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90年代日本动漫漫,应该是八九十年代的吧,求名字!

要上一节关于介绍日本动漫的课,求一些介绍日本动漫的视频!!!_百度知道
要上一节关于介绍日本动漫的课,求一些介绍日本动漫的视频!!!
如果有大大加分要一个关于日本动漫介绍的视频.。10分钟,80时年代开始到好像是08年的动漫顶峰时期,要求说明每个年代出了什么动漫和动漫的背景或故事概述(可以不太细..,最好15分钟左右)同求一个介绍日本动漫业,太老物.,最好从70..,ACG文化的发展视频
请视频清晰一点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日本动漫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请问 你有去书店看看吗?我去书店里看有很多很多关于只做动漫的书啊~
已发送,请查收
不,我要的不是季度番介绍,要求说明每个年代出了什么动漫和动漫的背景或故事概述(可以不太细,太老物,最好从70,80时年代开始到好像是08年的动漫顶峰时期.,最好15分钟左右)
15分钟的动漫?晕+_+ 额、
日本动漫的历史:
●——萌芽期
●——探索期
●——成熟期
●1990至今——细化期
----------------------------------------------------------------------------------------------------------------
●——成熟期 :
●1974年,日本动画进入了成熟期。
●70年代初期,日本涌现出大批科幻机械类动画(即Science Fiction动画,简称SF类动画)的动画大师,代表人物有松本零士、富野由悠季、河森正治、美树本晴彦等。其中最著名的富野由悠季是“GUNDAM”系列的创始人之一,他执导了《机动战士GUNDAM》(1979年)等SF类动画电影。1982年,河森正治在为《超时空要塞Macross》担当机械设定时,开始崭露头角,随后他出任导...
我已经说三遍了,,,,,我要视频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主编还说:
日本资源太缺乏,必须要用迪士尼!
漫画巨匠的奇幻动画之旅
这下你们知道日本动画中监督的重要性了吧
新世纪人类圈钱计划
一旦提起日本动漫史...
美式主旋律的片子就是好看
差点就能在动画上超过美国
动画有个屁的未来?
爱的战士虚渊玄
我可是变态绅士啊!
说到丝袜制服就必须...
SM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活动
论绅士的自我文化修养——扭曲的文化
这里是异常者的家乡乐园——精神病讲义
日本动漫中的百合文化
别进来!这里的黑暗力量太强大了!
既然选择了制作,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顾日本各大动画公司走过的那些年(20世纪篇)
本期将从日本动画诞生的20世纪入手,透过对一些制作公司历程回顾,从中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发家史。文/苑子
近日日本一个名为smartanswer的网站就观看《高达》的人群年龄分布做了一个调查,通过反馈回来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现象:20岁以上的观众对高达系列的初代作品普遍记忆深刻,而20岁以下的观众,哪怕是最近正处热播的《高达:铁血的奥尔芬斯》都只是一知半解。
上世纪至今的动画制作积累已经让日本动画这个行业十分成熟,然而随着动画作品的日益增多,制作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在缔造“经典作品”的殊荣仍然落在老牌实力公司的同时,新派的制作团体正在试图以数量上的优势打破这一局面。
不可否认,老牌制作公司在财力、实力以及声望方面都拥有无比坚实的后盾,然而作品上面的炒冷饭以及冗长拖拉也让当下追求“速食”的观众产生弃追的念头。经典确实不可复制,也不容质疑,但作为一家以商业为目的制作公司而言,不可能只谈动画成功而不理会利益回报。如何突破这种空存好感度和声望值但收益寥寥的局面,从而在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动画行业中守住前辈们打下的江山,将成为老牌公司今后需要思考的方向。
作画技术落后、画风脱离当下观众口味、人设不够精致等众多争议性逐渐上升,老牌的制作公司应当如何延续曾经的辉煌态势,成为了当下动画研究者最为头疼的问题。本期将从日本动画诞生的20世纪入手,透过对一些制作公司历程回顾,从中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发家史。
五十年代的殊荣:将其称为日本动画的起点,顺理而成章。
假如说虫制作是日本动画的奠基者,那么日本动画的里程丰碑,便非东映动画莫属。作为目前日本动画最主要的核心制作公司,东映动画有着悠久而坎坷的发展历程。
“高达之父”富野由悠季曾把“动画”称之为“第八艺术”,与“第七艺术”的电影互为补充。明治维新后,日本电影厂商一方面引进动画以电影形式放映,另一方面也在寻求动画的本土化。
一开始动画仅仅用于企业和政府宣传,后来在北山清太郎的推动之下,将动画的领域扩展到商业用途。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生后,电影公司开始衰落,从事动画人却开始逐渐增多。东映的创始人之一、北山的弟子山本善次郎便是当时政府宣传动画的领军人物,而日本动画的近代化之父“政冈宪三”,更是活用赛璐璐制作动画,首创“以监督为主体、多方共同合作”分工体制。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政冈宪三、山本善次郎等人组建“新日本动画社”,后改名“日本漫画电影社”。
由于正处战争环境,日本漫画电影社主打“教育”为主基调的电影,并获得较好的口碑。一年后改组成为“日本动画社”,并吞并早前最大客户东宝教育电影社,更名为“日本动画电影社”。
1955年,眼光独到的东映预测到日本将迎来大规模的动画时代,于是让专营农村巡回放映的“东映教育电影社”出面,主动委托“日本动画电影社”制作动画。与此同时,由于政冈的离开,山本等人急需新投资商来支持制作,东映电影这时的主动接洽无疑是雪中送炭的举动。凭借联合成品《让你跳舞的小提琴》在日本大受好评,翌年东映收购“日本动画电影社”改组,并于同年正式成立旗下的动画公司——这便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东映动画公司。
东映动画的演变史,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现在的盛誉与光环都是实至名归。
近年来我们对东映动画的印象几乎停留在几部经典作品以及延伸的剧场版身上,而事实确实也是如此。从2013年的《京骚戏画》之后,去年至今还在播放的《境界触发者》收视平平,近乎无人耳闻。不禁让人心生疑虑,这般低收视率与作品率,会否给公司内部产生财政危机?
