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射炮,啊,反了,是哪个英语电影经典台词台词

骚赂删 拍《剑蝶》蔡卓妍成补衣工人 吴尊夸其技术好
BAIJIA HOT
国际热搜词
Entertainment
互联网图片
互联网+图片
Technology[推荐]《啊 高炮》——六十年代高炮部队援越抗美 - 军旅文学 - 中国战友联盟论坛 军歌...
[推荐]《啊 高炮》——六十年代高炮部队援越抗美 - 军旅文学 - 中国战友联盟论坛 军歌...
[推荐]《啊 高炮》——六十年代高炮部队援越抗美
 《啊 高炮》在山东章丘籍战友的努力下已完成。全书30万字,分“战斗回忆”、“异乡情趣”、“重返战地”、“知识资料”四大部分,历史照片50余幅。以个人回忆的文体,记述了六十年代援越抗美中的高射炮部队,在越南与美国飞机浴血奋战的战斗场面;描述了异国他乡艰苦的战地环境,与驻地群众的团结友谊;当年使用的高炮、高机、雷达等军事装备情况;收录了部分烈士名单及安葬地点;以备忘录的方式记录了援越抗美的前前后后和部分支队的基本情况。  六十年代,部队的指战员文化多是高小,初中少数,高中极少。由于保密的缘故,国家没有公开宣传,文字的记录史料很少,就是各部队存留的资料也因大规模的整编、建撤,完整的保留下来的也已经不多。书中文章全是战友们晚年凭着回忆写成,几乎凝结了他们毕生的一腔热血。很多情节令人感动、催人泪下。  部分文章将分期登载,欢迎网友们关心、支持、提供这方面的史料以便充实完整这段历史的内容。
(27.39 KB)[推荐]《啊 高炮》一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1:06:56编辑过]
宣传援越历史 联系援越战友
楼主快发,10贴后固顶,加精![em01][em01]
收拾行囊,去远行!
《啊 高炮》目录
&&&&&&&&&&&&&&&&&&&&&&&&&&&&&&&&&&&&&&&&&&&&目&& &录
写在前面---------------------------------------------------------------------------------〈1〉
&&&&&&&&&&&&&&&&&&&&&&&&&&&&&&&&&&&&&&&&&&&&&&&&&&&&&&&战斗回忆
誓师-----------------------------------------------------------------------------袁绍范& 〈1〉我的援越抗美经历------------------------------------------------------------宋广和 〈10〉一一.三战斗情感------------------------------------------------------------张渭江 〈22〉无悔的选择--------------------------------------------------------------------周立丰 〈29〉军旅练就人生路--------------------------------------------------------------李玉乾 〈42〉难以忘怀-----------------------------------------------------------------------吕文才 〈53〉我的从军生涯-----------------------------------------------------------------高九洋 〈59〉舍生忘死救战友---------------------------------------------------------------李世传 〈64〉战斗在领--------------------------------------------------------------------韩西林 〈68〉我在指-报话员---------------------------------------------------------------王沛光 〈73〉援-我是二炮手---------------------------------------------------------------郑恒宗 〈79〉黄花-----------------------------------------------------------------------------顾克家 〈83     彩笔描绘英雄迹---------------------------------------------------------------常树林 〈93〉难忘的岁月---------------------------------------------------------------------王汝仁 〈96〉回忆部队生活------------------------------------------------------------------田洪富〈100〉难忘“一九六八”-------------------------------------------------------------苏建忠〈105〉战地日记------------------------------------------------------------------------赵景明〈110〉高炮战士日记-------------------------------------------------------------------黄龙贵〈119〉终生难忘的一天----------------------------------------------------------------马素涌〈124〉八五炮班长----------------------------------------------------------------------朱文科〈129〉北仑河上空的战斗--------------------------------------------------------------苏建忠〈134〉长眠在异国的战友--------------------------------------------------------------张松林〈139〉越南北方工业基地的盾牌------------------------------------------------------袁守范〈145〉战地电影队-----------------------------------------------------------------------鲍俊文〈155〉恶战谅山--------------------------------------------------------------------------陆里乔〈158〉一个能战斗的卫生队------------------------------------------------------------王培富〈165〉桂林女红卫兵------------------------------------------------------------黄月波吴勇衡〈167〉红河记-----------------------------------------------------------------------------史新德〈172〉怀念郑若杜同志-----------------------------------------------------------------何世吉〈175〉千里赴戎机 战斗在安沛--------------------------------------------------------涂义宁〈178〉旧事重温——1967--------------------------------------------------------------孟祥文〈192〉战斗的营临空指挥所------------------------------------------------------------王成基〈195〉海军高炮在越南------------------------------------------------------------------杨尧清〈198〉炮弹告急--------------------------------------------------------------------------陆里乔〈202〉军校见习在越南-----------------------------------------------------------------王克勤〈204〉抓扑飞行员-----------------------------------------------------------------------张双木〈214〉
&&&&&&&&&&&&&&&&&&&&&&&&&&&&&&&&&&&&&&&&&&&&&&&&&&&&&&&&&& 异乡情趣
求江岸边的青松------------------------------------------------------------------史新德〈223〉情别宁明--------------------------------------------------------------------------沈远义〈225〉制作手工艺品---------------------------------------------------------------------张国正〈228〉捡木柴------------------------------------------------------------------------------袁绍范〈231〉捉山龟逮牛蛙---------------------------------------------------------------------袁绍范〈233〉肿块竟是未爆“菠萝弹”---------------------------------------------张伟林 李全启〈237〉痴情的姑娘------------------------------------------------------------------------涂义宁〈239〉想“招婿”的老太太-------------------------------------------------------------章& 文〈241〉过年--------------------------------------------------------------------------------张林森〈243〉军用代金券--------------------------------------------------------------------------------〈246〉排爆磁性弹--------------------------------------------------------------------------------〈248〉走失的“百舌鸟”导弹------------------------------------------------------------------〈249〉看越南电影-----------------------------------------------------------------------陆文豪〈250〉带手表的尴尬--------------------------------------------------------------------陆里乔〈252〉吃不成的汤圆--------------------------------------------------------------------项光天〈254〉定时炸弹在脚下爆炸------------------------------------------------------------黄光森〈256〉智拆子母弹定时器---------------------------------------------------------------张志裕〈259〉单相思的汽车兵------------------------------------------------------------------章& 林〈261〉响尾蛇导弹和炊事班-------------------------------------------------------------------〈266〉对歌-------------------------------------------------------------------------------王水龙〈267〉世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吴大中〈268〉外事宴请---------------------------------------------------------------------------陆里乔〈271〉一封未从战地发出的家信-------------------------------------------------------高文选〈276〉
