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视频过程中不会生长有长虫怎样能解决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肥水的误区和正解
11:21:18 来源:网络 关键词:&&&&
  肥水又称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是放虾苗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具有饵料培养简单、节约成本和效果显着等优点。
  笔者十年来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养殖技术工作,发现许多南美白养殖户对肥水工作存在许多误解。为此,特谈谈肥水时应注意事项,供参考。
  一、肥水时间
  笔者在肥水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肥水初期,约从施肥后第3-4天开始,由于单细肥藻类迅速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二氧化碳,引起酸碱度(pH)升高,有时达到9.5,甚至更高。但到第15天以后,逐渐下降,到第20天左右,pH值降到8.3左右。这个pH值,最适宜对虾生长。这个时候的水色、透明度和浮游动物都处在最佳状态,最适放苗。因此,施肥时间,应安排在放苗前20天左右最好。
  以往有些南美白对虾养殖户经常在肥水时遇到这样的难题:就是肥水的结果是pH值升高,不肥水又没有浮游生物,既影响幼虾生长,又影响水质环境。因此,合理安排肥水时间,掌握肥水特点和规律,对指导养虾很有意义。
  到目前为止,还发现有些南美白对虾养殖户不肥水就放虾苗,认为不肥水,水中也捞到浮游动物,既可节约肥水成本,虾也能生长,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不经肥水的池塘,池塘浮游生物量少,不利于对虾生长。
  二、肥水方法
  许多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反映,虾塘施肥后,水肥不起来。一旦肥起来,很快又变清,反反复复,很难培养藻类。
  经了解,许多南美白对虾养殖户为了&彻底&毒塘,将养殖水体中所有的敌害生物(鱼和白虾)、细菌、病毒、病原体杀死,防止虾病发生,采用了全水体消毒方法。养殖水体有多深,就用多深水体消毒。这种毒塘的目的和愿望是好的,但效果适得其反,副作用大,弊大于利。
  以上用进满水的方法毒塘和消毒,敌害生物及各种病原体当然会杀死,但池中各种有益生物,其中包括各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也被杀死,这些生物被杀死后,水体变透明,变清,看到池底。在这种水环境中,已不存在藻种。没有藻种,当然就没有繁殖藻类的亲体。这就是施肥后水难肥的原因。这种水体由于藻类少,即使培养一定水色和透明度,也不持久,所以水色反反复复,很难肥水。
  正确的毒塘方法,是进水10厘米左右,以刚淹没池底滩面为准。这种水体既能把池底细菌、病毒杀死,也能把敌害生物杀死,又节约成本。若水深为10厘米时,毒塘费用为15元/亩,若1.5米时,费用增加15倍,费用为225元。10亩则为2250元。
  用以上方法毒完塘后2-3天,即用80目网纱过滤进水,防止鱼类、虾幼体或卵,以及大型浮游动物进入塘内。这时进的水,带进大量浮游生物,即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这些浮游植物在施肥时,吸收营养盐,24-48小时内即可培养出良好水色和透明度。浮游植物迅速繁殖又为浮游动物提供饲料,浮游动物又迅速繁殖,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时刚放下的虾苗,在良好环境中便迅速生长。
  过去和现在都有书刊介绍,用多次施肥方法肥水:第一次进水30-50厘米即施肥,待水色和透明度调节好后,再把水位加高,进行第2次施肥,或第3次施肥。其根据是,水位低容易升温,有益藻类生长。笔者曾对此做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肥水不论效果、时间和成本,都比多次进行肥水好。
  三、肥水物质
  笔者长期在广东从事对虾技术服务工作,并到过海南,接触到许多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发现不少南美白对虾养殖户用花生麸、米糠和鸡屎等肥水。并听到南美白对虾养殖户讲,这些都是某专家教授教他们使用,这里面有些是错误的。
