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陈伟雄重残身高

[转载]时代中华人物《雷池文化》总第291期
【编者按】本期向读者推荐的是吐鲁番有名望的老知识分子申北人《徒步穿行火焰山》(选登)和他的《嚼火人生》,希望读后有所感悟。
遇险桃儿沟
  5月7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11时左右,艾米都拉队长陪我们去桃儿沟。
  桃儿沟沟深谷窄。两岸土壁经过亿万年山泉洪水的淘蚀,直上直下,十分陡峭。沟东西两侧距离不足百米。西岸荒山秃岭,绵延不绝。东岸侧有一片高高的台地,种满了葡萄。
  沟口左侧,有一龙爪巨桑,庞大的树盘根错节,裸露地面,最粗的一条竟超过了人的大腿,堪称一绝。沟口北坡上,有一黑色木圆柴门,令人注目。它原本是一棵大柳树,树心似乎被电火灼烧过,自然倾倒,变成—座周形的门,树体呈黑色,树皮裂成几条,折而不断,裂而不散,虽非匠心独运,但天然巧成,堪称—景。
  沟底一条羊肠小道,曲径通幽;沟里泉水淙淙,林深谷幽,生长着柳、桑、榆、杨等乔木,深处有野草、红柳和丛生的芦苇。
  12时左右,我们走上东岸的葡萄园,与艾米都拉队长握手话别。
  前边,四野茫茫,不见路径。我和刘剑利沿着沟东侧的山道,迂回前进。有时下到沟底,尽览一沟秀色;有时复上山顶,南瞰吐鲁番美丽的市容,北眺天山群峰的壮美,心境颇为开朗;谷底一转折处,有水泥渡槽在莽莽丛林中时隐时现,右侧绝壁上,一条悬河,迤逦南去。有一龙口,穿山而过。鬼斧神功,可谓仙景。
  刘剑利,身高马大,在前边探路。我紧随其后,涉险而行。遇一沟,宽不及1米,深不可测;我胆小力怯,加上背包、相机、水壶,全副“戎装”,臃肿不堪,不敢贸然履险。犹豫之中,从前面山坡的后面传来小刘的声音:“前边没有路!”看看身后,是几十米深的悬崖;岸边是深深浅浅、宽宽窄窄的沟壑,稍有不慎,失足坠落,必死无疑。看看前边,是100米高的陡山坡,不寒而粟。此时此刻,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置身天地之间,感到人竟是如此渺小和可怜。我们身临其境,孤立无援。小刘和我,相距二、三十米,象壁虎一样,四肢伸展,匍匐在70度左右的陡坡上。唯一的生路,就是攀上100米高的山头。
  “上山!”小刘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一边挖坑,一边向上攀登。我手无寸铁,只得象周口店猿人那样,找一些扁平尖厉的“石器”,在砂砾上。一边挖坑,做为蹬脚的支撑点,一边一点一点地向上移动。渴了,喝几口水。累了,就气喘吁吁地休息一会儿。屁股还没坐稳,就听到一声怒吼:“不要坐下!不要休息!”是小刘发出的警告声。他怕我再没有力量站起来,特意用话激我。我明白,红军长征过雪山时,很多战士坐下去,就再没有站起来。然而,我筋疲力尽,气喘厉害,上气不接下气,嗓子干的直冒烟。直觉告诉我,我必须休息,我连挖坑的力气也没有了。突然,眼前一亮,在一浅浅的沟谷中,发现一枚褐黄色的鹰毛,我感到振奋,感到喜悦,紧紧捏在手中。在“千山鸟飞绝”的火焰山中,在空旷无人的桃儿沟深处,在身临困境的时候,这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人与动物的感情交流。顿时,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顽强地一次又一次地向峰顶发起艰难的冲击。为了节省体力,我确定一条较浅的沟壑,作为冲顶的路线,一来,这里地表比较粗糙,手可攀,脚可蹬,二是路线较短,可避免走弯路。“天无绝人之路,在这条沟壑不远处,竟意外地发现了一根1尺左右长的木质标志桩,我喜出望外,以木代石,倍觉轻松了不少。从“手无寸铁”到“手有尺木”,真是天助我也!
  小刘率先登顶成功,未及休息,匆忙过来接应我。平常微不足道的10米距离,此时竟是这样遥远漫长,这样地力不从心。在接近峰顶5米的地方,小刘伸手,把我连拉带拽的拖上峰顶。化险为夷。我们瘫软地坐在峰顶,大口大口地喘气。卸下湿透的背包,一阵山风吹来,凉气透背。我们不敢怠慢,沿桃儿沟东侧的山脊,兼程赶路。
  桃儿沟越来越窄,最后,一分为三,象金鱼的尾鳍,蜿蜒于群山之中。沟谷中的林木,愈见稀少,直至寸草不生,荒沟一条。远处山下,一条山间坎儿井,静静地坐坐卧在火焰山上,这是我所见过的海拔最高的坎儿井!
  在一块隆起的冈地上,我们把标志桩埋在那里。折转方向,沿着高压线,向东北葡萄沟北口走去。路上,我问小刘,刚才历险,有何感想,小刘说:“当时脑子里什么也没有,一片空白。”停了一会儿,又说:“我不是懦夫,但我不希望再有人走桃儿沟!”