&&&&&&&&&&&&&&&&&&&&&&&&&&&&&&&&&&&&&&&&&&&&&&&&&&&&&&&&&&&& 重返战地
重走援越路 千里祭战友---------------------------------------------------------张传俊〈279〉援越老兵战地重行----------------------------------------------------------------张& 力〈288〉水上木偶---------------------------------------------------------------------------张& 林〈297〉异域祭扫慰忠魂-------------------------------------------------------------------彭祥华〈299〉“闯入”大使馆-------------------------------------------------------------------章立早〈301〉越南土地上的中国烈士陵园-----------------------------------------------------尹鸿伟〈303〉
&&&&&&&&&&&&&&&&&&&&&&&&&&&&&&&&&&&&&&&&&&&&&&&&&&&&&&&&&&&&& 知识 资料
高射炮的由来------------------------------------------------------------------------------〈316〉高炮部队的创建-------------------------------------------------------------------刘西奠〈317〉高炮、机枪、雷达------------------------------------------------------------------------〈320〉胡志明小道------------------------------------------------------------------------吴大中〈332〉越南歌曲-----------------------------------------------------------------------------------〈334〉援越烈士名单〈部分〉------------------------------------------------------------------〈335〉援越抗美备忘录--------------------------------------------------------------------------〈341〉激情与自信-----------------------------------------------------------------------关崇实〈355〉编后----------------------------------------------------------------------------------------〈36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1:32:41编辑过]
宣传援越历史 联系援越战友
&&&&&&&&&&&&&&&&&&&&&&&&&&&&&&&&&&&&&&&&&&&&&&&&&&&&&&&&&&&&&&&&&&&&&&& 写在前面
  这是一段曾经尘封的历史,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段历史已经过去40年,当年的当事人最年轻的也已经步如了六十岁的年华。“援越抗美”这是六十年代轰动全中国的伟大号召,由于军队是秘密参战,对外没有正式公开,除真正的参与者外知道的人甚少。同志加兄弟的两国友谊,早已随着历史风云的变化,从挚热——降温——冰点到后来的反目为仇,又从解冻步入温和。一幕幕戏剧性的变化,在政治家、军事家的“导演”下,涌现出许许多多动人、感人的篇章。当这些都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后,人们健忘了,只有参战的老兵们在自己的心目中珍藏着这段历史。他们象宝贝一样收藏着统一发放的两枚证章,越南的“八五纪念章”和“奠边府胜利纪念章”。这个纪念在今日的越南也早已不见踪影,老兵们仍细心地保存着,这毕竟是证明曾去过越南的唯一证件。当年越南总理武元甲签发的立功证书,在政治生活的待遇上也丝毫起不到什么作用,伤残证倒是可以领到一点微薄的抚恤金。至于那些五花八门的用飞机部件作成的手工艺品,现在看来已是粗糙无比,在外人眼里也不值得有多少炫耀。
  重现这段历史,晚年献上自己的回忆,是广大参战者的心愿。这是30余万人轮战的军史,是个人的光辉历史。暮年重忆,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援助越南北方的战场上,部队使用的是40年代甚至有30年代的苏式高射炮、高射机枪,夜间还要靠探照灯作战,只有后期少数团队装备较好的一OO、五七型高炮,这与美国使用的战斗轰炸机远远落后了近20年。凭着这等武器与美机展开了殊死的对空战斗,保卫着越南北方交通大动脉的运输安全。在三年零九月的轮战中击落敌机980架,俘获飞行员42名,1100余名战友牺牲,至今仍安息在越南的土地上,4200余人负伤致残,艰苦的战地环境给无数战友造成的终身疾病,晚年仍困扰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回忆是自豪骄傲的,但也有苦楚辛酸。40年前的记忆闸门一打开,回忆中难免带一点那个年代的语言色彩,希望读者不要在字眼里挑剔,不要拿现实的眼光来衡量,过分地人为修饰,就会失去历史的本来面貌,历史的本来就是事实。战斗的时间地点,战绩经过,由于过去了几十年,头脑记忆不是档案,写日记保留下来的毕竟极少数,所处的岗位不同,也不可能对整个战情全都了解,希望战友们不要在大同小异的情节上过多地求细。如今我们只能是以故事形式地讲述,说给后人来听;希望不要用文学的严谨来衡量这些朴实的回忆文笔,当时部队指战员文化基本是小学程度,初中不多,高中极少,这些回忆是他们绞尽脑汁用心血点滴汇成,实属不易;即便有关部门有封存的资料,也不可能全面折射出指战员心理中的记忆。
  本书以百余名老战士的亲身经历,从不同的战斗岗位,用回忆的方式,追述了当年战斗的激烈场面,战友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艰苦的生活环境,异国他乡的情趣以及几十年后重走援越路,千里祭战友的情感。&&&&&& 由于年代已久,部队撤建联系困难,昔日的战友各奔东西,仅靠回忆难免有错,敬请知情者谅解,欢迎提供更详实的文章,为收录本书的续集做准备。&
&&&&&&&&&&&&&&&&&&&&&&&&&&&&&&&&&&&&&&&&&&&&&&&&&&&&&&&&&&&&&&&&&&&&&&&&&&&&&&&&&&&&&&&&&&&&&&&&&&&&&&&&&&&&&&&&&&&&&编& 者
宣传援越历史 联系援越战友
[分享] 誓 师
誓&&&& 师&&&&&&&&&&&&&&&&&&&&&&&&&&&&&&&&&&&&&&袁绍范
——参军仅三个月即奔赴越南战场
&&& 前天,还是白雪皑皑千里冰封的齐鲁大地,转眼到了一派山清水秀春意盎然的祖国南疆—柳州。秀丽的南国风光,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 星期天上午,约了同村的3个战友来到鱼峰山刘三姐雕像前正待照相。忽然,带兵的排长气喘吁吁地跑上山“上级有令,新兵马上回营房!”看着排长那张严肃涨红的脸,心里象揣了个小兔子砰砰直跳。飞奔下山跑回营地,营区内已站满了人。急促的集合哨响起,各连集合跑步列队进入指定序列。新兵团清一色风华正茂的齐鲁青年,上绿下兰的军装显得精神抖擞。
&&& 新兵团长向新来的首长立正报告,首长一米八的高个,操东北口音“新兵同志们!这次来看望你们,一是代表上级领导和大家见见面表示慰问。二是抽调部分同志跟我马上下部队去。下面由军务股王华山股长点名,点到谁出列。”河南腔的王股长按花名册逐个点名,一百多人很快站成四排。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分乘4辆军车抵达柳州火车站。
&&& 第一次坐上北京—凭祥的5次特快国际列车,心里美滋滋的,穿过软卧车厢,惊奇地看到包厢内的外国人。在餐车4人一桌用了丰盛的午餐,车外是美丽的桂林山水,战友们是眉目传情,额手相庆,这当兵光荣还能游山看水,太棒了!谁知在一步步靠近战场!
&&& 在南宁又换乘军车,土路上黄尘滚滚,时才的高兴劲早已无影无踪,一下子又回到了农村的田野上。太阳西沉,达到了凭祥集结地。只见一排排的高射炮直插蓝天,草绿色的帐篷一望无边,来往的军车都挂着伪装网,一派战争的气氛笼罩大地,这威严的阵势使我们倒吸了口凉气,真的是要上战场啊!
&&& 新兵再次列队点名,我与高茂星分到指挥连,还没熟悉几天,又调到了八五中炮三分队,一切是那么陌生、新奇和突然。部队在紧张地战前操练,哨声、口令声响彻阵地上空。我跟着9号测手到仪器排三型指挥仪班听讲课,看老兵操作。继而长了许多军事知识,什么方向密位、高度距离、速度风速、弹着点等等,虽一知半解,但还是蛮有兴趣的听着记着、学着操作。老兵言传身教,我们很快熟悉了这个被称为是火炮联动心脏的大仪器。老兵讲: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是英雄是熊包,战场上见分晓。对我们的每一个操作动作非常严厉、一丝不苟,一个要令常反复多次,直到熟练才进行下一个科目。南方炎热的气候,春季的阵地上也近30度,操作2个小时下来,头昏眼花,汗流浃背,比在家干庄稼活还累。几乎天天晚上都看战斗故事电影,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也紧,半天操练半天学习,援越抗美的号召提的越来越多了。
&&& 一晃到了1966年1月底,突然紧急集合传达上级通知:全部剃光头!军令如山倒,雷厉风行,不到一天全成了“和尚”头,紧接着新军服也运到了连队。第二天再看,原来的红帽徽红领章换成了卡克式越南服装,个个头戴盔帽,转眼间成了中国后勤部队。下令换下的军衣及不许带的物品打成包裹写上家庭地址和个人的名字,交留守处。日后得知是做牺牲的准备,一旦牺牲作遗物寄回家乡的。传达有关出国注意事项、保密规定,严禁泄密,以后信件不得封口备查。正是:
忽如一道命令来全剃光头一片白脱去国服换越装俨然友军驻关隘
&&& 自此,多了紧张气氛少了欢声笑语,严肃紧绷的脸上,是焦急的等待。什么时候出发啊?到那里布防?连干部们守口如瓶,连队忙于撤出、进入阵地的反复演练。老兵烟多,新兵信多。一口气写好几封信,三言两语向家报平安,心想“逢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听说出了国一个月才能收一回信,写了这回还不知下次在那里呢。保密要求在先,出国一事不敢露半字。
&&& 这一天终于等来了,各连全副武装进入大场地集结,四周三步一岗主要路口都戒严了,军车拖着大炮罩着伪装网,插上树枝绿叶,一排排钢铁巨龙威武雄壮,箭在弦上。我所在的328大队列阵中央,个个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
&&& 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坐着穿军装的广州军区首长和广西地方的领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全体向国旗、军旗致敬。军区首长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命令:经中央军委批准,33支队率所属307、308、309、328大队从即日起执行援越抗美任务。尔后,一位首长简要介绍了当时越南的形势、战况。接下来是各大队领导、战士代表发言、表决心。
&&& 庄严的宣誓开始!台上台下即将出征的将士举起钢铁的拳头,面对国旗,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锵锵誓言:为了祖国& 为了越南人民& 我们誓与美帝国主义血战到底& 头可断血可流& 毛泽东思想不可丢...... 为五个伟大争光 ......& 。阳光下刺刀银光闪烁,口号声在天空回荡,将士们一腔热血气壮山河!&出发!一声令下。马达轰鸣,400余辆战车拖着重炮,象一条绿色的巨龙向友谊关进发。&一轮明月挂边关千里征程过睦南金戈铁马雄兵在休叫敌人呈凶顽
&夜幕下,车队浩浩荡荡驶出友谊关,奔驶在崇山峻岭的越南的土地上,车下是高低不平的土路,车外一片黝黑,山间的凉风习习。此时此刻,战士们默默无语,眷恋地远望车后祖国一方,再见了——祖国,这一去何时归......