  上述肥水物主要成份是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均不易溶于水,不易被单细胞藻类吸收和利用。沉积池底后会腐烂发臭,污染底质,留下隐患。同时成本增高,又增加南美白对虾养殖户负担。
  笔者在广东斗门和广西北海听到反映,发病虾塘有80%是使用鸡粪肥水,而用无机肥,例如尿素和过磷酸钙肥水的虾塘,基本上不发病。&   广西钦州和广东湛江有些南美白对虾养殖户用鸡粪肥水,效果也不错,但他们使用方法是这样:在虾塘边建一个水泥池,把鸡粪倒在池内加水发酵,再加石灰及其它消毒剂消毒。待使用时,搅匀,并用网纱过滤后,用水全池泼,不用鸡粪渣。
  使用哪些物质肥水,应由池塘底质状况决定。一般来说,泥质和沙泥质池塘,直接用无机肥效果最好。沙质底、高位池和铺地膜池塘、肥水时困难些,可用无机肥和有机肥相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
  以往和现在有许多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养虾热情很高,也舍得花本钱,用虾片、豆酱、鸡蛋,甚至买丰年虫孵化喂虾。其实这些都没有必要。从经济角度讲,浪费资金;从保护环境来讲,容易污染水质。因为经过肥水的虾塘,在水色和透明度都适合的条件下,存在大量浮游动物,只要用大于或等于30目网纱在池边轻轻一捞,倒到透明玻璃杯内,加水稀释,就可以清楚地看见许多密密麻麻的浮游动物在游动。幼虾最喜欢吃这些浮游动物。这些浮游动物具有不饱和脂肪酸,是幼虾最优质饵料。一般水深1.5米,每亩放5万尾虾苗的虾塘,在放苗后15-20天内,不用投饲料,幼虾都正常生长。
  四、水质追踪
  有些南美白对虾养殖户认为,放虾苗前进行肥水,是为了培养浮游动物给幼虾吃。开始投人工配合饲料,对虾不再吃浮游物,改吃配合饲料,水色和透明度并不重要。更有甚者认为,水越清,水就越干净,水质就越好,这更是大错特错。
  须知,肥水最重要作用之一,是增加氧气。池塘通过肥水,改变了水色和透明度。而水色和透明度主要是由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透明度就越低。浮游植物的作用,是能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浮游植物越多,则放出的氧气就越多。凡养过虾的人都知道,天气好,不下雨,虾不容易发病。相反,若是阴雨天,特别暴雨、大暴雨或台风天气,虾最容易发病。虾发病原因很多,最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以上天气来临时,浮游植物光合减弱,供氧量自然减少。据报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含量占海水池塘溶氧收入可达91.3%-100%,是池塘中氧气的主要来源,而大气的扩散作用在池塘溶氧收入中仅在5.3%-7.8%。同时,浮游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又吸收池内丰富的无机盐类,是池内生物链的重要环节。因此,浮游植物是稳定虾池生态环境的核心,是保持池塘生态平衡的主力军。
  广东新会市大鳌镇着名养殖户伍福根有600余亩虾塘,他从实践中认为,透明度在8-13厘米时最好,这也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这样虾塘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颜色鲜艳透明,弹跳力强。而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的虾塘,养殖的虾往往红须、红尾、弹跳力也不如前者。
  有些南美白对虾养殖户不认识以上调节水体透明度的重要性,往往错过调节水质的时机,给对虾养殖带来损失。广东珠海斗门一养殖户养殖一个10亩塘的南美白对虾,在放苗后十余天,水突然变清,可清楚地看到幼虾在池底游动,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对此还很高兴,说虾苗活力好,成活率高。但笔者当即指出,应立即施肥、改良水质、培养藻类,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但该南美白对虾养殖户不以为然,还以为是吓唬他,不采取措施处理。事后第三天,笔者接到该南美白对虾养殖户电话,说有发病虾出现,有虾停在池边。这是由于水中缺少藻类,导致缺氧,引起对虾产生应激反应的结果。事后尽管采取措施处理,但损失还是不少。
