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树病娇前头万木春春打三个数字是什么

三个乳腺癌的故事:病树前头万木春
临床上,女性乳腺癌患者是最为常见的,乳腺癌的发病率高,也相对容易控制,故美国的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4%。但由于多数乳腺癌是明显受制于激素的,影响因素也多,8~10年以后复发的并不少见;再加上女性通常更为细腻、敏感,情绪好波动;滋生的临床问题也多。对于这种情况,愿特别强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经治了数千例乳腺癌患者后,事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能够“柳暗花明”,准健康地活下去。关键在于能否坚持合理且持续治疗,有效地调整生活方式(包括个性、情绪及应对模式等),同时实施必要的追踪、监控、防范措施等。
在此,我介绍三个比较有意义的乳腺癌案例,也许会有启示。
刘凤香,住南昌青山湖区青春家园。2004年患上乳腺癌,出现了3次转移,但她不向命运低头,以坚强的毅力抗争着;且乐于助人,被喻为癌症病友的“止痛片”,在她的关怀下,许多病友重拾生活信心。故在南昌患友中,她被尊称为“刘姐”,享有盛誉。
那年7月,她被确诊为乳腺癌,开始,经过痛苦的化疗后,癌症并没有控制住,反而扩散至脊椎,“我觉得治疗对于我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就站在窗户前准备跳下去”!她自己曾痛苦地回忆说。但是亲人的关怀和鼓励,促使她选择了坚强。她含泪在日记本上写下“我要挺住!”由于优化了化疗方案及她积极配合,病情一度有所控制。但几个月后,家人还来不及庆幸,却发现已向双肺转移,她不得不再次化疗。这次化疗把她彻底打趴了,回家上5楼,正常人一两分钟就能上,坚韧不拔的她却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显然,化疗难以为继了。更为麻烦的是,肺内病灶依然没有消失的同时,06年5月,她又发现第六颈椎骨出现新转移灶。又一次面临困厄的她,思忖着“2年时间,又是手术,又是9次化疗、20多次放疗,癌症还是转移了,放弃吧,还有什么希望呢?……”
她有一批患友,常一起在公园练功。一次聊天中,一位患友推荐她不妨服用一些我研发的抗肿瘤中药片剂,无奈中,她开始试用。三个月后的11月份复查,居然第六颈椎明显修复,病灶淡化,几乎看不到了。这时,她有了一丝信心。2007年,她清楚地记得我去南昌会诊的日子。那天,很多人找我会诊了,她也是其中的一位。她的回忆录里写道:“1月27日,何教授看了我的片子及病理报告后说:‘你的病情在我的手中不算是最重的’,便一下有了信心,兴奋得不得了!抱着患友说:‘我们有救了!’且大声喊出来了。”3个月再复查,进一步修复性改变,更加坚定了信心;07年6月,再一次查CT,这次重点查肺,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几乎看不清了。从那以后,“刘姐(我也如此昵称她)”一直很好,非常稳定,骨与肺部都控制良好,病灶完全消解了,可以说临床痊愈了!
