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为了父辈的旗帜 电影天堂"影评

电影青木瓜之味影评 青木瓜之味影评[ 09:42:40]
专题分类:>>>
  青木瓜之味影评(一)  和陈英雄在威尼斯捧下金狮的《三轮车夫》相比,我更喜爱他的《青木瓜之味》,“越南三部曲”,以这个首篇最为清新,也最具诗情画意。  电影围绕着一个叫梅的小女孩展开,小时候,她被送到一个有钱的大户去当佣人。因为她为人沉静乖巧,又秀气可爱,像极了女主人已经去世的女儿,因此深受其喜爱。梅的到来,为这个破碎的家庭增加了一层温馨和甜蜜的色调。许多年后,梅成了一个出落的美人少女,而这个人家,却慢慢家道中落,衰败了下去。女主人忍痛将梅送给了另一户有钱的人家,家里的男主人是一个音乐家。梅的到来,为男主人和他的女友带来了更多舒适体贴的照顾。渐渐的,男主人被梅的那份古典气质以及其无微不至的照顾所打动,最终选择娶其为妻。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陈英雄曾经花费了许多精力研究过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他的电影,也因此带上了浓烈的小津的风气,很好的继承了一种东方式的电影诗歌风格。《青木瓜之味》这个名字,也许也正是因此而向小津的几部著名作品(《秋刀鱼之味》,《茶泡饭之味》)致敬吧。用几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内敛”、“沉静”、“婉约”、“平和”、“清新”。如同东方传统的写意画一样,淡淡的笔触,寥寥数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极具乡土魅力、安静而葱郁的越南,一个朴素亲和、一尘不染的少女,一段简约美好的人生和温婉细腻的爱情。  相比于美国电影里那个战火纷争,贫穷破败的越南。陈英雄所描摹出来的越南,是一个唯美清新的世界。东方美成了整部电影最大的魅力所在。一系列的长镜头、空镜头、自然物象的写意、蒙太奇的交错,将整部电影讲述的充满了诗意,如同散文一样,“形散神聚”,以优美的渲染绘制出一个个干净安详的镜头,打破了故事的情节,来推动电影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木瓜之味》就是一个理想的越南,是陈英雄梦中的故土致美的那一面。  意象,是东方美学里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陈英雄将各种具有浓烈越南美的意象构建进了影像之中,以此来表现电影那股浓烈的东方诗意。  青木瓜是最重要的一个意象,青木瓜是越南最有代表的植物了,传统安静的越南人家小院和街道边,随处可见的都是青木瓜树。青木瓜的枝叶的茂盛浓绿,相对于湿热的越南,就充满了清新的美感,清凉舒爽。电影中,一方面,青木瓜到处融入了越南人的生活,从精致的菜点,到日常的解暑水果,再到房屋的装饰,无不体现了青木瓜的美。另一方面,电影主人公梅和青木瓜,也有着不解的情缘,梅经常和青木瓜同时出现,尤其许多蒙太奇的运用——将青木瓜和梅反复的交叠——赋予了梅青木瓜的特点,青木瓜之味,就是梅之味。梅的存在,给周围的人,带来了舒心,带来了体贴,也带来了清新。特别的滤镜和光线的效果下,青木瓜那洁白纯净光滑细腻而放着光泽的籽,如同珍珠一样灿烂。青木瓜青色的外衣内,是如此珠玉的纯净之心。这何尝不是梅的真实写照?梅外在的青涩羞怯,内在对美的向往和沉静,就是青木瓜的甜美滋味啊。青木瓜——梅——青木瓜——梅……导演反复如此的切换镜头或者让两者同处,就是在不断强化这样一个概念。交叠的蒙太奇效果,既赋予了青木瓜最清新的滋味,也赋予了梅最温婉的形象。两者的互相交叠,形成了“1+1&2&的感染力。  为了配合这种东方式的古典美感,除了青木瓜,导演还搭配了更多优美的意象,来衬托这份美。青蛙的鸣奏、知了的聒噪、木瓜树上缓缓流下的乳白汁液、湿热里忙碌搬东西的蚂蚁、还有那个微笑的佛头,都将这种东方式的内敛和沉静,自然而含蓄的美深深浅浅、或明或暗的表达了出来。还有借助传统审美的大量留白——空镜头的使用,以一些绿荫覆盖的街道、光影斑驳的变换等,涂抹了一层更加神秘而似有似无的诗意氛围,如同雾气一样。  相比于许多依靠情节取胜的电影,《青木瓜之味》确实做到了“形散神聚”的散文诗意境。整部电影显得波澜不惊,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以一个又一个意象的单镜头将情节轻轻推过。核心是梅的成长和爱情,除了几个重要场景稍作停留之外,大体的情节都是一带而过。梅的纯净开朗,永远都不带一丝阴郁,无论生活怎么变化、怎么辛苦,她脸上的沉静内敛的微笑永远不变,如同那个佛头一样。梅是一个具有典型东方古典魅力的美人,钢琴师在丰满妖艳的女友和清秀脱俗的梅之间,最终以心的选择,娶了梅。真正打动人心的,是气质而不是外表。  更深层次的美感,则来源于电影对东方情愫的把握,尤其是爱情——东方式的爱情。  梅的敏感和纯净,让她虽然渴望爱情,却不敢表露出来,她也爱美,也喜欢打扮,却都是悄悄的。无意看见半支口红,她忍不住悄悄试了试,穿着前女主人送的衣服首饰,站在镜前打量自己,钢琴师一回来,就急忙逃走躲起来,怕被看见。这个细节就体现出了一种传统的东方少女的内心,渴望只能深深埋在心底,孤芳自赏,寂寞而美好。  对于那个终身为年轻便逝去的丈夫守节念经的老太太,对于那个深爱着这个老太太而不忍心打扰其生活而一直默默注视着她的老爷爷,我们除了感动别无它话。这也是东方传统爱情观的另一面——隐忍和忠贞。她为那个模糊的他守了一辈子,他为那个梦中的她默默看了一辈子而未娶。这平平淡淡的一幕,就是越南人,东方文化里最美最感人的情怀。  电影的画面十分精致,虽然从颜色上来说,有许多互补的鲜明的颜色,但是朦胧的模糊处理,显得虽然鲜艳却并不刺眼。鲜亮的红色,明艳的黄色,氤氲十足的绿色,都被一层淡淡的白给冲淡了那份刺目的鲜艳,而成为了诗意的又一个载体。这也是陈英雄记忆里越南的鲜活而唯美。配乐,同样采取了大量越南传统乐器的加入糅合西方乐器的精妙,铺陈了高雅婉转的声效,月琴、竹笛的朴素,钢琴的灵巧,也充分诠释了越南的意境是东西交融的。它的东方底蕴,它的殖民历史,都成了如今越南的往事记忆。  《青木瓜之味》的成功,可以说它是一副大量使用东方技巧写意留白的西方油画,也可以说它是借鉴了油画光影透视的东方水墨。没有任何的逢迎,没有任何的媚俗,沉静内敛的将一个清新优美的故事,一份敏感纯净的少女情怀悄悄展现在世人面前。  青木瓜之味影评(二)  我在看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这是一个剧情简单的电影,讲述一个叫梅的女佣成长的故事。陈英雄以一系列的长镜头,描绘了越南女子清新、质朴、善良、温婉的特质,梅,在主人家日夜劳作,冥冥中等待着她美好的结局。是的,她是幸运且美好的,她的结局如剥开的青木瓜籽一般地晶莹通透、美丽无比。  真的很抱歉,我从来都觉得越南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常常会小觑这个邻国,他们的语言是那么难听——古怪的音调。可是这个陈英雄,让我不由得对越南重新审视起来,其实,不单单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因为陈英雄,世界电影人都对越南刮目相看。  越南话,是我从小就熟悉的一种语言,这种熟悉来自于那个收听广播的时代。越战后,只要打开收音机,就会听到那种音调古怪的声音,大人说:这是反动言论,是敌台,不能收听。可能是逆反心理吧,大人越不允许的东西,孩子越是喜欢!  现在,我看着越南电影,听着越南话,回到了回不去的童年时代。是啊,有多少岁月是回不去的,包括我那些由一部部电影所组成的日子,写下的这些文字,为的是纪念看过并喜欢过的电影。  青木瓜之味影评(三)  第一次注意到陈英雄的名字是早在2009年初,听说村上终于同意某人来拍摄他的成名长篇大作《挪威的森林》,觉着,村上自己看上的剧本与导演,那应该是部令人期待的。  个人很喜欢村上的原著小说《挪威的森林》,也看了两三遍,2010年这部片子上映后,似乎导演陈英雄的呼声并不是很高,不少人认为陈完全脱离了里面人物的多个重要细节,人物的形象显得多有单薄。