  及时处理水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水色刚开始变淡,立即施肥时,施用的肥料很少,水色很快就恢复正常。相反,迟半天、一天、甚至更长一些时间,全池水都变清,花的代价就更大,施肥量也大增,增加开支,更不合算。
  在养虾过程中,最常出现的不正常水色有两种:一是突然变清看到池底;二是变浊水,呈乳白色。引起原因主要是天气突变,或是缺氧,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或是浮游动物暴性繁殖,大量摄食藻类所致。
  处理方法如下:如果是水突然变清,应及时排走10-20厘米水,再加进10-20厘米水;如果隔离虾塘水质好,对虾生长也正常,可接3-5厘米高度的水过来。这些措施可补充藻种,方便肥水。抽完水后,应立即施肥。如果是乳白色浊水,可采用如下措施处理:①用些消毒药物,杀死部分浮游动物,但所用药物浓度以对虾安全为前提;②停止喂料1餐,目的是让虾饥饿,抢食部分浮游动物;③换水5-10厘米;④立即施肥。施肥时,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阴天,特别是雨天不要施肥。
  水质:南美白对虾水质要求较严格。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溶解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0~8.5范围以内,透明度在30厘米~60厘米,氨氮小于2毫克/升。平常定性确定水质的好坏可用&一触,二尝,三闻,四观&法。即用手指捻水,滑腻感强的不是好水;口尝时苦涩不堪的不是好水,应是咸而无味的才是好水;鼻闻有腥臭味的不是好水;眼观水中的浮游种类组成缺乏,水色异常(发红,变暗),泡沫量大,且带杂色的不是好水。正常的海水泡沫为白色,泡沫量越大,表示海水的富营养化越严重。
  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这些绿藻或硅藻是池塘微生态环境中一种良性生物种群,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目前最常用的培养水色的方法是在池水中按一定的比例施放氮肥和磷肥,一般施放氮磷肥的比例为20∶1。&
感谢你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
提醒:打赏金额将直接进入对方账号,无法退款,请您谨慎操作。  当前位置:&→&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三
今天是:日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第一信息平台!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三种常见红体病及解决方法
09:56:00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中国水产养殖网        浏览量: 3802 次
南美白对虾“红体”是疾病发生后导致的一种常见症状表现,其产生“红体”有多方面原因,然而有些养殖户在碰到这种情况时,都往往将其看成最严重的“桃拉病毒病――俗称红体病”,随后开始病急乱投医,滥用药物,但是由于没有将其对症下药,而导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严重影响对虾的最佳治疗时间段。实际上,桃拉病毒病、红腿病、应激性红体这三种病虾在肉眼观察下,其外观上都会呈现出红体现象,因此我们技术人员必须准确无误的判断和鉴别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症状,及时做到对症下药,减少养殖户的损失。主要“红体”有以下三种。应激性红体:触须、尾扇发红在对虾养殖的过程中应激反应产生的红体时常发生。在气温突变、暴雨、施药、换水、捕捞等。我们技术员在做塘口服务时,只要检查对虾时多数情况下都会产生“红体”。当水环境突变导致水质中的理化指标(pH值、氨氮、亚硝酸氮、水温等)陡然变化时,对虾会产生应激反应,触须、尾扇会变红;在下地笼、撒网、拉网等活动对虾体表也会发红。这些“红体”是属应激反应引起的,此现象会在环境稳定后消失。在产生应激反应阶段,对虾的抗病能力将会急剧下降,很容易会感染细菌、真菌、病毒,而后继发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疾病。