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的嘟嘟 嘟嘟 中提到过一个糖果富翁

【古玩門診】這是一個嘉慶時期的粉彩的宮廷用的碗,是觀復藏品。
除夕特別節目猜寶互動開始咯!2月18日晚19:50在@廣西衛視 #收藏馬未都#節目中亮相的6件寶物搶先看,大家可以先給藏品斷斷代,看看您的判斷,是否與@馬未都 一致!3號藏品
同時轉發到微博
微博廣場:
認證合作:
關於微博:
關注我們:
聯絡我們:马未都:我不是专家,只是一个布道者_历史频道_新浪网
马未都:我不是专家,只是一个布道者
& &&马未都: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并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品。1997年创立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 & 南国书香节期间,马未都在广州做了一场名为“收藏之道”的讲座。
& & 谁知,马未都开口却说:“谁告诉你收藏有道,这个人就是一骗子,收藏是没道的事儿。”提醒大家不要去趟江湖之道的浑水。
& & “我觉得收藏最大一个道就是你‘生得好’,”马未都调侃道:“像我这样生的时间就刚刚好,二十几岁时正是这些东西最不值钱的时候。广州的招第街遍地都是清朝文物,一件假的都没有,全是真的,还卖不出去。现在的年轻人,没能看到遍地都是官窑的时代。”
& & 马未都坦言,以前一直认为收藏是个小众的事情。当下因为媒体的渲染,把收藏做成了大众的事情。但是收藏“很麻烦”,大部分的人都会上当:“上当无非两种,第一是买回来的东西不真,追悔莫及啊;第二是按照世俗的标准容易买贵,被人忽悠了。”
& & 所以马未都认为,如果收藏有道,首先就是要先做好理论准备。“你可以就自己喜欢的领域去读那些专业书,但是那些书有七八十万字,让你天天读,你也受不了。我想有一简单的办法,你可以读我这个书,它就是一套准工具书。”马未都说。
& & 马未都说的就是中华书局刚出版的《马未都说收藏》典藏版。《马未都说收藏》第一版出版于20 0 8年,当时马未都刚刚结束他在百家讲坛的演讲,可谓“一夜成名”。“这就是天时,现在你再叫人来做这件事,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了,当时时候好,社会有需求,你突然喊一嗓子,人们就都听到了。”马未都说。
& & 新版《马未都说收藏》内容更多
& & 南都:《马未都说收藏》最早是在2008年出版的,今天这个精装本,内容有什么变化吗?
& & 马未都:增加了很多内容。以前的版本出的时候,当时百家讲坛刚播,一共有五本,这次把它们合并成了三本:陶瓷合成了一本;家具是一本,玉器和杂项也合成一本。虽说只有三本了,但内容比之前那个版本多了很多,家具部分增加了很多过去写的文章,主要还增加了大量的图,为的也是适应读图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 & 应该说,整套书的修订还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有很多精心的小设计,比如说:每套书都准备了一套木头样本,这些样本会很清楚地告诉你,它是从家具的里还是面取下来的,这就能方便读者辨识木头。
& & 南都:现在市面上关于收藏鉴赏的书其实非常多,尤其是近几年。对于这类书的写法,你是怎么看的?
