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嘉宾经历是正叙还是倒叙和插叙的区别

下列有关记叙文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B.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C.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D.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爸爸的花儿落了》采用了插叙手法。&&
B.“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长安城,“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特指史册。
&& C.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
&& D.《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小”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T”,错误的打“F”)
(1)《背影》是一篇记实散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2)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背影》运用的是倒叙写法。
(3)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小说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4)“背影”在文中共出现四次。第二、三次是具体记叙,第一、四次是写印象的“背影”。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T”,错误的打“F”)
(1)《背影》是一篇记实散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2)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背影》运用的是倒叙写法。
(3)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小说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4)“背影”在文中共出现四次。第二、三次是具体记叙,第一、四次是写印象的“背影”。  前不久,不二发贴《从版友:清辉竹影的微电影剧本&玻璃碎了&浅析微电影剧本的创作),本文对&玻璃碎了&很是赞赏,当然白楼石发文并不是想非议或赞扬这个剧本,之所以提到,是因为其中有些让人感兴趣的观点。  林溪老师在评点《玻璃碎了&》时向清辉推荐本版的微电影剧本《晴》。后来清辉对原作者评论(现摘其中部分 作者:清辉竹影 时间: 20:37:00 113楼)“……你的《晴》,首尾呼应,是以书店男开始又以书店男结束的,可是你的整个故事却是以晴的回忆展开的。我知道小说不能这样写,故事不能这样讲,这是偏离了主线。但是剧本是不是这样写,我就不懂啦,我个人觉得这样写是错误的……”  林溪老师后来发表评论(作者:林溪001 时间: 23:22:00
120楼)  “先是“小说不能这样写,故事不能这样讲,这是偏离了主线”这样的概念就是不对的。不管是小说还是故事,没有这种说法。任何结构的形式只要被巧妙地利用,都是可以的并允许的。很多时候,当故事的内容实在找不到创新的机会时,对结构等形式层面上的东西进行翻新使用,也是可以让故事出现转机,其次,我提议清辉回顾一下《拯救大兵瑞恩》的大结构,对照一下《晴》,看看是不是相同的结构。”  白楼石转载此两份回帖,并非是讨论清辉的观点——小说和故事不能以回忆展开,因为小说和故事是否能倒叙和插叙的问题不是剧本版范畴。而是想请教版友们:剧本能不能以回忆展开?或者其中能不能穿插大量的插叙?也就是说,剧本主要是顺叙为主(这是常见的),而倒叙和插叙是不是只能是短暂的?能不能以倒叙和插叙为主?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泰坦尼克。  如果大段的倒叙或插叙,你感觉往往就是顺叙的结构,加了个帽子而已。即插入的部分成为主体了。
  我的记忆力不行了,好像很多电影都是倒序  泰坦尼克,美国往事,阿甘正传,天堂电影院  而有些电影则有意在叙述手段上玩儿花样,像  低俗小说,蝴蝶效应,罗拉快跑,十二只猴子  看过的电影忘完了  这些都是“末技”,悬疑片喜欢用  美剧“迷失”能撑一百多集也是靠这,也最见编剧功力  浅见  
  关于清辉竹影的观点,我觉得他说的没问题,如果将《晴》的第一段融入最后一段就不会有他说的问题。  对楼主的问题表示不懂,将所有倒叙或插叙的电影变成剧本不就是剧本可以以回忆展开、或者其中能穿插大量的插叙吗?难道倒叙和插叙一定是导演的工作?当然,像《泰坦尼克号》、《硫磺岛家属》、《太极旗飘扬》、《拯救大兵瑞恩》等不排除是导演的第二度创作……
  对比一下《金陵十三钗》,如果张艺谋也采用倒叙而不是OS的手法,《金陵十三钗》会更有张力。
  @白楼石   "白楼石转载此两份回帖,并非是讨论清辉的观点——小说和故事不能以回忆展开".  你曲解了我的意思,或者说你没有看懂我的意思。“小说和故事不能以回忆展开”不是我的观点,请你看清楚我的原话----“)“……你的《晴》,首尾呼应,是以书店男开始又以书店男结束的,可是你的整个故事却是以晴的回忆展开的。我知道小说不能这样写,故事不能这样讲,这是偏离了主线。”  《晴》的剧本,故事是以女主角“晴”的回忆展开的,这个没有问题。(我的观点是)开头与结尾也应当是“晴”而不应当是“书店男”。如果以“书店男”开头并结尾,那么故事也应该以“书店男”的回忆展开。  白楼石,讨论问题请不要曲解他人的文字意思。
  楼主发帖的目的绝不是如标题写的“请教剧本的顺叙、倒叙、插叙的问题”,而是想出我的洋相,这就是楼主的“厚道”。没关系,你尽管说,我看谁在出洋相。呵呵呵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顺叙法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分明。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账,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第一人称叙事法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第一人称“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第三人称叙事法
用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bug众多,六个正叙倒叙的故事在讲同一个道理,却都不深刻!