可是我们来看一下去年4-9月份东映动画的营收情况。143亿日元的营收同比下降了9.7%,但19.11亿日元的营业利润却同比增长了4.9%,净利润更达13.6亿日元。
就在外界都误以为东映动画随时面临财政赤字的时候,它凭借“海外动画”、“电视”、“海外版权”这三大市场业务,在海外市场抢尽风头,外收入比例更是从去年的14.4%上升到了23.9%。
这也是为什么东映动画在面对逐年减退制作的动画作品,剧场版动画销量收入不及预期的情况下仍然淡定不已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要提及这个业务收入,主要是因为东映动画收入当中最为瞩目的“海外映像”,就是通过向中国输出多款作品的动画播放权实现大幅增收。不得不说我们国家作为东映动画对外输出的海外主市场,为其版权业务实在是贡献不少。
你看,姜还是老的辣,狐狸还是老的狡猾。东映动画的存在一方面向同时期的老牌公司证明只有经典是无法取代。而另一方面也给后来居上的新制作公司表明态度:你们来挑战我,我无任欢迎;但你们想和我平分秋色,还言之尚早。
六十年代的悲歌:抱负终不敌现实,命途多舛的多事之秋。
进入六十年代的动画公司历史,放眼望去不外乎两个名字:龙之子Production和东京movie(即现在的TMS entertainment)。
我们先来说龙之子Production。
假如说在动画行业中“业界良心”的反义词是富坚义博,那么其象征词非龙之子莫属。
设立于1962 年的龙之子,由吉田三兄弟负责创立与发展壮大。在漫画家大哥吉田龙夫的熏陶之下,排行老三的九里一平(此处是笔名,真名唤作吉田丰治)来京之后,将“插画家”的愿望身份转变成“漫画家”。九里从小憧憬超人,喜欢美漫(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怀有“不想做日本人”的想法),这种对英雄主义极为推崇的美式世界观,在日后自身创作和公司制作过程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宇宙骑士》和《天空战记》等。
当年的龙之子在日本动画界的地位和口碑相当不俗,大河原邦男、高田明美、押井守、天野喜孝这些现在看来大师级的动画人,那时也只不过是龙之子旗下众多工作人员之一。
然而这样的盛况并没有持续很久,进入80年代后,光芒逐渐褪去,事业开始走下坡路,制作的动画作品开始减少,一些原本依附龙之子存活的公司开始独立分离出去,譬如J.C.STAFF、STUDIO PIERROT以及Production I.G.等等。
2005年,籍着四十周年的到来,龙之子以釜底抽薪的姿态斥巨资制作了《鸦 KARAS》,以原创OVA的方式分三次推出。可惜《鸦 KARAS》过度的精细制作加深了龙之子财务危机,最终只能变卖股份,成为Takara Tomy的附属分支。
从一开始联手东映动画共同合作制作,到如今被TAKARA 收购,多年来的辛勤付出,仍然无法让这个家族企业得以独立存活。尽管缔造的经典永不泯灭,但当中的心酸与悲凉,恐怕并不能三言两语地轻描淡写过去。
我们再来看东京movie。
说起东京movie,最为人们熟稔的莫过于《AKIRA》、《面包超人》、《鲁邦三世》以及名侦探柯南系列作品。
作为TMS的前身,东京MOVIE成立于1964年。与同时期的龙之子不同,其首部TV作品《BIG X》就已经惨遭滑铁卢,非但造成了财政赤字,甚至连公司都面临破产的下场。尽管后来在国际放映的帮助下,推出的《妖怪Q太郎》、《巨人之星》等广受好评作品,并以此渡过了难关。但好景不长,1971年从国际放映独立出去后,将动画的市场立足点放在了美国。然而首部登陆美国电视台的《MIGHTY ORBOTS》反响不及预期,东京MOVIE再次面临解散。
紧接着两年后,曾经与任天堂、Sony及微软并列“四大家用游戏机”制造商SEGA为壮大领域,吸收了当年东京MOVIE的部分工作人员,以此设立动画制作部门,并在出品动画中沿用了“东京MOVIE”这一称号,一直到2000年,才正式更名为“TMS entertainment”(以下简称“TMS”)。
目前,TMS既隶属于SEGA集团旗下,又与日本中部证券金融有着密切的联系,双重推动之下让其走上了与龙之子近乎相似的生存道路。稳中求全,慢慢成为了公司发展主流方向。
七十年代的疯狂:我的地盘我做主。
随着动画制作的深入与发展,压抑沉闷的气场来到七十年代,仿佛因为集齐了这“七个龙珠”从而变得鸡飞狗跳起来。
Madhouse:欢迎光临“疯人院”
动画界堪称宁缺毋滥的代名词,制作动画数量庞大先不说,就连类型都包罗万有。从1972年成立至今,洋洋洒洒写满长卷轴的得奖表与作品表,足以令所有动画制作公司都为之跪一地,更为难得的是在保证数量上涨的同时,还能维持制作质量,除了2005年的《天堂之吻》动画化后,因人设问题被一众矢泽fans痛批,其余的后期崩坏问题基本上鲜有出现。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虫制作出现经营危机,以丸山正雄(这就是白箱里面社长的原型哦~)为首的一行人成立了Madhouse。
在之后的时间里,除了今敏这一个“金漆招牌”之外,《魔卡少女樱》、《X战记》、《人型电脑天使心》、《彩云国物语》、《NANA》、《死亡笔记》、《寄生兽》等等为人乐道的作品,皆出自于它之手。
也难怪曾有“院友”笑话,要是你发现一部作品无比经典却不知制作方是谁的时候,那么Madhouse绝对是头号嫌疑犯了。至于其和天朝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在此就不展开讨论。只能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但这个“因”是否真如传闻一样,那就见仁见智了。
动画工房:专注百合三十年
1973年成立的动画工房,虽然拥有独立制作的作品,但主要还是以协作方的身份参与动画制作为主,业务流向通常是同为练马动画协议会一份子的东映动画,以及吉卜力等艺术剧场。
从《恋姬无双》到《摇曳百合》,动画工房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百合专业户的形象。这一固定思维模式让很多小伙伴看到再度归来的《摇曳百合》第三季时不免产生错乱感:说好的动画工房呢?这个连度娘都找不着的TYO是谁呀!
