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最美的时光结局是什么么

当前位置:&&>>&&&&>>&&她们
我也要给这影片打分:
本站第一时间更新《》全集在线观看百度影音,如果你想最快观看《》西瓜影音电视剧大结局,请把添加收藏夹或百度一下:。
极速影音 (
优播影音 (
喜欢看《她们》的人也喜欢看:
她们剧情介绍:
欢迎观看,,百全影视第一时间为你提供,如果你喜欢请把它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有您的支持,我们会做的更好。祝你观片愉快!
《她们》电视剧故事讲述的是一对要好的大学同学,在多年后重逢,梅小雨由于家庭贫困,无法顺利完成学业,无奈的情况下放弃就读,四年后,程怡然再次与梅小雨相遇,却发现梅小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现实残酷的无情下,梅小雨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经历,让她选择逃避生命?
由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视频等友情提供,在线观看之前需要先下载安装百度影音、西瓜影音播放器。播放器支持目前网络上大多主流媒体格式的视频、音频文件,支持实现本地播放和在线点播,百度影音、西瓜影音是您休闲娱乐的伙伴,让您的工作与生活充满乐趣,为您提供优秀的视听服务。
,内容由百全影视()为大家搜集整理于互联网,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微电影《她们》上集:家境贫寒女大学生为钱卖身
温馨提示:在百度输入"短片吧",就可以找到我们了。
您可能也喜欢:
视频简介:
欢迎观看:《》,如果觉得还不错,分享给朋友哦!
简介开始:微电影《她们》:讲述的是一对要好的大学同学,在多年后重逢,梅小雨由于家庭贫困,无法顺利完成学业,无奈的情况下放弃就读,四年后,程怡然再次与梅小雨相遇,却发现梅小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现实残酷的无情下,梅小雨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经历,让她选择逃避生命?【】
《微电影《她们》上集:家境贫寒女大学生为钱卖身》视频TAG:短片吧提供免费在线观看,时长为未知分,清晰度为未知。目前已有0人评分,评分为8.0,欣赏完毕,欢迎发表您的看法!内地首部女性纯爱偶像剧《她们》上部广州开机
来源:搜狐娱乐
  内地首部女性纯爱偶像剧《她们》今天在广州正式开机,剧组举行了盛大的开机仪式,主创及演员亮相片场为新剧助阵。这部由凯新文化-KD影视工作室出品及制作的开机巨献,汇集了泰国人气偶像Tina、内地当红组合至上励合、超女10强张佑方、花儿朵朵选手李佑晨及麦王争霸冠军冯嘉豪等一众青春偶像明星,阵容强大。《她们》的故事突破常规主旋律,大胆描述“女同”话题,讲述“她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追求。
  原华娱卫视主持阚迪转战幕后担当本剧出品人及制片,还特别邀请到《两个爸爸》的导演王礼滢执导筒。阚迪表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拍摄有血有肉的青春励志偶像剧,这次大胆尝试《她们》,即便完成过程几句艰辛,但依然坚持,据了解,这部《她们》是阚迪酝酿了三年的心血之作,此次特邀太过明星Tina出演,被网友称为中国版的《YES OR NO》。
  《她们》是内地首部女性纯爱剧,剧中讲述了6位男女的感情纠葛,其中大胆触及“女同”话题,深刻描绘“她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追求,剧中女主人翁梅小雨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寒,无奈之下以300万的价钱把自己“卖”给了商人蒋天磊,成为被包养的女人,但她内心挣扎又不知如何摆脱束缚,最后遇上了女调音师程怡然,从此“她们”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爱情海洋。
(责任编辑:董文)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让人看了羞涩……[]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主题:赵铁林与《她们》
泡网分: 43.129
精华: 2帖子: 9052
注册: 2008年12月
前几天看到《中国摄影》杂志本年度第六期,在“环球影事”栏目中的不起眼处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赵铁林病重,独立报道摄影师生存状况受关注”,在文章的结尾编者用括弧加了一个注——“本期付印前夕获悉,赵铁林先生于日在京不幸病逝,终年61岁。
知道“赵铁林“这个名字,还是三年前看到他写的一本书《她们——一个摄影师历经十年记录的风尘故事》。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并不是书中那些颇能引起争议的照片,而是他的那份在现在很难看到的社会责任感。从这本书中大致上了解清楚了赵铁林的身世经历。赵铁林是1948年生人,1978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调入北京计算机研究所。后下海经商,却一无所得。1996年开始做自由摄影撰稿人,主要从事底层社会的报道,发表文章30余篇,涉及“边缘女孩”、社会弱势群体、都市文化等诸多内容,主要作品有《聚焦生存》、《另类人生》、《镜头里的社会》,引起社会学界的普遍关注。在这期间,作者接触到了生活在最底层的人群,他们有被泡沫经济、虚假繁荣吸引来讨生活的内陆女子,有因为工钱拖欠问题而滞留,进退两难的外地打工者,有城市的拾荒者,有因为经济飞速发展又急速败落而无所适从的原住民……。赵铁林用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交往,并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凭借着自己的这份真诚,他才能拍摄出那些震撼人心的图片,才能象对待朋友那样把他们的生活娓娓道来。
赵铁林是一个有良知的社会摄影师,他放下知识分子的身份,在底层社会中摸爬滚打十年后写出了《她们》一部书,却引起了不同的反应。有的认为他不该把镜头对准这些人,有的指责他是“假斯文”,就连他那在某省政法系统任高官的老父亲,也曾郑重召开家庭会议,要将他开除“家籍”。赵铁林却不为所动,他说:“假斯文也好,真饭桶也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说到底,也就是我没有走‘官道’而已”。
应当说,赵铁林生活在改革开放的现今中国社会是幸运的,他的作品受到了足够的关注。按说拍摄“小姐”这样题材的照片是有很大风险的,可是他不但没有被查禁,反而还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开放和进步。摄影界的专家们也给予了他充分肯定。认为“赵铁林这本书让我们体会到很多,也让我们第一次面对真实的边缘人,它揭示了转型社会的贫富两极急剧分化的后果,也展现了底层中国民间女子用以超越苦难的那种生命潜质之美。”
赵铁林虽然走了,但是他留下的摄影作品却会永存。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摄影界“良知”的展现。我们将会永远记住赵铁林这个名字和他所著的《她们》。
作者相关热贴:
&浏览:24909&&回帖:113 &&
泡网分: 1.883
帖子: 1908
注册: 2008年03月
真实的写照~~~~期待楼主多上作品!!!
泡网分: 6.98
注册: 2009年12月
前天是5月16日,刚好是赵铁林先生逝世3周年,一位正直刚毅,有社会责任心的纪实摄影家,永远值得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包括政客,贪官污吏)所怀念怀念!赵铁林先生的社会责任心充分体现了马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师宗旨:“做一个关心人类的摄影师”。
& & 我收藏并认真阅读了《镜头里的社会》,感触良深。他以平等博爱的心胸对待拍摄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互相信任关系,不干预被摄对象,真是地反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落实群体。
赵铁林先生的社会纪实作品一定会流芳百世!
