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地盘投资者宾馆者地点云南普者黑黑

附近的热门地点
订房热线:
看这里的人还关注了…
文山富宁县迎宾路46文山文山市泰康小区四组团38文山马关县小坝路附1巷8文山富宁县新华镇新车站客运中心入口旁文山文山市七花南路119号文山马关县骏城小区8
订房热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相关链接
网友们在找云南普者黑-煮水闲谈(二则)
欢迎访问云南普者黑旅游网站!
丘北文学艺术联合会动态信息
名家笔下的普者黑
各类精彩视频荟萃
各类相关图片集锦
热诚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或建议!
当前位置: >>
- 煮水闲谈(二则)
煮水闲谈(二则)
栏目:散文 
 时间: 9:56:39 
 点击: 
 作者:朱志刚
宋江的曲线升官之道
无庸置凝,宋江是个名人,“及时雨”更是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碑、一张红遍半边天的名片。当然,就如名片上会同时印有某局长、某主任、某顾问等头衔一样,宋江的名片上还印有“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呼保义”等头衔,一点也不比现在某些省部级领导逊色。但历史上的宋江,虽然也被称为盗贼宋江,也是当时众多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虽然也“横行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但名气不是很大,以至于各类历书记载都残缺不全,最后是否征方腊也最终没个定论,对宋江性格、本领也没过多记载,仅有“其才过人”“宋之为人,勇悍狂侠”渺渺数语。宋江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完全是施耐庵《水浒传》的功劳。
宋江即不能歌又不能舞,也不是多高级别的官,甚至官都不是,仅是县政府的一个秘书(据考证,押司属吏不属官),但名气跟当红歌星,影星及那些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高官相比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
宋江的第一次出场就有一番介绍:“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还了得,且不说前两个头衔,单就这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有了这头衔还能不一炮而红?为什么会有这头衔?道:“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这一段活,便是关键。
我们在这不问他拿什么“挥金似土”,因为凭他做秘书的身份,凭他“守些田园过活”的出身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这是另外的话题,我们在这要问的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才是我们要问的主题。
宋江的职位是县政府的秘书(押司),没说他如何做上这秘书的,只说他做秘书做得“刀笔精通,吏道纯熟,”这与所有梁山好汉都不同,梁山好汉都是十八搬武艺样样精通,各有所长,如介绍武松时说:“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宋江的“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为他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宋江是个自卑感极强的人,他说自己“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很多时候,他唯唯喏喏,让人感觉是谦卑得过了头。但与一般在县政府混混日子的秘书不同,他并不安于只做秘书这种小吏的工作,他有强烈的欲望超越自卑。这种欲望,就是一心想做官,而且是做大官来光宗耀祖。但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他的社会地位,让他的这种欲望,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不过,他一直在做着努力,这可以从他一出场就有众多的光环可以看出来,如果这老宋只是想混混日子,做这小吏一辈子,就不会“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仗义疏财”、“扶人之困”。有很多人做这些事是性格始然,但老宋没这性格,他做这些仅仅是觉得这人或许有用,这事或许有利,只是一种手段,仅此而已。当然,如果没有后来的浔阳楼墙提反诗这一事件,老宋的所有努力也只是枉然。