  惺惺惜惺惺。我理解小刘。只有经历过考验的人,才会有对生的强烈欲望。即使面临不测,也绝不放弃生的信念,因为他捍卫了人的尊严。
  再见!刻骨铭心的桃儿沟。
  我回过头,默默用心说话。
“少数民族”唐国恩
  桃儿沟在新疆是个不大不小的村子,162户,784口人,由维吾尔、回、汉三个民族构成。其中三户是汉族,占全村户数的2%,巧的是,他们都姓唐。老唐叫唐国恩,生于1917年,属羊,祖籍河南南扶沟。1960年。“自费”支边,在五星公社砖厂工作,以后又下井挖过煤掏过坎(坎儿井)。1972年迁来桃儿沟,到现在已经有26个年辰了。
  两个小唐,都是老唐的儿子。现今,都已长大成人,娶妻生子,自立门户,分家过日子。大儿子脾气好,媳妇勤劳贤惠,老唐早年丧妻,没有再娶。自老伴死后,他就和大儿子在一个院子里过日子。院子很大,种满了葡萄,葡萄架下有一张台球案子,大约是孙子的“专利品”吧。
  老唐耳聪目明,身体硬朗,不象80多岁的老人。问起他家里的情况,老唐显出很机敏的样子,神秘兮兮地说:“人老了,要少说话、少管事,才能少烦恼。”“三少”可能正是老人长寿秘密的真谛。
  老人的起居室是两间房子,按人均面积算,已经超过了县处级干部。只是陈设极为简朴,摆设也很零乱,象是库房,大多是劳动工具。
  和所有的河南人一样,老人很健谈。他坐在躺椅上,谈历史、谈掌故、谈家族、谈种菜……海阔天空,无所不谈。老人卷了一支烟,边吸边说:“民国二十六年,也就是1938年6月,麦子刚秀穗,日本鬼子占领了开封,长驱直入,又兵临郑州城下。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日本人的进攻,丧心病狂,炸掉郑州以北的花园口黄河大堤。一时间,中州大地,黄水滚滚,一片汪洋。四方百姓,携儿带女,争相逃命,光那一次被淹死的人就有80多万。遭受洪水灾害的百姓,离乡背井、沿街乞讨的人多如牛毛,数都数不清。”老人喝口水,提高嗓音说:“蒋介石把河南人害苦了!祸国殃民哪!祸国殃民哪!”语音里流露出满腔的悲愤和仇恨。
  说起惨无人道的日本法西斯,唐老义愤填膺。他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日本鬼子在中条山炮台上打炮,一节运煤车被击中爆炸,一下子死了40多人!”老人的话语字字千鈞,是对日本右翼势力企图否认侵略中国事实的揭露和抨击。
  老唐的小儿子,分住在另一处。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一个稚拙可爱的儿子;有一辆夏利出租车,小日子过的无忧无虑,有滋有味。老唐感同身受地说:“开车够辛苦的。每天都是晚上12点钟以后回来,第二天上午10点,又得出车,天天如此。”因为天色已暮,住所还没着落,不然,我们真想采访一下这位新时代的农民,(下转第2版)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铁木尔·达瓦买提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
司马仪·艾买提
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国家农业部原部长
中国作家协会 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中国新闻调查网 总编辑
中国新闻调查网副总 
和谐中国网总编辑
世界华人华商华侨联合总会主席
世界和平慈善基金总会会长
中国五老(老部长、老将军、老劳模、老教师、老艺术家)展览馆馆长
文化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 院长
中国法制新闻调查网总编辑 
北大园丁计算机教育中心常务校长
首都企业家诗书画院院长
全国大型环保公益活动组委会秘书长
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科社民间经济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央视国际先锋中国频道主任
著名作家诗人香港文艺报总编辑
知音杂志常务副社长
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主席
著名歌唱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通俗唱法第一人”美称。
著名网络视频制片人、节目主持人、策划编导,北京佳成文化影视演出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新闻社《中国城市与市长》杂志社专题部 副主任
佛山市原副市长
世界伟人特型演员艺术团团长
特型演员毛泽东的扮演者
特型演员毛泽东的扮演者
特型演员江泽民的扮演者
特型演员邓小平的扮演者
特型演员周恩来的扮演者
特型演员周恩来的扮演者
特型演员宋庆龄的扮演者
特型演员刘少奇的扮演者
中国八一书画院副院长
北京华视龙腾国际影视公司总经理
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 秘书长
黄山学院党委书记
安徽省文化厅原厅长
安徽省国税局原局长
著名作家诗人
著名作家诗人
著名摄影家中国绿色画报记者部 主任
古雷池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媒体支持:新华网& 人民网&
新浪网& 搜狐网& 网易&
百度& 中国新闻调查网&
和谐中国网& 时代中国网&
时代中华人物网& 中国腐败信息网&
中央电视台& 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 凤凰卫视& 联合国un电视台
媒体支持:新华网& 人民网&
新浪网& 搜狐网& 网易&
百度& 中国新闻调查网&
和谐中国网& 时代中国网&
时代中华人物网& 中国腐败信息网&
中央电视台& 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 凤凰卫视& 联合国un电视台
日(总第291期)
SHI DAI ZHONG HUA REN W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社址:100069 北京市丰台区佑外大街56号院&&
电话:010-&
&& 电子邮箱:&&&&
(官方网站) (官方网站)
主办:时代中华人物杂志社  协办:世界总商会 世界华人华商华侨联合总会 中国干部网 中国新闻调查网  央视国际先锋中国频道  文化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 北京希望书画院 苏东坡研究院 中华辞赋家联合会&
中国雷池文化& 古雷池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日(总第291期)