赵铁林先生永远活在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
泡网分: 44.22
帖子: 10357
注册: 2003年11月
看过他的片子后才知道很多人回到了旧社会。
泡网分: 0.787
注册: 2012年04月
赵铁林是我最喜爱的纪实摄影大师和作家之一。
我还记得,2000年,在南方漂泊,偶然读到赵铁林的《另类人生》,深深被其作品的力量所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甚至也想像赵铁林那样,深深潜入生活,用平视的镜头记录周遭的人和事,记录历史,拍摄出有力度的纪实作品。
最喜欢赵铁林的《“小鸟”的哺饲》。
泡网分: 34.39
精华: 2帖子: 7758
注册: 2009年11月
五、倡优与知识人
  在成功人士看来,年近半百的铁林跌落社会底层,游走于四方,乞食于倡门,落魄到就连那些倚门卖笑的风尘女也嘲笑他“老,丑,无用”的地步,实在是跌到了人生的底谷和绝境,而他的意志却竟然没有崩溃,依然一心一意惨淡经营着他的事业,最后居然绝处逢生,实在是非常人所能。这得归功于他一生中的几次大起大落的复杂阅历,那真正成了他生命长旅中的精神财富。在铁林看来,人生在世只是为了谋生。写作也罢,照相或者用一个雅词——“摄影”也罢,说得高些是艺术,而说到底,其实也不过是谋生之道之一种。铁林自知,他与那些沦落风尘的女子之间,其实同一身世,同一品种,既不比“她们”更高贵,也不比“她们”更有道德。这就如同清代的大作家汪中,在将自己作为文人的潦倒半生与秦淮名妓的生涯做过一番比较后所说的,除了“生而为男,差免床箦之辱”外,“静言身世,与斯人其何以异?”——这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
  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在其小说《羊脂球》中,讲述过一个卖春女在危难之际牺牲一己救助大家的故事。对比于那些貌似高尚而内心猥琐的绅士淑女们,只有在这个卑微的妓女身上,才体现出了真正的爱国情怀。少年时代读这篇小说,回肠荡气之余,却对小说结局的狗尾续貂大失所望。小说的主旨原本在于对上层阶级“爱国”鸹噪的虚伪,给予辛辣的嘲讽;可莫泊桑在小说结尾时却说,羊脂球后来嫁给了一位中产阶级,最终“成为一位与那些品行端庄的妇女一样高贵的妇人。”这就不免让人慨叹,莫泊桑虽然是大文豪,却一样难能免俗,摆脱不掉世俗社会的偏见与媚骨。这条看似光明而实则庸俗的尾巴,实在是一大败笔。为什么羊脂球以身体报国之后,就不能依旧去从事被上流阶级视为贱业的卖春生涯呢?相形之下,铁林的这部书,既不媚俗,也不矫情,对“她们”的职业生涯不存偏见,没有莫泊桑式的那种庸俗观念。他只是如实的描摹世态,记述人情。
  最早的青楼文学,大约要从唐代文人创作的传奇算起了。唐代中晚之世,在文学方面,人们已经厌倦了那些形式上华丽陈腐,内容上空洞苍白的骈俪之文,于是产生了一种被后人称为“性感文学”的传奇新文体。唐传奇多写奇诡妖艳之事。但即使是每日肩扛着“黑暗闸门”的鲁迅,对此也并不鄙夷。当年他曾在绍兴会馆中不惮费事费力,一笔一画地手抄被视为春宫文学鼻祖的唐人张鷟的《游仙窟》。所谓“仙窟”,正今日章台北里之谓也,而铁林恰恰就是在那里遇到了“她们”。《游仙窟》全述唐人醉生梦死的生活,其形式上采用的是韵散夹杂的通俗骈体,意味着文化区隔崩解后,精英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融。这类性感文学,多将文人的始乱终弃当做风流韵事,以肉麻当有趣,映照出科举新文人的浮薄轻佻。倒是大诗人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偶逢倡女,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英武天纵如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曾就此赞叹道:“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可见,有了这种大彻大悟作为基础,才能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态,真正与“她们”休戚与共,忧乐相通。
  论近代知识人的起源,中西学者都追溯到中古的优伶。千古才人司马迁也说:“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之所轻,倡优畜之”。知识人原本就与倡优同科,两种人天然具有一种割舍不断的亲和力。当年蒙元以异质的游牧文化统御中原,那时论社会地位,知识人还在倡优之下,所谓“七优八倡九儒十丐”。宋元之际的这一社会巨变,曾从根本改变了知识人对于浮世众生居高临下的救世心态。他们从往昔安邦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要角,成为繁华都市中的沦落人。这样的生存状态,蕴育出了元代文人与倡优之间血脉相连的共通之感。他们以之从事文化的创造,反而创造出辉耀千古,足以与世界文学宝库中最伟大的作品相媲美的元杂剧。由此看来,铁林的自食其力,成为一日三餐,餐餐都要靠自己在生活中奋力打拼的一族。这样的生存境遇,毋宁说,其实倒是千年来知识人生存的一种本真状态。反观那种身衣学术的华衮而肆行腐败、自命精英的倨傲流品,其实倒是知识人的一种退化和反常的生存状态。除了在参与分肥的盛席华宴上分得一杯残羹外,根本与学术文化的创造无缘。如果进而濡染转型期暴发户所特有的残忍与贪婪心态,热衷于为不公平的社会建制去打造文化暴力,那就真成了宋代高尚处士刘皋所指斥的:“士大夫以嗜欲杀身,以财利杀子孙,以政事杀人,以学术杀天下后世。”
  铁林放下知识人的身段,在底层社会中摸爬滚打十年后写出了这样一部书,也许会让道学之士大皱其眉头。我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他那在某省政法系统任高官的老父亲,就曾郑重召开家庭会议,要将他开除“家籍”。可铁林却好像铁了心似的要往这条“烟花路”上走,成了关汉卿当年所唱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这不是铁林自甘堕落,而是那些在茫茫人海中艰难挣扎揾食谋生的有名无名的“她们”,让他记挂,让他萦怀。他以十年之力,南下北上,终于将全书杀青。而作为书中人物的“她们”,于今既有为人母为人妻者,也有香消玉殒已登鬼簿者。读了她们的遭遇,我们会庆幸人类有死,因为唯有死,才可以让人的命运不再凝固定型,使那些不幸的人们能够企盼重新选择来世人生。
  据说古罗马有位妓女,死后葬于某乡,其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生时已遭众人蹂躏,望行旅至此者,勿再践踏我。”
  一部以卖春女的职业生涯为主题的书,很容易写得如同古今狎邪小说的风月笔墨那样,“器官横陈,液体乱流”(作家董桥语),坏人心术。而铁林写底层社会,写卖春女,却并未像同类作品那样故弄张致,流于猥亵,而是笔净墨洁,文笔节制。我想,这没有别的原因,对于那些曾遭众人蹂躏的不幸生者或死的魂灵,他不忍在自己的书中再加践踏。
  铁林一生经历大起大落,几沉几浮,早在文革中老母亲投水自尽之际,就已埋葬了自己作为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今天,那些来自俗世“老,丑,无用”的生存压力,并未将他打倒。他没有像当今常见的那些无聊文人那样,着力煽情猎奇。底层生活的磨砺,让他成熟了。如今的他,再也不是本书开篇中的那个依红偎翠、陶醉于“春风入怀”的浪荡公子哥,而成为与底层民间的那些幸与不幸的女性哀乐相通、休戚与共的一个知识人,一位以浮世绘的手法工笔重彩勾画出社会生活长卷的画者。