& & 马未都:现在大部分书都有一个误导,就是老是去谈它(收藏)的经济价值,引导它向某一个方向走,我是极为反对的。我觉得,对于如今刚开始入门的人来说,不应该先去注重市场,而是应该更多关注文物的自身。我从一开始就是这个立场,从《百家讲坛》到出书,再到现在,都是本着一个目的:让大家对文化感兴趣。乐趣来自于文化,而不是价值,价值是额外的,你要是有那福分,这价值就是你的;你要是没那福分,那你也得不着。
& & 我这套书实际也非常适合入门的人来读:第一,它是口语的表达方式;第二,我不是一个从理论到理论的人,我有自己的实践,能把我的经验告诉他们,这个经验对他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好处,因为我也走过弯路;第三,这套书在横向上也有联系,现在有些藏家,他可能很喜欢家具,但对其他的一点兴趣没有,但其实应该都去看看,很多东西在横向上都是贯通的,家具、瓷器、玉器、杂项之间都有其内在关联。所以当你去读这套书,可能很多貌似你不感兴趣的领域,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 & 世俗的事和理想的事
& & 南都:但现在一般专家谈到收藏,都是希望藏家能更“精”,更多地积累经验。
& & 马未都:是,但我们大部分读者不是要往学者的方向走;即便是学者,也应该要广泛涉猎。过去受历史情况限制,很多专家出问题就出在这里。我早年去一些博物馆和研究单位,发现里边的专家互相之间都不关联,不关联到什么程度呢?这个组领着我去另一个组,在门口不进去。彼此之间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屏障。后来我跟一些前辈聊天时也发现,不是他的领域,他连看都不看,一无所知。
& & 我为这套典藏版写了一个后记,里边就谈到这一点。在鉴赏文物时,我们得知道三层:知道陶瓷之土,玉器之石,家具之木为“皮”;知道陶瓷之火,玉器之琢,家具之凿为“瓤”,这说的是制作过程;知道陶瓷之魂,玉器之魄,家具之蕴为“心”,这说的就是“心智”,“心智”指的是观察敏感,判断准确。但我们大部分人看到第一层就不往下走了,对于公众而言,这也就够了,但如果你还想往深里走,就得花功夫。所以我说“器物之外观在于悦目,而内在重在赏心”,意思是说,看到那个很漂亮的外表就是你感官的一个愉悦。重要的是你怎么能够从内心去欣赏它。智为本,技为末,本末不能倒置。
& & 南都:这些年你写书其实还蛮频繁的,也参加很多社会活动,平时的时间是怎样去安排的?
& & 马未都:这事没别的,时间长度每人都一样,都是挤出来的。我到现在还是用笔写作,所有书都有书稿,这也是我现在唯一很得意的事儿。不过这就苦了我的助理。没想到的是,现在手稿也变得有价值了。
& & 我现在的时间实际都是被安排的,都不是我自己安排的。我其实也不喜欢这种生活,有时候也想着能无所事事,睁开眼一天没事情干才好,我也总希望能解脱,我心里真正想写的书还不是这些关于收藏的。我想着等我把世俗的事办完,再去写。我现在身上有的世俗的事儿,主要是得把博物馆做好,把制度建立起来,希望它能完整有效地留给社会。等这些事情都做完了,我才能静下心来真正写点我真正想写的书。
& & 南都:哪一方面的书呢?
& & 马未都:我真正想写的书是社会学的。我老说收藏这玩意儿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我在这套书的后记里也明确写了:人都需要大智小技,小技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至于具体想写些什么社会学的书,我只能说很多,但不敢说,没写我就说容易变成负担。
& & 南都:你计划出的收藏方面的书还有哪些?
& & 马未都:《瓷之形》,一直没写,也没敢写,写这本书得脱一层皮。这本书想说的是,瓷器为什么会有这些个形状,比如说盘子,多简单一造型,但你要从远古说到今天,盘子各个时代又是不一样的。这个时代盘子大,那个时代盘子小,这都有一定的成因,但没人想过这件事,《瓷之形》想解决这个问题。
& & 瓷器的形状其实能说明很多社会情况,比如盘子,什么时候开始变大了的?是蒙古人来的时候变大了,因为蒙古人是共产制,他们在分餐时得用大盘子。再有就是高足碗,为什么要高足?为什么游牧民族称这样的碗叫靶碗,而你叫高足碗?这是因为汉民族重视的是它的供奉功能,而游牧民族强调的则是实用价值,他攥着这个碗感觉就像是个靶,他们过去骑马,只有这样攥着才最踏实,所以这种碗也是从元朝时开始流行的。汉族人看到这种碗觉得很好,但它又跟高脚杯似的,底下一点搁在那里很危险,所以只能供着,所以我们就叫贡碗。它里边是有这样一条脉络下来的。除了《瓷之形》,再有就是《瓷之色》和《瓷之文》,写完这三本书,对于陶瓷的话,我就住嘴了。
& & 我只是一个布道者
& & 南都:你刚才提到观复博物馆,你觉得要等到建立一种怎样的模式才意味着这个博物馆真正立足了?
