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旅游车站网上订票手续只能在当地用吗

---06月01日 07:23西双版纳旅游车罢运调查:无管理政策酿出苦果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新闻网
 您的位置:
西双版纳旅游车罢运调查:无管理政策酿出苦果
10:39:4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张文凌 黄海萌&&
  对于“不经商议随时上调车费”的说法,朱雨田说:“我们公司从2001年成立开始,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由州物价局核价定出运费后,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还向下调整了20%,并且从那以后的8年都没有涨过,都是一个价格,淡季旺季价格都不变。”
  尽管说法各异,但400多名驾驶员罢运,给西双版纳旅游业带来的影响令人担忧,这一事件不仅使当地旅游职能部门措手不及,也给旅行社和景区带来了较大损失。导游阿波说:“10月17日,该公司一辆车都不跑,我只能用10辆桑塔纳轿车拉了26个客人,连自己的私车都用上了。”据不完全估算,以每天5000人次游客计算,5天的罢运影响了25000名游客的计划,这还不包括因考虑安全问题取消赴版纳旅游计划造成的隐性游客的流失。
  “如果多有几家旅游汽车公司,就不会造成这一局面。”她说。
  没有相关配套管理政策埋隐患
  几天来,驾驶员们的激愤由对跨境汽车公司成立的不满开始转向对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弊端的不满。
  他们指出,相关部门不控制旅游客运市场的需求,大量批出旅游客车指标,拍卖旅游经营权,是造成旅游客运市场供大于求,旅游车驾驶员不得不向旅游行社“买团”的根本原因。
  他们表示,自己是支持政府打破垄断、发展旅游的,但希望政府能制定更合理的方针。“比如,从我们公司分流部分车辆到新公司,以缓解车辆过剩带来的压力。”朱雨田说:“我们花几十万元才取得拉游客的资质,而市场上一下就进入200辆同样的车,显然不公平。”
  他说,近年来,为逐步减少旅游车的数量,相关部门停止发放旅游牌照。然而,由于没有相关配套管理政策,另一个隐患由此埋下。
  由于西双版纳旅游业的火爆,不再审批的旅游车牌照成了“香饽饽”。为了获得旅游车的经营权,许多人购买市场上有旅游牌照的旧车,等车辆报废时再换成新车。如此一来,使得旅游牌照迅速升值。一辆七八年的金杯面包车加上营手续可以卖到30万元;一辆车价仅20多万元的金龙客车,加运营手续可卖到100万元。当地农场改制后,大批下岗职工被旅游客运市场的泡沫表象所迷惑,砸锅卖铁进了场,更抬高了旅游牌照的价格。据悉,版纳的旅游客运司机大约60%的人来自当地10大农场。他们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加上贷款购买价格虚高的旅游客车,以此来维系一家人的生计。
  然而,连续上涨多年的旅游客车牌照今年开始下滑,去年100万元的挂牌车,现在降到70万元也没人买。而此时又成立新的旅游汽车公司,使许多驾驶员感到雪上加霜。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旅游车的混乱现状事实上是旅游行业混乱的一个缩影。“业内有句行话:穿着5000元的西装,住着500元的酒店,喝着50元的咖啡,却在谈论着5元的生意。旅行社为了揽团,低价竞争,造成零团费、负团费接团,最后受损的不仅是游客、旅行社、导游、司机,整个云南省的旅游形象也受到极大伤害。”他说。
Copyright&&&2004
All Rights Reserved在西吴路一处停车场,一辆本地大巴车挂出了"吉车转让"招牌。
&&&&近日,随着本报记者对河南翻车大巴的深入调查,记者发现,这些挂着外地牌照的车辆,在给游客造成人身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冲击着岛城本地的旅游大巴市场,由于受购车成本、运营成本的限制,青岛辆每年的运营费用要明显高于外地车,而随着外地旅游大巴不断增加,青岛旅游车辆的租赁费用却一降再降,一些旅游大巴车主不得不面临转让改行的尴尬境地。
&&&&不到半年十余辆大巴车“改行”
&&&&“去年年底卖了一辆,今年4月份把另一辆也卖了!”看到本报关于旅游大巴翻车的连续报道后,不少旅游大巴车主向本报反映他们目前面临的尴尬。今年37岁的青岛市民郑先生告诉记者&,他从2004年开始跑旅游,先后花30多万元购买了两辆金龙客车,当时也是挂靠在一家旅游汽车公司名下,每月交700元管理费,自己去旅行社接团,一年下来每辆车能赚个十来万元。可这种好生意做了没几年,他就发现旅行社给他的活越来越少了,尤其从2008年以后,有时在旅游旺季也经常没机会出车,后来一打听,原来跟他合作的旅行社都去租外地的大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价格便宜。没有办法,他只好这么坚持着往下干。到了2009年,他发现一年跑下来,去掉各种费用和汽车折旧成本,几乎没有钱赚了,便一狠心将自己一辆车以1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今年4月份,他又将最后一辆车也转给了别人,自己又干起了老本行,找家旅游公司继续做大巴司机。
