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年的老屋老梁梁不会蛀,是什么木?

您现的位置:&>&&>&警方传真
上百年老屋楠木被盗走
失主感谢民警追回“宝物”
& & &&你们把我家的宝贝追回来啦,真是太高兴了,谢谢你们!&7&月27&日下午,黔江区石会镇居民罗登平及其妻子给黔江区公安局石会派出所送来一面上书&秉公执法、为民服务&的锦旗,对该所民警及时破案,为其家追回被盗上百年的楠木一事表示感谢。
6&月10&日17&时许,黔江区公安局石会派出所接到辖区石会镇关后社区居民罗登平报警,称在黔江城区城西街道白家湾某物流公司发现自家此前被盗的价值约4000&元的楠木,称该楠木至少有120&年历史。
接警后,石会派出所迅速组织民警开展调查。据调查,2013&年端午节,罗登平家120&岁&高龄&的老木屋因年久松动被拆除。在拆房过程中,一根顶梁柱和一块木板引起了众人的注意。罗家人也发现住在老木屋时,这根顶梁柱始终源源不断地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幽香,柱面经过百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光滑油亮、未被虫蛀。罗家发现百年楠木的消息不胫而走,不时还有陌生人前来观望。有行家前来查看,称此木料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金丝楠木,价格不菲。罗登平随后卖掉了半截柱头,留下另一半截柱头和木板放在家中。然而,6&月8&日一大早,罗家人却发现剩下这段楠木不翼而飞。
根据失主提供的线索,民警依法查扣了赃物。通过调查该楠木的持有者,发现楠木是从彭水县连湖镇的&上家&罗某某处购得。民警顺藤摸瓜,深入彭水县连湖镇调查取证。在当地派出所的协助下,发现连湖镇安乐村村民罗某某(男,50&岁)有重大作案嫌疑。6&月10&日晚11&时许,民警将其抓获。然而,罗某某到案后却百般抵赖,慌称楠木也是从&上家&购买而来,但对&上家&的联系方式、体貌特征和交易过程却闪烁其词。办案民警通过对其案发时段的行动轨迹摸排调查,掌握其在案发前后曾在石会镇出现的重要线索。在事实与铁证面前,罗某某无法自圆其说,最终如实供述了与同伙张某某共同盗窃楠木的犯罪事实。
6&月24&日下午3&时,同案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男,40&岁,家住彭水县汉葭街道)被民警抓获归案。张某某对结伙盗窃楠木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经民警审理查明,因我国自古就有久居楠香之屋,可以延年益寿的说法,近年来,楠木工艺品收藏热渐起,楠木价格也逐步攀升。听说罗登平家拆房卸下有120&年历史的楠木顶梁柱和木板后,见有利可图,利欲熏心的罗某某便邀约张某某以购买为幌子踩点,发现罗家的木料果然是金丝楠木。6&月6&日凌晨4&点左右,两人驾车来到罗登平家,趁夜深人静之机,将罗家一根长约2&米的楠木顶梁柱和一根近3米长的楠木木板盗走。得逞后,两人迅速逃回彭水连湖,随后将楠木销赃。罗某某分得赃款1400&元,张某某分赃600&元。
民警查获的被盗楠木,经黔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鉴定,价值为3294&元。破案后,民警依法将追回的楠木发还给失主罗登平。
目前,涉嫌盗窃罪的犯罪嫌疑人罗某某、张某某(均被取保候审)已被黔江警方移送检察机关起诉。
图为失主夫妇为石会派出所送来锦旗表示感谢爷爷传下老屋保存完好 挂着百年前木灯笼
龙虎网讯 灯笼一般都是用纸或布做的,可在高淳区桠溪镇在里村,当地村民称,村里有幢百岁老屋里挂着一对木灯笼。
