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白一黑的三相线路中黄绿红与红黄绿的三相线路中黄绿红怎么接

  几乎都是搬运《蒋介石为什么失掉大陆:1945——1949经济篇》的内容。  1948年及1950年,民国经济中心上海发生了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对当时中国国运影响是决定性的,其重要性怎么评估都不过分。其一,为国民党政府以上海为主战场的金圆券改制;其二,则是中共入主上海后主导的“两白一黑”战争(即银元、大米、棉纱、煤炭战争)。这两件大事中博奕双方对抗之激烈,动用资源的规模之巨大不亚于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这两场经济领域的“淮海战役”结局也迥然不同。国民党政府金圆券改制惨败,而中共“两白一黑”战争大获全胜。两场战争的结局基本也决定了国共双方在大陆的命运。
楼主发言:34次 发图:0张
  现在,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政府金圆券改制的过程。金圆券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在经济即将崩溃前的最后一搏。为了保证金圆券改制的成功,国民党政府倾尽全力其力度不亚于打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但是,由于其财经指导思想上的根本错误,加上前线军事上的失利以及日益恶化的经济行驶,导致其金圆券改革以惨败收场。金圆券改革的失败基本上就决定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命运。  1948年5月,国民政府“行宪国大”后,蒋介石就职总统, 改任翁文灏为行政院长。翁任命王云五为财政部长,俞鸿钧为中央银行总裁。蒋介石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并将此赌注压到翁文灏内阁头上。自此,金圆券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  王云五执掌财政,引起国民政府内外一阵喧哗。  王本是商务印书馆的大出版商,于中国文教事业多有贡献,被誉为“学问界恩人”。1946年1月,以无党派人士参加政协会议, 被蒋介石任命为经济部长。翁文灏上台后,蒋介石原拟仍由俞鸿钧任财政部长,但俞此前刚就任中央银行总裁,与原总裁张嘉正办理交接手续,蒋介石遂嘱翁文灏自己物色财长。翁与王云五平素私交不错,又鉴于王在行政院副院长任内研究过财政,于是选其掌财。王云五自称起始无意此职,“在固辞不获之后,惟一的诱惑使我勉允担任此席,就是对于改革币制之憧憬。”各界人士对此任命颇感惊奇,认为王云五与财政金融素少渊源,仅凭其商务的管理经验,堪当财政重责?“学问界恩人”与“学问界达人”有本质区别吧!所以,不但媒介对王大加嘲讽,国民政府立法院也对其持不信任态度。  翁内阁组成后,蒋介石对王云五和俞鸿钧都作了币制改革的指示,要他们分别组织专家研究,拿出具体方案。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蒋否决了俞鸿钧计划,而采纳了王云五方案。
  当时俞鸿钧在上海指定了一个4人研究小组, 成员有中央银行稽核处长兼上海金融管理局长李立侠、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兼中央银行顾问吴大业、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副处长方善佳、汉口金融管理局长林崇镛(后接替李立侠上海金融管理局长之职)。4 人小组一致认为:在内战继续进行的情况下,币制不宜作根本性改革,如果骤然一改,就会垮得更快。鉴于财政收支差额太大,可在不改变法币本位的基础上,另由中央银行一种称为金圆的货币,作为买卖外汇及缴纳税收之用,不在市面上流通。用此办法,大致使收入提高到相当于支出的40%到50%。俞鸿钧予以首肯,并令4人小组拟定了具体方案。尔后, 俞携此方案赴南京请示蒋介石,满以为会得到大加赞赏,却不料立即遭到否诀,蒋认为这一方案不能应付当时的局面。俞回到上海对4人小组说, 看来蒋要采用财政部的方案了。   客观的评价,俞鸿钧4人小组的金圆方案是对日益恶化的国民党经济形势的一种“徐徐调理”的方案。而蒋介石不懂经济,觉得“调理”太慢,偏要用“立竿见影”的虎狼之药,这对沉疴已深的经济体是个非常危险的选择。
  王云五就职财长,踌躇满志,迅即秘密投入到币改计划的研究中去,自称“无日不是念兹在兹”。他首先分别问议财政部的主管人员,令其检呈有关币改的旧案和意见。为了保守秘密,不使财部人员知晓这些做法与币改有关系,王云五故意作出只听取意见的样子,不表示个人看法。他还对秘书处资料室所剪贴保存的历年国内关于币改的七、八十种资料,一一阅读和归纳。费尽一番心思后,王认为“改革币制,一方面固然必须尽力搜求获得可能控制的发行准备金,他方面还须配合其他种种措施。所谓配合的措施,便是关于平衡国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以及管制经济金融等事项。”为此, 他亲自草拟了一道《改革币制平抑物价平衡国内及国际收支的联合方案》。  日,王云五将此案送交翁文灏,二人没有分歧,随即于次日谒见蒋介石。蒋原则上表示同意,但为慎重起见,又指定俞鸿钧及专家严家淦、刘攻芸、徐柏园(注:严家淦时任台湾财政厅长,刘攻芸为中央银行副总裁,徐柏圆为财政部次长),与翁文灏、王云五一起再加研究,草拟具体办法。至此,作为财政部次长的徐柏园才知道顶头上司王云五竟有这样一个亲自操刀的方案。24日,翁文颢在广播电台发表讲话,称当局正在筹划削减通货膨胀的办法,但未公开具体内容。  7月9日至28日间,翁文灏、王云五、俞鸿钧及3 位专家对王云五案进行了数次讨论,仅作了少许修改。29日,一同前往浙江旅游圣地莫干山,晋见在此疗养的蒋介石。蒋说:“王云五所拟金圆券方案,设法挽救财政,收集金银、外币,管制物价,都是必要的措施。”他问俞鸿钧印刷新钞票能否赶得上,俞说:“新印金圆券已来不及,但中央银行尚存有新印的钞票,数量足够应用。可以先用飞机密运各中心市场以便总统命令发表后,就作为金圆券发行。”蒋嘱各位先行准备,等候决定。
  8月19日下午3时,蒋介石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讨论币改方案。王云五不是国民党员,按例不能与会,但会议需要他对改革币制作一说明,故破例出席。会上,币改方案略加修正通过。下午6时, 行政院会议继续讨论已在国民党中政会上通过的币改方案,经过4 个小时的讨论予以通过。当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行政院以全文交广播放。20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及其他有影响的大报,都刊发了这一命令。同时,又公布了《金圆券发行办法》等4项办法。将“紧急处分令”和各种办法综合起来, 其主要内容有4项:  第一,金圆券每元法定合纯金0.22217公分,由中央银行发行, 面额分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五种。发行总额以20亿元为限。  第二、金圆券1元折合法币300万元,折合东北流通券30万元。(注:东北流通券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在东北发行的纸币。金圆券发行后,限期收回。)  第三,私人不得持有黄金、白银和外汇,限期于9月30 日以前收兑黄金、白银、银币和外国币券,违反规定不于限期内兑换者,一律没收。  第四,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格应照 日以前的水平冻结。  以上4点不难看出国民党政府改制金圆券的基本思路。首先,强制冻结物价,然后以行政命令强行收取民间黄金与外汇。按照王云五的设想,货币发行不是要贵重金属与外汇作为基础吗?如果在民间能收取足够的黄金与外汇,那么,金圆券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币值一稳定自然物价就能稳定。  8月20日当天,金圆券发行准备监理会宣告成立, 负责监督检查金圆券的发行及准备情形。蒋介石与王云五召见上海工商界、金融界巨头20余人,希望他们支持财经命令。翁文灏在行政院也邀请京沪工商界、金融界人士座谈,希望协力执行各项办法。21日,蒋介石命令各大都市派遣经济督导员,监督各地执行政策,派俞鸿钧为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员、蒋经国协助督导(注:蒋经国名副实正。上海是中国财金中枢。财经命令能否得以实施,于上海关系甚大。蒋介石派太子亲赴上海督导,足见其用心良苦。);张厉生为天津区经济管制督导员,王抚洲协助督导;宋子文(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为广州区经济管制督导员,霍宝树协助督导。
  @剑兰八十一 时间: 18:09:39  ...金圆券...  -------------------------  凤凰网财经 & 财经资讯 & 财经人物 & 正文  潜伏经济学家冀朝鼎:奉命建议国民政府制造通胀与民争利  日 14:45瞭望东方周刊  他给国民政府的这些“祸国”建议很简单:与民争利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山旭 | 北京报道  直到死后46年,他对创建这个国家所做的真正贡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个谜。  日,副部级干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冀朝鼎的追悼会,在北京首都剧场举行。周恩来、陈毅、李先念、康生、郭沫若等主祭,廖承志致悼词。这种规格显然超出惯例。  ...  周恩来是冀朝鼎在1949年以前唯一的上级,廖训振说,“也只有周恩来真正了解冀朝鼎的作用。”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在以《成败之鉴》为题的回忆录中,专辟一节写到了冀朝鼎,名曰:“冀朝鼎祸国阴谋之得逞。”  在这本近500页的书籍中,为共产党人开辟章节的,只此一例。  ...