个人认为陈的难度便在于原著小说所树立的丰碑,在这个已有的高度上跨过去,且要在已有的高度上具有新的解读那就难上加难。所以我觉得关于《挪威的森林》,既然是村上这么些年唯一认同的一个导演来拍摄,那就是有其可取之处,更何况电影语言与小说语言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不可能将小说的原样照搬荧幕。  最近看了不少陈英雄的电影,个人对其第一部长片处女作《青木瓜之味》青睐有加,据说此片的所有投资来自法国,在法国搭设的摄影棚进行拍摄的,竟把越南西贡的热带雨林的景致表现的淋漓尽致,电影画面的精致度让你完全无法意识到这是发生在战争年代下的故事。  本片最让我感触的是导演对每个镜头画面的处理及每个剧情所配的音乐。人物的语言显得微不足道,看画面,听音乐,加之人物的表情,如此寥寥几笔,便把情节向观众诉说的十分明白。怎么说呢,这事一个无声的境界,导演让每个镜头说话,而不是靠人物的语言与对话。  关于这两个,从影片的多个细节可以看出。如梅来城里做女佣第一次醒来,青木瓜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那是透过帘帐延伸到窗外的,这似乎有种隐喻,一种少女朦胧的甜美的情怀。如青绿的蚊香的青烟幽然地向上升腾。如导演多次拍摄到的院子里的情形会等,最让我赞的是,每个镜头下导演对光线的处理,总是富有诗意与情调。  本片里所配的音乐。如影片刚开始不久后,少爷与大儿子之间的民乐演奏,可以感受到这个家庭的某些信息与这对父子之间微妙的相似性。老爷是沉浸在自己的音乐是与世界里,且对家里表现的漠不关心,暗示了老爷离家不顾家的可能性与大儿子的将来也会这样。如梅在十年后离开家去浩仁少爷那天,少奶奶失落悲痛的心情,这背景音乐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是相当的足的。如少爷的三儿子捣乱的时候,那俏皮的音乐十分具有喜剧效果。如搬到浩仁少爷家后,浩仁少爷迷恋德彪西的音乐,尤其是月光曲,且每次都在只有二人的时候演奏,月光曲下的梅的身影在屋里频繁的穿梭着,轻巧到让人感受不到她人的存在。我认为导演是要用这月光曲来赞美梅的,一个如月光般皎洁,纯朴,美丽的少女。  对于此片里的几对爱情线路,我也颇感兴趣。  首先,让我最感动的是奶奶与唐先生的关系。网上有人评议说:奶奶这形象正说明了封建女性的奴性与对死去丈夫的盲目的愚忠,错过了唐先生美好的爱情。这似乎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却宁愿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不是对死去丈夫的愚忠,而是此生只有这一个让她满足了,奶奶对于死去的丈夫倾注的是一生的爱,或者说是她的心实在是容不下另一个了,况且在承受了丈夫与小孙女的逝去,奶奶似乎是看清抑或看透了这世间的情爱,选择了余生与青灯古佛相伴。唐先生呢,这份爱也是让人相当的敬佩的,他一辈子只等一个人,大爱到只要在她的附近生活着,人生怎样都可以无所谓,她搬去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归宿。我认为导演是要有意赞扬这样的情感的,虽然此生两人各有各的大遗憾,但是如此的感情甚至可以用高尚,伟大这样的词来形容,如此的感人肺腑,不正是今天以物欲为名义的爱情所缺的么?  下一对,少爷与少奶奶。家里所有的事情几乎由少奶奶一手操办,少爷就只是自我沉醉于音乐,且多次不顾家庭生计拿走家里所有的积蓄游走四方,花没了再回来,以至错过了小女儿桃的最后一面。原本我也信了老女佣说的老爷对于小女儿的事多有愧疚而再不出家门,但老爷的再次出走,让我有些怀疑,显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而长时间不出门,还是另有原因的。()觉得老爷是一个浪子,他的人生不属于家庭或爱人,他只属于他自己,那种自己怎样痛快了就怎样来,带点些许的游人的坦荡,带点些许的艺术家的浪漫,或许还有点点的明哲保身的隐士的傲慢和无奈在里头,毕竟国难当头,他作为男人什么也做不了,还是有苦闷在心里的。这些你无法说这是他个人的过错,只是惨了少奶奶,也是为了这个男人倾注了一生的辛泪,我特别感概的是她的心胸,对于丈夫如此不顾家人性命安慰拿走家里所有积蓄,丈夫回到家来没有任何责备却是满心的激动而泪流满面,若换成是我,估计很难做到。导演是在赞扬这样的女性所拥有的品性,少奶奶也应该是很典型的东方女性,那种传统的东方女性的隐忍,宽容,贤惠与精干在少奶奶身上是有所体现的。  下一对,浩仁少爷与富家小姐的浪漫,开放,热情的一段西式爱情。女主角漂亮,高学历硬背景,行为开放,思想开放,男主角帅气,较高的才气与背景,两人在人开来那是门当户对,男才女貌,然而却不欢而散。我觉得,导演是要通过这么一个女性来表现东西方的不同,以此来突出梅身上那美好的东方女性的美,不是那么热烈,不是那么霸道,相反的是一种含蓄的,宁静的,温婉的特质。  最主要的这对,浩仁少爷与梅的爱情。有人说梅的爱情,尤其在影片的结尾是一个佛像的镜头,这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意味在里头,这说法我赞同吧。梅身上最美好的特性在我看来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内心。她有一颗天真,自然,纯净的心,这让外人看她的世界始终是那么美好与轻松,对平日再多的累活也不曾有过报怨,总是自己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先是照料老爷一家子,后是照料浩仁少爷,动静轻盈到你根本忽略了她的存在。正是这样的,才让浩仁少爷最终放弃了富家小姐而选择了梅。梅在第二次抛开青木瓜的时候,拿出其中的一颗籽儿,然后放进了盆里,从这里我们可看出梅怀孕了,因此片名之所以为青木瓜,应该是指代女性吧。  最后,我还想说说影片的台词与节奏,台词并不是很多,导演并没有给人物过多的对话,人物说话的语速也是很慢的,让人乍耳一听,顿挫有序,像是诗歌朗诵,竟让人觉得越南话是如此的悦耳。影片的节奏也是缓缓的进行着的,缓缓的如流水般,让我很喜欢,导演创造的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环境。也发现导演对诗歌的偏爱了,本片的最后是梅朗诵诗歌,还有电影三轮车夫中也有这样的一段,那是每个人都是闭着眼睛,那一幅幅画面的剪辑额很震撼,再配之以诗歌,情感的表达便更富有深意了。  青木瓜之味,真的很赞,不少导演在拍了多部长篇之后才会确立自己的明确的风格,然陈英雄的第一部,却让人发现了较为成熟与独特的陈英雄式的叙事方法,难得。有人说,陈英雄之于越南,就好比阿巴斯之于伊朗电影,侯孝贤之于台湾电影,他是越南电影的一面旗帜,赞同。
甜蜜蜜影评
重生之门影评
魔女嘉莉影评专题导读:>>>
"电影青木瓜之味影评"相关文章2016正能量电影《我的旗》观后感
2016正能量电影《我的旗》观后感
发布时间:责任编辑:吉楠
  影片《我的旗》是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根据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兰干村村民胡达拜地&依明,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在村里升国旗的真实事迹创作改编。、
  我的旗观后感(一)
  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重点影片我的旗在新疆人民剧场首映,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学军出席首映式并讲话。