&&&&&&&&&&&&&&&&&&&&&&&&&&&&&&&&&&&&&&&&&&&&&&&&&&&&&&&&&&&&&&&&&&&&&&& 捡飞机残骸的经历 ——当一架架敌机拖着黑烟坠向远方时,援越部队、越南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地奔向坠落地,争捡飞机残骸、抓扑飞行员。
& &对空作战,各种炮火射向天空,击落飞机是共同的战绩。如果谁拿到飞机的牌子,抓到飞行员同样也立战功。所以各部队都成立了捡残骸小组,跋山涉水去远方寻找,有的还为此迷路,掉进山沟负伤甚至牺牲,与操炮的战士相比,他们一样功不可抹
&& 我有幸抽调参加了团捡残骸分队,天天盼着打下飞机去执行这一光荣任务。7月中旬的一天早上,紧急集合。司令部王协理员传达了前线部队的捷报,昨天我团一举击落3架敌机,一架空中开花、一架在附近坠毁,还有一架拖着黑烟坠向海防方向,命令小分队立即出发去海防搜寻。当点到我的名字时,真高兴,终于盼到执行任务了。
&&& 小分队每人携带背包、枪支弹药、军用锹镐、水壶等足有80斤,另配发一份压缩饼干。由戴振奎副参谋长率队驶出了团机关隐蔽的大森林,啊!蓝天白云,布满弹坑的水田中水稻一片金黄。树枝伪装的军车在异国他乡的土路上奔驰,时不时地遇到炸弹坑,只好绕道下车前进,弹坑大得炸得象个鱼塘,路上几乎没有一处完整的房屋,山坡上、路旁都是防空洞。看着晴朗的天空,战友们说得赶快开进,遇上敌机可要误事。也邪了,说曹操,曹操到。只听远处呜呜地拉响了警报,老百姓敲得铁板也当当直响。汽车急忙驶下公路钻进路旁的树丛,人员跳下车找个猫耳洞隐蔽,那管泥啊水的,一蹲就是个把小时。警报解除了又继续前行,随车的翻译拉开了话匣:天气越好,危险越大。这才9点,今天还不知来几批呢?捡残骸还要注意国际影响,不能与越南人争抢。越方规定,中方抓到飞行员必须交越方,无权扣押审问。老百姓抓到有赏,残骸能搬动的也拿去卖钱。所以你向老百姓打听,他们不实情相告,反而瞎指划,问小孩可能得到真情,翻译口袋里还装着糖果。我们身着帆布一样越式卡克服,全副武装,加上车颠簸摇晃,个个汗流浃背,翻译的介绍我们还是听的津津有味,感到挺新鲜。出了山区是一片大平原,很快到了一条大江边。
&&& 此江叫北江,江面很宽,过了江只有30公里就是河内了。这里是越南的工业区,高炮防空是越南军队。只见吊桥高悬,越军荷枪实弹拦住了去路。查了证件、点人员,任凭翻译如何解释,对方就是不放行。带队的领导说,翻译翻,相持了近一个小时,毫无结果。领导只好命令无线电员报告团部,决定等还是返回。又过了一个小时,天渐渐黑下来了,这时来了一个越南军官,有礼貌地给带队的领导敬了个礼,向翻译说了几句,吊桥也缓缓放平,放行了。
&&& 司机打开防空灯(夜间实行灯火管制,不准开大灯),汽车象是憋了一肚子的火,呜呜地吼叫着,连摇加晃刹时冲过了桥。在车上我们憋不住问翻译,他们为什么不让过?翻译说,他们规定,凡过北江必须有越方的批件,我们的证明不管用。因为过了江,到河内是一溜平川。“乖乖”有个江苏籍的战友顿悟道“这算是一道天然屏障啊!挡人可,美国的飞机能挡住吗?太不友好了,误了我们好几个钟点”。在“不要犯大国沙文主义”的嬉笑中车突然停住了。这是三岔路口,没有路标。领导平摊开地图,用测向仪测了方位,选择了朝东南方向的路继续前进。
&&& 夜深了,为防止司机疲劳开车,驶入一个山坳时,领导决定隐蔽休息。我和另一个战友跳下车,子弹上膛在车旁站岗。戴副参谋长夸奖我,真是个机灵鬼!没有命令你就先站上岗了。我说警卫员的职责是保卫首长和同志们的安全,你们快休息吧。山谷里漆黑,头顶上是碗蓝天,不知名的小虫在叽叽鸣叫。我们俩一个在车前一个在车后,平端着钢枪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直到东方出现鱼肚白,也没叫人换岗。看到俺俩衣服被露水打湿了,同志们很过意不去,争着要换穿我的衣服,我是极力拒绝。车拐出山沟,沿一条河行驶,领导令停车,在河边洗脸用早餐。洗刷完毕,一夜的疲劳全扫光了,个个精神抖擞。领导指着压缩饼干说,吃过吗?有几个会吃的?同志们,你看我看,都只摇头,就是饼干当兵前也不多见,压缩饼干是第一次见,从前都没听说过。领导说,这东西是军用食品,不能用嘴硬肯,嘴会涨破的。说着用刀一砸一分为二,用水泡在茶缸里。我们都学着做,果然,一块骨牌那么点,竟泡满了一茶缸,吃起来有滋有味,象一块大面包。我吃了三个半块,水壶的水用完了,从卫生盒取一片净水片,放入水壶灌满河水摇了摇,一尝,嗬!清爽可口,太棒了。随车的卫生员介绍,就是泥巴水,用净水片也可澄清了喝,保证卫生。吃饱喝足了继续行进,领导提醒大家,现在我们已经远离防区,情况复杂,天上有敌机,地下有敌特,这是在国外,必须提高警惕,不准高声说话。
&&& 驶出十几公里,天已大亮了,发现一中年妇女身后背着孩子迎车走来。翻译让停车去打听这方向是不是去海防的路,那妇女列楞楞地点了点头,不作声过去了。又过了一段山洼地,观察员在望远镜中发现远方有股黑烟,急忙向领导报告,全车一阵惊喜,撩起车前的篷布争相观看。突然,一个急刹车,车厢的屁股颠起老高,挤在前面的差一点抛出去,吓出了一身冷汗。哇!原来是个大炸弹坑,足有40平方米,20来米深。一些老百姓女的多男的少,肩挑人抬在填坑。司机说“这是2000磅炸弹,在越南行路难,不是弹坑就是断桥,白天时常躲警报,更怕水中过浮桥。”这不,从防区到海防最多也就200余公里,跑了一天半了还没看到边。我们急,领导更是急得搓手跺脚。
&&& “董基!董基!召个董基!”只见几个华侨摸样的姑娘,边喊边指指点点地向我们车跑来,那个高兴亲热样,象遇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看长相象是广西女孩。她们围拢过来,打量着我们每一个人,有一个竟用广西白话与技师对上话,“大军董基(同志),哈宾倒(去那里)?”技师讲“去海防啦!有几多里哦”?她扶着技师的臂膀比划着,转个弯直走就是。说来也沾了她们的光,在她们热情的引导下,从坑旁的小路绕上去,少走了十几里就到了海防市,真是看山跑死马啊!
&&& 擦着海防边朝冒烟的地方奔驰,又走了很长时间,快到大海了,在一座丘陵地,发现草木被烧焦了方圆几百米,终于看见了被老百姓捡剩的飞机残骸。我们不等车靠近停稳,急不可耐地跳车飞奔目标,现场一片狼籍。机号牌、铝板有价值的东西都没了,只剩下搬不动的涡轮、破碎的仪表、兵器部件和烧焦的电线。这也是战利品,不能枉跑一趟,全搬上车,足有一吨多。
&往返三天回到了团部,虽无大收获,团领导还是表扬了我们。我心里充满了欣慰,尝到了战争年月的辛酸苦辣,也算长了见识。为了纪念此行,经技师指点,从一个兵器部件抠下了一个小牌照,仍保留至今。
&&&&&&&&&&&&&&&&&&&&&&&&&&&&&&&&&&&&&&&&&&&&&&&&&&&&&&&&&&&&&&&&&&&&&&&&&&& 夜&&& 战&&&&&&&&&&&&&&&&&&&&&&&&&&&&&&&&&&&  ——看过高射炮夜间战斗的场面,可以说什么样的烟花也比不上啊!