SHI DAI ZHONG HUA REN WU
总& 策& 划
江改银 屈金星
邱 洁 杨静仪
总& 编& 辑
王广德 苏德忠
周秋连 韩玉柱
岳 俊 龚 萍
汪中科 田 伟
虞先江 周从德
俞文伟 徐琴琴
马建国 李法明
肖 湛 杨伟杰
副& 总& 编
苏 康 潘承祥
王幼明 徐 前
方舰军 姚 云
田金凤(主任)
邢少珍(副主任)
冯 莉(主任)
温建斌(副主任)
尚斌珍(主任)
姜沛均(副主任)
刘运酉(主任)
温科弟(副主任)
肖 光 杨正文
陈运生 洪丽丽
姜 兴 俞文伟
汪长才 王 斌
何惠明 倪文涛
李雪义 吴 梦
刘 鹏 钱良好
胡顺猷 何金坤
姚登贵 杜兴权
何 刚 于佳琪
陈传荣 马志国
敖立新 郑升家
李凤菊 陈振伟
罗 帅 陈 刚
管孝宇 严 炎
罗永洪 重 阳
谭国芳 陈传荣
吴信德 王战朋
李 斌 张乾东
王建兰 蒋东旭
燕 翔 胡松夏
张晓风 钟建红
范恩民 王 超
郭 涛 偶 尔
陈伟雄 冯才权
魏寿全 张世民
陆幼白 赵明剑
孙忠恕 萧晶文
陈跃军 刘藏元
翁 宇 陈立强
张建国 李军英
高春梅 娄竟奎
李智海 梁德昌
黎志福 北 芳
叶金剑 范夕波
孙德明 申 焱
许为俊 胡 诚
李永安 刘昌福
张励志 常 营
王新福 孙龙芬
曾宪菊 张柏根
唐艺洋 周 游
朱广兴 赵 军
王菊浓 田秀云
王翠华 金状伟
乾 坤 良 杰
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吐鲁番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诗词协会主席申北人特刊
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吐鲁番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诗词协会主席申北人特刊
(上接第3版)
  两个水石洞之间有一农舍,因昨日天雨,山洪突发,携沙带泥,从低凹处会聚,冲流而下。红色泥流,溢满公路,厚积10
-20厘米,来往车辆,惊然缓行。一股泥流顺坡而下,涌进河谷低处一家农户的院子,冲过葡萄园泻人丫头河,这种灾害在连木沁沟怕是空前绝后的。
  连木沁沟是火焰山中的第二条大沟,发展旅游,潜力很大。特别是这里的火焰山,以石质为主,雄奇险峻集于一身,是火焰山中的最佳观景点。“红云岭’、“一线天”,尤为壮观。
  “红云岭”,山体高大雄伟,悬崖绝壁,势若斧削,通体赭红,绵延数公里,似红云飘拂西天。“一线天”,山石青碧,突兀挺拔,状如枪刺,直插云天,雄险莫名。
  连木沁沟一带,七女峰、雅丹、榆树王、红云岭、水石洞、青石崖,依次撑列,步移景换,耐人寻味。只是树木较少,愈南愈显。
  快到斯尔盖甫山口,山势陡着收缩,宽仅30多米,山势极为险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根据地图判断,由斯尔盖甫到兰干,大约35公里的路程。沿途没有耕地,没有村庄。又是一次长距离跋涉,明天的行程,我们面临严峻的考验。
  按照原来的设想,我们打算从三堡乡到达朗坎到鲁克沁,再折返吐峪沟,因为情况不明,路径复杂,又无向导,我们放弃原先的计划,直接北上吐峪沟,到连术沁,南下斯尔盖甫。
  沿着宽阔笔直的沥青公路,足足走了4公里的路程,鲁克沁越走越近。黑黝黝的林带轮廓,越来越清晰。为了减少明天徒步行走压力,我们折向东方,尽可能把明天的起点向鄯善方向转动。
  村庄隐在身后,三三两两的农舍也看不见了,只有星星点点的晾房和在地里忙着整治葡萄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孩子和驴车。
  坐在一棵大桑树下,揪吃高枝上的桑椹。附近一间晾房,是我们过夜营地的最佳选择。刘剑利坚决反对,认为私人“民宅”不可取。处理不好,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我们继续东行,连最后的晾房也看不见了。环顾田野,北边是满脸刻着皱纹的火焰山,南边连绵起伏沉默不语的沙山。灼热的太阳,经过一整天的发泄,留下一抹桔红色的霞光,把火焰山装扮得更加雄浑壮美。
  只能露宿戈壁滩了,我们别无选择。当务之急,是尽快确定宿营的地方。一处水凹地,两三亩大小,可能是废弃的鱼塘。池塘四周的土埠,高高隆起,可以挡风御寒。只是太空旷,加上前天晚上的一场大雨,地皮表面是干的,3--5厘米的下边却是潮湿的,那是关节炎的“温床”。因此罹病,得不偿失!
  又转了两三个地方,也不理想。远处公路下有一桥涵,走近一看,根本不能睡。走到一个三岔路口,发现靠沙山的那条公路下边有一条干涵管,我们欣喜若狂,决定在此宿营。
  涵管高约1米,低头可以坐着,真是“天赐宝地”。刚躺下,漠野的风,穿洞而过,呼呼作响,冷不能禁。俗话说:“针大的孔,斗大的风”,这会儿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刘剑利坐起来大喊:“太冷了,睡不成!”
  无可奈何,要过夜必须封住东南面的洞口。虽然两个人,都筋疲力尽,但为了生存,为了过夜,也就忘记了一切。我们在戈壁沙滩上,沙地上,寻找一切“建筑材料”,什么石头、废弃的破塑料编织袋、皱巴巴的牛皮纸,甚至一个废弃的矿泉水瓶。一只破烂不堪的手套,一蓬杂草、一块断木,都不放过。这些平日里没人搭理的“垃圾”,如今,物尽其用,竟然排上了大用场。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大功告成。睡觉时,已是伸手不见五指了。
  “早穿皮袄午穿沙,抱着火炉吃西瓜”的新疆,气候确实多变。清晨五时许,我们冻醒了,穿上包里所有能御寒的衣服,头顶一弯细月,迎着凛冽的寒风,开始踏上新一天的征程。
  啊,难忘的戈壁之夜,几乎原始人的生活之夜!
吐鲁番名片
  我不是歌手,但我爱唱歌,尤其爱唱王洛宾的《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
&&&&&&&&&&&&&&&&&&&&&&&&
达坂城的道路硬又平
&&&&&&&&&&&&&&&&&&&&&&&&
西瓜大又甜
&&&&&&&&&&&&&&&&&&&&&&&&
那里有个姑娘叫康巴尔汗
&&&&&&&&&&&&&&&&&&&&&&&&
两个眼睛真漂亮
&&&&&&&&&&&&&&&&&&&&&&&&
你要是嫁人
&&&&&&&&&&&&&&&&&&&&&&&&
不要嫁给别人啊
&&&&&&&&&&&&&&&&&&&&&&&&
一定要嫁给我
&&&&&&&&&&&&&&&&&&&&&&&&
带着你的妹妹
&&&&&&&&&&&&&&&&&&&&&&&&
带着你的嫁妆
&&&&&&&&&&&&&&&&&&&&&&&&
赶着那马车来
  《达坂城的姑娘》早已脍炙人口,誉满海内。随着它那欢快热烈的旋律早已飞出新疆,飞出中国,飞向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辗转传唱,长盛不衰。
