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栉孔扇贝养殖的饲养员都的做些什么

养殖场生产记录的重要性_青瓜网
> 养殖场生产记录的重要性
养殖场生产记录的重要性
时间: 16:16:18
来源:肉鸽健康养殖联盟
中国第一肉鸽杂志 最受欢迎图文公号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肉鸽联盟从养殖场的生产记录中可以发现有价值的信号。养殖场的生产记录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生产数据和信息,达到提高生产和经济收益的目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氨氧浓度等,第二类是生产性能,包括采食量、饮水量、死淘数、产蛋量等;第三类是财务数据,包括成本核算和收益预计。评价一个禽群状况如何,至少要收集4周的数据,并以每周平均数据的形式记录和分析评价。日报数据的波动幅度过大,不利于正确分析判断。1、收集数据和信息的种类1.1、数据和信息采集频率  日报数据、周报数据、阶段性数据报告。  1.2上报程序  养殖场饲养员——养殖场主——生产主管或经理。  1.3信息数据的用途  评价人员的工作成果、评价养殖成绩、并改进生产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措施、制定改进计划等。2需要收集的最重要的数据需要收集的重要数据和信息主要包括:环境数据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长度和强度、空气中的气体比例指标、粉尘含量等,生产数据,水、料消耗量,健康状况,经济指标等。2.1死淘率每周死淘率(%)=当周死淘家禽只数÷入舍总数×100  累计死淘率(%)=累计的死淘数÷1日龄雏禽入舍数量×100  死淘率的一般标准,以鸡为例:白壳蛋鸡,每4周累计死淘率0.7%~0.8%,64周累计死淘率9%~10%;褐壳蛋鸡,每4周累计死淘率0.5%~0.6%,64周累计死淘率6.5%~9%。从开始见蛋,到产蛋高峰,这个时段的死淘率一般较高。另外,接近产蛋结束的禽群死淘率较高(能量耗尽的母禽)。每月的死淘率不应超过1%,如果一周的死淘率超过0.5%,则说明鸡群出现了问题。特别是连续几周出现死淘率异常的情况,一定要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是否异常和饲养管理是否有误。2.2产量母禽饲养日只数=(期初入舍母鸡数+期末存栏母鸡数)/2×饲养天数  产蛋率(%)=总产蛋数÷饲养日只数×100  每只母禽累计产蛋数=总产蛋数÷入舍家禽数  每只家禽累计产蛋量=产蛋总重量÷入舍家禽数  以鸡为例:母鸡产蛋的一般标准是:白壳蛋鸡,64周产蛋数280~330枚;平均饲养日产蛋率75%~80%,蛋重60~62克;褐壳蛋鸡,64周产蛋数275~325枚;平均饲养日产蛋率71%~79%,蛋重62~64克。高峰产蛋率,见蛋后5~10周达到产蛋高峰的92%~95%;产蛋10个月后,产蛋率维持在70%左右;每年每个产蛋期,每只母鸡的产蛋量为18~19千克。产蛋开始时,产蛋率每周成倍增加(比如8%-16%-32%-64%),直至达到高峰。高峰之后,产蛋率以每周大于4%的速度降低,因此要多加注意。在整个生产期内,二级蛋的比例应该为2%~5%。蛋重每周都增加,从最开始的48克到30周龄时的60克,最后达到65~70克。每周的波动范围为0.5克。40周时鸡蛋的重量可以作为衡量整个鸡蛋生产期的平均鸡蛋重的指标。环境温度太高会对蛋重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入舍母鸡产蛋量包括了死淘率的影响,所以与母鸡饲养日产蛋量相比,入舍母鸡产蛋量是一个更好的指标。2.3、饲料转化效率每只家禽每日饲料消耗量(克)=每日饲料总量(千克)÷饲养日母鸡只数×1000  料蛋比=一定时段内所有饲料消耗量÷同期内收集蛋的总重量每枚蛋消耗的饲料量(克/枚)=一定时段内饲料总消耗量(克)÷同期收集的蛋总数量(枚)饲料转化率的一般标准是:以鸡为例:以每千克饲料代谢能2800大卡计算,白壳蛋鸡,每日消耗量105~110克(产蛋期每只母鸡饲料消耗量为42千克);褐壳蛋鸡,每日消耗量115~125克(产蛋期每只母鸡饲料消耗量为45千克)。料蛋比代表着母鸡饲料的利用效率,一般为(1.90~2.50)∶1。体重是饲料消耗的指示性指标,体重应该持续增长。产蛋高峰前体重增长较快,产蛋高峰过后,体重增长速度放缓,但家禽的体重永远不应该下降。增长曲线的重要性高于体重增加的绝对值。饲料消耗量的变化往往是由于测量的困难,一般每次最少要连续3周测量饲料消耗量。见蛋后,饲料消耗量将持续增加,直到产蛋高峰。此后,饲料消耗量保持稳定。在产蛋期最后的1/4的时间,有些养殖场主有意识的限制饲料供应量,但要警惕饲料消耗量的下降。数据和信息一定要边收集边记录边分析,防止事后遗忘。在禽舍内采集数据,就在禽舍内记录,随时挂在固定的位置。 使用您所收集的信息,在每天的同一个时间段进行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可以立刻发现两天的差别。比如饮水量和饲料采食量的大幅改变,首先意味着禽群出现了健康问题,也可能是料线和水线出现了机械故障。但这种观察还是能够为我们提供找出问题所在的机会。3、养殖场生产记录的周期性长期记录、保存和分析生产记录,可以帮助养殖场持续不断地改善生产性能。养殖场生产记录的周期性包括收集、分析、改进,即:从一个生产周期的开始到结束,坚持收集并计算重要的生产性能表现的数据和信息;用当前的数据和结果与标准和上一个生产周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还可以与同一个地区的其他养殖场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制订并执行饲养管理和经济管理改进计划,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和增加经济收益。