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全国摄影组照作品艺术展览组照怎么上传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球摄影网与中国摄影出版社联合举办&全球摄影网杯&全国摄影艺术大展(以下简称&大展&),面向国内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征稿。
主办单位:全球摄影网 中国摄影出版社承办单位:全球摄影网 征稿日期:即日起至日24时截止(以收到作品的时间为准,由于日晚22时网络原因造成约一小时无法上传作品,特此将截止时间调整至日上午10时)
全面、艺术地反映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成就、优美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社会人文景观,以及各民族和睦相处、积极进取、和谐生活的美好瞬间。
大展分设记录类和艺术类&
1.记录类:金质收藏作品(1名)&&&&&& 稿酬10万元人民币+全球摄影网奖杯+证书银质收藏作品(2名)&&&&&& 稿酬5万元人民币+全球摄影网奖杯+证书铜质收藏作品(3名)&&&&&& 稿酬1万元人民币+全球摄影网奖杯+证书佳作奖作品(10名)&&&&&&& 稿酬500元人民币+证书优秀奖作品(20名)&&&&&&& 稿酬300元人民币+证书2.艺术类:金质收藏作品(1名)&&&&&& 稿酬10万元人民币+全球摄影网奖杯+证书银质收藏作品(2名)&&&&&& 稿酬5万元人民币+全球摄影网奖杯+证书铜质收藏作品(3名)&&&&&& 稿酬1万元人民币+全球摄影网奖杯+证书佳作奖作品(10名)&&&&&&& 稿酬500元人民币+证书优秀奖作品(20名)&&&&&&& 稿酬300元人民币+证书在同一分类中,同一投稿者不可兼得铜质收藏奖(含铜质收藏奖)以上奖项,获优秀、入展作品数量不限。个人所得税由主办单位代扣代缴。
1.本次&大展&面向全国各地区的摄影团体、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征稿,内容要符合征稿主题要求。
2.作品应为日以后拍摄,彩色、黑白不限。只收单幅,谢绝组照。本次&大展&规定:参赛作品必须是用相机直接呈现的,记录类作品只可作简单的明暗、对比、饱和度、反差、裁剪调整,彩色作品只可调整为单色或黑白,不可局部去色;艺术类可作后期修饰,但严禁电脑合成、拼贴。
3.投稿方式:(1)网络投稿作者须在全球摄影网&&赛事专区注册,并按要求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上传作品。投稿作品为JPG格式,长边为1024像素。(2)光盘投稿作品以光盘(CD&R或DVD&R)形式提交,请在光盘包装袋上注明&大展&名称、作者姓名、通讯地址,每幅作品文件名处注明作品标题。参赛者须从全球摄影网官网&&赛事专区下载参赛表格(word文档)。按要求提供作者资料及作品信息,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手机、电子邮箱及每幅作品的作品标题、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等内容。投稿作品为JPG格式,长边为1024像素。无相关资料的作品,主办单位有权取消其参评资格。光盘统一邮寄:全球摄影网地址:天津市河北区金钟河大街森特写字楼收件人:大展组委会&&李洋洋联系电话:400 660 3232邮编:300150(3)光盘、网络不得重复投送同一类别作品。
本次&大展&不收取任何参展费用
1.&大展&设专门的评选委员会,拟邀请5名著名摄影家担任评委。2.评选工作将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执行。3.每幅参展稿件都将经过评委的仔细评选。4.入选作品评定后将在全球摄影网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5.对于获得铜奖及以上级别的作品,将由每位评委写出个人评语,并在全球摄影网公示。&
1.凡入展作品,主办单位将统一调取原始数据文件进行审核。作者请务必将数码拍摄的原始数字文件(胶片拍摄的请扫描底片)和调整后的数字文件在规定时间内向全球摄影网提交。逾期者和不提供者视为自动放弃。2.本次活动不收参赛费,不退稿。对于所有获优秀奖(含优秀奖)以上的作品,主办单位有权在出版画册、举办展览、相关宣传中使用,并不再支付稿酬。3.投稿者应保证其为所送报作品的作者,并对该作品拥有独立、完整的著作权;投稿者还应保证其所送报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任何权利。凡上述保证落空导致相关纠纷,一切法律责任均由投稿人本人承担。4.谢绝本活动组委会和评委会成员及其直系亲属投稿。5.投稿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规定。凡存在著作权问题或记录类作品真实性问题等不符合征稿要求的作品,主办单位有权取消其参展资格,收回作品稿酬和荣誉证书,并在媒体上通报。6.投稿作品在邮寄过程中损毁、灭失或迟到、未到,主办单位不承担相关责任。7.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属于主办单位。联系地址:全球摄影网 天津市河北区金钟河大街森特写字楼电话:400&660&3232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风光及人文类大众评委投票区(八十二)150817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香港第6屆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网络选拔大賽大众评委互动评选活动细则本网络大赛自日起,每日将影展部分来稿作品分期上...