  蒋太子上海打虎记  为了保证金圆券改制成功,行政院经济管制委员会下设三大机构,分别是物资调节委员会、检查委员会、物价审议委员会。其中检查委员会是重中之重,由蒋经国亲自负责。  金圆券能否改制成功,上海这个金融中心是关键。为此蒋太子亲赴上海坐镇。  为了保证金圆券发行在上海成功,蒋经国很是花了一番力气。  组织层面。调动戡乱建国总队第二、四、五大队到上海,以此为基础,在上海招收15000人(大部分为青年学生)成立“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  在上海成立“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干部培训班”,培训经管干部。  调“中正学社”五人领导小组前往上海,作为蒋太子指挥机构协助统筹指挥。  动员与宣传层面。组织10万人大检阅。参加者包括军人、警察、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上海各行业公会以及各界人士。检阅后举行全市示威游行。沿途高呼口号“打倒奸商”、“不准囤积居奇”、“不准抗拒不卖”,口号声振天地,为金圆券改制大肆造势。  管制层面。在上海各行业都派遣督导员坐镇监督。  将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在上海各个交通路口设置多个检查站,检查过往车辆、行人是否携带违禁物资与金银。  另由经检大队搜集情报、检查仓库、登记物资,防止商人囤积居奇。  蒋氏父子甚至亲自出马,威逼金融单位与工商界交出金银与外汇。  9月6日,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上发表杀气腾腾讲话:“目前尚有一个问题,即商业银行对于政府法令尚存观望态度,其所保留之黄金、白银及外汇,仍未遵照政府的规定移交于中央银行……届时如再虚与委蛇,观望延拓,那政府只有依法处理,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措置予以严厉的制裁。”  蒋经国在上海直接约谈金融界、工商界人士,胁迫其申报登记资产,交出金银外汇。煤炭大王、火柴大王刘鸿生对所属企业负责人说:“蒋太子满脸杀气,向工商界人物大发雷霆。他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不敷衍不行啊,要防他下毒手!”刘氏企业被迫忍痛交出黄金800条(每条合10两),美钞230万元、银元数千枚。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曾为国民政府赴美奔波借款,颇受蒋介石赏识,此时也不得不向中央银行移存现金外汇114万美元。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不敢住在家里, 几乎每晚换个地方,后装病住在虹桥疗养院,“警察局曾派人来行要周具结,非经批准,不准擅离上海,当将具结书送到医院,由周鉴字,此外别无举动。”
  严峻刑法  约谈之后就是杀鸡骇猴:  财政部秘书因泄露机密罪被判刑。  与孙科有关系的林王公司经理王春哲以私逃外汇罪,被处以死刑;  淞沪警备司令部科长张尼亚、大队长戚再玉以贪污舞弊罪被枪决。  申新纺织总经理荣鸿元、美丰证券公司总经理韦伯祥、中国水泥公司常务董事胡国梁、申新纱厂大老板荣鸿元等一大批工商界人士以私逃外汇、窝藏黄金罪,逮捕入狱。  在多重手段下,金圆券改制一开始颇有“奇效”。  老百姓害怕“违者没收”或被投入监牢,只好将金银外币向银行兑换金圆券。8月23日金圆券发行的第一天,上海、南京、 杭州等地银行,前往兑换者颇多。为此,俞鸿钧特打电话向王云五表示祝贺。25日,据上海《大公报》报道,各行收兑工作更为紧张,在外滩中央银行门前:“有许多人早晨六、七时排队,到下午一、二时还没有兑到。交通和中国农民银行挤兑的人也不少,交通银行只兑一百号就截止,中国银行则因24日所发号码未及全部兑清,今日起暂不再发新号码。央行今日起虽委托大陆、盐业等行代兑黄金,但因准备手续关系,大陆等银行并未开始收兑。因此中央银行兑金者更为拥挤,门警用尽力气还不容易维持秩序。”到28 日金圆券发行一周时,已有金银外币折合2720余万美元兑换成金圆券。在此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麻烦, 如常因黄金成色发生纠纷,收兑工作受到影响;又因金圆券未注明“金圆”字样,有些市民认为这可能是以前没有发行的法币,于是对金圆将来的发行数额表示怀疑;原来作为法币辅币的旧镍币,现改作金圆券辅币行使,百姓真伪难辨,争端迭起。  普通百姓,多迫于压力,能按规定办事,轮到工商、金融资本家,他们虽然比普通百姓了解国民政府经济危机的内幕,对金圆券的前途忧心重重,但是在蒋经国杀气腾腾的威逼下,不得不表面表示妥协。  国民政府在强制收兑金银外汇的同时,又强迫冻结物价,禁止囤积居奇。9月9日,行政院特别公布了《实施取缔日用重要物品囤积居奇办法补充要点》,规定“各地工厂商号所存储之成品及货品,如不尽量供应市销或超过八·一九限价,以居奇论。 “蒋经国在上海命令:商店即使无货,也不准关门。如若暗中抬价,则将没收封存。他对违令大商人也施以严厉打击,将米商万墨林、杜月笙之子杜维屏、纸商詹沛霖等,以囤积居奇或投机倒把罪,逮捕入狱。”大多数上海市民对于蒋氏对付罪恶昭彰之主要人物及流氓所运用之'铁腕'政策咸为称快。蒋经国博得“打虎英雄”称号。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铁腕措施,普通百姓和工商金融资本家的被迫就范,竟使资金市场与商品市场在币制改革后的40天里,出现了“奇迹”,如收兑金银外汇取得了一定进展,利率有所下降,商品价格也多控制在金圆券发行前的水平。
  但这是政治”铁拳“与病体经济较量所产生的”成效“,带有相当程度的虚假性,其隐伏的巨大危机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金圆券发行额超出预期计划,在前半个月内就多发行了8千余万元, 以致立法委员皮德中在立法会议上感叹:“这不是通货膨胀是什么?”二是商品市场上,物价虽稳,却是有市无货,商人们寻找一切机会躲藏商品,减少亏损。一些商人为逃货物登记,甚至宁肯多付数倍的运费,让货物留在车皮内,让火车象一个活动仓库似的在上海附近的无锡、镇江等处漫游。同时,他们还唆使一些流氓和无业游民,在市面上抢购日用必需品,以期造成心理上的恐慌,迫使政府放弃限价政策。在北平,有“数种物资,因限价关系,来源不易,而黑市于是活跃。”三是生产企业也陷入困境。 上海工厂因物价冻结,企图停工,但蒋经国声称倘若如此,将予没收,“彼等不得不以其生产品亏本出售。”  纵观国民党政府金圆券改制政策,其有一个致命的漏洞——对黄金白银与外汇过于关注,而物资生产、物资调集则缺乏基本的重视。实际上,任何一个经济社会,不管是稳定物价还是稳定经济——物资供应才是根本,才是王道。货币不管是纸质货币还是贵重金属甚至外汇,没有物资做保障一切都是浮云——国民党高层至死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其金圆券改制纵有铁腕高压,也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政治高压下,商户虽不敢涨价,但是却可以不进货来对抗。于是,商品市场愈见枯竭,北平“所有粮食店油盐店均空空如洗,不特按照官价购不到一切,即按黑价亦无觅处。”上海“商店纷纷藉词休息, 甚至民众赖以生活之食粮肉类亦均无法购置,以致造成人心空前之恐慌。”  这时民众还把希望寄托在“打虎英雄”蒋经国身上。北京《新生报》发表社论:“我们希望当局再创打虎纪录,借人头,平物价。”但蒋经国也乏术可用了。他在10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一切都在做黑市买卖,”“一般中产阶级,因为买不到东西而怨恨,工人因小菜涨价而表示不满,现在到了四面楚歌的时候。”  至此,金圆券改制已经失败,国民党当局只是差个承认失败的台阶了。这个台阶就是著名的杨子案。
