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的区别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区别

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_产业新闻-ipiao
资讯频道您的位置: >
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来源:新文网 &
发表于: 16:39  点击:
内容摘要: 2012年春《中美电影新政》实施以来,国产电影受到严重冲击,制片业首当其冲受到重创。研究我国的电影制片业,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启发发展思路,是未来几年电影研究的一个重点。
2012年春《中美电影新政》实施以来,国产电影受到严重冲击,制片业首当其冲受到重创。研究我国的电影制片业,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启发发展思路,是未来几年电影研究的一个重点。
从2002年以来,随着国家在电影领域实施的产业化改革进程的加速,中国的电影产业逐步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年产量、总票房、观影人次、票房过亿影片数等各项指标都迅猛攀升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
支撑起这些数据的基石,是近年来崛起的一批有着较强竞争实力的制片企业。作为电影制片生产的市场主体,制片企业是电影产业中当之无愧的龙头和核心。在经历了十年左右的产业化发展和改革之后,中国的电影制片企业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一批不同特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制片企业开始活跃在电影界,为制片业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注册的电影制片企业有2000多家,正常经营的有1000多家,能够连续两年有影片出品的企业只有几百家,从出品影片的影响力和企业实力来看值得关注的只有十几家。国有企业中,既有像中影集团、上影集团这样规模庞大、资源丰富的龙头企业,也有宁夏制片厂、西影集团这样经历改制后重新焕发活力的地方国有制片企业;民营企业中,既有以华谊兄弟、博纳集团、光线影业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也有以小马奔腾、横店影视集团为代表的后起之秀,更有以大盛国际为代表的独立中小制片企业。不同的企业类型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经营理念,通过剖析这些企业的发展现状,我们能够大致勾勒出当下中国制片企业的生态版图。
一、国有制片企业的现状和特点分析
1、大型国有制片企业
这类企业以中国电影集团(以下简称中影集团)和上海电影集团(以下简称上影集团)为代表。两家企业无论是作品产量和质量上都明显位列国有制片企业的前列,同时在政策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也占据了相当的优势。因此在创作方面,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相对其他国有制片企业就显得要从容很多,在制作方针上也有更多回旋余地。
作为国有制片企业的代表,生产主旋律影片是这两家企业的一大重点。近年来两家企业也对主旋律影片的生产规律做了较多的探索。如中影集团通过《建国大业》摸索出了全明星阵容模式,获得了较好的反响,2011年又按照相同的模式推出了《建党伟业》,同样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后续还将推出《毛泽东》、《李林森》、《中国合伙人》等主旋律影片。上影集团在2011年也推出了由成龙、李冰冰等一线明星出演的《辛亥革命》,希望进一步探索提高主旋律影片可看性的经验。革新主旋律影片的生产模式,让这些影片获得观众的喜爱,一直是国有制片企业的创作生产重心所在。《建国大业》模式获得了成功,但这种模式并不能可持续发展,中影和上影在主旋律电影市场化方面还必须进一步创新思路。
在商业类型片的生产上,两家制片企业也颇有心得。例如中影集团把中小成本类型片作为生产的主抓方向之一。这些影片一方面是现实生活类型化的表达,另一方面有一定的艺术追求和人文关怀,更多强调内容品质。《杜拉拉升职记》、《武林外传》、《亲密敌人》、《亲家过年》、《饭局也疯狂》均属于这一类的影片。在制片成本上,这些影片大多在1000万元到3000万元人民币之间,风险控制压力较小,同时又能够在较大的空间内培养新生代的创作力量,使其尽快接受市场的洗礼。上影集团在近几年也通过主操盘或者参与制作《大灌篮》、《赵氏孤儿》、《锦衣卫》、《唐山大地震》等类型制作锻炼了掌控商业片的能力。
为了做大做强企业,两家企业在产业链条的扩张上都做了大量工作。如中影集团通过建立数字制作基地来增强集团在前期和后期制作的实力,提高数字化水平;通过设立营销分公司搭建营销宣传的平台,扩大产品的影响力;通过改建、新建影院,不断增强放映终端的力量。而上影集团则通过影视基地的建设来保障制片效率,通过与特艺集团[2]建立合资公司来提升企业在后期制作方面的实力,通过扩大影院建设布局来增强旗下院线的经营能力。两个集团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制作、发行、营销、放映的产业链布局,成为全产业链的电影企业,为其今后的上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2.地方国有制片企业
除了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我国还有一批由原来的国有制片企业转制而来的国有制片集团。这些影片企业相对而言底子较薄,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缺乏。同时由于相对缺少市场化的操作经验,因此很多企业所生产的影片很难取得市场的认同。在这种条件下,那些率先顺应产业化大潮,投身商业类型片制作的企业则获得了发展的先机。