她第一次来找我看病,我还依稀记得,当时她述说胸椎到胸前部疼痛不适,我怀疑可能是高位胸椎压迫神经根之故,对症处理后三四个月,症状消失。此后的十余次看病过程中,她从未述说过一点不适。而且,奇特的是,她仅仅借助中医药,没用其他方法,肺骨转移都被有效控制了。有很多人误认为骨转移是癌症的绝对晚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其实,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目前,包括中医药在内,对骨转移的控制是有不少有效方法的。至于“刘姐”,她放疗中病情还在进展,纯用中医药却有效加以控制,其中有一个重要特点不宜忽视:那就是她自我心理的调整,全身心地重新投入她想投入的生活中,不被癌症所击败。
第二位,林老师,现年68岁,温州某技校教师,一位曾经的晚期乳腺癌,两肺转移而现在居然完全痊愈者,我的一位很好的老病友加老朋友。
她1994年6月,49岁时确诊为晚期乳腺癌。她还清楚记得是端午节那天,在温州第一医院做的右乳腺癌超根治术,将胸大肌、胸小肌、内乳淋巴结、腋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及部分软肋骨都摘除的手术。考虑到已是晚期,当地医生建议到上海进一步治疗。术后一周便到上海肿瘤医院做放射治疗,并进行化疗,愈后情况尚可。但2001年3月,林女士不小心感冒了,最初,她没放在心上,吃了些感冒药。但这次感冒很顽固,咳嗽很厉害,几星期都没好,一种不详的预感萦绕在她心头。经温州第一医院CT检查,发现两肺癌转移。当时她及先生都吓懵了!当地医院说这边治不了,去上海试试吧!她们旋即托人在上海租了房,3月20日就赶到上海胸科医院,经过四个疗程化疗(据要求还必需继续化疗),因为血象指标都太低了,呕吐很厉害,吃不下饭,身体极度虚弱,难以再承受。这时,胸科医院的一位大夫告诉她们,中医药在调理身体和控制晚期肿瘤上有一定优势,劝他们不妨试试。于是,她在老病人的介绍下,找到我们,开始了中医药治疗,而且,从那以后,她认准了中医药,走上了中医康复的不归路。除必要的检查外,她几乎不再利用西医学方法。有趣的是,约一年后,到2002年底的CT检查,病灶已完全消失,后经十几次CT、MRI(磁共振成像)复查,肺内完好如初,似乎不曾有过损伤。现在已经是发病后的第19个年头,转移后的第12个年头了。林老师尽管已近7旬,仍然神采奕奕,声音洪亮,快人快语,丝毫看不出曾经是位几次游荡在鬼门关旁边,死里逃生者。她除了肯定中医药治疗康复的特殊意义外,还经常寄语新患者:一、患了癌症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盲目乱来,要合理治疗;第二、本人的精神千万不能垮;第三、亲戚朋友的关怀至关重要。她还强调:康复中要特别注意合理饮食和生活调理,避免疲劳,适当进行力所能及的身体锻炼等以提高自身的体力。
第三位也早已成了我的老朋友,一家都和我很熟悉了。她和我是同龄人,知青,插队江西后回上海,在某银行做财务,96年确诊为左乳腺癌,在上海的一家著名医院做的手术及后续治疗。手术中发现多发性淋巴转移(11/14),然术后做了两次化疗就没法再做下去了,血象不支持,血管损伤厉害,脸色发青,肝损伤,虚弱不堪……她的先生是位领导,主治医师对他摊摊手,无奈地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了!这让她先生绝望了。她先生插队落户的“插兄”与我是中学同学。所以,几近周折,找到了我。当时,我印象很深,开着车接我会诊时,车在高架上,她先生一言不发,只有一句话:“知道也没有办法了,我这只是最后尽尽义务了,也不抱多大希望了……”说此话时,我侧面瞟过去,他眼里噙满了泪珠。我看到她实际情况时,却并不悲观。我帮助他俩做了个决定:不再考虑化放疗等创伤性治疗了,一心一意中药调整。尔后,一年、两年、五年过去了,她情况越来越好,生龙活虎,又恢复了工作(现已退休),但一直在康复治疗中。
到了,2008年,也许是闲着无聊,也许是鬼差神使,她心血来潮,在小区做体育锻炼,努力去拉健身器,可能用力过猛(乳腺癌患者术后手臂禁止剧烈活动,以免伤口拉伤或诱发远端水肿),回家就觉得左手臂有钻心样疼痛,不久发现原伤口开裂,流出脓水。因为她当时是根治术,开刀的伤口很大。开始,她还没太在意,过两天发烧了,这时,有点急了。到了医院,用了吊瓶(抗生素),体温仍一时未退。然后就敦促她先生来找我咨询(她那时已经住院)。当时,我很谨慎地对她先生说:“左臂伤口我相信是可以处理的,不妨找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外科大夫!最担心的是她很可能因此促成转移,特别是肺内的转移……”果然,他们请来上海中医门诊部的一位资深的中医外科女大夫,不断以外敷药治伤口后,伤口倒真的一点点收口了。但我的预测却一语成籖:不久,她出现了剧烈咳嗽,一查,发现两肺密密麻麻的小转移灶(满天星)。此时,医生会诊后与其先生商量了,明确地说:“你现在没有选择了,只能给她大剂量化疗试试。但恐怕效果也不会好……”她先生追问:“化疗有多大把握?”医生答曰:“也许化疗能拖延她6~9个月,不化疗或许很快就走……”