  以孔祥熙之子孔令侃为董事长的扬子建业公司,囤积物资举上海皆知。蒋经国迫于压力,下令查封该公司所有仓库。打开杨子公司仓库发现,其中土特产、棉纱、日用品、钢管、大米等应有尽有,堆得满坑满谷。众目睽睽下,都在看蒋经国怎么办这个案子。孔令侃向姨妈宋美龄求援,宋又请蒋介石为孔放绿灯。蒋介石匆忙从东北前线赶到上海,立刻召小蒋觐见,父子一番密谈,最后由老蒋承担一切责任下令小蒋放人。时人都评价蒋介石“不爱江山爱美人”,蒋经国反倒成为悲剧英雄,被迫辞职离沪。  其实,就算办了杨子公司也挽救不了金圆券的命运。  杨子案后国民党行政院终于认输,于10月26日调整八·一九限价,规定:“如系国产货品,按产地收购价格或原料价格予以调整。进口货按进口成本调整。”28日,又决定粮食可自由买卖,货物可计本定价,承认币改失败。11月1日,颁布了《改善经济管制补充办法》,正式宣告放弃限价政策。3日,翁文灏内阁总辞职。行政院长由孙科继任,财政部长由徐堪接任。但王云五并未过度沮丧,他引以自豪的是:为蒋介石政权搜刮了2 亿美元的金银外汇,否则,台湾恐怕要吃香蕉皮了!就此角度而言,王氏的确“功不可没”。  截至11月9日,金圆券已发行19亿余元,与法定20 亿元限额非常接近。俞鸿钧密电蒋介石:军政费增加极巨,请尽快放宽发行限额。11日,行政院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修正人民所存金银外币处理办法》决定取消金圆券发行最高限额;准许人民持有外币,银行开始可以流通;金圆券存入中央银行一年后,可折提黄金或银币;对外汇率由原来1美金折合4金圆券增至20金圆券。  11月20日,中央银行开始办理存款兑换金银业务,并委托中交农三行同时办理。自此,各存兑处人潮如涌,万头攒动,争相挤兑。在上海,许多人头一天晚上露宿在黄浦江边划船上,以待次日破晓到银行优先抢兑。12月23日,约10万人挤兑黄金,因拥挤不堪,导致7人死亡,105人受伤。俞鸿钧因此被免去中央银行总裁职务,由刘芸接替。
  金圆券发行限额放开后,顿成一泻千里之势。到11月底,发行32亿元,12月底达到81亿元。许多地方发生严重钞荒,向中央银行告急,中央银行又向财政部诉苦:“近来国库支出激增,券源短绌,供应时虞不及。各地方需要券料,虽经竭力设法运济,仍患绠短汲深,无以解决困难。”到1949年4月, 金圆券发行总额升至5万亿元,5月更增至67万亿元,6月竟达到130万亿元,为1948年8月底的24万多倍。票额也越来越大,从100元、500元、1000 元、5000元到1万元、5万元、10万元,乃至50万元、100万元的大钞, 相继印行,以致有人说当时国统区百业凋零,唯印钞业“欣欣向荣,一枝独秀”。  金圆券“贬值之速,已经不是早晚市价不同,而是按钟点计算了。”机关职员“领工资拿到金圆券后,马上就换成银元、美钞或黄金,如果稍有延迟,即要蒙受贬值损失。有时一个办公室十来个人,管生活的人领取工资后,先不发给本人,而是先跑到市场换成银元、港币或美钞,再来按人分发。”普通百姓也是如此,拿到金圆券马上就兑换金银或抢购东西。抢购风潮、抢米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全国有40多个城市出现抢米风潮,参加群众17万人。上海抢米风潮一天曾涉及27处。 许多商店的店主、 店员破天荒地说自己的商品质量不好,劝阻顾客别买,顾客哪管那么多,见什么买什么,“有一苦力从货架上抓了几盒青霉素。店主吃了一惊,问他是否知道青霉素的用途,苦力回答说:'管他娘的,反正它比钞票值钱。'”上海“小花园一带的女鞋,连清朝以来几十年最老式的不论大脚小脚穿的各种鞋都被抢购一空。”  到1949年5月,金圆券已买不到什么东西了,500万元只能和1948年9月的1元买等量的商品。上海大米每石卖金圆券4.4亿元, 若以每石米320万粒计,买1粒就要130多元。 金圆券发行10个月的贬值速度, 比法币发行14年的贬值速度快得多。  许多地区干脆拒用金圆券了。中央银行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康定、宝鸡、吉安、南昌、哈密、兰州等地分行先后电陈总部:“各该地市面及机关行使银元,拒用金圆券。”连部队也不要金圆券了,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电陈:5月份发出薪饷金券,各部队以市场拒收, 均原封退还。他请求财政部改发银元,以免运送金圆券徒增机费负担。
  中国人民解放军4月23日占领南京,5月27日攻取上海,6月5日下令禁止金圆券流通。国民政府逃往广州后,仍继续发行金圆券,但“多数地方已不通用,即在少数尚能通用之城市,其价值亦逐日惨跌,几同废纸。”甚至广州,“所有交易非港币莫属,金圆券则完全拒用。鉴于”恢复金圆券之信用殆不可能,改革币制似已无可避免,“广州国民政府重演故伎,于7月3日停发金圆券,改行银元券(注:一种更短命的纸币, 日停发。),发行仅10个月的金圆券就此收场。  蒋介石在1948年10月曾声称:“共产党最怕两件事,一个是世界大战,而明年大战就可爆发;再一个是改革币制,稳定经济。”事实证明, 世界大战爆发只是蒋介石的一厢情愿,而金圆券改制不过是国民党经济奄奄一息使用的一剂虎狼药。此药不仅没能挽救国民党的经济,反而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毁灭。此药一下,国民党已经生机断绝。  金圆券唯一的作用,只是为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守刮了大量金银。据中央银行统计,全国在金圆券改制期间共收黄金1677000两,美元元,港币元,银元元,白银8881000两,这些金银与外汇后来绝大部分都运到台湾。  国民党搜刮的金银外汇大部份来自于城市中产阶级与升斗小民。由于金圆券改制失败。民众用真金白银换回来的只是一堆废纸。仅此一项可以想象民众对国民党政权的愤怒!  国民党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淮海战役”遭遇惨败,那么中共呢?他们支撑规模宏大的解放战争的经济基础是什么?他们又用什么手段来赢得另一场经济领域的“淮海战役”的胜利?
  1949年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席卷江南。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很快撤到台湾。中共虽然占据大陆,但是接手的国统区实在是一个烂摊子。  因为国民党金圆券改制的失败,整个国统区经济形势一片混乱。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梗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失业众多。一九四九年夏季的特大洪水灾害,更使经济困难局面雪上加霜。全国生产,同历史上最高生产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下降一半,其中重工业下降百分之七十,轻工业下降百分之三十,农业大约下降百分之二十五,粮食总产量仅为二千二百五十多亿斤。人均国民收入只有二十七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  在国民党治下尝到投机甜头的投机商们更是瞧不起中共。  他们甚至公开放出言论:“共产党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经济是零分。”  为了控制物价,稳定经济形势,中共派遣党内财经第一人陈云前往上海主持财经工作。一场经济领域的“淮海战役”再次在上海拉开帷幕。
  首先是银元之战。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进占上海后,投机资本家凭借他们掌握的足以扰乱金融物价的经济实力,用黄金、银元、美钞把人民币排斥在上海市场之外。军管会颁布外汇管理办法后,投机分子便把投机的重点集中在了银元上面。在他们的操纵下,银元价格在短短10多天的时间内上涨近两倍。银元暴涨带动了整个物价的上涨。批发物价指数猛涨两倍多,人民生活必需品大米价格上涨2.24倍,棉纱上涨1.49倍。南京路四大私营百货公司便用银元标价,其他商店也闻风仿效,使人民币的信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稳住市场,人民政府曾采取了抛售银元的办法。但银元抛出后,全被投机分子吃进去了,没有稳住市场。银元投机反而越来越猖狂。当时上海的证卷交易所本来已命令停业,实际上却没有停,成了半公开的银元投机指挥所,每天麇集几千人在那里。充斥在大街小巷的银元贩子更多,一九四九年六月五日这一天有两万人,六月八日发展到八万人。  以当时中共的实力,与投机商们拼金银数量是拼不过的。所以,中共立刻改变策略。  银元之战策略:不陪你下棋,我直接掀翻桌子。  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派出军警力量,于上午10时查封了银元市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同时,多管齐下,强推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明令铁路交通事业(包括市政公用事业)一律收人民券;税收一律征收人民券;以地方为单位,首先是上海酌发实物公债;验资,像平津一样,通令各私人银行查验资金;开放各解放区间的汇兑,以老区比较坚强的货币阵地,支持南方新占领的货币阵地,使人民币在上海开始站稳脚跟。这样,政治和经济两种手段相互配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猖狂的银元风波即被平息下去。  让人民币进入上海容易,但是控制物价却很难。国民党政府用了4年时间,耗尽自己所有的黄金外汇储备都没控制住飞涨的物价。中共这个没有多少黄金与外汇储备的新生政权能迅速控制物价吗?请看更精彩米粮、棉纱、煤炭之战(又称两白一黑战争)。