3.1、收集从一个生产周期的开始到结束,坚持收集并计算重要的生产性能表现的数据和信息。3.2、分析 用当前的数据和结果与标准和上一个生产周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还可以与同一个地区的其他养殖场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3.3、改进制订并执行饲养管理和经济管理改进计划,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和增加经济收益。4、蛋产量的分析标准产蛋曲线对养殖场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因为产蛋曲线提供了全面的重要技术指标,如产蛋率、平均蛋重、死淘率等。每周数据采集、处理后,要立即更新产蛋曲线。一些初级的饲养场可以使用事先打印好的、带标准产蛋曲线的图标。当养殖场主填入每周有关数据后,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自己养殖场的生产成绩与标准的差异。以育成期体重不达标的鸡群为例,在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会有波动,表现在产蛋曲线上,产蛋后期产蛋率下降速度快,全程产蛋会少20~30枚。养殖场主也可以自己制定产蛋曲线,因为育种公司提供的标准是广泛考虑了国家、气候、养殖场类型、饲料质量的不同而制定的平均产蛋曲线。5、分析记录法捕捉到的信号与原因探寻5.1、推迟产蛋可能的原因:疫病影响;机体发育不良,或发育迟缓;育成期管理不良,整齐度差;光照时间减少;饲料质量差或饲料利用率低,等等。5.2、死淘率高可能的原因:断喙不良,造成啄肛相残;饲养密度过高;疫病;禽舍条件不佳(过于干燥,光照过强),等等。5.3、饲料消耗量大可能的原因:饲料质量差;送料设备质量差,造成浪费;日粮不平衡;不适当的饲料贮存;营养缺乏,等等。5.4、过多的次品蛋(软壳蛋、薄壳蛋及少量畸形蛋)可能的原因:饲料中钙的含量不足,或钙源质量差;考虑母鸡的日龄;温度过高;考虑垫料和产蛋箱的管理,看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产蛋箱,垫料质量是否保持良好;疫病,等等。我们的微信号:rgyzlm我们的qq号:真实、趣味、实用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说:一个养鸽人要是连《肉鸽健康养殖联盟》微信都没关注,简直不知道他还能干什么..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平台小店那儿有一些我们无法拒绝的东西...扇贝的养殖概况和生物学特性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扇贝的养殖概况和生物学特性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9.5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北京地区还有一大波相似职位正在热招中
相关职位:
相关推荐:
周边城市:
重点城市:
热门推荐:
热门类别:您的当前位置:&&
养殖扇贝螺 富了一条村
下一篇:&&[ 14:12:06]
免责声明:
除注明“来源:威龙行业资讯”以外的资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热门新闻资讯
热门图片资讯昌黎告急扇贝养殖大幅减产 - 长江商报官方网站
商机 无处不在
长江商报新媒体广告热线:027-
当前位置: > 昌黎告急扇贝养殖大幅减产
昌黎告急扇贝养殖大幅减产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施磊 张澍 发自河北昌黎
在全国范围内,扇贝养殖要看秦皇岛;在秦皇岛市,扇贝养殖则要看昌黎。资料显示,秦皇岛的扇贝产量占全市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列全省第一,在全国排第二位。作为秦皇岛主产区的昌黎县更是将扇贝养殖作为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养殖面积达65万亩,产品远销欧美地区。
但是到了今年的收获时节,昌黎的扇贝却遭遇了大幅减产,与往年相比约在五成以上。
12月16日,长江商报记者带着种种疑问走访昌黎地区,这个全国闻名的浅海养殖大县呈现出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见证者有话说:最初几年大家都赚钱
12月16日一大早,记者驱车来到昌黎县团林乡。进入村落,只见开阔地上一座座小山包突兀耸立,阵阵海腥味随风袭来,走近了才看清,原来这些山包都是贝壳堆积而成。这些如同地标一般的贝壳山似乎在提醒着远道而来的人:新开口渔港已近在眼前。
昌黎县沿海最大的渔港“新开口”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这个传说中被“独角龙”一夜拱开的港口现在也是渤海沿岸最有名的渔港之一。据民国二十二年的《昌黎县志》记载,清光绪九年的夏天,一场沧桑巨变在这里发生:由于滦河及饮马河等河流泛滥,汇集的洪水一下子倾泻至七里滩中,将七里滩与渤海相隔的沙坨峪冲开一道豁口,也就是“新开口”。从此这里渐渐成了渔船商船的聚集地,进而演变为贸易兴隆的港口,甚至一度被称为“兴隆口”。
由于现在正值扇贝收获期的尾声,记者未能目睹港口沿岸渔船往来,频繁贸易的热闹场面。但密密麻麻的渔船静悄悄地泊于两岸,船头悬挂的红旗在寒风中飒飒飘扬,让人可以想见不久之前这里的喧嚣。
此刻码头上少有人至,只有个别工作人员或在检修船只,或在闲聊。记者抱着随便聊聊的目的询问其中一位老汉,当表明身份与来意后,老汉的反应竟出乎意料的积极——“你们算是找对了地方也找对了人!”
