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首求苗写岩茶属于什么茶(乌龙茶)的美词佳句

介绍一首求苗写岩茶(乌龙茶)的美词佳句_百度知道
介绍一首求苗写岩茶(乌龙茶)的美词佳句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考,爱并不在于长久地凝视,而在于眺望远方同一方向的希望:生活教会我们
参考: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岩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
招商加盟热线:400-809-0097
电 &话: 8068163
邮 &编:361012
网 &址:.cn
当前位置: &
乌龙茶如何走遍全国和重新走向世界
-------------------厦门市茶叶学会张水存
一、乌龙茶重新走上世界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娄中输出比较早的茶娄。以各时期输出的主要市场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风靡欧美时期、侨销茶时期和重新走上世界时期(即日本乌龙茶热或称液体乌龙茶时期)。
1、风靡欧美市场  
   乌龙茶主要产地在福建、广东和台湾。半发酵的乌龙茶应始于明代中后期而盛行于清代,至今已有四五百年。当时生产的茶叶有绿茶和乌龙茶(或称武夷茶)。这时候,欧洲人开始东来,对中国茶叶始有所见闻。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Giambatista Ramusio)写的《航海记集成》中载:&在中国,所到之处都在饮茶,空腹时喝上一二杯这样的茶水,能治疗热病、头痛、胃病、横腹或关节痛。茶还是治疗痛风的灵药,饭吃得过饱,喝一点这样茶水,马上就消积化食。&1556年,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Gaspar Da Cruz)传教至广州,4年后回国,写了《广州记述》一书,叙述&中国人在欢迎他们所尊重的客人时,总是用一个干净的盘子,上面端着一只杯子......客人喝着他们称之为`Cha`(茶)的药物饮料,颜色微红,有苦味。&1582年,意大利人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并在宫廷供职。利氏对中国茶是这样记述:&有一种灌木,它的叶子可以煎成中国人、日本人和他们邻人叫做`Cha`的那种著名饮料。他们在春天采集这种叶子,放在荫凉处阴干,然后用这种干叶子调制饮料,供吃饭时饮用或朋友来访时待客。只要宾主在一起谈话,就不停地献茶。这种饮料是要品啜而不要大饮,并且总是趁热喝。经常饮用也被认为是有益健康的。这种灌木叶子分不同等级,按质量可卖到1个或2个甚至3个金锭1磅。在日本,最好的可卖到10个甚至12个金锭1磅。日本人把茶叶碎成末,放2~3匙于茶碗,注入热水,搅拌后全部喝掉。中国人则把茶叶盛入热水的壶内,喝其汤而把茶叶剩下。&利氏对中国茶叶的记述是比较详细又具体。以后叙述茶叶的书籍就越来越多了。
(1)、欧洲市场概况
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荷兰商人在万丹首次购买由厦门商人运去的茶叶,以后又在爪哇、苏门答腊多次购买华茶,然后转运欧洲卖给英国等国家。当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到东方进行贸易的时候,茶叶便成为荷兰人和英国人争夺市场的商品,并成为欧洲人普遍的饮料。