点击上方 【摄影日报】
一键关注 可进行互动和投票香港第6屆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网络选拔大賽大众评委互动评选活动细则本网络大赛自日起,每日将影展部分来稿作品分期上传到香港全国影展微信公众平台:XGQGYZ,和摄影日报微信公众平台:SYRBPT,通过双平台投票累计票数决出日、周、月和年度总冠军等奖项,作者可发动亲友关注并参与投票。网絡大赛为本届影展互动环节,不影响影展最终评选程序和获奖结果,参与者即为认可比赛规则,放弃投票并不影响展览评选。网络选择大赛奖项设置如下一、日冠军每日上传作品,截至当日22时票数最高者为日冠军,微信即时奖励88.88元现金红包,优胜作品为展览直接入选作品,并颁发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网络选拔大赛日冠军证书;二、周冠军每周上传作品,截至下周日22时投票数最高者为上周冠军,微信即时奖励288.88元现金红包,优胜作品为展览直接入选作品,并颁发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网络选拔大赛周冠军证书;三、月冠、亚、季军每月上传作品,截至下月第七日22时投票总数前三名,分别为上月冠、亚、季军,微信分别即时奖励888.88元、666.66元和333.33元现金红包,冠军作品为展览当然获奖作品,分别颁发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网络选拔大赛月冠、亚、季军证书;四、年度总冠、亚、季军本年度所有上传作品,截至2016年1月15日22时网络平台投票总数前三名,分别荣获年度总冠、亚、季军,微信分别奖励8888.88元、6666.66元、3333.33元,分别颁发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网络选拔大赛年度总冠、亚、季军证书,冠军获得者为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网络精英奖当然获得者,展览开幕式上頒发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网络精英奖证书。所有获奖情況將即时在作者微信群和平台公布领奖微信:XGQGSYZ咨询微信:ZHSYTLB来稿邮箱:截稿日期:日来稿要求:只接受电子文档,每幅(组)作品的文件名请按以下顺序和方式命名,否则将不接受参展:作者名+作品名(组照注明序号)+手机号+微信或QQ号+快递收件地址+身份证号码。参选及颁奖过程中将核实参展者身份信息,未提供本人真实姓名、电话等联络方式者即时取消参展、入选和获奖资格。兩個微信平台投票評選內容發布時間為每日上午十時网络选拔大赛系本届展览的互动环节,最终展览入选和获奖作品将由专业评选委员会决出请为以下参赛作品投票,日冠军开奖时间为日22时;本周冠军开奖时间为日22时;8月冠、亚、季军开奖时间为日22时;年度总冠、亚、季军开奖时间为日22时,投票方法详见细则。《碑楼飞虹》
刘满仓《晨曲》
方加兴《破浪远航》
胡冰涛《色达五明佛学院》组图
苏建华《舞动红裙》
冯宝元《向左向右》冯大伟《渔休季节》
戴贤武《渔舟未醒雁先鸣》
刘美虹以下投票时间为即日至日晚10点前先关注后投票,每个微信号只能投一次票,投票为多选日網絡大賽日冠軍開奬結果香港第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網絡選拔大賽日冠軍 作品《端午祭江》作者:鄭蘭芳 截止本日22時,網絡投票累計總數為:738票,即時奬勵微信現金紅包88.88元。歡迎大家踴躍投票和投稿!日至9日網絡大賽周冠軍開奬結果香港第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網絡選拔大賽日至9日周冠軍 作品《天堂》作者:王利軍 截止本日22時,網絡投票累計總數為:1253票,即時奬勵微信現金紅包288.88元。歡迎大家踴躍投票和投稿!参展规则
1.香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旨在加强国内外华人与香港摄影界的交流,推动和促进摄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2.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人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均可参加。3.本届展览免收参展费。所有来稿题材、体裁不限,每人限投稿八幅(组照作品每组算一幅,每组4-8幅)超出限制数量作品将不接受评选。4.作品要求:一律提供jpg格式电子档,每幅不小于3M;使用胶片拍摄的作品,请用专业扫描成电子文档,展品由举办者统一制作。5.每幅(组)作品的电子档文件名请按以下顺序和方式命名:类别+作品名(组照注明序号)+作者名+快递收件地址+手机号。6.多人技术合作的作品,可以分别署创意者、拍摄者的姓名各一人,其他类别作品均不得以二位以上原作者的名义参展。7.主办者对入选和获奖作品拥有绝对使用权,不再另付稿酬和通知作者。8.作品入选和获奖后,将发送正式入选和获奖通知,影展讯息将在摄影日报网、香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及摄影日报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即时发布。9.自日起举行网络选拔大赛和微信互动环节,本环节是影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影展甄选部分入选和获奖作品,直接产生影展网络精英奖一名。10.所有参加本届展览作品之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法律问题,由作者自行解决和承担责任。11.凡选送作品参加本届展览者,均视为已同意征稿章程之所有规定。