先交代下提反诗的时代背景。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老宋得知消息后觉得多个晁盖这样有本事有势力的黑社会朋友也是多条路,于是通风报信,把晁盖等人给放走。为感谢宋江晁盖派刘唐送来金子和书信,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虽是发配,但宋江在江州过得逍遥自在,蔡九知府没找他的麻烦,黄文炳还不认识他,也不可能跟他过不去,戴宗、李逵天天陪着逛街喝酒,过的完全不像一个犯人的日子,按理他应该知足了,但他偏偏这时候提了反诗,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宋江是天生有反骨,喝醉了酒才原形必露。也有人认为宋江没有反骨,这时候提反诗是与宋江这个人物不符,与故事情节不符,是一个漏洞。我认为宋江这时提诗反时是因为这时候离他做大官的目标越来越远,才一拍脑袋计上心来。我们来看看他提反诗时的情景:“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老宋的意思是,我怀才不遇,30多岁了,自己即定的做官的目标不仅还没实现,反到成了一个罪犯,没有颜面见父母兄弟了。这人一喝多难免会触景伤怀,想些不顺心的事,如是普通人,或大哭或大骂,或摔摔杯子或打打人,也就过去了,这可怕的是老宋不仅有知识有文化,还有远大抱负(做大官),这时候借着酒性不弄点大的响动就没人知道我宋江是何许人也,于是呼,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墙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前八句《西江月》是说:我宋江是个大大的人才,有知识有文化,一心想着用学到的知识报效国家,只可惜朝廷不重用,直落得虎落平阳忍气吞声。这样的境遇本来已经够惨了,后来又被发配到江州,你说冤不冤。在这里,老宋所谓的“冤仇”其实是指自己命运不济和朝廷对自己不重用。后面两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一直被认为是老宋有反骨的重要标志,其实是老宋信誓旦旦的表白:如果有朝一日我宋江时来运转,得到朝廷的重用,我必知恩图报,血染浔阳江口也甘心。
再来看后四句古诗:我现在身心飘浮不定,这样把大好时光浪费了实在可惜。有朝一日我宋江做了大官,立了大功名,那时还要嘲笑黄巢当年的做为是多么不明智。不丈夫即指不是大丈夫所为。
在《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回目中,已给老宋的诗作了定论:浔阳楼宋江吟反诗。黄文炳也说:“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不谋反待怎地!”于是老宋不是反诗也成反诗了。其实这时候黄文炳对宋江还不是很熟悉,更不可能理解他的远大抱负,如果他们俩能坐在一起好好谈谈那也算是志同道合的人。宋江想升官,黄此时也只是个“闲住通判”,也想着什么时候能立功升官,正削尖了头到处寻机会,中国的诗呀字呀又是多音多意多解的,黄文炳这一看呀立功的机会不就来了吗?于是老宋向朝廷表明心迹的诗成了反诗,这种满腔热情的做法也成了谋反,被蔡九“押去市曹斩首,然后写表申奏”,不得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当然,老宋这时候就被斩了首也就没了水浒了。正当要人头落地时,梁山好汉救了他。这时候的老宋不得不上梁山了,也就是说,如许多好汉一样,老宋也是逼上梁山的。
一上梁山就等于是入了黑社会,这点老宋是很清楚的,也不是没想过,只是在老宋升官的计划中,这是下下策,也就是不得以而为之。在这之前,他已有很多次上梁山入黑道的机会,都被他以各种借口推掉了,在有中策、下策的情况下,我为什么要走下下策呢?一入黑社会那就很难洗白的。但头都保不住了老宋再不走这下下策那就无路可走了。好在早年他抱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想法广交天下朋友,为他能在黑社会立足打下了基础,一入梁山帮不久就被推举为二把手。
初入梁山,老宋还没意识到这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但老宋很快就明白了条条大道通罗马的道理,重新制定了他的升官计划,投降招安那是必走之路,但要走到这一步,还得先做几件事:首先是做梁山帮的老大,这点是很关键的,不做老大计划不好实施,不过他狗屎运不错,没多久晁天王就死了,因他群众基础很好,顺理成章地成了梁山黑老大。第二是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不要小看了他这一改,境界可是高多了,大家都知道忠一般指的是忠君爱国,也就是说他的境界已不是打家劫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那么筒单。同时他打出了一面旗叫“替天行道”,当时行内的人都认为这“天”是头项上那个代表公正、公平看不见摸不着的天,其实老宋是把这“天”当做皇帝和皇帝的国家机构。到最后接受招安后,又把这旗改为“顺天护国”,这也就顺理成章了。在这些方面,充分体现了老宋“刀笔精通”,把这文字游戏玩得确是了不得。三是通过打一些胜仗把抓到的官员再放回去的做法,引起朝廷高层注意,让朝廷不小看他们,作为最后招安回到朝廷官府方面的筹码,他把朝廷的将领给俘虏以后,他总要说:“小可宋江,被迫暂住水泊,等朝廷招安为国家出力。”尽量做些今后做大官的基础工作。到后来征方腊的时候,把方腊的将领俘虏以后,不是说推出去斩首,就是挖取心肝祭奠阵亡的梁山兄弟。这时候的老宋已做了朝廷的官,也就是说他又从黑道入了白道,这时候他千方百计要使朝廷高兴,才能使他做更大的官,所以一样的事情完全不同的处理。从这些细节来看,老宋从始至终,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努力,为达到这个目的,他不停地玩弄权术,才有“吏道纯熟”的说法。