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岁 这是什么字鱼

这是什么鱼呀,怎么做好吃??_百度知道
罗非鱼清蒸罗非鱼主料:罗非鱼1-2条配料:生姜片、葱丝、生猪油或肥肉数片、水发香菰数个、火腿片做法:将罗非鱼宰杀剖腹洗净,两侧各划数刀,置于汤盘或大碗中,上面放上各种配料,上锅蒸约15分钟即可。吃时以蘸姜醋最好。干烧罗非鱼:主料:罗非鱼配料:雪里蕻、肥猪肉、红干椒、葱段、蒜瓣、姜片、花生油、酱油、料酒、醋、白糖、味精做法:将鱼宰杀洗净,雪里蕻切成小段、肥猪肉切丁、红干椒破为三段。然后,锅中放油加热至八成热时,放入鱼,煎至两面黄色取出。将肥肉丁放锅内煸炒,加入各种配料(雪里蕻另放),略炒后少加一点水,然后放入煎好的鱼,上面盖上雪里蕻,用文火靠至汤汁很少,即可出锅、水煮罗非鱼原料:罗非鱼,最好是活鱼。配料:豆芽,或自己喜欢的蔬菜 。调料:姜(一大块、拍松切片)、蒜(一头,略拍即可,不必切)、葱适量,豆瓣(或剁椒)、花椒、干红辣椒、辣椒粉、盐、味精、胡椒粉、料酒、酱油、醋少许、食用油另需:生粉、料酒、盐少许,蛋白一个。做法:1、将鱼杀好洗净,剁下头尾,片成鱼片,并把剩下的鱼排剁成几块。将鱼片用少许盐、料酒、生粉和一个蛋白抓匀,腌15分钟。头尾及鱼排另装盘,用同样的方法腌制)2、烧开一小锅水,将豆芽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烫一下,捞入大盆中,按个人口味撒一点盐,备用。3、在干净的炒锅中加平常炒菜三倍的油,油热后,放入三大匙豆瓣(或剁炒)爆香,加姜、蒜、葱、花椒粒、辣椒粉及干红辣椒中小火煸炒。出味后加入头尾及鱼排,转大火,翻匀,加料酒和酱油、胡椒粉、白糖适量,继续翻炒片刻后,加一些热水,同时放盐和味精调味(要尝一下咸淡)。待水开,保持大火,一片片将鱼片放入,用筷子拨散,3-5分钟即可关火。把煮好的鱼及全部汤汁倒入刚才盛豆芽的大盆中。4、另取一干净锅,倒入半斤油(具体油量要看准备的容器大小,以倒入大盆中时,把鱼和豆芽全部淹没为准,可以目测一下)。待油热后,关火先晾一下。然后加入多多花椒及干辣椒(看个人的嗜麻辣程度),用小火慢慢炒出花椒和辣椒的香味。注重火不可太大,以免炒糊。5、辣椒颜色快变时,立即关火,把锅中的油及花椒辣椒一起倒入盛鱼的大盆中。茄汁罗非鱼材 料:罗非鱼 一条(全身涂上半茶匙盐)洋葱 一个(切丁)青辣椒 一个(切丁)蕃茄酱适量作 法:1、将罗非鱼炸至熟透捞起。2、将洋葱、青辣椒丁炒熟,加入适量蕃茄酱稍加拌炒后淋在炸好的鱼身上即可。沙茶罗非鱼材 料:罗非鱼一尾、沙茶酱一罐、糖二小匙、酱油、水少许作 法:1.先将罗非鱼双面煎至金黄半熟2.加入酱油少许,再加入水,水半淹过鱼即可3.加入二~三匙的沙茶酱,再加入二小匙的糖4.所有调味料加入后,以中火约莫滚至5~10分钟,视鱼的大小而定,滚到鱼熟即可完成蕃茄罗非鱼材料 葱、姜、蒜头、香菜、蕃茄2颗、罗非鱼、红辣椒调味料 盐、米酒、美国葵花油适量烹调方法1. 姜切丝、葱切段、蕃茄切片、蒜头切片、鱼身斜切备用。2. 起锅热油,鱼下锅小火煎煮片刻。3. 放入盐调味,再放入蕃茄、蒜头、姜、米酒、辣椒、水,盖上锅盖闷 煮片刻。 起锅前洒上葱段即可。啤酒罗非鱼作法:取生猛罗非鱼,开膛破肚,去掉鳃和内脏,不刮鳞,将鱼平剖成均匀的两半,每半边横砍几刀但不砍断,保持鱼的完整。撒上姜丝等作料,投入约有三两茶油的烈锅中猛火煎,直煎得鱼鳞变黄卷起。淋上酱油,撒上红辣椒,倒入半瓶啤酒,盖上锅盖黄焖。另外注意---做鱼的刀工哦钓鱼都会遇到吃鱼的问题,吃鱼又会遇到烹饪问题。而鱼的烹饪加工,又有许多讲究。不同的鱼,不同的做法,对鱼的事先加工有不同要求。 特别是鱼两侧的加工,有很针对性的要求。俗称“花刀”即运用刀口的正、反、斜等不同角度,在鱼的身上划出不同的花纹。如,1、红烧全鱼:用十字花刀(即用刀直剞);2、焦熘或脆皮全鱼:用百叶花刀(用斜刀剞);3、清蒸全鱼:用兰草花刀(用刀尖划);4、氽汤全鱼:用波浪花刀(用直刀剞).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这是牙鲆,商品名鸦片鱼,经常是去头出售,所以看到完整的不敢认。你可以上网查一下,常见美味啊!