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征稿细则由展览组委会负责解释。组织委员会、评选委员会本届展览设组织委员会和作品评选委员会,负责征稿和评选工作。作品评选,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届展览试行网络大众评委与专业评委结合互动评选,届时将邀请作者代表担任网络和现场观察员。根据来稿情况,举办者有权调整各个类别的入选及获奖数额,评选委员会至少由5名知名摄影专家组成。类别及奖项(奖品和奖金以赞助商实际提供为准)本届展览的入选和获奖作品共500幅(组)。综合摄影大奖(中华全国摄影工作者协会主席奖):一幅新闻及纪实摄影类:入选100幅,设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4个;风光及人文摄影类:入选80幅,设金奖1个,银奖2幅,铜奖4个;花卉及动物摄影类:入选80幅,设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4个;广告及人像摄影类:入选80幅,设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4个;工业及建筑摄影类:入选60幅,设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4个。其他奖项设置:1.评委会大奖 评委推荐:三名2.网络精英奖 网友推荐:三名(其中一名通过本影展之网络选拔大赛中产生)3.组织工作奖和特别贡献奖设置:本届展览将对组织作者的创作、参评和入选成绩突出的团体和个人授予《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优秀组织工作奖》;对支持本届展览成功举办,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授予“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特别贡献奖”。中国摄影金龙奖1.中国摄影金龙奖终身摄影成就奖1-3名2.中国摄影金龙奖摄影创作成果奖1名3.中国摄影金龙奖摄影教育成就奖1名4.中国摄影金龙奖摄影组织工作奖1名5.中国摄影金龙奖摄影科研贡献奖1名作品类别解释1.综合摄影大奖:在所有参赛作品类别中选出。2.新闻及纪实摄影类:作品以纪实的摄影手法、关注社会自然生活等各类题材的作品形式包括突发性新闻、一般性新闻、专题报导和纪实图片(包括自然环境生态、人类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本类图片要求真实纪录,不得修改原始影像,每幅(组)作品除标题外,须另附简要文字说明。3.风光及人文摄影类:以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为主题的各类风光摄影作品。4.花卉及动物摄影类:以花卉和动物为主要拍摄物件和摄影题材的作品。5.广告及人像摄影类:以公益、商业性广告或商品宣传为目的的图片,包括时装、汽车等各类产品,允许使用各种后期加工手段。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及工作室、影楼人像和人体摄影作品。6.工业和建筑摄影类:反映工业生产场景的各类作品和从不同角度反映古今建筑艺术风格的摄影作品。7.评委会大奖:全体评委根据个人的评判观念,推荐三幅(组)最喜爱作品。8.网络精英类:网友通过网络进行评选的优秀作品和个人。9.作者选送作品投稿时,同一作品不得在不同的类别中重复投送,参赛作品的类别,请在作品文件名前注明,例如:新闻及纪实摄影类、风光及人文摄影类、广告及人像摄影类等。10.中国摄影金龙奖由评委会从本年度在摄影各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和贡献的人士中选拔。截稿日期:日止网络选拔大赛大众评委评选日期:日-日评委会现场总评选日期:日颁奖及展览日期、地点-21日,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厅投稿方法(本次展览只接受电子文档):来稿邮箱:欢迎使用微信在线投稿:XGQGSYZ国内咨询电话:400- 组委会电话: 6185传真: 6469 微信公众平台:XGQGYZ、SYRBPT备注:1..所有获奖者及其亲友将邀请来香港参加颁奖及展览闭幕仪式。2.中华全国摄影工作者协会、中国职业摄影师协会会员和永久会员不限数量来稿。3.未能亲自前来领奖者将不可代领。展览组委会将于展览结束将获奖证书和作品集快递给作者,快递费用到付。香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组委会期待广大摄影家和爱好者的优秀作品的到来,感谢各位参与者为华人摄影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所做的贡献。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组委会日香港第6屆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网络选拔大賽大众评委互动评选活动细则本网络大赛自日起,每日将影展部分来稿作品分期上传到香港全国影展微信公众平台:XGQGYZ,和摄影日报微信公众平台:SYRBPT,通过双平台投票累计票数决出日、周、月和年度总冠军等奖项,作者可发动亲友关注并参与投票。网絡大赛为本届影展互动环节,不影响影展最终评选程序和获奖结果,参与者即为认可比赛规则,放弃投票并不影响展览评选。