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什么植物大全名字和图片?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_百度知道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石莲花属的多肉植物,具体种名不清楚。生长习性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耐干旱, 不耐寒, 稍耐半阴。石莲花属的植物,大多属于夏种型,即夏季仍然生长。度夏时不能完全断水,并注意遮阴和通风。Echeveria 石莲花属植物,主要出产在墨西哥,繁殖相对比较容易,在我国也比较普及。它花朵般美丽的造型,仿佛一朵永不凋谢的莲花,深受广大花友的喜爱。在中国,以前由于它繁殖比较容易,卖不出好价钱,造成了多肉专业人士对这类植物普遍比较轻视,对此缺乏系统研究。广大普通花友在栽培的同时,普遍受到花商乱取名字的影响,导致该属植物名称非常混乱,石莲花属植物是景天科植物中较难辨认品种的一属。最近几年,随着国内普通园艺爱好者的水平日益提高,石莲花属的各种最新园艺品种被引进,掀起了该属植物的种植高潮。目前已经有国内的爱好者在尝试杂交和育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宝石花,肉肉植物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不是商陆,商陆各器官都比这个粗大,爬山虎更是胡扯,也不象豆科的东西,有点象酸膜,有时间我再去查查。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请问这是什么植物?_百度知道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zhidao/wh%3D450%2C600/sign=d52e7e4be060637ebe6e/c8ea15ce36d3d3d87e0://d://d.baidu.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d.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6b0f51d7bb315cbd81e72b/c8ea15ce36d3d3d87e0.hiphotos./zhidao/pic/item/c8ea15ce36d3d3d87e0.hiphotos.jpg" esrc="http<a href="http
半常绿,幼时被短柔毛。果椭圆形或近球形,宽(2-)3-6(-8)厘米.5毫米,先端锐尖至长渐尖。幼枝及叶柄无毛或有微小短柔毛、二氧化硫和氟化氢.别称桢树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160,也可带果肉低温贮藏,叶缘稍反卷.5-4毫米,有皮孔,其余近无毛,长不超过2毫米,果期10-12月,不耐干旱和瘠薄,耐修剪,宽7-16(-24;叶柄长5-25毫米. ex G,有白粉,圆柱形,长1-2毫米。抗氯气。花期6-7月。生于海拔700—1300米处溪边或山坡下部灌木丛中.5)厘米。喜温暖湿润气候。中文学名大叶女贞拉丁学名Ligustrum compactum&#160,果时尤明显,无毛或被微柔毛;Angiospermae形态特征
听语音灌木或小乔木、卵状披针形或长卵形;花萼长1-1,长1-2厘米。叶纸质,又名高杆女贞,先端几平截,花冠筒和花冠裂片略等长;果梗长0-6毫米。圆锥花序疏松.2-2,小枝橄榄绿色或黄褐色至褐色大叶女贞,蜡树;花柱内藏,女贞属植物。大叶女贞种子千粒重约36克,后无毛.5毫米。花期6月,蓝黑色或黑色;花丝长1-3毫米,疏生圆形皮孔,稍短于花冠管,木犀科,节处稍压扁。适应性强. Don) Hook,高可达15米,椭圆状披针形;Ait(Wall,桢树。花梗短,花药长圆状椭圆形。灌木或小乔木,反折,稍耐阴;树皮灰褐色,侧脉6-20对;苞片小叶状,花冠管长1,花枝上叶片有时为狭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每公斤27000粒.5毫米、褐色或灰色,匙形或披针形,发芽率50-70%,喜光,椭圆状披针形,适生于肥沃深厚,长7-10毫米. f;花序轴及分枝轴具棱;花无梗或近无梗,裂片长1,两面稍凸起.5-2,长叶女贞,长7-20厘米,顶生或腋生,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萌芽力均强:花冠长3,两面除上面中脉有时被微柔毛外,圆柱形。根系发达。萌蘖,有时呈楔形,稀钝,稍耐寒,水蜡,长5-15厘米,常凋落。枝黄褐色;花序梗长0-3厘米,花药和花冠裂片略等长,无毛或被微柔毛。种子混沙低温湿藏,径4-6毫米、湿润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常弯生。叶片革质,冬青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长叶女贞,百度可查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不是商陆,商陆各器官都比这个粗大,爬山虎更是胡扯,也不象豆科的东西,有点象酸膜,有时间我再去查查。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问题已关闭
非建设性提问
问题应当引发一定主题范围内具体、有深度的讨论,当前提问方式易引发过于宽泛的讨论。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是在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左右的地方挖的?