  人们常说:民族的菜是世界的。《达坂城的姑娘》跻身世界民歌之列,就是这一论断的证据。
  达坂城是著名丝绸一路上的一个小镇,自古以来就是生活着维吾尔、回、汉几个民族。它西距吐鲁番九十公里,像一颗珍珠镶嵌在天山北麓的草原上,美丽而富饶。传说中美丽的姑娘康巴尔汗连同她的头发、黑眼睛……深深吸引着各种各样的人,不管他的性别、年龄和国度。
  当然,我爱唱《达坂城的姑娘》,并不是为了沾什么世界名歌的光,而仅仅因为我是吐鲁番人,达坂城的姑娘的婆家人。
  原来,《达坂城的姑娘》原是阿拉木汗、康巴尔汗一样是当地人,确切的都是乌鲁木齐人,它本是一首吐鲁番的迎亲歌,新娘是达坂城人,“我”(娶妻的小伙)是地道的吐鲁番人,这种情况在另一首民歌《阿拉木汗》中可以找到证据:“阿拉木汗住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六”。
  不约而同的两首歌都是以吐鲁番为中心的,都是以吐鲁番为男主人公的。吐鲁番自古就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歌词中描写的这种情况是符合吐鲁番的历史地位的。
  作为吐鲁番人,我因此引吭高歌。爱家乡、爱吐鲁番、唱家乡、唱吐鲁番,都是人之常情,也是我无悔的选择。
  不知什么时候,我会唱《达坂城的姑娘》了,不知什么时候我开始唱《达坂城的姑娘》了,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这首歌,我在香山北京植物园讲师团学习班联欢会上唱过,曾在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五十周年校庆联欢会唱过,在吐鲁番胜利饭店八一建军节军民联欢会上唱过,1993年,在绿洲宾馆小餐厅欢迎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李道豫先生的晚宴上也唱过……
  每次唱罢,都激起一阵阵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是对吐鲁番的羡慕和褒奖,而并非是对我的歌喉和演唱技巧的肯定。我年复一年的唱着,一遍又一遍的唱着,我在歌唱中走向成熟。一样的清唱,一样的载歌载舞,一样的打口哨,能在歌声中收获友情,在歌唱中寻找人生的坐标,寻找快乐,宣泄感情。
  有一年葡萄节的时候,傍晚时分,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去广场对面的红玫瑰饭店吃工作餐,席间恰有一批广东的朋友也在那里就餐。猜拳,觥筹交错,酒酣耳热,好不热闹。由于热烈气氛的感染,我毛遂自荐,献上一曲《达坂城的姑娘》。我自歌自舞,出乎意料,效果出奇的好。掌声之后,免不了一番
“恭维”,我照常欣然接受。孰料一位眼睛,离席而来,操一口浓浓的广东话,自称是广东珠海市斗门县白豚海旅湖游度假村的经理,手捧一个装着白豚湖度假村纪念章的礼品盒,执意送给我,留作纪念。真没想到,一首歌,竟有那么大力量,引起人心的共鸣,架起万里之遥吐鲁番与斗门之间友谊的桥梁。后来他还陆陆续续寄来贺卡、书信。和一封封邀请函。遗憾的是由于工作原因,珠海之旅终未成行。眼睛先生姓钟,以后做了斗门县的旅游局局长。
  一次邂逅,一次见面,一曲清唱,就在我转身要走的瞬间,一支歌,不同地域的人,素昧平生的人,彼此就能互相走进对方的心田,相互引为知己,我知道,这是吐鲁番巨大的品牌效应所使然,是《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永远的魅力所使然。
  我之所以喜欢清唱,是因为我的乐感差,又是因为他旋律自由,可长可短,遍数随意,可多可少,能充分的自由发挥。
  1998年炎夏,在火焰山腹地,大漠土艺园芭蕉洞前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歌舞晚会。晚会是乌鲁木齐土大漠艺馆总经理张文阁一首策划操办的,来的十几个人,场地也不大。那天晚上,金色的太阳收起最后一缕余晖,但空气还是热乎乎的,夜出奇的静,木头沟河水哗哗地流,没有电,只有四五支蜡烛在风中忽明忽暗的摇曳着。我们围坐在低矮的八仙桌旁,桌上摆满了新从市上买来的新鲜蔬菜和煮的香喷喷的手抓羊肉,几瓶自产的白粮特,还有两只喝酒用的大瓷碗,这是一次极具吐鲁番特色的晚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简单实惠,大气而粗犷。在火焰山深处这是极为难得的享受和款待。酒足饭饱之后,联欢开始了,大漠土艺的全体工作人员演唱了自编的《大漠之歌》,以后又有人唱了几支别的歌。轮到我,照例是《达坂的城姑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有了伴舞的,伴舞者是位年轻的少妇,绰号叫黑牡丹。
  黑牡丹的维族舞是绝对维吾尔族的。手形、舞步、眼神,都很正宗,就连腰肢摆动,扭脖子也是无可挑剔的经典。她穿一席黑色长裙,一头长发如瀑布,裙褶随风旋转,轻灵的像只飞翔的燕子。她的一双长睫毛眼睛,黑亮黑亮的,仿佛会说话。毫不夸张地说,他的舞姿就是和专业人员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因为伴舞的出众,在有节奏的掌声中,我竟一连唱了三遍。这是我一生中唱《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遍数最多也最难忘的一次。
  聚会在欢快热烈的集体舞中结束。《达坂城的姑娘》的旋律,依然在火焰山中回响;康巴尔汗旋转飞舞的黑裙子依然在眼前旋转,那阵阵作响的六根棍马车的车轮,仿佛依然轻轻叩击我的耳膜。那一夜,我睡的很晚,却睡得很香很甜。
  时迁世移。时光飞快的流逝,社会在日新月异中前进,我也早已退休,但《达坂城的姑娘》没有退休。在2002年元旦联欢上,我代表老干部表演节目,不用说还是清唱《达坂城的姑娘》。当然曲调强调是老的,而第二段歌词却是即兴新填的:
&&&&&&&&&&&&&&&&&&&&&&&&&&
达坂城的高速路硬又平
&&&&&&&&&&&&&&&&&&&&&&&&&&
西瓜大又甜
&&&&&&&&&&&&&&&&&&&&&&&&&&
那里有个姑娘叫康巴尔汗
&&&&&&&&&&&&&&&&&&&&&&&&&&
小康日子比蜜甜
&&&&&&&&&&&&&&&&&&&&&&&&&&
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
&&&&&&&&&&&&&&&&&&&&&&&&&&
一定要嫁给我
&&&&&&&&&&&&&&&&&&&&&&&&&&
带着你的伴娘
&&&&&&&&&&&&&&&&&&&&&&&&&&
带上彩电冰箱
&&&&&&&&&&&&&&&&&&&&&&&&&&
开着桑塔纳来
  《达坂城的姑娘》,是吐鲁番有声的城市名片。我知道这歌声所到的地方,就有友谊、理解和快乐,就有幽默、真诚和热情,就有友情、乡情和爱情。