最为典型的案例即为宁夏制片厂。2007年拍摄东方新魔幻类型片《画皮》时,宁夏制片厂是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在全国电影制片厂中排名末几位的小厂。为了尽可能将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宁夏厂在运作《画皮》时,采取了多家企业合作的策略,借用其他企业的发行、放映、融资资源,尽可能地化解自身的风险。在成功出品和运作了《画皮》之后,顺利实现了默默无闻的国有小厂向著名电影制片企业的跨越,成为国有制片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因为有了《画皮》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有了因此而来的改革光环效应,宁夏制片厂的转企改制也相对比较顺利。宁夏制片厂转制之后,更名为宁夏电影集团。集团整合了宁夏的电影资源,除了原制片厂的资源外,还将原来的自治区电影发行公司、影视剧制作中心、自治区各市的电影院、自治区的农村电影放映业务也整合到了新成立的宁夏电影集团中。2012年,宁影集团参与出品的《》获得了7.3亿票房,成果国产片的新成功案例,并再次证明了的宁夏电影集团在制片生产上的专业能力。
2010年河南影视集团[3]运作了《叶问2:宗师传奇》的项目,作为该项目的内地主投方和第一出品方,河南影视集团和其他出品方精诚合作,共同分担风险,从而达到&小厂做大片&的目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商业片操盘能力。
而更多的地方国有制片企业也开始积极拓宽思路,发掘自身发展的潜力,努力摆脱困境。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在这方面可谓是一个典型。企业以3D技术为抓手,引入海外团队[4],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3D拍摄、制作的基地,并以此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按照天影以3D 为核心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安排,未来几年天影有望凭借毗邻北京的区位优势,成长为有实力的地方国有电影企业。2011年,《兔侠传奇》作为该集团的首部3D影片,在海外销售了近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我国动画片外销的新纪录,也为天影的制片业务打开了一个较好的局面。
总体而言,大部分地方国有制片企业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转变经营理念,恢复&造血&功能,大力培养或引进熟悉市场运作规律的核心制片人才,同时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使企业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产业化带来的挑战。
二、民营制片企业的现状和特点分析
1.大型民营制片企业
民营制片企业是我国电影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活跃的民营制片企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生产的主力军。在这其中,以华谊兄弟、博纳集团和光线集团为代表的大型民营制片企业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它们目前均已上市,在更加充沛的资金流的支持下,显现出更为强大的能量。三家企业由于专业优势不同,因此在发展路径上有所区别,但是其总体的发展策略却又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即着力完善产业链条的布局,不断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华谊兄弟以制片见长,其主操盘的影片《唐山大地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非诚勿扰》(I、II)、《风声》等均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企业内部的艺人经纪业务也为制片业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制片的基础上,华谊兄弟进一步延伸了影院业务和发行业务,从而贯通了制片、发行和放映等产业环节。同时,借助华谊已有资源,布局了音乐、影视基地等产业链延伸产业。此外,华谊还通过与巨人网络和腾讯的合作,完成了布局游戏业务和延伸新媒体平台的目标。
博纳集团是以发行(尤其是发行港片)作为企业发展的起点,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之后随后向制片、影院投资等业务领域挺进。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之后,博纳获得了更为充足稳定的资金流,在制片业务上也颇为亮眼。在最近几年博纳的成绩单上,既有《龙门飞甲》、《大魔术师》、《窃听风云2》这样成功的商业片,也有像《桃姐》、《Hello,树先生》这样口碑优良的文艺片,显现出企业不俗的投资眼光和专业的操盘能力。此外博纳在影院投资、海外合作等方面的动作也较大。2011年先是以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博纳星光,增强了公司的电影发行网络并扩大其院线业务;同时和华谊共同入股华狮影业,为影片的海外发行打下了基础。2012年,博纳获得新闻集团6000多万美元的战略投资,后者通过收购博纳影业19.9%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新闻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的影响力、投资及发行经验无疑将加速博纳的全球化战略。
光线传媒是2011年新近上市的企业。其电影业务的优势在于较强的发行能力与隶属于传媒集团的集团效应。光线进入电影行业之初涉足的是发行业务,在长期的发行实践中,建立起了自己强大的&地面发行部队&,通过&本地化&网络实现了对市场的&精耕细作&。而光线传媒集团的其他两大业务:电视节目制作与演艺活动经营也为集团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不会使集团整体业绩受高风险的制片板块的冲击。不过,目前光线在电影项目开发方面的短板还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经受市场的检验。