嗯,这当中的联系请原谅我暂且搁置,下期在TYO的介绍当中便会着重提及。
自2012年的《夏雪密会》到2014年的《月刊少女野崎君》,加上今年夏季两大热门新番《可塑性记忆》和《干物妹小埋》双重攻势,让人不禁感叹动画工房总算脱离百合道路。然而就在下一个转身,一部名为《绯弹的亚里亚AA》的秋季番瞬间打了观众一脸红。
SHAFT:系列动画的量产者
与Madhouse类似,SHAFT的创建者若尾博司原是隶属于虫制作公司的上色。1975年分离出来的若尾成立了SHAFT,初期出于技术局限只能外接动画上色方面的工作。八十年代初期为扩张业务,开始尝试接动画统包工作。1995年首部企划和担当主制作的作品《十二生肖爆烈战士》正式完成,随后经常以共同名义与GAINAX和GANSIS合作制作动画。
进入千禧年之后,随着久保田光俊的接任董事,以及新房昭之、大沼心的加盟,作品数量开始增多。以《魔法少女小圆》、《目隐都市的演绎者》为代表的独立动画好评如潮的同时,向阳素描系列、绝望先生系列、荒川爆笑团系列、物语系列、伪恋系列等等系列制作模式,使得SHAFT作品数目大幅度上涨,知名度迅速提升。
Studio DEEN:打了一场漂亮的品牌战
在七十年代的“七个龙珠”当中,1975年成立的Studio DEEN品牌效应无疑最为瞩目。
公司设立伊始,以SUNRISE工作室的头衔进行业务活动,后来通过自我的发展与强大逐步分离出来自立门户,并在2007年出任日本动画协会理事。
Studio DEEN从早年的《福星小子》、《乱马1/2》开始渐露锋芒,在《浪客剑心》、逮捕令系列之后声名鹊起,虽说进入2000年之后,制作出一大批质量上佳的作品,比如《水果篮子》、《地狱少女》等,但真正意义上使其名声大噪的,非《寒蝉鸣泣之时》系列和《Fate/stay night》莫属。后来《黑塔利亚》、《滑头鬼之孙》、《薄樱鬼》等作品尽管口碑不俗,但于前两者相比,显然还是略显不足。
不管怎样,凭借如此之多佳作大作从而深入人心的Studio DEEN,此番品牌作战,的确打得分外出色。
今敏的逝世不但对Madhouse是个沉痛打击,对观众与动画业界也是
《叛逆的鲁路修》因其华丽的画风与详尽的设定至今仍屹立中二病顶端
日本动画公司:自带阿卡林属性的动画制作公司
相比起其他六个的声名显赫,日本动画公司则是从名字到作品都秉承“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的透明原则,默默地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成立于1975年的日本动画公司,前身为瑞鹰映像。动画制作方面主要以世界名作剧场为主,著名作品分别有《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和《龙龙与忠狗》。由于在年这十年期间,《世纪名作剧场》因为收视不佳遭遇冷藏停播,一直到2009年才恢复重整。所以我们在2010年之前的时间当中,几乎看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制作作品。不过,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面不出作品却屹立不倒,某种程度而言,也是相当不了不起的本事。
日升动画:“萝卜头”的发源地
话说日升,必提骨头。不过为了方便时间线的搜索,这两个的对比押后再聊,我们先把目光放在这个紧跟在东映之后的日本第二大动画制作公司上面。
1972年虫制作破产后,几个员工吸取教训,决心以市场需求为公司运作的核心理念,从而成立了SunRise。但因为资金的不足,成立之初只好依附于东北新社旗下,取名“创映社”。当时一批标注为“&东北新社”的作品,算是SunRise最早参与制作的动画作品,但版权却是属于东北新社,直到1976年才正式开始以SunRise的名义参与动画制作。
我们都知道日升社对机器人动画有一种迷之执着,无论是机动战士高达系列还是2006年推出《叛逆的鲁鲁修》,都是围绕机器人这种题材展开的动画制作。这种长期固定化的感知,让人日升社逐渐成为了萝卜头片的领头羊。
最后稍微带一下SunRise内部的操作流程。为了能快速有效地系统管理众多动画作品,SunRise内部根据不同职能划分多个工作小组,实行“小组独立负责,公司统筹发行”的从下至上管理模式。
SunRise的第一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漫画杂志《少年Sunday》改编过来的作品;第三、四、九这三组主要做机器人类型;第五、六组的作品一般比较长篇,比如《银魂》;而《穿越宇宙的少女》这类型作品来自第九小组。加上早前为制作《黑神》新成立的第十一组,SunRise至今共有11个工作小组。
而在这些工作小组里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略过不提的第二小组了。因为,它就是后来的骨头社。
咳咳……嗯,就此先打住吧。
Pierrot:这个小丑不跳梁
成立于1979年的Pierrot,乘上了七十年代的末班车,于2004年改名为Studio Pierrot,人称“小丑社”。尽管Pierrot在国内知名度并不如前面一众制作公司,然而却是不折不扣的大型动画制作公司,其威望和名声,仅次于东映、SunRise和吉卜力。
Pierrot成立的第三年,以押井守这一个新人监督带领的团队正式接手参与策划高桥留美子的成名作品《福星小子》,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小丑社可以借此名声大振的时候,由于押井守天马行空的动画制作思路让原作者高桥留美子感到十分不满,最终导致合作中断。《福星小子》从130集以后,就转交至Studio Deen。
