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两个旋一个正逗号一个反逗号第一胎男孩头上旋

逗号,专辑_逗号,朱七_在线试听 - 虾米音乐
Loading...
逗号,朱七的笔记III
唱片公司:
发行时间:
专辑类别:
录音室专辑
专辑风格:
我的评价:
朱七专辑介绍:
记忆往左模糊
,欲望向右描涂
我在标点符号的世界里面,不亦乐乎了。
那一年,将生命总结在“!”和“?”里面沾沾自喜,以为生命的意义,终究被我看见了,却在放弃音乐和坚持音乐的自我斗争中,发现了这个全新的命题,原来生命的永恒,竟然可能,是我们始终徘徊前后却无法摆脱的“,”。
也许,真的是越来越诚实了,当我自以为是的那两张原本是结束意义的专辑,变成了我滞留音乐世界的起点之后,我看见自己在自欺欺人的过程中一层一层剥落,寻找到所有情绪、创意、梦境的理由,原来,记忆真的是一切的蛛丝马迹,原来一切都在大脑中有答案。于是我茫然,如果一切不能结束,我要如何去面对时间!
这就是这张专辑的由来,从,我不再急着结束,不再急着开始,我只是站在这里,看着自己跃过一个又一个逗号。看着人们,在努力写下感叹号、问号、句号以后,当岁月经过,时间打磨,又缓缓变回逗号的过程,看着生命一圈一圈的在那个看不到顶的楼梯口旋转,我们向前看,向后看,都不再看见真实的自己,只有残留的影像,折射出这一刻的真实。看着自己眼看要到的30岁真实年龄和苍老幼稚的真实心灵纠缠在一起的那个角色,在努力的面对这个世界。
然后我决定,在我虚拟的世界中,忘记时间。
我希望,这十三首歌,交出去的时候,能让小部分人,有松一口气的感觉,毕竟,我们只是在逗号边缘徘徊呀。我更希望,生活之外的那些问题与答案,我们可以一起来寻找,或者定义。
这次的专辑,在创作的时候,也算在时空交错中跟华语流行音乐有更多的交汇,因为,有许多歌都与已经有的流行歌曲同名,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后来才发现重复的概率太高,光良有《童话》、陈绮贞与周华健都有《1234567》、那英有《船》、范范有《永恒》、汪峰沈庆的《青春》、伊能静和彭靖惠都有《圣诞快乐》、许巍的《树》、SHE的《远方》,9首歌都是别人曾经写过的故事,我能不能写出自己的新意来,自己说了不算,还是请听者下结论吧,只要不当作这是一张翻唱专辑就好。
那么,既然是逗号,就让这场戏,永无止境吧。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回到原点,用幼儿园老师教我们的简单法则,勇敢的面对这个纷扰的世界,即使,那只是一些,小虚幻色彩的荒谬信念。
02--永恒(guitar版)
我常常有个幻想的镜头,当深夜寂静,每个窗口,都上映着一个画面,上面有每个人的梦境,那将是多美的场景!我们真的,是有很多剧本的。
杀死自己,变成一颗树然后死去?还是坚持做种子,老化再死去?这是一个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我如何保证,那个长大了的我,还能明白现在的我的那些无法舍弃的乐趣,和情绪呢?
04--1234567
事实是,我们每天丢失,每天拾拣,就这么周而复始的活着。突然在想,记忆丢失是完全无可察觉的,这真是值得害怕,呵呵。
我们还有没有勇气要求长生不老?拒绝未来,永远青春,这是良性的态度,还是恶性的,我并不确定。这是一个偏激的故事,讲述自欺欺人的悲伤。
他们又要出发了,从这里,到那里。旅行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还是逃离自己?在秋天将至的一天,收拾、离开、再回来,而远方,一直都还在远方。
07--钢丝线
我们都被骗了,人生是没有结局的,我们拥有的全部是逗号,在生命跨过一半以后,突然发现,接下来,只能看看重播画面,那,那,那该怎么办?
希望父亲不要甘愿就这样老去,我相信,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必然有我们所回忆的过去,所展望的将来,和所探索的未知。
09--Didadi
你摆脱不了,无论你是否听得到,
时间根本是个谎言,我们的等待、怯懦、希望,全部来自于此,谁说 20 岁一定要成长、 30 岁一定要结婚、 40 岁一定要成功、 60 岁一定要退休?证明给我看!
11--创世纪
我以为,世界只是某一个孩子的一次意外的成果,谁知道呢?这是一个故事,一个信口开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世界是树上结出的一颗果实。
12-- Merry X'mas
我们在雪花纷飞的季节,笑脸相迎,闭上眼睛,许一个简单愿望,然后,安心的,迎接着下一个阶段的来临,无论富贵,或者贫穷。
13--永恒(piano版)
我们,当然也只是一个故事,与白雪公主一样,无论我们的故事,画下什么样的结局,当故事里的时钟,不再往前嘀哒,我们和我们那些喜怒哀乐,就永远停留在那些青春岁岁月里,再不会老去