  宋人的笔记中,曾记有南宋的理学大师陆九渊与名士谢希孟之间的一段对话,很有余味,耐人寻思,不妨移录如下作为本文的结语:
  陆九渊责问谢希孟说:“士君子朝夕与贱娼居,独不愧名教乎?”谢希孟答曰:“自逊、抗、机、云之死,而天地英灵之气,不钟于男子而钟于妇人。”九渊默然。
                    2006年4月
泡网分: 34.39
精华: 2帖子: 7758
注册: 2009年11月
四、身体与文体
  知识人历来重视理性,忽视身体,这是天生的一大痼疾。在他们看来,女子一旦沦落风尘,即成玩世的性感炸弹,抛去朝三暮四翻云覆雨不说,至少也是居心叵测的贱类。其实,人类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是理性最难以究诘的一种关系。希特勒当年为了高贵的雅利安种族的纯洁,曾经严刑峻法禁止卖春买春,可除了法西斯狂人,没有人会认为纳粹打造出的是个弊绝风清的好社会。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说,关乎身体情色之事,女性固不必听从任何人之指示。即便是明媒正娶的正式婚姻也罢,在大哲学家康德眼中,其实也不过是相互利用性器官的协议罢了。寻常女性用尽机心算计,最终钓得一个金龟婿,与职业的卖春女之间,其本质上的区别或许只在于是一次性卖断,还是分割后多次出售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实在也难分高下贤愚。常言所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其实未必然。卖春女自有卖春女的情义,只不过,那不是一种嫖客仅仅用金钱就能买来的情义罢了。铁林在丧失了一切家庭与社会联系之后,沦落底层,衣食无着,就多亏一位卖春女的收留与救助。他的这部书,既为我们揭示了转型社会贫富两极急剧分化的后果,也展现了底层中国民间女子用以超越苦难的那种生命潜质之美。
知识人无论到哪儿,都喜欢琢磨问题。铁林混迹于“她们”堆儿里,也发现了好多有趣的现象。比如,与别的地方的女子孤身出外打天下唯恐家人知晓不同,多情的湖南妹子却往往带着丈夫一同出征。这意味着,尽管从事的是卖春业,她们其实也并未失去对自己丈夫与家人的忠贞。
  西方中世纪的政治神学认为,国王有两个身体。一个是政治身体,当国王的身体处在这种状态之下的时候,所有的臣民都必须仰企圣明,臣服于他;而另一个则是自然的身体,既有激情欲望,也有生老病死,无异于常人百姓。如何看待这两个不同的身体,那是政治学研究中的大题目。卖春女虽被视为“卑贱者”,但她们却与那高踞九五威严尊贵的君王一样,同样也有着两个身体。其中一个是供人消费的对象;而另一个则属于自己,是自然的身体。前者用于交换,情色只是逢场作戏;后者则有着与常人一般无二的情感与欲望,那是只留给所爱者的。两个身体导致的是性与爱的分离。她们出售的,只是“性”,是供人消费的身体,却不是“爱”;所以过去风月场中,常有被称为历经数次大火而贞节依然的“钻石”存在。铁林的这本书里也有一位“她”,尽管在卖春生涯里百无禁忌,却惟独不肯与客人接吻。这后一个身体,是她在皮肉生涯中唯一保留给所爱者的。这样的卖春女,无论经历多少人世沧桑,有过多少让人尴尬乃至难堪的性经历,却总使人觉得似乎并未丧失童贞。她让人想起了萨德情□□□□□□中的女主人公朱斯蒂娜所说的——“我,因为善良,成了婊子;由于贞节,沦落风尘。”
  拜法国思想家福柯之赐,对于“身体”的课题,晚近的社会科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相关的学问被称之为“身体的社会学”。《她们》一书围绕着这一课题,也勾画出了林林总总的众多人物。从官员、老板、妓女到江湖黑道与不法公安,这里有作为消费主体的身体,被人消费的身体,以身体暴力进行宣泄的身体,慑于权势而在蹂躏中辗转呻吟的身体,凡此种种,都伴随着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的起伏而律动,拂去了亚当和夏娃用以遮羞的那片无花果叶子,在此一一呈现出转型社会的众生本相。
我读《她们》,好像站在男女共浴的社会大浴池边上,伫看众生袒露身体,面对世界:无论方伎百工,官员民众,高低贵贱,各色人等,都在这里大汗淋漓地喘息着,呻吟着,号叫着;或买醉寻欢,偷得片刻的欢愉;或强颜欢笑,点检着微薄的收益。他们和她们,在这个沉滞猥琐的政治社会中,出入风月场中,有的藉以宣泄情欲,纾缓压力;有的为了满足虚荣,填补空虚;有的则是竭尽余力,维持生计。人物的举手投足,表情的丰富多变,人人不同的戏剧情节,千篇一律的身体蠕动,使人不由得生出一种大悲悯心,连想起末世王孙爱新觉罗启功老先生的那首谐谑词《贺新郎》:
  三分气在千般好。也无非装腔作势,舌能生巧。裹上包装分品种,各式长衣短袄,并未把,旁人吓倒。试向浴池边上看,现原形,爬出方能跑。个个是,炉中宝。
  就这些身体最终的归宿而言,无论高低贵贱,妍媸美丑,其实都不过是从浴池中精赤条条爬上来的“炉中宝”而已。
  尽管佛教给芸芸众生所立的为“出□□□□□□”,尽管人终有一死这一事实,让人时时面临着虚无的深渊,但是读罢《她们》,却让人想到,即便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在艰难时世中兀自挣扎度日,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人与浮世依然不离不弃。我们也就得承认,浮世既充斥着罪恶与欲望,也确实有善,有美,有其值得肯定的欢愉与意义。人生在世,无论所经所历所闻所见,是善是恶是悲是喜,皆有生趣乐趣,值得人为之生存,值得人为之打拼,值得人为之驻足流连,低徊留止。所以,浮世中的人们尽管哭着,闹着,挣扎拼搏,在万丈红尘中打着滚,可还是顽强地活着,依然不懈地追求着浮世欲望的满足。铁林的这部浮世之绘,跃动着浮世变幻的光与影,人性的明与暗,挣扎着的灵与肉,以一种艳丽铺张的色彩,描绘出了欲望的大海中沸腾喧闹的景观,却也勾勒出暧昧天幕之中闪烁的光亮,在喧嚣与躁动之中,不失沉静动人的风格。
  论当年的处境,跌入底层的铁林已濒于山穷水尽的绝境,可他在行文叙事之中,还是不时插入一些诗词歌赋,没有忘了吊吊书袋,自我调侃一番。这虽是“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但从文体风格上说,却在无形中起到了一种将古今加以衔接勾连的效果。这种时空上的穿插会让人联想到,我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其实是从古如此,只不过于今为烈而已。青楼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从清末生意兴隆的风月场,到如今遍地开花的性产业,禁不住让人回想起辛亥革命后学人王国维所说的话:“可知中国总是此中国,人民总是此人民,虽有圣贤者,亦无可为计。”
泡网分: 34.39
精华: 2帖子: 7758
注册: 2009年11月
三、风月古今