&im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src=&/dc365ef40d29ef6fecf14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dc365ef40d29ef6fecf146_r.jpg&&&im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src=&/aecfd0f9faf1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aecfd0f9faf11_r.jpg&&
按时间排序
这便是传说中的天山雪莲,题主你洪福齐天,乃是有缘之人!!这般神草,服之可增加千年功力,调和以后就可以白日渡劫,飞升仙界!只是这天山雪莲药性阴寒,所以还必须同服一味引子才可中和药性,调理阴阳,化解寒毒。这引子也算不得难找,需得是天下第一阳气充沛的事物!找一童子,取其阳精同服,当是最好!若是没有童子阳精,则童子尿也可代之!功效亦然,只是需要量大些,你且喝个十缸八缸的,最好不过!呔!!小子!还不速速服了雪莲喝下药引,更待何时?!?!
这是我在纳木措那边拍的植物~西藏人把一切花都称做格桑花~在光秃秃的山坡上看到觉得有种生命的美!
越扯越远了。1、合头菊又不是不能在山坡生长,怎么山坡就被人为忽略了呢。也并不是长合头菊的地方就不长别的植物,不要拿几张照片以偏概全。2、就事论事,不要假设,不要推己及人,高原环境被破坏不是因为题主挖了一棵草,他不应被谴责教育。采矿,修路,工程建设,过度放牧,气候变化,滥挖虫草才是。注意,我说的是滥挖。有经验的藏民挖虫草只会损伤拳头大小的地表,挖出后还会把表层土按实,并不会对草原造成多大破坏。爱护资源、保护环境他们也懂。3、我回答这个问题仅仅是因为看到回答里有人引经据典,有人胡乱猜测,有人张口骂人,看不惯部分人的做法而已。4、我并没有说题主挖了一棵草不会破坏环境,大家去了西藏就都可以这么做。题主的做法并不是普遍的行为,不是每个去西藏的游客都会这么做。这个行为本身也没有可指责的地方。5、并不是所有的高原植物都生长很慢,在高寒海拔地区,很多植物适合生长的时间很短,它们在有限的几个月里就能发芽开花结果。比如下图的雪莲,高山大黄,它们都长得非常快。本人现在已经调离西藏,无法去实地取证。西藏的环境和美人人都应该维护,但题主在西藏挖了一株合头菊,来知乎问名字,并没有错,也没有破坏西藏的生态,不应受到攻击和谩骂。…………………………………………………………8.23更新我回答的点有三个:1、它不珍稀。在西藏大部,青海、四川、云南的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2、看不惯上升到环保高度。相信在内地的话,不会有多大争论,但是一涉及到西藏,好像瞬间提升几个高度。西藏环境脆弱,但不是不长草木,也不是长一棵草就要几年、几十年!3、挖一颗不至于会破坏环境。不管草甸还是荒漠草原,因为挖一颗草木而被破坏的概率微乎其微。荒漠草原本就变化性大,一场风、一场雨、一群动物经过都会造成地表的变化。附图: 藏野驴、雨后彩虹和希夏邦马峰三张照片都是荒漠草原。我不提倡乱挖花草,但是我绝不认同因为挖一颗就会毁一片草原!多说两句:什么键盘侠、专业大牛、打脸也是醉了。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专业的,为什么不是在题主问的时候就去负责任的查出结果来,而且看到反对声渐起才去?自诩为专业大牛,这就是知乎精神吗? 要是知乎大牛都是这样,知乎也快完蛋了。----分割线----看不惯动不动拿环保和道德去胁迫教育别人的做法!毛主席有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知乎现在只会喷人了么!我不是专业的,我并不知道这颗植物的学名叫什么,但是作为一名侦察兵,我在西藏多次见过这个植物,在中印边境的错那县,聂拉木县,亚东县都有,草原上大片大片的存在,它并不是什么珍稀的植物。至于说挖一颗就能毁一片草原的,你们也是够了,高原的草原分两种,一种荒漠草原,一种是高寒草甸。这颗植物很明显是生长在草甸上的,挖的时候只要稍微注意,完全不会对草原造成破坏。藏民每年挖上千万颗虫草,有人谴责过么,挖的方式和手法很重要!附图 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的雪山和草原,在图上的草原里,就有题主发的植物,草原并不会因为一个人采挖一两颗植物而毁坏,大规模的滥采滥挖、过度放牧和气候恶化才是凶手!