  两黑一白战争策略:你落一个子,我落十个子  当时投机资本实力很强,银元之战还没有伤其根本,为了避免打击,他们将投机从金融领域转向商品流通领域,迅速掀起了又一轮物价猛涨狂潮。  从6月中旬到7月下旬的一个多月中,上海的投机商乘国民党残敌对中共政权实行武装封锁、捣乱和一些地区遭受水灾、风灾之机,砸下巨资炒作米粮、棉纱等,以米价带头,纱布跟进,带动物价全面上涨。上海米价猛涨4倍,纱价上涨1倍,同时又影响到整个华东和华北、中南等地。7月平均物价比6月上涨1.8倍。  7月27日至8月15日,陈云主持召开了华东、华北、华中、东北、西北五个大区的财经会议,商讨解决上海和全国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陈云提出,解决上海问题和稳定全国物价的关键,是抓住“两白一黑”(即大米、纱布、煤炭)。“两白一黑”中的关键又是大米和纱布,“我掌握多少,即是控制市场力量的大小”。“人心乱不乱,在城市中心是粮食,在农村主要靠纱布。”在会上,他要求加紧调运大米和棉花,设好防线,警惕新的物价涨风。上海会议后,8、9两个月,全国物价虽呈平稳态势,但投机势力却在积蓄力量,酝酿一场新的风暴。  与此同时,中共也在调兵遣将,准备粉碎投机商们的经济攻势。
  11月13日,陈云发布十二道密令:  一、以沪津两地7月底物价平均指数为标准,力求只涨2倍或2.2倍。  二、东北自11月15日至30日,须每日运粮1000万到1200万斤入关,以应付平津需要。东北及平津贸易公司须全力保证装卸车,铁道部则应保证空车回拨。  三、为保证汉口及湖北湖南纱布供应,派钱之光先到上海,后去汉口,适当调整两地纱布存量,以便行动。同时催促华中棉花东运。  四、由西北财委派员将陇海路沿线积存纱布尽速运至西安。  五、财政部须自11月16至30日于德石路北及平原省,拨交贸易部2.1亿斤公粮,以应付棉产区粮食销售  六、人民银行总行及各主要分行自电到日起,除中财委及各大区财委认为特殊需要而批准者外,其他贷款一律暂停。在此期内,应按约收回贷款。何时解禁,听候命令。  七、各大城市应将几种能起收缩银根作用的税收,于11月25日左右开征。  八、工矿投资及收购资金,除中财委认可者外,由各大区财委负责,自此电到达日起一律暂停支付。  九、中财委及各大区财委对各地军费(除去仓库建筑等)应全部拨付,不得如压。请当地党政军当局叮嘱部队后勤负责同志,不得投入商业活动。  十、地方经费中,凡属可以迟发半月或20天者,均应延续半月或20天。  十一、各地贸易公司,除必须应付门售者外,暂时不宣将主要物资大量抛售,应从各方调集主要物资于主要地,并力争于11月25日(至迟30日)完成;颈定11月底、12月初于全国各主要城市一齐抛售。为了解各地准备情况及避免抛售中此起披落,各地带将准备情况报告中财委,以便大体上统一行动日期。  十二、对于投机商人,应在此次行动中给以适当教训。为此,(甲)在抢购风盛时,我应乘机将冷货呆货抛给投机商,但不要给其主要物。(乙)等到收缩银报、物价平衡,商人吐出主要物资时,我应乘机买进。
  十二道密令归根结底无非两条,其一,最大程度收缩银根;其二,最大程度调集物资。对比国民党金圆券改制——将搜刮金银与外汇、以政治高压打击囤积居奇作为主要手段——双方对经济的认识简直不是一个档次!国民党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金银与外汇,就能稳定物价,就能稳定经济形势。而中共却能一针见血的认识到“我掌握多少(物资),即是控制市场力量的大小”认识上的差异自然导致方法与手段的差异,方法与手段的差异自然导致不同的结局。  于是,中共充分发动自己严密的组织体系,从全国范围调集物资。以粮食为例,四川就调集4亿斤到上海,东北每天运输1000万斤粮食入关,还有华北、华中、山东等解放区也源源不断运送粮食到各大城市。这次动员范围之广、调动物资之巨已经远远超过淮海战役的规模。  截止到11月底,中共调集的粮食不下50亿斤(打淮海战役调集的粮食才10亿斤),国营中纺公司掌握的棉纱和棉布达全国产量的一半,人民银行吸收了8000亿社会游资,投机商已经深陷重围而不自知,他们将大难临头了!  手握巨额物资后,中共开始动手了。
  11月20日开始,上海、北京、天津、汉口等大城市的国营贸易公司开始陆续出售棉纱。投机商一看又有棉纱放出,不管价钱多少,一窝蜂地扑上来吃进。这次国营公司在出售棉纱的同时,居然在逐步提高价格,向黑市价格靠拢。政府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难道也想利用涨价套利?他们没想到这是陈云使出的“引蛇出洞”之计,引诱投机商把手里的资金全部拿出来。  投机商根据过去的经验判断,紧俏商品一天就能涨好几轮,不但可以应付拆借利息,更可以获得暴利。他们也顾不得多想国营公司涨价的动机,不惜一切疯狂吃进,兜里的钞票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干了。银行贷不到款,就借高利贷,甚至不惜每天支付50%,甚至100%的惊人利息!  11月24日,总体物价水平到达7月底的2.2倍,这正是陈云定下的物价目标,在此价格水平上,中共通过严密计算,手里掌握的物资和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相当,中共发起总攻的决战时刻来到了!  多罗嗦一句——宋国舅手中只有几百万两黄金就敢放出狂言——政府仅靠抛售黄金就能稳定金融;而中共手握数十亿斤大米与半个中国棉纱产量还要严密计算是否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相等,直到手中物资绝对大于投资商手中可能得到的全部现金才开始动手,双方的差距真不是一点半点!  11月25日,在各大城市,国营贸易公司同时抛售纱布,并不断地调低价格。投机商开始还敢接招,继续吃进。但国营公司的物资铺天盖地而来,不仅越抛越多,后续调运的纱布整车整车通宵达旦的拉进各大城市。各个国营商店囤积的纱布堆成山一样,你敢买?砸也砸死你!  面对中共动员的压倒性的物资力量,投机商绝望了,开始抛售自己手中的纱布,抛风一起,纱价应声而跌,棉纱市场行情如雪崩一般一泻而下!上海的纱布价格一天之内下降一半,投机商血本无归。但是中共并不收手,紧接着出台三条狠追猛打的措施:第一,所有国营企业的钱一律存人银行,不向私营银行和资本家企业贷款。第二,规定私营工厂不准关门,而且要照发工人工资。第三,加紧征税。还规定税金不能迟缴,迟缴一天,就得罚应税金额的3%。三条夺命令一出,不仅参与纱布投机的资本家纷纷破产,连带许多私营钱庄也因此而大量倒闭。
  棉纱之战赢得十分漂亮。著名金融家、时任中财委顾问的章乃器,曾经十分叹服陈云对反击投机势力时的时机拿捏:“在那紧要关头,像我们这班知识分子就难免要犯主观主义的急性病。我那时曾经一再建议早点下手,对市场施用压力。然而,财经工作的负责人却是那样得沉着、坚定,认为依据通货数量和物资数量的对比,时机尚未成熟,应该再多准备一些实力。同时,不妨再从市场阵地撤退若干步,以便争取主动,进行反攻。事后的实际告诉我们,这种策略是完全正确的。经济上的反攻从11月中旬开始,以五福布为例,11月13日的行市是每匹12.6万元,比较10月31日的5.5万元,已经涨起一倍多。那就是说,倘使反攻提早半个月,两匹布吸收货币回笼的能力,就抵不了半个月以后的一匹。譬如用兵,在敌人深入到达了于我绝对有利的地形之后,一师兵就可以发挥出来两师兵的力量,就有把握可以克敌制胜了。”
  棉纱之战后是米粮之战。  上海春节后有粮价看涨的老规律,投机商在棉纱之战后大伤元气,最后决定在米粮上生死一搏。于是投机商们在春节前夕向粮食市场进军。他们筹集资金,大量囤积粮食,能买多少大米就买下多少,然后等待粮价飞涨。  但是,投机商们再次打错算盘。为了准备上海的米粮之战,中共在上海已经囤积了足够上海人吃1年半的粮食。春节过后,粮食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连续下跌!原因很简单,上海突然冒出一批国营粮店,一口气抛售了几亿多斤大米,几亿斤大米啊!那就是一座米山!这还不是中共的全部底牌,为了打赢米粮之战,中共准备了十几座这样的米山!  两战全败,投机商们血本无归。上海、天津许多投机商纷纷跳楼自杀,大量私营批发商、私人钱庄倒闭,中共用经济手段干净彻底消灭了这批投机食利阶层。上海与全国物价一下子稳定下来。  上海工商界有人曾感叹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则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  中共在经济领域的成就,连国外经济学家都赞叹不已,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就曾言“谁能解释中国在建国初期治理通货膨胀的成就,就足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中共在经济领域获得两白一黑战争的胜利,归根结底是其粮本位体制与严密的组织体系的胜利。“小米+步枪”中“小米”的威力确实不同凡响。