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最后一集,突然情绪上涌,就触及了这个以为永不会触及的命题,那些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相互保存了彼此的青春,等有一天,回头,静静翻看
词曲/编曲/演唱:朱七
MIDI编写/吉他/口琴:朱七
音色统筹/鼓节奏:董磊
录音/混缩/母带:董磊
和声编写/和声:朱七
和声:Lillian(青春)
口白:施蕾小朋友(童话)
录音用琴:Taylor 714ce / Johnson JD16 / Gibson Lespaul Standard Premium Plus
原创插画/平面设计:曹七七
忘不掉过去
,猜不出未来
document.write(tip_tmpl);
setTimeout(function() {
$('#tip_60d').fadeOut();
}, 300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请用虾米帐号
青春听哭了!!!
词很赞,精彩的一张集子,喜欢。
下了,听了,感觉变得乏味了
增加无损标签~
晚上闭着灯 看着外面的灯光 听船 感觉很好
半梦半醒间听见 永恒 吉他版,狠狠惊艳一把,想听一个有故事的男人娓娓道来。很棒
(第1页, 共47条)
613位小组成员
收藏了这张专辑的人们...
朱七的其他热门专辑
为该专辑做出贡献的有:
关注虾米:Because前面加不加逗号有什么区别?Because作状语从句的时候,就作连接词,后面整句修饰前面的动词.但,又会发现会有一种情况是一个句子后面有一个逗号,再加Because.这两种情况是不是一样的呢?_百度作业帮
Because前面加不加逗号有什么区别?Because作状语从句的时候,就作连接词,后面整句修饰前面的动词.但,又会发现会有一种情况是一个句子后面有一个逗号,再加Because.这两种情况是不是一样的呢?
Because前面加不加逗号有什么区别?Because作状语从句的时候,就作连接词,后面整句修饰前面的动词.但,又会发现会有一种情况是一个句子后面有一个逗号,再加Because.这两种情况是不是一样的呢?那个逗号是不是可加可不加的呢?请路过的DX不吝指教.举个例子:I believe him,because he is my friend.He worked overtime because he needed the money.
如果按国内那些chinglish的误人子弟的教材和老师的说法,那个逗号是可加可不加的.但在english中如果because 或像这样的subordinate conjunction在句中,那么不加逗号.如果subordinate conjunction在前,就要加逗号举个例子:Because he is my friend,i believe him.i believe him because he is my friend.
意思是一样的,你把第一句连起来个第2句加个逗号是一个意思
没多大区别
because 前面一般都是不加逗号的都是直接加because
逗号可以不加,不影响意思。for(x=30, y=0; x&=10, y&10; x--, y++)--隐含一个还是两个还是3个逗号表达式?_百度知道
for(x=30, y=0; x&=10, y&10; x--, y++)--隐含一个还是两个还是3个逗号表达式?
#include &stdio.h&
for(x=30, y=0; x&=10, y&10; x--, y++)
x/=2, y+=2;
printf(&x=%d,y=%d\n&,x,y);//输出结果是x=0,y=12
难道是逗号表达式?
我运算到x=6,y=6;然后以(x&=10, y&10)判断,觉得应该不满足条件,应该退出啊~~
难道是逗号表达式(x&=10, y&10)以y&10为判断条件?
求教大家,x=0,y=12究竟是怎么得到的?
提问者采纳
帮你调试了一下,的确是因为逗号表达式的缘故。for(x=30, y=0; x&=10&&y&10; x--, y++)//加上 && 进行判断才行这样就能得出正确结果了。呵呵,我以前也没注意过这样的问题。C语言的确还有不少要学习注意的地方啊。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逗号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for(x=30, y=0; x&=10, y&10; x--, y++)改成for(x=30, y=0; x&=10&&y&10; x--, y++)就可以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C语言编程:将一个正整数n(长整型)输出成“千分位”形式,即从个位数起,每三位之间加一个逗号,例如,将7654321输出成7,654,321。
C语言编程:将一个正整数n(长整型)输出成“千分位”形式,即从个位数起,每三位之间加一个逗号,例如,将7654321输出成7,654,321。 10
#include&stdio.h&
main()
{