&&& 六十年代越战期间,美国依仗先进的空中优势,全天候的飞机。战略上玩弄打打谈谈;战术上狂轰滥炸。白天空军、海军多批多架轰炸机空袭铁路线,夜间也出动RF—101、A—6,进行侦察、轰炸骚扰。我参战部队常常是白天连续作战,夜间也要跑几次警报。
&&& 我大队当时装备的是八五、三七高炮,四管高射机枪。这是前苏联四十年代的武器,与六十年代的美国飞机相比,的确落后了二十年。中国的部队靠勇敢不怕死的精神,靠集火近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打破了美国的空中优势的神话。
&&& 八五高射炮是口径85毫米,性能是打速度、高度、航向三不变的亚音速飞机,人工装填,靠三型指挥仪联动,炮手对针操作,是对付中空目标的武器。F—105、F—4,都是超音速的战斗轰炸机,机动性高,按设计理论根本打不下这种飞机。然而,铁的事实胜于雄辩,我所在328大队,入越10个月,作战52次,击落敌机104架,击伤多架。靠的是敢于近战,掌握计算好的提前量,灭敌机于投弹前的稳速的短短几秒钟。战斗也付出血的代价,十几位战友牺牲。
&&& 日夜9时,指挥部接远方雷达的情报,美航空母舰起飞二个编队的8架RF—101,航向33支队防区。整个战区迅即拉响了刺耳的战斗警报。瞬间,各种口径的高射火力指向了3号方向的漆黑夜空。当时夜战主要靠探照灯,只有八五炮能与炮瞄雷达联动射击。炮瞄雷达的电波信号,很容易被敌机测到,远距离敌机释放干扰让雷达分辨不清真伪,近距离敌机又可在射程外发射“百舌鸟”导弹攻击雷达。因此,雷达操纵手也要“近战歼敌,与飞机拼刺刀”,近距离开机,开机迅速扑捉目标加高压。识别出敌放导弹,立即甩、断高压,冒着极大的风险保障高炮的诸元射击。三七高炮和四管高射机枪则对准探照灯照中的敌机开火。
&&& 敌机临近了,指挥室不时传出无线电员报读的“诸元”,连长下达了“目标右行临近,三号搜索”的口令。指挥仪六、九测手循着探照灯的交叉余光,瞪大了眼睛搜索,一个白亮点一闪,所有的跟踪灯唰地跟上去,上百个巨型灯柱交叉将敌机的大肚皮照得雪亮。六、九测手准确地跟踪,其他测手精确地对针操作。测高机手有节奏地测报着高度、距离,一万二、一万、九千!仪器排长将小红旗一举,高报:有诸元!连长下达了:联动——间隔五——放!的口令。二炮手将20公斤的炮弹装进了炮膛,轰、轰!阵地上闪过一片红光,一束火光直扑敌机,接着天空是闷雷炸响。八五中炮一开火,三七炮、四管高机紧跟,象急风暴雨席卷了夜空,曳光弹闪烁着红、绿光芒,似礼花从四方汇集成一个火网,将敌机紧紧地裹了进去,迸发出耀眼的金光,点缀着黑色的夜空蔚然壮观!敌机象个大火球坠下,发出地动山摇的轰响!
&&& 短短20秒的战斗!20秒的对空射击!这是一场指挥员、雷达、探照灯、高炮和各种仪器密切协同的作战。指战员们欢呼庆祝着战斗的胜利!
&&& 我作为预备测手蹲在掩体里,两耳震得嗡嗡作响,却亲眼目睹了这次夜战的壮丽场面,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亲历了对空作战的夜景,节日里绚丽多姿的烟花晚会是黯然失色无法与之相媲美!
宣传援越历史 联系援越战友
&&&&&&&&&&&&&&&&&    我的援越抗美经历
&&&&&&&&&&&&&&&&&&&&&&&&&&&&&&&&&&&&&&&&&&&&&&&&&&&&&&&&&&&&&&&&&&&&&& 宋光和
&&& 六十年代,为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中国人民在舆论上大力声援,物资上无私援助,军事上分批派出工程、高炮部队入越参战。
&&& 我作为一名空军高射炮兵的信号标图员,于日入越,日轮换回国,入越参战达10个半月。这段经历使我终生难忘,并且有种一吐为快的冲动,引以自豪的感觉。好在现已不用再保密了,因此,仅凭记忆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让想知道当时情况的人了解一二。
&&&&&&&&&&&&&&&&&&&&&&&&&&&&&&&&&&&&         入越沿途见闻
&&& 我是山东章丘人,日入伍,在空军高炮10师 29团指挥连当标图员。日,作为所在团指的先遣人员,提前出国,到达准备换防的28团熟悉实战情况。原定8月份交接防务,实际推迟到了10月中旬。所挑选的6名信号标图员中我是唯一的新兵,在凭祥换上越式军服(不佩带徽章),乘一辆“嘎斯”63型轻便卡车,冒着小雨驶向边关。早上9点,经友谊关、越方关卡审验,进入越南境内。越南的公路、铁路基本是平行构筑的,炸铁路也波及公路,时时会遇到炸弹坑,车辆只得绕道行进,到达谅山走了两个多小时。谅山是越南北方一个省城 (现在城市的面貌皆无,残墙断壁,瓦砾一片),楼基上杂草丛生,墙壁上满是苔藓。市内不见行人,市民都躲到山沟密林处隐藏居住。农村的田野上时不时出现零星的碧绿秧田,这是农民利用轰炸的间隙坚持农业生产。
&&& 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蹦跳着前进,头经常碰到车顶蓬,剧烈的颠簸使得我呕吐不止,最后光吐黄水。一天的奔波,晚上8点多到达了位于宋化的33支队(高炮3师)驻地住下。11日,到了目的地——328大队(28)团指挥连,入越第一天的沿途所见,晕车带来的痛苦,就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         & 敌机轰炸旅客列车
&&& 因为是先遣实习,我又是新兵,只是跟随着参加战备值班熟悉情况,还没有让我参加“跑警报”。所以,经常参加大队组织的临时任务,捡飞机残骸、搬运物资、送文件等。一次战斗结束后,我被通知去捡残骸。乘车路过一处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口时,看到了骇人的一幕!铁路上,一辆旅客列车被炸翻了,四五节车厢脱了轨,侧卧在路轨旁。地上散落的满是男女老少的尸体和伤员,他们有的浑身上下血肉模糊,有的四肢不全,痛苦的呻吟、惨叫,孩子的哭喊声撕人心肺,越中的医务人员在烟火中抢救搬运伤员,工程兵在抢修铁路。眼前的惨景让我们震惊了,这就是刚才美帝国主义的飞机犯下的罪行,他们炸铁路炸桥梁破坏运输线,对旅客列车也不放过。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火下的越南国土!