1637年(崇祯十年)4月6 日,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来到广州,第一次运去茶叶51公斤(112磅)。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大量购买中国的茶叶,1644年,在厦门设立代办处,1664年在澳门设立办事处,1676年和1684年,先后在厦门和广州沙面设立商馆,1702年在舟山设贸易采购站。这些机构都设在茶叶输出的口岸,茶叶购买后,先运到印度马德拉斯集中再转运到英国。1869年(康熙二十八年)委托厦门商馆代买箱装茶叶9吨直接运往英国,始创中国茶叶直接运至英国的先例。当时由厦门和广州输出的茶叶有绿茶、武夷茶两大类。如1699年,东印度公司订购的茶叶有优质绿茶300桶,武夷茶80桶。1702年载运的一整船茶叶,其中松罗茶占三份之二,珠茶占六份之一,武夷茶占六份之一。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入茶叶16798吨,其中武夷茶10728吨,占总输入量63.30%。可见,英国后期输入的茶叶是以武夷茶为主的。
茶叶初期运到荷兰时,海牙东印度公司的首脑们视茶为高贵物品,只在会见贵宾或举行典礼仪式时饮用。1635年后,茶叶才成为宫庭的时尚饮料。到1680年,饮茶遂遍及全国。荷兰茶叶消费的数量不多,但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其开展茶叶贸易最旱,在很长的时期内是欧洲最重要的茶叶转运国,首都阿姆斯特丹是欧洲最古老的茶叶市场。
茶叶传入英国的初期,只供作贵族宴会时饮用。1661年,葡萄牙公主卡特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把饮茶之风带入英国宫廷,家庭茶会是王公贵族阶层时髦的社交礼仪。到18世纪中叶,饮茶的习惯已普及到社会各阶层,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此时饮用中国茶已变成伦敦街头劳动人民的习惯。英国人饮茶像中国人吃饭一样,有早茶、午茶和晚茶之分,而且饮茶的时间是不能耽搁的。早晨醒来的时候,不论在家里、旅馆、医院都能得到一杯茶,作为醒睡及兴奋剂。午后茶起源于裴德福公爵的夫人安娜别出心裁,在下午请宾客进茶点,深受欢迎。此后,午后茶就成为一种时兴的礼仪。晚间饮茶,富有家庭在很迟的夜餐以前,贫困家庭则在很早的夜餐以后。西欧各国泡饮方法与英国相同,东欧与前苏联这些国家,饮茶采用俄国式饮法。
当饮茶热在欧洲冒起之际,曾激起一场关于饮茶有否益处的争论。贬毁者竭力诽谤,视茶为&祸国殃民&;赞美者喻茶为&灵丹妙药&。如德国耶稣派传教士尔里奇诺.马里奇尼的反对论可谓杰作,他说:&中国人面黄肌瘦,盖因饮茶。强硬主张&排斥茶吧!把茶还给他国吧。&荷兰茶会的狂潮使无数家庭萎靡颓废,一些主持家务的贵妇人嗜茶如命,亲自享茶,弃家聚会,终日陶醉于饮茶的社交活动中,以致遭到社会的指责。因此作家以茶为题写了《茶迷贵夫人》一剧,于1701年,在阿姆斯特丹上演;1756年,伦敦商人汉威发表《论茶》说:&茶危及健康,妨害实业,并使国家贫弱,茶为神经衰弱,坏血病及齿病之源。&等。极力诽谤、攻击饮茶。然而,荷兰著名医师尼克拉斯、迪鲁库恩在1641年出版的《医学论》说:&什么东西都比不上茶,由于茶叶的作用,饮茶人可以从所有疾病中解脱出来,并且可以长寿。茶不仅给肉体带来巨大活力,喝茶还会预防结石、胆石、头痛、感冒、眼炎、粘膜炎、气喘、肠胃病等。&英国文学家迪拉利评论说:&茶颇类似真理的发展,始则被怀疑,流行寖广,则被抵拒。及传播渐广,则被抵毁。最后乃获胜利,使全国自宫廷以迄草庐皆得心畅神怡,此不过由于时间及自 身德性之缓而不抗之力而已。&1663年,诗人瓦利向查理二世饮茶皇后卡特琳祝寿作一首茶诗,其中有&月桂与秋色,美难与茶比,......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去烦累。&文学界诗人萨尔丑斯对乌龙茶的芳香韵味十分赞赏,在《瓶与坛》这首著名茶诗的最后几句写说&吾闻开宴声翻腾,吾歆乌龙之芳馨,异香发,燕山亭,象香之绝,犹匪其朋。&等。极力煲奖与赞美饮茶。其他议论还很多,由于茶有益于人体健康,最终成为欧洲人流行的饮料。
武夷茶在此期间,名扬海外,因而被誉之为&东风美人&。1762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再版的《植物种类》一书中,竟以武夷变种(Var Bohea)作为中国茶树的代表。
