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电影叫joy boys love剧场版 电影

Sina Visitor System点播电影都显示‘认证失败’,系统跟新后显示‘正在询价,请稍后_天猫魔盒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786贴子:
点播电影都显示‘认证失败’,系统跟新后显示‘正在询价,请稍后收藏
更新前,点播电影都显示‘认证失败’,系统跟新后显示‘正在询价,请稍后’是什么情况啊?点播就是看不了。。。
对,跟楼主一样。不过现在用泰捷视频看
开始跟楼主一样,不过现在自动好了,都能看了
我是用淘宝帐号登录以后,就可以看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来自子话题:
澤野弘之的生日和Hans Zimmer 是同一天,兩人都是以雄壯氣勢的電子管絃樂被世人矚目,不知道這是否是個巧合,澤野弘之又加入了重金屬吉他和人聲合唱,讓音樂燃點只有更高沒有最高,剛接觸他的音樂很容易就被這種氣氛感染~~&br&&br&日本配樂界是分得很細的,并不是說誰有名,所有片子都找誰做,紀錄片配樂一般是巖代太郎、渡邊俊幸這類國民級老手包攬,老導演的一些片子則是依靠久石讓、千住明、服部隆之這些中流砥柱,廣告配樂經常見到葉加瀨太郎、羽毛田丈史這些平時活躍在New Age領域的大仙,梅林茂、川井憲次是經常作為外援給中國的片子寫配樂......澤野弘之在二次元受到的追捧明顯多過三次元,三次元不需要二次元這麼誇張,近些年日劇配樂的翹楚是菅野祐悟,他相對堅守傳統派的路子又不乏新意,風格也并不誇張,一部《阿馬爾菲·女神的報酬》驚為天人,因此在三次元站穩了腳跟~~&br&&br&澤野弘之的十幾二十部作品的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早年間的《Catch a Wave》、《东京塔》、《自虐之诗》、《向阴天绽放》還算是嘗試多元化配樂手法,到了《醫龍》、《三角迷踪》、《机动战士高达独角兽》、《马克斯之山》之後如同井噴一樣把他現在常用的這種手法一股腦全端上來了,在《罪惡王冠》中到達了頂點,今年的《白金數據》和《進擊的巨人》都不是澤野弘之最優秀的水平,如果把《罪惡王冠》當成100分,《進擊的巨人》最多只在75分的程度~~&br&&br&這麼多同質化的音樂作品出現也許不是澤野弘之的本意,而是製片方覺得他們的片子就需要這樣的音樂去烘托氣氛,一定要燃起來,聽個幾首覺得不錯,但聽過幾十首之後,就不太喜歡了,這類缺乏細膩情緒的音樂始終不會在人心裡留下什麽太多的痕跡,感人的音樂並不是體現在編配有多麼複雜、曲調有多麼激昂、音符有多麼密集、音量有多麼震耳欲聾~~&br&&br&現在澤野弘之的團隊也有十幾人,至於怎麼運作的不大清楚,但有幾個人相當不錯,比如林ゆうき、山田豊,這兩人的音樂才能比澤野弘之只高不低,如果澤野弘之能像Hans Zimmer 一樣擴展自己的團隊,拉攏更多不同風格的優秀音樂人加盟,他的作品依然值得期待,如果還是堅持現在的路線不變,以後也就不值得聽了,日本的能人有的是,總會有取代他的人出現~~&br&&img src=&/effabd3762_b.jpg& data-rawwidth=&437& data-rawheight=&8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7& data-original=&/effabd3762_r.jpg&&
澤野弘之的生日和Hans Zimmer 是同一天,兩人都是以雄壯氣勢的電子管絃樂被世人矚目,不知道這是否是個巧合,澤野弘之又加入了重金屬吉他和人聲合唱,讓音樂燃點只有更高沒有最高,剛接觸他的音樂很容易就被這種氣氛感染~~日本配樂界是分得很細的,并不是說…
来自子话题:
首先,現代電影原聲所用到的中國音樂元素根本就談不上“正宗”,包括連現在的大部分中國音樂人在內,做中國風也僅僅只是“使用民族樂器演奏民族調式”而已,在一沒文物二沒樂譜的情況下,一千年前的古人聽什麼音樂你真的知道?&br&&br&好萊塢是有好萊塢自己的標準,《功夫熊貓》是以好萊塢的視角去詮釋一個發生在中國的故事,它勢必是首先要符合好萊塢的審美以及對東方的理解,它也壓根沒指望得到中國人的認可,中國人連好萊塢標準都沒做到呢,拿什麼去證明自己就是正統?腰桿不硬啊~~&br&&br&&b&是知識就可以被學會,是技能就可以被掌握&/b&,誰規定的中國音樂只有中國人能玩明白?要是古典音樂只有西方才能玩明白,中國這些交響樂團和愛樂樂團有存在的必要么?李雲迪和郎朗還用得著參加國際比賽么?分明是&b&中國人自己做事不認真&/b&,看到自己的看家本事讓老外學了去心理不平衡罷了,作為中國人,心裡不舒服嗎?不服氣嗎?自己丟人還怪得了別人?不努力學習,盡可能縮短差距,以後中國被取消地球球籍都是有可能的,到時別說人家歧視你,歧視的就是你~~&br&&br&&img src=&/108ccbaacfc6cd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7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108ccbaacfc6cd_r.jpg&&&img src=&/c02acb69cd9fae16b8b3ec_b.jpg& data-rawwidth=&1274& data-rawheight=&7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4& data-original=&/c02acb69cd9fae16b8b3ec_r.jpg&&你能提出這種問題,說明你可能根本不看電影的片尾字幕,一部好萊塢視覺大片的幕後工作者多到你無法想象,音樂方面你以為都是Hans Zimmer 一個人的功勞?&br&&img src=&/e5e9f06d2d92fe46a92d40c16a8fe950_b.jpg& data-rawwidth=&716&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6& data-original=&/e5e9f06d2d92fe46a92d40c16a8fe950_r.jpg&&&img src=&/0fe3cd0b7f0a_b.jpg& data-rawwidth=&716&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6& data-original=&/0fe3cd0b7f0a_r.jpg&&兩部《功夫熊貓》的配樂除了字幕里的那三十幾位編外人員,RCP就出動了二十多人參與,它的品質焉有不好之理?&br&&br&最後,John Powell 比Hans Zimmer 寫了更多更複雜的中國風段落,John Powell 才是在這個項目里最值得拿出來提一下的作曲家,我在南加大進修的朋友問起過John Powell 關於此片的配樂,John Powell 很不好意思滴表示“做得不太好,味道不夠正”~~&br&&br&&img src=&/ae10b756b4aa0b57b5753_b.jpg& data-rawwidth=&653&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3& data-original=&/ae10b756b4aa0b57b5753_r.jpg&&順便曬一下自藏的美版原盤╮(╯▽╰)╭
首先,現代電影原聲所用到的中國音樂元素根本就談不上“正宗”,包括連現在的大部分中國音樂人在內,做中國風也僅僅只是“使用民族樂器演奏民族調式”而已,在一沒文物二沒樂譜的情況下,一千年前的古人聽什麼音樂你真的知道?好萊塢是有好萊塢自己的標準,…
来自子话题:
我曾经批评过Owl City的固步自封,伤害了不少OC粉丝的心。但粉丝们!别急着难过!因为更凶残的批评在后面呢!!(众:不作死就不会死…&br&&br&Owl City作的音乐是用电音作外壳的流行乐。它去掉了传统电音的棱角,将其处理的异常甜美(我称为“泡泡糖电音流行”),因此受到不少需要新鲜感的文艺青年的喜爱——说白了还是合成器流行嘛。由于依然是流行乐,所以旋律创作很重要,当年大热的Fireflies、On the Wing旋律写得不错。&br&&br&第一次听Owl City签到主流大厂牌的Ocean Eyes,你是何感受?“好听”?“清新”?“欢快”?我的感受就一个字:“甜。”而且是那种“一杯红茶加三块糖连喝二十杯”的“甜”,对,就是甜到“腻”。&br&&br&虽然只是首专,但Ocean Eyes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Ocean Eyes总体基调非常欢快,不,是每一首都非常欢快。Adam Young在专辑中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柔和的嗓音、中快板的节奏歌颂天空大地和阳光,情绪没有一丝起伏——连拉拉打雷都会在一首歌中变换音色呢。雷帝嘎嘎的ARTPOP虽然配器压迫感相对较强,但至少雷帝嘎嘎的演唱情绪起伏都能表现到。Adam Young这小细嗓就比较吃亏,更别提这哥们儿还有点大卷舌,在唱到带“r”的音时特别明显:star、heart、are、free....&br&&br&再者,他的编曲真是单调,永远是廉价的电子音和节拍器,纵然Adam Young将其处理得圆润甜美如同泡泡糖,却是无尽的重复。