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钦的学怎么用消消乐号登陆是什么?

《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修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修身看似个人的事,其实却关系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一个修养好的人,最起码他的人际关系必然相当和谐。关于修身与人际的关系,我有四点建议: 第一,要以戒生活: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里,十目所视,十手...... (星云法师) 学楞严咒,就是佛的化身;不但是佛的化身,还是佛的顶上化佛。楞严咒每一句都有无量意义,每一义都有无量功能。想学楞严咒,持诵楞严咒的人最好能发大心,为全世界诵持,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全世界。这样成就的功德果报才大,因为其中没有自私心,不为自求,所以大忏悔文上说:我今...... (宣化上人) 中道二字,并不是指我们的身和语,而是心。当我们不喜欢的一个法尘升起时,它影响了心,并且有了迷惑,当这颗心已经迷惑,当它猛摇不定时,这便不是正确的方式了。当我们喜欢的一个法尘升起时,心沉溺于欲乐中那也不是正确的方式。 我们人都不愿痛苦,我们希求快乐,但事实上,快...... (阿姜查) 做人处事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却一辈子也学不会,所以现在有人专门研究人生哲学、处世哲学。人生到底怎样才能称得上会做人处事呢?有一首四句偈提供参考: 第一、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有前面的世界,也有退让的境界;向前的世界虽然积极,背后的世界却更宽...... (星云法师) 英国王室在伦敦为印度当地的领袖举办一场宴会,宴会进行很顺利,当最后一道餐点结束时,侍者为每人端来一盘洗手水,精巧的银盘装着清澈的凉水,印度客人不由分说,端起盘子,咕噜咕噜全喝光。 一旁作陪的贵族们,个个目瞪口呆,宴会主人是当时还是英皇太子的温莎公爵,只见他依旧......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内心之窗;心有所思,必形诸外。前人有云:观人于临财,观人于临难,观人于忽略,观人于酒后。此四观诀,甚为准绳。 观人如此,别人观己又如何?兹将佛经要旨之精华《谦虚十要》,作为学佛修持之无上法门。 (一) 要有虚怀的心境: 所谓虚怀,......
在美国新泽西州,有一位叫莫莉的著名科学家,劝告人们向动物学习,学习动物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学习动物们的生存智慧,并象动物那样颐养大自然赋予的天年。莫莉拿了几种动物做例子: 狗:不论曾经遭受过何种痛苦,很快就可以将不幸抛开,尽情地享受眼前的快乐,细细咀嚼它所找到的......
教你一个大智慧,一个无上的法门,一个字,你什么事都挂上一个无字,记住!无就是不执着的意思。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你就告诉自己,无所谓的是,也无所谓的非,是非都是人定出来的,知道吗?你碰到人家骂你,四大皆空,五蕴无我,无!没有所谓侮辱我的事。今天你做善事布施,布施...... (慧律法师)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的儿子, 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采宝。这位。大富翁的儿子会背诵入海驾船的方法,如果船在海中行使到有旋涡、回流、礁石的地方,应该怎样驾驶怎样停靠。他就告诉大家说:入海驾船的方法我全都知道。大家听了都相信他的话。 船行使到了大海后没有多久,船师生病......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烦恼少一点,智慧多一点,觉照多一点;也就是要练习怎么向内看,而不是向外看;如何管好自己,而不是去管他人。修行不选择地方,不论在家出家,是男是女,是年纪轻的还是年纪老的,都可以修,也都必须修。修行更不要等待,不要...... (净慧法师) 第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劝孝文》称孝为人间第一事,舍此一事,并无功业。佛教很多法师多次提到孝亲尊师的重要性,并称为根基。可见孝亲的重要性,孝亲有三个层次:低等的是在经济上使父母生活无忧,现在这最低等级的有......
道场,一定要讲经、一定要修行!如果道场不讲经,那是香火庙,观光胜地,搞这个东西,于一切众生生死没有利益。今天建道场的风气很盛,弘法这个事情被遗忘掉了!现在有很多道场都建得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每天观光客川流不息,出家人他应接不暇,哪有时间去办道?哪有时间来修行?...... (净空法师)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时候,经过三大阿僧祗(无量数)劫,才成正觉。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像头发那样细的善,也不放弃;像微尘那样小的恶,也不去做,所以福慧功德圆满,成为两足尊。 各位注意,善虽然小,也要修,集沙成塔...... (宣化上人)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穴或是高空之处,我们都会在混乱中,而当拥有正见时,心就能完全处于宁静,那么就不再有难题需要解决。也不复有烦恼升起了。 就是如此这般!你不执着,你放下,无论是任何的感觉黏着,我们都从中分离开来,因为我们知道,每一...... (阿姜查)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要想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我们的本分,在自己本位上,处处要替别人着想。 譬如我们做生意,自己经商,一定要处处竭尽心思为顾客着想,我们卖的东西一定是货真价实,不会让他人吃亏上当。做生意的,做买卖的,要用心,要对得起人、要对得起社会。对社会有贡献...... (净空法师) 佛教是一切人类的宗教,不论什么种族,什么阶级的人,都可以得到佛法的救度。但因人类的根性不一,佛陀为要适应各种不同的根性,也就开示了各种不同的法门;把这些不同的法门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一、人天道,二、解脱道,三、菩萨道。 人天道是实行五戒和十善的。我们的生......
