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电影武打片片里那些《??》的场面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终南山对于从小在西安长大的我来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每每夏日一场雨过后远处就能隐隐而显的终南山如同仙境一般。对于西安本地人而言,周末的休闲往往是携家带口或三五好友开车或骑车去西安附近的山里玩~比如终南山~翠华山~药王山~太白山(其实专业地质人士和登山驴友最爱的不是华山而是太白山)等等~或是向我爸那样没有明确目标就往秦岭里开~随意看看哪里有眼缘就在哪里~我同学还曾在秦岭太白附近遇见过熊猫~很小一只不知怎么从山里跑到路上来了~运气真好!!!    终南山里有隐士我居然最早是从郑钧那里知道的~当时我高一他出了  1/3理想那张专辑~专访时他说过他为静心做这张去了终南山里住了很久~手机电脑都不带~主持人就说你好厉害BALALALA~他说其实里面住了很多隐士。    我听了大惊~原来在山里碰见的那些搭个小屋一个人住的就是传说中有魏晋遗风的隐士    看了隔壁那个北京MBA有钱夫妇带着女儿隐居终南山~从小孩4岁进山到现在7岁~学得都是他们教的古典传统文化~打算让女儿13岁再下山~我是挺赞同的~不过看到那个小女孩在山楂林里一个人玩耍~最盼望的就是下山买个冰激凌吃~还是有点不是滋味~觉得孩子未免太寂寞了点~毕竟她和一些参透了的成年人或是信佛信道的人不同~这个年纪应该是和小伙伴一起玩。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 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 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 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 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 朝朝近浮名。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作为毒药的我,有自知之明。本不想水这楼,又怕将来找不到……唉…马克
  我想带着电脑去隐居~
  在很多国人可能连终南山都没听说过更别提知道它是中国隐士聚集地时~一个老美~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的《空谷幽兰——寻访现代中国隐士》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他通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亲身探访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引出了中国隐逸文化及其传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将其与他正在采访的现状相对照,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向往、怀恋,并写岀了他所看到的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    虽然是“寻隐之旅”,但本书的风格并不凝重。比尔就是在描写被摧残的老树时,也要同时让读者看到老树残干上的嫩芽。本书的语言像白描一样优美,富有生机和感染力,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美国式的幽默,常常会令读者会心一笑。    因此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之旅”。书中数十幅插图照片中的风景异常优美,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是美国著名摄影家斯蒂芬·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      
    (虽然是道教的的发源地~但是如今的终南山里却不止有道教的人修行~很多佛教大师信徒一样隐居在在终南山中~另外楼观台的卦准的吓人~一会儿下面详细8~)    终南山 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是道教发源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    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于是楼观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      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      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当了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当时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门等列祖殿,还有紫云衍庆楼和景阳楼等,成为古楼观的中心。      楼观台留存有不少珍贵的碑刻,如唐代 欧阳询 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载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唐老君显见碑》、员半千隶书《唐宗圣观主尹文操碑》,宋 米芾 行书《第一山》、 苏轼 行书《游楼观台题字》;元赵孟瞓隶书“上善池”碑等。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高文举所书《道德经》碑两通。其字体介于石鼓文和大篆之间,书法劲力苍古,风格绚丽,近看是字,远看如花,字字珠玑,如梅花初放,被后人誉为“梅花篆字碑”。两通碑侧各有七个冷僻的字,为一般《字典》所不载,据称为老君十四字养生诀,其意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气丹”。      虽然是道教的的发源地~但是如今的终南山里却不止有道教的人修行~很多佛教大师信徒一样隐居在在终南山中~另外楼观台的卦准的吓人~一会儿下面详细8~    上诗: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确实有的,我舍友老板带她们去穿越,都走得不是开发的山路,她们老板就认识那里修行的高人,就住在山里的破屋子里。另外她们老板信道教的。
  中国文化中,有尊重隐士的传统。那么,现在,中国到底还有没有隐士?这个美国人找到了吗?在书中,我们看到的多是道教与佛教修行人。年龄最大的已经90多岁。他们常年在山上居住。过最简单的生活。自己种土豆、蔬菜,吃松树的松针和花粉。遵循严格的戒律。他们更多的是忍受着孤独与贫寒,平静等待死亡降临。      一个人在终南山里遇见隐士的故事:      
深山修行人—终南山所见    
作者:不丹
在读到《空谷幽兰》之前,终南山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只是武打片中的虚幻场景。 当然,我知道它仍是一个现实的存在。但这种存在和不存在有什么区别呢?太多的地方,都已被太多的人、太多的远远可以闻见的俗气改造得面目全非。我的一个朋友如是形容他参观过的名胜:来到那些地方,好象蛇已经遁隐,只留下一堆蜕下的蛇皮。     ——直到翻开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       这个曾在台湾出家当过两年沙弥的大胡子美国人,用他的眼睛和脚步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     四个月后,我去了终南山,也拜访了一些住山的修行者。包括两位比尔·波特在书中采访过的人,其中一位已有八十多岁,他们都对这个特别的老外印象深刻。       我无意记述终南之行,因为短短一周的寻访是肤浅而表面的,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希望为人所知。     我曾在途中偶遇一位气质超然的比丘尼,独自住山八年。当我想为她照张相片时,她微笑地看着我:“呵,照相,我们又何时不在相中呢?”让我无言以对。       今天,在电脑中看到一年前的那些照片,想起这些远离浮躁世间的深山修行人。仅仅说是心向往之,实在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慨。       
一位来自东北的比丘尼的茅蓬   我去的时候,她正在屋里制作土炕,这是度过终南山漫长冬季的必要保障。我们就站在这个门口谈了许久。     
有些住山者,仅以石洞蔽身。    
屋内除了一盘窄窄的土炕外,一无所有。我去的前一年有对母子来此打佛七,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天,干枯的松毛就是他们的被褥。      
事实上,在比尔·波特的书中,也是这样记述了他的所见。这里所住的尼师,七十年代在此落发出家,一住至今。她的师父慧远,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圆寂。她告诉我,师父在的时候,这里只有两间小茅屋,四周种满鲜花,宛如净土。瓦房是近年才逐步盖起来的,垒墙的土坯,是她去远处的西山坳一筐筐背来的。门帘中,是这处茅蓬的大殿,异常整洁。       
一位尼师来到终南山落发时,种下了这些苹果树。如今,已是硕果累累。告别时,这位寡言的尼师从树上为我摘下三个苹果:这是戒、定、慧。途中,我把其中的两个供养了另一位住山的修行者,自己吃掉了剩下的那个。独自坐在山路上,清甜的苹果和清洌的山风,使我流泪。       
  卢藏用。。。。。。
    (接上文)    进山时,偶遇这位师父。因为他的指点,我才没有迷路。几天后,又在山中见到了他。照片中的那堆僧鞋,就是他那天下山取来的、其他寺院救济的衣物。他正在一一分发给需要的住山者。       
终南山最好的,就是这种石头垒起的房子。听说有位台湾的比丘尼在这里盖过几间石头房子,不知是否就是照片中的这个院落。院墙上晒着被褥,但因为无人带领,我喊了几声也无人出来应门。这里的修行者,一般是不接待外人的。     
两位来自藏地的喇嘛在净业寺的山谷中闭了三年三个月的关。我去之前的几个月,他们才离开。临走前,他们把山谷中的不多的几间房子都写上了美丽的藏文咒语.     