刚听第一首,还觉得有些新意;第二首还是这样,心中就要打问号;到第三首我就怀疑:“我特么是错按单曲循环键了吗?”Ocean Eyes听完后,我都有些同情Adam Young了:谁来支援他换个更好的合成器,现在这台只有一种音色,太可怜了(抹泪... &br&&br&第三个问题在混音制作。Adam Young总是处理不好配器和人声的关系。他把配器塞得太满,挤占了人声的空间,也夺走了听众对旋律的注意。这就好像一杯红茶(旋律)放三块糖(配器),甜到你都尝不出茶味。&br&Ocean Eyes的配器和人声关系是相等的,当歌曲旋律很好时,听众的对歌曲的印象就更深刻,否则就只记得泡泡糖配器声了。&br&&br&想象一下,当年你到主人家做客,他一口气端出二十杯放多了糖的红茶,你闷头全喝了,但身心受到极大创伤。过了两年,你心有余悸的再度登门,结果主人又一口气端出十五杯放多糖的红茶。你面容扭曲的喝了,更崩溃的事情发生了:茶泡淡了!——这就是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给我的印象。虽然Adam Young在这张专辑中稍微加重节拍,使其更有力度,可这廉价的泡泡糖电音挥之不去,而且显得很小家子气,专辑依然甜腻。再者,他的旋律创作能力略有下降,能让人印象深刻的歌曲少了,于是配器就夺走了听众的注意力。这张专辑的口碑销量都不佳,因为Adam Young的固步自封。他给自己吹了个泡泡糖,结果困在里面出不来了。&br&&br&至于Midsummer Station。Adam Young终于有了点(稍微)要转型的苗头,部分歌曲有的偏舞曲(Good Time),有的偏摇滚(Dementia),风格更明确,还加了一首抒情歌曲。只是以往专辑中的甜腻歌曲还是没少(Ember)。但即使是更具风格化的歌曲还是甜...只是糖放少的区别。这难道是Adam嗓音的问题吗?也不对啊,Foster the People的主唱也是娘嗓,你觉得Torches“甜”吗?配器和人声的关系还是没处理好,两者时时在争夺听众的注意力。&br&&br&话说其实Adam Young的旋律创作能力不差,搞不好能成小清新又一代表,和Jason Mraz各占山头。但他真不适合当DJ,你看去掉了合成器电音的Midsummer Station(Acoustic EP)评价就略好。只是我就纳闷了,一个身高将近一米九的壮汉,为什么做出来的歌曲如此“甜腻”,难道壮汉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萝莉心吗?总之,如果你是耐糖体质,倒可以尝试Owl City的歌。不过估计一遍就够受了。&br&&br&好像我又拉了一大波仇恨...
我曾经批评过Owl City的固步自封,伤害了不少OC粉丝的心。但粉丝们!别急着难过!因为更凶残的批评在后面呢!!(众:不作死就不会死…Owl City作的音乐是用电音作外壳的流行乐。它去掉了传统电音的棱角,将其处理的异常甜美(我称为“泡泡糖电音流行”),…
来自子话题:
我反复核对了一下,应该是马友友The Essential这张专辑里的演奏版本。&br&&a href=&/subject/143733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bjec&/span&&span class=&invisible&&t/143733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a83e2b12ba07e987e93c_b.jpg& data-rawwidth=&363& data-rawheight=&3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3&&&br&背景配乐从原版本1分06秒休止处截掉了一段,然后从原版本1分47秒渐强处再接上。&br&为了找到确切有说服力的证据,我不得不祭出Adobe Audition分析一下音频文件。&img src=&/e0b7c3a55a6f864ad9057e_b.jpg& data-rawwidth=&803& data-rawheight=&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3& data-original=&/e0b7c3a55a6f864ad9057e_r.jpg&&只需要挑一段没有人声的部分比对节奏和振幅足以说明问题,从视频第59秒掌声消失开始(黄线),有6秒钟的无人声窗口,让我们放大来看,上面是马友友的演奏,下面是乔布斯纪念视频的音频,这一段基本完美重合:&img src=&/c8d7a49ab0966bbda4921_b.jpg&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c8d7a49ab0966bbda4921_r.jpg&&这样大家应该可以信服了。&br&&br&《乔布斯传》里提到过,1981年乔布斯第一次见马友友,曾邀请马友友去他的婚礼上演奏。几年后马友友来到乔布斯家为他演奏过巴赫的曲目。他告诉乔布斯夫妇:“这是我本来希望在你们的婚礼上演奏的曲子。” 乔布斯为此而落泪,并告诉他:“你的演奏是我听过的最棒的,有如上帝驾临,因为我不相信一个凡人能做到这样。”&br&&br&在乔布斯的追悼会上,也是由马友友演奏巴赫大无作为开场。
我反复核对了一下,应该是马友友The Essential这张专辑里的演奏版本。背景配乐从原版本1分06秒休止处截掉了一段,然后从原版本1分47秒渐强处再接上。为了找到确切有说服力的证据,我不得不祭出Adobe Audition分析一下音频文件。只需要…
来自子话题:
有印象的几部:&br&《大话西游》---卢冠廷《一生所爱》&br&《堕落天使》----关淑怡《忘记他》(这个是插曲,但是片尾似乎也有?)&br&《Leon》-----Sting《shape of my heart》&br&&br&补充想到的:&br&《谍影重重》全系列----Moby《extreme ways》&br&&br&另外一部电视剧的片尾曲很赞不绝口:&br&《莲花争霸》----罗文《回首红尘》&br&每集的片尾剪辑的点把握的超好。
有印象的几部:《大话西游》---卢冠廷《一生所爱》《堕落天使》----关淑怡《忘记他》(这个是插曲,但是片尾似乎也有?)《Leon》-----Sting《shape of my heart》补充想到的:《谍影重重》全系列----Moby《extreme ways》另外一部电视剧的片尾曲很赞不绝口…
来自子话题:
&img src=&/32e052bf2dd0ca067ec96a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32e052bf2dd0ca067ec96a_r.jpg&&&br&&br&阿甘正传&br&&br&阿甘正传经典之处在于除了是阿甘个人的一段传奇以外,也是美国时代的史诗,&b&把电影中所有的曲目按照顺序听完,等于听了一遍美国50-70年代流行音乐史。&/b&&br&&br&所以,在这部电影的OST中,大量使用了50-70年代,和片中时间点、发生故事能够吻合的经典曲目,涉及的歌手如猫王、杜安.埃迪、克里登斯清水复兴合唱团、琼贝兹、鲍勃迪伦、沙滩男孩、四顶尖、大门、西蒙和加芬克尔、大门、飞鸟乐队、哈利.尼尔森等等,以及一些非常经典的一曲成名之作,如《Walk Right In》、《San Francisco》,《California Dreamin》,这些歌声,都是美国的时代之声,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或者是多少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说,听到这些声音,马上就会把自己置入相对应的环境。&br&&br&&br&(官方OST收录32首,另外补充了16首未收录曲目)&br&&br&官方OST曲目:&br&&br&&ol&&li&Hound Dog - Elvis Presley&br&&/li&&li&Rebel Rouser - Duane Eddy&br&&/li&&li&(I Don't Know Why) But I Do - Clarence Henry&br&&/li&&li&Walk Right In - The Rooftop Singers&br&&/li&&li&Land Of 1000 Dances - Wilson Pickett&br&&/li&&li&Blowin' In The Wind - Joan Baez&br&&/li&&li&Fortunate Son -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br&&/li&&li&I Can't Help Myself (Sugar Pie Honey Bunch) - Four Tops&br&&/li&&li&Respect - Aretha Franklin&br&&/li&&li&Rainy Day Women #12 & 35 - Bob Dylan&br&&/li&&li&Sloop John B - The Beach Boys&br&&/li&&li&California Dreamin' - Mamas & The Papas&br&&/li&&li&For What It's Worth - Buffalo Springfield&br&&/li&&li&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 Jackie DeShannon&br&&/li&&li&Break On Through (To