(2)、美洲市场的发展
西欧人在饮用中国武夷茶的同时,随着英国的移民也把饮茶习惯传播到美洲。早期只在荷兰人和英国人的富有侨民与上层社会交往中饮用。当时北美人民饮用的茶叶,主要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自中国运到英国,再转运到北美。1687年,从万丹运2.14吨茶叶直接到美洲。1690年,中国茶获得在美国波士顿出售的特许执照。至18世纪中叶,饮茶习惯遍及北美殖民地社会各阶层,并成为人们须臾不离的饮料。日,美国市民愤于英国政府颁布的《茶叶法》,登上开进波士顿港的三艘英国货轮,将船上324箱茶叶投入海中,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从而燃起了美国独立运动的火炬。日,美国人民终于迫使英国政府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后,美国商人的商船即直接到中国采购茶叶。日,美国首航中国的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这是一艘360吨木制帆船。翌年5月11日,这艘商船从中国运载茶叶等回纽约,获纯利3万多美元。从此美国商人纷纷投入从事茶叶的贸易,往来于中国的船舶络绎不绝。1844年,在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后,中美贸易往来更加迅速发展。
五口通商以后,茶叶出口急剧增加,1860年,我国输英茶叶占输出总量90%以上。据〈〈厦门海关年度贸易报告〉〉载述:&1876年,茶叶出口到各个不同国家中,美国再次独占鳌头,在直接运往国外的茶叶总数5692.60吨中占4291.5吨以上。&1877年,厦门乌龙茶输出量达5425.68吨的最高纪录。因此可以说,19世纪是乌龙茶、武夷茶风靡欧美的时期。由于需求量的急剧增加,生产一时无法跟上,商人为满足需求和获取更多的利润,竟以次充好,掺杂掺假,导致品质下降而遭到洋行的抵制。与此同时,英国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属地种植由中国引种的茶种获得成功,英国遂大力宣传饮用印、斯红茶,攻击中国茶不卫生,营养价值低等等,力排中国茶叶。1895年我国输英茶叶只占总出口量的10%。美国于1883年通过《茶叶法》。1897年颁布《掺杂与不卫生茶禁止条例》,华茶入口几乎全部被拒绝。1899年厦门口岸输美乌龙茶只有14.39吨,1901年,仅1.74吨。流行欧美达300年的乌龙茶、武夷茶从此就销声匿迹了。
2、侨销茶时期
  东南亚这些地区在二三百年前先后沦为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等的殖民地。在这期间,列强在华掠夺华工,闽南地区很多人漂洋过海到南洋和古巴等地区谋生。年,从厦门口岸出洋的人数有149167人,其中到东南亚一带的有123444人,安溪人为数不少,他们把家乡的茶叶随身携带到这些地区,或自饮用,或馈赠亲友。
  东南亚地区,气候炎热,茶叶有生津、止渴、清凉、提神等等的作用,颇适宜这些地区人民作为解暑的饮料。有些人认为有利可图,遂做起乌龙茶买卖的生意。初期由杂货店向厦门专业茶叶店购进小包装茶或请厦门茶叶店代其商号进行加工和包装。续后,东南亚各地区的一些商人就自立门户,在家乡进行采购、加工和包装,然后由厦门口岸输出。各地区先后设立的茶庄、茶行简介如下:
  马来半岛(今新、马地区)先后设立茶叶店的有:林金泰、张馨泰、高铭发、白三春、高芳圃、林和泰......,1928年,在新加坡成立茶商公会,有茶行、茶庄22家。1952年,发展到30多家。
  泰国乌龙茶的拓展过程与马来亚相类似。泰国华人多广东移民,但经营乌龙茶的商人则以安溪人居多。从清代至民国直至50年代,在泰国开设茶店的有仕源、王芳春等30多家。解放后,虽然泰国禁止大陆茶入口,但乌龙茶因备受泰国人的欢迎,仍然源源从各种渠道输入。年进口乌龙茶200吨左右.