但不管怎样,《福星小子》的制作经验足以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制作公司打响名堂,一代大师押井守的名气也逐渐提高。进入九十年代,《少年JUMP》、《少年MAGAZINE》的大作的动画化制作工作纷纷找上门,《幽游白书》、《麻辣教师GTO》、《最游记》、《十二国记》、《棋魂》等等佳作不断涌现,此外还兼顾了三大民工漫当中的《火影忍者》和《死神》。
时至今日,尽管出品量并不如早年频繁,但偶尔亮相的作品(比如前年的《白熊咖啡厅》、去年的《东京喰种》以及今年的《晨曦公主》),足以令人为之乐道。
八十年代的良心:御宅王朝的建立。
京都动画:卖萌即是正义,精良便是王道
京阿尼自问世便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每个季度的新作几乎都活在了赞誉和争议当中,甚至还有人高呼“一日不出全金四,终生誓死为京黑”。然而在我看来,世界上本没有真正的京黑,一切都只不过是萌妹和病娇之间爱到深处自然黑罢了。
作为八十年代的排头兵,成立于1981年的京阿尼由曾在手冢治虫工作室担任动画完稿上色工作的八田阳子创办。开创初期主要承接龙之子和日升等动画公司的完稿外包工作,一直到1986年后,才成立专门的作画部门。
众多周知,京阿尼对于社员的福利向来不错,非但有社员宿舍,还设立了自己的动画学校以及动画工作室,但它手持的资本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
由于地域局限,远在富山县的京阿尼很难与东京都市圈当中的制作公司保持外包联系,这种境况迫使京阿尼只能发展自身内部的工作室。从原画到上色到背景,京阿尼都拥有自己的专业部门,这种团体制作使得动画整体给人一种京都制作的风格,而并非多方制作公司的混合产物。无论是演出作画还是上色背景,抑或摄影特效,京阿尼内设有自己的工作室,这种久而久之的默契,让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减少合作阻力,从而流畅动画制作。而一直饱受争议的后轻音时代“京都脸”,其实恰好从侧面反映了京阿尼完善的工作体制。
正是这些优渥的资源,让其能在短短十余年的TV动画制作中,创造出一部又一部为人津津乐道的优秀作品,成为目前日本投资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动画公司。
AIC:静待元气归来
尽管京阿尼以卖萌发家,但真正意义上的萌系鼻祖却是AIC。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AIC以OVA为载体,在那个堪称日本动画鼎盛的繁华时期里,留下了众多精良上佳的作品。
AIC以1980年参与《铁臂阿童木》统包工作为契机,于1982年正式成立公司。翻开作品史,我们不难发现AIC的制作方向主要分布在后宫和萌系上面。
从《天地无用!》到《魔法少女砂沙美》再到后来的《罗德斯岛战记-英雄骑士传-》,AIC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只是当时间点踏入21世纪之后,由于OVA市场遭遇突如其来的冲击,导致AIC瞬间丧失了全部的市场地位。从2010年被Oizumi收购,到2011年被转售于Aplix,AIC面临四处依附的困境。
祸不单行,2013年2月,AIC下设的8个工作线当中的AIC Spirits宣布独立,并成立新公司Production IMS(巧合的是,AIC由于财政赤字被迫放弃的《约会大作战》二期,制作方交至IMS手上)。同年5月,另一工作线AIC Classic同样脱离出来。
2014年,Aplix针对AIC约6.6亿的债务进行估算,最终决定由AIC的现行社长三浦亨回购全数股份,至此AIC再次成为独立公司,自负盈亏。期间因资金周转问题导致无法实行的部分企划作品被其他动画公司接收,比如《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约会大作战II》、《女神异闻录4》等。
尽管身负巨债,但AIC并未宣告破产。不过能否恢复元气,重新回归当年的声威,只能说一切尽在拭目以待当中。
GAINAX:我们只想知道现在自己还剩下些什么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Daicon Film转化而成的GAINAX,由当时一批御宅行家好手共同组成,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冈田斗司夫、庵野秀明和樋口真嗣等人。
颠覆传统的制作手法,让这个“不仅自宅,还是宅的生产者”的“御宅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出于对SF作品的狂热爱好,使该公司从企划开始便有意向这类题材靠近,抱着这样的制作态度,第一部动画《王立宇宙军》在1987年正式问世。
然而上天对于这个对待动画制作一丝不苟的公司似乎并不疼爱,甚至有点过分打击。《王立宇宙军》的制作过程中,出于对细节精准把控与细致的过分追求,直接给公司造成8亿日元的亏损。但这群OTAKU强人依然没有放弃制作OTAKU动画的信念,随后在OVA风行90年代初,制造出了一部堪称历史上最伟大的OVA作品——《飞越巅峰》。遗憾的是尽管大卖,但是高昂的制作成本,仍未能让公司获利。
背运的GAINAX在“宫崎勤事件”之后,持续走亏损路线。直至1995年《EVA》的问世,才算真正意义上地使GAINAX感受到时来运转的喜悦。