char c=&c&;

int n,i=0,j=0,a[100];

printf(&请输入一个正整数n:\n&);

scanf(&%d&,&n);

if(n&1000)

printf(&%d&,n);

else

{

for(i=0;n&=1000;i++)

{

a[i]=n%1000;

n/=1000;

j=i+1;

}

a[j]=n;

for(i=j;i&0;i--)

{

printf(&%d%c&,a[i],c);

}

printf(&%d&,a[0]);

}
}
的感言:谢谢,改了一个小地方之后运行成功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2)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long int n,
int arry[10], i = 0; // i为数组下标
scanf(&%ld&, &n);
do
{
t = n / 1000;
arry[i] = n % 1000;
i++;
} while (t & 0);
while (--i & 0) // 这里要先--, 前面的循环多加了次i
{
printf (&%d,&, arry[i]);
}
printf (&%d\n&, arry[0]);
}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i=0,b[8];
	scanf(&%ld&,&a);
	while(a){b[i++]=a%1000;a=a/1000;}
	for(;i&0;i--)printf(&%d,&,b[i-1]);
	printf(&\b&);
}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编程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冷茂弘:&六十年,舞蹈人生的一个逗号
如果还有下一个六十年,我们聊的还是舞蹈——
冷茂弘: 六十年,舞蹈人生的一个逗号
□《四川日报》记者 李思忆& 来源
&&&&&&冷茂弘
1938年生,四川南充人。
1951年参加凉山部队文工团,历任凉山文工团舞蹈队队长、编导。1959年调入四川省歌舞团,历任编导组长,舞蹈、音乐团团长,中国舞协理事,四川舞协副主席等职务。从艺60多年来,先后创作了《快乐的口罗嗦》《康巴的春天》《火车飞来大凉山》《观灯》《巴蜀歌舞》等舞蹈经典作品。《快乐的口罗嗦》被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观灯》入围“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提名。2009年,中国舞协授予冷茂弘“中国舞蹈艺术卓越舞蹈家”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被授予“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
以情感倾注
从凉山出发&&&&&&
凉山对冷茂弘而言不仅是一个地名,早已幻化为一种情怀,种在他心里,植入他的舞蹈中。这种情怀,冷茂弘如此点评:“我大半生的‘得’与‘失’都在凉山。”
天府周末:我们多次采访您,几乎每次都会提到凉山,为什么?
冷茂弘:我参军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文工团到凉山我就跟着一起进去了。那时的凉山很艰苦,我们走的路叫“野猪凼”,脚下去一步要拔半天才起得来。另外印象很深的还有个“抓抓岩”,下面是金沙江,路过时要一下子跑过去,不然人就要滑下去。当时我是文艺兵,只有14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坝坝演出”、“草坪演出”,到部队一个班一个班的演出,为当地群众唱歌跳舞、说快板、演小歌剧,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正是有了这样的生活,才让我在创作时激情迸发,有了后来很多叫好叫座的舞蹈作品。
