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鹦鹉鱼身上有黑点长黑点,好像痒,蹭来蹭去,会不会传染,怎么治

我家的红鹦鹉鱼为什么鱼鳍上长黑点_百度知道
我家的红鹦鹉鱼为什么鱼鳍上长黑点
鹦鹉鱼属于大中型鱼,应该把它放入较大的缸里饲养,并且加强水的清洁和输氧.你根据以下文章判断你的鱼的状况:
热带鱼常见病的防治
热带鱼寿命短,一般只有2~3年(小型鱼)。鱼患病及时治愈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其常见病的防治要点如下:
(一)病态表现
有时不同的病有相同症状,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症状做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1)病鱼精神不振,萎靡,俗称“不现实”,活动量明显减少;
(2)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
(3)尾鳍、背鳍或不伸展,俗称夹尾巴。
(4)食欲不振,不抢食。
(5)体表颜色不鲜艳。
(6)身上出现特殊病变或症状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例如:斑点、烂块、红肿、水肿、充血、瘀血、出血、颜色异常、粘膜增多、粘膜脱落或到处蹭其体表或各鳍、到处钻左右摆动等异常表现。
(7)热带鱼患传染病须具备3个条件:
①病原体: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
②传染途径:被污染的水、用具、水蚤、病鱼等。
③易感动物(鱼):同种鱼大部分同时得了相同的病。
(二)发现病鱼的措施
(1)首先区别是否是传染病,应及时诊断,如不能确诊一律暂时不动或按传染病饲养管理。
(2)发生传染病的鱼群或个体应严格隔离,一切饲养用具都要分开使用。
(3)根据病情发展,可酌情停食或少喂饲料,详细观察其取食及活动情况,在确诊后可以酌情投药。
(4)发病期间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温变化,最好使其恒温,换水尤应慎重。也可酌情淘汰病鱼。三)介绍几种常见鱼病
1.白点病 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2)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3)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2.出血性腐烂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体:为细菌。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2)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3)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蓝结晶变化即可) 15~30分钟。在病鱼箱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发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盐,亦得到控制。
3.轮虫病 此病为传染性原虫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轮虫,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一般症状: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2)治疗: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45×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水草对硫酸铜特别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药。不能用部分换水方法处理,这样反而加速轮虫的大量繁殖,鱼将加速死亡,所以必须全换水与投药同时进行。此外也可用0.5%~1%的浓盐水治疗也有效。
4.水霉病 是霉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传染途径:水蚤、病鱼。养过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反之,即刻可以发病。虽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几个月),也不容易根治。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鱼卵更易感染。
(2)治疗: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日常操作及捞鱼时要轻巧,不要造成鱼体外伤。用0.5%~1%食盐可以抑制霉菌生长。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此外,也可将患鱼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5.疖疮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传播途径:病原体为杆菌。传播途径:水蚤,病鱼或工具。热带鱼中有几种易染此病。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红桃核、蔓龙。这类鱼特别易因患此病而死亡。但发病率不算高。自然死亡率不高。
(2)症状:鱼体从肌肉层长出硬泡,有时能流出大量脓血。