  缅甸先后开设的茶店有林辉记、张源美茶行和福建茶行,1953年,缅甸政府禁止茶叶入口,缅甸乌龙茶市场从此消失了。
  印度尼西亚,可以说,武夷茶、乌龙茶早就盛行于印尼市场。到本世纪初,华人在雅加达、泗水、井里汶、巨港、棉兰等地先后开设的茶叶店有10多家。192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入大批茶籽在爪哇种植,继而在加里曼丹、苏门答腊等地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并宣传饮用地产茶,华人经营的乌龙茶受到很大的冲击。1952年,印尼禁止茶叶入口,印尼乌龙茶市场就这样断送了。
  菲律宾华侨大部份是泉州一带的移民,并习惯饮用家乡施集泉、张泉苑两家茶店的茶叶。施集泉于1949年和1953年先后与菲律宾神农药房和福联盛商场订立全权代理和经销。在菲开设茶店的有芳茂茶庄和方诗仑茶行。
  越南(或称安南)和柬埔寨、老挝,独立前是法国殖民地。1741年,安溪人王冬在西贡、提群、婆寮、波草、群退、沙绿、米秋(初)、新美、金边等12个省开设冬记茶行,其大红铁观音驰名于印度支那半岛。以后在这些地方经营茶叶生意的有锦芳、国记、泰山、谦记、林金圃、高源苑和蚁兴记等茶庄、茶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乌龙茶货源中断,战争结束后,越南等地乌龙茶的销量已寥寥无几。
  香港自1942年成为英国管辖地后,因此对港输出的乌龙茶被视同侨销茶。抗战胜利后,香港专营乌龙茶批发业务的有张源美茶行和尧阳茶行。50年代中,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港的经销客户有林品珍、东荣、华益、信行、万源和泉昌等。
  乌龙茶为什么被称为&侨销茶&,因为它全部由华人经营,大部份也是华人饮用,由此被称之。乌龙茶被挤出欧美市场后,饮用乌龙茶的只有东南亚这些地区。正是侨销茶这一原因,乌龙茶在这些地区牢牢地札下了根。当殖民主义者大肆攻击、诽谤、排挤乌龙茶时,华人进行反攻击、反诽谤,所以乌龙茶在这些地区的销售量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有上升的趋势。1901年,乌龙茶出口到东南亚有400多吨,1928年和1936年分别为702.36吨和623.6吨。
  乌龙茶始由少量携带到批量地进入东南亚地区,是先辈们经过千辛万苦勤奋经营的辉煌业绩。二次大战后,销区的缩减和新兴饮料的崛起,乌龙茶的出路面临莫大的困境。然而,除当地政府禁止茶叶入口的地区外,其余地区仍然持续经营。1954年,乌龙茶由国家统一收购,是年出口106.13吨,60年代年出口1300吨左右,1979年出口2258.17吨,为吨的10.45倍;1954年的21.28倍;为60年代的1.7倍左右。茶叶放开经营后的1985年,出口到东南亚的乌龙茶达4734.48吨。可见,乌龙茶对东南亚的出口仍然不断在增长。
3、乌龙茶重新走上世界(即日本乌龙茶热或称液体乌龙茶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当年11月23日成立中国茶叶公司,是贸易系统中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1950年,中茶福建省分公司成立。年,省公司先后在建欧、漳州、安溪等地设立乌龙茶精制厂,1953年在漳州市成立办事处,经营安溪、建欧等地收购加工的乌龙茶。1954年,茶叶由国家统一收购。同年,中茶公司在厦门设立办事处,负责全省乌龙茶出口。1956年,厦门私营茶叶行业全行业进行公私合营,乌龙茶界的精英全部进入中茶厦门支公司。这时,厦门支公司拥有了经营乌龙茶最雄厚的业务和技术人员的队伍,并调部份人员到省公司、安溪、漳州两茶厂工作,使公司在对内对外的各项工作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然而,公司面临的一些问题,必须予以很好的解决。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建造茶叶加工厂。茶叶虽然在产地进行了加工,但不一定全部适合客户的需求,因此必须在口岸重新加工与拼配。原私营企业的加工场所,规模小,又分散,所以茶叶加工厂是不可或缺的。经上报后,1958年在青墓山建设了加工厂。
其次,统一商品茶唛头。乌龙茶的商品茶名称,自早以来就是五花八门。经先后改进后,不但简单易记,而且趋于规范化、国际化。使福建乌龙茶出口既凭货号的质量标准予以放行,也凭货号进行交易。如今,这些货号已是国内外公认的名牌茶。
(3),创立品牌问题。1958年,公司开始生产小包装茶。初期采用总公司的&八中一茶&等商标,1960年公司认为全国茶叶使用统一商标不适宜,因此选择具有历史意义的厦门十里长堤&海堤&作为自已的商标。如今,&海堤牌&小包装茶遍销国内外,为乌龙茶走向世界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4)角逐国际市场。乌龙茶历来以&样品&进行交易,在使用上述货号的初期,同样应向外商寄出样品,然后凭样品成交。由于口岸验收和产区精制厂能共同坚持质量和信誉第一的原则;此外,商检部门也认真执行口岸监督职能,严格禁止没有达标的产品出口。这种层层把关的措施,保证了乌龙茶产品的质量,很快得到外商的信赖。到50年代末,乌龙茶传统销区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的客户,已经习惯不看样品就凭唛号进行交易。