  卖春是一门古老而常青的谋生技艺。在古典时代,既有与神祗沟通的淫媒,也有金沙滩边舍身度人的女菩萨,更为人熟知的,则是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诗书满腹德艺双馨的秦淮八艳。其香艳逸闻,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流传不衰。古典时代的卖春女,培训的过程十分复杂。她们要做到优雅甜美,知书达理,服饰华丽,擅长歌舞。有文献说,在古代印度,作妓女要掌握歌舞、书画、闻香、插花等等64种复杂技艺,才能取得就业资格。而在中土比如晚明,所谓“风月女子”其实很多都是诗书满腹,雅擅琴棋,精通书画的艺术天才。那时的“她们”,被人称做“女校书”,她们在吟风弄月之中体现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当时江南的文坛领袖钱谦益曾由衷地赞叹道:“江山研淑,士女清华,才俊翕集,风流弘长”。
  晚明的遗民文人于怀,曾借缅怀秦淮风月繁华,以寄“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写下了一部《板桥杂记》。该书中卷“丽品”,记叙的正是那个时代的“她们”:
  妓家鳞次比屋而居,屋宇精洁,花木萧疏,迥非尘境。到门,则铜环半启,珠泊低垂;升阶,则娲儿吠客,鹦哥唤茶;登堂,则假母肃迎,分宾抗礼;进轩,则丫鬟毕妆,捧娘而出;坐久,则水陆备至,丝竹竞陈。定情,则目挑心招,绸缪婉转。纨绔少年,绣肠才子,无不魂迷色阵,气尽雄风矣。
  不过四百年的斗转星移,如今到了铁林的笔下,却成了这样一幅惨淡的景象:
  阁楼没有窗户,只有一盏二十五瓦的白炽灯,三合板打成的隔断,将阁楼分成四至六间九十公分宽,一百八十公分长的小空间。这就是姑娘们的“闺房”。“闺房”里只有一床垫子,一盏五瓦的彩灯,还有一个能扇起微风的小电扇。“闺房”没有门,只挂一条被单。别的不说,和历史上的娼寮业比,在软文化和硬物质上都已是“江河日下”了。
  仅仅从风月场中的一角,也可窥见古今的沧桑巨变。如今已不再是那个佳人才子惺惺相惜的古典时代了。中世纪在贵妇人楼下彻夜长歌的骑士之爱,如今被人视为只是肾上腺激素分泌过多的结果。当世界被“祛魅”之后,性爱也日益失去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含量,成为赤裸的本能欲望与金钱之间的交易了。对大众来说,需要的仅仅是性。而对于“她们”来说,即便是穷到身无长物只剩下了身体,而这身体,也依然还是权力汲汲监控、盘剥与宰制的对象。
  自古及今,花街柳巷、秦楼楚馆就不仅仅是卖淫买淫的处所,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建制。尽管卖春业在今日中国处于若明若暗的尴尬地位,使它成为一种灰色经济,但也依然参与着这个大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当铁林沉沦底层,不得已而接受卖春女小刘的救助,则意味着他与这样一种建制结合,被纳入了这个庞大的产业链条之中。如同自然界中的食物链:“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互相食也。”这个产业也形成了一道产业链,而铁林也成了这一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尽管小刘由于“工作关系”,让铁林不得不多次在街头中夜徘徊,其间经历的难堪难以为外人道。不过比起那些偶尔下去发放问卷的社会调查者,他的身份却属于社会学中所说的那种“参与的观察者”。出自这样一个视角的独到观察,可以给我们许多社会学教科书中得不到的知识。
泡网分: 34.39
精华: 2帖子: 7758
注册: 2009年11月
二、与“她们”相遇
  铁林原本是一位自动化工程师,在九十年代中期的经商大潮中难耐寂寞,下海经商,开始在父辈权势的荫庇之下做生意。发迹后,他周旋于商场、情场之间,结识了一个名叫小君的女子。小君虽是吧女,却生就得鬼精鬼灵,对世事洞见得极为分明。她早已看破了知识人的大头巾气在当下的迂腐无用,知道在这个人无分良莠、事无论黑白的浑浑噩噩的时代里,有跻身高位的贪腐官员,有为富不仁的奸商,有吮吸贫寒之家血浆的教育黑洞,也有靠病人苦难发财致富的医疗陷阱,所以卖春也罢,打工也罢,当老板也罢,为官作吏也罢,其实并没有什么良贱高下。在别人对风尘女子表示不屑的时候,她却豪迈地大声宣告:“我也是贱类,是同一个品种。”这是她向世界庄严发布的一篇“坏女人宣言”。“坏女人”往往都是“万人迷”。从文革禁欲时代走过来的铁林,哪里见识过这样的“糖衣炮弹”?骤然遇见这样一位丽姝,难免心撼神摇,好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老房子失火,其难于扑救是可以想见的。
  然而,这部名为《她们》的书,却并不是一个素好狭邪之游的浪子老来回头的忏情悔过之作。
  由于经商乏才,铁林的发财梦没多久就破碎了,结果落得血本无归,有家难回,误打误撞地跌入了底层社会。当时他已经是年近半百的人了,如果上溯一个时代,那应当是安坐家中,含饴弄孙,尽享清福了。可没想到他竟在这个年纪又一个筋斗跌落下去。谁又能想到,这一跌,竟落入了烟花丛中,脂粉堆里,这才真正与“她们”不期而遇,萍水相逢。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多令人艳羡的一派艳福呀!那可又错了。
  中国人原本就是个专注于现世乐利而缺乏超验追求的民族,九十年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在一切以攫财谋利为中心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强大压力之下,国人最古老的本能欲望全都被调动起来了。揾钱成了人们生活唯一的要义。那辆名叫“欲望号”的街车启动了。芝加哥学派的大经济学家贝克尔早就断言,举凡上帝目光所及之物,皆可交易。对那些身处底层一无所有的女性而言,唯一可以用于交易之物也许就是自己的身体了。她们踏入风尘,目的只有一个:活着。其次,是力争活得好一点。比起英雄们叱咤风云、成王兴霸的辉煌来说,她们的故事固然渺小,卑微,但也同样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生。博雅如张中行老人,也还说顺生、乐生便是人生最大的道理,我们有什么理由苛责弱者,对之施以道德的酷评呢?
  在“她们”之中,既有失足沉沦的少女,也有已为人妇、为人母的少妇;有土生土长的农家妹子,也有在家待业的下岗女工;多情的湘女,泼辣的川妹,形形色色的不幸身世,怪怪奇奇的诡异命运,让来自五湖四海而身无长技的她们,操弄起卖春——这古老而常青的谋生职业,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南下队伍。这就是人们惊呼的“北妹南下”。
  几年前,铁林的《另类人生》一书,曾以速写的手法为“她们”写照,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很多读者关心书中那些女性角色的命运与归宿。上一本书中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现在经过作者的追踪调查,千里结穴,将原来一个个分散的人物速写,构成了10个女性完整的故事。尽管从体裁上说,这部书属于纪实文学,但书中的人物个个鲜活逼真,情节跌宕起伏,读来让人觉得荡气回肠,饶有情致。他的笔端不但展现了有如烈火烹油之盛的都市生活的纷纭万象,而且也穿透了浮华之世,从万花筒般的都会闹市到凋敝萧索的西部乡村角落,为我们揭示了在“繁荣娼盛”背后,底层社会苦苦挣扎求生的这个特殊的女性群体。
  铁林笔下的“她们”,既不是沈三白《浮生六记》式的古代纯情小资,也不是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中那些色欲惊人的庸俗脂粉,而是普普通通的人,就是“你”,“我”,“他”。