应激性红体的解决方案:(1)在高温多雨的夏季要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性,定期调水,保持良好的水质,维持水质稳定。(2)塘口一天的换水量不可过大,每次的换水量不得超过原水深的10%,且换水时应注意水源与塘口水质的水温(选择凌晨进水)、盐度、pH值等不要偏差太大。(3)水质中的理化指标突变,及时进行病害预防,选择刺激性较小的药物,进行全池泼洒。(4)养殖期间定期使用芽孢杆菌,既调控了水中的氨氮、亚盐,提高机体的抗病力。(5)在饲料中添加VC、免疫多糖、钙、乳酸菌等来提高对虾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红腿病:附肢、游泳足发红红腿病是由副溶血弧菌和气单胞菌等引起,主要在高温季节容易爆发,其特点发病快、死亡率高。此病爆发的原因与水质、底质恶化有密切关系,尤其在多年不清淤、不消毒、水质流通不佳的池塘。患病对虾的附肢发红、游泳足都发红,病虾多是在塘口缓慢游动、停止摄食或摄食量减少,患病对虾很快便会死亡。(注:与塘口溶氧偏低,导致对虾附肢发红区分开,可将发红的对虾置于溶氧正常的水环境中,不久体色恢复正常。)红腿病的解决方案:视天气情况而定第一天:“抗激灵+黄金多糖+应急硬壳灵”3亩/组,外泼增强体质后消毒。第二天:上午“超碘”消毒,3亩/瓶,下午“强效底净”改底,3亩/袋。第四天:“弧菌天敌”可靶向消灭副溶血弧菌和气单胞菌,3亩/瓶。全称内服:“迪诺康+黄金多糖+高稳维西+肝胆泰乐”40斤饲料/组。(注:缺氧导致对虾红体时,提高水体溶氧即可。开增氧机、撒“原子氧”)桃拉病毒病:虾体发红由桃拉病毒(TSV)引起,在放苗后30-60天对虾5-9公分时爆发,主要由于水质底质不稳定、天气变化造成的。常在对虾蜕壳期出现,此时对虾体质弱、抵抗力差,死亡率达到90%!病虾早期出现游塘,体表无明显变化,尾扇出现蓝色斑点或细小白色斑点,肉眼只能看出肝脏肿大、颜色变淡红色,感染2-3天后,病虾摄食量猛增、触须变红、肌肉浑浊。病虾后期出现红须、红尾、软壳、体色变为茶红色,病虾摄食量减少,在水体中上下缓慢游动,离水后很快死亡。患病虾多是并发细菌性白斑病、空肠空胃、肝脏萎缩等疾病。桃拉病毒病解决方案:该病没有特效治疗药,无法根除治愈,保守治疗,只为减少损失:1、消毒:“虾蟹活力液或超碘”3亩/瓶,减缓传染速度。2、外泼:“黄金多糖+生命元+迪诺康”,3亩/组,对虾摄食量已经很少。3、提高水体溶氧,使用“原子氧”,2亩/袋,防止因溶氧低大批量死亡不管价钱高与低,尽快出虾,减少损失。(注:养殖期间桃拉病毒病很少见,多是病虾并发细菌性白班、空肠空胃、肝脏萎缩等对虾综合症。)不同原因的红体如何辨别?三者“红体”虽然有时不易区分,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应激性红体:最明显辨认方法是把对虾置于良好的水质下暂养一段时间,红体症状即会逐渐消失,恢复正常体色,而后两者则不会。红腿病:主要症状是附肢、游泳足较红外,肝脏是无明显变化的,体表也无黑斑。与桃拉病毒病有明显区别。桃拉病毒病:基本无红腿现象,且久病不愈的患病对虾甲壳上会有不规则的黑斑,肝胰脏变异,甚至糜烂,肠道发红肿胀。所以通过以上所述症状,可以使我们比较容易的区分开不同的红体现象,及时做到对症下药,减少损失。在排除南美白对虾自身携带的病菌导致发病外,其他部分非病毒性疾病是可以通过前期预防的一些措施来控制对虾发病率的。应激性红体简单来说是无法规避的,我们只能及时通过正确的解决方案尽快让对虾进入健康状态;红腿病在以上篇幅中已提到解决方案;唯独桃拉病毒病是迄今为止无法根除治愈的。往往养殖户会认为防了没生病而感觉浪费了成本,多此一举,而后不在预防,在大面积爆发疾病时再去处理已无法换回损失。所以说水产养殖“重在预防,防治结合”!预防是小,治疗是大,不可因小失大!作者: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bsp&nbsp刘一山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上篇新闻:
下篇新闻:
& 相关资讯:
& 相关文库:
扫一扫下载水产村手机客户端
客服热线: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  当前位置:&→&南美白对虾业会被隐孢子
今天是:日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第一信息平台!
南美白对虾业会被隐孢子虫干掉吗?