  再追加一点:土共的货币战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很快沦陷,于是土八路挺进山东开辟敌后根据地,很快站稳脚跟,可是,没过多久,不满八路军势力扩张太快的老蒋,开始耍无赖了,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山东土八路一下子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吗?你不给老子发法币,老子不会自己印钱啊??俺们当年印红军币,信用那是杠杠的!”  于是自1938年起,山东根据地政府自己开始发行根据地货币——俗称山东币,但山东币刚出来时就遇到问题,就是其信用比不上在市面上同时流通的法币……  根据地一幕:  “吃得真饱啊,老板,结账。”  “几位八路首长,给你们打个八折,二十元。”  “给,二十元山东币。”  “几位首长,能不能给法币啊,我给伙计发工资,去买米买菜都得使法币,山东币不好使啊。”  “为什么伙计、卖米卖菜的都只收法币呢?”  “因为法币毕竟是国民政府发行的嘛,有黄金储备,有信用,而且法币和英镑、美元挂钩,可以换外汇哦,连日伪都在沦陷区收集法币,套购外汇呢,而山东币嘛,这个……那个……,八路首长,我是不是伤你自尊了啊,这样吧,这顿饭不收钱了,当请你们的。”  “这可不行,八路军讲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更别说蹭饭吃了!”  “那首长给打个欠条行吗,以后有法币了再来还……别不好意思,日后的美国也是这样给全世界打欠条换东西的……八路军嘛,咱老百姓信得过,难道八路军还会吃饭不给钱吗??哎呀,是不是又伤你自尊了啊?”……  ………………
  于是几个八路首长打了欠条,哭着回家了……伤自尊啊,太伤自尊了,你口口声声说“八路军嘛,咱老百姓信得过”,可是为什么就信不过八路军发行的纸币呢???  八路首长回家痛定思痛:这也不能怪老百姓,山东币的确是在完全没有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凭空印出来的……可是今天的山东土八路,从首长到战士个个穷得叮当响,跟日本鬼子的战斗,能缴获几条枪、几十发子弹就很不错了,哪来的金银啊??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该怎么办呢…………  而到了国民政府实施外汇管制之后,情况更加严重了,日伪手里掌握着从沦陷区收集的几十亿法币,既然不能再用来套购外汇了,那就用来作为发动货币战争的武器,把这些钱涌进国统区、中共根据地抢购物资……  山东根据地,在一年之内涌进来几亿元法币,而当时山东年产粮油蔬果几百万吨,本来价值几千万元法币,可是市面上忽然多出来了几亿元法币,等于货币增发了十倍,但相应的粮食却没有增产十倍,结果就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产粮大省山东,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粮价一年内涨了十倍,这日子可怎么过啊…………当时八路首长的处境、心情,跟1947年的宋子文是一样的……  由于法币本来是在山东根据地合法流通的货币,所以日伪用法币打法币这一招实在是太毒,根据地政府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眼睁睁看着物资被日伪疯狂抢购走私,物价每天飞涨,老百姓怨声载道,八路军战士们紧握武器,空有杀敌之志,却根本看不到敌人在哪里……  根据地陷入了经济危机,但也出现了机遇——山东币的竞争对手法币,由于严重贬值,不再被百姓所信任了,于是根据地政府顺水推舟的禁止了法币在山东根据地流通,先把日伪发动货币战争的源头掐掉……可是百姓不信任法币,不代表他们就会信任根据地政府发行的山东币啊,如果退回到原始社会般的以物换物交易,只会令经济更加凋敝,可能不用日伪来打,山东根据地自己就垮了……
  问题是如何在没有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建立起山东币的货币信用呢,土八路里面没有哈佛、耶鲁的高材生,再说就算有,哈佛、耶鲁也没有教过这些完全不符合西方经济学原理的东西啊……当时山东根据地工商局局长兼货币政策主持人,是薛暮桥,其在根据地政府的作用,大概相当于年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宋子文,但是这位薛局长却只有小学文化,要比学历,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宋院长那是没法比的。  但是小学文化的薛部长偏偏有奇招。  山东根据地政府宣布了全新的货币政策:山东根据地只允许山东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流通,原先使用的法币、金银全部禁止流通,并按市价兑换成山东币;今后每发行100元山东币,工商局会用其中50元用来购买大米、棉花、棉布、花生、食盐、花生油等农产品与生活物资,作为山东币发行的物资储备,其余50元则进入市场流通,根据地政府承诺以后无论谁拿着山东币,如果在商店买不到这些物资,都可以到工商局按政府规定的平准价格换取到一定数量的大米、棉花、棉布、花生、食盐、花生油等等,因为山东币与这些物资是挂钩的……  今天我们看财经新闻,通常是这么说的:“今天人民币的外币兑换官方牌价:兑美元7比1,兑欧元10比1,兑英镑11比1,兑日元1比8……美元最近快速贬值,预计未来处于下跌通道,大家手上有美元的快抛……”……  而如果你身处当年的山东根据地,你听到的财经新闻是这样的:“今天山东币的物资兑换官方牌价:兑大米7比1,兑花生油10比1,兑棉布11比1,兑花生1比8……最近两月花生涨价两成,黑市价更是涨了三成,连带花生油也涨价了,乡亲们,要多赚钱今年得多种花生啊,赶紧的……”
  山东根据地政府宣布了全新的货币政策:山东根据地只允许山东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流通,原先使用的法币、金银全部禁止流通,并按市价兑换成山东币;今后每发行100元山东币,工商局会用其中50元用来购买大米、棉花、棉布、花生、食盐、花生油等农产品与生活物资,作为山东币发行的物资储备,其余50元则进入市场流通,根据地政府承诺以后无论谁拿着山东币,如果在商店买不到这些物资,都可以到工商局按政府规定的平准价格换取到一定数量的大米、棉花、棉布、花生、食盐、花生油等等,因为山东币与这些物资是挂钩的……  山东老百姓们发现,这个充满创意、独一无二的山东币,虽然没有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做准备金,但其币值却很稳定,市场物价也很稳定……因为根据地工商局手里掌握着大量物资,如果发现社会物价上升,说明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少了,而流通的货币多了,有通货膨胀的危险,工商局就向市场出售储存的大米、棉花、棉布、花生、食盐、花生油等等,回笼货币,平抑物价;而如果发现物价下降,说明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多了,而流通的货币少了,这样会谷贱伤农的,根据地政府就增发货币,开动印钞机印钱,收购大米、棉花、棉布、花生、食盐、花生油等等物资,充实库存……通过大量物资储备、控制货币流通数量的创新货币政策,山东根据地政府的山东币,实现了与实行金本位的美元一样的币值稳定、物价稳定……在几十年后,西方经济学家佛里德曼才提出相似的货币经济学理论,而在这位大经济学家还在念大学时,山东土八路已经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了……  山东币,终于成为了山东根据地百姓放心持有的专属货币了,市场物价稳定,商业贸易越来越繁盛,人们生产积极性越来越高,经济越来越好,老百姓们很满意啊……  山东根据地政府就更满意了——终于可以自己印钱自己花了,从此政府日常运作开销、购买军需、军费开支全都不成问题了,不用看国民政府的脸色了,更不用怕日伪的货币战争了,而且,还有财政余力支援附近的兄弟根据地、和在陕北穷山沟里的中共中央了……
  详细说明?  
