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老公出轨给老公的朋友拉皮条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十六 妖娆王美人
 天涯牛贴。 源地址: 第十六 妖娆王美人    时间回溯到汉朝初年。      三年的楚汉战争,以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宣告结束。成为这场战争最大赢家的汉王刘邦,在打扫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之后,正式宣布建立大汉帝国。为了稳定人心,他在大肆封赏功臣的同时,对原本属于楚霸王项羽的部下,也采取了尽可能的宽大处理,比如保留这些人原有的爵位等等。在这些人当中,除了韩信因为破项羽有功被封为王之外,还有一位同样出身项羽部将的臧荼,也因为种种关系而被刘邦允许保留燕王的爵位。      不过,保留燕王爵位的臧荼却没有因此而觉得自己幸运。    作为一个常年在尔虞我诈环境当中摸爬滚打的将军,他清楚地记得这位叫做刘邦的仁兄当年是如何讨好自己的老上司项羽;更记得当老上司败落之后,这位在旁人眼里是仁爱长者的刘邦先生对项羽是如何的赶尽杀绝。      所以,无论出于何种理由,藏荼都很难相信,那位叫做刘邦的先生,真的可以任由他们这些项羽的老部下,在大汉帝国的旗帜下,顶着皇帝之下最高的爵位平安终老。      后来的事实,印证了这位臧荼先生猜测的准确。    根据司马迁同学的记载,就是在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不久,那个叫做韩信的功臣,&&同样,也曾经算是项羽旧部,被冠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在公元前196年,被斩杀于长乐宫中。      &韩信总算是对他打天下有功劳的臣子都是这样的下场,我这个并不心甘情愿投靠刘邦的项羽旧部,下场又该是什么呢?&当韩信被杀的消息传到臧荼所在的燕国封地时,这位原本就已经活得小心翼翼,树叶掉下来都怕砸破脑袋的臧荼先生彻底抓狂了。&  他左思右想,反正都是死,不如造反算了。然而奇怪的是,这位臧先生的造反举动,和你所能看到的所有历史书里的造反都不太一样。他一没招兵买马,二没联络盟友,而是天天拉着大广播满世界宣告,我臧荼要造反。      消息传到长安,刘邦一听这还了得,二话不说带着坦克大炮就来了臧荼的封地。双方吗话也不多说,直接开打。不几回合,臧荼的那点地方部队就在刀光剑影当中集体倒戈投降了刘邦。这下换刘邦傻眼了,心说这小子肚子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      纳闷之余的刘邦先生立即召见了造反家臧荼。    出于需要,他们的见面没有留史官在场,所以也就没有留下任何记录。我们可以知道的,只是臧荼在这次会面之后,直接被拉出去砍了,头颅挂在北京(北京古称燕地,是臧荼封国的首府所在)城楼上。而他的那些家财和儿女们,则被保留下来,流落民间。    此外,还需要提的一点是,臧荼的一个儿子在城门被刘邦攻破的时候,瞒着老爸一口气跑出了北京,也跑出了大汉帝国的版图,跑到了匈奴境内,隐姓埋名。      写到这里,相信聪明的你一定看出来了,这位臧先生所谓的造反,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重大的哑谜。    这个谜底就是,通过造反这种很极端的方式,以自己的生命乃至土地财富作为代价,和那个并不信任自己的刘邦见面,哀求他放过自己的家人。若非如此,你很难解释,一个在乱世当中爬到燕王这种高位的臧荼,为什么选择那么可笑的方式进行造反。另外,臧荼的造反,没有波及到他的家庭,也很能说明问题。      不过,放过臧荼家人的刘邦也许怎么也不会料到,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若干年后,他的后人乃至整个帝国,竟然都会因为一个女人而和这个家庭,重新牵扯在一起。&  要说清楚这些,还要从臧荼的家人说起。话说臧荼同志虽然以某犯罪被杀头,但他的家人们却并没有受到波及。所以他到死都在庆幸,庆幸自己那看起来疯狂但实际上非常值得的计划。      时光匆匆,当往事已经变成炊烟寥寥,这些侥幸在大汉帝国的土地上存活的家人也开始忘记了仇恨。他们所需要忙碌的,只是自己的一日三餐以及那个正在逐渐长大的叫臧荼孙女的婚事,&&说起来,她的名字也算特别,就叫做臧儿,按照现在的习惯,户籍上写出全名是&臧臧儿&,不知道民警叔叔看了会不会眼花。      