  我还知道我永远不会成为一名歌手,但我永远要唱《达坂城的姑娘》。我要唱着它,看吐鲁番走向中国;唱着它,看着吐鲁番走向世界。因为我是吐鲁番人,我爱吐鲁番。
  啊,《达坂城的姑娘》,吐鲁番永远的名片。&&&&&&&&&&
媒体支持:新华网& 人民网&
新浪网& 搜狐网& 网易&
百度& 中国新闻调查网&
和谐中国网& 时代中国网&
时代中华人物网& 中国腐败信息网&
中央电视台& 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 凤凰卫视& 联合国un电视台
媒体支持:新华网& 人民网&
新浪网& 搜狐网& 网易&
百度& 中国新闻调查网&
和谐中国网& 时代中国网&
时代中华人物网& 中国腐败信息网&
中央电视台& 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 凤凰卫视& 联合国un电视台
日(总第291期)
SHI DAI ZHONG HUA REN WU
日(总第291期)
SHI DAI ZHONG HUA REN WU
(排名不分先后)
军械工程学院书画院黄金元 院长
伟人风采艺术团  商清瑞 团长
元泰集团     张兴宏 董事长
中国军旅文工团  赵东旭 团长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蔡小明 副总
北京铜麒麟珠宝有限公司       马开德 董事长
北京锋尚广告传播机构        虞承波 总经理
北京瑞安鸿达警用装备有限公司    曹明华 总裁
北京集秘阁医药科学研究院      赵大文 院长
北京电影制片厂  蒋有智 经理
北京市中电佳洁环保科技公司     井得江 经理
北京唐人世纪会馆 郑洪朱 董事长
北京石花洞玫瑰休闲港产业园     李先航 董事长
北京中东天基科贸有限公司      龙双卿 总经理
蜂巢伟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江文臣 董事长
香港慈丹企业集团 郑敏环 董事长
法国皇家集团香港葡萄酒有限公司   王 莉 董事长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       罗启昌 主席
中健行集团有限公司谢 衡 董事长
河北霸州鑫盟源冶金材料公司     刘 丹 董事长
青海东方华路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张海胜 董事长
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     郭 静 书记
中华泰山大佛旅游世界文化城     毕 斌 总经理
东冠集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徐水云 董事长
江苏东海红锦添水晶制品厂      王 芳 总经理
天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李保田 总经理
宁波市开利刀片制造有限公司     龙慧荣 副总
中国雷池文化报社 江改银 社长
青岛平艺酿酒有限公司        王 莉 董事长
江西五羊茶叶有限公司        江月仙 董事长
安徽桐城市华东包装有限公司     胡水明 董事长
安徽天河港香园饼食品分公司     周发根 董事长
上海伊荣阁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温建斌 总经理
上海宇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杨维兵 董事长
上海申雄金煲实业有限公司      査宝雄 董事长
上海以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温科弟 董事长
上海新启餐饮管理源有限公司     张嗣栋 董事长
上海鸣集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徐惠根 董事长
上海海员医院   江秋华 院长
上海巨水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徐 斌 董事长
江苏中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公司  蔡 飞 经理
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吐鲁番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诗词协会主席申北人特刊
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吐鲁番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诗词协会主席申北人特刊
(上接第1版)怎样开车下山,去赚城里人钱的奥秘呢。
  唐国恩是个不甘寂寞的人。80多岁了,还坚持干农活。只是几年前,患了关节炎,腿经常有些疼。我劝老人买盒哈慈五行针,200多块饯,效果还不错。唐老将信将疑,没说买,也没说不买。聪颖的儿媳妇,干活刚回来,听说买哈慈五行针,忙说:“200多块钱嘛,不贵,就买一盒吧。”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手上有了钱,说话自然就财大气粗了
  当然,这些钱来之不易。老唐儿媳妇自豪地告诉我们一件事,是我终生难忘的。原来她家的自留地上,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土质贫瘠,庄稼长不好。为了改变土壤结构,她们全家(当然有老唐),硬是用铁筛子,把地整个筛了一遍,又从远处拉来了好土,才整成现在这个样子。看到平整如砥的土地和眼前这位能干的村妇,我想起了愚公。当年愚公移山,是为了修路。如今桃儿沟农民筛地,是为了致富。中国农民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有了这样好的农民,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出来呢?
  真没想到种葡萄的老唐,还是一个种莱好手。因为历史的原田,在维吾尔族聚居的地区,搞温室种莱,还是很稀奇的事。唐老的温室菜地,离住地约1里远,四周是戈壁滩,温室约1亩见方,种了黄瓜、西红柿、油白菜、豆角,整整齐齐,枝繁叶茂,一派生机。老人说:“二儿子去年育西红柿苗,一次就挣了2000块钱!”邻近的几家维吾尔农户,也起而效仿,盖起了蔬菜大棚。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80多岁的老人还希望得到无土栽培的书籍和技术资料,真是好学不倦,探索无止。新思想,新技术已经不完全是年青人的专利了。