焦虑至极的她先生出了医院就直奔我办公室,一筹莫展地对我说,这次完了!我当时倒还是有几分自信:我觉得她癌性伤口能愈合,其中一个因素或许是因为她已用了长达10多年的中医药,身体基础状态是相当不错的(换句话说:癌症是白军的话,机体自我康复能力就是红军了,红军已经够强大了,她之所以出问题,完全是个例外)。所以,当时我就坚信她仍有很大可能发生奇迹。按照她当时情况,一化疗,一方面伤口会重新崩开(新生组织最容易受抑制);二是她对化疗的心理阴影没有消解(十年前的惨景她还时时挂在嘴上)。鉴此,我明确建议其先生:你不妨先观察观察,3个月为期!如果咳嗽缓解,症状不加重,你就让她这样活着……她先生进一步问我:像她这种情况,你预估她大概能够再活多长时间?我坦率地说:“8到10年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吧!(因为关系太熟识了,所以回答没有忌讳)。”她先生带着一丝犹豫与期盼,回去了。马上转告患者本人:“教授说的,先观察,别化疗了!”据说,患者高兴地不得了,当场就要求出院。然后,回家认真吃药。我还提了其他一些要求(如不准抱孙子,屋内湿度增加,每日加阿司匹林100毫克等),她都一一照办。一个半月后复诊,脸色完全变了,有点神采了,咳嗽症状也没加重;半年后,时至2009年夏日,咳嗽全无了,做了CT检查,肺内没有大的变化,结节影似乎有所收缩(可能炎症控制了)。现在又三年多过去了,肺内病灶有明显消减及变淡趋势,身体已无任何不适,连呼吸都没有任何障碍。
对于她,至少我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因为中医药治疗就像是“煲汤”似地,时间越长,越浓(综合效果越好)。这一关过了(已经过了),我相信她不再出这类意外的话,争取活到上海市民的期望寿命应该不是梦!
她姓梁,在我的门诊,也算是个活生生的好榜样了!因此,与她类似的好几个都受她的感染,走出了困境,成了枯木前面嫩芽竞发、生机盎然的新树了。
因此,记住古训:“车到山前必有路!”天无绝人之时!有时候,需要的只是如何选择及把握。人们若采取错误的或者过激的措施,孤注一掷,堵一把,那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春天说来就来。昨天还是冰雪肆虐,今天却春风扑面。  风雨飘摇中的中国股市,像一棵病树,经历了大雪覆盖、冰凌盘绕、霜花缠挂、豪雨浇顶、凄风猛刮。树已枯萎,叶已调零,是让圈钱的魔掌推倒它,还是呵护它?然而,不管树病得有多重,只要根还扎在土壤里,只要有阳光、有春风,它便会枯木逢春、绿叶满枝,顽强地向上。因为它是上亿投资者的生命之树。  2月25日,中国证监会公告将严审再融资,脆弱得一有风吹草动就倾倒的市场,应该得到一些安慰,接下来反弹将渐次展开,其理由如下。  一、中期调整不能说完全结束,也许还有“倒春寒”,但阶段性暴跌动能已衰竭,中线建仓时点已经凸显。2月26日温总理会见美国国务卿赖斯时说,2月健康发展的美国经济和稳定的美元对美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中方愿与美方一道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作出努力。外围股市已止跌,国内两会即将召开,证券市场“稳定”和“发展”将成为主基调,政策面会有度有节地使出利好“组合拳”。  二、中国证监会公告将严审再融资,可以说鼠年困扰市场的“再融资门”关上了一扇。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投资者应该大胆春播才是。没有播种,哪来收获?在哪里跌倒,就该在哪里爬起来。在政策的阳光普照下,我们不能错过春光。现阶段,中国股市的政策情结还在起关键作用,政策做空,你捂股不卖,只能是螳臂当车;现在政策要做多,你不及时跟进,结果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只有股市好了,才能拉动内需;只有股市好了,国家财政才能多收印花税;只有股市好了,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才不会丧失;只有股市好了,才能赢得民心,稳定社会。  三、当前反弹阶段操作方法为“三三制”。即把资金分成3份,做到“三个把握”。投机把握,拿一份资金紧跟市场投机热点,敢于追涨。投资把握,一份资金潜伏进有价值的接近发行价的新股和腰斩的优质股等待板块轮动。波段把握,拿一份资金对套牢的股票做T+0,采取高抛低吸的滚动波段操作。  既然春天已经来了,就不要怕“倒春寒”。  病树前头万木春。窗外迎春花已吐露金黄的花蕊,在树冠浓绿、花儿芬芳之后,投资者就能采撷到丰满光鲜的果实。  尽管我们经历了大雪灾,遭遇了小股灾,但奥运正一天天走近,我们听见了春天大踏步的咚咚脚步声!