在里村是一个有上百户村民的村落,在村子的西面,一幢三间二进加上一天井的老屋特别抢眼,与村里的楼房相比显得很古老。金陵晚报记者看到,屋内房梁雕刻精细,建筑以古木建筑为主,有屏风和古雕,虽说有的地方有点古旧,但主体建筑保存完好,特别是天井里两尊木雕灯笼十分抢眼。不少村民反映这幢房子是村里年岁最长的房子。
在老房子的正门门头上还有不少古色砖雕。今年65岁的芮必胜是房子的主人,他告诉金陵晚报记者,这幢老屋是从爷爷手里传下的,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芮必胜告诉金陵晚报记者,当年建房不像现在这么简单,房屋里的大量木雕需要能工巧匠们花好几个月来完成,特别是天井里的这对木灯笼,巧匠们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完工,木灯笼主要表示祝愿家庭吉祥如意的意思。
芮必胜说,当年建房条件差,房墙是用糯米烧粥加石灰作为原料砌起来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老屋成了古宅。芮必胜介绍说,老屋基本没维修过,仍保持原来的面貌,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新盖了楼房,现在这幢老宅作为存放杂物而用。
芮必胜表示,对于这幢百岁老宅他们会很好地去保护。
来源:  编辑:丁劼百年老屋的悲哀
大凡上了年纪的人都有点儿怀旧情绪。每当我看到拆房子,特别是一些颇有价值的老房子,随着铁撬、铁锤的起落“忽刺刺”倾倒时,心里总感到有些不舒服。
前几年在西塘读书的侄子来说,镇上的“楠木厅”已被拆掉了,不禁为之感慨。这是一幢百年老屋。它历经了八年抗战、十年“文革”,曾躲过了无数次劫难,但却在“保护文物、开发古镇”的一片呼声中轰然倒下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西塘“楠木厅”坐落在嘉善三中校园内,是镇上平川公园的遗物,但不知始建于什么年代。据说,其厅堂正梁、柱脚为楠木材料,故名。楠木厅原为学校图书馆,房子的外观并无惊人之处,为一般土木建筑特有的乌瓦粉墙,其厅堂高深宏敞,用材考究,雕刻精细,地面金砖铺就,为江南厅堂的经典之作。厅前有百年树龄腊梅一株,其主杆高出屋檐,树荫已将大半个院落覆盖。这里确实是这座县级中学的一个幽静去处。
楠木厅在江南厅堂建筑中为数不多,其原因是楠木木材极其名贵。据史料记载,明代宫殿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而成材的大木均出于湖广、四川诸省的深山穷谷之内。在明朝,采木有朝廷派人专门管理,并把采木列为要政之一,所以楠木又被称为“皇木”。因此,在民居建筑中,很少有人采用这种名贵木材作梁柱的。1990年笔者游溪口雪窦寺。曾见寺后有两株挺拔、伟岸的乔木,导游说是楠木树,为张学良将军亲手所植。时过五十多年,树干却不见长粗。可见,能充当栋梁之材的楠木树起码要百年以上。
1982年4月,笔者游苏州留园,无意间发现园中居然也有“楠木厅”,但这一始建于明代的厅堂保存完好。为苏州古代厅堂建筑的瑰宝。松江方塔公园内有著名的“兰瑞堂”,原为清初江西巡抚朱春的住宅。该堂因其中部分梁柱为楠木材料,当地人把它称为楠木厅。这座厅堂现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朱舜水纪念堂设在厅内。
西塘的楠木厅虽然比苏州、上海的名气小,但在江南水乡古镇的明清古建中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了。我国著名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教授说过,历史文化名城,既要有文字的历史,又要有实物的见证。实物毁坏殆尽,单凭假古董是没有说服力的。(1986年12月《历史文化名城》)但十分遗憾的是,就在我们提出建设文化名县,并着手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当口,这幢颇具特色的木结构建筑在“拆危”名义下永远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溜排整齐划一的“火柴盒”式的新大楼。
