是如何得以存在的呢?&/p&&br&&p&  那就还得有一个存在B,A只有凭借B才得以存在,&/p&&br&&p&  ……一直推论下去,不可能无限推进,&/p&&br&&br&&p&  最后必然会到达一个终极的必然存在,它不需要另外别的存在而得以存在,这个必然存在的终极原因或自因就是上帝。&/p&&br&&br&&br&&p&  第四个证明依据事物完善性的等级&/p&&br&&br&&p&  包括两步:&/p&&br&&br&&p&  1 证明有一个最完善的东西的存在 &/p&&br&&p&  在完善序列中,比较完善的事物是低一级事物的原因,最完善的事物是所有或多或少完善事物的终极原因,&/p&&br&&p&  例如一个咬过的苹果存在的原因是一个没有咬过的好苹果,&/p&&br&&br&&p&  2 证明这个最完善的东西是其他事物完善性的原因&/p&&br&&br&&p&  同理必定有一个最完善的事物作为所有事物的存在,以及其他完善性的原因,我们称之为上帝。&/p&&br&&br&&br&&p&  第五个证明依据自然的目的性&/p&&br&&br&&p&  托马斯说,我们看到即使无理性的自然物也朝向一个目的活动。&/p&&br&&p&  例如:各种元素的原子构造其实非常精巧。&/p&&br&&br&&p&  它们总是遵循可以达到最佳后果的同一条路线活动。&/p&&br&&p&  例如:所有物质都非常精确的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运动变化。&/p&&br&&br&&p&  它的活动的目的性与齐一性证明它们的活动是有预谋的。&/p&&br&&p&  预谋需要知识与智慧,必然存在一个存在者指导自然物朝向他们的目的活动,这个存在者就是上帝。&/p&&br&&br&&br&&br&&p&  六&/p&&br&&p&  近代哲学&/p&&br&&p&  到了16世纪,经过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终于又把哲学从“天国”拉回到了“人间”。&/p&&br&&p&  哲学的作用好像成为了解释科学新发现的工具而已,又沦为科学的奴朴。&/p&&br&&br&&br&&br&&p&  弗兰西斯 培根&/p&&br&&p&  培根是英国人,生于1561年。&/p&&br&&p&  他当过英国的掌玺大臣,因为被指控受贿而辞官回家,&/p&&br&&p&  开始潜心研究哲学和科学。&/p&&br&&p&  1626年为了研究冷冻的鸡肉是否会变质,受凉感染风寒而死。&/p&&br&&p&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培根第一个提出来的。&/p&&br&&br&&p&  他的代表著作是《科学的伟大复兴》和《人性论》&/p&&br&&br&&p&  培根认为宗教哲学根本就是空谈,像证明上帝的存在之类的根本就是在玩弄概念。&/p&&br&&p&  只是沉溺于思辨玄想中,不联系实际人类根本不可能取得新的进步。&/p&&br&&p&  只有关注实际经验和实用性,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抛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人类的知识才可能取得新进展。&/p&&br&&br&&br&&p&  培根为了对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的批判提出了“四假象说”,&/p&&br&&p&  “四假象说”主要是指出人们形成各种错误观念的原因。&/p&&br&&p&
根据错误的不同来源,他把假相分为四类: &/p&&br&&p&
1) 种族假相:以自己的主观感觉和成见为尺度去认识事物,是人类天性中普遍存在的缺陷。&/p&&br&&p&   2)洞穴假相:由于个人的特性不同产生假象。特性指个人心理和体质、教育和成长的环境。&/p&&br&&p&   3) 市场假相:人们使用语言的定义、解释和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假相。&/p&&br&&p&
4)剧场假相:人们盲目崇拜哲学或科学法则体系,形成权威和教条。&/p&&br&&br&&br&&p&  培根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起源于经验,科学实验要作为最主要的经验。&/p&&br&&p&  人类两千多年来科学很少进步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实验方法。&/p&&br&&br&&p&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的大前提既然本身就包含了结论,根本没有推论出新知识。&/p&&br&&p&  例如:所有人都会死,亚里士多德是人,所以亚里士多德会死。&/p&&br&&p&  既然“所有人”里已经包含了“亚里士多德”,那从“所有人”推出“亚里士多德”又有什么意义呢?&/p&&br&&p&  再说“所有人”又是指什么呢?是指活人还是死人,包不包括到现在都没有发现的“外星人”呢?没发现不代表一定不存在啊。&/p&&br&&br&&br&&p&  所以培根自己创立了经验归纳法,用来发现新知识。&/p&&br&&p&  经验归纳法有三步:&/p&&br&&p&  1 像蚂蚁一样,收集大量的尽可能多的实验材料。&/p&&br&&p& 