The Other Side) - Doors&br&&/li&&li&Mrs. Robinson - Simon & Garfunkel&br&&/li&&li&Volunteers - Jefferson Airplane&br&&/li&&li&Let's Get Together - The Youngbloods&br&&/li&&li&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Some Flowers In Your Hair) - Scott McKenzie&br&&/li&&li&Turn! Turn! Turn! (To Everything There Is A Season) - The Byrds&br&&/li&&li&Aquarius/Let The Sunshine In - The Fifth Dimension&br&&/li&&li&Everybody's Talkin' - Harry Nilsson&br&&/li&&li&Joy To The World - Three Dog Night&br&&/li&&li&Stoned Love - Supremes&br&&/li&&li&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 - B.J. Thomas&br&&/li&&li&Mr. President (Have Pity On The Working Man) - Randy Newman&br&&/li&&li&Sweet Home Alabama - Lynyrd Skynyrd&br&&/li&&li&It Keeps You Runnin' - Doobie Brothers&br&&/li&&li&I've Got To Use My Imagination - Gladys Knight/The Pips&br&&/li&&li&On The Road Again - Willie Nelson&br&&/li&&li&Against The Wind - Bob Seeker & The Silver&br&&/li&&li&Forrest Gump Suite - Alan Silvestri&br&&/li&&/ol&&br&试听地址:&a href=&/#/album?id=50157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易云音乐 听见好时光&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未收录在官方OST的曲目:&br&&ol&&li&Lovesick Blues - Hank Williams(这首也是《肖申克的救赎》的插曲)&br&&/li&&li&Sugar Shack - Jimmy Gilmer and The Fireballs&br&&/li&&li&Hanky Panky - Tommy James and The Shondells&br&&/li&&li&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 Jimi Hendrix&br&&/li&&li&Soul Kitchen - The Doors&br&&/li&&li&Hello, I Love You - The Doors&br&&/li&&li&People Are Strange - The Doors&br&&/li&&li&Love Her Madly - The Doors&br&&/li&&li&Hey Joe - Jimi Hendrix&br&&/li&&li&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 Pete Seeger&br&&/li&&li&Let's Work Together - Canned Heat&br&&/li&&li&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e Oak Tree - Tony Orlando & Dawn&br&&/li&&li&Get Down Tonight - KC & The Sunshine Band&br&&/li&&li&Free Bird - Lynyrd Skynyrd&br&&/li&&li&Running on Empty - Jackson Browne&br&&/li&&li&Go Your Own Way - Fleetwood Mac&/li&&/ol&&br&试听地址:&a href=&/#/playlist?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易云音乐 听见好时光&i class=&icon-external&&&/i&&/a&
阿甘正传阿甘正传经典之处在于除了是阿甘个人的一段传奇以外,也是美国时代的史诗,把电影中所有的曲目按照顺序听完,等于听了一遍美国50-70年代流行音乐史。所以,在这部电影的OST中,大量使用了50-70年代,和片中时间点、发生故事能够吻合的经典曲目,涉…
来自子话题:
《秒速五厘米》,最后的一曲便是整部电影的主体。
《秒速五厘米》,最后的一曲便是整部电影的主体。
来自子话题:
怒答,竟然没人说《李献计历险记》!&img src=&/d19fbda5abf4e_b.jpg& data-rawwidth=&306& data-rawheight=&4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br&当然了我说的是最初原创者李阳做的20分钟版本,不是房祖名演的破电影。该片一度被(pi)文青们评价为“二十一世纪初至目前为止中国大陆最牛逼的动画片,没有之一”。&br&它的牛逼之处有人说是文艺到死的旁白、有人说是极具突破(后来被证明也有很多是借鉴)的剪辑方式,或者再简单点,是用了一种我们不熟悉的方式来解释爱情——时差症。&br&而与我而言在于每次看,听其配乐都有种想哭的冲动。该片BGM的选择和无缝嵌入,完美诠释了片中爱情的甜蜜和绝望,品味横跨巴赫古典、英国摇滚、北欧后摇、日本OST和当代中国革命歌曲,带有一个时代年轻人的迷惘而迷人的气质。看一两遍什么的,根本停不下来!&br&&br&部分BGM是豆瓣有人列过的,另稍做补充:&br&1 Mind Game OST-《Viva!》
&br&来自汤浅政明2004年的电影《心理游戏》,极具哲思到炸裂到看一遍很激动看两遍还不懂但是还想看第三遍的动画。OST《Viva》是几乎贯穿在片子中两处高潮的曲子,你被导演的奇妙想象网住,歌曲带你走入无人之境和内心最隐秘的狂欢之地。&br&2 The Pillows-《Come Down》&br&3 Bolt OST-《Meet Mittens》&br&4 菅野洋子-《Go Go Cactus Man》&br&播在片中《康熙来了》前半段,好听到想自裁。&br&5 Samurai Champloo OST-《Aruarian Dance》&br&混沌武士 难道不燃吗!!!&br&6 Avril-《Knocking On Heaven’s Door》&br&有人觉得这个配得出戏了,但是正好合适好吗!那个时候的Aviril是声音最迷茫最好听的时候好吗!&br&7 VA-《Jesus Bleibet Meine Freud》&br&8 东方红.编钟版&br&9 Sigur Ros-《Vaka》&br&据说是很多人的后摇启蒙&br&10 Kill Bill OST-《Battle Without Honour》&br&11 中央乐团合唱团-黄河大合唱&br&这段颇具讽刺意味的开脑洞,搭配黄河大合唱,只能说很够ROCK。&br&12 Guns N’ Roses-《Don’t Cry》&br&直接飙泪&br&13 Beatles-《A Day In The Life》&br&开什么玩笑谈摇滚配乐不谈鼻头死?最近火遍全网的北大最新宣传片,在片中讲了一个摘星星的故事,BGM用了列侬的《Imagine》也是想哭。&br&14 Bach-《Prelude To Cello Suite 1 In G major》&br&虽然在这里放进古典乐有点装逼的嫌疑,但是也不得不说恰到好处,就像周星驰在《功夫》里被包租婆追那段配的《流量者之歌》一样牛逼啊。&br&15 monster movie-《all lost-behm》&br&16 Skeeter Davis-《The End of The World》&br&李献计在火车上和女主就餐时想起的歌,也就是邓紫棋《后会无期》的英文原版,why dose birds going shinning, why dose the sea rush to shore, don't they know, it's the end of the world...cuz u don't love me any more&br&这种歌词的表达比《后会无期》的不知所谓传神太多了,用在此处正应证了故事结束前的无奈和悲哀。&br&&br&《李献计历险记》里描述的爱情就像一场病,病入骨髓无疾而终,就像我们所有青春年少时的爱情,重要的一不小心忘记了,鸡零狗碎的却刻骨铭心。&br&&br&我是个在深圳的卖唱歌手,顺道创个业,偶尔在深圳街头也唱唱这些令我感动或燃得炸裂的歌曲。&br&公众号:不只是想想
怒答,竟然没人说《李献计历险记》!当然了我说的是最初原创者李阳做的20分钟版本,不是房祖名演的破电影。该片一度被(pi)文青们评价为“二十一世纪初至目前为止中国大陆最牛逼的动画片,没有之一”。它的牛逼之处有人说是文艺到死的旁白、有人说是极具突…