  李学军说,这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影片,它将爱国主义的重大主题融于普通百姓的寻常生活之中,把中华民族知恩图报、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相信通过影片的播映,将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宣传、教育、引导的作用,将我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疆精神,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悉,该片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阿克苏地委宣传部、温宿县委宣传部、温宿县文化体育广电局及新疆大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新疆大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担摄制工作,将作为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重点影片于9月份在全疆公映,由自治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发行。
  影片我的旗取材于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普通农民胡达拜尔地&依明二十余年如一日坚持升国旗的真实事迹。通过一位普通农民在边防战士舍生忘死抢救群众英勇行为的感召下,二十余年如一日坚持在村里升国旗的故事,弘扬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时代主旋律。影片在充分尊重原型人物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用血浓于水的生死情义来呈现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时代价值,充分接地气,充满正能量,具有很强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据了解,2013年4月起,电影我的旗的创作团队多次赴阿克苏地区温宿县,走访胡达拜地&依明本人及其家人、亲属及当地干部群众,搜集了丰富创作素材。于日在温宿县塔格拉克牧场开机拍摄,2015年7月完成制作。
  我的旗观后感(二)
  1日下午,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大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电影《我的旗》,在新疆人民剧场首映,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学军出席首映式。
  影片《我的旗》是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根据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兰干村村民胡达拜地&依明,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在村里升国旗的真实事迹创作改编。该片在充分尊重原型人物真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买旗、升旗、找旗、传旗几个部分,真切饱满地表达了一位维吾尔族普通农民一心跟党走、坚定爱祖国的崇高情怀。
  李学军说,该片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影片,它将爱国主义的重大主题融入普通百姓的寻常生活之中,把中华民族知恩图报、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相信通过影片的播映,将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宣传、教育、引导的作用,对我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疆精神,树立&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All rights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纪录片《让党旗更鲜艳》观后感
前几天我们英语科党支部组织全支部党员观看纪录片《让党旗更鲜艳》,我觉得很及时,很有教育意义。在纪录片中优秀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时期中,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大庆油田里,“铁人”王进喜,为了尽快处理好喷井,带头人跳进水里不顾冻伤,寻找原因,最后解决了喷井问题。他说只要能为祖国多生产石油,宁愿少活二十年,由于日夜奋战在油田里,劳累过度,只活了四十七年。又如在《红旗渠》的开挖中,为了劈开太行山,共产党员任羊成整天和群众在一起,攀悬崖绝壁,凿顽石,还有女共产党员李改云,巾帼不让须眉,与群众汗往一处流、劲往一处使,削平了1250座山头。他们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吃苦在前。给广大群众树立了榜样。还有青海港的许振超,尽管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为了能尽快摆脱了外国的技术垄断,硬是用了四年时间把外国进口的模版线路逆向把它们研究出来,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装、卸货的速度。他说港口的脊梁就是我的孩子。他这种以港口为家,为了国家的现代化化建设的拼搏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我看到广东省电白县水石村是个全省的特贫村。老书记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带领村民继续改变贫穷,就推荐在外做生意的官锦初回来当党支部书记。官锦初当时生意不错,在城里有房有车。他接到老书记的邀请,为了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放弃城里的安逸生活,回到贫穷落后的家乡当一名书记。很多人包括他的妻子在内都很不理解。官锦初回到乡下,就那里的党员同志一起,讨论研究、和乡亲们一起奋斗,摸索出一条致富之路,他们种的水果、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家乡的面貌改变了,村民们富裕了。官锦初继续和父老乡亲们一起拼搏,为家乡美好的明天奋斗。
登封县的公安局长,她关爱所有平民百姓,十一年奋斗在基层,关心群众安危冷暖,她所做的工作远远超出公安局长的工作范围,当她去世时,给她送行的人民群众拥满大街小巷。场面极为感人。
以上所列举的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他们的行为充分体现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想他们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于时俱进,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电影《太极旗飘扬/兄弟/生死有情》影评和观后感_蜡克网
输入您要找的电影名称
您现在的位置是: &&&&&&&&&&&&《太极旗飘扬/兄弟/生死有情》的影评,观后感
让主义去死,让感情延续
《太极旗飘飘》是寻常意义上的大片,这毋庸置疑,内地没能引进,也在意料之中,但凡这种有表达主义之嫌的电影,大陆通常是不会公映的,这也没关系,资讯那么发达了,想知道什么信息不一定非得通过政府。
  