只可惜这种喜悦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尝,就伴随着痞子和今石洋之的离开,灰飞烟灭。失去了灵魂和血肉的GAINAX,只剩下一具空壳骨架,除了依靠《EVA》的周边商品为收入来源,它也说不准自己还剩下些什么。
“GAINAX”这个名称分别由GAINA和X两部分组成,前者来自于鸟取县的云伯方言,意为“厉害、强大”,而后面的X则代表未知。创建者对于这个“未知的强大”寄予了很大的厚望。
然而面对“EVA圈钱商法”的失效,以及大规模的人员流失,目前GAINAX受持的筹码并不多。今年5月隶属GAINAX的美术监督佐佐木洋更是发表一则令人心酸不已的推特——
“本季《放学后的昂星团》结束后,动画师们暂时没有其他工作。希望公司可以和他们联络,动画师们都是很优秀的人才。然后现在十月了,GAINAX暂时还没有一月新番的消息,估计是不会有了。”
尽管这番说辞有点心灰意冷的即视感,但对于今后的GAINAX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红树林,还是未知之数。
Ghibli:说实话吧,你认识我是不是因为宫崎骏
其实这个真的没什么特别值得说的,原因很简单,不管是不是资深动漫迷,只要是看过日漫的小伙伴,怕且都不会不认识这位动画界的老牌大咖。所以在这里,挑一些平时不常提到的东西来大概聊一下。
被笑称“没有宫崎骏,就没有吉卜力”的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于1985年。在《红猪》之前的一些作品当中,我们还能依稀在CV表当中看到几个熟悉的名字,但后来由于宫崎老先生“不喜欢职业声优的技巧发声”,便逐渐弃之不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吉卜力出品的剧场版动画当中,几乎看不见专业声优名字的原因。
尽管吉卜力当初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宫崎骏和高田勋两位监督能够制作剧场版动画,但由于宫崎骏的威名在外,高田勋又过分低调,从而让宫崎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吉卜力工作室的最高代表。
从后来的制作状况来看,如今成为经典的《天空之城》,作为当时工作室的开山之作,票房及口碑只能算马马虎虎。紧随而至的《龙猫》票房成绩简直惨不忍睹,加之与同期高田勋导演的《再见萤火虫》采取捆绑上映的策略,结果在悲情和惨淡的相互交融之下,让吉卜力工作室一度陷入财政危机之中。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播出后,情况开始好转,紧接着高田勋的《岁月的童话》、《百变狸猫》,宫崎骏的《红猪》,纷纷斩获播出当年的票房冠军。
至此,吉卜力总算开始从困境走向大众。
《轻音少女》开启了“京都脸”的大门,也树立了一个耀眼的旗帜
《少女革命》的成功为节操社赚足了名声,其作画放到现在也不失精巧
J.C.STAFF:看菜吃饭,看钱作画
说起J.C.,就不得不与龙之子联系起来了。1986年正值日本动画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出身于龙之子企划文艺部的宫田知行心情忐忑地宣告独立,随后成立了J.C.STAFF。名称的前缀J和C取自“JAPAN CREATIVE”的首字母,宣示着新公司拥有无穷的活力。
这就是我们现在习惯称之为节操社的成立史。
不可否认,节操社成立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享有“业界良心”的声誉。无论是摄影背景还是作画美术方面,在业界的口碑都相当不错。经过十年打磨,在1997年独立制作的动画《少女革命》当中,更是充分体现了J.C.对作画的高质量追求。
但真正让J.C.成名,则是其制作的一系列轻改作品。《灼眼的夏娜》、《零之使魔》、《死后文》、《龙与虎》、《魔法禁书目录》等作品的成功,将J.C.推向了更高的发展位置。
可是赞誉之下,批评与反对的声音越加强烈,在《灼眼的夏娜II》和《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之后,一个名为“原作粉碎机”的称号落在了曾经的良心代表头上。
原创剧情的智商侮辱,原作情节的胡乱更改与压缩导致作品本身的意义净失,让J.C.至今仍然争议不断,甚至被戏称为“拿多少钱干多少活”。
不过需要理性看待的是,尽管改编作品的变动并不如原作者的预期,但动画本身的音乐,J.C.却是做得比谁都要强。悠久建立起来对于动画制作的高质量态度,毫无疑问是其擦亮招牌的支撑与保障。
Studio 4℃ :我的画风就这样,爱看看不看滚
S4C应该是我最欣赏的一家动画制作公司。
在沃卓斯基兄弟邀请美日韩各自国内顶级动画公司同期制作的九个《黑客帝国动画版》短片中,五个效果最棒的作品均出自S4C之手。而这个被感叹“只要给日本人足够的钱,他们就能给你最牛逼的动画”的公司,成立于1986年,其创立者之一的田中荣子,便是当年《龙猫》的企画制作者。
在业界正在努力策划一众商业性动画时,S4C的创建者为追求动画原有的个性和丰富多变的题材选取,毅然放弃讨好市场的选择,另辟蹊径,走上一条怪诞前卫但充满荆刺的创作道路。
从2004年的《MIND GAME》到2006《恶童》,我们可以看出尽管S4C同样参与商业动画的制作,但仍旧一副不参与朝政的姿态。在它制作的作品之下,你看不到符合当下潮流喜好的人设与剧情发展,也找不到与作品相关的圈钱周边。它就是如此这般随心所欲地做着自己想做的动画,至于动画制作出来观众受不受落,买不买单,压根就不在它的思考范围内。
当水温达到4℃的时候,水的密度最高。S4C正是以这样一种态度来诠释他们这一群动画工作者对于“动画”这个概念的认识。“要做出比一般动画更高密度、更高质量的作品”的理念一直存活至今,始终坚定不移。