来自子话题:
&谁能告诉我,有没有这样的......&&br&&img src=&/632b3c7acba64a938dae9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32b3c7acba64a938dae9_r.jpg&&&br&&img src=&/d64bc0801b01aec3b3961dfd960c4711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d64bc0801b01aec3b3961dfd960c4711_r.jpg&&&br&(小点的时候被这电视剧的背景音乐吓坏了,可惜都找不到,连韦启良与这剧的更多信息都找不到)&br&------------------------
"谁能告诉我,有没有这样的......"(小点的时候被这电视剧的背景音乐吓坏了,可惜都找不到,连韦启良与这剧的更多信息都找不到)------------------------
来自子话题:
&a data-hash=&4cec0dffa619a19cbff854& href=&/people/4cec0dffa619a19cbff85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阚欧礼& data-tip=&p$b$4cec0dffa619a19cbff854&&@阚欧礼&/a&录音方面讲的很全面细致。我就说说作曲和音乐编辑这边要做什么。其实以下大部分工作都是由“音乐编辑”来完成的。&br&&br&首先当然是准备乐谱。和交响乐队现场演出大同小异。要说不同那就是乐谱要写清楚,字号大一些。每个小节都要有小节号,而且要十分清楚。电影音乐录音乐手都是现场视奏,曲子之前一般别说没练过,见都没见过。所以一定要所有的东西都写清楚:连线,表情记号,力度记号以及必要简洁的文字说明。拍号要放大。好莱坞有专门的打谱公司,可以雇佣他们来做乐谱。&br&&br&然后就是音画同步的技术。好莱坞的电影音乐录音有三大派别,分别由三大鼻祖Alfred Newman, Max Steiner和Erich Wolfgang Korngold首创。&br&&br&&b&Erich Wolfgang Korngold:&/b&&br&完全依赖时钟。指挥看着墙上的表和对面的影片指挥乐队。这种方式对指挥和乐队的要求非常高。我们知道Korngold是大作曲家Richard Strauss的得意关门弟子,神童一枚。11岁便完成小交响曲并公演。这种Bug级人物的办法适用范围不是很广。&br&&br&&b&Alfred Newman体系:&/b&&br&又叫Punches and Streamers(孔和条)体系。原理是音乐编辑在胶片上需要音画同步的那一格挖一个洞,然后在该格之前的胶片上挖对角线。横跨48格(2秒)或者72格(3秒)。得到的结果是,一条白色竖线在需要同步的那一画之前2秒或3秒出现在画面左侧,并且向右侧移动。只会在看到这一个竖条的时候就知道要准备下一个Hit了。示意图如下:&br&&img src=&/5bbeec5fb67e62_b.jpg& data-rawwidth=&251& data-rawheight=&2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1&&&br&当然今天工作的时候不再用胶片放映,而使用数字视频。Punches and Streamers可以用软件来做。MOTU的Digital Performer就可以在视频上添加Punches and Streamers。也有一些专门的软件也可以做。经过Newman家族和其他作曲家的发展,Newman体系已经相当完善。Streamers可以有不同的颜色。而且可以在录音现场根据需要增删,十分方便。&br&优点:相对于下面要说的“节拍器”法,音乐流动性强,便于做弹性速度处理。&br&缺点:准备起来麻烦。对指挥和乐队的要求较高。&br&&br&&b&Max Steiner:&/b&&br&节拍器。这个很好理解。乐手一人戴一个耳机,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节拍轨。一般是四分音符的一个节拍点。&br&优点:易于掌握,容易演奏整齐。&br&缺点:音乐节奏比较死板。当然高水平乐队和乐手有能力“一边听点儿,一边忽略点儿。”能在节拍轨的情况下演奏得富有一定流动性。&br&&br&这个办法国内的演绎版叫做“打电报号”。由于国内录音棚大多没有引进小节号显示器,再加上节拍轨没有轻重音的区别,所有的点全都一摸一样。所以乐手容易演奏串小节。所以国内发明了一个报号。乐手耳朵里听到的内容有点像广播体操的口令:“一 哒 哒 哒 ,二 哒 哒 哒。”&br&&br&&b&当代&/b&&br&当代电影音乐录音结合了Newman体系和节拍器轨道。在需要很整齐的地方使用节拍器,在需要流动性强的地方或者弹性速度的地方用Streamers。甚至在一些对音画同步要求不高的地方使用完全自由录音。&br&&br&最后当然是准备一个Pro Tools工程文件(或者是其他DAW的工程文件。取决于该录音棚用那个软件)。把音乐的小节号对准,节拍轨对准。交给录音师进行IO设置,轨道建立等等。&br&&br&一切准备就绪后,乐手到齐,就可以开录了。上述准备工作一定要做的非常充分。因为进了录音棚就会体验到什么叫“时间就是金钱”。如果是一只80人的中型交响乐队坐在Sony的录音棚里录音,那么每一秒钟大概就要花掉30块钱。&br&&br&如果你准备乐谱的时候漏写了一个力度记号:&br&中提琴首席举手
30。&br&指挥:“咋了?”
30&br&中提:“那个。。。” 30&br&“那个第 56小节”
30&br&“你是想要piano呢” 30&br&“还是 forte呢” 30&br&指挥:“我看看哈” 30&br&“哎,作曲” 30&br&作曲:“啊?” 30&br&指挥:“56小节啥力度?” 30&br&作曲“我看看哈” 30&br&“嗯……” 30&br&“好像是Forte” 30&br&指挥“OK” 30&br&对中提“forte” 30&br&中提“OK” 30&br&拿起笔标上“f”30&br&首席告诉其他中提“这个地方力度是f” 30&br&其他中提“奥!”30&br&&br&五百多块钱瞬间灰飞烟灭……上述情况要是发生这么几次,花钱还是小事,坐在后面的导演和制片人就要嘀咕了:“这个家伙忒不专业了……”&br&&br&做好充分准备后,剩下的事情交给如&a data-hash=&4cec0dffa619a19cbff854& href=&/people/4cec0dffa619a19cbff85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4cec0dffa619a19cbff854&&@阚欧礼&/a&般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录音师就好了。作曲就可以尽情的享受这一过程了。
录音方面讲的很全面细致。我就说说作曲和音乐编辑这边要做什么。其实以下大部分工作都是由“音乐编辑”来完成的。首先当然是准备乐谱。和交响乐队现场演出大同小异。要说不同那就是乐谱要写清楚,字号大一些。每个小节都要有小节号,而且要十分清楚…
来自子话题:
首先先说一下问什么Hans Zimmer的音乐和之前的传统配乐在听感上有所不同。&br&&br&从好莱坞电影配乐的发展角度来讲,起初的专业作曲家由于生计等其他原因,大多都是从欧洲到好莱坞求得一分谋生的饭碗。他们之前都是师承巴赫、马勒还有约翰施特劳斯这样的古典音乐大拿,所以从创作手法上来说,他们的作品都是正统的学院派曲调。再到后来瓦格纳歌剧主导动机的手法在好莱坞黄金年代被广泛运用后,电影配乐的表现形式就愈来愈额向歌剧的形式靠拢了。到后来片场音乐部门的帮——传——带的模式在Max Steiner、Alfred Newman这些好莱坞电影音乐开拓者逐渐退休后,他们的继承者像Bernard Herrmann、John Williams、Jerry Goldsmith这样的作曲家就沿袭了之前的创作风格,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因此好莱坞配乐在大体上给人的印象就是:交响化为主导。这也应该就是很多人觉得电影配乐难懂、或者不好听的原因,因为这些作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意义基本上是对半分的。&br&&br&但自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新人开始参与到好莱坞的电影配乐中来,Hans Zimmer就是一位,他之前是玩合成器的,乐理知识很少,而且不会记谱,他写作的方式就是靠自己哼一边旋律录到磁带上,然后转交给翻译改写成乐谱,这种作曲家被称作hummers 。用“哼”来创作音乐的方法和之前学院派大师通过理论来“编”旋律的方法哪个对普通人来说更通俗一些呢?后来他遇到了恩师Stanley Myers,教了他一套电子交响的新方法,屡试不爽,就这样才逐渐形成了他现在的风格。他的作品基本也就是更实用一些,也就是所谓的“贴片”。&br&&br&所以:&br&&br&“贴片”绝对是现在很多导演最想要的最直接的配乐方式,因为它们的效果惊人,再与画面结合给观影者的感受更直接,但很多曲目单听的话效果就会减弱很多。说白了,Zimmer的作品就是标准的高级定制罐头音乐,偶尔听听就行了,听久了你就会发现:“诶,怎么其实都一样?”