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老宋的权术是很高明的,对敌人对朋友对弟兄他都用权术,秦明、呼延灼、朱仝这样的大将军入伙不用权术也是骗不来的。论文论武论功比他高的人大有人在,老宋自己也承认,说自己“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众,力不能缚鸡,功不能立业。”但最终还是能当老大,为什么?“吏道纯熟。”梁山好汉大都刚爽豪迈,疾恶如仇,不知权术何物,所以老宋屡试屡成。因此,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金大师看来,“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时迁不过一江湖混混,靠偷鸡摸狗度日,定为下下人,那无非意,但把老宋与时迁划作一流人物,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试想,老宋是能左右梁山前程的一流人物,却只“定考下下”,那只能说金大师从灵魂深处看低宋江,对宋江不甘为小吏,处心积虑,偷奸耍滑的个性是很鄙视的,其意义深刻。在这里,顺便说说老宋的嫡系亲信李逵,此人在水浒中是我最不喜欢的人物之一,很多地方说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我认为不尽然,他出身农民,但没有农民的厚道,看到的是一副无赖相,赌博、抢劫,吃人肉,一句话不对头,不论好坏挥斧便砍,与一般的地痞无赖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人与老宋本来扯不到一起,起因是李逵要去赌钱却苦于没有本钱宋江便给了他十两银子,谁知他输了钱便撒泼耍赖大打出手,宋江见了大笑道:“贤弟但要银子使用,只顾来问我讨。今日既是明明地输与他了,快把来还他。”李逵只得悻悻地从布衫兜里取出银子还给了人家。宋江非但毫无怨言还请戴宗和李逵喝酒,席间李逵笑道:“真个好宋哥哥……结拜得这位哥哥,也不枉了。”从此便死心塌地跟定了宋江,成为宋江实现自我价值的马前卒,即便是后来宋江分给他的毒酒他也一饮而尽、以死相随。十两银子就赚了个人也算是老宋善用权术的成功范例吧。
经过呕心沥血的苦心经营,老宋在梁山已成为了说一不二的人,终于在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打得朝廷军队大败亏输之后,光荣体面地受了招安,实现了自己当官的目标。但是否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那又当别论了。
纵观宋江的升官之道,我们不难看出,宋江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摆休的人。这在今天,说好听点就是“为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人,虽说他颇多争议,褒贬有之,仅就这坚韧不拔的恒心和毅力,是不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呢?。
林冲的孤独与悲情
小时候特喜欢看电影。有一天听说放映《野猪林》,不知这《野猪林》何物,就问了父亲,父亲说讲的是梁山好汉林冲和鲁知深的事,那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梁山马军五虎将中排名第二,一身好武功;鲁知深力气特大,能倒拔活扬柳。我一听高兴了,想象着这俩英雄的样子。那时候电影不多,好电影更是必去看的。但一看令我大失所望,首先这电影是唱的,那时候不懂什么是京剧什么是黄梅戏,但凡是唱的一概不喜欢。其次是这林冲与我的想象相差太远:一幅奶油小生样,动不动就哭哭嘀嘀,要不就拼命甩他的辫子,没点英雄气概。
后来看水浒,林冲第七回中出场,就说他的相貌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和京剧《野猪林》中的林冲没一点相同的,倒是和《三国》中所写的张飞相貌“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完全相同,就连兵器,也和张飞一样,是丈八蛇矛。那时候我正读初中,为这俩林冲为什么不一样想破了脑子也没想出个所以然。
再后来书读得多了,才知道这是艺术表现形式的需要。水浒中林冲的外貌与性格反差太大,从外貌描写来看,他跟李逵,鲁智深是一类人,但性格必须有别于这些草莽英雄,这就注定了林冲性格的多样性。
与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金大师把宋江“定考下下”不同,“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就是这样的上上人物,孤独与悲情却一直缠绕着他,挥不去,抹不掉。到最后仅是“然琢削元气也不少”,没如金大师说的“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
金大师把林冲定为上上人,在于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这同时也注定了他孤独悲情的一生。