去藏区的时候藏族小哥告诉我们 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是有保护神的 山上的花草石头都是保护神的财产 你拿走的他的财产 他会想尽办法来整你冤枉(大意是报复你)
为什么不趁着它长在那里还新鲜的时候拍几张照片 - -这都快成干尸了也不好认呐……小花儿看着挺美的,挖下来多可惜——人类作为天地之灵,站在那么高的苦寒之地,多少该有点儿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的情怀,神瑛侍者如果看到绛珠仙草不说给浇点儿水,而是哎呦不错挺好看啊然后给挖下来,人间也就少了一段佳话了呢~希望能有人来说:“这个妹妹……哦不,这棵草我认识的。”题主你看一下它活着的时候是不是长这样?如果是,它叫 “红景天” ……和 “碧连天” 好有CP感 - -据说有药用价值。…………………………………………………………………………正确答案已经出来了,不是红景天,是合头菊。感谢小铖答主的查证。这也说明了辨认植物仅靠直觉和猜测是不靠谱的,是一件严谨的工作。
微博有个博物杂志,可以给你解答
又不好看,又不知道能不能挖,又不会拍,又不知道是什么,又在高原,你挖的目的是什么呢?就为在知乎上问个这是什么吗?拍了照问不是一样的吗?哦,应该不一样,万一得知这株来自神圣高原的植物,或许有特别的价值呢?“天哪!我好机智,带了个宝贝回来了!”嗯,是蛮机智的。
明知道是青藏高原还挖,知道那里长一株植物多不容易吗?真想骂人。
像是某种菊科植物?高原环境植物脆弱,建议不要随意釆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看到环保的tag也是醉了。记得高中上地理课,老师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他们一行人去高原考察,发现有人在高原一片茂密的绿地上挖了一株花,隔了几年他们再去那个地方一大片已经是秃的了。高原上的植物长好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整个生态系统紧密相连而且非常脆弱,破坏掉却只是一瞬间的事。------------------------题主改了标签,可以看出你的出发点只是好奇或者猎艳,实际却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渔夫打鱼尚知用大网,给水域一个循环的机会。关键是以前觉得无关紧要的人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至于能否弥补,在高原这种环境下破坏掉的确实在有生之年是就难以恢复了,能够做的就是以后做事前多想想吧。
如此天材地宝你没有遇到守护神兽真的是好运了。财不露白,小心魔教人士去找你…
之前的内容因为不断讨(sī)论(bī)而变得很杂乱,这次的更新将做一个整理,方便大家阅读,也方便新看到这个问题的朋友,更清楚看到我的立场和观点。植物辨识的结果:合头菊 Syncalathium kawaguchii,属于菊科、合头菊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种。是的,虽然长得不像,这东西确实属于一朵(应该用「丛」这个量词)鲜艳的菊花。只想了解是什么植物,看一眼辨识结果的朋友,你们终点站到了,请按ctrl+w,有序退出本问题。其他想了解这种植物更多信息,了解这两天这个问题下发生了什么的朋友,下面我会介绍辨认这种植物的一些思路,也尽量以客观的视角来描述事件。题主的照片并不清楚,我没见过这东西、没去过西藏,也联系不到熟悉那边植被的朋友,只好将就一下,尽量提取图片的细节,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下方多图预警!有痕迹表明这是菊科的东西:题主给的图像的截图。题主给的图像的截图。方框中二分叉的柱头,很像是菊科柱头的特征。雄蕊群的样子也有点像菊科的聚药雄蕊:框内两组聚药雄蕊,右边那一组,似乎还隐约看得见柱头,从聚药雄蕊当中伸出来。唯一比较怪的是好像一朵花里面不止一个雄蕊(群);并且似乎不是典型的舌状花,而是好几个花瓣分离开来,譬如这样:图中间框内的部分,更像是三瓣或者四瓣的花,而不像是典型的菊科植物。图中间框内的部分,更像是三瓣或者四瓣的花,而不像是典型的菊科植物。菊科植物的花是什么样的呢?是一朵菊花的样子?