  谈到民族关系问题时,老人点头,表示满意。他说:“我是汉族,可是在桃儿沟,我成了地地道道的‘少数民族’,逢年过节,大队干部还送砖茶、糖等食品慰问我呢。”老人兴致勃勃地说:“有了党的民族政策,有了各民族的团结,互助,才有桃儿沟的今天。”
  老人是一部历史,一部书。他仿佛什么都知道,他给我们讲桃儿沟的来由,讲小桃儿沟的美丽,讲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对唐僧西天取经……老人赞不绝口:“了不起!了不起!有毅力,有毅力”。
  天黑了,我们向老人告别,老人深情地留我们吃饭、住宿。我们答应:“如果别处没有住的地方,我们就来住你家。”
“管家”艾米都拉·哈勒克
  桃儿沟那位言语不多的队长叫艾米都拉·哈勒克,是全队奔小康的领头人、总管家。他是个共产党员,今年51岁,世世代代居住在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的桃儿沟。艾米都拉·哈勒克一家七口人,三个儿子,二个女儿,种植7亩葡萄,年纯收入2万元,加上当队长的“工资”2500元,算是个次小康人家吧。
  艾米都拉·哈勒克是个很有心计,很能吃苦,作风朴实的人。从他四十四岁当队长七年来,山窝窝里出了20多名大学生,仅1997年就考上了3个!三户农民买了“夏利”,二户买了“桑塔那”,三户拥有“面的”,六户拥有各种型号的大卡车。富裕起来的农民,跑出租,搞运输,堂而皇之地参与城里人的市场竞争!而真正叫他自豪,叫他引以为荣的是当队长7年来,起早贪黑,风餐露宿,和全队各族群众,在万古荒原,砾石戈壁上新开垦出的700亩土地,使全队人均土地由原来的1.2亩,猛增到2亩以上,人均收人1997年己超过2000元。
  我们来到桃儿沟新开垦的葡萄园,只见桃儿沟西面的戈壁滩上,一大片—大片绿地,田畴相连,宛似玉点缀其间;1993年开荒压种的葡萄,已经结穗挂果;后开的也一茬一茬地茁壮成长。雄心勃勃的艾米都拉·哈勒克,决心坚持开一亩荒地,种一亩葡萄,修一亩水渠。他带领全队群众,投资7万元,修建一条长1100米高标准的干支渠配套的卵石水泥渠道,已经竣工经过验收,投入使用。
  艾米都拉·哈勒克深情地说;“开荒造田,是我20岁时做过的梦,30年后,梦想终于成为现实,我很开心。只要我还当一天队长,就要把开荒造田兴修水利的事业进行下去。”
  艾米都拉·哈勒克这个桃儿沟各族人民的儿子,以他的智慧、毅力和实干精神,带领桃儿沟人民在建设小康村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开荒造田、大办水利,巳成了桃儿沟人民的共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00年,人均纯收入再增加2000元将不会是神话。
度假村中“元帅树”
  葡萄沟度假村是一处融食、宿、购、游为一体的小型宾馆。这里绿树掩映,花团锦簇,葡萄滴翠,环境十分幽静。只见庭院里停着一辆乳白色的桑塔那轿车,给五月的度假村的传统色彩平添了几分现代感。远处,几个工人忙忙碌碌地收拾着什么。
  在高级宾馆林立的吐鲁番,别看度假村小,可客观讲他在吐鲁番人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挺高的。一是这里一年四季,瓜果不断,“春吃桑椹夏葡萄,秋品石榴冬尝瓜”,构成这里一大特色;二是这里环境幽静,树木葱笼阴翳,气温爽凉,是避暑的好去处。逢年过节,结婚春游,人来人往,常有人满为患之虞;三是文人墨客常来此聚会,或吟诗作画,或轻歌漫舞,或切磋艺事,或交流心得,为度假村增色不少。
  真正招人注目,令人流连忘返的是度假村的五株老榆树。度假村原来叫艾买提榆树园,园中巨榆,树龄已愈百年,高20多米,主干直人苍穹,挺拔潇洒,三两人始能合抱。巨大的树冠,蓊郁苍茂,把整个度假村笼罩在无边的绿色怀抱中,强大的太阳光只能穿越林中空隙,在地面上留下斑斑驳驳似有似无的光点。
  1958年,秋高气爽的一天,声名赫赫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朱德元帅曾来此游憩,并在最大的那棵榆树下,拍照留影,留下一段佳话,成为度假村人最为自豪的回忆。此后人们称那棵榆树王为“元帅树”。
  说起朱德元帅,和吐鲁番有关的两件轶事,不能不提。朱德元帅是人们共知纵横捭阖能征惯战的大军事家,而其书法造诣之深,却鲜为人知。伟人长逝,朱德元帅留给吐鲁番的两幅题字,是全国绝无仅有的两件珍品;一是吐鲁番市老城路“人民电影院”五个字的题字,一是《吐鲁番县报》的题字。只是真迹已经难觅其踪了。
  据吐鲁番市史志办老主任葛莘介绍,有人曾提出更换影剧院的题字,他大声疾呼,力排众议,说那是根据朱德委员长的手迹复制出的,是文物,才使得,“电影院”的题字保留至今。
  1958年,当时的国家副主席来吐鲁番视察,欣然应约为当时创办的《吐鲁番县报》题写报名,朱德同志慨然走笔,一挥而就。1988年,地委机关报《吐鲁番报》创刊时,就将朱德同志给《吐鲁番县报》的题字移植过来。因为找不到手迹,又无原报报样,只找到一枚铁制的小报版头牌,匆匆翻印过采,由于年代久远,铁牌字迹湮漫不清,加上翻拓技术不精,字迹多少有整失真。后来工作人员一时不慎,竟连那枚仅存的铁牌也杳无踪影了,至为可惜。
  时至今日,“人民电影院”、“吐鲁番县报”朱德真迹在哪里,仍然无人知晓。
  睹物思人。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给五棵老榆树拍照。突然,一阵大风,从西而来,园内沙尘弥漫,混沌一片。怕天气变化,耽误赶路。我们在飞舞的沙尘中,急不择路,匆匆离开了度假村。谁知没过10分钟,风平树静,一切如常。
  我们向葡萄山庄走去,把永远的遗憾留在了度假村。
大漠土艺园纪事
  发泄了一天炎威的太阳,从火焰山脊沉入茫茫戈壁之中。空气依然闷热。木头沟象是充满了蒸气的笼屉,热浪扑人。牛魔王洞,房门紧闭。没有电,烛光如豆,异样的烟味,在洞中弥漫。
  象久别重逢的朋友,张文阁和我,海阔天空,彻夜长谈。盘古开天地、(西游记)、铁扇公主、泥塑、油画;土艺园,乃至艺术观,为人处世,生辰八字,无话不说,无事不谈。
  我逐步走进张文阁的精神世界。
  张文阁,山东郓城人,和宋江是同乡,生于日。方脸短鬓,浓眉大眼。乍一看去,他似乎有些"土"甚至有点“寒伦”,而本质上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艺术家。因为土陶艺术上的成就,人们送他“泥人张”的雅号。后来,心血来潮,开发搞铜雕,人称“古铜张”。著名美术家吴作人先生赠他四个大宇:“大漠之子”。
  张文阁是个很不安分的人,个人历史充满神奇和辉煌。
  1985年,吃腻了“皇粮’饭张文阁,为了从事他所钟爱的土陶艺术事业,毅然决然,告别“铁饭碗”,辞职下岗,成了一个自由人,一门心思干起了个体。最初是涉足旅游.开发旅游工艺产品,以后办旅行社,连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本田都有他的分支机构。接着马不停蹄,风风火火,介入司法领域,兴办正义讨债公司,一时间,在边城乌鲁木齐,沸沸扬扬,声誉鹊起。