&&&&&&&&&&&&&&&&&&&&&&&&&&&&          难忘的7·18、11·3战斗
&&& 日,是个“黑色”的日子。美机轰炸了328大队4连阵地,指导员和8名炮手壮烈牺牲,其中有赵玉贵等5名与我同年入伍章丘籍的新兵。战况是这样:这天下午,敌机对外苏防区实施大规模的轰炸,战斗异常激烈残酷。战斗中有4架敌机利用高山作掩护,向4连阵地袭来,第一架越过山头向左飞离,把4连的炮口吸引向左。第二架越过山头向右飞离,又把炮口吸引向右。第三甲在前两架的佯动掩护下,翻越山头直接向阵地俯冲投弹,短暂的间隙火炮掉转不及,无法开火射击,一枚两千磅炸弹在阵地上爆炸,炸毁一门高炮,造成人员重大伤亡。
&&& 晚饭后,我被通知带锹镐外出执行任务。集合上了车,只觉得汽车在夜幕的笼罩下向野外行驶,究竟是什么任务,没有告知,谁也不知道。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汽车停了下来,下车列队,由一位副参谋长作了简短动员,这才明白,这里是越南政府给划出的烈士墓地,在一号公路93公里处。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默默地在为牺牲的战友挖掘墓穴,快要挖好的时候,远处响起了警报声,我们被命令跳入墓穴隐蔽。蹲在潮湿的墓穴里,抬头望着满天的星斗,暗想:炸弹不会扔到这里,下落的弹皮可别砸在脑袋上啊,那可就是自己挖坑埋自己了啊!十几分钟后警报解除,一个个墓穴终于按要求挖掘完毕。运送烈士遗体棺木的卡车到了,我们分成两个组,作好抬棺入穴的准备。副参谋长提醒到“同志们!抬棺时稳一点,棺盖未钉死,不要惊动了牺牲的战友,现在开始抬棺入墓!”听说棺盖未钉死,第一组惊呆了,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当时站在第二组的头一名,见第一组不动,心想:牺牲的是自己的战友,还害什么怕啊,带动二组上前扶住了棺木。第一具棺木是指导员罗国华,我们稳稳地抬起罗指导员的棺木,轻轻地移入墓穴… …。各组迅速行动,很快安放好了烈士的棺木,开棺拍照、封棺、掩埋。越南地方政府的官员、群众赶来了,按越南的民俗举行了安葬仪式,宣读祭文,供奉了香火,然后围着每个墓转三圈,全体脱帽向烈士默哀三分钟,气氛庄严肃穆。环顾四周,来时只有4个坟墓,现在一排排已经连成片,此情此景我们经不住失声痛哭,亲爱的战友!安息吧!
&&& 每一支初次入越参战的部队几乎都要吃一次亏,受次损失,然后战果上升越打越好了,这好象成了规律。恐怕就是古人所说的“吃一堑,长一智”吧。受了损失,总结经验教训,制订改进作战措施,消除薄弱环节,就进了一步,因为主观符合了客观,指挥和作战行动适应了战争规律。情报掌握的越来越准,仗是越打越精,转眼到了换防日期都积极要求延长时间,那是不成!别的部队还在边境等着接防呢。328大队经历了7·18战斗后,胜仗连连战果累累,伙同友邻部队击落敌机近百架。接防的329大队入越才半个月,就遇上11·3战斗,基本损失了一个连。
&&& 日下午,敌机随我们的换防也改变了战略战术,多批多架次对外苏防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敌机多种机型混合编队,主攻、佯动互相配合,带重型炸弹的轰炸保卫目标,带子母轻型炸弹的专门伺机攻击阵地。近百架的大机群前呼后拥,黑鸦鸦一片,掠过防区上空分头开始攻击。领空指挥所是副团长吕财指挥,先以集火近战的方案击落前面第一架,然后以中队为火力组分火射击。面对不同方向的俯冲敌机,八五炮、三七炮、四管高机,猛烈地射击,克夫方向的100炮,苏军的萨姆—II导弹也延伸过来对付高空目标,战斗十分激烈。激战中3架舰载机F—4以2号山为掩护,顺着阳光向处于高地的二连阵地偷袭,拳头大小的子母弹撒落下来,6枚母弹几乎覆盖了整个阵地,设置在另一个山头上的炮瞄雷达也被炸得弹迹斑斑。
&&& 子母弹主要是杀伤暴露在地面作战人员,炸开时象鞭炮噼里啪啦,呈轴承状的小钢珠肆飞,打在骨骼上粉碎性,钻入肉体造成内伤,不击破动脉表面不出血,扒光衣服才能找到伤口,初次没有经验延误了许多战友的抢救时间。抢救人员上来,见流血的呻吟的先救,忽视了吭吭不语的,这些多是内伤气胸,短时间极易造成死亡。不管什么伤势一律抬、背、架往救护车上送,导致伤员死在运送途中。全连除十几人未受伤外,伤亡60余人。连长张传柏、指导员杨培茂、八一电影厂的摄影师朱文富、团修理所的技师阵亡,下连视察的团政委程力、营教导员张作良负重伤,还有些是不钻防空洞看飞机的非战斗人员。战后,抽调补充二连人员重组及时转移阵地。师团指挥员认真分析、研究、改进、制定作战方案,其中重大一条改革是:在继续坚持“集火近战”原则的同时,各连有灵活处置紧急情况权。三七炮连固定一门炮,时刻注意可能出现偷袭机的方向;高机连按排分散到八五炮连,每个排4挺四管高射机枪,掩护中炮的安全;增设近方地面观察哨,紧急情况调频电台直接明语喊话。这在高炮操作大纲上是没有的,用30年代的高炮对付60年代的飞机,还按老战术怎么能行呢。血的教训教育了我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打一仗进一步,以后再没有出现大的伤亡。1·20战斗也是相当激烈,轰炸腾起的烟雾遮挡了观察的视线,指挥员命令拦阻射击封锁2号山!强大的火网压得敌机不敢低飞俯冲投弹,强大的弹道风吹散下落的子母弹。仅以高机排4人牺牲、10余人负轻伤的代价,掩护了中炮一连的安全,掩体外铮亮的钢珠随处可见,加固缩小了掩体起了很大作用。
&&&&&&&&&&&&&&&&&&&&&&&&&&&&&&&        &&& 空中开花和援救友机
&&& 战斗的失利教育了我们,战斗连队掀起改进掩体防护,苦练战法的高潮。政治宣传、英雄事迹报告,鼓舞了士气。战友的流血牺牲激起指战员复仇怒火,严阵以待,务歼入侵之敌!
&&& 日,美空海军战斗轰炸机混合编队,多批多架,F—105在前,F—4在后,向整个防区进犯。指战员带着失去战友的悲痛,满腔怒火集中在炮口上,十字线紧紧压住敌机,近点,再近点!瞄准,再瞄准!当敌机进入最佳射击距离时,指挥员一声令下“开火”!条条火龙带着复仇的炮弹扑向敌机。第一架当即凌空爆炸,机群乍开,象没头的苍蝇满天乱飞,又一架被击中起火冒烟,抖动着一头扎下爆炸,几架冒着黑烟飞向远方。这一仗击落敌机3架,击伤5架,部队无一伤亡。战斗结束,我和战友钻出防空洞,几位越南老人跳下土堰做着手势跑过来,用手比划着飞机空中开花、坠地爆炸的情形,口中直喊“国米买摆(美国飞机),呜——轰!”高兴地手舞脚蹈,象小孩子一样。又冲我们伸大拇指,喊着“中国,莫南!毛主的,莫南(毛主席万岁)!”胜利,欢呼胜利!又是一次战斗的胜利!
&&& 1967年4月的一天,敌机又来轰炸了,批次多时间长,从上午10点一直打到下午3点。40度的高温,炙热的炮管把炮手的头发都烤焦了,许多人晕倒在炮位上,预备炮测手、干部曾是炮手出身的马上顶上去,继续战斗。炊事员送上饭没人吃也吃不下去,放下担子与勤杂人员一块也扛起炮弹往阵地上送。
&&& 这时我已经当了指挥连文书,不参加战斗标图了。在防空洞整整蹲了大半天,湿热得喘不过气来,炮声停了我想到洞口透透气。刚一露头,就见一架大飞机从山沟里钻出来,紧接着又是一架,超低空贴着我们的头顶飞了过去。飞机那么大,声音那么响,飞得那样低,吓得我赶紧缩了回去。是不是打下来了?心中纳闷,还是钻出头来看看。只见前面是一架米格—17,后面是架F—4,几乎是紧跟在一起,莫名其妙。战后方才知道,越南北方的飞机少,不能与美国的飞机对衡,为了防止被动等着挨炸,敌机来袭时,有时也升空打个游击,飞往中国境内的备用机场降落。这次可能是恋战,被美机死死咬住不放,越机为了逃脱,一会爬高,一会下滑钻山沟,无法摆脱美机的紧追。情急之下,只好闯入高炮火力范围,寻求救援。它不停地摇摆机翼示意“我是友机!我是友机!”美机穷追不舍,一起进入高炮火力区。侦察员及时识别报告“前一架是友机!后一架是F—4!”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难容请示报告,没有友机参战通报,两机相距太近,容易误伤友机,不打等于见死不救!领空指挥员瞬间果断下令“瞄准第二架——集火!”一阵炮火打得敌机冒出了黑烟,一头栽下,友机也同时坠落飞行员跳伞了。战斗结束后,越方前来交涉,说是中国高炮部队打下了他们的飞机,按规定要赔偿两架!越南的飞机同时坠毁是事实,两机太近,打美机即可能误伤,救人反而招来外事麻烦,确实难以说清。这时获救的飞行员赶来了,了解情况后,急对他方的代表解释“你们冤枉了中国同志,我被咬住,迫不得已才闯入中国高炮上空求救,打算和美机同归于尽,高炮开火前我已经被美机击伤了,多亏中国同志救了我,我是来感恩中国同志的”,越方马上改换了态度“误会!误会!对不起是误会啊!”与飞行员一起走了。没有飞行员作证,这件国际大事有理也说不清啊!