  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金融运作越来越有经验,现在轮到山东土八路开始准备要向日伪发动八路版的货币战争,报上次的一箭之仇了……  山东靠海,所以随着势力、地盘不断扩张,山东根据地政府掌握了一种战略资源——海盐……  食盐,是人类生活的其中一种必需品,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政府重点管控的关键资源,山东土八路当时控制了山东所有的海盐盐场,也等于是控制了山东周边区域的食盐供应权,包括沦陷区……  另外山东盛产花生,出产的花生油香浓好吃,而食用油也是人类生活的其中一种必需品,山东土八路当时也等于是控制了山东周边区域的花生油供应权,包括沦陷区……  掌握了这两种战略武器,小学毕业生薛局长开始筹划他的货币战争计划了……
  首先,把之前在食盐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转手倒卖的二道盐贩子全部清除,由工商局取而代之,从此食盐全部由工商局属下的商店统购统销,无论是谁,要买卖食盐必须经过工商局……  然后,工商局把花生油也纳入了统购统销的范围……我们可以用今天时髦的经济学名词来给山东根据地工商局起外号——“食盐垄断托拉斯”“花生油欧佩克”……  一切准备就绪后,“食盐垄断托拉斯”“花生油欧佩克”宣布,从今天起,无论谁要购买山东的食盐、花生油,都必须使用根据地政府发行的山东币……  根据地的百姓倒是没所谓,反正早已经习惯用山东币买东西了,可是日伪占领区那边马上就傻眼了……之前日伪占领区那边的商家都是通过地下的二道贩子购买根据地里的食盐、花生油的,用法币、用汪伪发行的伪币、甚至硬通货,什么都行……上次货币战争用海量法币套购根据地的物资,日伪还在回味无穷呢……之前发现根据地在打击二道贩子,实行食盐、花生油专卖的时候,日伪那边的商家就觉得有点不对,然后现在才发现,这个薛局长真不简单啊,我到哪里找山东币来向你买东西呢……
  对于沦陷区商人的“困境”,根据地政府及时给出了解决方案:  “笨蛋啊,你卖一些中共需要的物资给根据地政府,然后根据地工商局付给你们山东币不就行了吗?你们就可以用来买食盐、花生油了嘛,而且算起来价钱比以前更便宜了呢……”  “那根据地需要一些什么货呢??”  “什么钢材啊,医疗器械啊,药品啊,你有多少我吃多少,不就是山东币吗,就是咱家印出来的啊……”  “可是钢材、医疗器械、药品什么的都是日伪禁止向根据地输出的管控产品啊……”  “那是你们的问题,这是我们的山东币,想要就拿钢材、医疗器械、药品来换,然后再来买我们的食盐、花生油,不干拉倒……”  “可你们的山东币只是用纸张、油墨印刷出来的,基本是零成本,就这么来换我们的钢材、医疗器械、药品这些紧俏商品,你们也太占便宜了吧……”  “滚你的,就算钢材、医疗器械是紧俏商品,但我们还有其他渠道弄到这些东西,就算弄不到,我们没有这些紧俏商品又不会死,你们就试试平日吃饭、炒菜不加食盐、不用油吧,应该也不会死的……”  “大哥,别走啊,这生意我做,我做了……”
  不久之后,日伪惊恐的发现,不知为何针对根据地的贸易制裁完全崩溃了,各种原先被严令禁止向根据地输出的管控商品,源源不断的被沦陷区的商家向根据地贩卖,换回山东币,而这些商家,正是上次货币战争里,配合日伪向根据地输入海量法币,抢购物资的人……  怎么回事,怎么这帮墙头草全倒戈了??日伪政权下令在与根据地的交界处加强巡逻检查,可是,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日伪投降,他们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日伪的巡逻队不是没截获过这些管控产品,但都是收了钱后就放行了,这无关他们是否尽忠职守的问题,关键是,这些巡逻队就算不关心百姓的死活,但他们很关心自己能不能吃上盐、吃上花生油啊……  结果,山东币开始在山东根据地周边的沦陷区全面流通,沦陷区内从商家到平民,都把商品卖给根据地,换回大量的山东币储存起来,以备购买山东食盐、花生油之用,而且由于山东币的信用好,即使是那些暂时不需要购买食盐、花生油的人,也会兑换大量山东币存起来,以便保值……就这样,人民币的前身——山东币——成为了周边地区的储备货币……  小学毕业生薛局长的这个货币战略,其实跟今天的美元战略是一样的,就算以后美国把所有军队都缩回本土,减少军费开支,只要中东石油依然用美元结算,美元就可以继续保持国际主流储备货币的地位……
  最后加一个旧闻:18亿亩耕地红线。  当时那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称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耕地保护会导致房价大涨。  TMD,其心可诛!心可诛!可诛!诛!  美国福特基金会,这些什么狗屁基金会一定要小心防范,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他们的目的是从中国找他们的代理人,要和平演变中国,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依旧不死,一定要睁大眼睛!
  @剑兰八十一
19:05:08  最后加一个旧闻:18亿亩耕地红线。  当时那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称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耕地保护会导致房价大涨。  TMD,其心可诛!心可诛!可诛!诛!  美国福特基金会,这些什么狗屁基金会一定要小心防范,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他们的目的是从中国找他们的代理人,要和平演变中国,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依旧不死,一定要睁大眼睛!  -----------------------------  你这个观点不对吧?建设用地有很多,只是没有放出来。耕地如果被占用了,就很难恢复,如果咱们的粮食不稳定,绝对是大问题
  好贴,赞了
  怀念老一辈共产党。
  @剑兰八十一
18:11:53  王云五就职财长,踌躇满志,迅即秘密投入到币改计划的研究中去,自称“无日不是念兹在兹”。他首先分别问议财政部的主管人员,令其检呈有关币改的旧案和意见。为了保守秘密,不使财部人员知晓这些做法与币改有关系,王云五故意作出只听取意见的样子,不表示个人看法。他还对秘书处资料室所剪贴保存的历年国内关于币改的七、八十种资料,一一阅读和归纳。费尽一番心思后,王认为“改革币制,一方面固然必须尽力搜求获得可能控......  -----------------------------  码了
  国民党经济的确崩溃了,这不是一个单一的货币政策,或者经济政策,能够决定的。
  @爬墙等红杏耶
19:34:05  国民党经济的确崩溃了,这不是一个单一的货币政策,或者经济政策,能够决定的。  -----------------------------  当然,这里我只是找了一小段。其实我觉得这个时候,什么货币政策都没有用了,东北、华北、华东的产粮区都在我党手里,我党又不允许粮棉流入国统区,没有粮棉,什么政策都没有用。上海是个消费区,不是生产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爬墙等红杏耶
19:34:05  国民党经济的确崩溃了,这不是一个单一的货币政策,或者经济政策,能够决定的。  -----------------------------  @剑兰八十一
20:07:58  当然,这里我只是找了一小段。其实我觉得这个时候,什么货币政策都没有用了,东北、华北、华东的产粮区都在我党手里,我党又不允许粮棉流入国统区,没有粮棉,什么政策都没有用。上海是个消费区,不是生产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  这也不对,江南也是粮食产区。  抗战14年、8年中,东北、华北也不在国统区,国统区只有区区西南西北小半壁江山,  不是也木有崩溃吗。
  @剑兰八十一
19:05:08  最后加一个旧闻:18亿亩耕地红线。  当时那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称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耕地保护会导致房价大涨。  TMD,其心可诛!心可诛!可诛!诛!  美国福特基金会,这些什么狗屁基金会一定要小心防范,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他们的目的是从中国找他们的代理人,要和平演变中国,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依旧不死,一定要睁大眼睛!  -----------------------------  @找个相伴一生的人
19:19:27  你这个观点不对吧?建设用地有很多,只是没有放出来。耕地如果被占用了,就很难恢复,如果咱们的粮食不稳定,绝对是大问题  -----------------------------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教授在会上指出,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曾经发生严重的饥荒。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于五十年前,国内国外的条件和环境全都变了。国内已经解决了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是微乎其微的。“可是我们的粮食政策还立足于饥荒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假定上。”  上面就是他的话,粮食不像衣服,少穿一件,穿差一点,没什么事情,也不像房子,住的小一点,住的差一点也没有什么,可是粮食是一天不吃就不行,并且还有不短的生产周期,一万个人里,有一百个,哪怕就是几十个挨饿,粮食就会发生哄抢。而18亿亩耕地,则必须把情况想到最坏的情况,不能有任何侥幸。万一哪一天几万人挨饿了,全国十几亿人都不得安宁。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幸亏上面的人没有听那个家伙瞎BB。