天府周末:被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的《快乐的口罗嗦》,也是在那里创作的?
&冷茂弘:这个作品是我第一个创作高峰的代表作。1956年以前的凉山,彝族人民还是奴隶主的奴隶,也是寒冷、饥饿、疾病、死亡的奴隶,重重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得以解放后,这片沉寂了多年的土地,突然间到处是欢笑和歌声。于是,我的脑子里逐渐浮现出一个生龙活虎的形象:“他”热情奔放,朴实爽朗;“他”参加民主改革大会时愤怒而激动;“他”歌声嘹亮,劳动竞赛中获胜时发出爽朗笑声……这个“他”越来越具象,逐步凝聚成这样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独特性格及崭新面貌的彝族青年形象,让我冲动得要通过舞蹈表现出来。这个作品是一种感性的再现。和很多艺术创作一样,没有真实情感,作品就是空洞的。
1994年,我在成都,得知《快乐的啰嗦》获得“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真的很激动。因为这是个很高的荣誉,近百年来全国有1000多件作品入选,最后只有32件作品获奖。四川有这么个作品当然很开心。
天府周末:据说之前还有一个版本,被您推倒了?
冷茂弘:以前那个版本叫《飞跃世纪》,想表现凉山一步跨越千年的飞跃。但越是给自己“命题”,创作出的东西就越没情感,到最后,又是数字又是图表,又是高产田又是卫星上天……一切都变成了概念舞蹈。虽然我也花了不少心血,但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规律。正是它的失败告诉我,艺术创作要表现人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是任何概念不能代替的,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快乐的啰嗦》。
我在凉山呆了五六年,每到一个地方,除了演出就是搜集素材。晚上工作完,就拿着一个灯,跟彝族人民一起跳舞。在一次与凉山群众的联欢活动上,当情绪达到高潮时,突然看见他们即兴的舞蹈中有个“甩手”的动作,一下子就和我构思中“瓦子嘿”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了。然后我又根据彝族舞蹈中腿部动作的特点,创作了脚下画圈的动作。生活中的发掘,让我基本完成了《快乐的啰嗦》形象的塑造。所以,《快乐的啰嗦》的舞蹈动作是跳出来的,不是刻意编出来的,整个舞蹈创作的时间只有几天。
天府周末:《快乐的口罗嗦》当年几乎全国都在传跳,后来进入了舞蹈教材。作为原创编导,您最希望学生学到什么?
冷茂弘:学民族舞蹈不要光学动作,而要学其情感的传递。比如,内蒙古的盛装舞,舞步出来后不完全是动作,还要表现情感及蒙古族服装的典雅。像《快乐的啰嗦》,首先要表现的是彝族同胞那种欢快、奔放的情绪。排《快乐的啰嗦》时,我对演员们说,圈画不起没关系,首先要情绪出来。其次,学民族舞蹈,要把民族舞蹈里面最难掌握的特殊技巧学好,这也是民族舞蹈最难的部分。我认为,不要把动作分解学习,不要固定第一步要甩手、第二步要画圈……这样会把民族舞蹈互相配合的那种气质改变了,学了半天只学了技巧。
&&&&&&&天府周末:您曾说过“得失都在凉山”,“得”和“失”分别指什么?
冷茂弘:“得失”都是指我的作品。我最早的一个作品是《快乐的啰嗦》,“得”于凉山,是凉山的土地和生活孕育了我。“失”也是指节目创作,有些没有成功,也因此获得了宝贵的经验。除了《快乐的啰嗦》,我在凉山还创作了《节日里的赛马》、《书记与钢炉》等节目,仅仅是就情节编舞蹈,简单化、公式化。从这些作品中,我汲取了很多教训,后来我创作《火车飞来大凉山》、《观灯》,就改变了这种创作方式,是从形象、群众、反映生活等角度出发,把群众的喜爱、群众的接受等因素考虑进来。
以积累浇灌
从生活中“跳”出来&&&&&&
冷茂弘在自己的第一本笔记本上写道:我这一生要为彝族舞蹈事业做出些贡献。这一个承诺,他用一生践行。&&&&&&
天府周末:您最初是舞蹈演员,为什么在正值跳舞的黄金年龄转行当编导呢?