& & 马未都:我们现在做的一个是观复上海博物馆,明年就开了。后年我们在深圳的博物馆也会开。我希望它能是一个完整有效的,能够留给社会,同观众亲近的博物馆。我也发誓要做服务最好的博物馆。我们能做“服务好”的博物馆,一大条件就是体制,我们毕竟是私人博物馆,也有现代社会的名牌意识。
& & 接下来,除了上海、深圳,我们还会在厦门、哈尔滨都开起来,最后总共有六个博物馆。我们原本计划,希望能先做到十个博物馆,实现彼此间的资源共享。简单来说,如果十个博物馆每个都做一个展览,我转动起来就有一百个展览。我很希望博物馆能变成观众常来常往的地方,所谓常来常往,说的是博物馆能为观众终身服务,不是说去过一次就行了。这也是社会给我们的一个机会,能让这个事情成为可能。
& & 南都:就是说希望做一个全国的规模。
& & 马未都:我们希望是这样,但现在不敢那么说。目前我们在上海的博物馆正在装修,明年6月1日就会向社会开放。这个博物馆在上海最高的建筑“上海中心”大厦,也是全国最高的建筑里,我们在里边一共有两层,一层是博物馆服务,一层是商业服务。其次是在深圳,深圳政府现在在蛇口改一个文化艺术中心,引进了两个博物馆,一个是我们,还有一个英国的博物馆。
& & 我还有一个理想,就是希望观复博物馆可以永续生存。我有一个态度是,人老了,身上不能背负明显的资产。
& & 南都:观复博物馆在学术上会有怎样的举动吗?现在对于国内艺术史的学生和研究者,无论是博物馆还是私人藏家都很少能给他们提供一个上手的机会。
& & 马未都:这个确实很难。我觉得对艺术的教育有两类:一类就是我们喜欢,喜欢是作为一个修养;另外一类是很小众的,就是专业人员作为一门技术,主要是为了生存。我觉得作为技术而生存,对于公众来说是没必要的也不可能,他们需要的是靠这种艺术教育来提高修养和素质。
& & 甚至对于我自己,我也一直说我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个布道者,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希望我们能从民族文化和精神上来体现自我价值;小的方面,则是希望能从这些具体的物件中,获得一部分生活乐趣。这就是我们的一个追求。我们总说中华民族如何如何伟大,这些对老百姓来说,都是虚的,你必须得落实到一件件东西上。只有落实到每件东西上,我们才能感受到这个民族的真正魅力。
& & 南都:现在市民阶层有点闲钱也想玩一下收藏,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吗?
& & 马未都:首先是量力而行,千万不能透支。我见过透支的,借钱玩收藏,把养老的本砸进去的都有,这是没必要的。第二是千万别想着走捷径,没有捷径,只有弯路。我不提倡投机思维,你真喜欢它,那它就是你生活的乐趣。这个乐趣是可以陪伴你终身的,当你老了,八九十岁了,坐着轮椅,行将就木,别人跟你说:“哎呦,你这企业上市了!”这跟你都没啥关系了,那时你最大的乐趣可能就是在电视里听一段粤剧,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所以我觉得不管你是工作之余,还是退休之后,有这个愿望了,想往这上面去靠,不管你是动手买,还是不买,都很好。我是提倡少买,多去看,通过看展览,这种精神享受也照样能够获得,不一定非得拥有。
(责编:甄紫涵)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分析当代台湾问题不可能离开大陆自身的变化与发展;两岸关系也不只是两岸之间的关系,而...
北宋的高薪养廉,王安石的着眼点是放在中下级官僚,“大抵皆薄”,目标是缩小差距。蔡京...