俗语说:动则生风,这即是风的来源。在修行中,常提到八风吹不动这句格言。佛家的所谓八风,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一共八件事,这四顺四逆也是四对相反的事。利是利益,顺利成功是利,凡与自己有益的皆名为利,或称如意的事名为利;衰就是衰败,凡与自己有减......
第一要有长远心: 以前,师父在念逢甲大学的时候,有一位刚进入普觉佛学社的学长,大一刚进来,就发心说要出家,大二交到女朋友,后来就结婚了!现在,住在美国。这就是没有长远心,而且乱发愿。随便发愿的人,学佛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第二要有慈悲心: 要时常宽恕别人,扩大...... (慧律法师) 佛法里面讲信解行证,第一个就是要信自,而后再信他。如果不相信自性,那就不叫信佛。信佛哪有那么简单?什么叫信?你把经典上佛所教你的这些教诲,统统都落实,统统都做到,这才叫信佛。你天天念,念了做不到,哪里叫信佛? 譬如佛给你讲孝顺父母,你懂得了,在家里没有尽到孝道...... (净空法师) 学无止境!人生该学习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生命本身即是一连串的学习。学习有很多的方法,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各有不同的学习法。但是学习的精神和目标应该都是一样的。学习是为了: 第一,升华我们的人格: 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贪嗔烦恼。我们既不能随着七情六欲打转,也不能...... (星云法师)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求获八法,是为了众生,为了利他;看似自利,实为利他。世尊说: (一)菩萨所以要求寿命长远,主要是为了使一切众生赞叹不杀生、起慈悲心的缘故。 (二)菩萨所以要求上色相好,主要是为了使一切众生见到生欢喜心,有利于摄......
有一位修行人自小不曾娶妻,父母双亡后,更是抛家散财,到深山没有人的地方,以茅草搭了座屋子,以蓬蒿为床席,日日打坐、经行,渴了喝山泉,饿了采野果果腹。 久了,有到山上砍柴的樵夫看见了这位修行人,就到山下传言,连王宫内的国王,都慕名派人来迎修行人入宫。然而,修行人......
观察他人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不要以为自己微不足道,不要以为自己无足轻重,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佛法。很多人都是通过我们修行的行为去看佛法、看师父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能将佛法传播开来、燃遍大地的火种。尽管我们还是凡夫,我们...... (果戒法师) 烦恼,烦躁恼乱!众生的心,因为有这些烦恼的心理作用,所以常常感到心烦意乱,片刻不得安宁,起惑造业。 佛教修行,是内求自心的清净,求烦恼的净化,和其他的宗教不同。佛教不论讲明心见性或往生净土,都是强调一心不乱和善根福德因缘的具足。藉由戒、定的薰修,令心明净,净化......
你是真修还是假修呢? 我听经闻法,吃斋念佛,当然是真修罗? 君不闻佛口蛇心的故事吗? 佛口蛇心,这话怎讲? 这是丁福保居士所讲的一段故事:内容是说他少年时,读书于古里村,邻居有位八十岁的老翁,家境聊足温饱,平素吃斋茹素,每天夜半时分就起来诵念佛号,木鱼声阁阁响......
我们每天拜佛、念佛,为的是什么?求佛菩萨加持。世出世间一切的事业,顺利或不顺利,是佛菩萨加持的。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境界有顺有逆,有许多逆境当时很不愉快,到最后想想是好事,幸亏是逆境,成了一个大的增上缘;如果不是逆境,这就不能成功了。 真正修行,在哪里修?在...... (净空法师) 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器生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里晒藏经,大众也晒衣服。时禅堂里有位小侍者,很调皮的,见了持律师说:香灯师...... (虚大师) 佛教的信徒,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出家与在家的分别,出家人集合在一起叫出家僧,在家学佛的组织,叫居士林。这两种有什么不同呢?从归信方面说,是一样地信仰佛法僧三宝;从修证佛法说,也没有多大的差别,据小乘说,在家能证得三果阿那含,出家能证得四果阿罗汉,相差也只有一级...... (印顺法师)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 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 (彻悟大师) 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在什么地方? 我想,落脚点就在实际的做人做事当中。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 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圣贤,做伟人,成佛作祖。 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
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三个不怕就是:一、不怕讨饭;二、不怕身败名裂;三、不怕死。 怎么不怕讨饭呢?作为佛弟子,我深深知道,今生的一切福报,都是过去世修福的结果,决不是今生一时的聪明伶俐求来的。当然我要积极的......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作得主。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工夫,也是时有时无,断...... (虚云老和尚)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做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观及听闻其说法的中心。有一位年轻人每个晚上都会来听佛陀说法,如此过了好多年,年轻人却从未将佛陀的教导付诸实行。 数年后的某个晚上,年轻人提早到了,发现只有佛陀一个人,便走向佛陀说:佛陀,我心中常常生起一个疑问!......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家修行,其兄精进修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位,神通具足,弟弟出家后,由于日夜精研教理,终成为著名的法师,到处讲经说法,不遗余力。有一天其阿罗汉哥哥对他说:法师!你应该如法赶快修持,不可只顾忙着空谈佛法啊! 法师弟......