首先先说一下问什么Hans Zimmer的音乐和之前的传统配乐在听感上有所不同。从好莱坞电影配乐的发展角度来讲,起初的专业作曲家由于生计等其他原因,大多都是从欧洲到好莱坞求得一分谋生的饭碗。他们之前都是师承巴赫、马勒还有约翰施特劳斯这样的古典音乐大…
来自子话题:
卸腰&br&&br&&b&绝大部分情况,都是先拍好电影,再加上音乐,要不然怎么会称作“配乐”呢?&/b&&br&&br&&br&&u&一部电影的拍摄分为三部分&/u&&br&&br&Pre-production,拍摄前的准备,找导演找演员,写剧本,或者书改编的电影向原作者买版权,筹集经费,这部分主要是制片人在忙活。&br&Production,拍摄过程,电影制作过程中最花费时间的,导演跟摄影师,演员,以及各种工作人员忙活,电影的剪辑也在这一部分完成。如果音乐出现在电影中,那么这部分的音乐是在拍摄过程中被事先录进去的。对白是先在拍摄的时候录好也在,但是会在后期进行重新录音,因为现场录音的对白会有大量杂音。&br&Post-production,拍摄结束之后的部分,在这部分,调色师对电影进行调色,ADR(重新录音的对白),SFX(音效)被加入,音乐被创作,并把这三样进行最后的dubbing(混缩)。在一切都弄好之后,电影就可以上映了。&br&&br&在大制作的电影中,分工是非常明确的,整个音乐部门的员工可能有几十上百人,并不是作曲家一个人在忙活。一般来说,作曲家只负责写曲子,甚至只是写出曲子的骨架。有专门的orchestrator来负责把作曲家的手稿展开成管弦乐团的总谱,有专门的copyist负责把总谱分成每个乐器的分谱,有专门的librarian负责乐谱的管理分发,作曲家本人还会聘请许多助理帮他打杂(很多作曲家都是从助理开始干起的)。在录音的过程中首先要请管弦乐团,还要有专门的音乐制作人,录音师,有的作曲家不擅长指挥还会聘请专门的指挥。录音之后有混音师进行混音,音乐编辑进行视频音频的合成等等,这一切都是非常庞大的工作量,绝不是作曲家一个人能够包揽的。当然,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就会有很多人身兼数职,甚至一个人包揽全部。&br&&br&废话不多说,现在进入正题&br&&br&&u&电影里的音乐分为四种&/u&&br&&br&Underscore,背景音乐,与电影中的事件没有直接关联,仅仅用于烘托气氛,通过音乐进行心理暗示。这部分音乐一定是等到剪辑结束之后,才谱写的。当作曲家看到完整的只有对白没有音乐音效的电影时,才能产生比较完整的灵感动机。比如《霍比特人》中大气恢弘的背景音乐。&br&&br&Source music,场景音乐,也就是电影当中的音乐,电影中的人物能够听到的音乐。这种音乐是可以事先由music editor(音乐编辑)准备的,如果是使用现有的音乐,那就直接购买版权,如果是需要原创的音乐,可以事先写好,到时候裁剪需要的部分。比如在《爆裂鼓手》中的现场演奏。&br&&br&Song score,背景歌曲,与underscore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是有歌词的,也是可以选用已有的歌曲或者为了电影专门写一首新歌。比如在《采访》(刺杀金正恩)中选用周杰伦的《牛仔很忙》和Katy Perry的《Firework》。&br&&br&Source score,属于underscore和source music的混合。比如在《冰雪奇缘》中有几首歌先是由主角在唱,之后这些歌的旋律成为了人物的主题旋律在背景音乐中反复再现。&br&&br&在电影的拍摄完成之后,会有一个spotting session(观摩),导演,作曲家和音乐编辑一起观看电影的无声版本(只有对白),然后讨论决定哪里需要有音乐,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并且由音乐编辑记下来,做成一张cue sheet(音乐列表)。&br&&img src=&/88bf926ac1aa785beff0f9_b.jpg& data-rawwidth=&734&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4& data-original=&/88bf926ac1aa785beff0f9_r.jpg&&这张是在网上随便找的,跟真正的cue sheet有点差别。我这里有一些电影的cue sheet,但由于是内部资料不能公开,所以就不贴出来了。&br&&br&每一个cue就是一首音乐,记录下需要的开始及结束时间,并算出持续时间,加上注释,解释在这里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一般音乐编辑会先寻找一些现成的音乐作为temp track(测试音轨)配到电影中起到一个氛围的预览,给导演和作曲家一个概念。在这个时候,有的导演会进行audience preview,随机邀请观众来观看未完成的电影,看看观众喜不喜欢,如果不喜欢,还可以在音乐写出来之前来得及改(观众得发誓不能剧透)。作曲家在这一切结束后拿到这张cue sheet,看着电影想每首曲子的灵感,然后开始闭关闷声作大曲。现在的电影日期排得很紧,一般留给作曲家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由于在之前电影拍摄过程中基本上没作曲家什么事,而到最后的音乐阶段作曲家又会忙得要死(一般deadline临近的时候都会灵感受阻),所以很多作曲家也会参与到电影拍摄的过程中,甚至从剧本写出来的时候就开始构思,比如《星际穿越》中作曲家汉斯·季默与诺兰导演的合作经历。 &a href=&/How-did-Hans-Zimmer-get-involved-in-Interstella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w did Hans Zimmer get involved in Interstellar?&i class=&icon-external&&&/i&&/a& (寂寞大师在Quora上现身说法)&br&&br&等到作曲家写好音乐,就开始请管弦乐团或者乐队来进行录音。为了使音乐和电影的画面剪辑吻合,音乐编辑会告诉作曲家在哪些时间点需要保持同步,叫做sync point(同步点),比如在主角从摩天大楼上摔下来落地的时候背景音乐要正好在一个强拍上。找出一首曲子里面所有的同步点之后,作曲家要决定如何连接这些同步点,比如通过两个同步点之间的时间除以小节数得到这段音乐的速度,或者先选定一个速度再通过渐快渐慢来保持同步。现在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如果作曲家喜欢计算同步点,就会生成一个带有节拍器的音轨,演奏者在录音的时候听着节拍演奏;如果作曲家喜欢通过控制渐快渐慢,那么就会对着大屏幕的streamer和punch进行指挥。streamer是一个在荧幕上从左往右移动的竖线,在同步点时正好移动到最右边,punch是一个从中间爆炸开来的圈圈,正好在同步点上。为了方便理解,大家脑补一下做PPT的时候用的那些自定义动画。&br&&br&Streamer&img src=&/272de39fd2f04cff457db_b.jpg& data-rawwidth=&839& data-rawheight=&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9& data-original=&/272de39fd2f04cff457db_r.jpg&&&br&Punch一闪而过太难截图了!!!!!&br&&br&现在的电影配乐大部分都是使用click track(节拍器音轨),毕竟科技进步了,大多数电影配乐都在DAW(数字音乐工作站)中进行了,常用的有Logic, Digital Performer, Nuendo等等,这几个相比一般的编曲软件对视频同步的支持更好。&br&&br&有的时候导演很作很完美主义,等到作曲家都写了一半甚至写完了突然觉得有个地方拍得不满意,要添加,删除或者重拍一段,这时候就苦了作曲家了,经常是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东西因为改动之后节拍对不上得扔掉重写。所以对于作曲家而言,都非常希望找一个态度坚决的导演来合作,拍完了就是拍完了,写一遍搞定!作曲家在写完之后,录音之前,会把MIDI小样拿给导演听,如果导演满意了,准备开始录音,如果不满意,打回去重写吧!&br&&br&以上内容针对电影的“配乐”,也就是电影拍完之后添加的音乐。对于一些大量使用source music和source score的电影而言,流程就不太一样。比如像是《海上钢琴师》这种电影,有大量的音乐来自于电影中主角的演奏,那么这些曲子就得事先写好,在拍电影的时候以音乐为中心进行拍摄,事后再跟着进行画面的剪辑。&br&&br&由于这些东西我都是用英文学的,很多不知道中文应该如何翻译。如果有些名词错误,请电影专业相关人员指正谢谢。&br&&br&&br&【本人写的答案与专栏,若需转载,请私信授权并按照每千字100元的标准收取稿费,有违必究】
卸腰绝大部分情况,都是先拍好电影,再加上音乐,要不然怎么会称作“配乐”呢?一部电影的拍摄分为三部分Pre-production,拍摄前的准备,找导演找演员,写剧本,或者书改编的电影向原作者买版权,筹集经费,这部分主要是制片人在忙活。Production,拍摄过程…
来自子话题:
EVA里面的BGM太多了,单纯是发行和与之相关的CD可能就有60张以上,TV版,旧的几部剧场版,新剧场版和交响乐算在一起也算是比较庞大了,适合做铃声的曲目也许有判定的标准,但好听的就要靠自己去摸索了,这里只列出较为适合作为铃声或者有特殊意义的曲目。&br&&br&最近在用Brynhildr in the Darkness -Ver.Ejected-做铃声,总体来说效果拔群,处理的话建议用Adobe Audition,什么都很方便。&br&&br&按专辑说吧。&br&先说最全的BGM,题主如果没兴趣一张张CD找,直接找这个:&br&&b&Neon Genesis Evangelion: S? Works&/b&&br&&img src=&/e71e74ed9cb7ffdf3b4ea4_b.jpg& data-rawwidth=&271&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1&&基本收录了旧版NGE中所有的BGM,6张CD,200多首曲目,我还没完整的听一遍,但是里面有很多其他地方根本没有的东西。&br&&br&&b&Neon Genesis Evangelion&/b&&br&&img src=&/f415d8ddf_b.jpg& data-rawwidth=&363& data-rawheight=&3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3&&次回予告&br&& 别管名字挺适合当铃声的……&br&&br&Angel Attack&br&& 来电话的时候真的挺带感的&br&&br&&b&Neon Genesis Evangelion, Vol. 2&/b&&br&&img src=&/998646bbd0d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A Moment When Tension Breaks&br&& 起床闹钟,挺让人放松的一首歌&br&&br&THE BEAST II&br&& 初号机再启动,做铃声应当不错&br&&br&When I Find Peace of Mind&br&& 如名,起床闹钟不错&br&&br&&b&EVANGELION:DEATH&/b&&br&&img src=&/19a7ad4cbef81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Suiten für Violoncello solo Nr. 1 G-dur, BWV. 1007 1. Vorspier&br&& 巴无,设置过一段时间的铃声,声音太小了。&br&整张CD差不多都是以提琴为主。&br&&br&&b&THE END OF EVANGELION&/b&&br&&img src=&/e12ddc34b1f117469eaba8fd4278fdcc_b.jpg& data-rawwidth=&354&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4&&&br&タナトス~イフ?アイ?キャント?ビー?ユアーズ(ロレン&マッシュ)&br&& 就是Thanatos-If I can't be yours&br&&br&Komm,süsser Tod~甘き死よ,来たれ&br&& 可以截取前奏部分(以前就是这样做的),建议做增幅处理&br&&br&心と口と行いと命もてBWV147~主よ,人の望みの喜びよ(バッハ)&br&& JS巴赫的作品,非常适合做起床闹钟,不会吓着人&br&&br&闭塞の拡大&br&& 前半部分的小提琴,中后部分的管弦乐都还可以&br&&br&&b&エヴァンゲリオン交響楽&/b&&br&&img src=&/a368ceb8263aac1c14074_b.jpg& data-rawwidth=&363& data-rawheight=&3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3&&Thanatos&br&& Thanatos有多种版本,但日本新交响乐乐团演奏版本应当是最好的,葛城之死时的BGM。&br&&br&&b&Neon Genesis Evangelion [Decade]&/b&&br&&img src=&/5d9bc845_b.jpg& data-rawwidth=&390& data-rawheight=&3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0&&&br&無限抱擁&br&& 十年后的冷饭,但这首不为人知的歌很不错&br&&br&天国の記憶&br&& 让无数丽党泪流满面的一首歌&br&这部CD里有很多vocal和new version,大体上马马虎虎&br&&br&&br&新剧场不太想现在总结,但如果一直没人写的话可能会回来填。&br&啊,试听的话去豆瓣。
EVA里面的BGM太多了,单纯是发行和与之相关的CD可能就有60张以上,TV版,旧的几部剧场版,新剧场版和交响乐算在一起也算是比较庞大了,适合做铃声的曲目也许有判定的标准,但好听的就要靠自己去摸索了,这里只列出较为适合作为铃声或者有特殊意义的曲目。最…
来自子话题:
《燃情岁月》
《燃情岁月》
来自子话题:
推荐几部能让平静的夜晚变得思潮起伏的电影原声乐,它们曾经让我在熬夜写稿时得以坚持下来,继续幸福地生活而没有翘掉。&br&(我在网上随便搜了链接可以试听下,但版本很可能不好,有心人还是自己找一找下载源)&br&&br&1,&b&《教父》&/b&原声乐:&br&&a href=&/topics/2304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godfather-ost.html&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fbe99def1c3ffc7e6d8e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带有西西里风情而又大气磅礴、哀而不伤的背景乐,完全和电影主题合体,起伏的大时代、压抑着的激情。经典中的经典,我再次强调:&b&经典中的经典!&/b&&br&&br&2,&b&《美国往事》&/b&原声乐:&a href=&/Special/.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往事原声专辑&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4ad26872b_b.jpg& data-rawwidth=&302& data-rawheight=&3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2&&这是绝对不能错过的电影原声!!!!充满了怀旧感的主旋律醉人心魄、荡气回肠。对于动听的音乐,我的形容词很匮乏。&br&&br&3,&b&《勇敢的心》&/b&原声乐:&br&&a href=&/the-godfather-ost.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he-godfather&/span&&span class=&invisible&&-ost.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7f47eb05cee4b4521ccdb_b.jpg& data-rawwidth=&301&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1&&&br&老实说这部电影我倒没特别觉得好到它被宣扬的地步(当然那是苏菲玛索最美的年华),但配乐算得牛B了。清亮的苏格兰风笛徐徐响起,和主旋律交相回旋的时候,很优美很动听。&br&&br&4,&b&《燃情岁月》&/b&(秋日传奇)&br&&a href=&/album/d8/album_53014.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lbum/d8/albu&/span&&span class=&invisible&&m_53014.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ecea17e5fa6_b.jp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主旋律从恬静慢慢升至激昂,再转到悲情、叹婉,听的时候常想起海子那句诗:&b&黄昏华美而无上&/b&。&br&&br&5,&b&《天使之城》&/b&:&br&&a href=&/album/6f/album_18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天使之城电影原声&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910f04ebae267a9_b.jpg& data-rawwidth=&298& data-rawheight=&2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8&&&br&这也是一部电影本身不见得特别出彩但但配乐惊喜的电影。前面推荐基本是纯音乐,这盘电影原声里有很多歌,尤推这首angel &a href=&/mv/132852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gel-SARAH MCLACHLAN,AngelMV,Angel高品质音乐下载
_百度音乐&i class=&icon-external&&&/i&&/a& ,清灵的女声、优美的旋律,初听时惊为天籁。&br&&br&6,国内电影推荐《东邪西毒》&br&&a href=&/album/1737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东邪西毒】全部歌曲试听&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0de9da7e28b28113bca7b_b.jpg& data-rawwidth=&208& data-rawheight=&18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8&&&b&我始终觉得这是国内最好的电影配乐,悲壮苍茫中忽而缥缈如泣&/b&,我自己最喜欢《天地孤影任我行》(后来都快被武侠电影用烂了)和《尘归尘土归土》两曲。&br&&br&7,花样年华&br&&a href=&/zhuanji/216000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花样年华 原声大碟】全部歌曲试听&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bdffbd5ed21e31bf234c_b.jpg& data-rawwidth=&349& data-rawheight=&3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9&&花样年华别出心裁地在旧上海背景里混搭了西班牙爵士乐配曲,效果出人意料地好,&b&当然传得最开的还是那首Quizas Quizas Quizas&/b&。不得不说,王家卫在这上面还是有两手的。&br&&br&以上是我听得最重复多的,待想到了再补充。