西塘楠木厅被拆掉了,这是古镇保护和资源利用的一大损失。这里面有业务的问题,也有思想认识的问题。1984年,陈从周教授在全国风景名胜区领导干部研习班上讲演时说:“外国人到你这个风景区来,看到有很多树木,就认为是有文化。一个地区是否有文化,一看树木,二看木结构房屋的多少。如果古树多,木结构房屋多,就代表了文化,保护木结构的房屋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要发展文化名县,要挖掘水乡古镇文化,对木结构房屋的拆除一定要慎而又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百年老屋 我们该如何留住你
|& |& |& |
| &|& | &|
百年老屋 我们该如何留住你
日&&01:52:55&&&&
青山深处,白墙黑瓦露出一隅,富阳市灵桥镇倪家滩29组1号、29组2号,这是一座建于清末的百年老宅,也是富阳市灵桥镇倪家滩村村民楼善浩、楼建新的家。“镇里好多老房子都拆了或塌了,完整保留的百年老屋屈指可数。”老祖宗造屋不容易,而子孙守屋更是艰辛。近日,68岁的楼善浩忧心忡忡,由于年久失修,自己家的百年老屋有许多重要的“零部件”都已老化,亟待全面修缮,“谁能帮我把这老宅子留下来?”
三间老屋只剩一间
清末年间,楼善浩的曾祖父举家从诸暨迁到了倪家滩村。“当时造房子用的瓦片、石板都要从灵桥镇上挑来的,仅材料运输就花了大力气”,当时楼家兄弟几个费了好几年时间建起了这座老屋。老屋一共有三大间,每间的前厅后堂都有天井,各自相对独立,但有门互通。可惜的是,由于长年无人居住,其中的两间已分别在前年和去年倒塌了。
虽说三间老屋只剩一间,但旧日大户气派依旧依稀可见。大门两边的镂空砖砌墙精美绝伦,房柱的“牛腿”上雕的弥勒和盘龙栩栩如生,精雕细刻的花窗格缀满每扇木门。“‘文革’的时候,我用石灰把‘牛腿’糊起来,房子才能如此完整保存到今天”。对此楼善浩颇为自豪。
据老楼说,上个世纪60年代,最热闹的时候,老屋里曾经住了80多人。而今,只有楼善浩和表弟楼建新两家人还独守着老宅。
无力修缮望屋兴叹
因为木结构的房子不密封,闷热的盛夏连空调也不能装。“房子是旧了点,但到外面也住不惯”,楼善浩的妻子马惠月坐在通风处摇着蒲扇笑着说。
经历了百年风霜的老屋真的老了,记者看到,房梁的木料已经虫蛀腐朽,前厅的立柱也被白蚁啃出了一个个小孔,外墙上也有裂缝。据说碰上下雨天,老房子还要漏水。一年至少两次小修,换瓦片和檐料就得花上好几百元,对于仅靠大儿子供养的楼善浩夫妇已属不易。这种情况下,需要花费上万元的大修,两家人实在已无能为力,只能望屋兴叹。
出价廿万也不动心
去年10月份,一个做生意的萧山人五次找到楼善浩,说想把房子的木头拆掉,再到其他地方复原,开价20万元。今年上半年,有位来自北京的老中医,想把坍掉的老屋买下来,在倪家滩办个草药种植基地。平时,上门来收购房屋零部件的客商也不少,一个“牛腿”能卖两三千,一扇花窗格也值近千元。
“来的这些客商,我都婉言拒绝了”,老楼说话朴实,“上辈的产业,不能毁在我的手上啊。”
门前,和老屋同龄的桂花树枝繁叶茂,树干粗得要两个人才能环抱。老楼说,这样的古建筑在整个富阳已经不多了,真希望它能被完好地保存下去。
来源:杭州日报&&&&作者:实习生陈攀记者宓路平富阳记者站夏叶锋通讯员陈平&&&&编辑:郑海云&&&&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法律顾问: 郑金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蛀牙是什么样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