徒弟去见师傅:师傅!我已经学足了,可以出师了吧? 什么是足了呢?师傅问。 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 那么,装一大碗石子来吧! 徒弟照做了。 满了吗?师傅问。 满了! 师傅抓来一把砂,掺入碗里,还没有溢。 满了吗?师傅又问。 满了! 师傅抓起一把石灰,掺入碗里,还......
怯弱气认为自己根浅慧薄,无力胜任大道。应发大愿,立大志而向上发心也。 孤僻气生性孤僻,心量狭窄,不和合于大众。应放开心量,方便利济群生。 出头气利用宗教出头,拉帮结派,而欲为人上人。应放下做头思想,归于无为。  神秘气心怀计谋,不能直心而行,处处显示神秘踪影。......
石榴禅师有一次看到侍者拿着钵盂往斋堂方向走,就把他叫住问道:你到什么地方去呀? 侍者回答道:到斋堂去。 石榴禅师不以为然地斥责道:看你手拿钵盂,我怎么会不知道你要到斋堂去! 侍者反问道:禅师既然知道,那又为什么明知故问呢? 石榴禅师认真地辩解说:我是问你的本份......
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经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就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的捡起来,放在口袋里,在旁的沙弥就说道: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天早,我们都会打扫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的道:话不能这样讲,打扫,难道就一定会干净吗?我多捡一片,就会......
各位法师,居士,今天是全世界最吉祥而又最喜庆的日子,因为今天,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娑婆世界的纪念日,全世界各地,凡是有佛教徒的地方,无不举行盛大的庆祝! 香港佛教联合会,在庆祝佛陀圣诞的同时,并庆祝金禧纪念,可谓双喜临门,所以特别举行多元化的佛学讲座;...... (文珠法师) 觉悟了,真平等才现前,无条件的慈悲才现前。没觉,不行!没觉的时候他不相信、不承认。觉悟了,蚊虫蚂蚁都是自己,是自性现的,识心变的。这一桩事情只有佛法里头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所以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谁能够见到这个事实真相?见性的人。怎样才见性,妄想分别执著真...... (净空法师) 人,必须时刻躬身自省,才能过修德进业。以下十二个问题,都是吾人应该反省的问题,不知你是否问过自己? 一、我出生在人间,曾否做有益于人间的事呢? 二、我对于父母师长的恩德,有尽心尽力地报答吗? 三、我享受世间各种好因好缘,回馈了多少呢? 四、对于师长、亲人、朋友......
谈到修行,首先要具备两种条件:一种是内因,另一种是外缘。 内因是暇满人身,这是我们能够修行的主因。我们今生今世六根具足,头脑灵敏,又能够发心学佛,能够听闻到正法,因此要珍惜宝贵的光阴,珍惜这种种殊胜难得的修道因缘。外缘就是有好的师长、好的同行、好的修行道场,这......
学佛、修行就是将不正确的一切行为修正过来,把不正确的行为修正好了,如此才是学佛;否则就算学佛学,也仅是学问、也只是戏论,无法究竟。 初皈依的佛教徒最怕没有耐心。俗云:「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半天;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老皈依且努力修行者,最怕且最大......
佛法不离世间觉。佛到处都有,佛法就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 我们天天都在念: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哪里没有佛啊?你的单位里怎么没有佛呢?你的家里怎么没有佛呢?都有佛!哪里都是净土,哪里都有佛! 每个人都有佛性,通过修行都能成佛。怎么修?在日常的生活当中...... (达真堪布) 为什么智慧分为闻慧、思慧和修慧呢?因为它是由浅至深,有次第的。通过闻法得到的智慧叫闻慧。如果明白的只是词句,不是真正的含义,就没有力量,所以还需要继续思维。思维明白了,就有思慧了,但这也不是究竟的。你真正去领悟,去体会,去实修实证,才是有修慧。修慧才是真正的智...... (达真堪布)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见闻种种,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师父,这二十年来,你老人还好? 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更欣悦的生活了......