提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bug太多,简单的道理用复杂的拼盘的方式故弄玄虚罗里吧嗦的讲出来,每个故事都不够深刻、缺乏创意(有很多其它电影的影子)、恶俗,无法打动人心。
  
  
  bug1:对于那个“奇怪的联盟”来说很重要的、用来揭穿真相的“觉醒星美”只派了“首席科学家”一个人来救,实在说不过去。期间还上演了恶俗的英雄救美戏码不提。
  bug2:觉醒星美揭穿真相的方式是在自己看到了真相后被抓,指望那唯一的一个询问者把真相传达出去,当然她成功了,因为询问者正好就是那种眼神透露出心存正义的人。身为政府高层的询问者不知真相?就好像公安局长不知社会有阴暗面,要靠一个刚闯了两天江湖的小毛孩来点醒般幼稚。
  bug3:你可以说星美还录了段视频给后人呢(就是哈利贝瑞在恶灵山上看到的那段影音资料)。那段“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是和别人紧密相连的”(其实意图是告诉观众每一个带有标记看似毫无关联几个时代的人是被各种事物(信件,游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还有那段“你行的每个善都有善报,每个恶也必有恶果”,貌似很有哲理感人肺腑的话。问题是这些表明本片核心思想的话,怎么能是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刚被解救出来没两天只是看到了星美死亡真相的星美说出的呢?所有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果”她都没有经历过,甚至没看到过、没有听说过,她怎么就从一个无知天真的少女,突然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的了??就凭她看到了一个真相和半部残缺的电影么??太可笑了,这话显然由汤姆汉克斯的那个角色来说更有说服力。
  bug4:坏医生汉克斯一点点的毒律师想拿他的脖子上的钥匙好打开那一箱子金币,他有无数机会可以直接弄死他,取走:钥匙,为何还要费劲一点点的毒死他,前面在陆地怕别人怀疑也就罢了,后来在海船上因病而亡什么的根本没有会怀疑他,他为何还费那个劲。更可笑的是后来律师救黑人朋友的时候那箱子不堪一击的碎裂了,金子撒了一地,证明钥匙根本没有必要。
  bug5:其实可以不算是个bug。6个故事里稍感人的音乐家的故事,音乐家的自杀缺乏足够的理由。当然你可以说,他被沾满了“污迹”出不了头了,他的事业被毁了,所以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但我们知道很多天才的艺术家(如达芬奇、毕加索等)都有些“不那么光彩照人”的历史,但是他们都成功了。没有谁因为有传闻是gay和未遂杀人犯被某个大师只手遮天般的毁灭了。当然他被毁灭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没有绝无可能成功必定要死的理由。毕竟他年轻,有真正的才华,有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一个雄心勃勃、有理想、有才能的人,会如此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么?!