2 像蜘蛛织网、蜜蜂采蜜一样,要用合理的方法整理收集到的材料,&/p&&br&&p&  这个整理材料的就是“三表法”。&/p&&br&&p&  3 最后开始真正的归纳总结。排斥和否定的方法。&/p&&br&&br&&br&&br&&br&&br&&p&  霍布斯&/p&&br&&p&  霍布斯也是英国人,当过培根的秘书。&/p&&br&&p&  他的代表作有《利维坦》、《论物体》、《论公民》。&/p&&br&&br&&p&  霍布斯也认为人的知识是以经验为基础的。&/p&&br&&br&&p&  他说整个宇宙是一部大机器,一切事物做的都是机械运动。&/p&&br&&p&  人也是个机器,只不过看起来更精巧罢了。&/p&&br&&br&&p&  运动也只不过是物体放弃一个位置,取得另外一个位置而已,&/p&&br&&p&  就是说根本没有什么运动,运动只是物体位置的改变。&/p&&br&&br&&p&  一切哲学的方法,都只是从原因推出结果,或者从结果倒推出原因而已。&/p&&br&&br&&p&  人为什么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呢?&/p&&br&&p&  1 人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下,都有保护自己生命的本能,(趋利避害的本能)&/p&&br&&p&  也都想为自己取得最大的利益,(自私自利的本能)&/p&&br&&p&  这样的话人与人就像狼一样,最后会演变成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p&&br&&p&  2 人们为了达到自我保存的的目,便互相约定不可以侵犯对方。&/p&&br&&p&  3 但是这个约定没有一个强力保证便几乎不可以实现,所以人们便把这个权力交给了一部分人或组织,于是便形成了国家。&/p&&br&&br&&br&&br&&br&&br&&p&
到这时哲学分为两派,&/p&&br&&p&  一派是英国的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人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就是通过人身体感观,一切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听的到。&/p&&br&&p&  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休谟。&/p&&br&&br&&p&  另一派是欧洲大陆的唯理论,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人的天赋观念,天赋观念是人们由理性直观得到的,如数学的、形而上学的公理,一看就知道,清楚明白,无可怀疑。&/p&&br&&p&  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p&&br&&br&&br&&br&&p&  笛卡尔&/p&&br&&p&  笛卡尔生于1596年的法国。&/p&&br&&p&  他是哲学家,写过《第一哲学沉思录》,&/p&&br&&p&  他也是数学家,写过《几何学》,我们初中学的座标几何就是他发明的。&/p&&br&&p&  他还是物理学家,写过《折光学》和《气象学》。&/p&&br&&br&&p&  笛卡尔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数学几何更确定的东西了,1+1绝对等于2,绝不会等于3。&/p&&br&&p&  平面上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绝对是直线。&/p&&br&&p&  几何学可以从最初的几条公理,推论出全部的几何原理来。&/p&&br&&br&&p&  如果哲学和几何学用一样的方法,找出几条绝对确定的基本原理,&/p&&br&&p&  那就可以从基本原理推论出整个哲学体系。&/p&&br&&br&&br&&p&  那世界上什么是绝对确定的呢?&/p&&br&&p&  废话!世界上的一切是确定的呀,你坐的椅子,你踩的地板,你拿的手机,都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着。&/p&&br&&p&  可是有没有可能我现在正在睡觉做梦,梦见自己坐在椅子上,踩着地板,拿着手机,正在看贴子。&/p&&br&&p&  自己还以为自己是醒着的,没做梦,活在现实中的。