这套闭关房里,住着一位比丘。带我前去的师父喊了三分钟,他才手持念珠出门。他听说我来自苏州,常去西园,便问:安老还好吗?我告诉他:安老(西园已故方丈安上法师)已圆寂多年了。问过这么一句,他便让我自己在门外歇脚,又捏着念珠进屋了。屋外的柿树上,挂着累累的果实,只是尚未成熟。       编注:以下是作者答问    (问)为什么有这么多全国各地的出家人都向往到终南山修行呢?终南山有什么特殊的魅力和原因这样吸引人而不是其它的地方呢?     (答)这个问题其实不是我能回答的,只能就我所了解的提供一点参考。 首先,长安地区的佛教曾经非常兴盛,中国八大宗派,有六大宗派的祖庭都在长安,它的周边地区自然会成为僧人修道的首选。其次,终南山自然环境清幽,非常适合修道、养道。第三,既有祖师大德曾在此修道,对后学自然有极大的吸引力。     (问)终南山的修行人靠什么来维持生活的?我以后如有机会到终南山一定要尽自己之力供养这些修行人,阿弥陀佛。   (答)终南山的修行人得自己解决生活问题。具体情况,《空谷幽兰》中有一些记载。近年来,香港旭日集团每年供养一批道粮款。凡长期住山修行,有固定茅篷、受过具足戒的僧众和尼众,每年可以领取一千元的道粮款,平均每月八十多元。住山的人都自己种菜,但粮食得到山下去背。没有坚定的道心,是很难在山上住下去的。       
  长见识了  MARK
  终南捷径
  终南山可以开展隐居减肥集中营之类的活动  丽芙泰勒就曾参加类似的活动去清肠  据说是每天只喝青菜汁  下山以后皮肤好得像婴儿一样
  作者:唐娜喵喵 回复日期: 12:00:47   
    终南山可以开展隐居减肥集中营之类的活动    丽芙泰勒就曾参加类似的活动去清肠    据说是每天只喝青菜汁    下山以后皮肤好得像婴儿一样    不要玷污了终南山。。
  支持,满不错的
  从上文可以看出虽然终南山是道教发源地~而且山上的楼观台道观是十分有名的~我表哥就在那里学道~但是它却并没有排斥其他宗教~很多佛教徒在山里修行~还有藏传佛教喇嘛也在山里闭关。    这在外国是不能想象的~你见过穆斯林会让天主教徒在麦加修教堂么~信基督教的很多人喜欢诋毁别的宗教~看看大部分美国人怎么嘲笑抹黑摩门教就清楚了。    而在中国~影响最大的的两个宗教道教和佛教~都位于崇山竣林之中~是一种出世的文化,讲究的是远离凡尘~要虚怀若谷~懂得包容~所以在道教圣地有异教就在正常不过      上诗: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我非常喜欢这首诗,后两句写得散淡放达,会心处不可多言!!!
  五六年前看过这本书  《空谷幽兰》这本书是上世纪80年代末写的   记录了一些隐居在中南上上的隐士  总的来说 是比较写实的  没有主观先行的认为那些隐士都是参透了人生真谛   最终才去山里隐居的    相反很多隐士文化水平都不高
还有个别文盲  也有不少 根本没有所谓看破红尘的知觉  记得里面有写一个尼姑 哭着说 那里难耐的寂寞    小隐隐于野 大隐隐于市  人心不淡薄
隐到哪里都出不了世      
  去过太白山,当时是五一,但是山上刚下了一场雪,绿树配白雪,真是太美了。  
  我只去过黄山- -|||
  再上一篇记者写的关于终南山隐士的见闻~再啰嗦一句这些隐士们碰到有缘人会很热情~但是并不喜欢那些成群猎奇的人~另外他们很多人住的地方是没有开发开路的~一般人不是偶遇~是很难找到的!!!    
终南山的隐士们
“我们山上的师父们,那才是真修行”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诗经·国风》所说的终南山,又称南山,在上古时期所指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用来指今天的秦岭,也可以延伸到乔戈里峰。而现在所说的终南山,指的是在西安南面40公里左右的系列山峦。
      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临近长安,而又深邃幽静,终南山便是高人隐士们隐居的最佳场所。“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便出自此处。同时,这里还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中国佛教的第二策源地,从长安自山脚,分布着众多名观古刹。
      而到了现代,终南山又因山中的众多隐居潜修者而知名。近代四大高僧之二印光、虚云都曾在此隐居。著名佛教居士高鹤年在《名山游访记》中称赞说:“名山修道,终南为冠。”
           3月中旬,《了望东方周刊》记者来到了西安西南70公里处的楼观台,这里是传说中老子传授道德经的地方。楼观台的住持是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但是他现在不在观里,而在西安的八仙宫,忙着筹备道教论坛。记者见到他时,任道长正和许多人谈话,据说午饭都没顾上吃。
      楼观台也是一样的繁忙,因为次日是老子诞辰,这里正在举行庙会。山脚的街上和公园里摆满了小摊,观门口则有许多乞讨者。
      记者沿山路一直登到山顶的炼丹炉,据说这里是老子炼丹得道的地方。根据《空谷幽兰》一书记载,十多年前这里的主事是一位姓苏的女道长。现在,小小的祠堂里站着的是一位男道长。记者问起苏道长,他激动地说“走了!走了!”(就是去世了)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屋里的烟气实在太重,他眼里流着泪水。
      而祠堂边卖香火的谭姓村民告诉记者,苏道长多年前便到山下休养,已经去世。现在这位道长是山下派来接替她的。
      记者问起山里是否还有独自居住的道长,他指着远处的一间茅屋说,以前那间屋子里有人住,现在都搬到山下了。       确实,这里太热闹了,不像是能找到隐士的地方。
      在下山的路上,红旗站的茶棚,记者遇到一位上山的道长。他自我介绍姓赵,已经出家十几年,以前在汉中,后来到这里的东台居住。
      记者问他是否经常在山中隐居。“我一直住在山中。”他回答说。       “那您有多少时间是一个人隐居呢?”       “我一直都是一个人住在房里,你不是吗?”他狡黠地笑着说。然后起身走了。       “我只是在照管这座庙”
      南五台在西安以南35公里处,因为有五座山峰而得名,当地村民索性称之为“五台山”。在南五台的山谷中,居住着许多佛教出家人,他们或独自、或三五人居住在简陋的房屋甚至山洞中,他们的住所有一个共同的名称——“茅蓬”。         
  嗯  空谷幽兰 这本书里就写了很多这样的人
  随便住随便盖房的话,会不会被有关部门驱逐?  担忧
  那个铁观音,越来越厌恶你了。  P广告拉一屏就行了,你个13养的居然写了三屏!