推荐几部能让平静的夜晚变得思潮起伏的电影原声乐,它们曾经让我在熬夜写稿时得以坚持下来,继续幸福地生活而没有翘掉。(我在网上随便搜了链接可以试听下,但版本很可能不好,有心人还是自己找一找下载源)1,《教父》原声乐:
来自子话题:
对于这部记录片的配乐我只能说 太厉害了,从来没听过中国的MIDI能有这样的水平。&br&&br&说实话,楼上众位对此部作品不痛不痒的评价让老衲灰常震精==、&br&&br&我完整看过这部纪录片十遍以上,OST也单听了无数遍。能感受到阿鲲是带着感情去做MIDI的。&br&那种意识流似得背景声音就不多说了,做的很好,但也没什么难度。&br&几段大的主题音乐,其内容之丰富,足够编成组曲单独听了(所以喧宾夺主算个缺点好了)。&br&&br&作为一个听古典还混乐团的家伙来评评:&br&1.总得来讲还是管线乐为基础的,加入了精彩异常的打击乐,旋律上很有中国风,可能是某些五声音阶的旋律带来的。&br&2.弦乐与低音铜管做的各种打底和弦非常精妙。抱歉,和弦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美。&br&3.各种木管乐器做出了木管的精髓:表情丰富。每样木管乐器都有非常精彩的solo .加上偶有一些民族管乐,更显多彩。这么多色彩鲜明的木管Solo段落在其他MIDI作品里很少听到,甚至管弦作品也难以启及。&br&4.这里有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这么丰富的打击乐,抱歉我无法叫出他们的名字,但这么丰富的打击乐与同样强势的管弦乐交织,绝对是听觉盛宴。&br&&br&作为一个也玩MIDI编曲的人来讲讲:&br&1.弦乐的Legato做的很有意思!虽然实际来讲这种连音显得很假,但不混乐团不拉琴的亲们反正也听不出来的,在这里却显得很有韵味。&br&2.管乐solo不觉得假。其实弦乐管乐的奏法都很到位啊,管乐的solo基本听不出破绽,可能是打击乐遮盖加混音有帮助,但本身真的很出色了。长号的声音也很真,连音柔和吐因爆发力够。&br&3.混音。管乐尤其木管和打击乐混响偏大,听觉上就很饱满。某些段落打击乐做的立体声只能用屌炸天来形容,比如那首《劳作的春夏秋》。其他段落的打击乐也值得细细去品,都做的相当立体。&br&&br&以上回答主要是针对OST专辑,直接看视频是听不出这么多内容滴。&br&我也承认在纪录片中没有体现出这么多的优点,但作为背景音乐我还是觉得它十分优秀,刻画出了一种神韵,这就够了。但这套曲子远不止这么多。&br&附上下载链接(阿鲲我对不起你不要怪我)ed2k://|file|%E5%8E%9F%E5%A3%B0%E5%A4%A7%E7%A2%9F.-.%5B%E8%88%8C%E5%B0%96%E4%B8%8A%E7%9A%84%E4%B8%AD%E5%9B%BD%5D.%E4%B8%93%E8%BE%91.%28MP3%29.rar|ceb7c72ce585a1a975a2009|h=re5kg7rqscfpoazksgrxboqim33uy7io|/
对于这部记录片的配乐我只能说 太厉害了,从来没听过中国的MIDI能有这样的水平。说实话,楼上众位对此部作品不痛不痒的评价让老衲灰常震精==、我完整看过这部纪录片十遍以上,OST也单听了无数遍。能感受到阿鲲是带着感情去做MIDI的。那种意识流似得背景声音…
来自子话题:
那个啥,你们楼上推荐《坂上之云》的,还是要说清楚点,不要误导那些没入坑的群众。&br&&br&《坂云》的OST是分了三张发行的,也没办法,因为这剧就拖了三年才播完。至于说整张碟都美的,我觉得不至于。不信你看看《坂云》三张碟里有多少个版本的Stand Alone。莎拉布莱曼“啊啊啊啊”的是一曲,配上词的又一曲……然后还有各种各样不同乐器的版本……让我总觉得三张碟有一半都是Stand Alone。&br&&br&《坂云》里好听的是这几首:&b&「時代の風」「旅立ち」「少年の国」「奇跡の時」「真之と季子」「アリアズナ」「天気晴朗ナレドモ波高し」「AIR」「日本海海戦」&/b&。&br&&br&另外《坂云》的OST作曲是久石让,这个楼上也有人说了。脑残粉速来。&br&&br&然后到《仁医》。《仁医》当中主题不用说了,楼上推的人很多了。整张碟里仅次于主题的是&b&「咲の想い」&/b&和&b&「夕陽ケ丘」&/b&。特别是后者,分别用钢琴,小号,弦乐三段重复主题曲当中主体部分的编曲将力量层层推进,非常打动人心。&br&&br&除此以外《海女》的OST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当中主要是这几首&b&「TIME」「行動のマーチ」「オープニング」「灯台」&/b&。这当中最神的毫无疑问是TIME。&br&&br&另外&b&CODE BLUE的主题,新参者的主题,家族游戏的主题,半泽直树的主题,罗斯福游戏的主题&/b&都非常值得一听。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五首曲子在各自剧集的OST里都属于一招鲜的类型,也就是整张碟就这一首好听的。&br&&br&最后顺便说一说在今年红白上以蠢萌造型涨了不少粉丝的吉高由里子。她主演的晨间剧《花子与安妮》的片头曲是&b&由绚香演唱的「にじいろ」&/b&。这首歌强烈推荐。好听之余,歌词也非常简单。而且这首歌发行单曲的时候CD内已经包含了伴奏,有兴趣的可以拿来自己练练,哪天用来表演,震你的小伙伴们一下。&br&&br&にじいろ链接:&a href=&/#/song?i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ong?i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是你们要的歌单的地址:&a href=&/#/my/m/music/playlist?i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my/m/music/playlist?i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那个啥,你们楼上推荐《坂上之云》的,还是要说清楚点,不要误导那些没入坑的群众。《坂云》的OST是分了三张发行的,也没办法,因为这剧就拖了三年才播完。至于说整张碟都美的,我觉得不至于。不信你看看《坂云》三张碟里有多少个版本的Stand Alone。莎拉布…
来自子话题:
汉斯·季默是西方配乐的时代代表,久石让是东方配乐时代代表。&br&总体来说,汉斯·季默更胜一筹,汉斯·季默能够完美融合各民族的音乐,《埃及王子》的西亚风、《黑鹰坠落》的非洲风、《最后的武士》的大和风、《功夫熊猫》的中国风等显示了汉斯·季默默超强的杂糅能力,相对来说,久石让的配乐就单一的多,主要是遵循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和东方乐的现代化,不得不说,日本的一批配乐大师在东方乐器的现代化方面做的相当好,中国就太缺乏了,只集中表现在流行音乐领域。&br&&br&汉斯·季默相对于久石让的另一超越之处在于汉斯·季默把电子混音加入古典音乐的做法,使配乐做出比交响乐更震撼的效果,比如《珍珠港》中的《Attack》,本段堪称汉斯·季默配乐风格的最淋漓的演绎,不论是《石破天惊》(又译《勇闯夺命岛》中的开场八分钟,还是《加勒比海盗》中的《He's a Pirate》,都比不上。&br&我的观点是,相比汉斯·季默,久石让显得小清新了。&br&久石让的伟大之处在于对东方乐器的现代化演绎。
汉斯·季默是西方配乐的时代代表,久石让是东方配乐时代代表。总体来说,汉斯·季默更胜一筹,汉斯·季默能够完美融合各民族的音乐,《埃及王子》的西亚风、《黑鹰坠落》的非洲风、《最后的武士》的大和风、《功夫熊猫》的中国风等显示了汉斯·季默默超强的…
来自子话题:
谢邀…这么狠的招,得做多少功课啊…先挖个坑吧,强烈预感最近都不会好了。晚点来答。&br&&br&======================================================================&br&个人认为,编曲往大了说,分两个层面,一个是&b&套路&/b&,一个是&b&灵魂&/b&。&br&套路可以通过干活磨练,灵魂也可以经过积累学习得以升华,心性这东西,就太玄乎了,也没必要上升到那个层面。&br&&br&就不说谁好谁不好了,个人品味高下眼界不够宽各位也就原谅,只谈我听过的,喜欢的编曲,分内地与港台来说吧,日韩欧美就不涉及了。&br&&br&先说大陆,&b&我&/b&最喜欢的,有三个人,并列第一的是窦唯,张亚东。还有一个是林海。(这里说的是我最最喜欢的,不是欣赏的。要说欣赏的那多了去了,牛逼的也多了去了……@&a href=&/people/zhihu77& class=&internal&&管小耳&/a& 初次见面,不带你这么拉仇恨的啊……) &br&======================================================================&br&&b&窦唯&/b&。明显是灵魂上高端,逼格上炫酷屌到闪闪发光的存在。早期黑豹玩到顶,轰动香港不算,作为一个玩音乐的基本乐器都能上手就来活,这是一个编曲人最难得的素养,套路这东西,不是我不感冒,确实已经不太能打动我了,关键是灵魂,无论是窦唯早期与张亚东一起编曲的《山河水》《幻听》《艳阳天》到后期的不一定乐队,译乐队出的一系列即兴录音作品(值得一提的是09年《印象刘三姐》里窦唯让我见识到了他编曲牛逼的另一面),他的灵魂,始终是站着的。我只能仰视他(谁不是呢?)。我不是乐评人,自认为还没有厉害到可以评说窦唯编曲有什么牛逼的地方,硬要挤出两个字,“自然”。(顺着他的专辑一路听过来,应该会有感触,这里就不多说了。)&br&&b&========================================================================张亚东&/b&。对张亚东的认识最早来自于王菲,突然听见了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音乐,从《浮躁》《寓言》《将爱》一路走来,张亚东可以说是王菲音乐的半个灵魂,《寒武纪》的恢弘,《香奈儿》的离奇,《夜妆》的迷幻,电子音乐风格里加入大量弦乐对位的运用(吉他什么的就不用说了,东叔的老本行,弹起他心爱的土琵琶……),可以说是他的标志性套路,但这种套路用的好的,在当时是没几个人的。