&&&&&&&&&&&&&&&&&&&&&&&&&&&&        & 夜战——无法比拟的烟火晚会
&&& 一天晚上11点多,我和战友外出执行任务归来,正在半山腰的公路上走着,猛然响起警报。荒郊野外找不到防空洞,我们只好散开在树下隐蔽。只见分散的几束探照灯光来回晃动,这是雷达灯在搜索目标,突然光束中一个小亮点闪了一下,唰地一下上百条跟踪灯光柱交叉照住了敌机,银白色的机身在黑夜中格外明显,几乎是同时高炮、高机猛烈开了火,焰火满天,壮丽的夜战景色展现在眼前。在山上视野开阔无遮无挡,不用担心炮弹皮落到头上,夜晚多是侦察机不会投弹。白天一响警报必须钻防空洞,光听响声难看到飞机,这次在野外了又是看夜战,真是难得一遇。居高临下整个战况尽收眼底:八五炮先开火(指挥仪测手根据距离、高度、速度电动计算出诸元,传输到炮上,炮手对针操作,弹丸引信发射前瞬间三炮手对针完成),只听“咚!”(发射)、“哧!”(弹丸飞行)、“咣!”(爆炸),地面火光一闪,一道亮光上天,炸开红光一片,类似焰火晚会上的大礼炮。五七、三七高炮的弹丸是触发引信,碰到目标爆炸,为了修正弹道,曳光弹与穿甲弹间隔排列,咚、咚、咚连发,红绿火球一个跟着一个升空,煞是好看。14.5四管高射机枪,对空扫射象是一股飓风,粗大的火柱中无数曳光弹呈扇面扫上夜空。整个大队几百根钢管发射,交叉火力将敌机染成了一个大火球,火球转着转着“轰隆!”一声巨响凌空爆炸了,前后仅短短的十几秒钟。四周静了下来,天空只有几个敌机投放的照明弹忽悠忽悠地慢慢下落。
&&&&&&&&&&&&&&&&&&&&&&&&&&&&&          一次未起作用的信号标图
&&& 高炮部队的标图有两种基本形式:近方标图和远方标图。近方标图是略大于火力范围的领空几十公里方圆,面积缩小1:10万的版图。情报来自本团雷达站,当时装备的苏式513环视雷达,天线架在车顶上,呈两个对称的X状。光标每30秒在圆型荧光屏上扫一圈,遇到回波的亮点即是飞机,测报手根据方位、距离用无线电报出数据,标图员听到数据标在图版上,点点连成线就是飞机飞行的航线,方向、批次、架数、高度,在图上是一目了然,供指挥员指挥战斗,战后备份研究敌机活动规律。远方标图是宏观图,可容纳数百公里乃至千余公里范围的空中飞机活动情况。情报来自所在国(地区)的雷达中心,按1:20、50万方格坐标标图。信号标图是指远方标图,收听到的是“滴滴达达”国际通用的电码信号。先前,空中情报是由报务员收到雷达中心发出的电码信号,翻成中文数字报给标图员,标图员再标在图版上。越南战场的飞机是超音速,速度相当快,一收一翻再标不适应实战要求了,从我这一批新兵开始,经过严格的报务和标图训练,由标图员自己操作无线电收讯机,直接听雷达中心的情报(入越参战期间我们接收的一部分是越南雷达中心情报)。头戴耳机,听到一组电码信号,脑子马上翻译出数字和字母,根据一组数字确定一个点,标示在图版上,点连线显示出飞机处的位置和动向,供指挥员掌握方圆数百公里的空中情况,判断确定是否发出“一等”的战斗警报。
&&& 在远方标图的观察中,美机在北越主要是轰炸铁路桥梁、运输转运站,对地面高炮进行压制攻击。当时轰炸的重点有两条线:西线以安沛、太原为重点;东线以宋化、外苏、克夫为重点。敌机有时三五天来轰炸一次,有时集中三五天,天天轰炸。地面火力太猛炸不到目标,飞机返回不能带炸弹降落,就对无辜的老百姓下手,致使城镇、乡村人去屋空,背井离乡,白天纷纷躲到深山避难,工不能作田不能种。愤怒的老百姓抓住跳伞的飞行员,就割耳朵、挖眼,折磨致死,部队晚到一步往往被老百姓弄死了。
&&& 我们轮战部队半年一换,敌机的战略战术也在不断改变。28团参战时,敌机有几个“基本固定”:固定轰炸目标、固定机型、固定炸弹、固定航线、固定轰炸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很少改变。设在主航线上的04号哨的情报变得相当准确,基本指挥所的指挥员一听“洞四哨… …”不用等主要内容全部报出就下达“全部一等”的命令!不一会战斗准能打响。一段时间,我们的远方图几乎成了摆设。半年后29团接防了,敌机也改变了战术,部队换防的情报人家也很清楚,使用的机型由原来的F—105,增加了海军的F—4、A—6等机型。原来主要是从海上入侵,现在是海陆双航线,陆上的航线更危险。美机从泰国基地起飞,直接从西南方向进入北越上空,看上去是攻击西线的太原,但一掉头却直奔东线而来,速度非常之快,稍一疏忽,炸弹就下来了。原来是白天炸夜侦察,现在晚上也来轰炸;原是只带重磅炸弹炸目标,偶尔使用“菠萝”弹杀伤地面人员,现是两千磅和子母弹同时投放,车站、阵地同时轰炸。敌机依靠优越的性能,常常超低空贴着山坡隐蔽飞行,利用复杂气象进行偷袭,搞得部队高度戒备,不能有一点松懈麻痹。
&有天晚上,天空雷雨交加,我值10点到12点的班。交接班时一个雷在指挥所上空炸响,耳机里啪啪啦啦直响,我极力倾听微弱的信号,正要下班的戴根斋连长看到吼了一声“你不要命了!”让我不要带耳机,以免雷击。我把耳机摘下来,责任心促使我又把耳朵凑近了耳机。11点多同志们都睡了,指挥所只有值班人员。突然,从沙沙杂音中时断时续的“滴答”信号中,有一点在西南方向上图了。我赶紧戴上耳机,又有一点连上了,赶紧报告值班干部张副股长“有情况”!张副股长凑近标图版看了一下,以为还远,对信号不好有疑问,就又坐下了。信号中断,十几分钟过去了,还是那两点。一会那个熟悉的信号又随着雷声传出一组,图笔一点已经距火力范围70公里了,我急忙打上个“Δ”!建议进入“一等”!张副股长一边说“沉着,沉着!”一边盯着图版却不下命令,按常规等第二点,看是临近还是离远。同志们劳累了一天,警报一响目标却又离远了,岂不白折腾一回,雷声中信号也不一定准。过了两分钟,第二组信号来了,我标图的笔还没抬起,张副股长下达了“全部一等”的命令。晚了!已到了50公里,随着警报声,敌机掠过了防区上空,战斗没有打响,“贻误战机”的错误形成了。
& 正在领空指挥所检查工作的魏副师长立即下山赶到基本指挥所,了解刚才的情况,下令把所有资料特别是标图资料保存好,不准涂改、擦去,复制下来留待明天核对。同时与团领导一起连夜分析情况追查原因。第二天,标图情况在全师范围内进行核对,我标得最全,上图6点,师指标了4点,其他团有的标1、2点,有的一点也没标上。如果是胜仗,我肯定立功无疑,但“贻误战机”的错误把战功给“错”没了。整顿搞了一周时间。事后不久,延上和张副股长值一个班,我就逗他“有情况!”“哪里?”“沉着,沉着!”“哎,马虎不得,马虎不得!”从他那副认真的样子不难看出,这次教训对他是深刻的难忘的。&&&&&&&&&&&&&&&&&&&&&&&&&&&&&&&&&&&&&&&          擒获飞行员&& 美国侵略越南的飞行员中,绝大多数都是美国人,也有少量加拿大人。飞行员随身携带的物品非常适用和先进,为逃生想得十分周全。除武器手枪、匕首装备外,还有一套自救生存器具:橡皮艇、无线信号发生器、食品、药品、折叠渔竿、海水淡化袋等等,还有一袭30 X 40厘米大小的浅黄色尼龙绸,上面印着13种文字,其中中国文字最大,有汉字和汉语拼音两种。文字的内容大概是“我是美国公民 名字 家是那里 你们不要杀我 把我送回去 我会通过美国政府交涉 给你们好处”,这个我们叫它“投降书”。每次被击中的美机,除空中开花、拉不起来跳伞外,都拖着黑烟拼命往海上逃窜。在公海上落水后,橡皮艇自动充气,躺在上面以压缩饼干牛肉干充饥,淡水袋喝水,钓到鱼撒上特制药粉便可食用,在海上可以维持好几天,无线发生器的信号基地收到,即可判定方位派直升飞机救援,“投降书”是准备被俘后用的。