乌龙茶主要产区在福建、广东和台湾。外销市场都是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竞争十分剧烈,主要是争夺中、下档茶的市场。公司采取任务与优惠条件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客户,采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措施,通过经销客户与台湾茶进行竞销。使我出口的乌龙茶销量步步上升。60年代,年出口港澳、新马的乌龙茶仅1200多吨,70年代末达2000多吨,占领了港澳和东南亚大部份市场。
对于远洋未开发的地区,通过驻外兄弟机构广泛联系客户,采取勤联系、多寄样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1976年,公司首次出口乌龙茶3吨往日本,开福建乌龙茶出口日本的先河。由于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韵味赢得了日本消费者的喜爱,1978年,日本进口乌龙茶达178吨,1979年,日本第一次掀起&乌龙茶热&,是年进口乌龙茶280吨。日本乌龙茶的消费量之所以进展得这么快,也是事出有因,1979年9月,日本电视台播出一位女歌星接受记者采访的节目,记者问她&好久不见,你怎么变瘦了,长得更漂亮了&。她嫣然一笑说:&因为我常喝中国乌龙茶。&这句话像一股飓风吹遍了日本国,引起社会上的极大反响。
其时,乌龙茶的饮用还是采用功夫茶的泡法。1980年,正当乌龙茶走俏日本的时候,伊藤园的决策者们就在思考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乌龙茶繁琐的泡饮程序有着难于融合之处,于是决心改变乌龙茶的商品形态,遂开展对传统的泡饮方式进行革命。在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支持下,1981年2月,易拉罐装乌龙茶水终于问世了,为茶叶的饮用另辟了蹊径。这种富有时代潮流的新商品,即时受到四面八方的欢迎,一时之间,自动售货机、车站商场、停车场、百货公司等地方皆出售罐装乌龙茶水,于是再度掀起&乌龙茶热&。这股&热潮&与300年前欧洲&武夷茶热&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乌龙茶名声大振,上百家的日本饮料商社参与生产罐装乌龙茶水,很多电视台日夜宣传饮用乌龙茶水,使得日本饮用乌龙茶&热潮&迭起。因此,福建乌龙茶对日本的出口飞跃猛增。进入90年代,日本年进口乌龙茶达2万吨左右,一跃成为乌龙茶最大进口国。
乌龙茶经过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艰苦的经营,销区突破了港澳和东南亚市场,扩展到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掉了乌龙茶仅仅作为一种&侨销茶&的称呼。
1984年,茶叶放开自由经营时,全国产量最大的绿茶有些积压,红茶出口亏本,乌龙茶供不应求。因此,各个口岸有进出口权的企业和一些非经营茶叶的国营、集体以及个人,争相经营乌龙茶出口,造成市场混乱。日,经贸部根据国外客户和各方面的意见,把乌龙茶列为三类物资一类管理,出口实行许可证管理,由经贸部发证,规定由承担乌龙茶出口收汇的四个口岸经营出口。此为解放后茶叶出口首次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这对巩固和扩大市场以及提高出口效益起到一定的作用。2004年,国务院取消对茶叶(绿茶、乌龙茶)的审批,内外资企业均可经营。2007年,全国乌龙茶出口达2.17万吨。为.13吨的204倍,为.81吨的6.1倍。现在,乌龙茶已以方兴未艾之势畅销于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了部份市场。1950年,世界茶叶总产量64.16万吨,出口总量39.75万吨,乌龙茶产量0.0674万吨,占0.105%,出口0.014825(中茶8.25吨,私企140吨)万吨,占0.0373%;2000年,世界茶叶总产量291,37万吨,总出口量133,13万吨,乌龙茶产量6,76万吨,占2.3%,出口量2,%。打破了红绿茶一统天下的局面。
二、乌龙茶如何走遍全国
乌龙茶最早的产区在闽北、闽南和广东,明末清初,安溪人移民到台湾,把植茶、制茶的工艺传播到那里。可以说,当时闽台生产、加工和经营茶叶的大部份是安溪人。1942年,《崇安县志》载:&本县民智未开,生产落后,揆其故,皆不知注重职业所致也。茶叶经营均操于下府(厦、漳、泉等地)、广州、潮汕三帮之手,采茶制茶均江西人,本地人几无一业此者,此社会经济不能发展之主因也。&《县志》指的&广州帮&是广东人外,&潮汕帮&实际上是安溪的移民。武夷山的山岩大部份属闽南茶商所有,二次战争结束后,本地民众仍然无人参与茶叶生产,武夷山的茶叶,全部由厦门的茶商收购、加工和运销各地。解放后,农村进行土改,山岩依法分给农民,茶叶由供销社等部门收购。