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许国璋名列其中。马未都:中国买家偏爱高价稀有艺术品|艺术品|中国_凤凰卫视
马未都:中国买家偏爱高价稀有艺术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显示,内地企业家玩收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后期,到目前为止,企业家购买力已占到了整个艺术品市场60%以上的份额。自2012年以来,中国企业家用于收藏
核心提示: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显示,内地企业家玩收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后期,到目前为止,企业家购买力已占到了整个艺术品市场60%以上的份额。自2012年以来,中国企业家用于收藏的资金每年大约为450亿元,已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中坚力量。凤凰卫视12月12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马未都:内地投资途径缩减商人扎堆艺术品 解说:拍卖会上企业大佬频频出手,有钱、任性,过亿天价屡见不鲜,是炫富?是投资?还是另有目的? 马未都(收藏家):你只要不花,这个钱根本没有意义。 解说:天价收藏又是否物有所值? 马未都:有一种声音说呢,这画一辈子值不了这钱了。
2014年,美国当地时间11月4日晚,在纽约某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备受瞩目的梵高油画《雏菊与罂粟花》以5500万美元落槌,加上佣金,拍价合计为6176.5万美元,约人民币3.77亿元。随后证实,这幅画的买家是中国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的董事长王中军,属于个人投资行为。而这幅画,也创下了中国藏家海外竞拍西方艺术品中的最高拍价。名人收藏并不少见,以娱乐圈为例,赵忠祥为了收藏特意建了私人会所,据早前业内人士保守估计,总价值超过了五亿,热衷紫檀的成龙家中紫檀木的价值也有数亿人民币。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机构高调涉足艺术品收藏。近年来,中国买家在国际拍卖场上表现出色,并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大师级艺术家作品。2007年,刘銮雄出手3924.1万美元,拍得高更的名作《早晨》;2014年,知名餐饮集团董事长张兰以1046万美元拿下安迪&沃霍尔的《小电椅》。 中国的企业家频频出手,除了&有钱、任性&,这些大佬们出手的原因究竟为何?是炫富?是投资?还是真应了洗钱等等传言?在全球经济并不好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应该如何理解?为此,我们来到了观复博物馆,马未都先生请教。 王鲁湘(主持人):马先生您好,最近两年呢中国的经济形势并不是特别好,尤其是今年,所以也影响到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就是明显的艺术品市场中国国内是一个萎缩状态。但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我们国内的有一些藏家却频频在这个国际拍卖会上头出手啊,然后拿下一些这种所谓世界顶尖的一些作品啊,而且创下的这个天价。这个,您怎么看这样一个现象? 马未都:就是说我们近些年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创高价是吧,创高价两类作品。一类作品是我们的本土作品,比如鸡缸杯。第二类呢是西方的作品,主要是西方的就是说绘画,就是梵高、毕加索是吧。 王鲁湘:印象派这一类的。 马未都:对,而且主要是梵高、毕加索中国人耳熟能详,你再说个换个人都不灵。你比如中国人要想你让他花大价钱去买马蒂斯什么这个,他首先不是自个儿知道,他要求是我买这张画。 王鲁湘:全世界都知道。 马未都:都知道。 王鲁湘:全中国都知道。 马未都:对,对,对,他必须是这个概念。所以最近在中国经济持续低迷这么两年了吧,然后频爆高价呢这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给我的感受是呢就是投资的途径开始缩减。我认识很多企业家,就现在或者投资家,现在就是有钱投不出去,没项目。那没项目呢从某种意义上讲呢这个资金量是放出来的,就是头些年的4万个亿以后,就放出很多钱来,这钱可能在大部分地方是干涸的,但是它总有低洼地方是有沉淀的。所以这些人就会拿出来去在国际市场上去买东西,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市场中国艺术品呢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呢,价格还算是坚挺的。 解说:拍卖会上企业大佬频频出手,有钱、任性,过亿天价屡见不鲜,是炫富?是投资?还是另有目的? 马未都:你只要不花,这个钱根本没有意义。 解说:天价收藏又是否物有所值? 马未都:有一种声音说呢,这画一辈子值不了这钱了。 