更何况,关于主义的追求和表达,现在的人们也没有过去那么迫切,据说,文革那时候,好好一家人,往往会因为主义,形同陌路,甚至家庭分崩离析。我不可能理解那种情形,正如我相信,影片中的振泰也决不可能理解主义之争对他家庭的伤害。当两个主义产生冲突,大打出手的时候,这个厚道的擦鞋匠心里只有一个主义,让他的弟弟穿这他亲手做的皮鞋风风光光地去上大学,然而,个人的主义绝逾越不了国家的主义,个人的决策也无法替代阶级的战略,所以,即便是个英雄,当所谓国家的主义来临时,你就只能服从,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开始,哥哥振泰服从了,弟弟振锡没有服从,他始终劝他哥哥,别为了所谓的国家主义去当英雄、去杀害自己的同胞,然而哥哥却试图把个人的主义融合到阶级的主义中去,以拯救他的家庭,他虽然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得到嘉奖,却不被弟弟理解,甚至换来弟弟的厌嗤。
  
最后,当他看到,自己的拼搏换来的只是妻子无辜地倒在主义的枪口之下、只是心爱的弟弟死在主义的火焰之中,他完全迷失,顿时崩溃。
  
可以说他是个狭隘的人,他不会对主义产生多大的兴趣,他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家庭。也可以说他是个纯粹的人,家庭一旦崩溃,关于好的坏的,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根本不重要,敌人可以是自己的邻居,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敌人。
  