出离心不是想发就能发出来的,必须要通过四外加行的修法。我经常说,只有通过认真的闻、思、修才能成就,不认真的话什么也得不到。学佛修行要全力以赴。有时间了,没事做了才念才修,有什么事立刻就忘了,平时根本提不起来正念,以这样的修行想解脱、想成佛是做梦! 为什么我们现...... (达真堪布) 有的人逃避心特别强,一讲轮回的过患,讲地狱、饿鬼、傍生如何痛苦,就不愿意听。这都是逃避心,都是执着,都是患得患失!你把轮回看透了,才不会害怕。我们现在害怕这个,害怕那个,不敢面对,总是想逃避,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弄明白轮回的真相。如果弄明白了,不会这样害怕的,内心...... (达真堪布) 人都一样,希望家庭美满,期望孩子有好的前途,可是只靠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要从心里放下,但不要放弃,好好地修行,积累福报,增加智慧。你的福报上来了,他们自然而然会幸福;你的智慧上来了,他们也自然而然会走运。虽说各有各的因、各遇各的缘、各受各的果,但是你们之间有...... (达真堪布) 有一次,释尊在舍卫国o园精舍弘法利生。 有一个修行道人在河畔的树下修行了十二年。虽然他修行了这么久,始终不能除去贪欲的念头,心思散乱,沉迷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欲念里。 一天,释尊看见机缘成熟,应该去拯救那个修道者了,便化身为一个和尚走到河畔,跟那......
一切圆满都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你的生活美满了,工作顺利了,这就是你的成就。好好地工作,好好地生活,不要自私自利,把心胸打开,不要狭窄。佛法是圆融一切的。你真正能圆融一切的时候,你才有佛法。佛法是容纳一切的,你真正能容纳一切的时候,你才有佛法。 什么叫容纳一...... (达真堪布) 有一次,尊者宾陀罗婆罗陀^在婆磋国游化,住在首府拘弥城东南瞿师罗富家长者所布施的林园中。 一天,婆磋国优填那王来尊者宾陀罗的住处拜访,看到瞿师罗园中,有许多刚出家的年轻比丘,跟随着尊者修学,就好奇的问: 「婆罗陀^!为什么这些充满青春活力、欲望正强的年少比丘......
1. 若闻讥讽 心能堪忍 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何厉害,坚决忍受,要把这些看成是我们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之举。忍辱是美德,在六度中,菩萨常常要做的是忍辱波罗密,不忍辱就生嗔怒,嗔怒之火将会烧毁我们的功德。长期修忍辱,声音就会圆润。 2. 若闻称赞 反生惭愧 ......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即障......
人喝酒以后很容易丧失意志,很容易放逸,通过饮酒还会犯其它的戒,所以佛对酒戒的要求特别严。我们这里有很多做生意的人,出于业务上的需要,经常会有应酬,这就要观察自己的发心动机。你是为了什么做生意赚钱的?如果发心动机完全是善,是为了弘扬佛法、救度众生,是为了对社会做...... (达真堪布)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是净土士宗第十二代祖师清初的彻悟禅师提出来的,对我们的修行很有帮助,现分四个问题来讲。 第一,修行为什么重在修心。 修行,也可以说修正我们的三业,关键就是修心,就是要消除妄想执著,所以我们...... (昌臻法师) 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圆满了。为了便于大家讨论,今天提前总结一下。 通过几天的念佛,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对于净土法门,十六字纲领,学佛是为了生死,要发部提心,以及念佛的方法和要领也基本掌握了。普遍反应,在这里集中念佛一天,甚过平常念佛一个月。一般的都做到了人在...... (昌臻法师) 修道很久而未能与道相应,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妄想心在作怪。有了妄想心,把戒破坏了,把定破坏了,把慧破坏了。若有妄想心,持戒也不坚固,修定也不坚固,更谈不到慧力。妄想一生,攀缘心随着而来。因之,跟着万物转。眼睛所见的色,耳朵所闻的声,鼻子所嗅的香,舌头所尝的味,身...... (宣化上人) 学佛修行不能走弯路。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这是修行的三个要点。没有出离心,无论学什么修什么都是世间的,超不出轮回。没有菩提心,无论学什么修什么都是小乘的,只能得到声闻、缘觉的果位,不能成佛。发菩提心以后还要证悟空性。一切善行都要有证悟空性智慧的摄持,这就是...... (达真堪布) 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心,要知道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自心的幻化。我们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接待人处理事的时候把握住自己的心就好了。一切殊胜圆满、清净平等都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当中。我们的生活圆满了,工作圆满了,这才是真正的圆满。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圆满、工作没有圆满,...... (达真堪布) 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不能贪图他人的财物,尤其是富人的财物。人家住别墅,自己也想住;人家开宝马,自己也想开。富人具足了很多拥有,那是他自己修来的福报,我们应该随喜,不应该嫉妒。自己也欲求这种生活方式,是不如法的。 世上有富裕的人,也肯定有贫穷的人,这很难平衡。因...... (达真堪布) 先从做人起 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两句话:欲成最佳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如何做人是一生的事业,俗话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一点儿也不假。不过如果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且如是奉行,似乎也并不难。学佛先从做人起,用佛家的智慧来为自己修身养性,从而获得做人的圆满。 自己...... (星云法师) 黎明,佛陀入城。途中,看见一个男子,向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礼拜着。佛陀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那男子说:我叫做善生,每天向六方礼拜,是家族传下来的习惯。据说这样做,会得到幸福。 佛陀慈祥地说:我也有六种礼敬的方法: 一、孝顺父母:做儿女的要孝养、顺从,令爸......