  这些汇聚在铁林笔下的“南国佳丽”,“北地胭脂”,读后却并没有让人看到脂腻粉香的无边春色。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既有情义,有罪恶;也有激愤,有悲凉;有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血与泪,也有社会无情地施加于弱者的暴力与践踏。这是一幅以浮世绘的画法工笔重彩精心勾勒出的社会生活长卷,映现出了转型社会的人生百态。
  孤悬海外多年沉寂的H省,九十年代前期忽然成了淘金者的一片热土。千里群龙,一齐入海,从四面八方引来了各路众生,既有怀揣发财梦想的淘金者,也有艰难时世中竭力打拼的苦力;既有政坛上奔走的官吏,也有黑道中的江湖好汉,当然,凡是繁华世界里,总少不了践行“损有余以补不足”,专门替天行道的“她们”。在浮世往返的这一“欲望号街车”上,大家其实是用不着各带面具装腔作势的,车上坐的,都是追逐不同欲望满足的同一种乘客。无论官员政客、方技百工、学者文人,其实都并不能取得道德的、职业的或其他优势,以傲视这些来自底层社会的女子。“她们”虽然为高踞于社会之上的人们所不齿,但也是好女子。好女子走四方,这个“好”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而意味着生命意志的喷薄奔涌。她们既不相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冥想什么天国来世,更不奢望去拯救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她们一心一意地在浮世中刻意谋求,惨淡经营。几年前,笔者在与来自印度底层社会的一个访华团交谈时,曾问她们对中国印象最深的东西是什么?她们不约而同地回答,是中国底层人不屈不挠追求财富与成功的那种永不枯竭的进取动力。
  对于这些,国人或许早已经见惯不惊,可对比于他国比如印度底层社会的穷人,当后者整日忙于发宣言,开大会,奔走号呼,呼吁富人们解囊相助的时候,我们这里来自底层的弱女子们却知道,这个社会不相信眼泪。她们走的是自力救济之路。
泡网分: 34.39
精华: 2帖子: 7758
注册: 2009年11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焱以《浮世之绘》做题目为赵铁林《她们》一书作序,传上来供大家参考,或许对了解赵铁林的这本书以及这个人有一些帮助。并以此作为对赵铁林先生去世一周年的纪念。
——序赵铁林《她们》
[文 / 王 焱]
  这些汇聚在铁林笔下的“南国佳丽”,“北地胭脂”,读后却并没有让人看到脂腻粉香的无边春色。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既有情义,有罪恶;也有激愤,有悲凉;有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血与泪,也有社会无情地施加于弱者的暴力与践踏。这是一幅以浮世绘的画法工笔重彩精心勾勒出的社会生活长卷,映现出了转型社会的人生百态。
  “浮世”,原本来源于佛家用语。在佛家看来,与天国“莲花香洁,鸟鸣雅音”的极乐净土相对,作为此岸的人间世,只不过是一片浮华不真的世界,因而在其中俯仰沉浮挣扎求生的众生男女,总是摆脱不掉业障与愁苦。当年释迦牟尼正是看到了这浮世人生的苦难,才毅然抛却王位出家去了。随着社会步入近代,森严的伦理规范渐次解体,在经历长期禁锢之后,个体欲望的闸门一旦被打开,洪水便奔涌而出,一泻千里。“浮世”也因此转换成专门指称由瓦舍勾栏、歌儿舞女构成的那个欲望与享乐的世界。
  十七至十九世纪中叶,日本的江户由于工商业急剧发展,成了一个人烟稠密、经济富庶的大都会。许多人怀揣淘金的梦想从各地汇聚到这里,花街柳巷也随之兴盛起来。淘金者作为新兴的市民阶层在这些娱乐场所中流连忘返,乐不思乡。“浮世”二字,也因此有了意指艳情与放荡生活的暧昧含义。“浮世绘”作为一种新兴的版画艺术,正是在这一时期流行起来的。它主要以那些风月场中的男欢女爱作为主要题材,创作出大量描摹精细、刻画入微的香艳春画,展现了世俗社会纸醉金迷、沉溺于感官肉欲的景象。然而追源溯流,其实浮世绘最初受到的正是明清时代中土作为民间话本插图的春宫画的影响。
  汉文化原本就是一种立足于尘世的世俗文化,饮食男女,历来被视为自然的人性欲求,所以远在春秋时代,管仲为相,即已有“女闾”(国家妓院)之设。其后,秦楼楚馆,更是艳帜高张,遍于国中。直至风俗质朴的清人作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才将华夏社会千年的娼寮妓院建制扫荡一空,并悬为厉禁。但迄乎清代中晚之世,随着满族被汉民族的世俗文化所同化,加之东南沿海地区商业急剧繁荣,承平日久,风月撩人,自道咸年间以降,花街柳巷又再度应运而兴。同治年间,湖湘文人王闿运游历南方,曾在瓦舍勾栏作狭邪之游,事后他曾在给妻子的信中记录下当时欢场的盛况:
  凡倡女野客,多乐隐蔽,独此邦中,视同商贾:或连房比屋,如诸生斋舍之制;或联舟并舫,仿水师行营之法。卷髪高尾,白足着屐,燕支涂颊,上连双眉。当门坐笑,任客择视。家以千计,人以万数。弦歌撮声,尽发鸠音。远游之人,窈窕之性,入于其间,欲抱虎狼。
  稍后,有个怪脾气老头辜鸿铭,却看到这浮华之世背后的苍凉,当有外国人问他街上为什么有这么多卖娼者的时候,他回答说:“此非卖娼者,盖卖穷者也。”
一、“她们”是谁?
  2005年,一个名叫苟丽(化名)的发廊女之死,震惊了中国舆论界。与常人印象中天生放荡的发廊女恰恰相反,这是一个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可以遇到的普通女性。苟丽的家在陕西贫困山区。她从小丧父,家中勉强供她读完中专后,就再也无力供她读书。为了偿还婚事所欠下的债务,她只好走上了卖春的不归路,仅仅几天,就在“严打”中因卖淫罪被抓进了收容所。为了支付罚金从铁窗中救出妻子,丈夫又欠下了一大笔债务。贫贱夫妻百事哀。苟丽只好重操旧业,直至被人杀害死于非命。在家庭生活中,苟丽不仅孝敬长辈,而且与丈夫情爱弥笃。对于转型社会给底层人带来的生存困境,无论是道学家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德规训,还是“君子固穷”之类的正统说教,都是无力的。然而风尘中的挣扎,并无损于她对丈夫与家人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恋。她死后留下的上千支纸鹤,让无量的读者为之震撼,为之唏嘘。在这样的草根人物的朴素情爱面前,就连流传千古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生死恋,竟也苍白的失去了颜色。
  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将一个不为公众所知晓的世界敞开了一角。这是个被人们遗忘了的角落,其中生存着尽管人们在都市生活中时常与之擦肩而过却又鲜知究竟的一个灰色人群——她们。
  “她们”是谁? “她们”从哪里来,又将到那里去?
泡网分: 16.324
注册: 2007年03月
大师一路走好,后人永远怀念
泡网分: 5.623
注册: 2007年01月
中国的悲哀 有成就的人命运多舛
无用的人苟延存世
向大师致敬了!
泡网分: 11.593
注册: 2006年12月
在杂志上看到过赵老的片片!很有冲击力!更同情的是他的生命——被烟与酒夺走的!
泡网分: 68.152
帖子: 6450
注册: 2003年05月
向赵铁林致敬!