影片表达了一个道理,关于主义,我们都知道的不多;关于战争,我们都怕被伤害;关于亲情,我们都寄予了希望,关于理想,我们都奢望和平。
  
对于我,我只想说,振泰好样的,让主义去死,让感情继续。
  
日之前的“朝鲜战争”
   一场战争的开始时间,有时候是要照顾到参与者的身份的。就好象国际上(尤其是欧洲)普遍将二战的开始时间定为日(德国入侵波兰的日子,中国以前的教科书也是这么写的),后来中国方面为了提升自己为二战所作的贡献,将二战的开端提前到了日,甚至有的传媒将1931年“9.18”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此外,新加坡将二战的开始时间推迟到了1942年。
  关于朝鲜战争,以前曾经有很多人将其与抗美援朝混为一谈,以为开始于日;目前又向美国、日本、台湾方面的说法靠拢,提前到了日。
  目前,随着韩国左翼与民族主义势力的崛起,另一种有关朝鲜战争开端的说法开始在韩国流行起来,这种说法又将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提前了2年。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日之前的“朝鲜战争”。有关这段历史,目前在中国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一、战争爆发的起因:
  1、土地问题。
  有位韩国史学家是这样谈论当年朝鲜内战期间的阶级斗争的:
  “左右翼的矛盾是从土地开始的,结束也会是因为土地。”
  “日本占领朝鲜半岛期间,为了强化半岛的殖民地化,最先开始的就是经过8年的土地调查,掠夺了农民们的土地。结果有80%的农民变成了佃农,并且其中80%生活在饥饿中,这些人叫做贫农。不过也有不少地主和日本人一起买进土地,成了大地主,也就是所谓的亲日地主。他们和日本地主一起榨取农民的血汗,并且以这些来协助日本进行殖民化。农民们把产量的70%交给地主后,要忍受非人的饥饿和寒冷。”
  “解放后(按:韩国方面这里说的“解放”是指日日本投降),被美苏占领的南北出现了很大差异。北部正施行无偿没收、无偿分配土地政策的时候,南部的地主们想极力维护自己的土地,农民们的失望和愤怒也加深了,这样就造成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左翼就是利用了这些矛盾,他们主张的无偿分配,对那些想拥有自己土地的小农们是很大的诱惑。结果很多小农连思想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参加了左翼的活动,很多农民入山也是因为这个(按:这里的“入山”是指上山参加左翼游击队)。”
  这个时期韩国农民受剥削的情况相当严重,1945年至1950年受到地主剥削的农户占整个农户的86.2%。
  
  2、韩国经济的恶化。
  李承晚政权在政治、经济方面极不稳定。这个时期,工业崩溃,农业凋敝,财政出现巨额赤字,通货严重膨胀,韩国人民过着更加贫困的生活。1949年底,韩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只有1936年的一半。
  
  3、美国的新殖民主义政策在韩国人心中培养了仇美的情结和播下了朝鲜战争的种子。
  日,由霍奇将军率领的大部队在仁川登陆。这天早些时候,已受霍奇领导的日本警察向准备欢迎美军的朝鲜人群开枪,打死2人。结果,只有战败的日本人独享欢迎的荣耀。日本人是真心欢迎。在此前后,美国飞机在南朝鲜撒下传单,宣布“任何伤害日本人或美国人的朝鲜人都将受到死刑的惩罚。”在霍奇的眼里,“管理日本人是小问题。”而朝鲜人是“无法自理”的贱民。
  9月9日,霍奇接受了三八线以南日军的投降,成立了“美国驻朝军政府”,将3天前由南韩抗日爱国人仕成立的“朝鲜人民共和国”打入冷宫。让日占时期的朝奸继续管理政府机构和警察,并保留了日本警察的制服。很多警察就是过去的日本警察。
  
  12月5日,霍奇开办了“朝鲜军事英文学校”,为建立一支南韩军队作准备。首批学员60人。20人是临时政府的人,20人是前日军中的朝鲜人,20人是前‘关东军’的朝籍成员。明确规定不得招收“有过被日本人监禁记录的朝鲜人。”
  12月12日,军政府宣布以朝鲜共产党为主的“人民委员会”非法,“委员会”建立的“人民共和国”也名存实亡。几乎同时,实施新闻检查,宣布罢工和劳工运动非法。
  “人民委员会”开始组织抵抗运动,包括武装斗争。“军政府”的对应之一是公开聘用具有在满州镇压中国抗日游击队有经验的人来追剿“朝鲜共产党”。
  美国的新殖民主义政策在韩国人心中培养了仇美的情结和播下了朝鲜战争的种子,抵抗运动此起彼伏。截止1946年10月的“大丘暴动”,已经有约800警察和数千名农民学生被打死,3万人被监禁。
  
  二、战争的开端:
  关于战争的开端,目前大致有2种说法:一为日的济州岛起义,二是1948年10月的丽水-顺天起义。
  (一)济州岛“四?三”起义
  1、三一节开火事件
  “光复初期”的济州岛,“就业困难、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霍乱导致数百人牺牲、严重的农作歉收等恶劣情况交杂一起,加上米谷政策的失败、日帝警察转变为军政警察、军政官吏的牟利行为等,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下,1947年「三一节」爆发的开火事件,更让民心恶化。”
  “三一节开火事件”,是警察对示威群众开火,造成六人死亡、八人重伤的事件,牺牲者大多是围观的一般居民。这个事件就是引爆四三事件的导火线。
  这时,“南劳党”(按:即南朝鲜劳动党,前身为“朝鲜共产党”,总书记朴宪永,此人为金日成当年最主要的政治竞争对手)济州岛党部展开有组织的“反警察”运动。为了抗议警察开火,于日大罢工。“包括公家机关、民间企业等济州岛95%以上的职场都参与了,也是韩国前所未见的民官联合大罢工。”
  美国军政当局当时派遣的调查团到济州后分析指出,“这场大罢工是因为警察开火引起岛民反感”。但是事后的处理,却强调“南劳党煽动”,采取了“强力攻势的政策”。“包括道知事等军政高层,全由外地人替代,并大举派遣救援警力与‘西北青年会’团员南下济州,展开对罢工主谋者的逮捕作战。一个月之内,逮捕收押了五百多人。”到第2年爆发济州岛起义之前,一年间一共拘禁了两千五百人,被拘禁者“接连遭到恐怖刑求”。
  
