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养殖成本成虫产蛋是多久

每日农经:省钱省心 黄粉虫低调入市()
本期节目介绍:
CCTV7每日农经官网  央视网农业致富资讯  记者:刚才这组镜头你可能觉得有点残忍,动物喜欢吃的这种虫子大家也许觉得并不陌生,不错,它就是黄粉虫,长的有些丑陋,可还是个洋身份。  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大黄粉虫等,原产于美州,为多汁软体动物,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高,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动物生长必需的氨基酸。《本草纲目拾遗》有记载:“洋虫,出外洋,明末年始,传入中国。……人食则色红而光泽可爱,入药尤良。”  记者:你看,黄粉虫在我国的记载已经几百年历史了,而且用它食用入药,你还别说啊,如今这个黄粉虫也在不经意间,悄然的融入人们的生活。  李玉霞隔不了几天就要给黄粉虫养殖箱做一次清理,黄粉虫消化力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垃圾。  李玉霞:一斤饲料就有六两粪便。  这些像细沙子一样的粪便,专门有人收购,帮她解决了堆放占地的麻烦,还能卖点小钱。  李玉霞:700元一吨。  黄粉虫的粪便十分干燥,几乎没有水分和异味,也叫粪沙,有人却用它派上大用场,到底是做什么用呢?  记者:等等,你怎么用粪便喂鸡,它能吃吗?  养殖户:当然能,它的营养价值高,尤其对蛋鸡  原来粪沙是用来做鸡饲料的,瞧瞧这些蛋鸡吃得挺欢,口感一定不错。  孙英杰:蛋白质含量达到24.86%,可以作养殖用的饲料,用在养鸡上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市场的全价饲料在1.4元-1.5元,光玉米还要1.2元一斤呢,虫粪都是它的附加值,一般二三角一斤,添加饲料里边占40%,算起来精饲料才9角钱一斤  成本比喂精饲料低了不少,不过喂粪沙有什么好处呢?  孙英杰:省心就是说本身黄粉虫里面成分就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的作用,所以说从本身吃的方面就能解决防疫问题,养起来比较省心。  省心是省心,不过还要看它的产蛋能力了,诶,这位小伙子给小鸡为虫子,又是为什么呢?  养殖户:喂死的和不好的,每天喂一次,10多只就够了。  孙英杰:在产蛋的阶段添加一些黄粉虫幼虫和成虫,可以增加鸡的体质,而且能增加它的产蛋率。  又是粪沙又是黄粉虫,都是高蛋白的食物,这些蛋鸡的待遇可不低啊,产蛋又如何呢?  孙英杰:我们卖的这个鸡蛋的价位是1.5元一个,360天,它们顶多产200枚鸡蛋,我这个能产到260-280个,比普通鸡能多卖八九十元钱。  不愧是产蛋高手,只是这些鸡蛋个儿小了点,外观上没多大区别,里面的品质怎么样呢?  记者:打开看看里面怎么样?  蛋黄颜色一个深,一个浅,大小差不多。蛋黄的营黄粉虫怎么的形态才算是种虫
黄粉虫怎么的形态才算是种虫 5
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虫甲属。 
  原产北美洲,50 年代从苏联引进我国饲养,黄粉虫为多汁软体昆虫,脂肪含量30%,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动物生长所必需的16种氨基酸,每100克干品含氨基酸高达847.91毫克,其各种营养成份居各类饲料之首。据饲养测定,1公斤黄粉虫的营养价值相当于25公斤麦麸,20公斤混 合饲料和100公斤青饲料的营养价值,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据有关单位试验证明:它是养殖蜘蛛、蜈蚣、蝎子、蛇以及家禽家畜的最佳饲料。因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 40%左右、蛹含57%、成虫含60%,干燥幼虫含蛋白质70%. (据《中药科技报》报道)。所以,经实践证胆,用黄粉虫作食料能够加快它们的生长发育和提高繁殖率,以及抗病能力,用黄粉虫养幼禽,其成活率95%以上,喂产蛋禽,其产蛋率能提高0.3倍,喂蜘蛛、全蝎等动物,其繁殖率大大提高。由于黄粉虫体内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多汗软体、生活力强,极易饲养。故被国家的动物园以及各地养殖场选作上好饲料。除了黄粉虫含有较高的营养成份外,用来喂蜘蛛还有三个特殊的意义:(1)饲养黄粉虫可以解决冬季无虫的困难。 (2)黄粉虫为变态激素类虫,还有利蜘蛛的蜕皮。(3)还可以和蜘蛛同居10天,不污染蜘蛛窝环境。 
  形态特征
  黄粉虫一生(指一个生长周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1)卵。乳白色,很小,长约1-2毫米,直径为0.5毫米, 呈椭圆形。卵外面有卵壳,比较薄,起保护作用, 卵液为白色乳状粘液。卵分为:卵壳、卵核、卵黄、原生质。
  (2)幼虫。黄色有光泽,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呈圆筒形。有十三节。各节连接处有黄褐色环纹。腹面淡黄色。 头胸所占虫体的比例较短,约为身体的1 /5。身体直,皮肤坚,中间较粗。 腹部末端一节较小。头缝呈U字形,咀扁平。尾突尖,向上弯曲。
  (3)蛹。幼虫长到50天后,长约2-3厘米,开始化蛹。蛹头大尾小,头部基本模样,两足(薄翅)向下紧贴胸部。蛹的两侧呈锯齿状,棱角。蛹初为白色半透明,体较软,渐变褐色后变硬。