初期制作的乌龙茶和武夷茶,大部份是输往国外,国内饮用乌龙茶的地区,直至20世纪70年代之前,只有闽南、广东的潮汕地区和台湾。50年代末,为了供应华侨回国旅游、探亲的需求,北京、青岛、大连等地,在供应华侨的商店里设专柜供应乌龙茶。从此,乌龙茶开始出现在北方的一些市场上。当时,要购买乌龙茶,必须凭侨汇券购买(凭华侨汇款发给优惠券)。因此,爱好者只得&望洋兴叹&,但也使一些人对乌龙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80年代初,正当日本掀起&乌龙茶热&之际,大批日本游客来到中国,大家都想在中国购买一些乌龙茶,使各地一些没有经营乌龙茶的茶店、商场,开始思考经营乌龙茶。
再次,日本&乌龙茶热&的&热风&阵阵向中国袭来,不但台湾掀起饮用&开喜&罐装乌龙茶水的热潮,日本的乌龙茶水也开始进入中国的市场,很多人感到耳闻不如目见,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品尝一下乌龙茶的念头。
再者,改革开放后,国家规定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以自产自销。其时正逢日本&乌龙茶热&,全国生产的乌龙茶还不能满足出口的需求,所以仍由国家统一收购。1984年,茶叶放开自由经营,精明、勤劳、勇敢的安溪人 ,乘着神州的大地弥漫着饮用乌龙茶的氛围,敢于步先辈们飘洋过海拓展乌龙茶市场的精神,携带着自产的茶叶,走南窜北,奔东向西,到全国各地出售。同时,安溪县有关部门在广州、上海、北京 等地举办乌龙茶评比会、茶王赛等等活动,推波助澜,形成了安溪茶都、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上海茶叶城、济南茶叶市场......,在最边远的拉萨市,安溪人也在那里开设了几家茶叶店。如今有10多万安溪人在全国各地开设了三五万家茶庄、茶行和茶艺馆,并出现多家驰名全国的企业,有些企业在国内有上百家的连锁店。可以说,安溪人对乌龙茶在国内外的拓展,功不可没。2005年全国乌龙茶产量为10.38万吨,出口1.88万吨,国内销售量达8.5万吨;2007年全国乌龙茶产量15万吨,出口2.17万吨,国内销售量达12.83万吨。两年之间,增加4.33万吨,增长51%。可见,乌龙茶在国内销售量的增长是十分迅速的。
乌龙茶能够重新走向世界和走遍全国,除了外贸部门、产区茶农到处奔波和国内外各方的大力宣传外,其主要原因是乌龙茶独特的天然花香和佳醇韵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有些人在评价乌龙茶的品质时说,乌龙茶&既有绿茶的芳香,又有红茶的醇厚。&好像似有道理,但细加品饮与比较,却不尽然,因为乌龙茶不同的品种有各自独特的香气,淡薄又带点草生味的&绿茶的芳香&,焉能与其天然花果香媲美;乌龙茶的滋味,浓甘爽口,武夷岩茶有&岩韵&、铁观音茶有&音韵&,一句&红茶的醇厚&焉能包罗得了。清代饮食家袁枚在品尝乌龙茶中的武夷岩茶后,评述得淋漓尽致:&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等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解燥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感。&袁枚之描述,实是道尽了品尝乌龙茶的秘妙所在。再者,乌龙茶的品饮艺术,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高冲低斟、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再嗅其香......,也是大家乐于玩尝的。归根到底,乌龙茶能够重新走向世界和在一二十年之间就走遍全国,是其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市场。可以说:产品的质量与销量是成正比例的,倘若没有质量第一这个条件,其他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100多年前,乌龙茶在欧美市场为何丢失?正是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可以说,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此乃真知灼见。
由于乌龙茶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普遍赞誉和喜爱,因此,国内外有些茶叶产区,看好乌龙茶的发展前景,纷纷参预发展乌龙茶,但能制得像现有乌龙茶韵味者不多。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静冈县挂川市大野区的茶农,上世纪中,先后七次到台湾和福建学习焙制乌龙茶技术,并制出&和凤乌龙&推出市场,称&日式&乌龙茶。后来,未见其继续报导,谅也未获成功;80年代日本&乌龙茶热&时,湖南XX茶厂聘请安溪大茶师前去制作乌龙茶,谅品种、气候原因,亦未成功。现在江西、浙江、云南、广西、湖南、贵州等省都在培植乌龙茶,预计还有更多的茶区参与生产乌龙茶。