林冲的孤独,在于他想溶入社会却又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矛盾性格。林冲生活的北宋末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国土面积偏小,四周有强敌侵扰,国内社会动荡,烽火四起,民不聊生。面对国家的危难,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有志之士想通过变法来改善国家的困境,由于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变法惨遭失败。封建统治者便变本加厉地盘剥人民。宋朝天子宋徽宗腐化不堪,不务正业,为了粉饰太平,大兴土木,建明堂、修道观、造假山、征发役,国力耗尽,人民苦不堪言。宋徽宗成天歌舞游荡,贪图玩乐享受,生活糜奢,夜宿娼门。他远贤人,近小人,重用蔡京、高俅等人。这些奸臣在皇帝的支持下,放纵亲朋,鱼肉百姓,在朝中狼狈为奸,翻云覆雨,败坏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推向灭亡的边沿。林冲生活在这个腥风血雨的朝代里,他任八十万禁军教头,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他想象着有朝一日有机会报效国家,也不枉了自己的一身本事,但同时他也是有良知的人,不愿与那些奸佞小人同流合污。所以他虽在京城为官,却少有朋友。很多人认为,在他与高衙内冲突发生之前,他有稳定的工作,有美丽的娇妻,过着安分守己的小康生活,他林冲应该是幸福的。其实却不然,在认识鲁智深之前,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也是唯一的,试想,东京喏大的地方他仅一个朋友,他会幸福才怪,他不孤独才怪,更何况他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H的气”。这是件很痛苦很无奈的事,不论那朝代那时期,身处这环境不是报国无门更是毁灭前程。就是在国富民强的今天,国家政策再好,一旦运气不好,“屈沉在小人之下,”那也不得不“受这般腌H的气”,空待蹉跎时日。
然而林冲真正的孤独还没开始。在他娘子被高衙内看中之后,在他的好朋友陆谦帮着高衙内来暗算他的时候,他正真意义的孤独开始了。当然,如果不是他新交了鲁智深这个朋友关键时刻在野猪林救了他,他也没福去享受这后半生的孤独。正因为这样,虽然他与鲁智深做朋友完全可以用肝胆相照来形容,但我认为仅是剧情发展的需要,试想,在相交多年的好朋友、好兄弟背叛他的情况下,如果他不交新朋友(还不能是一般的朋友),这时候就没人来救他,这施耐庵施大爷也不好安排剧情发展,而施大爷把这个水浒中评价最高最好,结局最圆满的花和尚安排做林冲的生死朋友,也是对林冲孤独人生的一点慰藉。
林冲的孤独,是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的。高衙内诱奸他娘子,他误入白虎堂,逃过一难后刺配沧州,这些事,都是他一人在扛着,没朋友帮忙,也没朋友倾诉,他在这一时期的愤怒、苦恼、无奈、挣扎都是藏在心底的。前面我提到小时候看《野猪林》时林冲多次甩他的辫子,那就是表现他这些内心的感受。后来在野猪林,鲁智深说了一席话:“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这段话,读者看了都会感动的,原来林冲还有人一直在关心、在帮助,而这人仅是刚刚交上的新朋友。按常理,林冲被救后应是很感激的,然林冲仅是说了句:“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不知是因在林冲看来这是理所应当的事还是他孤独的心已开始迟钝和麻木?
我们前面说林冲身处闹市内心仍感孤独,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他处世观念引起的孤独性格。到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的孤独却成了一幅幅定格的画。当他一人在大军草料场守草料时,“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在火边向火,还觉得身上寒冷?这不奇怪吗?其实这时候林冲的寒冷,就是孤独,陪伴孤独最好的是什么?当然是酒,所以这时候林冲想起酒来,“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于是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雪地里踏著碎琼乱玉,迤逦背著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到他打酒回来,“把花枪挑著酒葫芦,仍旧迎著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于是乎,一个人在满天风雪中,头戴毡笠子,肩着一花枪,枪挑酒葫芦,风雪中艰难孤独行走的风景,定格成几百年来林冲专属的写意画。
施大爷在这写越下越大的雪,是与林冲的孤独有关联的。到后来林冲住的“那两间草厅己被雪压倒了”,是不是在暗示着林冲压抑孤独的身心也到极限?也有崩溃爆发的时候?我们再往后看,住的草厅没了,林冲只有到山神庙安身,“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施大爷在这里写了景,写了动作,就是没写林冲在想什么。人是有思想的,这时候的林冲不可能什么都不想。在这风雪山神庙内,一个人在喝着冷酒、闷酒,我想他也同时在品味着苦涩与无奈,品味出他的愁肠百转,品味着他的孤独人生,他也许正记起白虎堂被高俅喝令拿下的时候,记起他用颤抖的笔写下那封饱含血泪的休书的时候,记起他踏上通向沧州的漫漫旅途的时候,这时的酒,想必是林冲一生中最难下咽的,然而却是这一夜他最后的、唯一的朋友。