泡网分: 43.129
精华: 2帖子: 9052
注册: 2008年12月
我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最对不起铁林同学的,就是我在《大众摄影》编辑部工作期间,没有帮他发表过任何一张片子。其实我真努力过,甚至为他拉过选票,但“月赛”毕竟是要大家评选的,他的&非裸&片子始终没有被选上。当时铁林同学的摄影水平,正像《中国摄影》杂志主编闻丹青先生在该刊2009年第7期《岁月留痕--代编者按》中所云:“老赵记忆力极好,他说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日(注:此时温宁先生已经调到摄影与摄像杂志社任社长、总编辑),那时他揣着一摞肖像照片到《大众摄影》来投稿,说实话,作为肖像那些照片乏善可陈,但谈起这些女人的身份,我们觉得有许多更深的东西值得拍摄。”
我怀疑铁林同学记错了。日应该是他拿着照片到我这里送稿的日子,一个多月之后,他的处女作已经印在《摄影与摄像》杂志上满街发售了。我想,为人非常仗义,当时又正与本刊打得火热的铁林同学,那时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要背着我,向与我刊激烈竞争的其他媒体同时投稿吧?因此,“日”应该是“日”才对,此后4个多月,他的作品才得以在《大众摄影》1996年第11期发表。
1995年2月《摄影与摄像》杂志创刊。多年以来,我早已被铁林同学为了自己的光辉事业不屈不挠奋斗终身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只好说:你有没有那种让她们身着正装,不像“职业妇女”的照片拿来给我看看?最后,我终于在数百张“职业妇女”的照片里面挑到了两张“干工作却不像在工作”的照片。
作为赵铁林同学步入摄影界的处女作--刊登于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刊物《摄影与摄像》杂志1995年第8期,荣获月赛作品三等奖--我为其起名曰《等待》(图1,既名副其实,又毫无歧视之意,亦可因时、因事、因地制宜产生多种解释。同期月赛一等奖获得者是张左,二等奖获得者是葛忠良、汪涌、王成才)。赵铁林的另一张早期作品刊登于《摄影与摄像》杂志1996年第1期,再次荣获月赛作品三等奖--我给它起名曰《宠物》(图2,意为:笼里笼外皆为世间“宠物”是也。同期月赛一等奖获得者是张立成,二等奖获得者是胡祖福、明瑞恒、黄其昆)。赵铁林发表在《摄影与摄像》杂志上的处女作,比发表在《大众摄影》1996年第11期的伪“处女作”《海上人家:开锚交23的女人》足足早了15个月!至今我都弄不明白,人家的作品明明一年多以前就不再是“处女”了,旁人为何还硬要把她伪装成“处女”呢?难道这仅仅是无知吗?!
身为赵铁林的同班同学,我深感对他不起。仅仅因为我个人的思想境界不够高尚,不够开放,就极不赞成他利用别人的无知与信任“隐身拍摄,公开曝光”的战略思想;甚至拒不协助他及时暴露自己眼中的世界,还无情地明确表示:“无论如何,在我这里只能发表‘正装照',不能发表‘工作照'。”我的愚蠢几乎断送了一位中国最伟大、最重要、最有贡献的摄影家的锦绣前程。此后的几个月,铁林同学依然没有合用的“正装照”能够通过我无知的“审查”而在本刊发表,逼得他不得不毅然决然地于某日(大概是日)走上了正确的康庄大道......
至于日后赵铁林同学又如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成为令人仰慕的中国摄影界“一姐派”的开山鼻祖和掌门人;2000年被《摄影之友》杂志评选为“2000年中国最重要的摄影人物”;2007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隆重授予“建国以来具有突出贡献的摄影工作者”等光荣称号,那就全都是后话了!
铁林同学,你这一走,我真担心在“一姐派”中,谁还能像你那样吃苦耐劳?谁还能像你那样出生入死?谁还能像你那样苦中求乐?谁还能像你那样乐此不疲?谁还能替你完成未竟的伟业?谁还能再接再厉挖掘“更深的东西”?!九泉之下,铁林同学,你能放得了心,歇得下脚吗?
哭我友:边缘女饮鸩止渴贩青春,谁人能救?贡献者贫病交加逝余生,何药可医?安息吧,铁林同学!
泡网分: 43.129
精华: 2帖子: 9052
注册: 2008年12月
1988年,赵铁林突然到中国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编辑部来找我,说买了本《大众摄影》,他想看看杂志上印的“温宁”是不是他的同学。
此后,铁林经常到我位于和平门的家中,询问怎样才能拍好黑白片,怎样才能用好闪光灯等摄影知识。有时他还会拿来一些黑白片子,征求意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给一位非常忠诚的女助手在北海公园拍摄的照片,其中比较好的一张是在北海北岸,以柳枝为前景,以白塔为背景拍摄的逆光照。由于是逆光,照片的大部分都被南面明亮的天空所占据,因此被摄者的脸部比较黑,我告诉他必须打补光或增加曝光补偿量......
我认识的赵铁林是个很仗义的人。1989年,他发现位于正义路北口的某安保器材销售公司正在出售仅有的几台库存的全新雅西卡MAT-124G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才500元人民币一台(原先此机在中国大陆卖600元,当时二手机在香港已经卖到近2000港币),于是立刻就来找我。那天我帮他,也替自己各挑选了一台。我的那台雅西卡MAT-124G从来没有拍过照片,至今还存放在柜子里,就留做对铁林同学永久的纪念吧。
1989年,我开始撰写《摄影技术千题解答》一书。赵铁林得知我没有打印机,就把自己公司淘汰的9针打印机以300元人民币的低价卖给了我。不但如此,后来打印机出了毛病,他又立刻重新给我调换了一台,再以后还任由我把几台旧打印机拆开,把能用的部件重新组装起来使用。直到后来因为数十万字的书稿打印量太大,又要反复修改,我便购买了一台能够高速打印的全新的24针EPSON 1600K+。铁林同学对我无私的帮助,令我永远铭记于心。
后来,铁林同学开始把他在海南岛拍摄的一些女子的裸体照片拿来给我看,问我是否能够帮助发表?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有位胖女刚刚做完“生意”,还光着大腚像小孩一样站在床上穿内裤,我问怎么会这个样子?实在太粗俗了吧?铁林说:“她们就这样儿。”现在想起来,肯定是我自己太幼稚,又太少见多怪了。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她们的工作场所比较狭窄,没有地方站,“进屋就上炕”吧?那么为什么不能坐在床上穿内裤呢?其中可能也有“艺术”的需要吧?一谈到“艺术”,我就没词儿啦,只能彻底哑火--咱这个“玩儿技术”的家伙,实在玩儿不了别的--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嘛!
再后来,我在《大众摄影》杂志编辑部担任编辑部主任,铁林同学又多次盛情邀请我到海南大英村去游玩,还特意把呼机号码告诉了我,说到时去接机,一定要好好地招待我一番,让我尽情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我相信铁林,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无论自己是多么的困难,他都能够说到做到。我没有去。不为别的,一是往返劳顿,再让我上“村儿”里去“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插过队的俺可真的受够啦;二是咱这个没有见过世面的未开化之人,若整得不巧,正赶上那日[尸从]了(注:要拼字,上面是一个“尸”字,下面是一个“从”字,念“song”第2音。意为“软弱无能”),走了背字儿,有个什么闪失,咱也丢不起老温家这张脸呀。
泡网分: 43.129
精华: 2帖子: 9052
注册: 2008年12月
这是《摄影与摄像》总编辑温宁写在该杂志2009年第8期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他的同班同学赵铁林其人其事。
同班同学赵铁林及其处女作《等待》
从网上得知,日凌晨3:30,老赵走了。他忙碌了一辈子,星期六也该歇歇了。
日晚,我在写了上面这一段之后,就此搁笔。因为要想把一位“中国最伟大的摄影家”、“我们永远怀念的亲爱的赵爷爷”(网友语)真实地还原于白纸黑字之间,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天,我之所以又重新坐在曾被网友笑掉大牙的5x86“破计算机”面前,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实话实说地续写这一篇回忆伟人的文章,是因为目前在网上、报刊上发表的某些文章,对赵铁林同学早期的摄影活动,以及他是如何成名成家的艰辛历程,了解得并不多,有些人为了达到某种抬高自己或本单位的目的,已经把铁林同学的光荣事迹远远地推离了事实本来的“航向”,甚至会有意将其“处女作”面世的时间延迟了15个月。铁林同学若泉下有知,对于那些曾与自己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的精心安排,不知会做何感想?
赵铁林者,何许人也?