  @剑兰八十一
18:11:53  王云五就职财长,踌躇满志,迅即秘密投入到币改计划的研究中去,自称“无日不是念兹在兹”。他首先分别问议财政部的主管人员,令其检呈有关币改的旧案和意见。为了保守秘密,不使财部人员知晓这些做法与币改有关系,王云五故意作出只听取意见的样子,不表示个人看法。他还对秘书处资料室所剪贴保存的历年国内关于币改的七、八十种资料,一一阅读和归纳。费尽一番心思后,王认为“改革币制,一方面固然必须尽力搜求获得可能控......  -----------------------------  @暗黑山
19:31:50  码了  -----------------------------  草蒋介石他妈的逼。
  @爬墙等红杏耶
19:34:05  国民党经济的确崩溃了,这不是一个单一的货币政策,或者经济政策,能够决定的。  -----------------------------  @剑兰八十一
20:07:58  当然,这里我只是找了一小段。其实我觉得这个时候,什么货币政策都没有用了,东北、华北、华东的产粮区都在我党手里,我党又不允许粮棉流入国统区,没有粮棉,什么政策都没有用。上海是个消费区,不是生产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  @爬墙等红杏耶
20:15:32  这也不对,江南也是粮食产区。  抗战14年、8年中,东北、华北也不在国统区,国统区只有区区西南西北小半壁江山,  不是也木有崩溃吗。  -----------------------------  据日《益世报》载:河南荒地达30%,湖南荒地达40%,广东荒地达40%。1947年情况仍不见有明显好转,到1948年,情况则进一步恶化,土地抛荒由局部地区发展到整个国统区,荒芜的耕地在各省中分别占耕地面积的20%到40%。  土地荒芜造成粮食大幅度连续减产。“1946年国统区农业生产较抗战前减产约8%到12%,1947年比1946年又减产33%到40%,到1948年,农业生产继续下降,比战前减产40%以上。”  “1947年,当表面上国民党对领土的控制达到了战后时期最大程度时,中央政府的各种土地税只征得3800万市担粮食,这等于1942年征收量的57%。而那时,国民党的控制地区主要限于西部的省份。”  “1946年10月,国统区饥民已达一亿。同年12月,河南、广东饥民(就达)三千万人。”“农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人以树皮、野草、观音土充饥,甚至卖儿卖女,全家自杀。广大农村饥民遍野,饿莩载道,1946年,饿死1000万人,1947年,饥民达一亿以上”。人们为躲避饥荒便纷纷外出逃难,“1948年,4800万人——大约每10个中国人之中就有一个——是逃难者”。
  继续  
  外战外行,内战也外行,打仗不行,搞经济也不行  这就是国民党,一群饭桶
  @剑兰八十一
19:05:08  最后加一个旧闻:18亿亩耕地红线。  当时那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称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耕地保护会导致房价大涨。  TMD,其心可诛!心可诛!可诛!诛!  美国福特基金会,这些什么狗屁基金会一定要小心防范,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他们的目的是从中国找他们的代理人,要和平演变中国,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依旧不死,一定要睁大眼睛!  -----------------------------  @找个相伴一生的人
19:19:27  你这个观点不对吧?建设用地有很多,只是没有放出来。耕地如果被占用了,就很难恢复,如果咱们的粮食不稳定,绝对是大问题  -----------------------------  @剑兰八十一
20:21:05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教授在会上指出,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曾经发生严重的饥荒。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于五十年前,国内国外的条件和环境全都变了。国内已经解决了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是微乎其微的。“可是我们的粮食政策还立足于饥荒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假定上。”  上面就是他的话,粮食不像衣服,少穿一件,穿差一点,......  -----------------------------  那个人就是个祸害,粮食危机在微乎其微,也是有可能饿死人。如果中国发生粮食问题,粮价会快速上涨,早几年豆油上涨的问题就是警示。如果没有约束普通百姓怎么办?
  说的直白些,现在的钱就是纸,只有附在实物上才有价值。看着说人民币要变纸的就好笑,产能过剩,现实的实物供应足够大,怎么大贬。
  @剑兰八十一
18:36:57  棉纱之战后是米粮之战。  上海春节后有粮价看涨的老规律,投机商在棉纱之战后大伤元气,最后决定在米粮上生死一搏。于是投机商们在春节前夕向粮食市场进军。他们筹集资金,大量囤积粮食,能买多少大米就买下多少,然后等待粮价飞涨。  但是,投机商们再次打错算盘。为了准备上海的米粮之战,中共在上海已经囤积了足够上海人吃1年半的粮食。春节过后,粮食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连续下跌!原因很简单,上海突然冒出一......  -----------------------------  共产党有自己的经济学:  货币和实物有一个对应比例!
  @剑兰八十一
18:43:39  山东根据地政府宣布了全新的货币政策:山东根据地只允许山东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流通,原先使用的法币、金银全部禁止流通,并按市价兑换成山东币;今后每发行100元山东币,工商局会用其中50元用来购买大米、棉花、棉布、花生、食盐、花生油等农产品与生活物资,作为山东币发行的物资储备,其余50元则进入市场流通,根据地政府承诺以后无论谁拿着山东币,如果在商店买不到这些物资,都可以到工商局按政府规定的平准价格换取到......  -----------------------------  实物货币政策牛!
  精彩!
  如果共产党光做政治动员是无法保障战争胜利的,中国农民历来都是只看眼前一亩三分地的,没有切实的经济利益,没有什么农民会理睬你的。毛主席的伟大就在于把农民从革命的看客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手段无它,给予农民看得到的实际利益。
  @找个相伴一生的人
22:37:52  说的直白些,现在的钱就是纸,只有附在实物上才有价值。看着说人民币要变纸的就好笑,产能过剩,现实的实物供应足够大,怎么大贬。  -----------------------------  听说中国的软妹币发行总量,是根据中国的工业品生产总量决定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4月23日占领南京,5月27日攻取上海,6月5日下令禁止金圆券流通。国民政府逃往广州后,仍继续发行金圆券,但“多数地方已不通用,即在少数尚能通用之城市,其价值亦逐日惨跌,几同废纸。”甚至广州,“所有交易非港币莫属,金圆券则完全拒用。鉴于”恢复金圆券之信用殆不可能,改革币制似已无可避免,“广州国民政府重演故伎,于7月3日停发金圆券,改行银元券(注:一种更短命的纸币, 日停发。),发行仅10个月的金圆券就此收场。  蒋介石在1948年10月曾声称:“共产党最怕两件事,一个是世界大战,而明年大战就可爆发;再一个是改革币制,稳定经济。”事实证明, 世界大战爆发只是蒋介石的一厢情愿,而金圆券改制不过是国民党经济奄奄一息使用的一剂虎狼药。此药不仅没能挽救国民党的经济,反而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毁灭。此药一下,国民党已经生机断绝。  金圆券唯一的作用,只是为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守刮了大量金银。据中央银行统计,全国在金圆券改制期间共收黄金1677000两,美元元,港币元,银元元,白银8881000两,这些金银与外汇后来绝大部分都运到台湾。  国民党搜刮的金银外汇大部份来自于城市中产阶级与升斗小民。由于金圆券改制失败。民众用真金白银换回来的只是一堆废纸。仅此一项可以想象民众对国民党政权的愤怒!  国民党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淮海战役”遭遇惨败,那么中共呢?他们支撑规模宏大的解放战争的经济基础是什么?他们又用什么手段来赢得另一场经济领域的“淮海战役”的胜利?