18:03:00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水产热点        浏览量: 4326 次
这几年,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各种报道的五花八门的病原体也让我们养殖户感到对虾养殖业的前途是越来越迷茫了。2010年的病毒原因,2012年的变性弧菌原因,2013年的藻毒素原因。到这两年隐孢子虫病因在对虾养殖业里好像是洪水猛兽的一种新病种,偷死、肝萎缩、棉花虾和白身等等都归罪于这个虫子身上。那么这些病因到底是怎么样的形成大规模的传播?致病机理又是怎么样形成?怎么样才能够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对这些疾病的未知更加使养殖业从业人员感到迷茫、害怕,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明年的养殖业。本月有幸和杜国平老师、宋健总经理在杯莫停客栈,围炉通宵夜谈相关的问题,感到把这些一一总结出来,把他们分析一下,可能对我们对虾养殖业会有一点点的帮助吧。我们所谈的或者非常不正确,也算是一个抛砖引玉吧。第一个话题是隐孢子虫病其实好多年前人类已经非常清晰的了解,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病,只要我们了解他的传播途径、流行环节和条件就不会感到他是洪水猛兽,其乃可以预防和治疗之。早在1976年,Nime和Meisel已经首先报道2例隐孢子虫病的病例。随后,随着对隐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病认识的提高以及检测技术的发展,发现的病例数日益增多,在上个世纪,对隐孢子虫病的传播途径、致病机理,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人类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一、隐孢子虫病的病原体和症状隐孢子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原虫,该病原具有广泛的宿主类型,也可寄生于人、哺乳类、禽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等240多种动物。目前已知隐孢子虫有效种有20多个。&nbsp动物等等由于寄生微小隐孢子虫而引起的疾病,就称之为隐孢子虫病,这是一种以腹泻等等消化道症状(而不是其他系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二、隐孢子虫病感染途径1、隐孢子虫病的病因:隐孢子虫卵囊为隐孢子虫病的唯一感染体,也就是说:隐孢子虫病的病因就是隐孢子虫卵囊。所以,隐孢子虫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重点就在:消灭、减少水体、底泥里的隐孢子虫卵囊而不是解毒等等其他方面的工作,同时,可能由于水体或者底泥存在有大量的隐孢子虫卵囊,导致对虾可能会重复感染隐孢子虫卵囊,因此单独用口服药不可能治愈隐孢子虫病。隐孢子虫卵囊有两种:1)厚壁卵囊:约占80%,具有二层囊壁,直径4~6μm,在小肠微绒毛区的卵囊约为1μm。2)薄壁卵囊:约占20%。这么小的卵囊,未经染色的是?很难用显微镜看到的。经用改良抗酸法染色后,在被染成蓝绿色背景的标本中,虫体被染成玫瑰色。2、隐孢子虫病的传播过程从上图可以看出:水源污染了隐孢子虫卵囊是造成隐孢子虫病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卵囊对外界的抵抗力强,常用的消毒剂不能将其杀死,10%福尔马林、5%氨水,加热65-70℃30分钟,可杀死卵囊。所以做好外来水源的消毒前预处理、保持水体相对干净和做好清塘工作是预防隐孢子虫病的重要手段。对虾或者其他鱼吞食的隐孢子虫卵囊后,在消化道经消化液的作用后,囊内的4个子孢子逸出,先附着于肠上皮细胞,再侵入细胞,在纳虫空泡内行裂体增殖,先发育为滋养体。经3次核分裂发育成Ⅰ型裂殖体。成熟的Ⅰ型裂殖体含8个裂殖子。成熟的裂殖子被释放后,侵入其他上皮细胞,发育为第2代滋养体。第2代滋养体经2次核分裂发育为Ⅱ型裂殖体。成熟的Ⅱ型裂殖体内含4个裂殖子,释放出后的裂殖子发育为雌、雄配子体,二者结合后形成合子,开始孢子增殖阶段。合子发育成卵囊,成熟的卵囊含4的裸露的子孢子。卵囊有薄壁(约占20%)和厚壁(约占80%)两种类型。薄壁卵囊只有一层单位膜,其内子孢子逸出后直接侵入肠上皮细胞,依然行裂体繁殖,而致宿主自身体内重复感染、厚壁卵囊在肠上皮细胞或肠腔内经孢子化(形成子孢子)在囊内形成4的子孢子后。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孢子化的厚壁卵囊具有感染性。完成整个生活史约需5-11天。手感染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体征与受感染的生物的机体免疫状态有关,体质越差的生物,太多消化道症状月明显。三、隐孢子虫病的诊断(一)、实际养殖生产的诊断从对虾粪便或鱼的胆汁中检查到隐孢子虫卵囊,结合对虾的消化道症状就可以诊断为隐孢子虫病。(二)、实验室诊断1、病原学诊断:金胺酚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等。为提高卵囊的检出率,涂片染色前应先浓集卵囊,推荐使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法。&nbsp2、免疫学诊断:免疫荧光试验(IFA):直接免疫荧光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免疫印渍技术(Western&nbspBlot)3.分子生物学诊断:隐孢子虫核酸DNA序列的研究分析DNA探针PCR国外已有用PCR法检测粪便标本中卵囊的报道,但是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肠道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四、隐孢子虫病的治疗和预防目前,对于隐孢子虫病的治疗尚无理想的有效药物。国内使用大蒜素治疗,有一定疗效。国外报道口服巴龙霉素2周后,卵囊排出数量减少,但长期疗效仍不确定。确诊为隐孢子虫病:1、可以拌料口服大蒜素控制症状和预防继发性感染。2、重点是加强水源的消毒前处理,对水源进行沉淀和沙虑再加强换水。3、尽可能的降低水体和底泥的有机物含量。预防:1、加强底泥的清理。2、尽可能配备沙虑和蓄水池。来源丨水产热点(Shuichanredian)作者丨施工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上篇新闻:
下篇新闻:
& 相关资讯:
& 相关文库:
扫一扫下载水产村手机客户端
客服热线: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当前位置:&→&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消
今天是:日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第一信息平台!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消毒和杀虫有哪些风险?