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显示,内地企业家玩收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后期,到目前为止,企业家购买力已占到了整个艺术品市场60%以上的份额。自2012年以来,中国企业家用于收藏的资金每年大约为450亿元,已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中坚力量。今年,有三件&天价&拍品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就是刘益谦2.8亿港币拍得的名成化斗彩鸡缸杯、3.48亿港币拍得的明永乐唐卡,以及王中军3.77亿元人民币拍下的梵高名作《雏菊与罂粟花》。 马未都:它很反映就是中国人的收藏的这个典型的这个社会特征就是中国的一流富翁全不收藏,那么中军和毛毛,就刘益谦这俩人我都认得,就是他们显然不是一流富翁,就从资金量上讲。 王鲁湘:对呀。 马未都:在中国目前我觉得连也是连二流富翁的资金量都达不到,但是他们舍得去花。舍得去花呢这个我觉得就是很明确的一个解释是毛毛(刘益谦&自己解释的就是说叫任性,对吧?你看到了吧? 王鲁湘:对对,他发的短信,最后这个任性两个字。 马未都:任性,那么这个中军呢他去卖《雏菊与罂粟花》我觉得有一个这个很有意思的背景就是他本身历史上最初是画画的,也是一个画家。 王鲁湘:对,我也看过他的画。 马未都:他在留学之前,去美国留学之前就是一个画画的画家,他当时买了以后,我还发一短信祝贺他,就是我觉得中国人眼界就应该宽泛一点儿,我们去买梵高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光荣。因为什么呢?就是梵高这样的艺术品是国际上有定论的,代表这个上上个世纪的后期,十九世纪后期的一个绘画创作的一个巅峰状态,这个在全世界是有一个公认标准的。你比如说我们也有很多绘画,我们有很多绘画呢是我们华人的标准,并不是世界共有的标准,我们今天好像很讲究,就融进了这个地球的这个大家庭,是吧?东西方文化的距离开始缩减,就是我们觉得好像有文化形成以来,这可能是东西方文明或者文化最为接近的时候。 解说:这幅王中军拍下的《雏菊与罂粟花》是梵高在1890年6月完成的创作,而他在几星期后,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幅画被誉为近年拍场上屈指可数的卓越的梵高作品。 马未都:中军这次出手呢当然,就是很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经济低迷时期嘛。 王鲁湘:对。 马未都:但是作为他个人拿出这个钱,我想这个钱对他也不是小钱,并不是说他自个儿有几千几万个亿的财产,拿出点儿来无所谓,不是,因为我觉得对他来说也是很努的一件事。但是他这种很努的这个背后呢反映了还是一个民族有一个强大的支撑力,我原来老说就是当你在国际拍卖场上伸起手的时候不是你有多大力量,是这个国家有多大力量,对吧?早年我去这个苏富比去买东西的时候,八十年代后期,那伸一次手就一身汗,你说为什么?你没有力了,你每次都怕举冒了是吧?你就兜里就这点儿钱,你想任性都任性不成。 王鲁湘:不成。 马未都:对吧?今天你为什么能任性呢?就是你任性的背后是你还是有资金支撑,你不要认为那个资金是你个人的,尽管从法律上是你个人的,更多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的支撑。你比如说这个事你往回退,甭要说甭退到改革开放前,你就往前退十年,所有人包括自己也没有能力去买这个东西。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 & && & & & & & &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主持人:王鲁湘首播:周五 19:25-19:50重播:周六 05:50-06:25 11:25-11:50
[责任编辑:何柄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3/30 09:09
03/30 09:09
03/30 09:02
03/30 08:59
03/30 08:55
03/30 09:04
03/29 13:55
03/29 13:55
03/29 13:56
03/29 14:00
03/29 13:55
03/30 08:47
03/30 09:11
03/30 07:38
03/30 07:38
03/30 08:41
03/27 09:33
03/30 09:13
03/30 08:21
03/30 08:21
03/30 08:21
03/30 08:21
03/30 08:21
03/30 08:52
03/30 08:45
03/30 08:45
03/30 08:45
03/30 08:45
03/30 08:45
03/30 08:47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455645
播放数:161336
播放数:255567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嘟嘟 马未都 优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