  1987年7月,中专毕业的张文阁,凭借坚实的艺术实力,在北京举行《大漠土艺展》其中15件土陶艺术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5年,他的土陶艺术作品东渡扶桑,在日本展出,“获得中亚艺术代表”的美誊。同年,创办经济实体新疆土艺园。
  张文阁是一架思想机器。他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也在不断地塑造自己壮丽的人生。
  他用自然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黄泥巴塑造人生。他的作品,纯然泥土本质,不施粉黛,土里土气,自成一格。“大胆、抽象、变形、夸张”,既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形成他“古朴、土拙、粗犷、幽默”的艺术风格。
  张文阁善于用自己特有的视角生活看艺术。不论是篆刻还是绘画,他有只属于他的艺术眼光。
  他是新疆第一个用丙烯做颜料的画家。门后一幅大型彩画,就是那时的作品。作品反映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与众不同的是,画中美丽的维吾尔族少妇长着一只竖起来的眼睛?窈窕少女的发辫硬得象四射的钢丝,婀娜多姿的女郎长着满头象草地一样的绿头发,几个膀大腰圆肌肉发达得象参加健美比赛的运动员……凡此种种,一切悖于常规的现实主义和艺术处理。而这正是张文阁理解的艺术。
  张文阁说:“凡艺术在真与非真之间。我们所说的真,是艺术的真,而不是科学的真。任何艺术家不是写字画匠,在不断地否定自己,确定新的方向。当今,画画的人多而又多,&&&
(下转第3版)
(上接第2版)真正成其为艺术家的则少之又少。
  张文阁深有感触地说:“我现在背负着一座火焰山,只能进,不能退。大漠土艺园,是我梦寐以求的事业,生死与共地选择。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必须做许多大量他不愿做的事。就我而言,我的艺术植根于新疆,我的作品,我的事业离不开新疆,离不开火焰山。”
  张文阁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委员、新疆雕塑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新疆大漠土艺园馆、乌鲁木齐古铜张艺术研究所所长。
  他是一个成功的男人。他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从艺术家到实业家的转变,完成从“吃皇粮”的国家干部到自食其力的个体户的转变。他是靠辛勤劳动,也是靠艺术智慧走向成功的人。
  夜深沉。白昼酷热窒人的空气,已经凉了下来。两个人,谈兴未尽,也无睡意,从晚上8点,一直谈到翌日凌晨三点。我一边听,一边整理他的思想,透视他这个“两栖”、“三栖”人的传奇历程。
吐峪沟麻扎
  从乡政府往北走三公里,有一处穆斯林陵墓。当地人称它圣人墓,又叫它阿萨吾力开裴拱拜孜,汉语称七仙祠。它位于吐峪沟峰的东南坡上,总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
  远远望去,以前残破颓坍的土坯墙不见了,各色长长的布幔围起的帐篷,也已永远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高大的清真寺,绿色的穹窿顶,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亮得让人目眩。寺的前面有一“之”字形砖砌阶梯甬道与一砖到顶的维吾尔风格的接待厅相连。在清真寺正门相对的内墙正中,踏上一道约60公分高的台阶,穿过一条长约7—8米的隧道,尽头处是个2米见方的洞窟,人必须弯腰低头才能进去,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圣人墓。里边亮着电灯,空空如也,有一种神秘气氛。
  据《古兰经》记载,相传很久以前,穆斯林先贤亦木乃哈、买克斯买那、开希普代等6人和一条叫开力不洪克提迈勒的狗为寻求真理,一路东行,来到吐峪沟,寄宿洞中。时移世易,等他们一觉醒来,饥肠麓麓,只好拿钱去买食物。人们发现他们使用的钱,已经过了309年,早已作废不用了。官府闻知此事,下令通缉他们。万不得已,他们重新藏匿洞中,再没有出来。国王得悉此事,说他们是好人,并以人格保证他们的安全。可惜,仙人早巳不知所终,空留一处洞穴,供后人凭吊,阐发思古之幽情。
  吐峪沟拱拜孜,因传说神奇而声名远播。每年来这里朝觐的穆斯林,不绝于途,数以万计。喀什、和田和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德国的穆斯林,也来这里朝拜,使它成为吐鲁番最负盛名的宗教遗址之一,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兴旅游景点。
  圣人墓四周,有一道高约3米周长50米依顺山势呈圆形的围墙,维吾尔语称之为“阿依塔木”,即月亮墙,与阿萨吾力开裴拱拜孜浑然一体,巧若天成。
逆水跋涉吐峪沟
  过了千佛洞,已无路可走,连盘山羊肠小道,也难觅其踪。放眼望去,除了直插云天的火焰山,就是滚滚南流的二唐水,发出潺潺的流水声。怎么办?后退?乃懦夫之举,将被世人耻笑;转走西岸火焰山上军民共建的连心路?则背离从沟底穿行吐峪沟的初衷,看不到沟底万千景象。鼓勇溯河北上?情况不明,地形不熟,则要冒很大的风险。再三权衡,我们选择后者,徒步涉水穿越人迹罕至的吐峪沟!
  吐峪沟是一条狭窄的沟谷。两侧火焰山石峰,竞相挺立,直插云天,巍峨壮观。沟中宽处,也不过三、五十米,最窄处,则不足10米。水随山转,时宽时窄,时急时缓。沟中草木稀疏,没有高大的乔木,只有零星的红柳、芦苇和浅浅的青草之类的植物,点缀其间。
  不知什么原因,沟谷中,水色混黄,浊不见底,我们犹豫踟蹰,不敢贸然轻行。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丢弃在三堡乡政府的那根木杖,如果现在带着它,该有多方便啊。我们四处寻觅,终于找到一根刺刺牙牙毛毛糙糙的1米多长的短木棍,这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情况下,是探测沟水深浅的唯一工具!
  太阳很厉害,直射谷底。好在水中行进,炎威似乎顿减不少。令人头疼的,倒是打起血泡的双脚,因为灌进鞋中的泥沙的磨擦,颇感不舒服。于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时脱掉鞋袜,清理泥沙。
  幸好,洪水未到,水不算深,仅及大腿。恐惧之情,豁然顿消。当地人说吐峪沟维语是“走了回不来”的意思,和汉语“此路不通”意思相近。我们能走的通吗?