  2、起义爆发
  1948年3月,基层警察分局连续发生三次“刑求致死事件”,济州社会顿时陷入一触即发的危机状态,此时,南劳党也因组织外泄而处于危机,决定展开武装斗争。
  日清晨二时,350名游击队员攻击了十二处警察分局与右翼团体,展开了武装起义。驻韩美军司令哈奇中将与军政部长狄恩少将于是下令警备队出动,展开镇压作战。
  这就是济州岛“四?三”起义。
  据韩国方面推测,当年济州岛民有六七千人加入南劳党。济州岛的人民游击队也如这般被组成。人民游击队由两联队和支持部队所组成,在暴动达到最高潮时候,推测人民游击队的兵力约四千人,其中约不到百分之十装备有步枪,其余人员大部分持日本刀或自制武器。
  1950年5月,美军政当局任命布朗上校为济州地区最高司令官,展开更强势的镇压作战。
  5月20日,发生四十一名警备队员“脱营”,加入游击队的事件。
  6月18日,发生新任联队长朴振敬上校遭部下暗杀的事件。
  
  
  3、韩国成立的事态发展
  1948年8月,“大韩民国”成立。9月,北边也建立了另一个政权。这使得“济州事态跳脱单纯的地方问题,而成为对政权正统性的挑战。”李承晚政府在10月11日设置济州岛警备司令部,增派了本土的兵力到济州。
  11月17日济州宣布戒严。在此之前,第九联队长宋尧赞发出布告称,在距离海岸线五公里的山区地带通行的人,视为暴力份子将予以格杀。从此,就对山区村落大肆展开“焦土化”的强力镇压作战。与此有关的美军情报报告书中记载了:“第九联队基于山区地带村落的所有居民,明显提供游击队帮助与方便的假设之下”,而对村落居民采取“大量屠杀计画”。
  戒严令宣布之后,许多山区村落的居民遇害。不只是山区部落,连住在海岸边村落的零散居民,也以提供武装队协助的理由而被处死。结果,为了保命而逃入山中的难民更为增加,他们在寒冬躲在汉山中,被抓到的话,不是遭射杀就是送到监狱。镇压军警甚至将家中有人不在者列为“逃避者家属”,而对他们的父母与兄弟姊妹施以“代杀”的残忍替代手法。
  到了十二月底,镇压部队由第九联队改为第二联队接替,但是联队长咸炳善继续执行强势镇压作战。没有经过审判的程序,许多居民就被集体屠杀。人命受害最多的“北村事件”,就是第二联队的暴行。
  1949年3月,设置了济州岛地区战斗司令部,展开了镇压与安抚并行的作战。新任司令官柳载兴发表赦免政策,躲避到汉山的人投诚的话,全都可以得到宽恕。这时,有许多居民下山了。当年6月,游击队领袖李德九遭射杀之后,游击队已经“形同溃灭”。
  
  后记:日,人民军攻破38线,李承挽政权再次在济州岛制造白色恐怖。“辅导联盟”加入者、需监视者、入山者家属等,在第一波拘留中大举遭到杀害。在全国的监狱中被拘禁的四三事件关联者,则遭立即处决的处分。据估计,在第一波拘留与监狱中牺牲的人达三千多,受害者的尸体大部分都无法找到。游击队的“残余份子”尽管还有攻势,但力量已经衰微。
  日汉山从禁足地区全面开放。至此,从日三一节的开火事件引发1948年“四?三”武装起义,“四?三”事件历经七年七个月总算落幕了。)
  有关“济州岛四?三起义”的死亡人数,根据日文的《朝鲜知事典》(东京平凡社,1986年版)的“济州岛四三蜂起”词条中所述(P155),“有八万多岛民遭到屠杀。包括无辜的妇孺老弱在内,占了当时济州岛人口的十分之一。”
  
  (二)丽水―顺天起义
  为了镇压济州岛的游击队与群众运动,李承挽不断从各地调兵。
  日,李承晚命令国防军第14团派一个营的兵力去济州岛讨伐游击队。但遭到14团全体爱国官兵的反对。在南朝鲜劳动党地下组织的支持下,该团成立了“拒绝出兵济州岛军人委员会”,并决定举行武装起义。
  他们制定的起义计划是:联合其他部队占领全罗南道的光州地区,然后再攻打汉城推翻李承晚政府,如情况不利,转入智异山地区进行游击战。
  日凌晨,丽水起义爆发。
  起义军兵分两路:主力3000人攻打丽水;另一部分奔赴距丽水不远的顺天,争取第四团的支持。当天上午,起义军攻占丽水。下午,起义军在丽水召开有5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丽水郡人民委员会”,并通过了“人民委员会”的斗争纲领。
  与此同时,支持起义的第四团也解放了顺天,成立了“顺天市人民委员会”。
  21日晨,起义部队已控制了顺天(在丽水西北)。丽水的市民们,以工人、青年学生为骨干组织了“市民部队”,负责当地治安。
  10月22日,由两团士兵组成的起义军,乘胜向北进军。
  