作为上市企业,以上三家民营制片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便是如何增强业绩的稳定度。以华谊兄弟为例,2011年是该企业制片的&小年&,与《唐山大地震》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领衔的2010年相比,在业绩上较为黯淡。动荡的业绩很容易引起敏感的资本市场对于公司运作能力的怀疑,因此千方百计保持业绩稳中有升是上市的大型制片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这三家企业的经验来看,纵向的产业链延伸整合和横向的跨领域扩张是保持业绩稳定性的不二选择。
2.其他民营制片公司
除了上述三家大型民营制片企业之外,市场上还活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民营制片企业,它们同样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背景,在市场的浪潮中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与机遇。
如拥有吴宇森、张一白、宁浩、刘恒、芦苇等大牌导演和编剧合约的小马奔腾公司,近年出品了《剑雨》、《将爱情进行到底》、《黄金大劫案》等颇有影响力的作品,与数字王国等美国顶尖电影技术公司合作,积极布局电影制作业务。以影视制作基地闻名业界的横店集团也成立了横店影视公司涉足制片业,并积极借力海外制作力量来提升自身的实力,同时其产业链条也初具规模。2011年出品了《失恋33天》和《》两部年度话题影片的完美世界影视,堪称业界黑马,签约了赵宝刚、滕华涛、刘江、郭靖宇、高希希等著名影视剧制作人和导演,优质项目和人才储备丰富。此外,公司背靠资金实力强大并且有娱乐产业经验的完美游戏公司,发展前景看好,其未来发展和可能的新鲜经验值得关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民营制片企业都能拥有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足的资金链条。更多的企业产业链条单一,抗风险能力差,需要项目操盘人有更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把握能力。如大盛国际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在2010年凭借《锦衣卫》和《叶问2》两个项目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后,没有延续上一年度的良好形势。由于2011年主操作的项目《李献计历险记》没有达到预期的票房收入且没有相应的产业链条支撑,该公司本年度的业绩相对黯淡不少。这一类企业需要更加仔细地把握市场动向,积极吸引各方力量的支持。在项目选择上以中小成本的影片为主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延展产业链条,分摊制片业务的高风险。
三、中国电影制片企业当下面临的问题及趋势
1.中国制片企业面临的问题
制片作为电影产业的上游环节,承担着为下游环节提供内容产品的重要的任务,是整个产业链条的重要核心之一,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产业发展的健康程度。尽管在产业化大潮的洗礼中,我国的制片企业的市场经营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其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综合抗风险能力还比较低。
制片企业的问题最终将反映到其电影产品上来。毫无疑问,目前国产影片的质量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电影品质不高,匮乏原创精神成为阻碍电影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影院终端的急剧扩张,市场对于电影产品的容纳力大为增强,然而目前高品质的电影产品还是颇为缺乏。不少电影属于急功近利的滥造之作。同时创意的缺乏导致大量雷同的产品泛滥,一部影片或者一个类型的影片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之后,一大批相近作品不顾市场规律一拥而上,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严重打击了观众对于国产影片的热情,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后劲。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制片企业面临着以下三大主要的问题。
首先是优秀人才的匮乏。人才问题是整个电影行业面临的瓶颈问题,而对制片企业来说,人才队伍的缺乏主要表现为电影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优秀的职业制片人的缺乏。电影企业家以及电影企业职业经理人作为电影企业的&领航员&对电影企业的发展方向负责,需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依靠自己充足的经验寻找发展机会,如果电影制片企业缺失了这样的人才,就等于缺失了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无法对市场做出准确的把握和判断,也将使整个团队丧失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无论是中小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缺乏这些高端的电影经营管理人才和创作人才。在中端层面上,国内的电影制片企业还需要培养一批能够有效掌控电影项目顺利运行的职业制片人。这些职业制片人需要全面了解在新的产业格局下如何使电影项目按照标准的工业流程向前推进,负责电影项目的开发、融资、制作、宣传、发行等所有环节,并协助导演达成预定的目标。好莱坞绝大多数的商业电影项目运作都是以职业制片人为中心的,这些职业制片人很多有电影剧组的基层工作经验,熟悉电影制作和商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目前我国各个电影制片企业都严重缺乏这样的制片人才,成为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制片企业的人才瓶颈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相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爬滚打,真正从市场洗礼中逐步磨练和培养。