  吐峪沟谷中段西岸,有一巨石。巨石四周,淤积有上游漂流而下的易拉罐、塑料瓶、利乐包纸盒和糖果纸箱等现代垃圾物。巨石之上,有一只黑色的高跟女皮鞋,是人故意而为,还是洪水的杰作?一时难以判断。不管什么原因,这种创意新颖和幽默,还是留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然而,当那些反映现代文明的生活垃圾在这里堆聚成阵,说明人对自然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则是不争的事实。从远处,回头再看那巨石上的皮鞋,仿佛一只凌空待飞的黑鹰。
  沟水越来越窄。一处狭口,巨大的乱石横列水中,湍急的溪水,咆哮而下,溅起一片片水花,如飞瀑悬空。在千百年水流的冲刷之下,巨石表面非常光滑,稍有不慎,跌落水中必将会碰得头破血流。我和刘剑利相互鼓励,一前一后,手脚并用,匍匐着,迂回着,摸索着前进。终于越过了乱石滩,紧绷着的神经,也终于松弛下来。
  苏贝希,你在哪里,不得而知。我们一会儿在陡峭的崖岸上走,一会儿又下到水中行。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是爬土坡,一会儿是钻石壁。总之,哪里能通行,哪里便是路,确确实实领悟到路在脚下的真理。
  无言的火焰山,一会儿平缓,如老人般慈祥;一会儿峻峭,似青年人愤怒。几座斜状倾斜的石峰,鬼斧神工,象刻意打磨过的石磨,平正如砥,足足有好几个篮球场大,是摩崖刻石的理想之地。智者果能如此这般实施,吐峪沟必将增添新的旅游景观。
  仰望火焰山东岸,几处断崖绝壁上,有明显的泥瀑运动的痕迹,象是书法家,用如椽巨笔横空写下的一竖。那是山中大雨冲卷泥沙,凌空而下,在大自然留下的千古杰作,令人叹服。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活对诗人的创作,是何等重要。
  走累了。我们在一块小小的河心洲上坐下,一边洗脚,一边清理鞋袜中的泥沙。无意间,在一片乱石滩上,我发现一块排列有序孔穴的石头,状若吐峪沟千佛洞造型,心中甚喜,就叫它千佛洞石吧。洗净,小心翼翼地装进口袋,算是徒步跋涉吐峪沟的一个物质纪念。
  走了不知多久,远处峰峦转弯处,突然出现一群羊,从上游方向走来。这是沟谷中第一次见到动物,它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快到苏贝希了,快出吐峪沟了!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不远处,有一维吾尔族老人,头戴黑底绿花多帕(维语花帽),身着一件蓝色的中山装,额头深深的皱纹,饱经沧桑;银白的胡须,镌刻着智慧慈祥,显然是牧羊人。老人用汉语诚挚地告诉我们:“从左边上岸出山,就可以看到苏巴希村了。”
  我们非常感动,在璀灿的阳光之下,在喧哗的二唐水边,在高高的火焰山旁,给老人照了一幅照片,那慈祥的面容,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感情,象刀刻斧凿,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终于,我们弃水登陆,从连心路走向苏贝希。我们用双脚证明:吐峪沟“此路可通”!
漫游连木沁沟
  连木沁沟北口,是一块倒喇叭形的绿洲,地势开阔,秀色可人。这里凉风习习,农舍民居,古风犹存。瑰伟壮丽的火焰山,雄踞沟谷东西两侧。小巧伶珑的七女峰,使火焰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因为七女峰的存在,人们风趣地把连木沁沟叫丫头沟,把沟底的河叫丫头河。
  进入沟口,绿洲渐渐缩小穿山公路的坡降也逐渐加大。路东,有雅丹地貌,绵延一、二公里,高高大大的山体,不知何时崩塌,坠落在房舍旁、林带间,翼然而立,危水垒卵。路西西火焰山脚下,清澈的丫头河水,缓缓流过。疏疏落落的维吾尔族民居,三三五五地笼罩在重重叠叠的绿荫丛中。红男绿女,荷锄执锹,耕耘着农田。因为刚刚下过雨,树和庄稼特别绿,空气显得格外新鲜。
  沟谷渐趋平坦。前边民居土屋旁,有一榆树王,树冠蓊蓊郁郁如伞盖,树干粗壮,直径1.5—2米,三人张臂才能合抱!树龄当有三、五百年之遥或更久远。
  连木沁沟中段,有一座水电站。水源是从山上伏设巨大的涵管,穿越公路导引而下。因为枯水期尚未过去,电厂一片寂静。职工家属区附近有零零星星的葡萄地、菜地。偶然问起一位20多年工龄的中年职工,这一带哪座山峰最高,他显出惊讶的神色,说:“不知道。发电的人管那么宽干什么?”我很失望,因为火焰山主峰,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闲置而不开发利用,岂不是一种浪费?生活中常常是这样,司空见惯的东西,即使没有价值也往往被人忽视。我想,人们太注重自己赖以谋生的那份工作,而轻视工作以外的世界,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励精图治的鄯善人,还愿意步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吐哈油田的后尘,再蒙受一个新的天下奇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离电厂不远的地方,有一块巨大的佛雕石刻,雄踞路边。这是真正的佛教石刻。在整个吐鲁番,不论是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吐峪沟千佛洞还是胜金口千佛洞、雅尔乃孜千佛洞,全部一律的泥窟土佛,而此石却是唯一的例外。佛石长约2.5米左右,宽约2米,高1.5米左右,呈不规划长方体。石北侧雕有一组四排28尊佛龛画像,整齐有序。佛龛上方正中,镌刻有字,篆体“西”字,清晰可辨。佛石表面平整处,似刻有文字,因千百年风雨剥蚀,斑斑驳驳,湮灭蒙尘,已不可辨认。东侧平面,几尊佛像因石制宜,依形而凿,大小不等,错落有致,设计者匠心独运,由此可见一斑。据吐鲁番的古文史资料分析,佛石当是回鹘高昌时代的作品。经历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暴露在荒山野谷中的千佛石,无遮无拦,加之人为破坏,佛像鼻损额残,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佛石上边,有一排等大的圆洞,令人注目,据分析是为佛石起吊搬运而着意凿挖而成的。
  千佛石为什么仅此一块?作者是谁?它来自何处?为了弄个明白,我们跑到山边,考察地理环境。只见怪石鳞峋,如牛如熊,散列于地。有好事者用彩笔书写“&&到此一游”字样,以彰不朽。然而两种石头,石质根本不同,显系外地而来。三、五十吨重的石头,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能搬动的。
  沿丫头河南行,一大一小,一近一远两座石山,横亘河中。奇怪的是河水自北面来,并未遇阻绕行,而是径直破石而过,穿流而下。滴水穿石之功,实属世之罕见。高大的石山,高十几米,厚约10余米,孔径三、四米;小的一座,长三、五米状若天然石桥,自然天成,堪为一绝。&&&&&&&
(下转第4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伟雄 phat chan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