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老宅院酒店西南角今年能动吗

&1&&&&&&&&&&&&&&&&&&&&&&&
注册 09-7-18行业 其它
回老家贴春联——25页/1205楼(慢慢叙述东乡事,东乡文化源远流长)
从三味书屋到自怡斋24页/1159楼
陈家坝的过街棚--------23页/1132楼
大路镇有个上隆桥——23页/1111楼
赵海荣诗词选——22页/1070楼
东乡名士孙绍芹和田家桥碑记——21页/1012楼
求看《田氏族谱/隆效分辑》——21页/1001楼
路人与上海玉佛寺——20页/958楼
我也是小镇里的“街上人”——19页/953楼
大路镇小港村有个大学问家——18页/886楼
初探石观音殿——18页/861楼
不舍的大港老街---17页/834楼
这是真的吗?-----17页/823楼
50多年前采访:鬼子从三山来了---17页/802楼
华山村的强耕想瑞英-------15页/745楼
是“睏山河”还是“捆山河”--------15页/736楼
沙腰河源头——豁子口-----15页/725楼
欢乐的孙家塘------第14页-----667楼
孙家塘前见龙王——第13页——601楼
沙腰河畔骑行记---第11页--501楼
大港印象---第9页-440楼
9月7日菜菜鸟人文探索队30人前往大路田家桥参观——392楼,397楼有图
沿着沙腰河向北探访王家弄---351楼
八月中秋节,遥听沙腰河畔“拍”饼声---338楼
遥想故乡的沙腰河 ---见201楼
《田桥小学初创前后的二三事》见103楼。 107楼有手稿图
8月1日上午镇江文化之旅夕阳红40多人前往大路田家桥参观。55楼有图
沙腰河畔的老宅院--贻榖堂沙腰河,镇江大路镇的母亲河。它北起圌山东北脚下三、五里路外的长江边,弯延曲折流穿大路镇,继续向东南方向缓缓流淌,最终分别在姚桥镇东的“姚桥港”和“儒里”东北处的“王里桥”回入长江。明清以来,沿河两岸人民在此辛劳耕作、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文化,不仅为后人留下成片的丰饶桑田,还留下些许深宅大院。我家老宅——贻谷榖堂,如今依然座落在那条河流“古道”旁的“田家桥”。田家桥,因圌山西南一二十里的“柳湖田”的一个田姓分支,约于明朝“成化”年间迁移到“沙腰河”畔,借助这便捷的水运,丰腴的土地,不断发展成为一个上百户人家的村落。依偎在沙腰河畔的“田家桥”村曾有无数座深宅大院,如今仅存的四座宅院则在沙腰河西岸,沿着河流走势逐一排开,紧密相挨。从北往南紧密相连的四座老宅分别被称作:乐善堂、树德堂、余庆堂、贻谷堂。“树德堂”最为“年长”,“贻谷堂” 位于最南面,也最“年轻”,被人们称作“新屋里 ”,但也有约200年的“高寿”,并进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名录”。“贻谷堂”外表看起来很普通,坐东朝西,“三进五开间”,每进之间两侧都有厢房,门脸也不高大,但是当你进入大门后,就越发觉得开朗起来。第二进是宽敞的三间大厅,家族议事祭祖都集中在此。当年大厅上方挂着“经魁”、 “贻谷堂”、“德寿双高”……等许多匾额,享誉一方。被老宅院里人尊崇的“六太爷”先祖,是位武功高强的“举人”。据《清光绪丹徒县志》记载,老祖“田庆荣,道光二十四年(1845)、甲辰、恩科,武举。”据说虽然大平天国时期被“掳去”当过十年左右的轿夫,回来后武艺依然丝豪不减。当年他曾有构建“走马楼”计划,不知是时局的变化,还是兄弟间的纷争,致使这一计划落空,只能将此构想寄予后人。在大厅东面,可见高大的门楼端庄耸立。门楼第二层额枋上的“耕读传家”门额虽在“文革”中被敲打过,但依然圆润方正、清晰可见。门楼上下的“松、竹、梅”及其它各种砖雕、石雕中规中距,讲究对称。想必老祖大概是个很守传统文化之人,也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耕读”之中,并在北边“耳房”里开辟一处幽静的独门小院,作为“书房”,取名“自怡斋”,专供家族后代专心读书。“贻谷堂”人恪守祖训,以“儒学为正”, 读书求取功名,经商伺农创业,修身齐家睦族,“昌、德、为、仁”的辈字就是最好的写照。然倭寇侵扰,贻谷堂的五房后人,没有哪房能“独善其身”,飞黄腾达。田德清,“德”字辈中的老幺,人称“老八”、“八叔”、“八爷”。战事让他16岁中断在镇江城里的学业,速成为国民政府培训“壮丁”的教员。然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及内部的腐败倾轧让他辗转反侧,政局的动荡也让他没有安身之处。一番颠簸后,终因与共产党人的交往才找到一条正确的路。“中共十地委”副书记杨斌(后牺牲在雨花台)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他曾接受王龙(曾被任命为中共镇江第一任市长,即将上任前牺牲)的指派,在汪伪第三师八团“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与山北县长赵文豹结下终身友情,“贻谷堂”也成为赵县长的一个重要落脚点。