其次,制片行业整体的投资回报率有待提高。电影制片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尤其如此。由于成本回收的渠道相当有限,同时受到演员片酬大幅提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约80%)电影项目很难盈利。同时当下有不少业外资金的盲目进入和非专业操作,更是人为加剧了投资回报率过低的问题,着实挫伤了一部分投资人的积极性,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目前的中国电影产业的确可以说是&不差钱&,但是资金的专业度却比较低。不少从来没有接触过电影产业、不熟悉电影制作规律的投资人也纷纷想在热火朝天的电影产业当中分一杯羹,但是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往往是损失巨大。以专业的电影人参与来提高投资电影的资金的专业性是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其三,制片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尽如人意。目前大部分的制片企业由于缺乏产业链支撑,抗风险能力较差,如果遇到大投资项目失利的情况,就很有可能面临着巨大亏损甚至倒闭的危险。尤其是一些中小制片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较弱,没有全产业链的支持,属于单兵、单制片业务作战,很难凭单一业务、单一项目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同时,在当下的票价分账体系下,票房收入返回到制片方的比例(好莱坞制片企业可分得票房的50%,而中国制片企业仅分得其中35%左右)仍然相对较低,这些都不利于制片企业积极性的提高。因此政府需要继续加强对于电影产业的优惠和扶持力,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借鉴国外经验,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保障和支持。比如可以考虑进一步减免电影企业的相关税费,为制片企业提供优良的影片拍摄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一定的费用返还等,这都将有效提高制片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大部分转企改制后的国有制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仍然比较差。一方面,这些企业虽然在体制上进行了改革,但是观念上的更新却仍有待来日,历史包袱较重;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在核心制片人才上都缺乏科学布局,还需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繁荣却不乏隐忧,这是目前中国电影制片产业的一个基本状态。在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提高中国制片企业和电影产品的竞争力就成为了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放开,美国电影对我国电影制片业的冲击将逐步加大,如果不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电影将仅仅是市场的成功,而不是产业的繁荣,更不是电影的强大。这是所有中国影人都不愿意见到的。
2.中国制片企业的发展趋势
在十年的产业化改革进程中,我国的制片企业经历了阵痛、复苏的历史阶段,目前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关口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机遇和挑战。
从产业整体的发展态势来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电影产业仍将经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阶段,票房增长带来的市场扩容速度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这得益于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和刺激。这种情形无疑为国内制片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遇。
当然挑战更是严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制片企业最大的生存压力是面对好莱坞的竞争。虽然从1994年引进分账大片以来,中国电影已经&与狼共舞&了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但在较为有利的保护政策下,近几年国产片的份额均要高于进口片,然而在2012年以后要继续维持这种&政绩&,市场压力很大。2012年2月,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以后中国将每年引进34部分账大片,美方分账额度提高至25%.从2012年上半年的情况看,国产影片在众多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下疲态尽显,市场份额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国内制片企业叫苦不迭。好莱坞对市场的挤压无疑将给制片企业造成短时间的阵痛,但是从长远来看将是利大于弊。一个开放的市场能够通过竞争培育更加强大的制片企业,同时也将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从而提高制片业整体的经济效率。