稍微扯远一点点,图中的这「朵」菊花,其实不是一朵,而是很多朵;方框里面,尖端有5个突起,像是折扇一样的「花瓣」,就是一朵菊花,每个突起,就是一片花瓣的分离部分;5片花瓣已经长到一起,就像是一片花瓣一样了,跟整个花序当中的某一组聚药雄蕊+雌蕊,一起组成了一朵完整的菊花;很多朵菊花排在一起,形成了花序,看上去就是一整朵很多花瓣的菊花的样子。稍微扯远一点点,图中的这「朵」菊花,其实不是一朵,而是很多朵;方框里面,尖端有5个突起,像是折扇一样的「花瓣」,就是一朵菊花,每个突起,就是一片花瓣的分离部分;5片花瓣已经长到一起,就像是一片花瓣一样了,跟整个花序当中的某一组聚药雄蕊+雌蕊,一起组成了一朵完整的菊花;很多朵菊花排在一起,形成了花序,看上去就是一整朵很多花瓣的菊花的样子。回到原问题,一般说来,菊科的植物,如果有舌状花,也应该是上图的排列方式。所以我觉得有点怪,一开始不确定是不是菊科的东西。但是,整个果序实在是太有菊科的特点了。为什么说这东西很有菊科植物的特点?举个例子,见过向日葵花盘的朋友,明白我在说什么。(密集恐惧警报)(图片引自wiki德文向日葵词条,缺少作者信息,不涉及版权;链接(图片引自wiki德文向日葵词条,缺少作者信息,不涉及版权;链接)这是题主照片放大的截图。这是题主照片放大的截图。果实顶端还有一撮毛,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蒲公英的样子,像是降落伞;这里放一幅另一种常见菊科植物的果实图片,黄鹌菜 Youngia japonica:「降落伞」上的毛,叫做冠毛,是种子的附属物,题主的图当中,排满的果实,类似于葵花籽+蒲公英的毛,两大菊科果实的明显特征,十分清晰。至于那朵三瓣/四瓣的小花,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一个复合的花序;三四朵小花,拍成一个小的头状花序,小花序再排成大的,向日葵那样的大头状花序;这种情况,植物学称为「复头状花序」,不太常见。这本经典的植物形态解剖学教材,在介绍花序类型,提及复头状花序的时候,给出的实例,就是题主拍到的东西,合头菊。我一开始也没想到,这东西可能是复头状花序,所以不是十分确定是菊科;但其他特征是在是太有指向性了。举一些典型的旁证:翅果菊 翅果菊 Lactuca indica 的柱头。菊科植物的聚药雄,蕊是这个样子的:小一点红 小一点红 Emilia prenanthoidea刚开花,柱头还没从聚药雄蕊当中伸出来。光猜到是菊科的东西,接下来怎么办呢?菊科这样的大块头(中国都有好几千种),有照片或者实物,然后去查检索表,其实还不如翻图鉴来得快。推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这部工具书,网上有电子版。总之翻了一段时间,翻到了合头菊,怎么看怎么觉得像;查了一些在线的图库,譬如PPBC、CFH,发现照片也跟题主给出的很像;再核对《西藏植物志》《中国植物志》当中的描述,不仅仅确定是这个属的植物,还查证出就是合头菊这个种,问题就这么愉快地解决了。以下是两部植物志对合头菊的描述——《中国植物志》:《西藏植物志》:大家可以大致对照一下。当然,最方便的还是直接查图,文字描写哪有照片来的直观:方便大家,摘取一部分照片,来源于上面的两个链接:如果考虑到题主拍摄时,植物已经萎蔫了,脑补一下萎蔫前的样子,是不是很像?好了,植物辨识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吐槽的分割线==========其实一开始要我辨认这个植物呢,我是拒绝的,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题主在青藏高原挖了这个植物,我觉得很讨厌,很鄙视,要把题主批判一番,不可以在那里挖东西;有的朋友会说,青藏高原根本没有那么脆弱,那些说挖了青藏高原一棵草,就会duang一下,把生态环境破坏掉,根本没有这样的情况。那么一开始当时我是怎么回应这个问题的呢?------------------以下原答案,1.0版本------------------你挖的这草,看着没多大的东西,其实比你自己年纪都大。高原高寒高辐射地区,多年生草本生长很慢的。更不要说挖的时候对周围的破坏,可能上百年都恢复不过来。拍照也拍得很不专业,需要呈现的特征也呈现得很差劲。好奇心打开的方式不对啊。何必呢。------------------1.0版本与2.0版本的分割线------------------我看到有知友改了问题,我编辑回来了。这种谩骂性的修改不能带来任何帮助。无知总是带来原罪,而过度的道德评判,也容易带来过分的压力和逆反心理。