佛法放在第一位,修行放在第一位,其他的都随缘。在六道轮回中,我们当过明星,当过国王,当过农夫,当过富翁,当过乞丐,也无数次地次穷死过、饿死过。这有什么呢?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有也是暂时的,没有也是暂时的,都会变,都是无常的。 不管我们现在有多大的名声,有多少眷...... (达真堪布) 共有24页,1518篇打印本页 - 1112年美国网路组净土班第四学期第13次共修“佛说无量寿经广释”第1-2课(8月29日)
后台版块 => 2011年12月净土班 => 主题发帖人为: sandy*圓中 于 八月 24, :26 上午
标题: 1112年美国网路组净土班第四学期第13次共修“佛说无量寿经广释”第1-2课(8月29日)
作者: sandy*圓中 于 八月 24, :26 上午
頂礼大恩上師 !美国网络1112净土班各位师兄好!共修时间:美国时间周四上午(8月29日)PT 8:30-11:00;MT 9:30-12:00; CT:10:30-1:00  ET 11:30-2:00共修地点:UC “菩提讲修”房间 学会共修念诵仪轨参考: /xxgx/xhks.php (/xxgx/xhks.php)本次共修内容:《佛说无量寿经广释 》 第1-2课共修串讲 : 圆行/圆怀无量寿经广释 &第一课思考题1.《无量寿经》在历史上共有多少个译本,目前现存有哪几个译本?2.此次传讲唐译本的原因是什么?3.我们对佛经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如何看待佛经中的“错误”之处 ?    第二课思考题1.佛经分为哪几种?2.佛经是谁结集的?3.对于“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各个经中有哪些不同说法?你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说法?4.请介绍三迦叶兄弟。5.请介绍文殊菩萨。&   6.请解释十二相。《无量寿经广释》课程专区:/cmsc/list.php?fid=119 (/cmsc/list.php?fid=119)在线视频:http://www.buddhistweb.org/wsx/spkc/jingtu/2406 (http://www.buddhistweb.org/wsx/spkc/jingtu/2406)限制性选修课程 : 《打开心扉的密钥》链接法本视频的闻思()完成并报数。/ssfb/online_content.php?id=97 (/ssfb/online_content.php?id=97)在线视频:http://www.buddhistweb.org/wsx/spkc/dxkc/6112 (http://www.buddhistweb.org/wsx/spkc/dxkc/6112)实修进度:每天念一万“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或1700遍藏文阿弥陀佛名号 共修前后注意事项:(1)请认真做好预习:听传承,看法本讲义,做作业(自己思考作业题答案,不用交作业);        (2)请在共学时,积极参与法义研讨;        (3) 请注意共修纪律,具体衡量标准请参考:舍法罪如此严重且易犯 网络共修小组(四组联合)加强共修纪律的提议http://www.bodhiinstitute.org/forums/index.php?topic=12119.msg62399#msg62399 (http://www.bodhiinstitute.org/forums/index.php?topic=12119.msg62399#msg62399)4) 请师兄们登录UC房间后,调整身心,以出离心,菩提心摄持,自己念诵莲师心咒,祈祷网络小组共学顺缘增上,违缘遣除。  (5)请所有报名的正式学员,按时参加共修,不要无故缺勤或迟到早退。如果因故不能参加共修,请事先向组长请假,感谢您的支持!(6)UC 房间查找: 进入UC大厅界面——〉在“房间查找”处输入“菩提讲修”房间号码:438106——〉点击查找——〉找到后,输入密码ptx,进入房间。(大约在共修前 30分钟,UC房间会开门,使用提供的密码可以进入, 平时锁门时, 将设置其他密码)        修学指南:/xxgx/xxgx.php (/xxgx/xxgx.php)/xxgx/jxap.php (/xxgx/jxap.php)
标题: [佛说无量寿经广释]第一课思考题
作者: 圆行--六度万行 于 八月 30, :48 上午