在这种生存环境之下,我国的制片企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一是从&做大&向&做强&转变。在之前的产业化进程当中,不少制片企业经历的是一个做大的过程: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加大投入,提高产出,企业的体量不断增长。目前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中,确实都出现了几家规模较大的制片企业,无论是企业资产总额还是每年的营收均比过去有较大的程度的提高。然而对照世界电影强国来看,我国的电影企业还远远称不上&强&。因此,未来制片企业的发展趋势将逐步从&做大&向&做强&转变,不断提高项目开发能力、发行能力、制片资源整合能力等制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制片企业从&做大&向&做强&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大浪淘沙、去芜存菁的过程。在市场浪潮的冲击下,一大批资源少、实力弱的制片企业将被无情淘汰,而剩下有实力的企业之间也会不断上演兼并收购的戏码,最终形成真正能在市场中立得住脚的大型企业。
而在制片企业&做强&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的瓶颈问题是我国的电影产业还缺少产生大的电影娱乐传媒企业的环境。目前我国最大的电影企业如中影集团,也还是单一的影视经营。即使是江苏广电这样涉及电影的传媒企业,其整合力度也还有待加强。从整体来看,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是电影企业的跨行业、跨媒体经营还处于初级阶段。根据产业经济规律,跨媒体的娱乐传媒企业是电影企业发展做大的基础。然而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在这方面,我国的问题还比较多。
二是资源配置从国内转向国际化。虽然对外开放市场从短时间内看牺牲掉了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意义上来看,这也为我们的制片企业提供了一个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机会。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地位的不断提高,好莱坞开始越来越重视在中国的回报,因此与中国制片企业合作的意愿将会越来越强,会加大国内企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中国的制片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实力,也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努力跟上世界电影发展的潮流。这个过程当中,国内制片企业要学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不断提高制片生产的国际化水平,以达到提高竞争力的目标。
三是竞争逐步深化,通过产业整合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出现中国的准&六大&公司。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国内的制片企业将在竞争的层次上不断加深。除了对于市场份额的争夺之外,制片企业将更加重视在科技含量、人才、融资能力、经营效率等方面的竞争,这将深刻改变制片企业的运营理念,引导其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经营企业。与此同时,竞争将培育数家类似于美国六大公司的大的制片企业,这些企业可能是目前已经处于行业领军地位的华谊、中影、博纳等企业,也可能目前还没有诞生。而这些制片&大玩家&的产生过程,也将是制片业格局调整的过程:通过竞争淘汰和并购合作等手段,造就数家企业实行垄断竞争占据80%市场份额,众多独立制片企业争抢20%市场的局面。
四是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当前绝大多数的制片企业正处在一个快速的上升期,尤其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一味依靠&投大钱、摞明星&来实现快速增长的情况。这从短时间来看确实能够迅速提高企业的实力,但是就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说,制片企业还是应该转变企业业绩增长方式,积极提高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和使用效率,依靠电影艺术规律、高科技和高素质核心制片人才来提高生产力。
机遇和挑战并存,挑战更大。这是今后国内制片企业必然将要面对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制片企业需要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残酷现实,更加直接地与好莱坞企业进行正面对抗,不断提升企业的投资发行能力、项目开发能力等核心竞争力。唯有这样,才能把握国家扶持文化产业,鼓励电影大发展的大好机遇,在立足本土市场服务世界观众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而中国的电影产业也将借此凤凰涅,在世界电影舞台上焕发出更加炫目的光彩。
热门电影热映即映
李小璐火辣依旧
柏木由纪甜美可人
郑宇成齐聚公益写真
蔡依林性感露美背
& ipiao.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产品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电影业巨头中影股份冲刺上市
注册就送现金大奖,《决策天机股票分析软件》永久免费,六大核心功能助您股市步步为赢!