  记者从山下向上攀登,经过了诸多寺庙遗址和印光大师的灵塔,登上主峰观音台后再越过山向下走,就到了茅蓬分布的后山。在满山黛色的森林中,散布着一株株桃花,还有隐约可见的茅蓬。       走了一段路之后,一座小山峰上出现一座比较宏伟的建筑,牌匾上写着“兜率台”。往下有一段陡长的台阶,向下可以看到松林中有几间简陋的瓦房,门前晾着几件僧衣。这就是著名的“大茅蓬”。       这座建筑最早修建于公元6世纪,正式的名字叫“西林禅寺”。因为开始是用茅草所建—— 直到20年前还是这样,俗称“大茅蓬”,相应的,山下另一座比较有名的净土茅蓬被称为“小茅蓬”。       “大茅蓬”关着门,而且从外面上了锁,两边写着“游客止步,谢绝参观”。       记者正在犹豫时,山后走来一位法师,看到记者腕上戴着念珠,他打开门带记者进去,并请来了宝胜法师。       16年前,美国作家比尔·波特来访的时候,宝胜法师还刚出家三年。后来比尔·波特在他书中写道:“我被他的真诚和纯朴所打动,希望有更多的人对他们自己和别人像宝胜一样诚实。”       时隔多年,当记者提到波特,宝胜已经记不清楚这个美国大胡子了。但是他还是和当年一样纯朴。更有意思的是,对于记者提出的“您如何修行”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和波特当年记录的一字不差:“我不怎么修行,我只是在照管这座庙。”     
照管这座庙并不容易。停车场附近德培山庄的老板王先生是“大茅蓬”监院宝珠法师的皈依弟子,一直住在山下的南五台村。他回忆说,“文革”前“大茅蓬”住着50多位出家人,“文革”时造反派把他们以及其他茅蓬的出家人都赶下山,编成一个“羁留队”,类似劳动改造性质。       “我的师爷(宝珠法师的师父)开始还被抓起来了,放出来之后,因为他身体不好,没法劳动,就让他住到‘大茅蓬’,看看山,替村民看看羊,算六分工。那时山上就他一个人。”他说。       “大茅蓬”的建筑那时候也差不多都毁掉了。落实宗教政策以后,陆续有出家人回来居住,并修筑茅蓬。开始的时候山上还不通公路,所有的材料都要从山下一趟趟背上去,其艰辛可想而知。       即使是今天,公路也只修到前山的半山腰。后山诸多茅蓬的生活用品,都要从停车场背到山顶,再从后山背下去。       可能也正因为道路偏僻,这里才给隐士们留下了一点清静的空间。     
  作者:朵兰帝 回复日期: 12:24:42 
    随便住随便盖房的话,会不会被有关部门驱逐?    担忧  --------------------------------------------------------  不会~很多人从文革前就住在山里隐居~只有文革时被赶出来~文革后又回去山里继续修行~没人赶他们!!还有《空谷幽兰》的作者在80年代与终南山中见到的一些人和物到现在还是老样子~不过应该有在终南山管委会登记~也是保障他们的安全      (接上文)    
从“大茅蓬”继续向下走,陆续路过几个茅蓬,但都锁着门。后来一位法师告诉记者,山上的隐士有长期居住的,也有的只住几个月或者几年,然后就会去其他地方隐修,临走时遇到合适的人就把茅蓬交给他。也有人会把钥匙挂在门上,谁来了就可以进去住。       据村民介绍,现在在山中住的最久的是“小茅蓬”里的乘波师太,她至少已经住了28年。
      而乘波的两位师父—— 慧因师太和慧圆师太,在这里住的时间更长。据乘波师太介绍,这两位师太都是解放前的大家闺秀,受过高等教育,三四十年代便出家了。两位师太都是东北人,1955年在北京开会时结识,一起寻找地方隐修。开始两个人意见并不一致,争论之后决定边走边看,来到南五台后一看,“就是这儿了!”
      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东北籍僧人龙照法师把茅蓬让给她们,自己搬到嘉五台去了。两位师太就一直居住在这里,直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先后圆寂。       据王老板介绍,“文革”时两位师太也被赶到了“羁留队”,但后来管得松了,她们又偷偷跑回“小茅蓬”。1975年,家在西安的乘波跟朋友一起来看望慧因师太,像她的师父们20年前一样,她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地方。
      “开始我是定期来住一段时间,给师父们干活,过了几年就正式出家住下了。”她回忆说。
      “您下过山吗?”记者问她。       “开始几年师父就把门给锁上了,根本不让出去。后来也就是定期下去背东西。还有就是师父圆寂的时候,因为这里太小,没法做法事,所以下去了一段时间。”她对记者说。       谈话的时候,她坐在院里的一颗苹果树下。院内还有几棵桃树,粉红的桃花开得正艳。远处的山上,月亮已经升了起来,朦胧的月光照在桃花和屋后的清泉上,非常诗意。       很多来过终南山的人都称赞这里是“最美的茅蓬”。       “小茅蓬”现在住着三位尼师,乘波师姐妹和她的一个徒弟。房屋就是佛堂、卧室和厨房。记者看到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佛堂内更是一尘不染,各种器具和书籍摆放整齐。厨房墙上还挂着一口钟——据山下的法师介绍,她们虽然只有三个人,但是每天都按时敲钟上堂,一丝不苟地遵从寺庙的规矩。       “我比我师父差远了。师父每天除了干活都在做功课。除了念佛,每天还念七遍法华经。我的精进差多了。”说起这话,乘波师父微微低下了头。       “师父在的时候,有任何财物都及时施舍出去,自己只有一件袈裟。我现在有些个人的东西还舍不得送出去。”她又说。       除了三位法师,这个小院里的居民还有一条狗。
      “怕有陌生人来,”乘波对记者说,“还有,山里有野兽,熊啊,野猪啊,羚牛啊,有狗叫它们就不敢闯进来了。”       记者离开小茅蓬的时候,两位师太一再挽留记者和同行的明涤法师(记者在路上邂逅的)吃完饭再走。因为天色已晚,我们谢绝了她们的好意。乘波师父便硬塞给我们一大包水果和面包,还挑了两根木杖。   
  LZ你别说那些久远的了。。还篇幅那么长!!    说说现在的吧
  LZ继续啊~~~  终南山离的很近,就是从来都没去过。
  ......................