赵铁林,北京航空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士学位,早年曾经加入中国共产党。
赵铁林,日生于中国辽宁省北镇县。
从日开始,在北京育才小学(1963年变更校名为北京育才学校,学制变更为小学、初中9年一贯制)一年级一班学习。但是没有上完四年级,便因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的开展,作为“子女”的铁林同学就不得不离开了这所著名的“干部子弟学校”,与多年之后在所谓“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才有幸“触及灵魂”的其他同学相比,他及时地经受了考验,过早地感受到世态的炎凉。
至今,育才学校的部分同年级的学友们还经常聚会,大约每一两个月便会在北京市政协或新闻大厦欢聚畅谈一次。每当我提起赵铁林,很少有人能够回想起来,一是因为他离校太早,二是因为他长大成人之后与大家少有往来。只有中钢集团公司的前副总裁董志雄同学还能依稀记得:铁林说起话来有点儿结巴(口吃);每到星期六,他爸爸就会骑着两轮摩托车来学校接他。能乘摩托车回家,这在50多年前确实十分风光,真令同学们羡慕,因而能够留下些许印象。
我与铁林接触比较多,因为我们不但是同班同学,而且住家也相对较近。我家住在东交民巷的外交部宿舍,他家住在西交民巷附近的检察院宿舍,因此除了在一起住校,回家后偶尔还能在一起玩耍。
泡网分: 33.952
精华: 1帖子: 4601
注册: 2002年06月
看过赵老师的几本书,直面人生的勇士。不过和谐社会是不存在那些影像的,喜欢的是桑玉柱之流的,悲哀
泡网分: 19.366
帖子: 1334
注册: 2004年09月
只看过《中国百年传世作品》里他一组《阿V姑娘的故事》
泡网分: 51.34
帖子: 5839
注册: 2001年02月
有他两本书
“看不见的人”“看不见的城市”
泡网分: 43.129
精华: 2帖子: 9052
注册: 2008年12月
肖像权:引发侵权诉讼
记者问起王海玲,赵铁林的照片以真实成名,镜头里的男男女女们皆不避讳地以正面出镜,那么当初在肖像权方面的问题是怎么考虑的呢?
“我们出版社方面没担心过这个,因为赵铁林一上来就拍着胸脯保证:肖像权出问题他负责。这点甚至被他写进了出版合同里。”王海玲也听说过他身上带着很多写有拍照人同意拍照的字条,不过从没有亲眼见过,“他那个人很实在的,他说有,肯定有,不需要看。而且他都敢写进合同,出版社免责。”《镜头里的社会》一书出版后,赵铁林曾有过做一个“重访”专题的计划,还曾回去找过那些镜头里的小姐,“他说她们见到他都很高兴,老朋友了,都很欢迎的,没有人因为侵权或者泄露隐私去怨恨他。”
《镜头里的社会》里只有一张照片引起了一桩侵权诉讼,那是一张冬泳者的照片。“赵铁林说他只想拍那人身边的一个碑,没注意把人也照了,结果这人就找上门来,打算向出版社要个几十万。因为我们有免责协议,所以是赵铁林找这个人协商解决的,结果人家告到法院了。可能当时他也想推图书销量,想炒作吧……最后?最后赵铁林个人给了他几百块钱。”
泡网分: 43.129
精华: 2帖子: 9052
注册: 2008年12月
因故停了一段时间,接着上传。
老赵说:没有色情,只有同情
“在《社会学家茶座》上连载久了,感觉反响不错,于是我们就在选题会上报了这个选题,想结集出版。”包括王海玲在内的编辑们考虑得很简单,赵铁林的照片很有冲击力,且关注的是社会的另一面,大众对这个视角还比较陌生,会有一种新鲜感,再加上那阵子图文书正掀起一股风潮……很快《镜头里的社会》就被排上了出版日程。
“赵铁林知道了很高兴,把它当作自己十年作品集汇总来看待,相当重视,版式他自己排,纸张也坚决要求105克的铜版纸而不用轻图纸,他说这种质感才能体现他想表达的厚重。后来在书的印刷过程中,我们才发现这样造成了印刷制作成本的直线上升,也试着和他商量过替换纸张的问题,但他还是坚持。最后这上下册600多页的书定价近50元。”书出来后,出版社的惯例是赠送给作者15本,可给赵铁林,破例多给了几十本。“他开心得不得了,捧着书都舍不得放。说效果和他想的一样,太好了,太满意了。”
《镜头里的社会》刚开始被寄予厚望,被当作出版社当年重点图书推荐,可是在发行过程中,却渐渐在各家媒体的越来越异样的宣传里偃旗息鼓了。“图书里的照片裸露程度,反映的那一小群人的灰暗度,有人担心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出版社感觉到了压力,后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停止对该书的宣传,销售方面就放任自流了。”
对于编辑王海玲来说,这不能不是个遗憾,赵铁林遗憾的程度更甚。“那些裸露的镜头我并不认为是色情,那里面没有欲望,只有同情。其实这本书我们已经尽力做了淡化处理,比如书的封面本来赵铁林请了他的一个艺术家朋友做的设计,是城墙前一个女子抱着孩子的阴影,黑白的。我们跟他说这样不行,太灰暗,太沉重了,做了修改,没想到还是不能被接受。”赵铁林这套沉甸甸的上下册10年作品汇总,最后总共销出去6000册。
但王海玲告诉记者:“出版社考虑到他作品的价值和对他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创作的尊敬,尽量给他开了很高的稿费,大约是8万元,1500多张照片。他拿到钱的时候很高兴,特感激,因为他说,这是他没有正式工作以来收到报酬最高的一次了。”
泡网分: 43.129
精华: 2帖子: 9052
注册: 2008年12月
编辑眼中:一个真诚的人
“起先那些照片是发在我们社出的杂志化书刊《社会学家茶座》上,从2002年创刊开始,赵铁林就有自己固定的栏目,名字就叫《镜头里的社会》。”王海玲对赵铁林印象很深,因为“在大学里就看过他的书《另类人生》”,社会学毕业的她对赵铁林这样以独特视角、非科班出身的镜头观察社会的记录者十分感兴趣,“那时发表的以文字为主,每期大概是3000字,再配四五张照片,讲述一个小故事。因为反响很好,所以有时还把内容提到封二,更加醒目。”
“第一次拿到他的作品,是一组以住在垃圾场的小孩子为主角的照片,很震撼。感觉他的作品有很浓的人文关怀。见了面,哟,这人其实长得挺难看的,一身摄影记者的马甲似乎从来不脱,沧桑的脸,像个老江湖。但说起话来特实在,还有种让你无法去怀疑的真诚。”王海玲说,社里有前辈和他是相交十几年的大学同学,谈起他来总忍不住叹气,她才知道原来这个赵铁林“经历很坎坷”。
“那时的大学生多值钱?如果他安分地守着,不出去闯,到后来什么都会有的。不过这话我们都是背后议论的,看着他想不起来说这些。虽然他嘴里经常笑嘻嘻地称自己是‘体制外的人’,神情上却一点也看不出来他的潦倒拮据,总是兴致勃勃地给我们看他拍的作品,谈他的选题,说他的打算……神采飞扬。”
王海玲说作为一个没有正式工作和单位的人,赵铁林最困难的时候就以10块钱一张的代价给别人拍照,有时甚至需要靠拍过的那些小姐接济,不过在他口中,这些都不是需要隐讳的难言之隐,而是闲谈时不经意说起的有趣段子。
王海玲说,境况再不济,从来没见赵铁林发过牢骚,他只会摆出满满一瓶白酒和若干个杯子,并不劝酒,而是笑眯眯地“咣咣咣”自己都喝了。“说起自己的坎坷,跟讲别人的故事一样,破产、潦倒、连洗照片的钱都拿不出来,别人啧啧咂嘴,他哈哈一笑。社会学家不认可他是学者,他的观察记录也没有遵守什么普遍通行的调查规则……这有什么重要?估计他本人现在要是听到这争论,又会哈哈大笑,然后笑完就完了。他从来不看重别人对他的评价,‘我的人生不要美好,只要丰富,因为经历这东西,没有好和坏,只有多和少’。”
泡网分: 10.456
注册: 2006年12月
大师一路走好!