填写信息:
您可以随时咨询在线高手:&&&&&
本文导读:中国电影产业巨头中影集团的上市之路终于到了冲刺阶段。2月8日起,北京环保局对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影股份)进行环保公示,如果进展顺利,半年内中影股份就可能上会。而此前业界猜测颇多的中影集团将哪些资产置入公司,谜底也初步掀开。
  中国电影巨头中影集团的之路终于到了冲刺阶段。2月8日起,局对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影股份)进行环保公示,如果进展顺利,半年内中影股份就可能上会。而此前业界猜测颇多的中影集团将资产置入公司,谜底也初步掀开。
  资产覆盖全产业链
  中影股份成立于日,注册14亿元,由中影集团联合(,)、长春电影集团、江苏广电集团、湖南电广、国际电视、央广传媒、(,)等7家战略投资者设立,其中,中影集团占股93%,其他7家公司各占1%。
  据歌华有线发布的,战略投资者出资额为万元,占股1%。据此估算,当时中影股份的整体估值约为21.3亿。
  中影股份是国内首批重点扶持上市的传媒之一,上市的政策通道并无阻碍。真正值得韩三平考量的是向注入哪些资产。根据已曝光的中影股份环保核查材料,中影集团置入的子公司、控股和参股公司共有47家,经营业务包括器材租赁、制片、洗印、发行和院线卫星电视等,几乎覆盖了所有电影产业链。之前业界猜测的具有垄断特权的中国电影进出口公司以及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影频道CCTV-6并未出现在上,而亏损的农村影院发展公司也榜上无名。
  电影院线成为主体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包括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在内的数十家大小院线和影城构成了子公司名单的主体。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发行了《建党伟业》、《新少林寺》、《武林外传》(电影版)、《藏獒多吉》等数十部影片。公司凭借完善的发行运营体系和丰富的影片策划经验,在国内影片发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公司控股、参股的六条电影院线,票房约占全国电影市场的40%。
  据透露,募投资金将投资现代化多厅影城,拓展大中城市电影市场,积极开发中小城镇电影市场,将是中影股份上市后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文章关键字:上市 电影业 中国
热点文章推荐
········
今日话题:
相关联专题:
·····
·····
·····
财富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财富赢家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财富赢家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凡本网注明&发布者:XXX(非财富赢家网)&的作品,全部内容均由财客用户上传,并不代表财富赢家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财富赢家网已要求用户上传的内容不得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及其他权利或具有其他违法行为,如用户违反以上承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您发现上传内容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其他权利或具有其他违法行为,请立即通知财富赢家网,请致电010-,或E- mail至:.cn.
名次&&用户名&&&&收益率&&&总资产&&&&与高手交流
112.27%&&88648&&
103.29%&&130900&&
102.82%&&71225&&
102.5%&&88550&&
102.39%&&94710&&
名次&&用户名&&&&收益率&&&总资产&&&&与高手交流
29.41%&&29408.57&&
22.34%&&11456&&
21.04%&&19440&&
21%&&23160&&
21%&&18120&&
:合理调整优化城市群格局,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人气:1人:600228创出历史新高,看看盘中有没有合适的买点人气:20人:昨日下午,市场已经花了2个小时进行形态过渡
今日将继人气:38人:【股友互动】囧囧蜗牛:老师:请帮忙看一下002555怎样人气:52人:今年的行情还有几天就结束了,预计主力会死守2210点,人气:3人
内容简介: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战略价值为中心,以美国、欧洲、亚洲三者之间的货币博弈为半径,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线索,把各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电影股份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