让大家了解,在野外,不适合进行没有充分目的、没有保护意识的野采,特别是在高原这种极端环境,才是我回答这个问题的目的。一味的道德评判,除开泄愤和施压,似乎没有更多价值。------------------以上是第一天的回答------------------写完这回答,有键盘侠在我的评论区留下不友好的言论,譬如「傻[哔]」一类的字眼还有「反对答非所问,知乎药丸」教派,以及「反对圣母婊上纲上线吹环保」教派的各路英雄好汉,纷纷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回答和其他回答的评论区,怒刷存在感:特别是这位在我评论区留下深刻痕迹的朋友——改之前的回答截图(昨天截的图,发布时间是当天8点23):改之前的回答截图(昨天截的图,发布时间是当天8点23):刷新下限啊。多好玩啊。我怎么能背负「没水平还要出来装」的名声呢?我怎么能背负「圣母婊只会上纲上线」的骂名呢?我自己答应,那些一开始就给我点赞的朋友们,也不会答应啊。所以我从昨天10点多开始,查资料、写答案,一直忙到凌晨5点,一来为了找出题主拍的到底是什么,证明一下我的水平;二来也杀杀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气焰。不争馒头还争口气呢,好歹也是知乎植物辨识话题下的最佳回答者之一,我不能丢知乎的脸。当时我的答案,更新了辨识的结果,顺便截了上面那些图,以示愤慨;顺便写了这句「更新内容:植物鉴定结果,以及对某些无知用户的打脸。爱看撕逼的别错过了。」稍微有理有据一点的是莫听知友的原回答:最下方分割线的部分。我相信,莫听这位知友,确实是在藏区当过侦察兵的,他的回答只不过是没有经受过专业的植物辨识训练,不认识而已,把这东西错认成草原常见的东西,我不怪他。这是我对他回答的具体反驳:毛主席有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知乎现在只会喷人了么!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谁没有调查,到底谁的发言更有力。我不是专业的,我并不知道这颗植物的学名叫什么,但是作为一名侦察兵,我在西藏多次见过这个植物,在中印边境的错那县,聂拉木县,亚东县都有,草原上大片大片的存在,它并不是什么珍稀的植物。这种植物的生境,真的是你描述的草原?你家草原长这样?这种生境下的东西,挖掉了一株,附近有没有能够提供种子库的另一株,都不好说,区域内整个种群受到干扰,恢复的时间极长,你轻飘飘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至于说挖一颗就能毁一片草原的,你们也是够了,高原的草原分两种,一种荒漠草原,一种是高寒草甸。这颗植物很明显是生长在草甸上的,挖的时候只要稍微注意,完全不会对草原造成破坏。藏民每年挖上千万颗虫草,有人谴责过么,挖的方式和手法很重要!请问什么叫稍加注意?连根拔起叫稍加注意?采挖药材到底会不会破坏植被,我们可以看看这是万方关于西藏植被变化的文章链接。我们再看看林芝是什么情况。林芝确实是西藏地区植被覆盖最好的地方,但怎么能用平均海拔不过3100米的林芝的富饶,来给说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生态并不脆弱?合着北上广深发展的好,就代表中国已经迈进发达国家,不存在贫穷的地区了?逻辑已死。草原并不会因为一个人采挖一两颗植物而毁坏,大规模的滥采滥挖、过度放牧和气候恶化才是凶手!草原是不那么容易毁掉,石砾堆呢?事实胜于雄辩,更何况是诡辩。我还多说了这么几句废话:不要在专业的领域惹恼专业的人士,专业的人士认真起来,打键盘侠(补充,这里不包括莫听这位知友,好歹还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看法,算不得键盘侠)的脸,duang~打得很疼,很响,都不用加特效的。我不查是我不愿意查,不是查不出来,我回答的目的说的很清楚了,就是要告诉大家,在野外,不适合进行没有充分目的、没有保护意识的野采,特别是在高原这种极端环境。妈蛋为了这次更新消耗了一个通宵,我还真是充满斗志啊。之后莫听这位知友,又在日上午10点左右更新了他的回答。我也随后,在日11:50:04进行了反驳。多说两句:什么键盘侠、专业大牛、打脸也是醉了。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专业的,为什么不是在题主问的时候就去负责任的查出结果来,而且看到反对声渐起才去?