&&&&“光我知道的,今年就至少转出去十多辆大巴了!”郑先生说,因为大家都吃这碗饭,所以车主之间都很熟悉,谁不干这行了,大家很快就能知道。郑先生说,光他知道的,圈子里至少有十多个车主将自己的车卖掉改行了,这还不包括改行去开单位班车和校园班车的车主。
&&&&跑旅游不赚钱,车主无奈卖车
&&&&“卖车是迫不得已,因为车主们赚不到钱了!”提到为何卖车,车主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常年跑省内线路的大巴车主张经理,就拿比较热的青岛、烟台、威海线路来说,一辆47座大巴,在2007年时&,跑一趟三天下来,旅行社能出到3000元,而且有时候是单程,他们回来还可以再“套团”(从烟台接团)回青岛,可现在即使跑完全程,旅行社最低时才出到1800元,而如果是33座的大巴车,外地大巴1200元就敢跑。另外2007年油价一升才4元多,跟那时比,现在光油钱就要多花两三百元,同时管理费现在也涨到了1000多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所以现在一年跑下来,根本没钱赚。而像跑河南云台山线路,差距就更大了,当年最好一趟下来,能到手一万多元,而现在一些外地车辆,甚至7000元就能跑,所以说现在青岛本土旅游车虽然数量上占优势,但实际上根本拼不过外地车,这在业界是个公认的事实,就连外地车主也不否认。
&&&&本版文/图&&记者&谢军
&&&&■分析
&&&&本土车仅购车成本就多花数十万
&&&&采访时,不少车主告诉记者,虽然青岛的旅游市场最近几年越来越好,可旅游车辆的钱越来越多地被外地牌照的大巴车主赚走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外地车跑春运也有优势
&&&&“旅游线路抢不过外地车,春运就更不行了!”车主们告诉记者,不仅在&5月至11月份的旅游旺季比不过外地车,春运时也明显不占优势。一位青岛旅游大巴车主告诉记者,目前来青岛搞旅游的大巴车,来自菏泽的占相当一部分比例,旅游旺季时这些车来青岛拉旅游团,到了11月份游客一少,这些人又接着去跑“春运”了。因为菏泽在青岛打工的人很多,大家都是老乡,所以他们去接这些打工者回家有优势。而青岛的大巴即使接到返乡的工人,偶尔短期跑到菏泽去,还会经常被“知情人”举报,一旦被当地运管部门查到,很可能车被扣上一个星期,还要面临至少几千元的罚款。这是本地车“拼”不过外地车的一个原因。
&&&&本土旅游车运营成本高
&&&&“光购车成本,本地车就要多花几十万!”提到为何外地车低价能赚钱,本地车却赔钱时,车主们告诉记者,青岛市目前对本地旅游大巴的监管,明显要比周边城市或其他省份严格得多。就拿购车来说,目前青岛市营运车辆必须是新出厂车辆,而且还要购买指定车型,还必须是高配置车辆,才可以办理全部手续,所以目前购买一辆53座新车挂牌,全部下来要投入70万元左右,而那些外地来青岛抢客源的旅游大巴,绝大部分是淘汰下来的二手车,这些车购车成本10万元就足够了,所以从购车成本上,根据不同车型,本土车要多花40万元到60万元。按照政府规定的8年使用年限计算,每年的折旧成本就要比外地车多出七八万元。另外,青岛挂靠公司的管理费也高,青岛旅游大巴管理费现在一个月要1000多元,而像黑龙江、吉林等地&,在本地挂靠公司,每年一两千元就足够了。同时本市运管部门还要求所有租赁公司和车辆,必须接受月检、季检和年审,而且还出台了强制二级维护制度,这些虽然保障了车辆的安全,但也增加了车主们的运营成本。
&&&&■有关部门
&&&&属地化管理导致监管难
&&&&“车主们反映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对这些外地车辆监管也存在很大难度!”市交通委运管局客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青岛市一共有旅游客运企业26家,各类旅游客运车辆1100余台,按照规定,对客运车辆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为确保游客和营运人员人身安全,青岛市要求旅游客运车辆必须是购置指定车型的新车,而且是高级配置,才可以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同时还有一些硬性规定,如装备GPS行驶记录仪、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等。但这些仅限于对本地的车辆监管,对于外地牌照的车,则主要由当地的交通部门来办理手续,具体标准也会不一样。
&&&&建议旅行社多用本地车
&&&&“建议旅行社尽量用本地车辆,因为这更安全!”采访时&,市交通委运管局客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虽然目前旅游市场的租赁价格是放开的,具体用谁家的车是旅行社说了算,但他还是建议旅行社在租赁旅游车辆时,最好用本地的旅游车辆,因为这样不仅游客的人身安全有保障,同时也是保护了旅行社自身的利益。
&&&&该负责人解释说,因为青岛本地的旅游车辆处在严格的监管下,安全更有保障,事故率更低。租用外地车辆,车辆性能和安全状况如果没有经过当地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督,很容易在营运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旅游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