且说这位臧儿姑娘,虽然如今家庭败落,但好歹也是顶着燕王孙女的名头,而且人也长得不赖,所以地方上来提亲的人也多。最后,经过父母们慎重地考量,一个叫做王仲的男人,成功入选臧家的女婿。      结婚之后,臧姑娘跟老公关系挺好,没多久就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而这两个女儿当中的一个,就是刘邦的曾孙子,大汉帝国最伟大的帝王,彪悍无敌的汉武帝刘彻同学的亲老妈,无比妖娆美艳,也无比心机的王美人同学。&  根据历史记载,她的大名叫做王娡。      现在,由于王美人同学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所以我们暂时放一放,还是来继续观察她母亲臧儿姑娘的婚姻生活吧。    由于资料的匮乏,我们已经无从知道臧儿姑娘出嫁之后,日子过得如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绝不会像当年的燕王府一样,荣华富贵。比较靠谱的说法,应该是过得很清贫。此外,这位叫做王仲的男人,虽然人品没问题,但身体素质估计一般般,因为根据史料记载,他在和臧儿结婚之后没几年,就英年早逝了。      当时的情况,对于臧儿姑娘而言,就是&赚钱的死了,花钱的都活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极端不利的。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幸福也好,还是为了几个孩子未来的活路,改嫁都是必然的选择。和她那个为了全家人而选择死亡的爷爷臧荼一样,臧儿姑娘也是一个想了就会去做的主,所以没过多久,她就改嫁给一个姓田的男人。由于善于经营,虽然她是一个拖着几个孩子的改嫁者,但是二次的婚姻仍然过得很幸福,没过多久,她又给那个姓田的男人生了两个孩子,这就是田蚡、田胜兄弟。    不过老天似乎很喜欢跟臧儿姑娘开玩笑,跟谁谁死。    没几年功夫,这位田先生也去大司命那里报道去了。说到这里真要替臧儿姑娘庆幸一下她是生活在各方面都比较开放的汉代,而不是秦代或者大明王朝,否则以臧儿姑娘这种跟谁谁死的命相,估计早就被拉到祠堂浸猪笼了。      当然了,汉代再怎么开放,连着两个老公都早死,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多少都有点不太好。所以在那之后,臧儿姑娘也没胆子去找人说媒,再换老公。值得庆幸的是,这第二任老公虽然早死,却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足以使她的几个孩子平安成长。而臧儿姑娘自己,在深知自己这辈子就这样的同时,也开始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几个孩子身上,从小就着意训练他们。然而忽忽数年过去,她有些失望地发现,几个儿子虽然聪明,但却个性懒散,缺乏魄力,反倒是女儿王娡,看起来温柔腼腆,但却既有主见,很像自己。    为此,臧儿姑娘决定转而培养王娡姐妹。她的目标很明确,既然几个儿子都只是平庸之辈,那就只好通过女儿们的婚姻来为自己的家庭寻找靠山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臧儿姑娘也算是不惜血本,什么箜篌啦,织素啦,只要是大户人家小姐们会的东西,她都要两个姑娘学会。非但如此,估计还教了很多从黄帝时代素女老师手里流传下来的性学知识。      时间,就在臧儿如此这般下血本的投资当中一天一天流逝。她眼看着两个女儿越来越大,都出落的花朵一样的人品,心里也有点那种快要收获的农夫的感觉。按照原定计划,下面一步,就该给两个女儿挑女婿了。      说到挑女婿这事儿,那可是臧儿姑娘的一块心病。她想着自己那两个早死的老公,又想着这几年因为那几个不孝的儿子的挥霍而逐渐败落的家,琢磨着无论如何都得给女儿挑一个身体健康而又有很多钱的老公。为着这件事,臧儿姑娘可没少往媒婆家里跑。      今天是李家的公子,明天是赵家的老爷。    虽然历史没有记载,但我们大可想象一下,一个把女儿当成绩优股的老太太,在家里盘算金龟婿的样子。&&话说臧儿姑娘虽然很有手腕,但也许是因为一辈子都没怎么享过福,所以难免眼皮子浅了一点,盘算来盘算去都是那些城里的大户,连个达官贵人都不敢多想。    几经周折,总算敲定了一个叫做金王孙的男子。从这名字看来,就很像是一个暴发户。不过好在金王孙人应该长得不赖,所以王娡也没什么意见。于是经过三媒六聘,他们俩就结婚了。    根据相关资料透露出来的信息,这小两口结婚之后,感情还算不错。