  离开“小茅蓬”不久,天渐渐黑了下来。在重山掩映和密林遮蔽之下,月色也很昏暗。在回前山的路上,记者遇到一位回茅蓬的法师。他背着一个几乎一人高的大筐,装满了各种水果,看上去似乎随时会被压倒。他身后跟着一只黑黄色的大狗,样子很温和。
      回到山下的紫竹林,向客堂的宽训法师说起此事,法师甚为惊讶:“他怎么都背回去了,因为天太晚了吗?”       他向记者介绍,这位法师每次从前山背一筐水果回去,路上碰到行人和茅蓬就留下一些,一般回到住处,大筐就空空如也了,大家都戏称他“苹果师父”。       这位“苹果师父”住在“小茅蓬”下面不远,再往下,是宝胜法师曾经住过的清凉茅蓬,再往山里走,还有几十个茅蓬。       其中一个茅蓬住着正明法师。他刚搬过来不久,一个人住,自己挑水,自己种菜。因为很久没理发,刚开始记者还以为他是个村民。       “现在的茅蓬已经不是茅蓬了,天天有人来,哪里静得下来。”他对记者抱怨说,“那个美国人(比尔·波特)我见过,人挺好,但是这书写的不好,搞得大家都跑过来看茅蓬。”       他抱怨的事情还很多,比如有人非要拍他种的萝卜,比如以前在衡山空气太潮湿,比如为什么出家人要养狗呢?       “不过住了这么多地方,还是这里最好!”他最后总结说。       因为不愿意被人知道,他坚决不让记者给他拍照。明涤法师提出用自己的手机跟他合影,他才同意。记者拍完之后,他拿过来反复地看,有点羞涩地说:“我还是第一次照相呢”。       下山的公交车已经没有了,记者搭王先生的摩托车下山。在蜿蜒的山路上,他一直讲着他师父的各种事迹。同时抱怨现在许多寺庙太世俗化了。“我们山上的师父们,那才是真修行!”他大声说。
  好帖马克下,楼主继续
  每次下过雨,在曲江南湖散步,都能见到远处若隐若现的终南山。贴几张图,最有意思的是遇到了三个汉服运动的年轻人,就拍了下来,尤其喜欢这个兰衣MM,温婉动人
  作者:逃之夭夭的小胖子 回复日期: 12:37:48 
    LZ你别说那些久远的了。。还篇幅那么长!!        说说现在的吧  ------------------------------------------------------    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分久远和现在么~没区别~都是自己搭房住有的就住山洞里~喝山泉水吃野菜野果~也自己种些蔬菜水果~起得早睡得早  只是现在人比以前多了些~但是山里很大~分散开了    现代人比古代人隐居要更有勇气~毕竟古代科技不发达~你住在闹市里和山里没差太多~一样是没自来水没电没手机电脑~但是现在要抛弃那些便利和诱惑~很难啊!!!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日,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让人崇敬
  不知为什么 一直都很想过隐居的生活
  我每个礼拜都上的山,观音台有人去没  上面那户人家有只狗狗很可爱
  我抛砖引玉一下吧。。。      我知道的,不知道算不算隐士了。。。      有个牛人因为喜欢住在山里,后来看上了终南山深山里面的一块地方,这里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竹林,土路,很难走,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    从终南山口到这里大约要1个多小时,再走土路到这个村约40多分钟的这么一个地方。    于是该人决定把自家别野就修在这里,于是先出资把这条土路全部修成了柏油路,两个车道,一直接到终南山主干道上。    然后动员竹林里面的3家人搬家到竹林外面,给了N多搬家费,最后还剩竹林里种竹子的一家人,种竹子的不愿意搬,提出除非一根竹子10块钱,让牛人赔竹子钱,他就搬,后来一算,光竹子钱就有20多W.    牛人在这个竹林的至高点修了栋超豪华的别野,带网球场,游泳池的,至今我在西安市内还没见过有他家别野高级的。    就在这个终南山的深山里,去看过该别野,在山里走着走着,觉得越来越深,越来越荒凉的时候,突然看见这么一栋建筑,真的感觉是到世外桃源了。      话说该牛人倒是很低调,平时里自己开的竟然是一辆昌河面包。。。        
      对谈终南山      
终南山的隐士众多,隐士文化非常发达,原因在于终南山靠近古都长安,长安长达一千多年的政治中心特别是文化中心所具有的强劲辐射作用,对全国乃至乃至整个东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更为终南山注入了文化发展的绵延不断的活水源头和强大的动力,而这种动力又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乃至看似矛盾的方式传递的。隐士不同与遁世,不同与销声匿迹,所以隐士一般并不彻底地绝对地远离社会,而是通过脱离社会接触社会,通过批判社会来接纳社会,通过反对现实来力图改变现实,所以隐是相对与世俗社会特别是喧嚣的都市社会而言的,而且隐士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而这种反思和批判既要建立在观察社会的基础上,也要为其他人观察社会提供不同俗常的角度,所以,隐士与现实社会总是若即若离。终南山幽静深邃与国都的喧嚣繁荣处于一种相离相即的状态,正好符合隐士文化的这一特色。    当记者问终南山隐士现象有无消极意义时,李教授说,社会的进步要靠多种因素来推动,从积极参与社会这个角度来看,隐士具有消极遁世的特点,但从发现问题、对抗欲望、审视现实的角度来看,隐士所具有的独立性格、精神的丰沛、境界的超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对世人均具有惊醒作用,这对一味追求发展特别是物质的发展来说,是具有调剂作用的。当然,历史上也有一小部分应该说极个别隐士只是把终南隐居作为致仕的一个捷径,像唐代卢藏用在终南山修道后被朝廷诏用就被天台山来的司马承祯贬斥为终南捷径。总之,隐士的行为尽管呈现出一定的消极特色,但总体上来看,应该说是一种反思社会、批判现实、独享精神清静的文化现象,既能为人们冷静地观察社会提供借鉴,也有利于人们提升精神境界,获得心灵的安详。李教授还对终南捷径在修道方面的积极含义作了解释,认为自古以来口耳相传的“天下修道终南为冠”是有其真实的根据的。    在回答记者关于终南山文化内涵与地位时,李教授说,终南山的文化类型多样,内涵极为丰富。从道教文化来说,道家道教的最高经典《道德经》诞生于终南山,终南山楼观台成为天下道家和道教的总祖庭。名扬天下的八仙大部分在终南山修道,尤其是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等,成为终南山最有名的仙人;目前最盛行的道教形态全真教也是金代于终南山开创的,终南山重阳宫成为全真教各个宗派的总祖庭。韩国人金可记修学道教的故地并由此而成为韩国道教祖庭的玄都坛在终南山子午峪。    从佛教来看,八大宗派中的六大宗派在终南山有其祖庭,律宗祖庭净业寺和丰德寺,唯识宗祖庭兴教寺,华严宗祖庭至相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和悟真寺,三论宗祖庭草堂寺。中国最早官方钦定的观音道场在南五台;最早为最流行的菩萨(观音)修建的塔犹存圣寿寺;全国规模最大的佛教泥塑群在水陆庵;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出家修道和圆寂后舍利供奉地都在此;被喻为佛教第九大宗派三阶教的祖庭在百塔寺;隋文帝饬建珍藏佛舍利的法王塔以及白居易撰写长恨歌的地方都在南山仙游寺;这里还曾有玄奘翻译中国最流行的佛教经典《心经》和唐太宗长期居住的皇家宫殿翠微宫;韩国和日本来华求法的很多高僧长期住在终南山;大量威震东方的著名经典译自终南山;流芳百世的高僧大德驻锡于终南山;终南山从古到今佛教寺院众多,影响深远。    