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吗?有韩国限制电影有哪些电影吗。

中韩电影制作流程对比,差别到底在哪里?摄影师王育萌分享
今年7月,总局与韩国签署的一纸《中韩电影合拍协议》,表示两国政府大力推进电影市场的合作。那么,我们是否思考过,中韩电影制作流程差距到底有多远?在一篇影视工业网采访摄影师王育萌的文章中,了解到他在韩国上学以及工作的经历,其心得与工作方式都中肯实用,在此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img src="1.z0./23.jpg" alt="中韩电影制作流程对比,差别到底在哪里?摄影师王育萌分享" /> 〓 韩国影视院校的研究生教育:“重实践,轻理论” 王育萌:在韩国我的研究生导师是《杀人回忆》和《汉江怪物》的摄影指导金烔求先生。我们学校在韩国电影生产环节是最有名的学校,是一个比较“重实践,轻理论”的学校。学校要求,在摄影系任教的老师必须要有一线经验,而且是现在的一线经验,不能是退休之后的。对研究生的数量也有限制,一个班的人数不能太多。 比如我们有十个同学,我做摄影的时候,另外九个人就要在不同部门担任助理工作,有人做灯光助理、有人跟焦点、有人换胶片。要求研究生必须要拍35毫米胶片,不能拍数字。这样的话,每个人在一学期里就有很多次锻炼机会,除了你自己担任摄影的短片,你还有九次机会在其他岗位上再去锻炼, 简单说就是你什么都摸过,每个岗位你都知道它的操作流程。这样,做两年研究生课程,相当于你做了几十部短片的助理,还有四部短片的摄影,实际上你的经验已经非常多了,就算不去外面也已经够了。同时政府也会给我们很多援助,比如说当时一部短片大概两千尺胶片,每一部短片两千尺包含了冲印费,超出的部分你自己花钱,但是超出的部分自己花钱凭学生证也可半价,所以就没什么负担。 王育萌:其实流程上和国内没有太大不同,包括我在欧洲也拍过短片,也没觉得和中国有特别大不一样。但是,最要命的一点是所有细节累计起来,就会发现差得很远了。看起来好像都能看懂,你是这样的,我们也差不多,但是每个地方差五分,总体上就差了二、三十分。〓 差距之一:韩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的差距,就在细节上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他们在完成专项动作是有专项工具的,而中国可能要用一些土办法来完成这个东西,没有中间的这个工具。比如像灯光,韩国有18K、12K、6K、4K,中国也有,但是吊这个灯的方式,各种在房梁上吊、窗户上吊、墙上吊的工具,包括吸盘等各种附件,比如鹰爪,可能他们的鹰爪就有十种,根据不同的介质来把灯固定上,还有便于操作的增加安全性的附件,他们是非常齐全的。而国内就一个灯,拿走吧,怎么办呢?麻绳,甚至从建筑方面借鉴了很多东西,用自己的土办法做的东西,第一安全性成问题,第二速度慢。在韩国,比如说我们要打三层,是有摄影专用的,可以遥控的吊臂和剪刀型升降车,到三层之后灯头的方向是可以上下左右随便摆动的,不需要人上去,非常快,而且安全。在中国,首先没有钱的剧组就用高台,高台是非常危险的,比如说你搭三节高台跟小的升降车的意义是一样的,可是你所用的时间、人力、危险性就完全不一样了。一旦要动灯头,人就要爬上去,动这个灯头。说原理都明白,但是做的方法完全不一样,这些专业生产环节的工具是第一点,我想强调的是国内在这一点非常欠缺。其实不难,如果有些厂家用心的话,都是可以研制的。〓 差距之二:还是细节 ——人的细节、工具的细节韩国是专职专人,中国经常发现片场一个人会管两、三件事情,他们一个人就是换胶片或者跟焦点,非常规矩。包括器材的摆放,器材车上是有架子的,4K的灯就塞不进2.5的灯架子上,一定要规范你把它码得很整齐,按编号,这样你永远不会丢东西。因为一旦丢了一个,就能看出来,哪个空缺了,你就会去片场找。中国的片场你也见过,一片灯,码得乱七八糟,结果一收工就呼啦呼啦往车上扔,对器材的爱惜特别差,这一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韩国很多灯光公司,是使用灯光师自己的器材,所以他们非常爱惜,寿命也长,损耗率非常低,而国内灯的寿命不长,损耗率也非常高。这其中,还有一个小原因,就是国内的品牌比较杂。韩国只有阿莱,美国的灯就Mole-Richardson,而国内什么牌子都有,色温也不一样,很难统一色温,我刚刚回到国内的时候,经常会用色温表来统一光的色温,因为那时候拍胶片对色温比较严格。后来发现没有办法用色温表了,因为你每天都会疯掉,每个灯色温都不一样,有某个品牌的,也有阿莱的,那你怎么办?拍吧,别想了,后期再说吧,所以有的时候经常要在DI里解决一些我们前期的色温问题。对我们手头的工具缺乏一种尊重的态度。