顶礼上师三宝![佛说无量寿经广释]第一课思考题1.《无量寿经》在历史上共有多少个译本,目前现存有哪几个译本?& & 汉文的《无量寿经》有很多译本。据历史记载,此经共有十二个译本,目前《大藏经》中只有五个译本,其它译本都已经佚失了。现存的五种译本为:《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大宝积经》第五会——《无量寿如来会》,唐代三藏菩提流志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北宋西天译经三藏法贤译。如果加上宋代王日休居士会集的《佛说大阿弥陀经》,近代夏莲居居士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现存共有七种流传比较广的版本。在藏文中,《无量寿经》只有一个版本,收于藏文《大藏经》中。2.此次传讲唐译本的原因是什么?& & &上师讲菩提流志的译本的原因:一、该译本为汉地诸大德所赞叹。蕅益大师说:“五译之中,唐本最佳”。印光大师虽然推荐康僧铠的译本,但他对五种译本曾经作过评价,对唐译的评价是:“就中无量寿如来会文理俱好。”袁宏道在《西方合论》中也说:“一无量平等清净觉经。二无量寿经。三阿弥陀经。四无量寿庄严经。五出宝积第十八经,名无量寿如来会。五经同一梵本,前四译稍不精。”因为这些大德都赞叹唐译本,所以我选择了唐译本。二、唐译本与藏文译本吻合,便于本人传讲。很久以来,我一直在藏文《大藏经》里寻找汉传净土经典。到目前为止,《观经》还没有找到,也许此经的藏文译名不同。我有这种经验,有时某经典的汉藏译名不同,在这情况下很难找到对应的译本。而《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则找到了,其中《无量寿经》也是《大宝积经》的第五会。我将藏汉译本作了对照,发现两者基本上是相同的。此外,1993年我们学院举办了第一次极乐法会,法会期间上师如意宝用五六天传讲了此经,我具有此经的清净传承。因此,一方面唐译本跟藏文译本的文、义基本对得上,另一方面我有此经的传承,所以这次我准备用唐译本传讲。三、菩提流志是了不起的大德。菩提流志是南印度人,出身于婆罗门家庭,姓迦叶。他十二岁从外道出家,不久就通达外道的一切学说。六十岁时,他舍弃外道而趣入佛门,依止耶舍瞿沙学习经论,不到五年就通达三藏,成为印度大名鼎鼎的高僧大德。后来唐高宗听到菩提流志的名声,于公元683年派专人去印度迎请他到中国。十年后,菩提流志到达洛阳,并在洛阳翻译出《宝雨经》。因为此经序分中有月光天子将来变成女皇统辖中国的授记,武则天看后非常欢喜,他原来名叫达摩流支,武则天把他的名字改为菩提流志。菩提流志后来到了长安,在崇福寺翻译出包括《大宝积经》在内的许多经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大宝积经》的翻译。玄奘大师圆寂前曾准备翻译《大宝积经》,但才翻译了几行就因身体不适而辍笔,不久就示现圆寂。菩提流志来到中国后,在皇帝的支持下准备重译《大宝积经》,以完成玄奘未竟的事业。《大宝积经》分为许多会,菩提流志在翻译的过程中,翻阅了前人的零散译本,译得好就予以保留,译得不好就改译,遇到旧本无有的才新译,如是历时七年,终于将《大宝积经》完整地翻译出来。当时唐睿宗为《大宝积经》亲自书写了序言。现在后人依然能看到菩提流志翻译的《大宝积经》,单单从这个贡献来讲,可以说他确实是大菩萨再来。四、本人综合比较后作出的选择。不管从文字还是从意义上观察,我觉得菩提流志的译本确有殊胜之处。前一段时间,我专门拿出两三天时间,对菩提流志、法贤、康僧铠、支娄迦谶、支谦的译本以及两个会集本进行了研究,并与藏文译本进行了对照。通过反复研究,我觉得唐译本最好,于是决定采用该译本。3.我们对佛经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如何看待佛经中的“错误”之处?& & & & 在我们藏地,对佛经的态度是非常慎重的。1987年,土登尼玛活佛等人建立了《大藏经》对勘局,二十几年以来,他们对照了藏文《大藏经》的所有版本,如北京版本、塔尔寺版本、德格版本、西藏版本等,在对照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各版本有不同之处,只是在后面做一个注释。比如经中有一句“阿弥陀经”,在德格版本中这句话是完整的,而北京版本中则少了一个“阿”字,他们不会评价哪个对、哪个错,只是在北京版本后面做个标记:此处比德格版本少一“阿”字。我认为这种对待佛经的态度很好,因为古代的很多译师是了不起的大德,他们的译文很可能有殊胜的密意,所以后人不应该随便更改。我们学院印龙钦巴尊者的《七宝藏》也是如此,当时我们对照了藏地七八个不同的版本,有德格版本、安宗版本、从拉萨文物馆里得到的《法界宝藏论》,还有据说是无垢光尊者亲自手写的版本。对于不同版本的差异之处,我们也只是打一个记号,此外所有的原文都完完整整保留着。不同的译本还是应该原封不动地留着。后人如果要学习佛经,就应该通过其中任何一种译本学习,这样也许更好吧。印光大师对会集佛经很不满,根据《印光法师文钞》罗列了五条根据:一、古人对译经极为慎重。古代翻译经典都是经过集体推敲印定的,后人没有资格对古人翻译的经文擅自增减取舍。二、会集佛经极难确保无误。会集佛经是相当困难的事,像王日休这么有修证的人,莲池大师都不满意他的会集本,更何况现在人的会集本?三、会集导致妄改佛经。会集佛经会开后人随意妄改佛经的先例。佛经的金刚语是针对不同根机众生宣说的,里面有许多甚深的意义,后人凭自己的分别念随便改造、增减是不合理的。四、古德不流通会集本。莲池大师当年都不同意流通王日休的会集本,所以现在流通其它会集本也是不合理的。五、会集本授辟佛者柄。如果会集佛经,很可能有些人以“佛经是后人伪造的,并非从印度翻译而来”为借口来攻击佛教。在藏传佛教界,人们对经论普遍非常尊重。不管是任何一部经典,哪怕其中的一个字、一句话,在人们的心目中都会把它看作真正的佛陀,根本不敢轻易更改。对于不同的译本,人们都依之念诵、学习、修持。回向偈: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标题: Re: 1112年美国网路组净土班第四学期第13次共修“佛说无量寿经广释”第1-2课(8月29日)