& 一次战斗中,一架美机被打了个空中开花,一下弹出红、白两顶降落伞,红伞是校级军官,落在防区内的山上,很快被我们的部队抓住。飞行员把手枪摆在地上,高举着“投降书”呼喊着不要杀他。听了我们介绍俘虏政策,知道落到中国军队手里死不了,情绪稳定下来,乖乖地被押到驻地。刚一审问,年长的上校却嚎啕大哭起来,问为什么?他说被打下来太冤,我们义正词严地警告他“你们远涉重洋侵略越南,残酷屠杀越南人民,注定要失败!”“冤枉!对失败不服气吗?”他分辨道“你们用过时的武器把我击落,我服气,我佩服。”经过翻译的一番说明才弄清楚,他说的冤枉是另一回事。原来根据他们的规定,执行100次飞行任务就可回国退役,可得一大笔美金,奖给别墅安享欢乐。另一个飞行员是他带飞熟悉情况的,已经飞过两次了,这次是第三次交接班呢。美金、别墅、回国一切全完了,现在成了越南人民的俘虏了,他能不感到冤吗!说完又哭,哭得十分伤心… …。按越方的规定,抓获飞行员必须4小时内交给越方,公安部队很快就找上门来了,一番交涉把飞行员带走了,只给留下了少量物品。
宣传援越历史 联系援越战友
             战地电影队
                       鲍俊文
  入越作战时,我在高炮五师13团电影队当放映员。  国内“文革”正火,好多影片都遭到了批判,不能放映了,只能放人们戏称“三大战”的《地道战》、《地雷战》、《南怔北战》和新闻简报、纪录片子。就是这些反复放的老片,战士们也百看不厌,甚至能跟着背出台词。异国他乡,单调的军事生活,文化娱乐太少了,十天半月的能看场中国电影倍感亲切。
  战斗连队好办,能进炮就能进去车。周边的十几处哨所,雷达站都在远离防区的深山密林,高高的山顶上,去放映是一件艰苦、危险的任务,我们叫作“巡映”。每次巡映要带上二部正片和一些纪录片,放一遍就得需要三四个小时,每个点不论人员多少必须放两遍,保证值班站岗的都能看上。每个电影组2名放映员,1名司机,1名翻译,是处在独立作战的状态从事放映工作的,要不迷路,要准备应付各种突发情况,尤其是途中随时躲避敌机的空袭。要带足几天的生活用品,还要给哨所捎带部分补给,车箱是我们的宿舍也是仓库。河溪旁大树下,用石头支起锅作饭,车下是餐厅,有时急于赶路,进餐也没个准。
7月上旬轮到我带组去巡映,那天下午一点多才赶到哨所。当得知我们没有吃午饭,哨长让战士给我们煮了一锅牛肉罐头面条,炒了盘鸡蛋和新鲜青菜,哨所有少量越币可以买点菜蔬,对于长期吃不上青菜的我们,简直是美味佳肴了。
  匆匆吃过饭,便在哨所的小茅草屋里放电影,影幕用战士的床单代替,一米见方的影屏倒也清晰,只是为了遮光把门窗用雨衣蒙了个严严实实。7月的越南是雨季,晴天闷热高达40多度,小茅屋成了“蒸笼”,在这样的环境坐上三四个小时看电影,是什么滋味可想而知,一遍放完已是下午5点多,首批观众四五个战士成了水鸭子,坐的床板上是一摊摊汗渍,看到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身影,也激动地跟着喊万岁!晚饭后的第二批移到屋外,这批不再受蒸熬了。放映完毕已是11点钟,我们收拾好机器向下一个放映点雷达站出发,给哨所留下了部分面条、罐头、脱水菜,后勤的补给车还要10天才能转过来。
  哨所与雷达站相距近60公里,在坑凹不平的崎岖山路上行进了30余公里,汽车了抛锚,是方向盘失控不敢勉强行驶了,驾驶员小宋捣鼓了一小时也修不好,最后只好把方向齿轮轴箱拆开,发现是齿轮爆裂了几处,车上没有工具和配件,自己也无法修理。经过商定,我与小宋去雷达站报告情况,翻译与放映员看守汽车。当我们到达雷达站时天已大亮,他们马上与指挥所联系派工程车来修,返回我们又走了大半天时间,来到车旁早已是疲惫不堪了,路上我们只是干吃了点饼干,饱喝了一气水,便倒头而睡,二昼一夜没有合眼了。待我们醒来已是下午4点,工程车还不见踪影,心里那个急啊!雷达站派2个战士翻山走小路找到我们,告知工程车今早已出发,按说应该到了,可能是路上有麻烦,让我们去站上吃饭,我盘算着来回又得好几个小时,婉言谢绝就地等吧。直到晚上9点,工程车终于来了,原来路上有空袭警报,走走停停,又跑错了一段路才来迟的。车很快换修好了,我们煮了两锅面条,草草吃完各自分头行进。
  天不亮赶到了雷达站,便立即放映了第一场,准备上午再放一场,站上20几个人呢。指导员与我商量说,折腾了两天一夜了,你们好好休息一天,第二场晚上移到山下放,山下有几个村庄,村民对我们很好,可以增加中越友谊。
  早早吃过晚饭,我们在山下的空地上架好影幕,调好放映机播放起中国歌曲,老百姓便成群结队,扶老携幼赶来了,有几个会讲点华语的年轻人还到放映机旁与我们比画着,问电影是什么内容,说要不是中国部队来这里,他们一年也难看上电影。
  10点放映才结束,我们立即收拾机子准备走。站长和指导员劝我们住一晚明天再走,下午宋化防区战斗相当激烈,还有一些定时炸弹没有排除,因为下一个放映点必须经过宋化。我们认为晚上走比白天安全,遭空袭的机会少,晚上也凉爽。
  到达宋化防区时天还没亮,只见铁路线上灯光点点,号子声起伏,这是中国的铁道兵在抢修被炸的铁路。扭曲的钢轨翻在路旁,烧焦的树桩还在冒着火星,一股呛人的焦糊味。有人用手电筒包着红旗示意我们停车,告诉路上凡是插小旗的地方就是有定时炸弹,汽车慢行千万别靠近。前面有两名战士为我们引道,拐来拐去的,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爬行了近一小时,终于通过了危险区,横穿过一条小河便上了一号公路。这时天也亮了,哗哗的流水吸引了我们,好几天没有洗个澡了。把车隐蔽在树丛下,我们纷纷跳进河里,痛痛快快地洗起了澡,尘土没冲干净,肥皂还没有抹,“轰”的一声巨响传来,满天的沙石泥土从天而降。没有听见飞机声啊!怎么就下来炸弹了,对了,是定时炸弹爆炸了,也许是工程兵在引爆,接着远处又是一声。危险之地快走啊!抱起衣服湿淋淋地爬上车,在公路上急驰而去,现在想起来是有惊险有艰难也有乐趣的战地生活。
宣传援越历史 联系援越战友
[分享]吃不成的汤圆
吃不成的汤圆
  岁月流逝,转眼快要40年。当年在援越抗美的战场上,撼动人心的激烈战斗,就象一幅幅壮烈而又绚丽的画卷时时浮现在脑海中,忘不了,也挥之不去。
  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战斗情景,烈士遗容相貌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在35支队14团2营5连当卫生员。
  8月30日上午,我到炊事班帮厨,中午吃汤圆,糯米面、白糖芝麻馅。炊事班一大早就备好了料,糯米粉已拌成团,麻儿馅也配好。我们忙碌不停,放麻糖,搓汤圆。圆溜溜、白嫩嫩的汤圆粘上芝麻,在清汤里翻滚,熟了汤圆整齐地浮在汤面上,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接敌情通报,午后有攻击波,连队决定提前开饭。炊事班很快把大桶的汤圆送上阵地,扯开嗓子喊:同志们开饭喽!糯米、白糖、麻心汤圆啊!喝口甜汤润喉咙,吃饱了打胜仗呵!战友们端着碗,围上正盛着汤圆。
  当!当!当!警报响了,盛到碗里的汤圆没来得及吃一口,战友们扔下碗筷冲上了炮位。我和炊事班长赶紧收拾起担子,放到树丛里隐蔽,抓起药箱准备参战。
  阵地上一片寂静,只有测距机手在报读诸元:2号目标距离8000,高度5800!“瞄准第二批右边第二架!”连长发出了准备射击令,… …距离4000,高度3500!“放!”6门火炮咚!咚!咚!咚!喷发出愤怒的火焰,瞬间整个防区炮声响成了一片。当即一架敌机被击中,机尾拖着浓浓的黑烟向远方坠落。这时第三批敌机俯冲下来,投下2箱子母弹,4片弹壳在空中晃晃悠悠,撒落的子弹纷纷落地爆炸,有几颗落到2班的炮位上,立即腾起一股烟尘。
  见阵地受到攻击,我飞奔了上去。2班掩体内硝烟弥漫,受伤的战友还挣扎着坚持战斗,口中呼喊着语录!二炮手王茂光,四炮手周巨洪,五炮手张怀增满身是血,侧倒在炮位上。我第一个包扎好同乡陈继来后,立即对伤势很重的同乡周巨洪进行检查,发现他呼吸非常困难,就口对口地进行人工呼吸,直到他的心脏停止跳动,我才含泪离去。王茂光、张怀增也因伤及心脏,身体慢慢凉下来,我欲哭无泪,悲痛万分,拼命地做着人工呼吸… …