&/p&&br&&p&  因为我们做梦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是醒着的,是活在现实中的,根本发现不到自己其实在做梦。&/p&&br&&br&&p&  那你说现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是确定存在的?&/p&&br&&p&  让我想想:如果是梦里的话那就什么都不是真的存在了,难道连我自己都不是真的存在吗?&/p&&br&&p&  可是想着“难道连我自己都不是真的存在的吗?”的东西总该存在吧。&/p&&br&&p&  这个“会想的东西”不就是我自己吗?&/p&&br&&br&&p&  所以老笛说过:我想故我在。&/p&&br&&br&&p&  有一个东西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存在,&/p&&br&&p&  就是说“我怀疑”本身是无可置疑的,&/p&&br&&br&&p&  怀疑是思想。既然有思想,就一定有思想者。&/p&&br&&br&&br&&p&  现在可以确定哲学的第一条公理了:&/p&&br&&p&  世界上绝对有一个“在思想的我”存在&/p&&br&&br&&p&  我要从这一条公理推出整个哲学体系,你们怕不怕?&/p&&br&&br&&p&  我也是怕怕的,怕万一我不思想了,我就不存在了啊!&/p&&br&&p&  现在才发现“我思故我在”说的太有道理了。&/p&&br&&p&  那我赶紧想:我如果现在真在梦里,连我的身体都不存在,那我是个什么东东。&/p&&br&&p&  只是个会思想的东西?&/p&&br&&br&&br&&p&  我竟然会一直怀疑自己是否存在,那我就不是完满的。&/p&&br&&p&  因为我只知道我存在,再也不能知道什么了,所以我肯定不完满,&/p&&br&&p&  完满的东西应该什么都知道,更不会怀疑自己是否存在。&/p&&br&&p&  我既然知道有比我完满的东西,就一定有一个使我知道这个东西的存在者。&/p&&br&&p&  不完满者的只能产生于完满者,所以这个使我想出这些的只能是完满者。&/p&&br&&p&  完满者就是上帝。&/p&&br&&br&&p&  没读《沉思集》的时候以为“我思故我在”这思想好深刻,可是读过沉思集后才发现,&/p&&br&&p&  草泥马老笛苦思冥想出“我思故我”这么深刻的道理,竟然只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p&&br&&br&&p&  上帝是完满的,所以上帝是不会骗人的,&/p&&br&&p&  所以上帝让我看到的世界一定是真的存在的世界,不会是假的。&/p&&br&&p&  那么物质世界又回来了,我的椅子、地板、手机、身体又回来喽。&/p&&br&&br&&br&&br&&p&  笛卡尔认为人是由身体和心灵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构成的,就是所谓的二元论者。&/p&&br&&p&  心灵不控制身体,身体也不影响心灵。使它们协调一至的是上帝。&/p&&br&&br&&p&  后来笛卡尔认为,心灵和身体协调一致是因为大脑中的松果腺,心灵和大脑的信息通过松果腺的腺体互相传递的。&/p&&br&&p&  所以心灵和身体是互相影响着的。&/p&&br&&br&&p&  笛卡尔承认物质世界客观存在,认为物质最重要的是“广延”,&/p&&br&&p&  广延就是物体的长、宽、高所占的空间。&/p&&br&&p&  例如:一个魔方,去除它的颜色、硬度、重量,它的长、宽、高所占的空间还在,就是它的“广延”还在。&/p&&br&&p&  所以物质最重要的是它的广延。没有广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p&&br&&p&  所有的空间都不是绝对的“空”的。所以空间本身也是一种物质,也有自己的广延。&/p&&br&&p&  广延是空间和物质的特性,是有大小的量,所以是可以无限分割下去的。&/p&&br&&p&  宇宙里所有物质都可以无限分割。&/p&&br&&p&  物质可以分为分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可以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又可以分为夸克……&/p&&br&&p&  空间和物质不但可以无限分割下去,而且是可以无限延伸的,所以宇宙是无限大的。&/p&&br&&br&&br&&p&  斯宾诺莎&/p&&br&&p&  斯宾诺莎是一个荷兰的犹太人,生于1632年。&/p&&br&&p&  由于他对犹太神学产生了产生了怀疑,被犹太教会开除。&/p&&br&&p&  所以他只好避居乡村,以帮别人制作眼镜片为生,&/p&&br&&p&  坚持哲学研究和写作,44岁就病死了。&/p&&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鼻烟胶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