出处: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
作者:卓关闪
中国水产养殖网
  作者: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福建片区技术主管 卓关闪  南美白对虾养殖免不了受到病菌和虫害的感染,消毒和杀虫也理当用之。但是,消毒和杀虫都有一定的影响或是风险,特别是有些养殖户以消毒和杀虫为主的管理。殊不知,在养殖过程中频繁使用,更是加大了养殖的风险。消毒和杀虫都会对藻类和养殖对象产生伤害:  第一,致使藻类死亡或倒藻,产生大量毒素,使溶解氧下降;  第二,引发一系列水质、底质问题,促进有害病菌大量繁殖;  第三,对养殖对象造成应激,引发厌食或死亡;  第四,水体环境恶化、缺氧,导致养殖对象活力和免疫力下降,更加容易被有害病菌感染致病;  第五,长期使用会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为以后的治疗埋下隐患。消毒和杀虫只是一种习惯,调整管理态度就能避免。以“养护”模式为主,保持对虾生活的外环境稳定和体内环境稳定,使得溶解氧充足,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一旦形成优势,对其他有害的病害就会抑制。反之,崇尚“消杀”模式,只会造成水质越来越恶化,病害越来越频发。 (本文已被浏览 4236 次)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文章分类
& 相关文库:
& 相关资讯:
 &文章链接
扫一扫下载水产村手机客户端
客服热线: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当前位置:&→&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
今天是:日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第一信息平台!
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白苗病”的防治技术
出处:《科学养鱼》
作者:赵春民
中国水产养殖网
作者: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nbsp&nbsp赵春民南美白对虾苗的主产地――河北沧州黄骅市沿海200多个育苗场在2013年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大规模、长时间出现了仔虾的“白苗病”,造成90%以上育苗场欠产亏损,“白苗病”是继红体病之后又一损失极大的病害,很多育苗场因此而破产倒闭。但笔者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防范和挽救了已患“白苗病”的仔虾,整个育苗过程中没损失一池虾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就“白苗病”发生的症状和防治办法介绍如下,以供同仁参考。一、“白苗病”的症状刚发生“白苗病”的育苗池,患病仔虾早期并不出现白苗症状,首先表现为空胃、空肠,身体发白,摄食量减少,活力减弱,变态时间延长,随着充气形成的水流上下无力地沉浮。随着病情的加重,幼体停食,柔弱,不变态,完全停食、肠胃全空,第二触角发红、接着折损;苗体活力消失,少数随着充气形成的水流上下无力地沉浮,大部分已无力游动,沉到池底,捞到观察的白盆中,仔虾无力地躺在盆底,对外界的光照、水流刺激没有反应,快死的白苗捞出后检查,外壳和内部肌肉已经脱离,肌肉萎缩,肌肉和壳之间充满液体,难以蜕壳,接着马上就会大量死亡。此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水体、工具进行传染。二、2013年“白苗病”大规模暴发的特点2013年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白苗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点:1.发生时间早,病虾规格变小2013年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白苗病”的发生时间由之前的仔虾达到P18(15毫米以上的仔虾),转为P3及其以前即发生。发生时间由以前的育苗后期变为在育苗开始时期即大规模发生。2.出现的范围广、规模大、时间长河北沧州黄骅沿海200多个育苗场中,有近90%的育苗场发生“白苗病”;发生“白苗病”的规模大,每个育苗场近1/3以上的育苗水体发生“白苗病”,有许多育苗场全场所有育苗池都发生;发生时间贯穿整个育苗期间。