那时大路街上驻扎着日本鬼子和伪军,在贻谷堂老宅的屋顶可看到大路街上的任何动静。赵文豹在他的《坚持山北斗争的回忆》回忆录里说:“一九四三年的一天,大路来了一、二十个鬼子,向田桥方向开来。当时我住在田德清同志家里。”当得知鬼子是背着枪而不是端枪而来的,赵县长不动声色依然处理公务,果然鬼子从田桥村边擦过,到它处骚扰。事后被村里的人得知,人们惊叹“新四军了不起!打游击真有经验!”赵县长还说“一九四四年以后,我经常住田德清家。一九四八年春节,我就是住在田德清家阁上过年的,他家阁上可以上屋顶。”那次有人到他所住的房间里与“老八”谈论“陶家巷的陶鹤康被人打死”的事件,并肯定地说“赵文豹神出鬼没,陶鹤康还不是他们干的?国民党军队到哪里会捉到他们?说不定赵文豹就住在田桥呢!”事后赵县长说,“(当时)我在阁上听得一清二楚。”自从田德清成亲后,他的新房成为更好的掩护。老宅里有位长辈奶奶,见他们房间窗帘白天也总是严丝合缝地垂挂着,曾打趣说:“你们真要好,大白天窗帘也不拉开。”用那位女主人的话说:“那时赵文豹、陆九皋、陈庆荣等人,常常在房间里打牌、谈事,外面稍有动静,他(指赵)立即上阁,我就替他打。”其实,贻谷堂里的人多少还是有点数,但是从来没有人向“老八”的父母打听什么。也许他们心照不宣,谁也不会“多嘴”“瞎说”。老奶奶每次总会多做点饭菜,把饭菜送到房间门口,让“老八”夫妇将饭菜接进去,她从来不进门,也不多问一句话。有一年春节的清晨,天色微明,“唱麒麟”的就来到大敞厅,“锣鼓敲响,歌声随作”。不知老宅里的谁,瞥见“老八”家阁楼上的墙板缝透出微弱的灯光,十分着急,知道阁楼上又有“地下党”。外面进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随时都有暴露的危险。街上的鬼子、伪军来了,阁楼上的人一个也跑不掉,连老宅的房子也会被烧毁。老宅里的人情急之中,终于设法提醒阁楼上的人,将灯光熄灭,免遭一场大祸!事后得知,赵文豹、聂老虎等人当时都在阁楼上。田姓人家是个崇尚读书的人家。早在抗战前“田家桥”村西田氏孝义分祠堂内,“贻谷堂”老宅的“自怡斋”内各有私塾一所,即“东塾”。“沦陷”后,东塾停办,西塾只授蒙童,儿童开蒙一两年后即需走读外村。“贻谷堂”的有识之士胸怀宽阔,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1946年)春即着手办校。五房里的田德林(德字辈“老七”)出面筹集经费,“老八”田德清设计规划,聘请姜家桥的田沃先生,在“贻谷堂”的“自怡斋”原址办起“田家桥小学”。为了学校的建设,他们还会同社会贤达人士分头向上海和本地募捐筹款,当时的山北县长赵文豹也赞助了两石米的捐款。为了田桥小学的创建,“贻谷堂”人积极支持着:“各户人家把堆灰积肥的一片场地,无偿地誊让给学校作活动场所;随着学校教学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激增,建校第二年又将敞厅借给学校作教室;三房田为哉家的三间柴屋也借给学校作教室。”田桥小学的建成,不仅给全村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也给革命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学校开创初期,就办起“地下读书会”, 读物有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群众》杂志,有《文萃》、《周报》、《民主》,有“苏共”以苏商名义向国际间发行的《时代》等报刊书籍,以秘密传播革命思想和中共党的主张,这些也成为田桥小学办校的思想基础,也使学校师生深受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向周围群众宣传进步思想。田桥小学的建成也给安排和掩护“地下党”人的活动,创造了更加有利条件。1948年,学校来的两位年轻教师:谢枫、邬建平,就是“地下党”人。谢枫是昆明人,初来镇江,属“南京地下市委”所属的“镇江地下工委”,为“工委委员”,当时化名郭启贤;邬建平是镇江人,为“镇江地下工委”所属的党员,后来化名为邬文海。他们的到来,从而“使‘镇江地下工委’同‘丹北地区农村党组织有了正常的配合’。‘镇江地下工委搞到了敌人军事机密……军事地图……军事密码’,‘有些重要军事机密材料’及时通过中共丹北工委送往苏北解放区”(摘自《镇革命史料〔5〕》)田桥小学的老师思想开放,能力很强,不仅对学生有着良好政治教育,在教学上也不主张“填鸭式”教学,而实行“因人因材施教”。