在韩国,我印象很深,一张色纸,如果没有破洞,他们会卷好再用,所有的柔光纸、灯光纸、色纸都是循环再利用的,只要不坏。中国是扯下来就扔了,一部戏就扔掉了,对环境也不好,这其实是你对工作和工具的尊重态度不够,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差距,包括对机器并不爱惜,因为觉得都不是自己的,在韩国很多小公司,可能就只有这一台机器,所以大家都很爱惜。制片人你有没有想过:“九点收工”和“重拍”,哪个损失更大呢?我想强调的是,休息日对于工作人员的状态,尤其是这种摄影组、灯光组体力消耗比较大的组,恢复起来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国内经常是没有休息日,我们老板会觉得很划算,我付你一样的钱,你却干了24个小时。可是你应该要想的是,从两点开始,服装也困了,化妆也困了,焦点也困了,然后第二天你会发现,昨天的衣服穿错了,不接戏了。你有没有想过,让大家九点收工和重拍,哪个损失大呢?这些没有人想过,不断地通过熬夜来让大家犯错误。而且越困越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休息环节上。在韩国比较尊重电影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国内经常会出一些安全事故,往往这些安全事故很多是在熬夜之后,人的精力不集中,体力不好造成的。在国内,我们要分清楚,如果有时候的确为了赶时间,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一些朋友是拿这个当成炫耀,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是我们今天又连续干了多少多少,我觉得作为电影工作者来说,这不应该是值得提倡的,这样在韩国严格来说是违反劳动法的,一周休息一天到两天是对工作人员的保障,而且休息后的状态非常好,老板也看在心里,导演也看在心里,这其实是值得的。在韩国更重视的是质量,非常严谨,该休息休息、该工作工作,效率特别高,我们把休息的时间能抢回来;但是,国内就拖得有点疲了,在具体的专业上会出错,也容易出安全事故,对身体健康很不好的,其实最终受损的都是这部戏。我觉得大家应该呼吁制片人理解,我们都是人,都是工作人员,尤其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应该保证休息和饮食,这是最基本的权利,这些保证之后,才可能有好的电影出现。想了解更多关于摄影师王育萌,请移步:本文为作者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stream/54441/
扫一扫,快速分享到微信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帖
15:32:51 说的很好,值得国内行业人士学习,只有休息好了,精力才充沛,干起活来才带劲,请问王老师的QQ 是多少?或者微信和微博是多少?谢谢!
20:58:19 制度上,技术上的差距
20:59:39 赞一个 真的能改就好咯
22:26:34 和韩国人共事过,我真不愿意说是国民性的差距,但真的是!
11:30:32 如果制度不健全,就永远走不上正规,永远达不到影视工业的标准,只能是专业游击作战,算不上工业生产!
14:29:05 楼主说的对,确实国内细节做得不好,很多人态度也不认真。
但我觉得,核心问题还是不会讲故事,不会好莱坞的叙事方法,韩国学习好莱坞很成功..
15:50:08 说来说去,说白了就是人家更职业,咱们更像草台班子
16:25:51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持续免费做线下线上教育,相信通过我们持续不懈的努力,定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人们的意识进步了,行业才能进步,请大家来关注公开课呀:/openclass/
16:27:25 比如之前我们一直强调声音对于影片的重要性,到今天,似乎很多人都有这个意识了,也有一些专栏会员会主动分享声音设计的文章了,很欣慰~
作者:个人VIP会员[北京]
人气:161367
作者的其它文章
扫一扫,即可添加影视工业网为微信好友.
还可添加微信账号:Ilove107cine QQ号
加我们为微信好友
今日热销产品
【京公网安备1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十八禁电影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