为自发生“白苗病”以来出现的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发生时间最长的一年。3.损失大平均每个育苗场因“白苗病”死亡的仔虾在千万尾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万元左右,总损失达5亿元左右,其中有十几个育苗场育苗彻底失败,很多育苗场因此而破产倒闭。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历年来之最,整个育苗产业受到沉重打击。4.主要发生在南方购入的仔虾虽然河北沧州黄骅市是南美白对虾苗的主产地,但育苗所用幼体和仔虾(P5)基本完全来源于我国南方广东、福建、海南等省的沿海地区的育苗场,一般采用的是南繁北育的育苗方式,现在很多育苗场为了降低育苗风险,不再采用以往由南方购入无节幼体进行育苗,经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P18大规格仔虾(虾苗)的方式,而改由从南方购入仔虾(P5)→P18大规格仔虾,这种方式风险小、出苗快、效益高。以往这两种方式发生“白苗病”的几率基本相同,而2013年采用第一种育苗方法基本没有出现“白苗病”,采用第二种方法的则大规模、长时间出现了仔虾的“白苗病”。三、“白苗病”发生的原因“白苗病”的病原现在还没有研究清楚,但根据2013年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白苗病”发生的症状和特点,笔者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主要原因:1.育苗用水水质恶化由于-17日康菲漏油污染严重,加上近海工业废水没有机会被海流带出进入外海,使得有毒工业废水在近海区域大量蓄积不散,至2013年初蓄水时,所使用的海水已经被污染。而据往年的经验,本地区海水的质量在此时期是一年中最好的,每个育苗场都大量蓄水,蓄水量基本能满足仔虾育苗和一个育苗场在育苗时间内的用水量,很少进行水质监测,结果是很多育苗场使用此时蓄的海水培育仔虾,马上出现“白苗病”的早期症状。据笔者测定,此时海水的pH值8.8~9.5,氨氮高达3.0~6.0毫克/升。2.购入的仔虾(P5以前)带有“白苗病”病原在育苗过程中,“白苗病”的发生表现出一定的特性,即同一育苗场,购入白对虾无节幼体进行育苗的基本不会出现“白苗病”,而主要出现在从南方购入仔虾(P5)进行培育的过程中。但不同批次出现的情况也不相同,购买同一厂家的仔虾(P5)精心培育时有的批次发病、有的批次不发病;在同一时间、批次但在不同厂家购入的仔虾(P5)放在同一育苗场由相同的技术员采用同一个方法进行培育,有的厂家仔虾(P5)发病、有的不发病,因此可以推断“白苗病”病原在南方育苗场,主要是后天感染而不是垂直传染,并且“白苗病”主要是由幼体和仔虾(P5)供应厂家传入,但也有人认为是垂直传染。3.育苗池内水环境恶化仔虾的密度过大,池内水环境恶化。仔虾规格达到15毫米以上、密度大于0.8万尾/米3时,每天必须保持1~1.5倍的换水量,否则因大规格仔虾(15毫米以上的仔虾)的摄食量大、代谢废物多,池内的环境容易恶化,容易发生“白苗病”,如果赶上阴雨天或池水处理不及时,换水所用海水质量差和换水量不足,则更容易发生“白苗病”。4.病从口入南美白对虾的大规格仔虾非常贪食且不择食,有的育苗场投喂的饵料质量差,不能满足幼体发育的要求,造成大规格仔虾虚弱,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发“白苗病”的发生。5.操作粗暴,造成虾体受伤所致笔者发生“白苗病”的池子就是由于育苗场工人在大规格仔虾(15毫米以上的仔虾)分池疏养操作过程中,不听指挥操作粗暴,造成仔虾在接苗箱和捞海内揉搓时间过长、虾体被损伤所至。6.育苗池内环境变化剧烈大规格仔虾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剧烈的应激反应所致。主要发生在降盐和降温的时候,降盐和降温的幅度过大,造成仔虾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停食、虚弱,从而引发“白苗病”。7.传染发病与发生“白苗病”的池子共同使用换水、温度计、盐度计等工具,从而造成“白苗病”的传染。因为早期“白苗病”症状并不明显,而此时又处于仔虾出售阶段,并且现在又是买方市场,买虾苗者拿着捞海和观察工具一个池子一个池子地看虾苗质量,很容易造成“白苗病”在育苗场不同池子间的传染。8.未准确用药没有按时使用抗细菌、病毒和真菌的药物进行预防。