  10月23日,当起义军进至全罗南道求礼地区时,遇到拥护李承挽的国防军十个营兵力的阻击和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两军对峙你死我活,激战七天七夜,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遭到了失败。李承挽军在这次武装镇压中,打死起义军民九千四百五十余人,并逮捕二万三千余人,其中国防军起义官兵1600多人。
  这次起义在韩国人民反对美李集团军事统治和要求民主化的斗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当时和后来韩国人民的革命斗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起义失败的革命军,以智异山、普贤山、太白山、五台山、白云山等为根据地转入游击活动,这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朝鲜人民南部游击军”(一般简称“南部军”,当然南部军主要是在南韩“赫赫有名”,至于中国方面,由于中共和南韩亲共军民没什么交情,国内知道得不多)。
  
  后记:本来“济州岛起义”在“丽水-顺天起义”的前面,理应作为开端。但济州岛起义的人员是半平民性质的“游击队”,而且装备极差,更多得时候是济州岛的岛民被李承挽军单方面屠杀,将李承挽军对济州岛军民的“镇压”作为“战争”似乎级别不太够。因此韩国亲美、亲共两派“国防军”之间开战的丽水-顺天起义就成了朝鲜内战开端的另一说。
  另外,很多中国人都知道韩国总统朴正熙曾经是个在日军中服役的“二鬼子”,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居然也参与了丽水-顺天起义。当时,朴正熙任十四团参谋长,自始至终参加了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被捕。为了保全性命,朴正熙供出了南朝鲜劳动党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160多人,致使该地区的地下党组织几乎全部遭到破坏,这次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四百多名地下党员和爱国官兵均惨遭杀害,其中包括他的哥哥朴东熙。
  
  当时,李军参谋总长向美国“顾问团”团长罗伯特汇报时说:“要不是朴正熙,丽水、顺天的叛乱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韩国陆军情报局的一个处长也在“报告书”中表扬朴正熙,说他是“第一个无名的有功者”。
  
  三、“6?25”前“朝鲜战争”的高潮:“白天是大韩民国,夜晚是人民共和国”
    丽水-顺天起义失败后,残存的亲共国防军与南劳党的原有游击队合编,成立了“朝鲜人民南部游击军”。这支游击队,当初估计约有2500人。
    日,左翼与反对派占据优势的韩国国会通过《土地改革法》,李承挽政府行使否决权。
    前面提到,当年韩国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是土地问题,当时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没有土地的贫农集中在“土地广阔的南部地区,其中以全罗道最厉害。”广大农民对李承挽政权彻底放弃幻想,纷纷进山加入游击队。
    到1949年春,南部军增加到约2万人,与韩军展开大规模游击战与拉锯战,控制了韩国约40%的地区,宣称:“白天是大韩民国,夜晚是人民共和国”,曾一度达到差点推翻李承挽政权的地步。
    日,韩国政府颁布“不可能”的《土地改革法》。虽然分给农民一些土地,但由于韩国当局要农民分期交付“土地偿还金”,在当时农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南方游击战争依然风起云涌,并且在1949年9月达到最高潮。
    为了消灭南部军,李承挽在美国人和“越南人”(北朝鲜逃过来的人)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扩军。1949年5月,李承挽将韩军发展成为5个师又1个旅,同年8月又进一步增强为8个师。
    美国人主要是提供资金与武器,他们除了把解除日本侵略军武装时收回的大量武器移交给李承晚集团以外,1949年7月还向韩国提供了足以装备五万军队的价值达1.1亿美元的武器援助,同年10月又扶持韩国军队建立了空军。美国曾向韩国提供“经济援助”4.09亿美元,这个时期李承晚集团拨出巨额经费用于扩军和加强警察机构,1949年韩国的“国防治安费”在整个预算中所占的比重高达46%,在仅有的243亿韩元预算中,国防费为134亿元,治安费为109亿元。
    “越南人”(北朝鲜逃过来的人)当时是韩军重要的兵役来源。李承晚政权的主要支柱除4万名前日本朝籍军警外,就是北方来的难民。日本投降后,约180万日本合作者,地主,基督徒之类的人及其家属从北方乃至中国东北逃到南方。这人痛恨共产主义,积极参加对南部军的围剿。与很多士气低落、同情左翼的普通南韩籍士兵不同,这些人作战特别勇敢,对韩国百姓的杀戮也特别凶狠。
  
大家还记得《太极旗飘扬》里那个自称“家人被共产党杀光”的韩军官兵吗?在当时,能被共产党“灭门”的大多为北朝鲜地主子弟,显然那个人是北朝鲜人。
  
除了参加正规军,“北朝鲜难民”还积极参加“反共青年团”。这个组织成立的前2年,成员除了少数人是韩国当地的地痞流氓外,期于基本为“北朝鲜难民”。《太极旗飘扬》里杀害李英顺的就是“反共青年团”(由于国内中文字幕翻译自英文字幕,英语中“团”和“联盟”是同一个词,因此中文字幕翻译为“反共联盟”,也有的版本翻译者直接根据自己的想象翻译为“宪兵队”,显然是受到国内抗日影视剧中面目可憎的“日本宪兵队”影响),我想中国的观众一定很少有人会想到,那些积极反共、对“大韩民国”特别忠心的家伙原来大部分是北朝鲜人。
  
青年团对南方各地进行“白色恐怖”,肆意奸杀左翼家属,比较出名如济州岛的“西北青年会”――虽然济州岛在朝鲜半岛的西南,但这个组织的成员基本是来自朝鲜半岛西北部的北朝鲜政治难民。
  