自诩为专业大牛,这就是知乎精神吗? 要是知乎大牛都是这样,知乎也快完蛋了。显然是针对我的回答的。啊哈哈哈好开心啊。好像查证结果不需要消耗别人的时间?知乎精神就是题主动动嘴,答主跑断腿?时间成本不是成本?敢情我花时间给别人贡献知识和间接,就活该逆来顺受?回答是我的权利,是我贡献给这个社区的,我不给,你不能抢,我就是一个字不写,或者现在就把回答删掉,都没人能说一个不字——这是我自己的东西,我有权处置它。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话题下所有的子话题:关注者最多、活跃程度最高,整体质量最高的,是植物辨识这个话题。关注者最多、活跃程度最高,整体质量最高的,是植物辨识这个话题。这是一众肯花费自己的时间,给这一类不具有普适性的问题,无私贡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用户,一直默默耕耘,好不容易支撑起来的局面。不止是这一个话题,所有辨识类话题,都可以说是在提供点对点服务,是自愿、免费的P2P订制服务——这么大的便宜,上哪里捡?同样是博物学内容,动物辨识在知乎的活跃度就低很多,因为动物的种类更多,辨识难度更大,专精的难度更高,活跃的用户也更少;本身就是冷门的内容,肯贡献就值得尊重,这才是对知乎分享精神最好的敬意。(向辨识类话题的各位回答贡献者致意!)两张拍摄质量如此捉急的照片,如果不是想方设法找证据,怎么查得出是什么东西?真当植物辨识不需要技巧、成本和时间了?在某一两个种上纠结不止一天,对于植物辨识而言,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要不是这个种的辨识度足够,碰上更加奇怪的东西,查不出来都很正常,合着查不出来也是回答者的问题了?为什么在反对声起来才查?我看不惯的是先攻击价值,再划定立场,然后找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证据,就以为反驳到了点子上,可以宣告自己胜利的行为——毫无讨论的精神和风度,更无有价值的证据,行了你胜利了,你说的什么都是对的,开心就好,行了吧?还真是我前脚把奇葩挂出来,后脚他就屁颠屁颠去点赞了啊。真是还真是我前脚把奇葩挂出来,后脚他就屁颠屁颠去点赞了啊。真是为了立场可以不要良知啊。我嫌题主图太渣懒得查,说两句野采要注意的事项吧,你说我圣母婊答非所问;我花了一个通宵查找到底是哪个物种、撰写回答吧,你又质疑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回答;呵呵呵呵,真是笑死人了。我没有收费提供有偿服务,都算是客气了,这就是某些用户对待知识的态度?别人的无偿服务就是应该的,别人跟自己的立场不同就是圣母婊?退一步说,好,我们不谈情怀,不谈态度,我们来谈观点。1、它不珍稀。在西藏大部,青海、四川、云南的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1 说说分布地这些地名当中,曲松、隆子、加查、措美、错那在山南地区,工布江达在林芝市,墨竹工卡、林周在拉萨市,南木林在日喀则市,比如县、索县在那曲地区,这么些地方,够得上「西藏大部」了?西藏71个县,哪怕昌都所有的1区10县都产,拉萨1区7县也都产,加起来也不过29个县(区)这够得上大部?29/71原来都算大半了?请正面回答。这些地名当中,曲松、隆子、加查、措美、错那在山南地区,工布江达在林芝市,墨竹工卡、林周在拉萨市,南木林在日喀则市,比如县、索县在那曲地区,这么些地方,够得上「西藏大部」了?西藏71个县,哪怕昌都所有的1区10县都产,拉萨1区7县也都产,加起来也不过29个县(区)这够得上大部?29/71原来都算大半了?请正面回答。退一步说,就算在西藏,71个县当中有29个,已经可以算大部分地区了,那其他省份的情况呢?青海确实有合头菊分布,这是在CVH,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查询合头菊的结果截图:然而没有任何采自四川、云南的标本。然而没有任何采自四川、云南的标本。再退一步说,我们查一下合头菊这个属的标本:是,这里有云南的记录,但没有辨认到种,你怎么证明这标本不是这个属的另外一个种——在云南西北部也有分布的康滇合头菊?这就叫「它不珍稀」了?这就叫「四川、云南的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了?这就叫「它不珍稀」了?