从儒家来说,东汉大儒马融少时即在终南山师从著名学者挚恂,研习儒家经典,后来在关中传播儒家思想,常随弟子达四百多人,著名儒家大师郑玄也是通过这里的学习而奠定了其在儒家历史上的地位;宋代的张载在终南山麓聚徒倡儒,成为一代理学大师,为中国儒学思想增添了灿烂的一页。    从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来说,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宗教活动基地在太兴山,成为全国最为奇特的文化景观,这种几乎绝迹的宗教在终南山的大规模遗存成为一种文化的活化石,令学界震惊。中国最流行的主财神赵公明的故乡在周至南山下,他修道获得成就的地方也在终南山;中国极为流行的药王信仰对象孙思邈也长期活动在终南山;中国民间最著名的驱鬼逐邪之神钟馗也为终南修道的终南山人。    
从基督教来说,全国仅存的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的空间遗迹在终南山大秦寺;眉县豹窝村旁的十字山是罗马教皇认可的东方圣山,被称为“东方加尔瓦略山”,等同于耶路撒冷的耶稣圣地,每年都有大量天主教朝圣者。终南山沿山一带至今还存在着大量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教堂,基督信仰依然十分兴盛。    
从文学来说,终南山更是历代特别是唐代文人学士巡礼、居住、创作的圣地,留下了极其丰富而影响全国的文学作品。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别墅区就在辋川,其他著名诗人特别是李白、白居易等几乎都与终南山结下不解之缘。    
从帝王文化来讲,终南山被看作是一条龙脉,最适合帝王居住,终南山与关中的地理形胜也的确有利于历代帝王建立统御全国的威势;终南山既是历代帝王的游猎消遣的内苑,也是很多帝王离宫别管所在的重地;终南山还是许多臣子亲近皇上的捷径,也是逃避政治迫害的避难地。    
终南山的思想家层出不穷,老子、鸠摩罗什、善导、智俨、义湘、法藏、道宣、澄观、宗密、圆测、张载,个个璀璨夺目,影响极为深远;终南山的文学家、艺术家、军事家、医学家。如果说西安是“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那么终南山就是中国天然的传统文化博物馆。     
  嗯,在终南山上却是是遇到过这样的人,和好友去山上玩,随便选了条顺眼的小道便上去了,半道上遇到一三步一跪拜的修行者,看他的穿着知道是僧人——那是真正的三步一拜阿,就在山上坎坷崎岖的小道上,初时还很怀疑他能坚持到山顶,带着怀疑和友人继续爬山,很快便把那人甩在后面,就这样走走停停,在某一时刻便发现那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赶上了我们,还是和我们初遇他时那样虔诚跪拜前行——当时便有些震撼的感觉,在他经过我们身边的时候,不自觉便移靠着山壁给他让路,并下意识去仔细看了他一眼,原以为会看到一张至少是疲惫的脸(我和友人在那时已是气喘吁吁,甚至有些头晕了——和友人比赛看谁爬的快的结果),却没想到那脸上带着的平和与微笑,当时便理解书上所说的那种虔诚并不是人类幻想出来的。  
  另外还有一个某知名画家。    80年代在终南山内看上了一处小峡谷,冬暖夏凉的一个地,才花了几W就买了下来,然后自己盖房子,种花草。。。    去过终南山的人应该都有印象,过了三面佛没有多远的,“XX园”。      不过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一到夏天南山里面都有游人,画家的院子在主干道上,够吵得
  我还是很羡慕可以长期居住在山里的人,另外以我现代人的眼光看,不是有间房,有袋米就可以活下去的。。。    要是可以的话,我也希望可以像画家或者盖别野的牛人一样,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后,再谈思想上的东西。。      
  去过净业寺和卧龙寺,这两个离的都很近,周末去的人很多啊
  可以理解为他们是宅男宅女吗? 就是宅在山里。    按照“大隐隐于市”的说法,城市里的宅人也是隐士了。
  有机会过去寻找下
  终南捷径啊
  记号,很向往
  向往。。。。但自己做不到,现在的自己做不到    上面说的某牛人。。。做到了我一直想做的。。。    一直想的就是自己有钱了,在一个僻静优美的啸山林里修一个舒适的别墅。。。、    原谅我没办法真正的抛弃现代的科技,我还是很喜欢舒适的身存环境的。。。但是真的很向往那种幽静
  喜欢李白和王维的那两首诗,终南山早的印象来自于小龙女,笑~~后来才知道真的存在,而且很美,有机会要去看看
  LZ,你可不可以别长篇累牍,看得眼睛好痛,简短点嘛。
  终南捷径,装样子罢了,大隐隐于市。
  作者:逃之夭夭的小胖子 回复日期: 12:57:24 
    我抛砖引玉一下吧。。。            我知道的,不知道算不算隐士了。。。  ====================================  照你这样描述的  不叫隐士  这叫恃财行凶  本来是深山,谁都可以结个茅蓬住得,也可以路过观望一下风景  现在倒好,变成私人产业了,估计不得擅入的吧    
  有意思,马克
  我大一的时候,班级组织去爬过终南山,一路上都在找古墓,可惜没找到。。。。。而且是一边爬一边下大雪,山顶有个庙没注意是道教还是佛教的。
  哇,太向往了········
  看到标题立马奔进来。  向往是向往,可是,我知道我自己是挨不了这么清苦的……  还有那个恃财占之的那个牛人,这么炫富,小心月黑风高之夜!
    挺感兴趣的帖子,马克一个先,中国高手隐在山中          
  上面那张照片里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的远山真美  这样的地方很容易叫人生出脱离尘世之意来
      作者:唐娜喵喵 回复日期: 12:00:47 
    终南山可以开展隐居减肥集中营之类的活动    丽芙泰勒就曾参加类似的活动去清肠    据说是每天只喝青菜汁    下山以后皮肤好得像婴儿一样  =========================  求求您了,难得有一块净地。    人家那儿又不是贫困山区活不下去,他们自己舒服就行了。    
  ~~~~~~~~~~~``
  心向往之
  先mark  
  马克一下~~~回头再来!
  以前去秦岭玩的时候,看到过一张寻人启事~~  内容大概就说有人外出遇到一个号称什么居士的人,然后就跟着走了~~还配了照片~~  当时看着觉得真神奇~~    对着寻人启事拍了一张~~  等下贴出来看~~
  最喜欢那些气人隐士,总觉得那些人很神秘~
  我想能弄个不花钱的3G上网卡和太阳能电池板在终南山隐居。。。
  其实山上有电脑。。。
  记得以前看新闻,说青城山附近有简陋的民宅,一栋也就4、5万块钱,是夏天避暑的绝好去处。许多成都人假期都到那里休闲、静居。当时就下定决心将来要在僻静处买一栋房子,心情不好或是累了的时候就去静心养性,在大自然中生活一段时间。  前两天也看到了关于夫妇俩带着女儿居住钟南山的新闻,挺赞同的。现代教育确实让人越来越失望,就人生的意义来说,好的修养远比文凭来的重要!