一直到朴树的《我去2000年》《生如夏花》,他的编曲风格之繁杂,品质之精细,以及对商业与艺术的区分(谁没被逼着干过晚会电视剧什么的?难道人人都去烧汽车吗!笑……),都是让我敬佩的原因。&br&&br&和东叔建立了一些私交后,更肯定了对他的认识,无论是对音乐的品质追求,还是对音乐的敏锐程度,都是国内编曲里一流水准,他最强调的,是趣味。他不是一个什么活都接的人,现阶段的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刚到北京的小年轻了,头发花白(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越来越慈祥”),职业病严重(肩周炎吧我猜,估计颈椎腰椎都不会太好)。但尽管如此,他还是认真到录音时,大部分的吉他都要自己录,犯病了贴膏药也要录,重复乐句因为所需不同也要分别录(双鱼也会有这样的偏执么?)……&br&&br&这样一个有才气有灵气又认真的音乐人,我很钦佩!&br&======================================================================&br&&b&林海。&/b&说实话我知道林海是因为张亚东监制的《将爱》里的《空城》才发现这位神仙般的人物。&br&把他在风潮出品的钢琴,琵琶,扬琴,一系列作品听完,才知道什么叫“非不能,乃不为”,这样一位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钢琴家(评论家称他是左手德彪西右手肖邦?我不太记得了,反正超级炫酷),编曲其实只是玩票,他对钢琴弦乐,以及传统乐器编曲套路的理解,在大陆暂时是无人能出其右的,只是,他太低调了。做做影视配乐什么的赚点生活费之类的作品我就不说了,风潮出品的几张还是很不错的,值得听一下,在此推荐。&br&&br&写到这里我先歇一歇,肯定有巨多人喜欢的欣赏的觉得必须一提的牛X编曲我都没说,这个事,各花入各眼,我欣赏水平有限,没办法啦:)(其实安栋郭亮卞留念王文颖赵兆谭伊哲常石磊彭飞崔迪等等都是牛逼的人,只是没有那么打动我,我还是很佩服的呢。)&br&======================================================================&br&港台的大坑晚点再填吧。&br&&br&来了,开始填港台。(暂且把新加坡也加进来吧,毕竟那犄角旮旯……猛人太多。)&br&&br&先来几个大家耳熟能详我也觉得很猛的。&br&&b&钟兴民。&/b&一直都很猛,资料就请各位自行百度吧,我就懒得复制粘贴占位置了。全能型编曲大神,没有搞不定的风格,没有不能做的歌手,不过呢,学生也很多(笑)。从李玟《暗示》一直到周杰伦(算是周杰伦的半个灵魂),BABY老师不辞辛劳的托起了华语乐坛一个又一个的巨星,不能不说是编曲界的一个奇迹,这当然和港台乐坛高度商业化是分不开的。&b&但高度商业化带来的弊端也同样明显,大部分商业化的音乐作品,更偏向于&/b&&b&顺耳好听,而缺乏人文内涵与独立思维。BABY老师的套路与技术已经是炉火纯青,但他大部分作品打动我的程度,还是赶不上窦唯的《上帝保佑》《从命》这种走心而深沉的作品&/b&。但我还是必须要说,BABY老师的编曲套路与技术,还有创新程度,都已经是华语乐坛的巅峰,赞。&br&&br&&b&江志仁(C.Y. Kong)&/b&&b&。&/b&老派编曲硬汉,称他为硬汉是因为他特别能战斗,差不多20年以来一直是品质优秀编曲人中的佼佼者,王菲陈奕迅很多很多的作品都出自他手,《开到荼蘼》《一丝不挂》《笑忘书》《百年孤寂》《浮夸》……等等作品随便拉一批出来就可以傲视群雄,编曲细腻,风格把握非常准确,关键是,在俗套的编曲配置中可以做出不俗套,非常不容易(具体怎么不落俗,仁者见仁,大家可以听听看)。在王双骏总监DUO之前,还担任过陈奕迅演唱会的总监,实力毋庸置疑,顶级编曲人,我很喜欢。&br&&br&有朋友可能会说起最近在内地非常火爆的Kubert Liang,还有近年在内地做各大选秀的,一众港台知名编曲人,由于对其工作方式的了解与认同度不够,所以不做太多评论,并且发自内心的不喜欢比赛型编曲作品,我在其他的回答里也曾经说过,这一众师徒们,就直接跳过吧。&br&&br&香港台湾各说了一个我很欣赏的,来几个新加坡的吧……&br&&b&Terence Teo&/b&。超级大天才,价格巨贵(据说都60000一首了……),但贵的有理。从《感恩的心》到FIR,到孙燕姿,同为黄种人的新加坡战友为华语乐坛也做出了很多很多的贡献。在我印象中,他是华语乐坛编曲层次最丰富细腻并且清晰明白的,这是少有的天才,他编的大俗歌,我就不说了,举三个例子:孟庭苇的《琥珀》,那英的《一万一千公里》,还有Fir的《You make me want to falling love》,这几首都不是耳熟能详的歌,但都是编的超级牛X的歌,无论是套路还是灵魂,都让我听得十分陶醉(PS:他的弦乐与四大件匹配类型的编曲已经做到顶峰了,绝对是我心目中的偶像)。&br&&br&好吧,说新加坡,怎么能漏掉咱们演唱会价格最贵的老吴呢。&br&&b&吴庆隆。&/b&说的夸张一点,没有老吴,就没有陶喆,也不会有王力宏,新加坡的编曲国宝,据说对金钱没有概念,只知道傻干活……老吴编曲的优势在于,他的钢琴弹的太好了……流行钢琴的理解与和声技术,Riff与Groove的把握与创新能力,都非常强大。老吴的全局观比TT要更好,当然是跟做演唱会有关系了(话说他要价也太高了…在内地都不轻易接活,13人团队60万起跳,这不是天价是什么?)。老吴编曲风格很全面,特别是四大件传统编制的编曲,一首歌跟你编出三五个听得舒服的版本易如反掌,所以他监制的陶喆王力宏演唱会,基本都是精彩到爆炸级别的了。&br&&br&接下来要说一下新加坡最低调的猛人了:&br&&b&陈浩然,Edward Chan&/b&。哇,这位仁兄,简直就是编曲机器,还是顶级的。我们来看看他编了多少作品……我就直接上链接了 有耐心的朋友可以看看 &a href=&http://zh.wikipedia.org/zh/Edward_Chan#.B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陳浩然 (音樂製作人)&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方大同百分之80的作品不是他编的就是他监的,编曲风格也是非常全面,确实生猛。和上面两位新加坡大师相比,他作品的含金量是稍逊一筹,不过呢,我特别喜欢他,是因为他编曲里有他独有的气质,嗯……怎么说呢,书卷气吧,特别可爱,最近他在给王菀之干活,新歌编的是是非常之好听……(叫什么来着《好时辰》)就是没理由的喜欢他呗!主要是个气质,是吧~&br&&br&新加坡就说他们三个吧。&br&&br&不过回头我要说说我最最喜欢的港台片区编曲人,以上皆不是,重要的当然要留下来最后说啦。&br&&b&冯翰铭。&/b&香港人,他的风格,怎么说呢,个人风格非常强,无论是在王菀之的《我不打算流眼泪》,还是跟一众大咖一起发的&b&个人作品集《乐章》&/b&,首先凸显的是自己的钢琴与键盘功底,他的编曲思路非常灵活,并且跳跃性很强,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应该是这么形容,《浣溪沙》可以编得沉稳不落俗,《一剪梅》慵懒松散但又内含寸劲,《再别康桥》把各种电子的放克的打击乐与编曲配置玩转的风生水起,可以说是我最近几年听过的,港台最给我惊喜的编曲了。有朋友回答说常石磊很不错,石头姐姐……当然好啦!我超迷他的,编曲也是很灵动,但跟冯翰铭的全面兼诡异,还是差了几分。建议大家搜来听听,这一整张专辑,都是强力推荐的。&br&资料在这里:&a href=&/view/4987365.htm?fr=aladd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冯翰铭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说冯翰铭,只是因为我特别喜欢,他的编曲不乏商业元素,但把个性保持得很好,真的很难得。&br&&br&其他答友所提到的日本,美国,欧洲等大牌作曲家,我对他们的认识还在建立当中,不敢妄言,港台大陆(含新加坡)都说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也试着说了下理由, &a data-hash=&5bccb7c0b39bcdf0194cbed& href=&/people/5bccb7c0b39bcdf0194cbe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5bccb7c0b39bcdf0194cbed&&@管小耳&/a& 姑娘拜托你再别出这种巨复杂又无法视而不见的题了,谢谢啊!
谢邀…这么狠的招,得做多少功课啊…先挖个坑吧,强烈预感最近都不会好了。晚点来答。======================================================================个人认为,编曲往大了说,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套路,一个是灵魂。套路可以通过干活磨练,灵魂也…
来自子话题:
我身边的一些人认为他只是个二流作曲家(他们认为远离古典就是远离正统 估计知乎上也有不少) &br&但我认为他是不折不扣的大师 而且总能和宫崎骏摩擦出耀眼的火花 他的作品总是能够传情达意 扣人心弦 ~&br&10年11月的时候我在广州星海音乐厅有幸看过一场演出 老爷子快满六十岁了 指挥 钢琴 鞠躬还那么有精神 关键是总是满脸笑容 和他的作品一样流露出温暖人心的音乐力量 &img src=&/c82bb535b4ec6376ebff13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82bb535b4ec6376ebff13_r.jpg&&
我身边的一些人认为他只是个二流作曲家(他们认为远离古典就是远离正统 估计知乎上也有不少) 但我认为他是不折不扣的大师 而且总能和宫崎骏摩擦出耀眼的火花 他的作品总是能够传情达意 扣人心弦 ~10年11月的时候我在广州星海音乐厅有幸看过一场演出 老爷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fboys的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