俗称沙斑鱼,石鲷
新西兰产的比目鱼,解冻去鳞,,还是红烧好吃、
鸦片鱼,清蒸最好。葱姜料酒……
罗非清蒸最好
新鲜的就炖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这是什么鱼? 说下吃什么东西的
这是什么鱼? 说下吃什么东西的
他吃什么的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咯鱼 咯咯噎 黄腊丁,央丝。英文名:Yellow cartfish 。  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头大且平扁,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无鳞。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刺活动时能发声。胸鳍短小。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黄色。  多在湖泊静水或江河缓流中营底栖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败物和淤泥的浅滩处。白天潜伏于水体底层,夜间浮游至水上层觅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黄颡鱼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鱼类,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成鱼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黄颡鱼2龄达性成熟。每年5-7月,雄鱼游至沿岸地带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处(水深8-40厘米),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转动,掘成一个小小的泥坑,即为产卵的鱼巢。雄鱼筑巢后即留在巢里,等候雌鱼到来,在巢里进行产卵受精。产卵活动多在气候由晴朗转变阴雨的夜间进行。雌鱼产过卵后即离巢觅食,只有雄鱼在巢附近守护发育中的卵和仔鱼,直到仔鱼能离巢自由游动时为止(大约7-8天)。  黄颡鱼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虽较小,但产量大。肉质细嫩,无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质含量为16.1%,脂肪为0.7%,是我国常见的食用鱼类。黄颡鱼的种类颇多,常见种还有长须黄颡鱼(P.eupogon ,英文名:Shorthead catfish)、瓦氏黄颡鱼(P.vachellii ,英文名:Darkbarbel catfish)、光泽黄颡鱼(P.nitidus ,英文名:Shining catfish)等。黄颡鱼类的背鳍刺和胸鳍刺均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被刺后立即发生强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并引起发烧,患处剧痛半小时至1小时始止。  黄颡鱼作为药用常取其全鱼。其肉性味甘、平,有利尿之功效,可用以主治水肿、喉痹肿痛等症。  养殖技术 养殖池塘以每口3-5亩、水深1.5-2.0米为宜,换水条件良好,并配套增氧机。放养前干塘每亩施放150公斤生石灰消毒,3天后注入新水,培肥后才能放苗。  主养每亩投放5-8厘米规格的鱼苗1000尾,合理搭配一些鲢、鳙、鲩、鲫。饲料可投喂冰鲜小杂鱼,鱼苗期把小杂鱼绞成鱼糜,随着长大可剁成肉块投喂,每天2-3餐,日喂量是鱼体重的5-10%,投饵的方法在池塘的下风处设投饵点,用20目左右的网片围出5-1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网片高出水面、离塘底50厘米,饲料投放在其中,饲料浮起在网内时不致散开,黄颡鱼会从水下上来摄食。高温季节要注意防止水质变坏,适当更换新水,控制水色透明度20-30厘米;每10-15天施放一次生石灰,每亩15公斤兑水全塘全塘泼洒;同时注意开动增氧机,保持水中溶氧。养殖一周年产量200-300公斤。  黄颡鱼也可以搭养,每亩投放200尾左右鱼种,不增加投饵量,利用其清除塘中的小鱼虾、水生昆虫,也获得一定的产量。 [编辑本段]混养技术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因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混养已势在必行。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公斤~20公斤,亩增效益在100元以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成鱼池混养   成鱼池混养黄颡鱼,对池塘主养的鱼类没有严格的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鱼池和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鲫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池均可混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0亩~30亩,水深2米~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一般亩放黄颡鱼40尾~50尾,规格3厘米/尾~4厘米/尾,可亩增收黄颡鱼5公斤~8公斤。   二、亲鱼池混养   亲鱼池混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亲鱼池的水体空间,提高亲鱼池利用率,而且黄颡鱼可以摄食亲鱼池中的一些与亲鱼争食耗氧的小型野鱼类。亲鱼人工繁殖结束后,每亩放养黄颡40尾~60尾,规格2厘米/尾~3厘米/尾,可亩增收黄颡鱼6公斤~10公斤。   三、成蟹池混养   蟹池混养黄颡鱼,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天然饵料生物资源。一般蟹池面积30亩~50亩,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蟹种放养后,亩放养黄颡鱼30尾~50尾,规格3厘米/尾~5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5公斤~10公斤。   四、河沟混养   河沟中低值野杂鱼类较多,混养黄颡鱼可节省人工饵料。一般亩放黄颡鱼40尾~60尾,规格2厘米/尾~4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6公斤~12公斤。   五、大水面混养   大水面混养黄颡鱼,群体产量高,既不影响主养品种的产量,也不需另外投饵。一般亩放黄颡鱼40尾~60尾,规格3厘米/尾~4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8公斤~15公斤。   无论采用何种混养方式,在养殖管理中须注意如下事项:   一、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混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二、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尾~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尾~4厘米/尾。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三、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它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四、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五、蟹池中混养黄颡鱼,因河蟹、黄颡鱼在生态上处于相同的水层位置,容易引起两者生态位置竞争。