  不登分水岭,枉为骑行人。西安有着全国最牛逼的民间山地爬坡队伍,顶贴。怀念西安的一切。
  山川…林泉…天空…神仙,只从文化意义而非宗教范畴心向往之……
  惭愧哇,咱作为西安人居然不知道南山有隐士,唉!多谢楼主让我长见识了,有时间我也去寻访啊
  作者:杨榆无才 回复日期: 23:27:57 
    记得以前看新闻,说青城山附近有简陋的民宅,一栋也就4、5万块钱,是夏天避暑的绝好去处。许多成都人假期都到那里休闲、静居。当时就下定决心将来要在僻静处买一栋房子,心情不好或是累了的时候就去静心养性,在大自然中生活一段时间。    前两天也看到了关于夫妇俩带着女儿居住钟南山的新闻,挺赞同的。现代教育确实让人越来越失望,就人生的意义来说,好的修养远比文凭来的重要!      ------------    真是自私自利的父母,极其可恶。    常常有父母自己觉得是为了孩子好,却从没问过孩子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虽然隐士生活是一小部分人所向往的,但是,那也仅仅是小部分人在大彻大悟后的选择,小小一个孩童,父母就这样为她下了决定,未免太狠心,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私有物品的父母,其实不称职啊。儿孙自有儿孙福,做父母的不能这样都为孩子给决定了。      
  我要马克
  才知道啊  那地方的高人多了  以前许巍也老在那边晃悠,才最终熬成了《时光.漫步》
  终南山是道家圣地我是从金庸的书中知道的!!!!!!!    全真教啊~全真教啊~王重阳欸!!!!!!!    ---------------------------  终南山后,活死人墓    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      不就是杨过和小龙女隐居的地方么!!!!!!!!
  作者:长安无关迟暮 回复日期: 11:33:07 
    在很多国人可能连终南山都没听说过更别提知道它是中国隐士聚集地时~一个老美~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的《空谷幽兰——寻访现代中国隐士》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他通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亲身探访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引出了中国隐逸文化及其传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将其与他正在采访的现状相对照,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向往、怀恋,并写岀了他所看到的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        虽然是“寻隐之旅”,但本书的风格并不凝重。比尔就是在描写被摧残的老树时,也要同时让读者看到老树残干上的嫩芽。本书的语言像白描一样优美,富有生机和感染力,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美国式的幽默,常常会令读者会心一笑。        因此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之旅”。书中数十幅插图照片中的风景异常优美,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是美国著名摄影家斯蒂芬·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            ====================      一直想看这本书 第一次是在安妮宝贝的书里看到她说的  上个月终于在国图找了这本书来看
真的很佩服那些隐士的内心 太强大了
能几十年如一日的过着清寒的日子
  真的,看看那山下的镇子还有户县重阳宫
  陕西全面修缮全真教王重阳墓
  房价怎么样?
  终南山是道家圣地我是从金庸的书中知道的!!!!!!!        全真教啊~全真教啊~王重阳欸!!!!!!!        ---------------------------    终南山后,活死人墓        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            不就是杨过和小龙女隐居的地方么!!!!!!!!
    原谅我孤陋寡闻
原来终南山在西安哦    
  楼主继续八呀。
  很向往~~~记号
  向往。。  
  我是俗人一个………
  记得天涯有个蛮长的帖子也是讲这个的
  陕西人,西安人都太低调了,    终南山这样一个道教圣地,佛教祖庭云集,并且是中国历史文化中赫赫有名的名山,竟然没几个人国人知道。相反,在历史地位上地位上远次于终南山的青城,峨眉却尽人皆知。    也好,给方外之人一块静修之地吧,秦岭山上也有太多珍稀动植物了,免得出了名(其实古代已经是太有名了),妨害了花花草草。
  马克!!!
  天啊···我想去隐居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    刚看到的,正好挺应景的。。。    
  报料隐士
      终南山这样一个道教圣地,佛教祖庭云集,并且是中国历史文化中赫赫有名的名山,竟然没几个人国人知道。相反,在历史地位上地位上远次于终南山的青城,峨眉却尽人皆知。  =-----------------------------------------------------    -。-
  境界高了……暂时达不到……等先买得起游艇……
  lz意图不明确 至今未见高人隐士出现 上图吧
  终南山~翠华山~药王山~太白山    这些山名很有感觉啊    为什么文章写这么多都没附图片呢,好不容易有图还是穿得不伦不类的汉服
  有机会去看看吧。
  以前还不知道呢
          很小的时候去过一次终南山,    是去陪姨妈去看病,看病的大夫是传说中的神骗胡万林......        
  啦啦啦
  纠正楼主一个问题,道教比较公认的发源地是成都大邑的鹤鸣山和青城山,和终南山没半毛钱关系。
  青城山   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山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张陵来青城山赤城崖舍,用先秦&黄老之学&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师道,张陵&羽化&山中,青城山便以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祖山、祖庭名标史册。 汉晋之际,道教...
  看个热闹。
  陕西人,西安人都太低调了,        终南山这样一个道教圣地,佛教祖庭云集,并且是中国历史文化中赫赫有名的名山,竟然没几个人国人知道。相反,在历史地位上地位上远次于终南山的青城,峨眉却尽人皆知。        也好,给方外之人一块静修之地吧,秦岭山上也有太多珍稀动植物了,免得出了名(其实古代已经是太有名了),妨害了花花草草。  -----------------------------------------------  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全国总共5个),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总共23个),青城山上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终南山默默无闻,并不是低调,而是和中国的名山大川比起来,历史沉淀和风景都太平庸。相比于峨眉山,终南山有更好的区位优势,和西安的距离不过几十公里,不过没几个人知道这座山。这怎么可能是低调的原因。  本来不想发言,不过实在是被某些自以为是的人恶心到了,何必这么酸
  估计蜀山昆仑山也有不少隐士
  很佩服那些人!``        这帖好好的别又变成掐架帖了    拜托
  72峪我已经翻了20多个了  继续加油...  大峪里面的隐士很多  有时去了跟他们聊天要口水喝  真的是世外高人的感觉  好超脱啊..聊天聊的我都想出家了...  周末都在秦岭里乱蹿的女人piao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mark...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清修的。心不自由,处处为囹圄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清修的。心不自由,处处为囹圄
  请问下  昆嵛山也号称全真教发源地  咋回事?