网络选择大赛奖项设置如下一、日冠军每日上传作品,截至当日22时票数最高者为日冠军,微信即时奖励88.88元现金红包,优胜作品为展览直接入选作品,并颁发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网络选拔大赛日冠军证书;二、周冠军每周上传作品,截至下周日22时投票数最高者为上周冠军,微信即时奖励288.88元现金红包,优胜作品为展览直接入选作品,并颁发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网络选拔大赛周冠军证书;三、月冠、亚、季军每月上传作品,截至下月第七日22时投票总数前三名,分别为上月冠、亚、季军,微信分别即时奖励888.88元、666.66元和333.33元现金红包,冠军作品为展览当然获奖作品,分别颁发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网络选拔大赛月冠、亚、季军证书;四、年度总冠、亚、季军本年度所有上传作品,截至2016年1月15日22时网络平台投票总数前三名,分别荣获年度总冠、亚、季军,微信分别奖励8888.88元、6666.66元、3333.33元,分别颁发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网络选拔大赛年度总冠、亚、季军证书,冠军获得者为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网络精英奖当然获得者,展览开幕式上頒发香港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网络精英奖证书。所有获奖情況將即时在作者微信群和平台公布领奖微信:XGQGSYZ咨询微信:ZHSYTLB来稿邮箱:截稿日期:日来稿要求:只接受电子文档,每幅(组)作品的文件名请按以下顺序和方式命名,否则将不接受参展:作者名+作品名(组照注明序号)+手机号+微信或QQ号+快递收件地址+身份证号码。参选及颁奖过程中将核实参展者身份信息,未提供本人真实姓名、电话等联络方式者即时取消参展、入选和获奖资格。兩個微信平台投票評選內容發布時間為每日上午十時网络选拔大赛系本届展览的互动环节,最终展览入选和获奖作品将由专业评选委员会决出如需咨询入会和应聘特约记者办法请回复1 ;参加香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请回复2 ;参加我会举办的各项活动请回复3 ,您将收到相应信息,谢谢 。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syrbpt
本公众平台提供摄影日报网会员服务,文化艺术交流、展览和摄影活动.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其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十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世杰、 十堰市副市长、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发平、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秘书长厉色等为金质收藏颁奖
武当山特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柯希胜与著名摄影家周梅生先生为《武当山与中国大一统文化》摄影集首发揭幕
中国网12月1日讯 11月28日晚,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启动仪式、“武当山杯”中国道教名山全国摄影大展启动仪式暨“太极湖杯”2013中国武当国际摄影大赛颁奖盛典将在太极剧场举行。中国摄影家协会,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市领导,摄影家,获奖作者等600多人共襄盛举。晚会上,中国摄影家协会授牌武当山为“中国摄影展览馆武当山中心”,并首发了《武当山与中国大一统文化》摄影集。
十堰市副市长、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发平在欢迎辞中说,以图像传播武当,用视觉感悟武当,以影像为媒介让人们更好地发现武当神韵、领略仙山魅力。摄影作品已经成为展示武当之美的重要窗口,影像力量已经成为助推武当发展的重要引擎。 武当因太极而生动灵秀,十堰因武当而更具魅力,仙山因摄影而更添精彩。
十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世杰在致辞中表示,在“太极湖杯”2013中国武当国际摄影大展圆满收官之际,作为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摄影展览,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花落十堰武当山;同时“武当山杯”中国道教名山全国摄影大展也将在武当山举办,这必将在摄影艺术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重新演绎出一段穿越时空的艺术传奇。
据悉,“太极湖杯”中国武当国际摄影大展已连续成功举办3届,极大地提升了武当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武当山旅游经济跨越发展。总奖金106万元的“太极湖杯”2013中国武当国际摄影大展以盛大的规模、高雅的作品、广泛的参与,汇聚了全国20多省市区1000多名摄影家的8万多幅作品。武当山风光、武当山人文、太极湖风光、武当组照、武当创意5大类金、银、铜奖花落各家,邓丽芬的《晨练》、彭苗的《静谧太极湖》、游兰波的《武当之龙》、张剑锋的《一品武当》荣获奖金各10万元的金质收藏作品。 本届大展连同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武当山巡展于11月29日至12月29日在武当山地质博物馆展出。(伍策 谭丽君 李凤森)
1              听说,中石化镇海炼化员工在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上获奖了,是什么奖啊?_百度知道
听说,中石化镇海炼化员工在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上获奖了,是什么奖啊?