【】【】【】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什么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义和比喻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分析-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什么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义和比喻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义和比喻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www.niubb.net&&来源:&&时间: 13:16:01阅读:所属专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义和比喻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本义:以“病树”、“沉舟”喻自己,抒发诗人身世之感。比喻义: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考点:考点名称:古诗词鉴赏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古诗分类: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古诗歌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词的考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诗词鉴赏技巧: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1、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2、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a.词类活用: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b.互文见义: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c.倒装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d.省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2、修辞手法: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古诗词鉴赏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2、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考点名称:修辞方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主要使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2)借代: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作者代作品。例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此句用银元上的袁世凯头像代替银元。例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此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指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3)拟人: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4)夸张: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按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5)双关: ①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飘上重霄九。此句中的“杨柳”表面上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杨开慧和柳直旬二烈士。 ②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例如: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6)通感: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7)对比: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8)对偶: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①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②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串对。也叫流水对,由意义上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9)反问:反问是通过疑问的句式激发人们思考,使人们得出自己的答案。反问是只问不答的,实际上反问的答案已经暗含在问话之中了。例如:如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10)设问: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问题。例如:什么事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11)顶真:是前后的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接,使得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手法。顶针大部分是后一句的开头承接前一句的末尾的语言成分。①单联顶真。是指只有前后两句首位蝉联的顶真。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②串联顶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首位蝉联的顶真。例如:这真是座火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12)互文:指古代诗文上下文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①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②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13)反复: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辞格。 ①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如: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玫难庵沟植簧锨吒鲂∫矗可嫣耍∩嫣耍 ②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交错使用。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14)排比: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①句子成分的排比: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此句是定语的排比。 ②句子或分句的排比:例如: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这是三个分句的排比。(15)引用:指人们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时,引用名言、典故。例如: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说得很有道理。(16)反语: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 修辞种类及作用:我们掌握修辞手法,在了解了其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外还应该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试题的考验: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及作用“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1)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含修辞的成语来源:比喻:冷若冰霜 呆若木鸡 浩如烟海 轻如鸿毛 如胶似漆 挥金如土 味同嚼蜡归心似箭 坚如磐石 气喘如牛 胆小如鼠 如花似玉 如履薄冰 如坐针毡如狼似虎 从善如流 繁花似锦 视死如归 小肚鸡肠 多如牛毛 势如破竹拟人:狐朋狗友 鸟语花香 百花争妍 兔死狐悲 莺歌燕舞 龙飞风舞 春风得意鬼哭狼嚎 黔驴技穷 山欢海笑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龙争虎斗 鸟哭猿啼夸张:一手遮天 度日如年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口若悬河 排山倒海 日理万机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步登天 震耳欲聋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一落千丈 一目十行 人木三分 胆大包天 气吞山河 恨之入骨 挥汗如雨火冒三丈 一尘不染 泪如雨下 偷天换日 咫尺天涯 多如牛毛 弹丸之地借代: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迫在眉睫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汗马功劳 名落孙山 梁上君子 片甲不留 两袖清风 千钧一发 巾帼须眉欢迎您转载分享:推荐:相关试卷分析热点试卷分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树前头万木春前一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