(3)治疗:待泡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包者捞出单独治疗。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6.烂鳃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从商店购买鱼易带此病。金鱼、热带鱼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常常并发肠炎,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鱼即死掉,只有撬开腮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此病。死亡率一般50%~60%,有时高达80%。
(2)症状:腮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始靡烂,脱落。腮盖骨内充血,中心骨坏死脱落。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困难,轻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有的鱼并发肠炎,解剖肠出血,亦有溃烂的斑点。轻者有食欲,重者无食欲。
(3)治疗:个别鱼得病捞出淘汰。如普遍患病,全池洒药,停食4~5天。用红汞治疗,其用量以使水变色即可,能保持3~4天,亦可撒呋喃西林粉剂,浓度为 1~2ppm。还可用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90×45×60(厘米)1次用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愈。
7.感冒 非病毒性,没有传染性。由于水温突然变化造成的,倒箱最易造成此病。
(1)症状:鱼倒入新箱很快夹尾,不爱游动,或轻度地左右晃动。有个别鱼沉入箱底而又马上窜上来。若不及时发现治疗,可造成大批死亡。
(2)治疗:掌握水温恒定,停食2~3天,以1%的食盐洒入箱内,一般1~2天即好转。
8.水螅 是一种腔肠小动物,常随鱼虫带入箱内,在水温22~26℃大量繁殖,对成鱼无大害,对幼鱼是天敌。它与鱼争水族箱中氧气及食物。一旦发现很难根除。水螅对鱼虽有害,但可做为中、小学生生物实验的教材。
(1)症状:水螅尖端有吸盘,另一端带有触手的口,吸盘能在玻璃、水草上吸附,身体与触手在水中晃来晃去,争吃喂鱼的饵料。几天之间繁殖满箱,更易传入其他鱼箱。
(2)治疗:特效药为硫酸铜,90×45×60(厘米)箱可放绿豆粒大小结晶块将它们杀死,但对养有水草的箱就不方便了。这种情况在发生初期(数量不太多,可放几捆紫铜丝,3天左右可将它们杀死。紫铜丝可与水族箱中的酸根作用,生成铜的化合物,杀死水螅。目的达到后尽快取出铜丝,过多铜对鱼有毒。
9.鱼虱 是传染性寄生虫病。病原体为鱼虱,途径是在喂鱼虫时常带入鱼虱或有病鱼存在。虫体寄生于鱼体表鳞片缝中吸取营养使鱼逐渐消瘦,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较易治愈。
(1)症状:虫体寄生鱼体表鳞片缝之中。病鱼表现不安,到处蹭。有的虫体被蹭掉,有的蹭不掉。传染较快。如发现几条鱼有虫体,全箱要下药。
(2)治疗:大型鱼,把鱼捞出用镊子镊掉虫体,患处可涂磺胺、呋喃西林粉剂。小型鱼类,绝大部分已得鱼虱,可用1ppm晶体敌百虫液体浸鱼或遍洒鱼箱,高锰酸钾治疗也有效,用量可掌握在水稍变色即可。
10.水鼓病 无传染性。病原体尚不清,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症状:鱼腹鼓大,最初有食欲,后期无食欲。最后浮水面或沉箱底不动。用手挤腹部流出黄色液体,病程较长,最后死亡。无法治疗。
11. 立鳞病 为病毒性传染病,但传染性不大。
(1) 病原体:病毒。诱因是用低于原箱水温的水,直接冲到了鱼体受凉而引起的。
(2) 症状:鱼的鳞片都竖起来,是因为皮下有水肿而引起。严重时鳞片脱落而死。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3) 治疗:无特效药。但可用1A3~2A3的海水养浴数日,可恢复健康。也可用抗生素及呋喃林干粉消炎。有一定疗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水温综合考虑、水质。最适合温度27度。建议你给鱼缸降温。鹦鹉立刻会长黑斑;4。鹦鹉惧怕高温和低温。水质一变差,每周换水1&#47、并伴有身体颜色变浅受惊
正常现象,不用过于担心,水温低、惊吓都会引起这样的效果,加加温就好了,保持水温在23度左右即可
没关系,环境、水质、心情变化引起的,过一段可能会好。
因为缺少光照
水质偏碱性会造成,
红鹦鹉鱼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鹦鹉鱼身上出现黑斑是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鹦鹉鱼身上出现黑斑是怎么回事
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家养了十多条鹦鹉鱼,有的在头上,还有的在鱼鳍上,有的在嘴上,最近喂它的时候发现身上有黑斑
多喂养点虾或宝增红这样的增红饲料。(因为鹦鹉鱼是由慈鲷科鱼杂交出来的,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水质不适的话应该马上把水换了,重新调节好水质,想红鹦鹉色彩更美,水质要与以前相似,可能是水质不适的原困,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减褪。) 在这时期要多注意水质和饲料。 2 鹦鹉喜欢老水,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在小时候出现黑斑并不出奇1 鹦鹉鱼受到惊吓也会出现黑斑。 3 红鹦鹉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黑斑。 一般水质不好才应该换水,如果刚换水出现这种情况。我以前的一条也是这样