这就叫「四川、云南的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了?照片呢?标本记录呢?没有证据,你好意思信口开河?2、看不惯上升到环保高度。相信在内地的话,不会有多大争论,但是一涉及到西藏,好像瞬间提升几个高度。西藏环境脆弱,但不是不长草木,也不是长一棵草就要几年、几十年!2 说说环保不管是在内地还是在西藏,有一点业内的共识:如果想要采集的植物附近没有可以扩散过来的种群,那就不要采,因为这样的采集会破坏种群,减少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这样的行为,不管是在内地,还是任何其他地方,有职业道德的植物野采工作者,都会遵循这一原则;在西藏要不要遵循这个原则啊?我可以回答一句「无可奉告」,你又不高兴。每一株植物,都是其基因的携带者,生活史的记录者;每一次没有必要的采集,都是对整个种群的一次冲击;不给出采集的充分证据,反而大言不惭「反正这东西多得很,采一颗也没关系」,高原的生态就是被这种人搞坏的!是,西藏不是不长草木,但具体问题也要具体分析:合头菊生长的地方,是滑坡的山坡、流石滩和石砾堆,是别的植物无法生长的地方,不是什么草原草甸。这种地方生境比西藏一般的地方更加脆弱,长一棵草到开花,它就是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想用西藏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来论证这东西生境并不恶劣,这种行为,是蠢,还是坏?3、挖一颗不至于会破坏环境。不管草甸还是荒漠草原,因为挖一颗草木而被破坏的概率微乎其微。荒漠草原本就变化性大,一场风、一场雨、一群动物经过都会造成地表的变化。3 说说破坏这不是荒漠草原啊,不要弄错了!这是流石滩,石砾堆,滑坡的山体,是荒漠中的荒漠!不是草原!是荒漠中的荒漠!不是草原!!!!!这不是荒漠草原啊,不要弄错了!!!!!!!这个地方,它就是挖一颗草木就被破坏了!不要转移话题!又退一步说,就算是荒漠草原,你自己提的,「本就变化大,一场风、一场雨、一群动物经过都会造成地表的变化」,这种情况下还要增加一个人为的干扰?破罐破摔还有理有据了?反正这地方脆弱,所以我们要加快破坏?之后是下一轮的隔空喊话,我懒得修改了。大家随意看看吧。日14:52:48更新各自在回答里隔空喊话挺有意思的。至少这位莫听知友最近的更新,已经不像前一次那么只带立场了,是好事,观点不同可以讨论。1、合头菊又不是不能在山坡生长,怎么山坡就被人为忽略了呢。也并不是长合头菊的地方就不长别的植物,不要拿几张照片以偏概全。确实,合头菊生境的描述当中,是有「山坡」二字出现,但也请注意,这山坡不是一般的山坡。「不要拿几张照片以偏概全」——想来知友是没有打开过那个PPBC的链接了,我再放一次。这里有关于合头菊的照片,一共54张。确实,这些照片当中,有不少也出现了其他植物;无法忽视的是,这些照片呈现出来的,都是石砾堆的地面,土壤都不算多,营养情况很差,周围即使有其他植物,也很少。也有不少照片,合头菊周围确实没有其他植被;甚至是裸地就有一株合头菊。恰好是莫听知友提到的山坡——可是这山坡似乎是滑坡地啊。您能说因为背景当中有一小撮的草,就体现这里的植被并不差了吗?我看到的似乎不是这样。还有CFH的图库:这里的图片,显示的合头菊,仍然是多以荒地石砾堆为生境的。总不至于所有作者都跟我串通好了,只把生境险恶的合头菊拍下来,其他都不管吧?我猜,莫听知友可能是把近缘种当成了同一种:这一种就是云南、四川也有分布的康滇合头菊,生境相对好一些,但也有不少是生境比较差的。请再看看采集标本的一些线上记录吧:这里确实是生于较好的生境;但不能因为它这一株长的地方比较舒适,就听任大家在石砾堆当中采挖啊。这里确实是生于较好的生境;但不能因为它这一株长的地方比较舒适,就听任大家在石砾堆当中采挖啊。我不一一放出来了,多数还是很差的生境。我不一一放出来了,多数还是很差的生境。这怎么叫做以偏概全了呢?2、就事论事,不要假设,不要推己及人,高原环境被破坏不是因为题主挖了一棵草,他不应被谴责教育。采矿,修路,工程建设,过度放牧,气候变化,滥挖虫草才是。注意,我说的是滥挖。有经验的藏民挖虫草只会损伤拳头大小的地表,挖出后还会把表层土按实,并不会对草原造成多大破坏。爱护资源、保护环境他们也懂。请看我最开始的回答:你挖的这草,看着没多大的东西,其实比你自己年纪都大。高原高寒高辐射地区,多年生草本生长很慢的。更不要说挖的时候对周围的破坏,可能上百年都恢复不过来。