在这之前的林冲,一直被认为懦弱胆小、委曲求全、谨小慎微,空有一身好武艺,却被步步紧逼,有做英雄的能力,却无做英雄的勇气。然而,接下来陆谦三人火烧草料场,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压抑太久的复杂情绪才爆发出来,冲出山神庙,干净利落刺杀三人,血溅山神庙前的风雪大地,遗下一幅血红雪白的惨烈森冷的图景,实在是可圈可点。在水浒中,林冲是最不乱杀人之人,这次连杀三人,使读者不禁连声叫好:这林冲,总算不再英雄气短,看到英雄气慨了。然这英雄气概一出,普天之下就再无他林冲的立锥之地。只有八百里水泊梁山,是他生存的唯一希望。
对水浒里的众多好汉来说,上了梁山,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有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快意恩仇,岂不快哉?如电视剧《水浒》里唱的“路见不平一声吼,风风火火闯九洲”。然林冲不同,他摆脱了腐败朝廷黑暗官场,却又陷入嫉贤妒能划线站队的帮派之争中。上了梁山,孤独也没有离他而去,仅是换了种方式而已。
林冲上梁山时,梁山第一任领导白衣秀士王伦想到自己是个不及第秀才,“没十分的本事”,而林冲“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担心自己位置被他抢了去,左右为难林冲,不愿收留。最后林冲勉强留在了梁山,因不留梁山林冲已实在无路可去。人是留了,但林冲在这种环境中也只能与酒为伴,麻醉自已孤独的神经,平时只能处处委屈求全,隐忍不发。
后来晁盖领着吴用等一行人上山,林冲终于忍无可忍,火并了王论,拥晁盖做了梁山第二代领导人。此时的林冲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有功之臣,身心才算是安定下来,他这时“思念妻子在京师,存亡未保”,派人去打听,知妻子已被高太尉副婚至死,不禁“潸然泪下”,“自此杜绝了心中挂念。”由此看,林冲虽写了休书休了妻子,但那不过是无奈之下的权益之法,内心他一直在思念妻子,因自己身飘零,心也飘零,思念只能藏起,而最终这藏起的思念再也无法重见天日。
林冲没了妻子,没了挂念。后来宋江上山并做了第三代领导,他受到排挤淡出了领导层,彻底转变为冲锋陷阵的一员战将。这时候的林冲,同样是孤独的。当然,如果他如众多好汉一样,忘了过去,重新来过,娶妻生子,也许不会再孤独。这对林冲来说应该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林冲一直没再娶,不知是他在怀念妻子还是早已失去生活的信心,只空留孤独与悲情。后来林冲活捉一丈青扈三娘,很多同情林冲的人都想这扈三娘嫁给林冲做妻子多好。在水浒中,没有污点的女人不多,林冲妻子是一个,这三娘也是一个,但宋江把三娘这朵鲜花硬生生地插到王英这泡臭烘烘的牛粪上,为什么?这王矮虎是宋江的亲信,林冲不是。
关于林冲的结局,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总共有三种,第一种是《水浒传》的正统结局,林冲跟随梁山泊一同接受招安,在凯旋途中得了风瘫,半年后病故。第二种来自续集《荡寇志》,梁山泊被官军剿灭,他在守护头关时被王进大骂,回营后羞愤交加,郁郁而终。第三种则来自央视电视剧,得知宋江放走了被生擒的高俅后,他悔恨交加,被活活气死。
这三种结局,需要不同的政治背景。且不说央视电视剧把林冲作为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死去的头领大家是否能接受,一个经历大小数百战的英雄给他安排的这三种死法,都是很悲情的,但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林冲的性格来说,三种死法似乎都是必然。
林冲的一生,是孤独的一生,是挣扎的一生,是悲情的一生。他前半生陷入黑暗朝廷和以高俅为代表的腐败官吏的重重阴谋陷阱中。后半生虽逼上梁山做了首领,也并未享受多少的快乐。他在梁山上虽然居功至伟,资格很老,但却是那种不想依附别人,凭自己本领吃饭的人,被王伦、宋江之流排挤在圈外,权当做一杆锋利无比的枪来使,用时打头阵,不用了靠边站。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悲情英雄林冲仅是从河中掬起的一朵浪花,几千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有过林冲类似的经历和遭遇。只是施大爷在塑造林冲这个艺术形象时,一定把多个现实中的生活原型糅合在一起,使得林冲的苦难比旁人要深重的多、悲情得多。
上一条:下一条:
相关信息:
更多>>最新小说
更多>>最新诗歌
更多>>最新散文
更多>>最新期刊7×24 客服电话
国内: 香港:852- 852- 台湾:886-2- 海外:86-10-
普者黑景区酒店预订
普者黑景区酒店
展开服务设施&房型人数
免费接机服务
163家酒店满足条件
普者黑景区酒店信息
小艺正在努力为您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者黑最佳旅游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