这位姓萧的老汉是港务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他说自己属于本地“少数未搞养殖的人”,但多年来参与码头管理工作,直接见证了新开口扇贝养殖交易的兴起与发展。
在港务管理办公室,萧老汉对记者说,昌黎一直是以副(业)养农(业)。“自1986年生产队解体后,大家都开始找出路,最终还是根据本地传统和资源,靠海吃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昌黎县沿海的海水养殖业开始迅速发展,产量逐渐超过传统的捕捞业。“原本昌黎是没有扇贝养殖的,后来从山东莱州等地引进了扇贝种苗。最初引进时,海水质量很好,极其适宜扇贝生长,连续六七年都有不错的收成。”萧老汉说,在当地政府倡导下,有几十户人家最早开始了扇贝养殖,“这些人在那些年都赚了钱,后来因为看到收益好,每年都会有新的养殖户加入进来,而超过九成的加入者都是昌黎本地人。”
那么今年的收成又如何呢?没等萧老汉回答,另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已在旁边摇头叹息:“今年可不成……”他点燃一根烟,继续说,“好一年,赔一年,最近几年都是这种情况。”
据这位工作人员称,本地最大的养殖户大概能有10万笼规模,每笼成本二三十元,包括种苗、人工费用等。本地造的渔船一条价格在十万元左右,养殖大户往往需要三条船来作业。这个成本不小,算下来一般每笼扇贝起码要剥出2斤鲜纯货才基本可以保本。“今年每笼多数只能剥出七八两到一斤多,95%的人都赔了。”
养殖户想撤退:不知道海水出了啥毛病
记者随后又接连采访了当地几位养殖户,从他们的反映来看,昌黎扇贝遭遇的寒流似乎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一位李姓养殖户表示,今年昌黎扇贝几乎全面减产。“我养了两万多笼,今年算下来赔了30多万元吧。”他苦笑着对记者说,“身边的养殖户也都是这种状况,一句话——我们这儿就没有看见挣钱的!”
李先生养殖的扇贝今年每笼只能剥出不到一斤一两的鲜肉,距离两斤多的“保本线”差了一半。他在2000年开始进行扇贝养殖,前十年的时候收益比较好,虽然也是有赚有赔,但总体上是赚钱的,最好的时候甚至一笼能出4斤多鲜肉。“近四年来也不知道这海水出了什么毛病,反正幼苗成活率少。”
当被问到水产局是否会组织一些科学养殖的培训时,李先生表示这种培训有时候会有,但理论和实践有距离,他们也就是听听,不能完全履行。
另一位孟姓养殖户情绪更加低落。他共养殖了1.5万笼扇贝,当被问及今年养殖情况时,只说了三个字——“不好!赔!”而他甚至不愿意再细谈收益,只用了一个看上去更触目惊心的词汇:“收啥呀,都绝收了!”
港务管理处的萧老汉向记者介绍说,本地养殖户不一定都住在新开口,他们的住处距港口8里——20里不等。当收获期到来时,养殖户们在凌晨两三点就需要驾船出海,下午三点左右回到港口进行交易。这个生活节奏是很辛苦的。而每笼扇贝都需要人工一个一个用手来剥,每剥出一斤鲜肉,需要付人工费6元,这是硬价格降不下来,并且逐年升高,因此成本也越来越不容易掌控。
生活辛苦,成本难控,再加上面对巨额亏损,这让不少养殖户心生退意。李先生称近四年总共赔进去140多万,他直截了当地说:“明年已经养不起了。而且我知道村里面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养殖户都已经准备放弃了。”
对这种状况萧老汉也是不胜唏嘘,他表示扇贝生意在昌黎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有专门养殖的,有负责剥肉的,有收购后晾成干再销往外地的……如果这个链条出现断裂,那么在昌黎将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失业。”
密密麻麻的渔船静悄悄地停泊在新开口渔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栉孔扇贝养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