拍照也拍得很不专业,需要呈现的特征也呈现得很差劲。好奇心打开的方式不对啊。何必呢。我看到有知友改了问题,我编辑回来了。这种谩骂性的修改不能带来任何帮助。无知总是带来原罪,而过度的道德评判,也容易带来过分的压力和逆反心理。让大家了解,在野外,不适合进行没有充分目的、没有保护意识的野采,特别是在高原这种极端环境,才是我回答这个问题的目的。一味的道德评判,除开泄愤和施压,似乎没有更多价值。确实有不合适的地方:这里提的是一年生草本,我在开始没有查到这是什么东西的情况下,提的「看着没多大的东西,其实比你年纪都大」,是没有经过确认的判断,这里确实是我误判了。那么接下来我怎么说的呢?高原高寒高辐射地区,多年生草本生长很慢的。更不要说挖的时候对周围的破坏,可能上百年都恢复不过来。基于多年生草本的判断(顺便说一句,合头菊属其他的植物居然都是多年生的,合头菊这个种一年生的说法,我还是有所怀疑),我的表述有所夸张,你要说我危言耸听,我认。再看下面:拍照也拍得很不专业,需要呈现的特征也呈现得很差劲。好奇心打开的方式不对啊。何必呢。我看到有知友改了问题,我编辑回来了。这种谩骂性的修改不能带来任何帮助。无知总是带来原罪,而过度的道德评判,也容易带来过分的压力和逆反心理。让大家了解,在野外,不适合进行没有充分目的、没有保护意识的野采,特别是在高原这种极端环境,才是我回答这个问题的目的。特别是加黑的两段话,是在做谴责教育吗?我是从技术的角度评价的,没有提这么做如何如何破坏环境吧?做得不专业,要改,这句话听不明白么?要么就拍得专业一点,至少对焦对清楚了,要么就采回来好好当标本,现在的做法不合适——这样的说法,算是谴责教育吗?我觉得算,但这里谴责教育是应该的。总不能做得不好、水平差,还不让人说吧,题主和知友总不至于连国足的气度都没有吧?3、我回答这个问题仅仅是因为看到回答里有人引经据典,有人胡乱猜测,有人张口骂人,看不惯部分人的做法而已。我是怎么回应的?一味的道德评判,除开泄愤和施压,似乎没有更多价值。我也很讨厌张口骂人,本人还撤销了问题的恶意编辑——但我没有功夫去举报每一个骂人的回答。我不可能去封住他们的嘴,正如我也不可能封住跟我意见不同的每个人的嘴一样。至于猜测,别人怎么猜的,我没法照顾;我自己的猜测,总还是有点根据的。这是我在别人评论区下的留言。这是我在别人评论区下的留言。看不惯那些人的做法,可以,但请不要再树个稻草人来攻击我。4、我并没有说题主挖了一棵草不会破坏环境,大家去了西藏就都可以这么做。题主的做法并不是普遍的行为,不是每个去西藏的游客都会这么做。这个行为本身也没有可指责的地方。既然你也认同,大家不应该受到题主挖草的这一行为的鼓动,而去西藏挖草,这一点上说,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啊。5、并不是所有的高原植物都生长很慢,在高寒海拔地区,很多植物适合生长的时间很短,它们在有限的几个月里就能发芽开花结果。比如下图的雪莲,高山大黄,它们都长得非常快。是,这些植物生长得很快;但很快完成生命周期,也是有代价的——它们一生当中的大部分时间,要以种子的形式进行休眠;而像题主这样采挖一株合头菊(还是已经到了果期,花快谢掉了),就剥夺了这些果实、种子继续完成生命周期,传承其负载的遗传物质的权利。采挖一株——特别是周围没有种子库的情况下——造成的后果,很可能不仅仅是由于地表被破坏而无法生存,也包括因为种子库缺失而造成的荒芜;合头菊这样的种子没有特殊传播的构造的植物,在自然的情况下,扩张的速度是很慢的。这一点支撑了我提到的,没有充分目的、没有保护意识的野采,是不合适的。如果你的目的是采药,在注意保护生境、不采单独植株的情况下,没有问题啊。如果你只是随手这么一采,也没注意周围有没有同种的植物,回头也没有进行保存,那就亏了。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这没有做错呢?至少做得还不够好吧?我说得够明白了吧?够友善了吧?没有谩骂和攻击了吧?整个事件大致就是这样。求求大家练好阅读理解,不要树个靶子然后以为攻击到了要害。一点一点的针对性反驳,给证据,摆事实,驳逻辑,才是王道啊。
能不乱挖吗?!明知道是青藏高原。=================================别赞了,虽然是第一个发现这个问题的,但这个回答并没有什么意义。要赞就赞小铖更理性的回答吧。谢谢大家。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叶石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