Prodauction I.G :经典我有,新作不断
作为慢工出细活的元老级的动画公司,猪社的传奇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与J.C.一样,提起PIG必然绕不开龙之子公司。1987年从龙之子独立出来的PIG经过七年的整合,于1993年正式更名为Prodauction I.G,两年后设立子公司XEBEC。
PIG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由默默无闻走到动画制作公司的顶尖位置,除了在《人狼》、《机动警察》、《攻壳机动队》当中表现出来的画面和动作精良细巧之外,该公司制作过程中对于作品主题的深刻思考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PIG在作品主题的深度见解与深入挖掘,使其在有限的受众当中拥有一批忠实拥趸。PIG在确保画面精美同时,不忘深化主题,这样的兼顾在目前新生代动画制作公司中已经很难看到了。
2015年10月在PIG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中得知公司账面赤字达4100万日元,部门亏损2632万日元,与去年同期的617万日元相比,损失增长了326%。这样的情况不禁让人联想到2012年《黑子的篮球》制作期间,PIG被爆出因面临财政赤字,而拖欠上亿制作款项。
不过,在PIG财报17亿营业额之下,赤字数才仅为4100多万,粉丝们也不必过分忧虑就是了。
九十年代的矛盾:难以复返的曾经辉煌。
GONZO: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GONZO这个名称来源于意大利语,中文翻译成“傻瓜”。也许是为了能够让名字变得实至名归,1992年这一支由同人社团发展起来的动画制作公司,多半成员都拥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往往很多时候都会因为注重个性从而忽略公司商业盈利的目的,于是乎在成立初期经常陷入庞大财政赤字。
1997年,由于《露娜银河之星》的好评,GONZO接到了来自SS平台游戏《超时空要塞 可曾记得爱》动画部分的订单。GONZO在这一次制作中,凭借华丽的数码制作方式,震惊游戏界,并为之带来了参与首部动画的制作的机会。
次年GONZO在早期真人电影的VFX视觉特效业务和游戏动画中得以扩大资本的积累,“做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这样的想法再次被提上日程,最终敲定以1967年的古董级漫画《青之六号》为首发作品。
《青之六号》作为世界最早的OVA数码动画,擅长写实摄影的樋口真嗣在制作过程的贡献有目共睹。《青之六号》问世后快速获得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短短三年间发售LD、VHS、DVD三种制式的影像,并有游戏推出,资本再度扩充。
进入2000年之后,《银河冒险战记》、《最终幻想U:疾风境界》、《全金属狂潮》、《百变之星》、《爆裂天使》等一系列动画作品让GONZO在日本众多动画制作公司脱颖而出,成为饱受瞩目的一颗启明星。
但正如开头所说,理念和想法的自我性,让其在此前的动画制作过程中因为制作方式的问题,导致大投入没法达到预定盈利。2008年,GONZO内部爆发严重的财务危机,亏损超过34亿日元。
被戏称为“烂尾社”的GONZO,尽管在一部分动画即将完结时确实出现过画质崩坏、原作剧情删减过度,以及莫名其妙完结等荒唐事情,但不可置否,一些烂尾的形成并非GONZO能够操作的,背后沉重的债务压力,以及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无奈感,无时无刻都在打压着这个曾经的王者。
2013年,一部原本顺应时代之作《狗与剪刀的正确用法》播出后却再次面临造成亏损状况。自此,GONZO正式停止独立制作动画,专心制作外包。
GONZO的兴衰算得上整个动画史上是极为沉重的一笔。中期亏损最多的作品,几乎都是独立出资制作。这样不仅让人联想起当年的PIG,一部独自投资的《攻壳机动队》剧场版差点让其破产,后来辗转之下通过上市融资才得以渡过危机,但GONZO当时已经上市,一旦亏损后果只会更加严重。加上GONZO作为一个主营动画的公司涉及领域太多,缺乏相应统筹最终导致无法收场。
XEBEC:穷则思变,二线公司的生存之道
由Production I.G完全持股的XEBEC成立于1995年。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xebec”是相对陌生的名词。但在日本动画制作会社中,“xebec”却是一个相当特别的存在。一切都得从这艘原意为大航海时期的小型三桅帆船开始起航时说起。
日本动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遭遇诞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泡沫经济使得市场出于瘫痪状态,尤其是宫崎勤事件之后,一度让这个行业停滞不前。谁也没料到80年代风头正盛的SF黄金时期会在短短几年内转入子供向时代,并且由动画革命引发动画产业变革。那个时期几乎算得上动画界的黑暗时期,老牌的动画公司举步维艰,新设的动画公司压根就没有维持下去的可能。