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地方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虽然首届只有五名(四男一女)小学毕业生,但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让村里人觉得骄傲:田仁和(当时叫田仁福),成长为复旦大学毕业生,吉林大学研究生,曾在北师大任教,后到美国研究现代物理;赵大学和田金荣,分别曾是“留苏预备生”,后赵大学在解放军某院校进行导弹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以副军职退休,田金荣在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现为师职退休; 张培贵,因家境困难,田桥小学毕业后,虽没能继续学业,但若干年后成为上海一家企业职工学校校长,此后又进入上海科技大学深造学习,早几年因病去逝。新中国的成立,学校为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继续努力着。早期的田桥小学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校环境,也使许多年轻老师得到熏陶和锻炼。许多人从这所学校起步,后来大都成为地方教育行业的骨干力量,有的走上领导岗位。纵观学校历程,难怪村里的老人总会说:它不知掩护过多少地下党,也不知培养了多少有用人才,是一所红色学校!………悠悠岁月,无尽往事,如烟似云全都散去。回望“贻谷堂”,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几朝几代的历历往事他都经过。大门外墙上的一对不起眼的铁圈,当年曾扣过壮马,拴过豪车,现今犹如一对慧眼,静静地目睹着“沙腰河”两岸的点点变化。老宅里的那对汉白玉的“抱鼓石”,犹如一对慧耳,闻听过学校里无数孩童们的嘻笑,也聆听过老宅N多事件的发生。那宽敞的大厅,就是“贻谷堂”的胸怀,它包容着全村人的来来往往:它曾是“田桥小学”的教室,也曾是学校的礼堂,是全村人的会堂;它记录着每个时代变迁过程中的全村N多重大事件,如今它两边的板壁上还留着大幅的“文革”诗画,依然色彩鲜艳。贻谷堂,镇江东乡一座普通明清时期的老宅院,它不仅记载着“东乡文化”的变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一个缩影!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eb372b7bca3c25.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历经沧桑的老宅,远看有些疲惫,但走近它时,却还有一丝威风不减的滋味。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e3a8f5d7537.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但愿这座老宅能在“城市化进程中”续写新的篇章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ea685f6a2ae94c.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今年六月镇江新区社发局给老宅贴上了“文保牌”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e48b9fafa91cb.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 &无事时,坐在小院里,聆听黄杨与风火墙的窃窃私语,倒是一种很自得其乐的休闲方式。虽然听不懂它们会耳语什么,但可以肯定:无论何时,那墙高瞻远瞩,永远保持庄重严谨,沉默不语,近200年来,它经历了太多世事变化;那树稍有微风吹袭,禁不住要发出细细的沙沙之声,遇到大风时,更会发出嘶鸣,大概就因为它与墙比年轻多了。听说那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江边移来,不是老祖“亲生”,也许会随着世事的变化而变化,那墙是老祖“亲生”,它将与老宅同生共死。第一次深深的感到,不同的出生,竟会有如此不同的心态,不知最终会不会有着不同的命运?它们会相守相伴到何时?!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b14f6eb63e8c7.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老宅里记录着许多,大概唯有这里会给同代人留下一目了然的涂画?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daf.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我不懂,老祖为何要将屋脊设计得高高低低,难道其中会蕴涵着许多“乐理”?但听说过,早在解放前,里面有位年轻人,就曾用“脚踏风琴”奏起他心中的歌,却不知忧怨还是激情?但我知道,那高出一头的风火墙,是最先知道“鬼子”何时到达“田家桥”,也是它最先为老宅里的“抗日”者通风报信!如今它依然静默无语,但它依然感知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只因它站在高处!