冷茂弘:进入部队我就开始学舞蹈,当时不是很专业,部队要求“一专三会八能”。因为当时我比较小,到西南军区艺训部学习打击乐、演艺、歌剧。自己练功的同时,也跟着老师学。我记得那时学古典舞,每天要练40个旋子,从部队下到山里去,走了一天的路还是要坚持压腿、练旋子,很执着,晚上回到宿舍还要点着蜡烛看各种和舞蹈相关的书籍。当时,我在自己笔记本的第一页上写下:“我这一生要为彝族舞蹈事业做出些贡献。”1956年,我有机会到北京学习舞蹈,简直欢喜若狂。中央歌舞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舞蹈学院一有演出我就去看,什么节目都学。
我在凉山歌舞团的时候就一边跳舞一边搞创作,相比起表演来,我更喜欢创作些,而且当时的领导和前辈也觉得我在舞蹈编导上的天赋更好些。所以年后我就开始侧重编导,慢慢没跳舞了。
天府周末:据说您有个习惯,就是走到哪儿都要揣一个本子?
冷茂弘:搞舞蹈这么多年,我信奉一个东西,就是这个本子。每天我所看到的、想到的、令我最激动的,都会马上把它记下来。舞蹈动作,我在本子上可以画个大概,准确的动作事后慢慢理解、慢慢学。其实,这个本子主要就是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可能一时半会儿对创作没多大作用,但那是一种潜在的积累,需要时真的就来了。《火车飞来大凉山》就是这么从本子上立体起来的。我有次坐火车到普雄,原来别说火车,汽车来了彝族同胞都要跑过去看。他们看到火车从山上的云海里“钻”下来,感觉是飞来的一样。我当时就用本子记下我的感受、彝族同胞的感受,后来创作节目时火车“飞”下来的感觉很立体,这个形象就被用进了舞蹈中。所以,我总说舞蹈作品需要“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天府周末:上世纪80年代您创作的《观灯》,不是一个单纯的舞蹈,里面还融合川剧变脸、花灯等很多元素,就跟我们现在说的“跨界”一样。但是“跨界”在当年并不流行,您在创作时是怎样考虑的?
冷茂弘:如果说《火车飞来大凉山》《快乐的啰嗦》是从内容开始创作的,《观灯》则是从形式入手的。有一次,我去广安采风,偶然看到几个小孩对着一幅漫画在笑。后来我在辅导一个业余作者创作舞蹈节目时,舞蹈的主角就是10岁的小孩。看着他们那种风趣、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的姿态、造型、动作,我脑子里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舞蹈形象,《观灯》应运而生。
但是这个舞蹈从最开始的《公社红领巾》到最后的《观灯》,用了10多年的时间,大改了三四次。最后,《观灯》中的草帽变化取材于四川民间舞蹈和戏曲;脸谱的变化是汲取川剧中的变脸;舞蹈语言运用了花灯、川剧中的舞蹈动作;音乐则是根据川剧曲牌和花灯的音乐素材设计的。《观灯》这样处理是比较大胆的,打破了一般程式化的编舞,很自由、很尽情,但恰好效果也最好。我这样做,目的是想以舞蹈为主线,串起有特色的四川文化给观众看。
天府周末:回顾您从艺60周年的《蜀舞情结》一书中,大多数照片都是合影或者是剧照,但有一张照片却是一个欢呼的场景,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冷茂弘:这张是在印度演出完《巴蜀歌舞》时拍的照片,观众围上来,像现在的“粉丝”一样。我跟他们交流时,即兴把手举起来,跳了一个舞。上世纪60年代国外交流演出增多,我感到中国的民族舞蹈不仅在国内有群众基础,在国外同样受欢迎。所以,我才敢于带着《巴蜀歌舞》《观灯》这样一些节目多次走出国门。《巴蜀歌舞》在全国演了两年,1983年开始走出国门,一直演到1997年。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到云南演出,第一场只卖了8张票,我干脆把票全部收回来,然后工厂、企业每个单位送10张,头一场我们就义演,一分钱不收。我想,这就等于是宣传了。结果,第二场居然爆满。所以,我给自己做总结:艺术作品要观众看了后觉得好才是好,而不是广告打得多才是好的。
以一生奉献
期待下一个60年更精彩&&&&&
&冷茂弘从艺这60年,不仅是创作的60年,他更把舞蹈融入自己的生活,他甚至期待自己还有下一个更为精彩的舞蹈60年。