泡网分: 10.489
帖子: 1647
注册: 2009年04月
看过《聚焦生存》,感觉老赵能够拍出这样的片子很不容易!
泡网分: 43.129
精华: 2帖子: 9052
注册: 2008年12月
没有色情只有同情 赵铁林“黑镜头”出书的背后
& & 在赵铁林的若干本著作中,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镜头里的社会》一书显得比较特殊,它并没有以拍摄题材单独成书,而是一股脑地将赵铁林在10年间所拍摄的1524幅图片全部刊出,其中相当一部分照片是此前从未发表过的。
& & 出版社曾一度将这本书当作年度重点图书推荐,赵铁林本人也相当看重这本书,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十年作品集汇总来看待。
& & 由于题材敏感,《镜头里的社会》一面世就引发广泛关注,一度也曾冲上图书畅销榜,但随后很快就退出了公众视野,这本书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该书的责任编辑之一王海玲。“我也刚刚知道老赵走了,很难受,他嘻嘻哈哈的形象老在眼前晃。”王海玲的声音一上来就变得十分低沉。
泡网分: 69.754
帖子: 9163
注册: 2007年05月
来自LZ的话题,让我有以下的思考,纯属个人想法,不想影响别人,只是想说说。
1,摄影从现在看是一件简单劳动,而老赵拍摄的题材却是一件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2,他的拍摄对象是一群被社会忽视的人群,而反映这一被忽视的群体又容易被社会的急功近利所忽视。
3,照片反映的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这里很多的内容属于社会科学调研的范畴,其成果应该服务于社会,说到底,应该由社会拨款,但他是摄影个体户,他的选题从社会学上看是非常重要的,但从生存是第一的要求出发,他的选题又不是商品经济的。
4,老赵反映的社会现象无疑是重要的,他经常去作演讲,他的劳动成果引起很多专业人士的关注,但他本人却未能融入这个主体,以致造成个体却做着社会的工作,因而无法得到社会有保证的支持,他获得的更多的是同情。
5,在当今这个时代,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据我所知,老赵没有把他关注的问题以英文发布在世界相关的学术刊物上,只是在国内写书,在这个层次,关注的和被关注的都是弱势群体,收入和关注度都会有限。
6,太不注意身体,透支劳动,对他太不利了。
[饲养员赵大叔 编辑于
泡网分: 43.129
精华: 2帖子: 9052
注册: 2008年12月
他的摄影也开始远离敏感题材。
2003年,赵铁林的《黑白宋庄》一书面世,赵铁林以一贯的平行视角和叙述手段,呈现了体制之外的北京年轻艺术家在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挣扎状态,但反响平平。
与此同时,那些赵铁林当年拍摄的“小姐”照片仍在不同的出版社以不同的名字陆续面世。
2007年,赵铁林更是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建国以来有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但直到赵铁林去世,他被认为最为成功也是影响最大的作品仍然是当年的图文作品———《阿V姑娘的日子》。
泡网分: 43.129
精华: 2帖子: 9052
注册: 2008年12月
登堂入室后的落寞
和赵铁林名声鹊起不相称的是,他似乎并没有被中国的主流摄影圈所接受,他的照片经常被指责为“毫无美感可言”,“和一般的留影照片无异”……
2002年,一直被专业摄影师耻笑为“野路子”的赵铁林终于登堂入室,受聘于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任影像室主任。虽然这只是一个拿钱很少的虚职,但老赵很看重。毕竟这是清华。
泡网分: 43.129
精华: 2帖子: 9052
注册: 2008年12月
风口浪尖上的摄影师
质疑的声浪也随着褒扬接踵而至,其中多指向“小姐”照片在获取和使用过程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你是怎么拍到这些照片的?”“你和这些小姐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你拍这些照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会对她们造成伤害?”一系列的指责与疑问让赵铁林一度置身风口浪尖。
对于外界的质疑,赵铁林一一否认,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从一个方面来说,和这些小姐有一种比较密切的关系,这是拍摄这个题材一个起码的条件,这实际上是在铺设一种拍摄环境,它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大的,你想拍她们,你就必须要了解她们的生活,这种了解也可以说是一种‘亲近’,但这种了解是不是就非要与她们有一种‘特殊关系’,或者以‘特殊关系’为基础,我可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你要了解她们,你就首先要尊重她们,在平等的意义上与她们交往,和她们成为朋友,不仅拍照片,还要帮她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我跟她们有了这种所谓的‘关系’,那我根本就拍不下去,她们也不可能让我拍。”
在赵铁林的作品《阿V姑娘的日子》中,卖淫女阿V那迷茫而无助的眼神曾打动了许多人,据赵铁林介绍,他的拍摄甚至于发表获得了阿V的同意,阿V的想法是,通过发表照片很快出名,甚至会有人把她的故事写成剧本,自己变成女主角……
8年时间中,前前后后进入赵铁林镜头的“小姐”有100多个,进入深入拍摄的差不多有30多人,进入主题拍摄的也有10多人,但赵铁林称从未有拍摄对象指责过他。
泡网分: 43.129
精华: 2帖子: 9052
注册: 2008年12月
拍“小姐”功成名就
在那段蛰伏期里,赵铁林对摄影并没有显示出多大的野心,而为“小姐”拍照这项“工作”在当时看来,目的性也并不明显。
与此同时,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让赵铁林对生存于社会边缘的群体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他的镜头对准了渔民、农夫、失学儿童、流浪汉、外来拾荒者、驼背摆渡人……
1996年前后,赵铁林的照片开始被媒体所关注,他的几组摄影作品被《大众摄影》和《新周刊》等杂志刊登,并接到了一些媒体的拍摄任务,稿费成了赵铁林较为稳定的一部分收入。
1996年12月,赵铁林带着自己拍摄的“小姐”照片找到了一些在摄影界有影响的人。由于专家们多从摄影技法层面看这些照片,“小姐”的照片受到冷遇,但赵铁林的拍摄方式及选择题材的敏感性却给摄影圈内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更深入接触“小姐”,赵铁林渐渐从最初的收费拍照变成了“付费拍照”———他经常掏钱请这些姑娘们吃饭,帮她们解决各种问题。他也从不忌讳摆拍,只要姑娘们愿意,她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出入他的镜头。每次拍摄,赵铁林总要详细讲清楚自己的目的,如果拍系列照片,他还要让对方签字确认。
1998年,《南方周末》的一位图片编辑得知赵铁林拍摄了大量“小姐”的照片,专程赶到北京找到赵铁林,随后,该报以两个版的篇幅刊登了赵铁林为“小姐阿V”拍摄的图片,并题为《漂浮在都市边缘的女孩》,一时间轰动全国,赵铁林也因此名声大振。
受到鼓舞的赵铁林开始将拍摄“小姐”当作一项社会课题来研究,并在其后几年时间里把拍摄的“小姐”照片集结出版,连续出版了多部书籍,在社会学界和摄影圈内引起了巨大震动,赵铁林也一度被称为“中国纪实摄影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失的爱人结局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