  战斗结束了,我才觉得左脚不听使唤了,低头一看血已染红了半截裤腿,原以为是战友的鲜血,剧烈的疼痛才知道自己也负了伤。我剪开裤腿用急救包紧紧扎住伤口,又投入了运送伤员的行列。
&&&&& 救护车载着十几位伤员往野战医院送,我也在其中。伤员们相互鼓励,咬紧牙关不叫一声痛,担架让给重伤,我们几个挤坐在车后板上。
  8.30战斗,让我终生难忘。牺牲的战友长眠在异国他乡近40年了,回想起那天已盛上清香的汤圆,没有送入口中的战友,匆刻之间就离去了!不堪回首的往事,令人刻骨铭心!逝者长眠,生者难忘,每每想起,我遥望南天长空,默默地凭吊越北丛林的战友… …
青春无悔下南关经雨硝光征战难英烈碧血染劲草只对皓月照青山
(18.87 KB)[推荐]《啊 高炮》一书
宣传援越历史 联系援越战友
痴情的姑娘
  出国作战,部队的纪律十分严明。除外事工作人员,严禁与越南群众接触,其中有一条规定不得与越女青年来往,更不能与她们谈情说爱。这样规定主要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为了使指战员集中精力完成作战任务,表明我们是正义之师,文明之师;二是避免引起外交上的纠纷。六十年代中期,青年思想比较单纯,社会风气正,政治宣传教育抓得很紧,一系列规定执行起来都比较顺利。当然,违法违规的也有,只是极少数人。
  战争的消耗主要是人和物。当时的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北方的男青年都参军去了南方,残酷的战争造成人员大量减员,征兵年龄日见放宽,男女青年的比例愈见失调。大批中国的援越部队其中也包括前苏联的导弹部队进入越南国土,接替了越南人民军的防务,加快了解放南方的进程,无疑给处于危难之中的越南老百姓带来了某种生机和活力,在北方的民兵青年突击队几乎清一色是女青年组成。走的路上,有时会遇到一群群女青年,她们面带笑容会主动与我们打招呼“召个董基”!越南姑娘与黑瘦的男子大相径庭,白白胖胖,披肩秀发,穿着紧身无衣领白衬衫,肥大的黑裤子,脚上永远是一双塑料凉鞋,上身的线条分明,其相貌特征与我云南傣族姑娘差不多,处次见面,印象特别深。
&&&&&& 从安沛东60公里的保河火车站,驻有我军一个高炮团,该团三连附近有一户越南老乡,男主人被飞机炸死了,两个儿子到南方打仗去了,家里还有母女3人,大姑娘叫武梅20岁,小姑娘叫武俊18岁,象一对花瓶水灵灵的。
&&&&&& 由于这家人的住处与三连的炊事班很近,没过多久,武家的老大竟然与炊事班王班长混得很熟了。有时他们偷偷地约会,相互教授本国常用语,慢慢地克服了语言间的障碍,心灵更相通了。
  &实事求是地讲,越语学习起来并不十分困难。这样一来一往,感情日益深厚,这位王班长居然不听连长指导员的规劝,有时还利用战斗的间隙,为她们家干些打柴挑水、施肥种菜的农活,道好象真成了国外来的上门女婿。
&&&&& &这个情况很快就按级反映上去了,有关部门马上专门派出工作组调查处理,其结果是立即将这位想在国外当上门女婿的伙计,押送回国军法从事。
&  我们这头是解决了, 但武姑娘这边却不依不饶,听说她知道王班长被押送回国,哭得是死去活来,几天都不吃一口饭,也难得她的这一片痴情
宣传援越历史 联系援越战友
军用代金券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发行史上,曾经发行过一种特殊的货币“军用代金券”。由于新中国的《货币图录》一直没有披露过,钱币市场上很难见到,广大钱币收藏爱好者对它更是知之不多。
  让我们把时空追溯到38年前,继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又在印度支那发动了越南战争。在越南人民抗美救国处于危难之时,1965年6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应越南政府胡志明、黎笋、范文同等领导人的请求,毅然决定出师“友谊关”抗美援越。为配合我国援越部队秘密进入越南作战,中国人民银行受国务院令,专门赶印制了1965年版“军用代金券”,以代替人民币在援越部队中流通使用的一种军用货币。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还选调了一批精干工作人员随部队出国,在出境口岸兵站或后勤部门负责兑换、发放、储蓄工作。
  军用代金券全套六种面额,总计陆元陆角陆分,与人民币等值使用。所设制,除把1、5自然数作为“重要数”外,其主要因素是象征六六大顺,寓意我军顺利出师,胜利归来。军用代金券采用正反两面胶版印制,在券面设计上正面采用四连框封闭式,将主景图案、面额、冠字号等要素巧妙地并于四周花饰框内,并在框内上端横印出醒目的“军用代金券”五字,下端打上&#年”纪年字样。背面设计采用机制花饰花边烘托出面额数字,面额越大花饰线条就越千变万化。还在券面的左右端细细地由上至下点缀上“仅限内部使用,禁止市场流通”字样。欣赏起来更感到它的神密与高深莫测,而庄重大方极富变化的画面与第二套人民币版面设计又有异曲同工之美。
  茶绿色壹分券主图为“飞机”,票幅均为8.9cm×4.2cm。军用代金券是发给抗美援越部队干部的每月工资和战士的生活津贴费,限在越南境内我援越部队军人服务社购买日常生活用品。1970年7月,抗美援越部队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回国,部队被要求必须立即将未使用的军用代金券收缴并兑换成人民币。部队回到我国边境线的兵站,此券即作废。本来代金券发行量就十分有限,加上使用范围又严格受限,流通时间也很短,部队纪律严明,回收销毁彻底,能流入社会及收藏者手中的也就微乎其微。特别是当时国内人民生活水平还处于较低程度,部队干部的每月工资只有20-30元,普通士兵每月津贴也仅有6元。军用代金券能有幸保存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我们今天收藏它自然成了不可多得的“珍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值得赞赏的是,我30余万援越部队是秘而不宣入越参战的,故军用代金券券面上没有直接打上国徽和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但从券面上的主体图案就能品味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风采。如壹分券、伍分券的主图一看便知是架中国民航飞机。因为机头有由五只五角星与机翼组成的航徽图标,机尾上翼有鲜艳的五星红旗,机身还有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的“中国民航”四个浑厚有力大字。在伍元券面上,其主图友谊关城楼上缘镶刻有潇洒奔放的“友谊关”三个大字,是出自陈毅元帅之手。整套军用代金券显得庄严大方、朴实生动、内涵一目了然,代表建国以后即时代精神风貌,具有严肃的军事行动和浓郁的政治氛围。
  中国援越部队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为支持越南人民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神秘的陆元陆角陆分“军用代金券”应该让更多的人都了解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6:19:23编辑过]
宣传援越历史 联系援越战友
发表评论:
馆藏&1355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影里的经典台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