  者:我不想熬夜了 回复日期: 11:43:07 
    陕西人,西安人都太低调了,            终南山这样一个道教圣地,佛教祖庭云集,并且是中国历史文化中赫赫有名的名山,竟然没几个人国人知道。相反,在历史地位上地位上远次于终南山的青城,峨眉却尽人皆知。            也好,给方外之人一块静修之地吧,秦岭山上也有太多珍稀动植物了,免得出了名(其实古代已经是太有名了),妨害了花花草草。    -----------------------------------------------    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全国总共5个),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总共23个),青城山上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终南山默默无闻,并不是低调,而是和中国的名山大川比起来,历史沉淀和风景都太平庸。相比于峨眉山,终南山有更好的区位优势,和西安的距离不过几十公里,不过没几个人知道这座山。这怎么可能是低调的原因。    本来不想发言,不过实在是被某些自以为是的人恶心到了,何必这么酸  ======================================================================  
本不想发言,不过实在想说,还真是无知者无畏!!  
楼观台位于终南山,得名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王朝。相传西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结草为楼,夜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知道将有真人从此经过。后来果然老子西游入关,被尹喜迎草楼。老子在这里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留下楼观台这一名称。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真实地反映了楼观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价值。素有“ 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誉。      
也就是说,楼观台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了,敢问青城山两千多年的历史很厉害吗?!  
历史赋予我们的一切都是值得大家崇敬的,这里没有人贬低青城山,您又何必拿您的无知去抹黑它。。。
  大一的时候去秦岭里面玩,走了很远,估计到了终南山了吧,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庙  里面有很多老尼姑,我们还吃了老尼姑做的面,哈哈    那次还背回来很多野生的柿子、猕猴桃等,吃了一星期
  羡慕楼上的自由行啊~ 我每次都是跟旅行团5555555
  真想去看看
  我只知道……  小龙女,
  不会吧,原来王重阳就在这个终南山啊。。。以后要是有车,每个星期都去爬山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我看宅男宅女才是大隐士
  老了也去好了。。。。
  小广告。鬼束-- 5676ytrt-- 操作时间: 17:23:10 --
  身为一个西安人 不知道终南山上有隐士
也没去过终南山
```````郁闷~
  马克一下,有空再看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我时常在想真正的隐士也许就在我们的身边
  膜拜一下这些隐士们~~~~
  作者:君心长安 回复日期: 13:59:04   者:我不想熬夜了 回复日期: 11:43:07        陕西人,西安人都太低调了,                终南山这样一个道教圣地,佛教祖庭云集,并且是中国历史文化中赫赫有名的名山,竟然没几个人国人知道。相反,在历史地位上地位上远次于终南山的青城,峨眉却尽人皆知。                也好,给方外之人一块静修之地吧,秦岭山上也有太多珍稀动植物了,免得出了名(其实古代已经是太有名了),妨害了花花草草。      -----------------------------------------------      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全国总共5个),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总共23个),青城山上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终南山默默无闻,并不是低调,而是和中国的名山大川比起来,历史沉淀和风景都太平庸。相比于峨眉山,终南山有更好的区位优势,和西安的距离不过几十公里,不过没几个人知道这座山。这怎么可能是低调的原因。      本来不想发言,不过实在是被某些自以为是的人恶心到了,何必这么酸    ======================================================================     本不想发言,不过实在想说,还真是无知者无畏!!     楼观台位于终南山,得名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王朝。相传西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结草为楼,夜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知道将有真人从此经过。后来果然老子西游入关,被尹喜迎草楼。老子在这里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留下楼观台这一名称。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真实地反映了楼观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价值。素有“ 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誉。             也就是说,楼观台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了,敢问青城山两千多年的历史很厉害吗?!     历史赋予我们的一切都是值得大家崇敬的,这里没有人贬低青城山,您又何必拿您的无知去抹黑它。。。  ----------------------------------  历史意义和价值不是靠时间长短来决定的,就像郑州比西安的建城史多2000年,但是历史地位和西安不在一个段位。青城山既然能够得到国家的认同,联合国的认同,能够成为屈指可数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自然有他的伟大之处。中国的名山大川哪个不是名声在外,至于名不见经传的景区,一般也是由2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区位不好,比较难进去,如西藏的一些景区;另一个就是自然风光和文化都太平庸。显然终南山没区位的困扰,相反离西安市区如此近,已经比大多是名山的区位要好。某些人把终南山的默默无闻归结为低调,实在是YY不交税。  
  作者:请输入下划线 回复日期: 06:05:10    作者:君心长安 回复日期: 13:59:04   陕西人,西安人都太低调了,                    终南山这样一个道教圣地,佛教祖庭云集,并且是中国历史文化中赫赫有名的名山,竟然没几个人国人知道。相反,在历史地位上地位上远次于终南山的青城,峨眉却尽人皆知。  ----------------------------------------------------  历史赋予我们的一切都是值得大家崇敬的,这里没有人贬低青城山  ----------------------------------------------  ..........
  哇    记号一个
  MARK 之~~~~~
  MARK 之~~~~~
  逢陕西必顶~
  道教贴必留记号
  每次雨后都会看到那一片一片的绵延的山。。。  心情顿时敞亮了!
  顶起~~~
  有机会去那里看看哦
  马克之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一直向往那样的生活  只是那也只是一种向往而已啊
  《空谷幽兰》上个学期刚看过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写的是八十年代初的情况  估计现在已经很不一样了
  想去看看。  最好掉个什么山洞啥的。
  真想去那看看,可我没那么高的境界,确实是为了看终南山而去终南山.掩面一个先~~
  作者:萨马难骑 回复日期: 14:40:58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我看宅男宅女才是大隐士  -------------------------------  排。  不过还真的想去终南看看隐士呢。