[ 本帖最后由 地沉沉 于 15-2-12 20:20 编辑 ]
13-7-26 11:22
注册 06-7-31
13-7-26 11:27
注册 10-1-6行业 其它
13-7-26 11:31
注册 05-9-21来自 江苏镇江
田桥的古民居、古民居里面的雕花门楼(砖雕、石雕和木雕)、贞节牌坊、以及田家桥碑记,希望能精心地保护起来,不能在拆掉了。
13-7-26 12:07
注册 09-8-30行业 其它
-------------------------------我宁愿因做自己而招人厌恶,也不愿为了迎合ta人而伪装自己~~
13-7-26 12:10
注册 10-4-20行业 医疗卫生
*** 作者因违反论坛规定,禁言处理,内容自动屏蔽 ***详情参阅论坛注册条款:
13-7-26 12:20
注册 09-7-18行业 其它
透过后门看前门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f71cdca82fa.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本帖最后由 地沉沉 于 14-3-31 14:14 编辑 ]
13-7-26 16:08
注册 09-3-5行业 教育科研
留作圌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可丰富圌山风景区的内涵,千万不要随便拆了。
13-7-26 17:35
注册 12-12-17行业 其它
13-7-26 22:15
注册 09-7-18行业 其它
QUOTE:原帖由 水之为衡 于 13-7-26 17:35 发表
留作圌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可丰富圌山风景区的内涵,千万不要随便拆了。 但愿它能为圌山增色,
但愿它能成为圌山风景区的一个景点,
但愿它能为“东乡文化”的传承作出新的贡献!
13-7-27 09:05
(复姓圌山 名人)
非专业交通找事者
注册 08-3-5行业 旅游交通来自 祖国大路
现在的灌斗墙是近代翻建过的吗?三扁一横是常见的青砖马头墙风格。
-------------------------------——将幽默进行到底
交通安全,山人有责。
13-7-27 09:49
注册 09-7-18行业 其它
QUOTE:原帖由 圌山人 于 13-7-27 09:49 发表
现在的灌斗墙是近代翻建过的吗?三扁一横是常见的青砖马头墙风格。 呵呵,好内行的老乡朋友,没听说翻建过。
13-7-27 13:49
注册 10-1-25行业 信息咨询
13-7-27 13:54
注册 13-6-3来自 傲龙堡
翻建和没翻建看的出来的,像这座老宅院没动过
13-7-27 14:03
注册 03-2-14行业 IT 通信
看到这样的老宅图片,好亲切,想起我小时住过的地方,也是这样的,能多发些图片上来看看就好了
13-7-27 14:37
注册 05-9-21来自 江苏镇江
这几年眼看着这些古民居,一座座被推土机推平,整个东乡今700个古村落,如今只剩下百把个,剩下的也将不复存在。
13-7-27 20:26
注册 10-1-6行业 其它
田德清,是不是70年代在姚桥中学图书室工作过的老师。解放前是地下党。
[ 本帖最后由 飞兔 于 13-8-28 21:44 编辑 ]
13-7-27 20:30
注册 07-8-6行业 旅游交通来自 交通
&&支持楼主&&如此重视文物保护 东乡确实有很多老宅值得珍藏& &希望政府加强维护
13-7-27 21:19
人有多大的度量,就有多大的福运
注册 08-12-12行业 电子制造来自 来自姚桥
我家就在沙腰河畔
-------------------------------东乡群:
13-7-27 21:21
注册 09-7-18行业 其它
QUOTE:原帖由 飞兔 于 13-7-27 20:30 发表
田德清,是不是70年代在姚桥中学图书室工作过的老师。他有几个姑娘的。解放前是地下党。 看来你在那所中学上过学呀。
13-7-27 22:10
注册 09-7-18行业 其它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b7db03fd0e0.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老宅的西南角和南面墙
[ 本帖最后由 地沉沉 于 13-7-28 09:33 编辑 ]
13-7-28 08:49
注册 05-9-21来自 江苏镇江
镇江文化之旅夕阳红下周四组织参观田家桥活动
13-7-28 10:02
注册 13-7-28行业 其它
我们的文化遗产,不能再拆了!