  以上是个人认为比较大的bug,当然本剧细节上还有很多小bug(比如所谓恶灵山除了难爬外也没有什么险恶却死了那么多人,再比如汤姆汉克斯由对心魔言听计从到反抗心魔的内心转变描绘的太潦草,是受毫无基础的爱情的感化么?!多么肤浅啊)不提。
  =============
  另外,
  第一、对于“大师的片子我居然看懂了,必需要给5星”这种,我真的很无语,这片子真心没有什么难懂的,就是把六个简单的故事正叙倒叙穿插了一番,就单个故事来说甚至称不上有什么悬疑。“智力正常的成年人只要中途没睡着都能搞懂剧情的好吗!”看懂了就觉的是好片子的人你们真心弱爆了。奉劝一句, 赶紧把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收一收。
  第二、一直认为一部电影好不好最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花哨的剪接,剪接的再好、演员阵容再强大也弥补不了本片内容上的空洞、老套、乏味与不深刻。(当然,迅哥和汉克斯我依然爱你们。
  
分享到微信
   有人说,你还是没理解本片要表达的寓意,“生命的平等、灵魂的自由、信仰的追求”等等等等。
    对不起,在有这么多显而易见的bug的之上,在这些烂俗又缺乏说服力的剧情之上,我无法体会到本片“深刻”的哲学寓意。
  
  
剧情 / 科幻 / 悬疑
汤姆·提克威 / 拉娜·沃卓斯基 / 安迪·沃卓斯基
汤姆·汉克斯 / 哈莉·贝瑞 / 吉姆·布劳德本特 / 雨果·维文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倒叙的人生故事,正叙的心灵史——评李沧东影片《薄荷糖》
倒叙的人生故事,正叙的心灵史
&&&&&&&&&&&&&&&&&&&&&&&&&&&
——评李沧东影片《薄荷糖》
《薄荷糖》是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第二部影片,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李沧东的影片。初次看影片,最后男主角金永浩在大桥下流泪时,我的眼泪也几乎从眼眶里溢出。后来专门找了李沧东的电影来看,《薄荷糖》之后,李沧东的每部影片都堪称经典。我也对韩国电影有了新的认识。以前觉得韩国电影好的导演只有金基德,这之后,我又在这个名单里加入了李沧东。后来了解到金基德也非常喜欢李沧东,并且把李沧东放到了前辈的位置。其实简单作一比较的话,李沧东的电影更为大气,富有诗性,在最为平常的日常点滴中去表现个体灵魂的挣扎。而金基德则把人物放到一个特殊的境遇之中,而且对灵魂的表现多是剑走偏锋,且多有超现实主义的情节。而李沧东则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但在现实主义的背景下,李沧东同样将表与人的内在灵魂作为电影的最高准则。与金基德不同的是,现实主义使李沧东能够从时代、社会、文化、生活等多重视角之下透视人的灵魂。
《薄荷糖》是李沧东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部严格遵循现实主义手法拍摄的电影。它的现实主义,是在对时代和社会的真实反映上。影片采取倒叙的手法,一开始先表现主角金永浩的崩溃以及自杀。自杀前,面对迎面而来的火车,金永浩喊出了“我想回到过去”。随后导演让列车一点一点倒回,时间也一点一点倒回,仿佛是金永浩的灵魂在逆时间而上,回到自己的过去。这样的倒叙与平常电影的倒叙并不一样。倒叙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手法,而且还成为了剧情的一部分,不然无法解释影片最后20年前的金永浩在后来他自杀的铁路桥下哭。对于这种哭,我们甚至可以以为是金永浩死后的灵魂在替20年前的他哭。此时,观众能够理解这种哭并被感染,是因为观众在一直受金永浩灵魂的指引,回到他的过去,而不仅仅是受导演的一种叙述手法的指引。这正是导演高妙之处。他一直在指挥着整个故事的发展,却又一直隐形于影片背后。李沧东的电影曾被称作过“作者电影”,不仅在说李沧东同时是影片的编剧,而且还在指涉电影中作者的在场,给电影输入了迥然不同的气质,构成了对普通电影的超越。而事实上,这种作者在场的最高境界,就是作者的始终隐形。