    作者:君心长安 回复日期: 13:59:04     者:我不想熬夜了 回复日期: 11:43:07          陕西人,西安人都太低调了,                    终南山这样一个道教圣地,佛教祖庭云集,并且是中国历史文化中赫赫有名的名山,竟然没几个人国人知道。相反,在历史地位上地位上远次于终南山的青城,峨眉却尽人皆知。                    也好,给方外之人一块静修之地吧,秦岭山上也有太多珍稀动植物了,免得出了名(其实古代已经是太有名了),妨害了花花草草。        -----------------------------------------------        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全国总共5个),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总共23个),青城山上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终南山默默无闻,并不是低调,而是和中国的名山大川比起来,历史沉淀和风景都太平庸。相比于峨眉山,终南山有更好的区位优势,和西安的距离不过几十公里,不过没几个人知道这座山。这怎么可能是低调的原因。        本来不想发言,不过实在是被某些自以为是的人恶心到了,何必这么酸      ======================================================================       本不想发言,不过实在想说,还真是无知者无畏!!       楼观台位于终南山,得名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王朝。相传西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结草为楼,夜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知道将有真人从此经过。后来果然老子西游入关,被尹喜迎草楼。老子在这里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留下楼观台这一名称。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真实地反映了楼观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价值。素有“ 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誉。                   也就是说,楼观台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了,敢问青城山两千多年的历史很厉害吗?!       历史赋予我们的一切都是值得大家崇敬的,这里没有人贬低青城山,您又何必拿您的无知去抹黑它。。。    ----------------------------------    历史意义和价值不是靠时间长短来决定的,就像郑州比西安的建城史多2000年,但是历史地位和西安不在一个段位。青城山既然能够得到国家的认同,联合国的认同,能够成为屈指可数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自然有他的伟大之处。中国的名山大川哪个不是名声在外,至于名不见经传的景区,一般也是由2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区位不好,比较难进去,如西藏的一些景区;另一个就是自然风光和文化都太平庸。显然终南山没区位的困扰,相反离西安市区如此近,已经比大多是名山的区位要好。某些人把终南山的默默无闻归结为低调,实在是YY不交税。      ————————————————————————  ———————看笑话的分割线——————————  ————————————————————————      在一个谈论隐士的帖子,两位在这里为了名声名气互相嘲讽,    岂不是要让那些淡泊之士莞尔了。  
  作者:西风猎猎猎 回复日期: 18:31:55   ————————————————————————    ———————看笑话的分割线——————————    ————————————————————————            在一个谈论隐士的帖子,两位在这里为了名声名气互相嘲讽,        岂不是要让那些淡泊之士莞尔了。  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ß  排  去过秦岭深处,见过小猫熊等动物,很好玩  陕西的山与南方的风格不同  各有迷人之处
  抱歉 ,还真是有些过头了。  
===============================
所谓的终南山奇人隐士,倒也不是神乎其神的事情。只能说终南山里,奇人绝对有,隐士也绝对有,但未必个个隐士都是奇人。社会发展态势决定了“终南捷径 ”只可能发生在古代,所以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奇人生活在那里以求一朝达于天下。现在那里大多是一些出家人居于深山参佛问道或者主持分布在终南山深处大大小小的出名不出名的寺庙,还有一部分是遁世住在那里的平常人,以及一些艺术家寻找灵感追求心灵解放之类的也会或长或短的居住在那里。  
听过身边有一个女孩大学毕业后有一天就突然出家了,就是进了终南山里一个不知名的寺庙。也没有所谓的情伤或其他挫折,就是单纯的出家。去终南山的路上常遇到出家人挂着僧袋要么进山要么出山的来来去去,其中也有很年轻的人,挺斯文的,而且看得出文化素养很不错。或许难以理解,但看到他们脸上一派平静祥和,没有世人惯有的物欲狰狞,或许那样的选择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没什么好争的,终南山名气在一般人心里的确不是那么响,但是如果是喜好历史文学的人自然知道它的名气和地位,中国太多景点是墙外红过墙内,太多游客只能扰了它的清净
  既然人家隐居就是为找一片净土  楼主你又何必宣传  人人都向往  都去了那  那就没有清净了  阿门
  宅女马克。。。
  作者:40404 回复日期: 00:01:40 
    作者:杨榆无才 回复日期: 23:27:57        记得以前看新闻,说青城山附近有简陋的民宅,一栋也就4、5万块钱,是夏天避暑的绝好去处。许多成都人假期都到那里休闲、静居。当时就下定决心将来要在僻静处买一栋房子,心情不好或是累了的时候就去静心养性,在大自然中生活一段时间。      前两天也看到了关于夫妇俩带着女儿居住钟南山的新闻,挺赞同的。现代教育确实让人越来越失望,就人生的意义来说,好的修养远比文凭来的重要!            ------------        真是自私自利的父母,极其可恶。        常常有父母自己觉得是为了孩子好,却从没问过孩子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虽然隐士生活是一小部分人所向往的,但是,那也仅仅是小部分人在大彻大悟后的选择,小小一个孩童,父母就这样为她下了决定,未免太狠心,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私有物品的父母,其实不称职啊。儿孙自有儿孙福,做父母的不能这样都为孩子给决定了。        ----------------------------------------------    你这些话还是去跟你的父母说吧,因为你出生你父母没有问过你意见,你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都是你父母帮你选的    不知道你现在有没有孩子如果还没有的话那你要先跟他(她)商量下愿意不愿意做你的孩子,生下来的话还不能替他(她)拿主意即使你的孩子只有两三岁,否则你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父母  
  小隐隐于野 大隐隐于市      我就隐在电脑前面就好。。。      
  小龙女?
  mlgb  上次我爸带我去终南山,从楼观台下来,导游给找了个算命的说是“隐士”,算吧,开口就要几万块,还tm给我改名字,脑袋估计绣掉了,不过那老头眼睛亮的怕人,超清澈的。不过一笑就露出奸人本色了!!  当然终南山肯定哟真正的隐士了,不过感觉好多都是骗子,骑摩托的,打电话的……
  ....  前两天才去了次钟南山~  雾蒙蒙的有成仙的感觉...
  作者:一生游历200城 回复日期: 14:13:06 
    大一的时候去秦岭里面玩,走了很远,估计到了终南山了吧,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庙    里面有很多老尼姑,我们还吃了老尼姑做的面,哈哈        那次还背回来很多野生的柿子、猕猴桃等,吃了一星期  ===========================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每年春游秋游都要去的    什么翠华山太白山还有不知名的山    有一次去的山顶上有个小道观    我还在那里抽签了    而且不像有些地方抽到上上签还要交钱什么的    道观前面有功德箱一类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要给5快钱    道士还说学生不挣钱给一块钱就行了    隐士啊~!!!    =。=
  作者:一生游历200城 回复日期: 14:13:06 
    大一的时候去秦岭里面玩,走了很远,估计到了终南山了吧,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庙    里面有很多老尼姑,我们还吃了老尼姑做的面,哈哈        那次还背回来很多野生的柿子、猕猴桃等,吃了一星期  ===========================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每年春游秋游都要去的    什么翠华山太白山还有不知名的山    有一次去的山顶上有个小道观    我还在那里抽签了    而且不像有些地方抽到上上签还要交钱什么的    道观前面有功德箱一类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要给5快钱    道士还说学生不挣钱给一块钱就行了    隐士啊~!!!    =。=
  天涯抽风,我发了两遍    汗,太不淡定了
  《空谷幽兰》很喜欢  一直记得里面有个比丘尼说要留给人间一颗心  最后她真的留下了心的舍利  这些人已经“了生死”了
  奇人隐士。。    总觉得实在太矫情。。  我倒喜欢 那句 大隐隐于市  
  隐士哪有那么容易就遇到的。。。外面算命干什么的八成都是骗钱的- -  每次去八仙庵外面都有一群。。。感情道士主业就是算命啊...
  马上去当当搜书,缺货~~~    
  为了天气好的时候站在自家阳台上就能看见的山而mark  不出名的原因也许是离城市太近了 近到大家都忽视掉了    顺便YY下  所以小龙女应该是说陕西话地?  每天晚上在绳子上&非觉&...
  心向往之
   作者:唐娜喵喵 回复日期: 12:00:47        终南山可以开展隐居减肥集中营之类的活动      丽芙泰勒就曾参加类似的活动去清肠      据说是每天只喝青菜汁      下山以后皮肤好得像婴儿一样      =--------------------------------------------------------------------      丫不知道如此这般会内脏衰竭的吗?气血供氧不到位还婴儿皮肤呢。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打片大全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