  (4)成虫。蛹在25℃以上经过一星期后蜕皮为成虫。成虫刚刚蜕皮出来为乳白色,甲壳很薄,十来个小时后变为黄褐色,黑褐色, 有光泽,呈椭圆形,长约14毫米,宽约6毫米,甲壳变得又厚又硬,这时完全成熟了。经过交配产卵进行第二代繁殖。虫体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成虫头部比幼虫头部多长出一对触须,并且是幼虫面的五倍长。足三对,一对长在前胸部,二对长在腹部,足长比幼虫长8至10倍。每个足尖二个钩爪,足趾上有毛剌。背部翅膀上有竖纹若干条。 成虫虽然有一对漂亮的翅膀,但只能作短距离飞行, 翅膀一方面保护身躯,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爬行。
  生活习性
  黄粉虫生性好动,昼夜都有活动现象。一般发生3-4代,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冬季仍能正常发育。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0-30℃,在 20-25℃下,卵期7-8天,幼虫期122天,蛹期8天, 从卵发育至成虫约需133天;在28-30℃下卵期3-6天,幼虫期100天,蛹期6天, 卵发育至成虫只需110天。湿度对其繁殖影响也很大,相对湿度以60-70 %了为适宜,过高湿度达90%时,幼虫生长到2-3龄即大部分死亡,低于50 %时,产卵量大量减少。成虫羽化率达90%以上,性别比1:1,喜群居,性喜暗光,黄昏后洗动较盛。羽化后的经3天交尾产卵,夜间产卵在饲料上面,每条雌虫可产卵约200余粒,常数十粒粘在一起,表面粘有食料碎屑物,卵壳薄而软,雌虫寿命1-3个月不等,产卵一半月后,产卵量下降,可以淘汰。7-8月卵期要1周,幼虫有1-10个龄期,约4-6 天脱皮1次,历经60-80天,喜群集,在13℃以上开始取食活动。
  不同饲料产卵量及历期有差异,人工饲料、麦麸、面粉、黄豆粉饲养的成虫,历期及产卵一分别为60-90天、人工饲料的配方为麦麸100克,葡萄糖20克,胆固醇0.5克,氯化胆碱0.02克,核黄素0.5毫克,水40毫升。
  黄粉虫的孵化生长
  黄粉虫在25℃时,经3-5天即可孵化,温度降低则延迟孵化。幼虫化蛹后要及时与幼虫分开,因为蛹不会活动,有被虫咬的可能。 分开后要把蛹放在通风、温度、干燥的环境中,在20℃以上时,经过一星期基本上能变成黑色甲壳虫。
我是辽宁锦州黄粉虫养殖基地 如果想咨询或者引种可加我QQ 或电话:
黄粉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虫科、粉甲虫属昆虫,完全变态,俗称面包虫,麸子虫,是人工养殖理想的饲料昆虫,老熟幼虫是养殖预期的产品。幼虫含粗蛋白质51%,脂肪含量29%,还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营养价值高,可直接作为肉食性动物高蛋白鲜活饲料,用于饲养蛙、鳖、蝎子、蜈蚣、蛇、蚂蚁、优质鱼、观赏鸟、药用兽、珍贵毛皮动物和稀有畜禽等,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病抗逆能力,降低饲料成本,提高产出效益等。 
种虫来源:购买或自备。老熟幼虫、蛹、成虫都可做种虫。挑选种虫时要认真除去病虫,使各虫期同步繁殖,达到提纯复壮。 
饲料:黄粉虫的主要饲料是麦麸子,适当添加白菜、萝卜、土豆等青叶菜类,可以补充维生素,微量无素及水分的需要。在饲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粉、鱼粉等有利提纯复壮,加快生长。 
饲料消耗量:每500克幼虫在孵化至化蛹前可消耗麦麸子1500克,青菜3000克。收虫:幼虫体长达22毫米-32毫米时,单虫体重为0.15-0.20克时为适宜的收虫时机,此时亦可挑选体壮个体作为再次繁殖的种虫,注意无损伤移接。
参考资料:网上摘编
其他回答 (4)
种虫就是成虫,一般羽化后2天左右没有身体残缺的成虫都能算
1,坚决抵制复制年贴!
2,没养过的请不要为了几个分胡乱说些模棱两可的话。
种虫,顾名思义,是留作繁殖用的虫。
挑选种虫是个很重要的工序,不重视育种的面包虫养殖者会在1--1年半后尝到种群退化的恶果,那时候想补救就只能到别的养殖场把各年龄段的虫子重新买一遍了---不熟悉的人还不会卖给你呢。
种虫的挑选:1,面包虫变蛹后,将个儿大,无咬伤的蛹挑选出来单独放。2,发现有蛹羽化后及时将已经羽化的虫拣出来,防止其哏咬未羽化的蛹。3,将羽化后的甲壳虫再选一次种,原则就是留大去小,留健去残。4,选过的甲壳虫放入产卵箱,加喂特殊配料的饲料,增加营养。
基本就是这样了,楼主要是正在养面包虫相信一看就明白了,至于种虫的饲料么,保密。楼主自己想办法吧,呵呵。说了这么多已经很对得起你了哦,楼主:)
哦,再送你一句:每3个月去买别人家的虫子一次,不用多,大约1-2斤就够了,做什么用就不用我明说了吧?
天下好虫黄粉虫养殖基地的技术网站上有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
身体完全羽化,样子像甲虫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花鸟鱼虫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黄粉虫的繁殖技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黄粉虫的繁殖技术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粉虫养殖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