四、“白苗病”的预防措施“白苗病”关键在预防。针对以上发病的原因,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1.保证育苗仔虾的海水水质优良水质不良直接引发仔虾“白苗病”,可采用以下4种措施保证水质满足仔虾育苗的要求,一是冬季或早春季节蓄水时必须先检测水质后蓄水,如发现水质有污染则不能蓄水,如已经蓄水,必须把所注的海水放掉,重新蓄经检验合格的海水,如果污染较轻,也可把海水蓄满,经处理后检测合格才能使用。二是对有或邻近商品虾养殖场的育苗场,可在秋后商品虾出池后,储存相当于育苗用水量1/2的养虾水用于育苗,这种水除水质较肥之外,有害物质含量很低,能满足仔虾的要求。三是把新蓄的海水和养虾池水混合在一起使用,一般采用各占1/2的比例,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新海水有轻微污染的情况下。四是用卤水配淡水,把盐度调到南美白对虾育苗的适宜范围,这种水病害少、有机质含量低,适于仔虾的育苗,但成本较高,也很麻烦,只适于育苗初期无节幼体布池时使用。2.购好苗不从有“白苗病”的育苗场购进育苗的幼体,这一点非常重要。3.及时疏养大规格仔虾达15毫米以上时,密度严格控制在0.5万~0.7万尾/米3,育苗用水进行彻底消毒后使用,加大换水量。4.加强营养由于南美白对虾贪食、生长快,应采用“勤喂多喂、混合投喂”的培育方法,这时应以卤虫成虫为主,每天再加喂2~3次高能量的配合饵料,以虾片为主,尤其是黑虾片,仔虾强壮并且显得干净漂亮,易于销售。5.细心操作在疏养分池的过程中,操作要轻快,要采用接苗箱分池而不要采用从池中捞苗的方式分池,避免仔虾受伤。6.谨防应激防止育苗池内环境变化剧烈,大规格仔虾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剧烈的应激反应。在降盐和降温的时候,降盐和降温的幅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仔虾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停食、虚弱,从而引发“白苗病”。降盐的幅度控制:当池中海水盐度大于5时,每天降幅不超过4;在5以下时,每天降幅不超过2。降温的幅度:每天降温的幅度不超过1℃,快速降温时不超过1.5℃。在整个过程中,降温和降盐分开进行,尽量不同时进行。7.每天消毒育苗过程中,育苗工具要每天消毒一次,育苗池工具专用,不允许混用。每个即将买苗的育苗池单独准备一个看苗的白盆,以供买苗者使用。8.及时进行药物预防在育苗过程中,任何操作对仔虾都有损伤,必须及时进行预防,药物有日本产上野黄药、聚维酮碘、含氯消毒剂等,使用浓度0.5~1克/米3,也可使用氟乐灵,剂量为0.05~1克/米3,单独使用此类药物预防效果差,还应与抗真菌类药物交替使用,主要是高锰酸钾,使用剂量为0.5克/米3。通过这种预防措施,可以基本上防止“白苗病”的发生。五、“白苗病”的治疗措施在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危害较大的病害有凶从滋搴妥邢(P5以前)的“粘脏病”、大规格仔虾(15毫米以上的仔虾)的“红体病”,其中以“红体病”损失最为惨重,小则整池大则整场绝产,池中死的大规格虾苗成堆,但现在又出现了和“红体病”危害不相上下的“白苗病”,育苗的技术人员公认一旦发病之后根本无药可治,少则一天最多两天整池虾苗死绝,而且很快就传染到整场。刚得病的池子就由于症状明显,虾苗很难卖出,并且影响到整个育苗场的虾苗销售,只有等死,此时育苗场该投入的都投了,到最后马上就要卖钱时却都死掉了,损失惨重,最可怕的是到现在其病原也没有搞清,以至于育苗场家谈“白苗病”色变。育苗池一旦发生“白苗病”,虾苗会很快死亡。因为病原不明,用药往往具有盲目性,此病是由于病原、环境、营养、仔虾本身体质等综合作用而发生的,可使用药物进行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很差,一旦发生“白苗病”,就预示着绝产绝收。总之,2013年河北沧州黄骅南美白对虾“白苗病”危害严重,病因复杂,损失巨大,是南美白对虾育苗生产后期的大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通过严格的预防措施来防止“白苗病”的发生。 (本文已被浏览 3452 次)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文章分类
& 相关文库:
& 相关资讯:
 &文章链接
扫一扫下载水产村手机客户端
客服热线: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