49年11月,李承挽军警发动冬季大扫荡。50年3月,冬季扫荡结束。由于朝鲜半岛寒冷的冬季,游击队活动的山区成了一片“白色沙漠”,部队隐蔽与后勤补给发生极大的苦难,90%的南部军被歼灭。游击战争遭遇重大挫折。
  
1950年春,南朝鲜治安当局估计:“有组织的游击队不过557人”,但3月初的一周之内仍有29次“游击队袭击”。
  
南部军的游击战争给了李承挽政权重大打击。根据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写的《朝鲜战争》所说,日人民军大举跨过38线前夕,“韩军的补给品由于边境纠纷和讨伐游击队,基本上已经消耗完了”。韩军“训练”方面,由于“忙于讨伐游击队及对付边境纠纷,没有时间进行统一的现代化的训练,特别是反坦克战斗、陆空协同训练等尚未进行,据说大部分军官还没有见过坦克。” 6月24日夜,韩国军队的61个营的兵力之中,实际上进入边境阵地的只有11个营,却同时 “有25个营分散配置在南部地区,仍在讨伐游击队。”
  
目前,有很多人都以金日成准备充分而李承挽准备不足作为朝鲜“先动手”的依据。其实李承挽不是不想早点“北进统一”,而是被南部军拖住了手脚。
  
  后记:日,朝鲜人民军第6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6朝鲜族独立师)占领顺天。此时,全罗道的南部军游击队全都从山上下来,配合作战,切断李承挽军电话线,占领李承挽军撤离后的全罗道各地,并为北朝鲜正规军带路。
  
美军仁川登陆后,南部军被赶出智异山与全罗南道,逃入北朝鲜,在平康附近进行了重新编成;其实力约有800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南部军主力(由第57师、第81师、第92师等组成,估计武装人员766人,非武装人员3076人)于1951年8月回到南方,重建智异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活动,兵力从新恢复到约2万人。
    1951年11月,联合国军利用停战谈判拖住中朝联军,从38线上调集当时韩国最精锐的首都师和第8师,配合地方警备队与美国空军,在韩国第1军长白善烨少将(原“满洲国将军”,曾经追随冈村宁次参加了对华北八路军的围剿)的指挥下,对南部军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围剿(与中国抗日战争时的“五一反扫荡”很相似)。此时,南韩山区在冬季一片白茫茫,无法隐蔽和缺乏补给的缺陷再度显露出来,1949年冬季南部军遭受重创的悲剧再度上演。
    1952年1月末,韩国方面的作战报告说,“捕鼠作战的总战果是捕杀了1.9万人以上的游击队和土匪。”
    2月初,南朝鲜第8师再次回到了“大钵”北侧的战线,首都师依然继续进行扫荡,到3月15日,在“大成功”之中结束了“捕鼠作战”,游击队的兵力被压缩到3000人以下。日韩的史料称:这次围剿“虽然说尚未达到完全根除的程度,但捕杀了丽水、顺天叛乱的领导者南部军的首领金智会和全铉相以及第57师师长李永会等首脑级的干部,摧毁了其核心组织,可以说是打开了彻底根除的道路。”
    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以南部军为主的南朝鲜游击活动彻底陷入绝境。1954年,最后一支成建制的南部军游击队被歼灭。残余的个别游击队员一直将游击活动坚持到了1957年。
  
南部军虽然覆灭了,但南部军战斗过的全罗南道一直是韩国左翼的传统根据地。1980年,全罗南道的首府光州还发生了“光州暴动”。
  
  四、38线上与朝鲜境内的枪炮声。
  1948年,韩国成立了主要由“越南人”(流亡南方的反共北朝鲜人)组成的“虎林大队”,用于对北朝鲜的武装渗透。
  日,李承晚集团炮制了“国家安全法”以加强其统治的法令,并拒绝朝鲜北方关于实现朝鲜和平统一的合理建议,不断叫嚣要“收复失地”和发动“北进统一”的战争。
  1949年1月后,朝鲜与韩国屡次发生“边境纠纷”,有的规模相当大。其规模从瓮津半岛的团级交战,发展到开城的师级交战。关于这一点,韩国公开史料称:"包括6次交战在内共发生300余起",北朝鲜史料称:"在1949年1年之内,南方即向北方越境达1836次之多"。
  日,驻春川的南韩军袭击北方,打死400多名北方边防军人,南方自己虽仅阵亡20多人,却有2个连反水,受到北方热烈欢迎。韩国方面将这次反水称之为“春川逃亡”。
  日,南方的“猛虎队”再次攻击北方边防军。
  日,前面提到的韩军“虎林大队”的252名队员越过“三八线”,袭击了靠近雪岳山和金刚山的一些朝鲜村庄,有些甚至还渗透到位于北纬39°的元山市附近的安边地区。他们在朝鲜活动了两个星期后,大部分被歼灭,只有50人回到了韩国。
  1949年6月,半岛上的武装冲突正进入高峰期,双方都竭力高喊要‘统一国家 ’。
  1950年春,南方游击运动势头减弱,促成北方准备打更大的仗,即统一战争。
  日,就在“朝战正式爆发”的前两天的,南方从上午10时起在昂津半岛炮轰北方,一直轰到6月24日凌晨4时。
  
  参考资料:
  《朝鲜战争》,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韩国的动乱》
  《韩国战争与良民屠杀》,金荣范(大邱大学教授)
  《韩国济州四三事件之研究》,戴郁轨,韩国亚西亚大学硕士,台北韩国研究学会会员
  《从台湾228看济州43》,资料来源:“台湾心韩国情”个人网站
  《韩国四总统合传》
  《太白山脉》
&& 声明:蜡克网本身不提供任何数据下载,也不参与的上传。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屏蔽相关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辈的旗帜 电影天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