其他类似问题
6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鹦鹉鱼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鹦鹉鱼身体上有黑点,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鹦鹉鱼身体上有黑点,怎么回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天公作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血鹦鹉出现黑点怎么办_百度知道
血鹦鹉出现黑点怎么办
  由于鹦鹉鱼是由由慈鲷科鱼杂交出来的,红鹦鹉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黑斑,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减褪。所以在小时候出现黑斑是正常的。一般来说,将鱼儿的疾病治愈、水温和水质环境调整好,让血鹦鹉保持安定的生活环境,避免过度惊吓,血鹦鹉的黑斑就会自动消失,恢复以往的鲜红的体色。  在生活中,激烈的换水,敲击鱼缸,嘈杂的声音都会导致血鹦鹉受惊过度,因此而出现黑斑;同时,鹦鹉喜欢老水,如果刚换水血鹦鹉就出现黑斑这种情况,可以分析可能是水质不适的原困,一般等鱼儿适应的水环境后,黑斑也就会自动的消失。  当然,为了避免血鹦鹉身上出现黑斑,在饲养的过程中,也要加强水质的管理和食饵的搭配。饲养者可以给血鹦鹉多准备一些虾或者是有曾红功能的健康饲料,让血鹦鹉的体色变得更鲜艳靓丽,避免出现黑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排泄较多,不宜过多,一般长到15----25CM比较容易,降低水中各种有害物质对鱼体造成的伤害,但不是过于鲜艳{一般为人工短期快速增色易褪色}:鹦鹉由于是杂交鱼。饲喂。我个人采用的是以冷冻血虫{每天基本饲料},如换水,但是过酸会导致鹦鹉死亡,鹦鹉的体色越为艳丽,主要以食物中自然色素补充为主,尾,也会体色变浅,一颗心注意尾鳍长短对称及交叉,如冷冻血虫,这些血鹦鹉都是打了色的。 8-----6,对水质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如果有对血鹦鹉繁育感兴趣的朋友。温度:个人最大见过30CM左右的金刚鹦鹉,停喂一天:由于鹦鹉的体质较为健壮。繁育:鹦鹉对水中的融氧要求比较高,但是生长速度并不是特别快,水质,注意定期更换一定量的新水,并不需要每日使用,一般会自行恢复:稳定的保持在26---28摄氏度较为适宜,还受后天的食物摄取,各品种大小有差异,面包虫{每周四次左右}:鹦鹉体色除了父本与母本遗传基因外,丫型嘴,温度变化等时候,低龄面包虫幼虫混合饲喂,因此一般无须要鹦鹉接受太多的光照。过滤,应及时清理,花斑适量,金刚应注意背鳍与尾鳍长度完整协调,体表干净无外伤,幼鱼以冷冻血虫。但会有产卵现象,否则影响观赏性,色素及微量元素等供应较为全面,无须另加处理,所以建议过滤的功率略大些为好,虾等,缸内有足够的水体循环。选鱼,也就是越酸,时间长了一定会掉色水质。5较为适宜。光照。鹦鹉由于采食量大。大小,体色保持稳定,防止破坏水质,寿命很长,牛肉{每周2次左右},色彩纯正出现黑点很正常的:鹦鹉在光线越暗的环境下体色越红,如果鹦鹉体色已经比较稳定,虾肉{去枪,会自行吃掉。体色因素,一般控制在5。另外在鹦鹉突然改变环境,待恢复原有状态后,无法受精繁育,宝增红{每周3次左右}。成鱼可使用多种饲料混合使用,光照等有因素影响,眼睛有神。过滤方式建议采用物理与生化相结合的方式:新鱼平衡水温半小时入缸,花鹦鹉应注意底色纯正,蛋白质等营养丰富,每周三次左右}这样的好处是鹦鹉生长所需营养,基于自身基因原因无法自身繁殖,例如上部过滤与外挂结合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尤其是20CM以后更为缓慢,可以自己使用红魔鬼与紫红火口杂交繁育。但是水质PH越低,一定的水流对鹦鹉的生长与体型塑造非常有好处。水质清澈。鹦鹉食性很杂:购买新鱼时应该选择体型匀称。另外关于使用人工增色饲料的问题
血鹦鹉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温在28度以上【不爱得白点病】.喂虾肉增色.换水量大的话.【保持水的净化】.一星期放一瓶盖硝化细菌.二来可以促进鱼儿消化.一来可以保持水质.换三分之一.没条件的.有条件的话换一半水.还能促使鱼 长得快.最好每天都换点新水.喂牛心长个
水有问题啊....
这位朋友,欢迎你加入我们的鹦鹉鱼高级群,这里都是鹦鹉鱼的爱好者,相信有人能帮到你
虽然,我无法解决你的问题,但可以跟你分享一下我的养鱼经历 (以下内容是今天日我先前在另一个问题中写的,我摘来让你也看看吧,呵呵,)
我有小鹦二只,都是8厘米左右
他们俩入缸最初也会长黑斑,但我没管,因为猜测他们可能是入新环境水质不符,果然,没几天就恢复正常了
还有,我是用自来水困二天后养的鱼,我都是10多天才换一次,没什么大毛病,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这里的自来水与你们哪里的不同,我在重庆
但据说天天换水不太好,还是隔几天少量换水吧,这样有益硝化菌的养成
我的鱼还出现过退色,我也没怎么管,也是过一周就恢复
有一次出现了外寄生虫,他俩老是蹭缸底,我捞出来用稀释过的海盐水泡...
出现黑点很正常的,这些血鹦鹉都是打了色的,时间长了一定会掉色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鹦鹉鱼身上有黑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