乌龙茶前景无限好,再拓展更上一层楼。
分享到:点击次数:&&更新时间: 16:47:10&&【】&&【】
上一篇:&&下一篇:武夷岩茶介绍 - 武夷岩茶是制作乌龙茶的常用原料,及种类
绿叶红镶边,形态艳丽;深橙黄亮,汤色如玛瑙;岩韵醇厚,花香怡人;清鲜甘爽回味悠悠。它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齐备的茶中珍品。
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区
17世纪,武夷茶开始外销。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英国最早的茶叶文献中的&Bohea&意即为&武夷&之音译。当时在伦敦市场上,武夷茶的价格比浙江的珠茶还要高,为中国茶之首。
冲泡方式:
一、泡茶器具:准备乌龙茶专用茶具一套(冲泡壶宜选用90-150毫升的紫砂壶或三才杯)。
二、投茶量:冲泡壶具容积的1/2左右(1/3-2/3)。
三、泡茶用水:以山泉水为上,洁净的河水和纯净水为中,硬度大或氯气明显的自来水不可用;水温需现开现泡为宜;水温低于95度或长时间连续烧开的水都略逊。最好配备&随手泡&。
四、浸泡时间:1至3泡浸泡10-2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2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且可冲泡10余泡。冲泡次数与浸泡时间有关。
五、浓淡调整:用投茶量进行。需淡些则投茶量少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3-1/2,需浓些则投茶量多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2-2/3。
六、品茶要领:岩茶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茶树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高则浓郁,长则幽远,香型多样化,如花香、果香或带乳香、带密香等等;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
功效及作用:
1、提高免疫力:茶可提高CONA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保护和调整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脉(MNNG)导致免疫功能,提高体内抗病性。
2、抗衰老:茶中有茶多酚,提高全血(GSH&PX)的活力,有助于清除体内生物自由基,减少伤害,从而延缓了人体的衰老。
3、防癌:茶崔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脉(MNNG)对诱发肠道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防止癌变。
4、防治心血管病:茶可减少主动脉内膜质斑块和含量,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抗性增强。茶多酚类化合物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减少脂质沉积,并对血液粘度下降、减少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血拴形成均有明显的影响。
5、保护泌尿器官:茶中含黄酮醇类及苷类化合物,能利尿,抑制肾小管再吸收,促进氟化物排泄。同时还有6.8-二硫辛酸对心脏性水肿、肝脏性水肿和妊娠生水肿都有治疗作用。
6、对消化器官的保健:茶中的儿茶素对胃粘膜起收敛作用,适当抑制了胃液的分泌,对胃起着保护作用。
7、对牙齿的保健:茶中氟的含量为27.3-146.6PPM,这种适当含量氟,能防治龋齿,增强骨骼坚韧度。
8、防止眼病:茶中胡萝卜素B-紫萝酮是维生素A原,它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防治上皮组织角质变性增殖泪腺细胞病变,防止角膜角质增厚,防止眼疾。
9、减肥和美容:由于降低血脂、胆固醇和三酸甘油含量,促进了胰脂肪的分解酶活性,抑制中性脂肪的增加,达到减肥和美容的效果。
10、除了上述功能外,武夷岩茶还有止渴、除疾、清凉解毒、兴奋神经中枢、消减疲劳、醒酒、解除酩酊、沉淀有害离子、消炎杀菌、抑制病毒、抗辐射、治辐射内外损伤等功效。
评论 (0条)
抢沙发,第一个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岩茶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