  棉纱之战后是米粮之战。  上海春节后有粮价看涨的老规律,投机商在棉纱之战后大伤元气,最后决定在米粮上生死一搏。于是投机商们在春节前夕向粮食市场进军。他们筹集资金,大量囤积粮食,能买多少大米就买下多少,然后等待粮价飞涨。  但是,投机商们再次打错算盘。为了准备上海的米粮之战,中共在上海已经囤积了足够上海人吃1年半的粮食。春节过后,粮食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连续下跌!原因很简单,上海突然冒出一批国营粮店,一口气抛售了几亿多斤大米,几亿斤大米啊!那就是一座米山!这还不是中共的全部底牌,为了打赢米粮之战,中共准备了十几座这样的米山!  两战全败,投机商们血本无归。上海、天津许多投机商纷纷跳楼自杀,大量私营批发商、私人钱庄倒闭,中共用经济手段干净彻底消灭了这批投机食利阶层。上海与全国物价一下子稳定下来。  上海工商界有人曾感叹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则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  中共在经济领域的成就,连国外经济学家都赞叹不已,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就曾言“谁能解释中国在建国初期治理通货膨胀的成就,就足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中共在经济领域获得两白一黑战争的胜利,归根结底是其粮本位体制与严密的组织体系的胜利。“小米+步枪”中“小米”的威力确实不同凡响。
  土共也有高人啊
  曾山薛暮桥  
  这就是经济学核心,后面的什么债券股票期权都是投机倒把的玩意,中共好好经营实体经济并保持发展,就能赢天下  
  当时在上海主持工作的饶漱石怎么依据都不提啊?而且饶也是山东根据地的负责人,山东币也是在他主持山东工作期间搞起来的。
  山东根据地政府自己发行的“山东币”……_经济论坛_天涯论坛    楼主:@fangzi 时间: 09:49:00   当年的红军开始长征。苏区的中央银行也在长征的队伍中。这个银行只有十几个工作人员,带着笨重的印钞机,还有苏区银行印的钞票,俗称“红军币”,还有一些是红军缴获的黄金、珠宝、银元等战利品,也算是苏区银行的准备金。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时,随着战场上的胜利,形势有所转机。遵义会议前后,红军在遵义停留了10天左右。高层在开会,基层却在忙别的事。  当时的遵义约十几万人口,是长征途中较为富裕的地区。红军准备利用在遵义停留的机会,补充各种给养。对于当时中国各地的其他军阀军队来说,补充给养基本上就是抢拿百姓的物资,连法国大革命后的拿破仑军队也是如此。但红军不是土匪,是穷人的军队,不抢拿百姓的东西。红军的银行可以自己印刷“红军币”,可以用它向百姓购买物资。然而,遵义并非苏区根据地,老百姓不愿收“红军币”…………  怎么办?红军银行通过调查得知,遵义地区的食盐非常昂贵,原因是,食盐供应被几个大财主垄断了。红军便采取了最拿手的“打土豪”政策,没收了大财主的食盐,在遵义市到处贴出布告“红军以低廉的价格大量供应食盐”。这个举措满足了当地绝大多数百姓的需要,因而也深得人心。但是,红军银行的布告同时指出,只有用“红军币”才能购买食盐…………  这个政策是不是看上去很眼熟啊???它简直与与今天美国的货币政策一模一样。美国说服中东产油国,决定用美元结算石油,实际上就是制造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大家都需要美元,便用自己的产品换得美元,再去购买石油……红军银行在上世纪30年代就这么做了:百姓必须用“红军币”购买便宜的食盐,就是在市场上制造对“红军币”的需求。虽然红军可以用黄金、银元直接购买物资,但是,当地百姓由于没有同红军打过交道,又怕得罪国府,不愿把东西卖给红军很正常。而食盐是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它造成了大范围的普遍需求。  由于百姓需要用“红军币”购买便宜的食盐,并且想多买一点储存起来,以备将来又升价,因此,百姓们便踊跃将自己的粮食、布匹等物资卖给红军,换取“红军币”,再去购买食盐。红军由此得到了充足的给养补充。但是,这里有一个大问题。如果红军永远在遵义,“红军币”便可以永远在遵义流通使用,百姓不会有什么损失。然而,红军只在遵义停留十来天,等红军走了以后,老百姓手里还有多余的“红军币”怎么办?如果红军一去不返,百姓手里多余的“红军币”等于是红军留下的白条,能不能兑现,谁都不知道。这种担忧,就正是类似当今人们对于美元的担忧:当初以真实的财富换来的纸币白条,未来还能换回同样的真实财富吗?红军如果利用食盐与“红军币”挂钩的政策,换得大量物资,留下大量的“红军币”,等于是欠了当地百姓的债,虽然这对处于困难之中的红军是有好处的,但是,这会严重影响红军的声誉。  当时红军银行的行长是毛泽民,在得知红军即将离开遵义时,毛泽民决定,再次广贴布告宣布:凡是百姓手里有多余“红军币”的,都可以到红军银行兑换成银元。红军银行十几个人手,就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完成了“红军币”从发行到回笼的全部过程。毛泽民领导的红军银行的这个决定比当今美国政府要高尚很多,它既在经济上维护了民众的利益,也在政治上维护了红军的声誉。所谓信用,既是经济的,也是道德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只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维护百姓的利益,从这个举动上就能看出来……  地球上其余五分之四人口的信任问题暂时先不说,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占地球上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老百姓,对中共发行的纸币是怎么产生出这样近似宗教虔诚般的信任的,当年的他们怎么就不信任老蒋发行的法币呢,老蒋外有美国的经济支持,内有全国的金银、外汇储备作法币的准备金,怎么看也比中共印的纸币值得信任吧……而且老蒋手下搞金融的全是欧美留学回来的高材生,怎么看也应该比中共这群土老帽高明啊……………………
  北海银行从1938年诞生到1948年退出历史舞台,走过了11年的光辉历程,共发行各种版别纸币100多种,在对敌开展经济斗争、发展解放区经济、保证部队供应、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革命金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后,日伪“联合准备银行”的“联银券”在山东敌战区充斥市场,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币值急剧下跌,奸商巨富乘机滥发票券,大发国难财,给根据地建设、军队供给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1938年春,为了保证军、政开支,中共胶东特委决定在抗日根据地创建自己的银行,发行自己的纸币,并通过关系冒死从敌占区偷运进了“钞票印版”和币纸。同年12月1日,“北海银行”正式在掖县(现莱州)成立,开始发行北海银行币。  北海银行自建立起,就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随着敌伪的进犯,北海银行先后随军队从诞生地掖县转移到黄县(现龙口)、莱阳、莱西等地。1940年10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临沂成立山东北海银行总行,并相继在省内各区和省界边区设立分行,原胶东北海银行改称为北海银行胶东分行。山东北海银行成立后,很快建立起独立的银行组织体系,并成功地领导了根据地“排斥法币”的斗争,形成了独立的北海币体制,从经济上有力地支持了全国抗战。  抗战胜利后,北海币成为山东解放区和华中各解放区的法定货币,为山东解放区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北海银行、华北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三行合并,组建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后,对山东解放区发行的北海币以1:100比价进行回收。至此,北海银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LM901
21:35:00  曾山薛暮桥    —————————————————  我擦嘞,这才是人中龙凤,其貌不惊,却能统化万人,御敌于无形。佩服!  
  果断收藏
  先收藏慢慢看
  对山东军事工作的意见〔1〕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六日)
  徐朱,黎江并告陈罗,黄,朱彭,杨,左,傅陆〔2〕:
  关于山东工作,除中央电示外,特提供下列意见:
  (1)山东工作在同志们艰苦创造中,已获得巨大的成  绩,没有八路军和没有足够数量的具有军队经验的干部帮助
  条件下,地方党已经单独创造出较有战斗力走向正规化的军
  队,它将成为坚持山东抗战的主力军。
  (2)努力扩大山东纵队,努力整训工作,以求迅速地  正规化。用军队掩护、协同地方党,广泛地组织地方武装,  以便钳制敌人。逐步补充主力,使主力从地域性上解放出来,  以便应付较大战斗。  (3)建立正规的供给制度。临时食之于民的办法不能
  持久,而且影响部队的作战及正规化。胶东银行〔3〕可发
  纸币,兑成其他的纸币供给鲁南及其他地区之用。在取得政
  权后发行流通券及收粮、收税,以便有解决军队给养的长远
  计划。
  (4)健全政治机关的工作,加强其与各支队的联系,  明确军队的组织原则(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的又是中  国人民的武装,不是统一战线的武装),一切最重要的干部,  应当由党员充当。纠正军队中不正当的民主作风及地方党  工作作风。  (5)提高党支部及党员作用。支部不但是发展党员教  育党员的学校,而尤其应当成为连队的坚强堡垒。每个党员  不仅是模范战士,而同时是非党群众的领导者。  (6)山东纵队中知识分子的干部很多,应当好好地教  育这些干部,纠正其弱点,坚定其革命立场。我们提议山东
  纵队应当以一批知识分子干部拨给一一五师,而一一五师则
  拨一批有军事经验的干部给山东纵队,这对双方工作都有很  大益处。  (7)与一一五师靠近的部队,可与一一五师建立联系,  组织干部参观团,吸收主力部队的经验。一一五师对于拨二  千五百人给山东纵队,应当郑重其事地组织。对所拨干部与  战士,应当给以很好的教育与解说工作。  (8)对于已编入八路军的过去佛教会的武装之工作,  应加以研究。一般地说,应当同化它,把宗教的武装变成进  步的武装,建立这些武装中的党的组织,但应慎重和有步骤,  以免引起反叛。  毛 王 滕 谭
  十二月六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
  〔1〕 这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军委总政  治部主任王稼祥、军委参谋长滕代远、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  给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政治委员朱瑞和八路军山  东纵队政治委员黎玉、政治部主任江华的电报。  〔2〕 陈罗,指陈光、罗荣桓,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  一一五师代师长和政治委员。黄,指黄克诚,当时任八路军  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政治委员。朱彭,指朱德、彭德怀。  杨,指杨尚昆,当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左,指左权,  当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傅陆,指傅钟、陆定一,当时分别  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和副主任。  〔3〕 胶东银行,指北海银行胶东分行。北海银行是  抗日根据地银行之一,一九三八年八月成立,总行设山东掖  县。一九四●年春总行迁至山东临沂,在渤海、胶东设分行。  发行纸币为北海币。
  简直就是现代股市庄家大战的翻版。  
  谁说中国共产党不懂经济的?  
  学习学习
  这个帖子不就是旗大的么?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绿接地线套什么定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