然而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底下,XEBEC凌空出现,并于建立当年开始进行TV动画的制作。非但没有出现成立初期缺乏资金的困境,更没有因为缺乏人脉关系疏通从而夭折的状况发生。这般幸运的创立环境要从1994年说起。那年小学馆为再次激起迷你四驱的热潮,找来了东京放送,而东放则选择由XEBEC负责这项制作。
《机动战舰抚子号》和《四驱兄弟》的好评如潮和商业市场的繁荣,XEBEC可以说得上是功不可没。动画界对这个初生牛犊逐渐熟悉起来,加上与小学馆、东京电视台的友好关系,足以让让XEBEC顺利解决成立初期的资金问题,走上无需集资外包的独立发展道路。
当时PIG的石川社长是这样评价Xebec的,“Xebec在赛璐珞时代的作品质量比现在还要高,而一般的都是反过来。”
而在一些动画迷们眼里,Xebec更像是“二分之一的Sunrise+Gainax”。在拥有日升流行化的趋势的同时,又保留了Gainax的Otaku气质。
可是这样的盛赞并没有维持很久。2005年轻改作品《THE THIRD》与原创作品《英雄世纪》的商业失败让Xebec不得不放缓步伐,直到2008年,由于少年热血系列动画市场需求不及预期,XEBEC在日后发展方向的抉择中,将目光放到了卖萌与卖肉之上。从《我的狐仙女友》到《TO LOVE》,Xebec成为了当时真正的后宫动画王者。
2014年,XEBEC从AIC手上拿来《魔剑姬》,开做第二期《魔剑姬!通》。大尺度地扩大角色乳量,无顾忌地使用杀必死方式让画风明显迥异于第一期。由此可见XEBEC已经在迎合市场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早期的创造力与独特的表现手法。
今年XEBEC有三部作品,除了将《苍穹的法芙娜EXODUS》的制作提上日程之外,其余两部作品《绝命制裁X》和《TO LOVE DRAKNESS 2ND》基本上就是后宫动画。
在老牌实力公司和新生代强劲势力的双重威胁下,为求生存与发展,看来XEBEC注定要卖肉与后宫的道路上一直前进。XEBEC的演变历程,既体现了二线动画制作公司的无奈,也是整个动画界辛酸的缩影。
ARMS:难登大雅之堂的多元性题材贡献者
Arms,别称“军火社”。
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受到宫崎勤事件影响,动画开始分级,限制增多,TV动画受到较大冲击,但是OVA产业影响不大,第三次动画热潮期间,涌现出很多的动画公司,ARMS便是其中的一家。
一直以成人动画展开活动PIERROT PLUS在1996年开始从良洗牌,并将成人动画制作的指挥棒交给清水修,Arms顺势而建。
与TV动画和OVA相比,20分钟左右的成人动画要省钱得多。原画和动画数量少,单一画面停留时间很长以及重复作业比较多的特点让非大制作的成人动画普遍造价都很便宜,但卖的却挺贵,所以钱来得比较快。Arms刚刚成立,人力物力尚可,但没有号召力,只好依附在大型成人动画厂商旗下制作作品,虽是挂名,但实际制作却是他们。
Arms最早参与制作的成人动画是《美少女战士 五人的维纳斯》,随后时间里梅津泰臣主动上门,将负责成人动画《A KITE》交由其负责制作。这部动画剧情内容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成人动画当中的佼佼者。由于《A KITE》反响不错,后期梅津泰臣三部曲作品都交由Arms负责制作。
2004年前后,成人动画的市场不太景气,再加上预算问题,Arms开始考虑转型。2005年,Arms以成人动画《緋忍伝呀宇種》为关山之作,正式退出成人动画。此后Arms将重心向TV动画倾倒,《妖精的旋律》与《下级生2》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制作而成。
成人动画的套路被Arms全都移入TV动画的制作当中,使动画里面涉及血腥的场景描绘痛快且淋漓,从掉头断肢,到解体屠戮,极大程度还原了原作的黑暗风格,只可惜过于直面的血腥描写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尽管后来的《一骑当千》系列让Arms在这个竞争加剧的动画界得以存活,然而由于Arms对轻改编经验不足,制作人员选取有误等若干原因之下,其后制作的《魔王勇者》并没能达到同期《刀剑神域》的高度。
2013年以来,除了人气平平的《百花缭乱少女武士》二期之外,Arms负责的作品就只剩下一部《想要成为世界最强》的标准卖肉番。
Arms的经历,向我们展现出在日本这样一个动画公司林立的国度里,属于小型公司的生存之道。从色情到暴力的选材,从OVA到TV动画的方式转变,Arms在作画水准,人物拿捏以及脚本构成上都算得上成人动画中数一数二的领军者。
或许Arms这个难登大雅之堂的地位,让成就变得意义不明,但就日本动画题材史而言,其表现出来的多元性,明显有着极大影响力。
将一部部“动画不能”的原作制作成动画的GONZO已然成为时代的眼泪
《太空丹迪》完全是一部BONES自嗨作,幸好观众并不讨厌这种自嗨
Brain's Base:我们一直致力于制作有特色的动画
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动画黎明期五大动画公司之一的Tokyo Movie正在经历非常复杂的改组,深感不安的制作人小沢十光决心独立。1996年Brain's Base就此诞生。
就在Brain's Base苦恼没钱没金主的情况下,玩具公司BANDAI带着他的玩具企划出现了。为推广《盖塔机器人号》当中出现的真盖塔机体,填补《盖塔机器人G》到《盖塔机器人号》中间的空白,BANDAI萌生一个为真盖塔这个机体做部动画的念头。但顾虑风险与风评,并不想找大型公司负责制作,因此才找上了当时作为新人的Brain's Base。很快全13话的真盖塔制作完成,并且很快便获得了新时代的观众认可,人气迅速攀升。