13-7-28 15:56
注册 04-8-7
老宅看看很亲切
-------------------------------那些长长短短的故事,一声叹息~~
13-7-28 15:57
注册 08-4-10行业 商业贸易来自 镇江
拜吹了,说不定哪一天就拆了
13-7-28 16:40
注册 07-12-26行业 其它
拆与不拆就在领导的一念之间,圌山要建度假区,留一批老宅,会给度假区增光增色,提高度假区的内涵。东乡文化历史悠久很有韵味,那儿的砖雕、石雕和木雕各具特色,贻榖堂老宅里曾经有一面墙的玻璃真个的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遗憾不知是何时被换掉的,欲哭无泪,心痛至极。
13-7-28 20:09
注册 10-1-6行业 其它
我初中是在那里上的,有个人叫田德清的,,他以前是个大干部,有人知道吗。
[ 本帖最后由 飞兔 于 13-8-28 21:45 编辑 ]
13-7-28 20:13
注册 05-9-21来自 江苏镇江
QUOTE:原帖由 飞兔 于 13-7-28 20:13 发表
我初中是在那里上的,有个人叫田德清的,当时有什么错案的,反正他以前是个大干部,有人知道吗。 后来在丹徒区党史办退休的。
13-7-28 20:33
注册 05-9-21来自 江苏镇江
QUOTE:原帖由 稼轩 于 13-7-28 16:40 发表
拜吹了,说不定哪一天就拆了 不是吹,是在呼吁!
13-7-28 20:34
(复姓圌山 名人)
非专业交通找事者
注册 08-3-5行业 旅游交通来自 祖国大路
是那个小薛坐诊的院子吗?
-------------------------------——将幽默进行到底
交通安全,山人有责。
13-7-28 20:48
注册 06-10-2行业 轻工化工
很小的时候,听过赵文豹的故事,再看到楼主的贴,有种碰撞到历史的触感......
13-7-29 09:05
注册 05-9-21来自 江苏镇江
QUOTE:原帖由 天仓仓 于 13-7-28 20:09 发表
拆与不拆就在领导的一念之间,圌山要建度假区,留一批老宅,会给度假区增光增色,提高度假区的内涵。东乡文化历史悠久很有韵味,那儿的砖雕、石雕和木雕各具特色,贻榖堂老宅里曾经有一面墙的玻璃真个的是赤橙黄绿 ... 再去看看吧,以后想看还不知能不能看上呢。
13-7-29 12:05
注册 10-1-3来自
老宅祠堂在东乡一带多了
13-7-29 12:09
(请叫我欧哥!)
注册 07-5-13行业 其它
我小姑姑曾就住在这里面,现在住到新建的房子里去了,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她家的木楼梯,踩上去咚咚响希望新区大拆迁别把这老宅也给拆了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我的传说!
13-7-29 12:49
注册 13-7-29行业 旅游交通
镇江的历史就是一个独特的江南古典的历史,而丹徒区大路镇是镇江这个独特历史中的经典!少了这个历史,是镇江的一大缺憾!请留下这个先人们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吧!
13-7-29 16:26
注册 13-7-29行业 旅游交通
[quote]原帖由 水之为衡 于 13-7-26 17:35 发表
留作圌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可丰富圌山风景区的内涵,千万不要随便拆了。
13-7-29 16:29
注册 04-7-28
拆,是早晚的事情,刘某某在的话,估计早就没了
13-7-29 19:36
注册 13-7-28行业 其它
沙腰河畔的老宅院--贻榖堂
13-7-30 09:32
(一点两点)
注册 06-3-3行业 其它
-------------------------------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
13-7-30 09:45
注册 13-6-20行业 教育科研
这座老宅非同一般,她藏居着一份厚重的东乡文化!倘若被拆实在是太可惜了!!!