天府周末:舞蹈不仅是您的工作,更融入了您的生活,是这样吗?
冷茂弘:是的,我与我的夫人文永侠就是因舞结缘。当年,她是省歌舞团的主要演员,跳过《白毛女》里的张二婶、《沂蒙颂》的英嫂。尤其是《沂蒙颂》,她把人物的感情表现得特别深。
可惜,我从来没有专门为她创作过舞蹈节目。她本是独舞演员,我创作的多是集体舞,所以适合她的作品不多,只有《弹起月琴唱起歌》中那个弹月琴的角色是她跳的。现在想来还是有些遗憾,因为舞蹈演员最好的时光随着年龄就过去了,在她最好的时候,也是我编舞精力都很好的时候,我完全可以为她编的。
而我现在还坚持住在省歌的宿舍,也因为对舞蹈的感情。我女儿一直坚持要我们在外面买房子,条件好一些。我和爱人都觉得现在这个地方很好,环境熟悉、人熟悉,对这里很有感情。
天府周末:在这样的舞蹈家庭里,会因为舞蹈有很多话题吧?
冷茂弘:我们经常讨论舞蹈。全国、全省的舞蹈新作大赛我们都要看,一边看我们一边就讨论,这个节目好在哪里,那个节目又有什么问题。此外,我在家偶尔还会给报纸写点关于舞蹈的评论和影评。
天府周末:在您从艺60周年座谈会上舞蹈名家都来了,您和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如今还保持怎样一种交流状态?
冷茂弘:我们私下关系很好,经常沟通舞蹈信息。我和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舞蹈家贾作光,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资华筠,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冯双白,著名编导陈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会长马悦,还有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潘志涛、明文军等都是老友了。会上,中国舞协副主席、秘书长罗斌说,“我们希望看到冷老师的下一个60年更精彩。”这些话都是很真诚的,所以我心里很感谢他们,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
天府周末:如果还有下一个60年,您会做什么?
冷茂弘:我现在时常站在广场看中老年人跳坝坝舞,每每看到他们很投入,我就很感慨:我们这些舞蹈专家,如果给他们编了更好的舞蹈动作和音乐,一定能激励更多的人参与。把舞蹈创作从舞台上分一部分到广场中,应该是我们舞蹈编导的责任。舞蹈编导不仅要编获奖的优秀节目,更需要编出百姓能传跳的大众好节目。我计划编这么一个群众舞蹈提供给文化馆,如果把舞蹈爱好者们集中起来学,或者发带子推广下去,好的舞蹈很快就可以推广开了。
天府周末:您一直在提,群众满意的舞蹈才是好舞蹈,为什么?
冷茂弘:这早已成为我的创作思想。舞蹈作品不要孤芳自赏,不要只满足我们这个小圈子里的欣赏度,要被广大群众所喜欢、所接受。
天府周末:对四川近几年的舞蹈作品,您作何评价?
冷茂弘:近几年,四川编导都很努力,也有不少好作品。但是严格来说,这些作品深度不够、情感不够饱满。舞蹈要有很好的收获,不能满足于作品技法。现在主要是表现方法多了,技法多了,大家都习惯运用这些。但是一个舞蹈作品,最根本的还是它的灵魂。四川有人才、有资源,但要看到全国各省舞蹈都在进步。云南有杨丽萍,有《云南映象》,还有现在的《孔雀》。四川这方面一直比较缺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品还不多。
记者手记:一辈子的情书&&&&&&
与冷老应算是深交了,他说他这辈子都在给舞蹈写情书。这封情书,早前读来激情四溢,如今再访,品读老人内心的情书,透着另一番滋味。
&&&&去冷老的家,是第一次。一直想像,一位舞者的家应是什么样?他对舞蹈的情感如何充斥在他的小家中?谜底在春暖花开之时揭晓。
&&&&比预约的时间早了10分钟,没想到冷老很早就站在公寓门口等我们了。“还担心你们找不到呢。”这便是当天采访的开场白。其实,冷老的家很好找,从凉山到成都定居后,再没搬过。他的执着就在于此,他的很多作品在这里出炉,他曾和妻子在这里并肩战斗,他的学生从这里走出……这里有他熟悉的练功房,有他熟悉的圈子……由此,不难理解,这封情书为何要写一辈子,冷老已经把他的一辈子留在了舞蹈中。