提问者采纳
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选日前揭晓,镇海炼化员工胡延松以2014年大乙烯检修场景拍摄创作的“工业.现场”系列组照荣获摄影艺术类优秀作品奖。这也是胡延松第二次在国展上获奖。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镇海炼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该如何投稿?
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该如何投稿?
来源:本站
作者:浙江摄协 沈珂 发布时间:
  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国展说到底,还是一个摄影比赛。既然是比赛,当然就会有规则。暂且不论本届国展的规则是否合理,但既然&参加比赛,你就得遵守人家制定的规则。有的作品因为对规则的忽视而落选,比如,有几组投“纪录类”的作品,采用并置影像的方&式,如果按照“不能移动像素”来规定,并置影像作为一幅照片就属于合成,显然违反规则。如果不算合成,那就得算作两幅照片,则&组照的总数量又超过了规定的上限,还是违反规则……有些作品,作者是付出了很艰辛的努力,但最终都不知道“输”在了哪里,不由&得令人叹惋。如果对规则了如指掌,那他起码还有与其他作品一较高下的机会。
作品到底给谁看
  既然投了国展,取得好成绩当然是追逐的目标。这里自然就会有一个问题,你在创作和投稿时有没有想过,决定命运的是站在你作品对面的评委?评委由谁构成呢,大家可以上网去查。但我们可以从评委结构来看一看。本届国展,中摄协的工作人员一律退出了评委阵营,而从&不同的业界选择了不同分类的评委。这样做的出发点我想应该还是为了作品的多样性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评委是什么状态
  面对“公开”“透明”的评选机制,在直播的镜头面前,你知道国展评委的压力吗?这的确是我要强调的。他们真的是如履薄冰,&他们很少有人踌躇满志、举重若轻,那么他们到底想的是什么呢?很简单,他们想从作品中读懂你。如果你自己都没有想法,那他们估&计也没办法通过作品跟你交流。
入选到底有没有标准
  从技术操作的层面来讲,摄影入选有标准吗?没有。因为那是一个无法量化的技术指标和相对优劣的动态经验,没有哪一个标准可&以被固化且具有通用性,只能说,评委依据的都是自己的感觉和以往的经验。有评委注重于“美感”,有评委注重于“技法”,有评委&会从记者和编辑的角度去审视照片,各自可能依据自己的所长,却没有一个将“创新”提到审美高度的统一意志和集体共识,有个性的&照片想要出来总的来说还是很难的。所以,要我说,极具个性的照片可能更适合个展或摄影节,却并不一定适合国展。
关于纪录类和艺术类的选送问题
  关于摄影分类的争议由来已久,而国展的“纪录类”及“艺术类”的设置却已经从第20届开始一直沿用至今,为什么在如此有争议&的背景下依然坚持这种分类?我觉得是可以分析一二的。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纪录类”,侧重于将摄影作为记录工具来使用,简单地说,就是以叙事的结构和方式来呈现当下的生活,就好比说,“我来讲一个故事……”;所谓“艺术类”则侧重于将摄影作为语言表达工具来使&用,简单地说,就是以对话的结构和方式来呈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就好比说,“我的看法是……”。有人把纪录类说成是“叙事性摄影”,艺术类&是“抒情性摄影”,大致意思也是如此。如果从摄影史的维度来考察,自1920年代开始的现代摄影,强调叛离“画意”,开创出独立的“求真”摄&影美学,摄影成为还原现实生活的记录工具,而成就了纪实摄影的巅峰时刻。而自1960年代开始并于1970年代逐步成形的后现代摄影,则又开创了&“对话”摄影美学,摄影则成为了艺术家与社会对话的语言表达工具。