13-7-30 10:34
注册 11-1-14行业 其它
镇江东乡文化内涵丰硕,老宅保护任重道远。
13-7-30 13:50
注册 13-6-20行业 教育科研
QUOTE:原帖由 天仓仓 于 13-7-28 20:09 发表
拆与不拆就在领导的一念之间,圌山要建度假区,留一批老宅,会给度假区增光增色,提高度假区的内涵。东乡文化历史悠久很有韵味,那儿的砖雕、石雕和木雕各具特色,贻榖堂老宅里曾经有一面墙的玻璃真个的是赤橙黄绿 ... 颇有见地!
13-7-30 19:03
注册 09-7-18行业 其它
QUOTE:原帖由 圌山人 于 13-7-28 20:48 发表
是那个小薛坐诊的院子吗? 呵呵,那座老宅里办过学校,也办过幼儿园,倒没办过诊所。
山人知道小薛,不知是对田家桥了解,还是小薛医生的名气大,不过小薛要比你大多了。
13-7-31 07:06
(复姓圌山 名人)
非专业交通找事者
注册 08-3-5行业 旅游交通来自 祖国大路
QUOTE:原帖由 地沉沉 于 13-7-31 07:06 发表
呵呵,那座老宅里办过学校,也办过幼儿园,倒没办过诊所。
山人知道小薛,不知是对田家桥了解,还是小薛医生的名气大,不过小薛要比你大多了。 三代人都称他为小薛,小薛这名字已经是当地品牌了,我腿上害过疮,是他用梅花针给扎好的。所以记得。呵呵
-------------------------------——将幽默进行到底
交通安全,山人有责。
13-7-31 07:49
注册 09-7-18行业 其它
QUOTE:原帖由 木须龙 于 13-7-27 14:03 发表
翻建和没翻建看的出来的,像这座老宅院没动过 看来你更内行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7311328baf8d0cb.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这格子门应当还是原配吧?
[ 本帖最后由 地沉沉 于 13-7-31 13:30 编辑 ]
13-7-31 13:29
注册 13-7-30
以前这样的祖屋在我们东乡比比皆是,看了很有感情,好像带我回到了童年时光,在这样的老宅子里好多小伙伴一起玩“躲猫猫”、“打游击”....
13-7-31 14:47
注册 12-2-28行业 其它
京江晚报刊登宣传过田家桥的很多文化遗产。不能拆,这样的历史文化不能再生的。拆掉了永远是遗憾。
13-7-31 19:38
注册 12-4-26行业 广告媒体
13-7-31 19:42
注册 05-9-21来自 江苏镇江
明天《镇江文化之旅》夕阳红版块将组织数十人的队伍前往田家桥寻古,去看那四座古民居里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贞节牌坊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cb.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本帖最后由 岁月留痕 于 13-7-31 20:10 编辑 ]
13-7-31 20:08
注册 12-4-26行业 广告媒体
抓紧时间,&东乡雕花门楼&这本书什么时出来
13-7-31 20:15
& 回老家贴春联——25页/1205楼(慢慢叙述东乡事,东乡文化源远流长)&nbsp&nbsp&1&&&&&&&&&&&&&&&&&&&&&&&
Powered by
0.049404 s
梦溪论坛的帖子由网友发布并不代表网站官方之意见及观点。如需转载本论坛文字及图片请注明出自梦溪论坛,商业用途需征得作者本人同意!
发帖、回帖拥有个人空间
上传及分享相册精彩内容推荐巴蜀老宅院(狮子桥店)周边还有桂林阳朔老宅院_桂林阳朔老宅院预订及特惠价格查询-去哪儿
桂林阳朔老宅院
请稍等,您查询的结果正在实时搜索中...
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如果您在60秒后仍无法看到搜索结果,请同时按下键盘上的Ctrl+F5强制刷新页面
0.9公里&<b id="ncp_guilin_起0.4公里&<b id="ncp_guilin_起1.8公里&<b id="ncp_guilin_起1.7公里&<b id="ncp_guilin_起1.7公里&<b id="ncp_guilin_起1.7公里&<b id="ncp_guilin_起
带有保标识报价,享受全程预订保障
酒店价格请以供应商实际报价为准,其他酒店信息为搜索所得,仅供参考,去哪儿网并不承担保证准确的责任。
您最近有出游计划吗?
连锁酒店品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宅院老北京涮羊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