&&&&多年采访冷老,一直留给我充满能量的印象。如今再见,一握手,这种力量的劲道似乎是舞者才有的特质。推门而入,爱美的文永侠老师笑盈盈地迎上前来,家里飘散着百合的清香。在这间不太宽敞的三室一厅居所内,几乎见不到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名人书法,所有的装饰都是舞蹈图片。素描、油画、照片……正感叹这种别致时,冷老取下一幅递到我们面前,这些都是我的宝贝,都是李克瑜、叶浅予等美术大师为我编的舞蹈画的剧照。一幅、两幅……还未采访,老人已经进入他的舞蹈世界。
&&&&文永侠老师走过来轻声提醒我们,冷老看上去很精神,但健康状况已不能跟往年相提并论,一激动血压上蹿。可冷老的情感,哪里是我们能控制的,这个一辈子都在给舞蹈写情书的人,采访愈深入情感愈丰富。
&&&&如今再回味,冷老的这封情书应该透着娓娓道来的婉约细腻。凉山的故事足足讲述了一个小时,沉寂的历史被老人一页页翻开。沉浸于昨天的冷老,满脸幸福,那些曾经艰苦穿越的“抓抓岩”在他的记忆深处,俨然成了至宝。生活越沉淀,艺术越清澈,舞蹈越鲜活。生活的细节是冷老舞蹈的出发点,时代的使命是其舞蹈的责任。凉山的昨天与今天,牵动着老人的每个细胞,每每讲到细节处,他总是忍不住舞手、踏脚。其实,每个肢体语言都是他舞蹈作品的片断,他把这些舞蹈动作用于当日的采访,只是想告诉我们,当年的凉山,是什么样的情感触动他创作的神经,他创作的作品为什么会选择摆手、画圈这些很少运用的动作。我们尤其惊叹,他回忆创作《快乐的啰嗦》时,竟连自己躺在床上激动举起右手的场景都能细致描述。“越远的事记得越清楚,最近的事就很模糊。”
&&&&一个小时,情感起伏有序;一个小时,讲述抑扬顿挫;一个小时,场景层层铺开……冷老的情书情感充沛。舞蹈,14岁便种进了他心里,不曾移步,越种越深,根深叶茂。
&&&&这应该也是一封意味隽永的情书,激情中透着深情。冷老对于舞蹈的情感,就像他创作的《快乐的啰嗦》和《观灯》一样,两个作品虽然跨度30年,但欢快的激情却一脉相承。舞如人,冷老的生活态度同样是积极向上的,如今还保持着创作的冲动。就连街边广场的坝坝舞,也能吸引他驻足。“习惯了!”这是冷老的解释,但在我们看来,却是他放不下舞蹈。
&&&&在这个如叙家常的下午,冷老一直处于亢奋中。这样的状态在聊到他从艺60周年座谈会时,达到高潮。老人突然声音哽咽,一直流泪。我们有些惊讶,成就了他的《快乐的啰嗦》没有流泪,激情创作的《火车飞来大凉山》也没有眼泪,为何60年是个泪点?原来情感的宣泄正是在于座谈会的回忆,有的与会名家多年未露面,那一天竟然抱病前来。只因为,这是冷茂弘的60年。冷老说,舞蹈不仅成就了他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小家,更让他有了诸多挚友,这种情感是无法表达的,“感谢舞蹈”。
&&&&放大的分贝、流淌的眼泪,时间在这个点有了短暂的凝固,没有人去中断老人的情绪,任这份深情质朴表白。舞蹈,绽放了他的人生,从妻子到朋友,从亲情到友情,花团锦簇。
&&&&采访冷茂弘,舞蹈之全部,就是采访之全部,家庭、朋友、生活……怎么绕都会从终点回到起点。“如果还有下一个60年,我们聊的还是舞蹈。”冷老用这句话为我们的采访总结陈词,也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封没有结尾的情书。采访归来的路上,我们相互猜测,情书的“续”会有怎样的故事。是又一个精彩的开篇,还是激情的延续,抑或是理性的思考……无论怎样,冷老已经有了一个甲子的精彩,下一个60年,舞蹈的情书或许更深情款款。
&&&&冷老的情书是质朴的,就像他的家一样,简朴而具个性;冷老的情书更是深情的,就像他家里的那束百合,弥久飘香。
&&&&冷老说,他不是大家,只是舞者,给挚爱写着一封表白心迹的长信。
&&&&何谓大家?谁能给自己的事业写一辈子的情书!冷茂弘就是这样一个舞蹈大家——艺术的舞者,生活的舞者,激情的舞者。
(原载《四川日报》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上两个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