作者: 平静幸福 于 八月 30, :29 上午
思考题1.佛经分为哪几种?一般来讲,佛经共分七种:一是佛陀亲口说的经典,如去年我们学习的《般若摄颂》。二是佛陀用身体加持的经典,如佛陀加持金刚藏菩萨宣说的《十地经》。三是佛陀用语言加持的经典,如佛陀加持文殊菩萨宣说的《未生怨王忏悔经》。四是佛陀用意加持的经典,如佛陀加持观音菩萨和舍利子宣说的《心经》。五、六是佛陀的功德和事业加持的经典,包括佛陀加持凡夫、声缘宣说的经典,树林传出的法音以及天鼓传出的四法印等法音。(佛陀的加持不可思议,有些人原来不太懂佛法,但通过佛陀的加持,后来慢慢会讲经说法了。甚至动物也是如此,有些小鸟叽叽喳喳叫,我们不知道它们在叫什么,但很可能是诸佛菩萨加持它们在说法。在有些高僧大德的境界中,甚至空调也发出法音。)七是佛陀开许的经典,即佛陀开许弟子在结集佛经时增加的字句。如佛经前面的“如是我闻”、中间的“舍利子白佛”、最后的“人非人诸天大众欢喜赞叹”等。这部《无量寿经》就是佛陀当年亲口宣说,后来由弟子们结集而成的。&2.佛经是谁结集的?关于佛经的结集者,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公认是三位结集者: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结集经藏,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尊者结集律藏,头陀第一的迦叶尊者结集论藏。三藏主要是由他们三位结集的。此外,也有很多具足不忘陀罗尼的阿罗汉辅助他们结集。&3.对于“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各个经中有哪些不同说法?你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说法?对于此处的人数,各个版本的说法略有不同:支谦和康僧铠的译本也是一万二千,而藏文译本和法贤的译本中则是三万二千。这些差别的原因我在前面讲过,可能跟每个众生的因缘有关。众生的业缘各不相同。我们学院举办首届极乐法会时,有些人说参加者有二十万人,有些则说有七十万人,差别很大。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说的准确,但实际上也许确实存在不同的数量。有时候我在外地讲课,有人统计说听课者有一千五百人,有人说有三千人,还有人说有一千人,差别也特别大,也很难说到底哪个数字是对的。所以面对佛经的不同说法,我们也不能轻率下结论,认为一个是正确的、另一个是错误的。&4.请介绍三迦叶兄弟。优楼频蠡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是三兄弟,迦叶是他们的姓氏,这三个人在皈依佛门以前是外道。“优楼频蠡”是一种树,因为老大经常在这种树下搭茅棚修行,于是人们称他为优楼频蠡迦叶,他有五百个弟子。“那提”意为河,因为老二经常在河边居住,于是人们称他为那提迦叶,他有三百个弟子。此人修行非常精进,在佛陀教法中是精进第一。“伽耶”意为城,因为老三居住在王舍城南,故人们称他为伽耶迦叶,他有二百个弟子,在佛陀的教法中是教化众生第一[1]。他们三位后来发现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才有解脱道,便和弟子们一起皈入佛门。&5.请介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菩萨中是大愿第一,他发了著名的十大愿王。文殊师利菩萨是三世诸佛之母,十方如来都依靠文殊菩萨教化而发菩提心,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文殊菩萨也是一切诸佛智慧的总集,所以大家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要经常念文殊心咒,随时不离文殊菩萨像。法王如意宝特别重视祈祷文殊菩萨。我记得去五台山前一年,法王要求我们学院每个人念一亿遍文殊心咒。他老人家给别人加持时,基本上都是念文殊心咒。很多老道友也清楚,在上师面前得加持时,上师经常是拿着经书或者佛像搁在弟子头上,然后口中念“嗡阿巴匝那德”。很多授记中都说,法王如意宝就是文殊菩萨的化现。通过多年闻思和依止上师,我对此深信不疑,自己也经常想:上师一定是大菩萨的化现,只不过我们这些末法众生业力深重,所以看不到上师的相好庄严,只能看到人的形象。有些人闻思的能力比较差,背诵一部论典后很快就忘了,佛法的道理一直搞不清楚。这也许是被前世的业力所覆,所以本具的智慧一直体现不出来。如果这些人精进忏悔,虔诚祈祷文殊菩萨,未来生生世世都不会离开智慧的明灯。因此大家要经常祈祷文殊菩萨。&6.请解释十二相。第一、第二、第三相:从兜率天下降人间、入胎以及出生。又愿生彼兜率陀天,于彼寿终,降生右胁,见行七步,放大光明,普佛世界,六种震动,而自唱言:我于一切世间最为尊贵。释梵诸天咸来亲奉。