通过协助BANDAI学到的技巧,2002年,Brain's Base开始挑战TV动画。然而《冒险游记Pluster World》的收视率并不如人意,预想子供向动画与玩具宣传动画逐渐脱离时代要求的Brain's Base 毅然决然转型。
从2005年起,Brain's Base加入了委员会的阵营,保持每年一部作品。前三年间共制作了三部商业机器人动画,都以失败收场。
就在反复失败和碰壁之间,Brain's Base迎来了第一部轻改作品《永生之酒》。Brain's Base的改编赋予了《永生之酒》新的魔力,卷数的穿插进行,恰到好处的内容删减让作品的整体结构一度达到超越原作的高度。鉴于放送以来,在日本以及其他地区都有不错的口碑,让出自同一手笔的《无头骑士异闻录》制作权毫无悬念地落回Brain's Base手上。不可否认《无头骑士异闻录》比起早年的《永生之酒》更具流行要素,Brain's Base在包装上所花的心思让该作在业界广受好评,商业方面也取得了骄人战绩,直接杀入当年的销量四天王。
在从《永生之酒》到《无头骑士异闻录》的三年空隙之中,Brain's Base基本都在围绕轻小说制作。而近两年的Brain's Base像发现新大陆一般,热衷于制作十多位美少年应对需求越多越多的女性观众的乙女向动画。
作为一家很会随机应变的动画公司,Brain's Base不做风险投资,也不盲目跟风,拿捏时机以适当的题材从而在动画市场上大杀三方。当然,并非所有作品都能做到极具商业价值,作画方面的时好时坏也确实令人忍俊不禁(比如无头经常出现的角色崩坏等等),但不落俗套的独特确实很有保证。无论是氛围营造还是演出手法,在看似简单的制作之下,都不难看出Brain's Base的努力和用心。
BONES:我们要以骨头的硬度,做具有骨架的作品
在SunRise卖弄的关子,总算可以在骨头社这里揭晓。其实也没有很玄虚的内情,人才流失的情况几乎贯穿各行各业竞争之下。虫制作所的崩离催生了大批新生动画公司,日升就是其中之一。也许是出于过来人的心态,SunRise成立之初就针对本社的人员出台了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人员的稳定。然而在世纪相交之际,还是难逃一劫,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让公司的制作人南雅彦拉上与SUNRISE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逢坂浩司、川元利浩,独立门户创建了BONES。
1998年成立的BONES从2000年才开始正式的动画活动,与其他反目成仇的职场设定不一样,同在東京都杉並区的BONES与SUNRISE相处平和,甚至在骨头社创立初期,SUNRISE很是照顾。骨头社最早期的作品之一《星际牛仔:天国之扉》,便是和Sunrise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
二十一世纪前期,动画方向性发生正在逐渐变化,各家公司都在探索各自出路,自信满满的BONES决心从熟悉的机甲动画入手,再次尝试原创动画的制作,《翼神传说》由此产生。动画开播以后,凭借独树一帜的人物设定和剧情铺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大批观众,BONES用自身的实力与作画演出的能力再次被观众认可。
但就在BONES准备乘胜追击之时,所制作的一部坐在冷门动画特等席的动画《幻之记忆库拉乌》,使其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然而骨头社并不气馁,一部《交响诗篇》再次为其收获一大堆忠实粉丝,2006年一部《樱兰高校男公关部》跳出了骨头社只做SF的框架,这部娱乐元素极高的青春喜剧,为其带来了一批与以往不同层次的受众。
尽管现在看来骨头社声名在外,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2010年以后,BONES除了《银河美少年》取得佳绩,其他作品鲜有成功。2011年《GOSICK》、《NO.6》与《UN-GO》强差人意的表现,让人慢慢心灰意冷。加之正值原创动画复兴年,BONES没能很好地赶上这番热潮,致使整个2012年也几乎消声觅迹。
虽说2014年回归的渡边信一郎让骨头社看到一线希望,但其后《太空丹迪》、《野良神》、《地球队长》、《噬魂师NOT!》、《棺姬嘉依卡》、《棺姬嘉依卡AVENGING BATTLE》五部作品的强势推出,却依旧并能看见较好的转变。
近年来骨头社原创作品开始大幅度减少,反观当年与BONES齐名的Production I.G却在原创动画领域里混得风生水起。今年频繁跳档的《血界战线》,到现在热播由水岛努倾力加盟的《超人幻想》,其热度和知名度终究及不上早年的作品。
《赏金猎人》、《翼神传说》、《交响诗篇》、《黑之契约者》、《银河美少年》五大大原创巨作让骨头社坐拥一批忠实观众,《钢之炼金术师》与《噬魂者》两大漫改作品更是为之奠定了不容忽视动画制作地位。然而实力与底气的延续和壮大,毫无疑问会是今后Bones发展的核心聚焦点。
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后,新生代制作公司凭借前人打下的厚实基石,在动画行业迅速发展起来,“重量不重质”的创作主张却让观众面对日益增多的动画作品热情消退。这些“新人公司”将会是年少轻狂终成败寇,抑或独辟蹊径胜为王,我们下期接着再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80年代女明星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