而今天我们讲的“纪录类”摄影,更接近于传统的纪实摄影方向,即现代摄&影方向;“艺术类”摄影则更接近于观念表达的摄影,即后现代摄影的方向。总的来说,如果没有故事性,显然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纪录类摄影;&如果没有意境和观念,显然也不会成为好的艺术类摄影。我这样的表述,主要是为将两种类别加以区分。看到很多影友对分类有严重的误解,比&如,以为没有改动过像素,就应该是纪录类,结果一组荷花竟也投了纪录类,并一再强调是实拍的,没有经过后期,等等,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也有人会因为对某张照片需要后期改动,而将一组非常不错的叙事类摄影投往了艺术类,入错门,当然也只能惨淡收场。
关于照片的品相
  国展坚持要投送实体照片,这显然是有其目的的,那就是要在现场通过目测直接进行对比和筛选,品相则成了照片能否入选的很重要的一项比&较指标。如果你运气好,刚好夹在品相普遍很差的一堆照片中,那你被选中的几率要大很多,但如果周围的照片品相都好,你的入选可能就很困&难。所谓品相,不仅仅单指画面的构图和色彩,也包括材料和输出方式。有些人喜欢用激光印相,有些则是用打印输出的,你不妨自己事先进行一&个测试比对,哪种材料哪种方式更适合你的照片,自己应当心中有数。有条件的县市一级协会,在准备国展的备战中,如果要召开观片交流会,建&议一定要通过实体照片进行观摩和切磋,以便大家相互进行比较和测试,对品相有一个感性认识,这也是国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殊性。好马配好&鞍,好的作品一定要有好的品相。
  随着进入摄影视野的题材越来越丰富,很多情况下,单幅作品的信息量可能已经不足以表达主题,则需要采用多幅照片来达到表现和深化主题&的目的,这就产生了组照。我们可以把组照当成一个摄影小专题,即按照专题的方式去拍摄和编辑。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第24届国展时,纪录&类组照张数从第23届的4—8幅大举扩展到了4—12幅,而艺术类则减少到了4—6幅,本届国展继续沿用了这一标准。应该说,纪录类摄影有了更大&的叙事空间,关键在于如何以结构化的方式把握对象,让叙事逻辑一以贯之。这就好像一组照片是一篇报告文学,每张照片是一个段落,段落与段&落之间当然会有顺序和联系,而且也不能内容重复。篇幅所限,不想在这里讨论组照的编辑问题,但有一点还是要再次强调,就是关于纪录类的两&个技术规范,一是不能改变像素,二是不能超过12幅。第24届国展时,有一组照片采用并置形式,将12组某行业人员的结婚照与老年合影照并置&在一幅10寸照片中,整组作品很有分量,品相也不错,应该是入选等级奖的重要候选,但问题来了,如果按照规定不能改变像素,并置就应该算是&2幅照片,如此加起来,这组照片就变成了24张,不管怎么算,都是违规,评审组现场开会讨论,最后一致通过,以违规落选。这一点希望大家注&意,在提倡语言创新的今天,纪录类摄影可能会有很多新样式出现,但不违规肯定是前提。
关于作品的简要说明
  纪录类摄影必须要有简要说明,而且字数要求在100字以内,这一说明要求并置于作品的首页(针对组照而言)或作品的下方(针对单幅而&言),而内容则要求包括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点。如果说初选的时候,评委们不可能有精力仔细阅读说明,那进入复选后,尤其是进入等级奖的&评审时,评委们都会非常认真地阅读说明。很多影友不会写说明,在极其珍贵的100字内,却用很多笔墨说明拍摄过程和拍摄器材,而对内容则是&一带而过,甚为可惜。把这100字都留给你的拍摄对象吧,把影像未尽表达的内容用文字来补充,让评委加深对你作品的理解是用好这100字的关&键,而至于怎么拍摄的和用什么器材拍摄,并不十分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摄影组照 浇注混凝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