因此,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否则影响黄颡鱼饲养效果。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公斤~400公斤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的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黄颡鱼常见疾病控制技术】  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危害加大。为此,提出几种常见疾病的主要控制技术。  一、机械损伤病因   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皮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以烂鳍和生长水霉为主要症状。  流行情况  主要为网箱分养操作及大规格鱼种长途运输后受伤。  疾病控制技术  在拉网锻炼、运输中要细心操作。出苗时,暂养网箱时间不要过长,并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放养密度。运输用水中可以 适量添加土霉素,鱼种入池或入网箱前要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或30%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二、出血性水肿病  病因  由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易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疾病控制技术  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到饵料中添加1%食盐。  三、水霉病  病因  由水霉菌感染引起。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呈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和成鱼。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因在拉网、分箱、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疾病控制技术  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达到2mg/L浓度,2天后再泼洒1次。受精卵在孵化前要进行严格消毒,水温最好控制在26~28℃,孵化过程中还要对受精卵进行再次消毒。  四、肠炎病  病因  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体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疾病控制技术  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饵应用2~3%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进行投喂;全池泼洒每立方0.5g二溴海因。  五、车轮虫病  病因  由车轮虫寄生引起。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粘液上。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疾病控制技术  全池泼洒每立方0.7g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或用苦楝树叶30kg/亩煎煮后用汤汁全池泼洒。  六、小瓜虫病  病因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在病鱼的体表肉眼可见小白点,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粘液,可见大量小瓜虫。多子小瓜虫的繁殖适温为15~25℃,流行于春秋季。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鱼体易被小瓜虫感染。  疾病控制技术  用每立方福尔马林50~60g浸洗鱼体10~15分钟,同时,发病鱼池亦用福尔马林消毒;全池泼洒每立方2g亚甲基蓝,连续数次,每天1次。  七、锚头蚤病  病因  由锚头蚤寄生引起。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等现象。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蚤寄生。4月~6月是流行季节。  疾病控制技术  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每立方0.3~0.4g,疗效显著。  八、营养性疾病  病因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过多或过少,饲料成分变性或能量不足,均会引起黄颡鱼的营养性疾病。常见症状有脂肪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病鱼肝脏肿大,肝脏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胰脏色淡。病鱼零星死亡。  疾病控制技术  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用量。  在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控制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预防措施:①彻底清塘,严格消毒。②苗种放养时,要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③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的苗种。④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方法,不施用未经过发酵的粪肥。⑤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⑥定期泼洒药物消毒水体与口服药物,坚持对活饵、饲料台、食场进行消毒。⑦发现鱼病,及时诊治。应注意: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其他回答 (5)
不大看得清
不过鱼多数是吃浮游生物的,你可以去溪沟里捞点丰年虾什么的
应该是锦鲤吧 但是还不象
喂点颗粒鱼食 应该能吃
卖观赏鱼的地方都有卖 告诉卖鱼的是冷带鱼吃的
好相是黄嘎牙鱼,江黄颡鱼 [鱼危科Pseudobagrus vachelli(Richards0n)([鱼央丝、硬角黄腊丁、江颡)
头顶覆盖薄皮。须4对,上颌须未端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背鳍刺比胸鳍刺长,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腹鳍未端达臀鳍。脂鳍基部稍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1~25。
为底层鱼类。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尤以江河为多。主食昆虫幼虫及小虾。最大个体2市斤左右。分布于长江和珠江水系
喂蚯蚓,只要不是草食鱼基本都会吃蚯蚓的
看不大清楚 疑似鲶鱼类 。。 不过可以肯定一点 肉食性鱼类 可以 喂 红线虫
我是说 养着玩的话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花鸟鱼虫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玻璃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