在电影中,虽然是金永浩隐形的灵魂在指引叙事,但那些人生片断,每一个都具有代表性,经过了导演的精心选择,将一个人青年到中年的20年心理变化阐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人生片断的时代背景也是导演所精心设定的。主人公的许多变化都有来自时代的因素,也可以说是时代与社会改变了主人公。由于对韩国历史不太清楚,经人指点,才知道许多事情的时代背景,如20世纪末的经济危机,80年代的光州事件和社会变革。了解这些背景之后,对于整部电影的把握才更加清晰。这正是电影现实主义的一面,因为它有对时代和社会的反思。但如果不知道这些时代背景,也并不妨碍对于整个影片的理解。因为影片重在讲述的还是一部个人的心灵史,这些心灵变化放在许多背景下依然可以成立。妻子的不忠,自己的出轨,对于家庭表面和谐的维持,与一个不爱的人度过人生中大部分时光;被社会强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到最后抛弃灵魂挣扎与反抗,主动去做……这些都可以在任何人身上发生,而事实上,它也的确在太多人身上不断地发生着。而主人公这样做了,却仍能够感动观众的不仅仅是他是被时代和社会裹携,更重要的是,他仍然保留着自己内心一个最为纯净的角落,那就是爱。在影片里,这爱的象征物是薄荷糖。也许这也是导演以之作为电影的名称的原因。20年前最为纯洁的爱一直以一颗颗糖的形式继续存在着。最后主人公选择了死不仅仅因为他的破产,更主要是因为一直在他内心最纯净角落里存在的人的疾病以及死去。影片并没有交待金永浩初恋尹顺仁的死去,但已经做足了这种暗示:她的死只是时间问题。这才是他崩溃的原因。这之前,虽然破产,但他仍然保留着作为一个人的狡黠,这正是一种生存的技巧。这种狡黠主要体现在他在海边骗到的咖啡。拥有这种技巧,他已足够在这个同样狡黠的社会里生存下去。但与尹顺仁最后的见面让他回忆起过去的纯净与美好,这种纯洁与美好的完全破灭,让他真正地从自己已经屈从的生活中觉醒,他最后的死不是开枪自杀,而是在20年前的铁桥上迎着火车而死。已经一无所有的他,只能用这种方法来挽回自己生命的纯净。这种向生而死才能够让我们真正想要去了解他被社会和自己双重玷污的生命,也才能在最后真得打动人心。
最后仍想说一下影片的结构与意义的关系。结构和意义(或内容)是一部电影或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好比是一页纸的正面和反面。对一部优秀的作品来说,结构作为一种形式,与意义并不隔绝,甚至一页纸那样厚的距离也是瑕疵。《薄荷糖》里,影片的结构与意义融合得非常好,甚至是影片的结构参与了影片意义的构成。作为一个故事的叙述方式,这种倒叙结构没有什么问题,而导演真正想通过这个故事表现的是一部心灵史,这种倒叙结构与心灵史的逻辑达成了契合。它表现了一个污浊心灵寻找它产生的原因,最后又将它最初的纯净与美好放在了最高的层面。这是与心灵史本身的逻辑是契合的。影片的结构在这个层面上与影片的内容达成了完美的融合。
第一次看过《薄荷糖》之后,我被深深地打动,而以上种种理性的分析仅作为一种印象留在了我的大脑里。第二次观看《薄荷糖》,我虽然更加理性,但仍然被打动了。在一个灵魂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寻觅最初的纯净时,一个仍然在世俗社会中生活的人,没有办法不被打动,而仅仅是感动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又显得太微不足道。这不是一个为了感动人而拍摄的电影,更不是为了几滴廉价的眼泪。在这样的电影面前,更需要作的是思考,以一个死去的生命,挣扎着的灵魂作为镜像,来思考自己在其中倒映的部分,也思考这个时代在其中倒映的部分。经过这种主动的倒映,灵魂才有洁净的可能;经过更为深入的思考,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对于每个与时代、社会相妥协的人来说,都有必要。
值得一说的,还有影片中金永浩妻子的祈祷。这是基督教第一次在李沧东的电影中出现,影片曲折地道出了这种信仰的悖论,信仰者无法因之而善良,解决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它无法担当拯救者的角色。影片仅仅通过几个琐碎的情节来表达它,但能够看出导演的思考。这部影片之后,导演又拍摄了一部电影,通过一部电影来表达自己对于宗教,犹其是对东方人面对基督教的思考。这部影片更加深入而且深刻,把李沧东的创作生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它的名字叫《密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倒叙的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