(这些菩萨)发愿转生到兜率天,在兜率天命终后下降人间,入于母胎中安住,然后从母亲右胁降生,示现向四方各行七步,放出光明普照整个世界,大地出现六种震动,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释梵诸天都前来亲近供奉。六种震动是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佛经中说,一般的人觉察不到这六种震动,只有天人或者有天眼通的人才知道。这六种震动不是世间的地震,如果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出现大地震,那所有的人都会非常害怕,但这是不可能的。昨天日本又发生了七点几级的地震,佛陀降生的震动不可能是这样。第四相:精通工巧。又见习学书计、历数、声明、伎巧、医方、养生、符印及余博戏,擅美过人。又示现学习文字、算术、历算、文学、工巧、医学、养生、符咒、武功,在这些领域独享美名,所有的人都没办法相比。“博戏”可能是指武功,义成王子在家时,经常跟释迦族人比赛箭术、摔跤,当时没有一个人能胜得过他。第五相:受用后妃。身处王宫,厌诸欲境。身处王宫享受五欲,后来对欲妙产生厌恶心。第六相:舍国位出家。见老病死,悟世非常,捐舍国位,踰城学道,解诸缨络及迦尸迦[2]。出游时见到老病死的现象,由此体悟到世间无常,于是舍弃王位,半夜骑马出城前往寂静处学道。解下珍宝璎珞和迦尸迦质地的妙衣,交给马夫带回王宫。第七相:六年苦行。被服袈裟,六年苦行,能于五浊刹中作斯示见。出家后披上袈裟,在尼连禅河边苦行六年,能在五浊世界作如是示现。第八相:前往菩提道场。顺世间故,浴尼连河,行趣道场。龙王迎赞,诸菩萨众右绕称扬。菩萨尔时受草,自敷菩提树下,结加趺坐。为了避免众人讥毁,随顺世间在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牛女供养的饮食,享用后恢复了金色的身相,之后前往金刚座。到达金刚座后,受到龙王、天人和诸菩萨的迎接赞叹供养。菩萨接受卖草人供养的吉祥草,亲自敷草为座,然后金刚跏趺坐于座上,发下誓愿:“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第九相:降魔。又见魔众合围,将加危害,菩萨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又示现被魔众合围,将要加以危害,菩萨以禅定和智慧力降伏了一切魔众。魔众首先用美女引诱菩萨,但无法损害菩萨的禅定和智慧,后来他们又用武力进行攻击,菩萨又以禅定和智慧的力量将魔众投来的兵器化为朵朵莲花。第十相:成正等觉。成无上觉。最后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果位。第十一相:转法轮。梵王劝请转于法轮,勇猛无畏,佛音震吼,击法鼓,吹法螺,建大法幢,然正法炬,摄受正法,及诸禅定,雨大法雨,泽润含生,震大法雷,开悟一切。大梵天王劝请世尊为众生转法轮,世尊接受了劝请,勇猛无畏地发出佛音的震吼:击大法鼓,吹大法螺,立大法幢,点燃正法的火炬,摄受正法以及诸禅定[3],降大法雨泽润一切众生,震大法雷醒悟一切众生。释迦牟尼佛刚成佛时并没有说法,后来梵天和帝释天供养千辐金轮和右旋海螺并反复祈请转法轮,世尊才应允说法。自从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说法度化五比丘开始,这个世间才有了佛法和解脱者,众生才有了光明的前途。诸佛刹土,普照大光,世界之中,地皆震动,魔宫摧毁,惊怖波旬,破烦恼城,堕诸见网。转法轮时放出大光明,普照无量诸佛的刹土,一切世界普皆六种震动,摧毁了魔王的宫殿,使波旬恐怖无比,破除了一切烦恼城,摧毁了一切恶见之网。远离黑法,生诸白法,于佛施食,能受能消。因为已经大彻大悟,远离了一切黑法,出生一切白法,所以堪能接受、消化人们的供养。为调众生,宣扬妙理。或见微笑,放百千光。升灌顶阶,受菩提记,或成佛道。为了调化不同的众生,宣说初转四谛法轮、二转无相法轮、三转善分别法轮等显宗法门以及《时轮金刚》、《文殊真实名经》等密宗法门。为了度化众生,或者示现破颜微笑,或者身体放百千光明。令无量菩萨升至十地灌顶位[4],为根性成熟的菩萨授记成佛,最终令其成佛。第十二相:入涅槃。见入涅槃。最后示现入于涅槃。虽然释迦牟尼佛八十一岁时色身入于涅槃,但就像《法华经》里说的那样,实际上佛陀的法身是永远不会涅槃的,佛陀的正法也不会隐没。使无量有情皆得漏尽,成熟菩萨无边善根。如是诸佛刹中皆能示见。使无量有情都获得漏尽果位,成熟菩萨的无边善根,在各个佛刹中都能示现如是十二相。总之,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以上述十二相广利一切人天大众,这就是上述诸大菩萨的发愿。&[1] 此说出自《三藏法数》,《阿弥陀经要解》中说迦留陀夷是教化众生第一。[2] 迦尸迦:一种上好布料。[3] 即具足教法和证法的功德。[4] 菩萨在十地末时,佛陀会发光为其灌顶。回向偈: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论坛所讨论的话题和语言不代表本站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心消消乐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