没多久王娡就给金王孙生了一个女儿,名字叫做金俗。如今想来,若日子就这样一直过下去,王娡的人生应该没什么遗憾,因为那个老公,确实是爱她的。    但如果,仅仅只是如果而已,&&正在享受美满婚姻生活的王娡做梦也没有想到,她的命运竟然会因为母亲的一次算命而被改变。&&  根据历史记载,这件事是这样的。话说在第一个女儿嫁出去之后,臧姑娘不知怎么的,开始对宗教产生了兴趣,没事儿就去赶个庙会什么的。当然了,由于佛教这玩意儿这时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臧姑娘绝不可能在庙会里碰上和尚尼姑什么的。      那么,她碰到的是什么呢?    虽然历史没有记载,但兄弟相信,这应该是一个道士。因为在古代中国,庙会里的道士除了赚香油钱之外,还有一个兼差,那就是算命解签。虽然这玩意儿经过科学证实是封建迷信,但却一直都在中国这块地方颇有市场,非常受老头老太太们的欢迎。臧姑娘虽然是个极有主见的老太太,但毕竟见识有限,不可能如后来的人们那样,正确地认识封建迷信的危害,所以她也常常求个签什么的。      话说这天也不知道是那根筋不对劲,这老太太突发奇想,竟拿着自己那个已经出嫁的大姑娘的生辰八字出来算。就见那道士摇头晃脑一阵,忽然大吃一惊:&哎呀,太太,你家的这位小姐贵不可言哪。&老太太听到这话,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啊了半天,方才说道:&哪样,你再讲一遍。&&  道士心说这老太太什么耳朵啊,没奈何只得重复了一遍。老太太一听踏实了,马上又说:&你再给我算算这个。&说话之间又掏出了小女儿的八字。道士又是这般摇头晃脑一番之后,拍案说道:&这位太太,你这小女儿也是贵不可言的命数啊,这可真是奇了怪了。&臧姑娘心说好家伙,原来我手里揣着两张百万大奖的彩票啊,就这么便宜金王孙那小子实在是太可惜了。      她这么一盘算不要紧,那金王孙的幸福婚姻生活可就算到头了。没过多久,长安城的八卦杂志就看登了一篇大新闻,标题是《丈母娘棒打鸳鸯偶,金王孙遭遇离婚案》。    不用兄弟多说,大家也知道是什么回事了。没错,就是这位臧姑娘,因为算命先生的一番话而回家鼓动王姑娘,死活非要跟金王孙离婚。那金王孙家里虽然有钱,但搁不住臧姑娘的儿子们都是流氓,天天带着一帮人在他家吃吃喝喝,堵着不让走。一开始金王孙还支持得住,但后来看王姑娘自己也说:&老公,咱们还是离了吧。&他也只好从了。      不能不从啊,听小道消息说,这丈母娘已经动用关系,将王姑娘姐妹俩都送到太子府上。据说太子爷一眼就看中了他老婆。中国人的观点,一向都是民不与官斗,金王孙再怎么有钱,到底也只是小老百姓,没法子捍卫自己的婚姻。    不能不从啊,听小道消息说,这丈母娘已经动用关系,将王姑娘姐妹俩都送到太子府上。据说太子爷一眼就看中了他老婆。中国人的观点,一向都是民不与官斗,金王孙再怎么有钱,到底也只是小老百姓,没法子捍卫自己的婚姻。于是这老小子只好自认倒霉,乖乖地到法院和王娡姑娘办理了离婚。      故事进行到这里,兄弟不知道旁人怎么看,反正我是觉得很奇怪的。旁的不说,就说那小道士吧,他怎么就知道王家姐妹俩将来就一定贵不可言呢?您别跟我说什么迷信也有道理的话,更别说什么小道士是糊弄老太太的,因为在有些资料里,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而在那个版本里,算命算出两个女儿都是贵不可言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臧姑娘自己。      从种种的蛛丝马迹看来,兄弟有理由相信,这一整件事,根本从头到尾,都是臧姑娘导演的骗局。事情的真实情况,很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要清楚的了解内情,我们首先要认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王娡小姐同母异父的亲弟弟田蚡。  说起这个田蚡,那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品人物了。    根据历史记载,这货虽然是臧儿姑娘生的,但不知道是基因变异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他很悲剧地没有遗传到老妈那优良的外貌基因,样子长得极挫,所以他老妈不喜欢他,任由他跟着街面上的混混过日子。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就是在这种可以说是被放弃的生涯当中,田蚡竟然学会了很多书本当中学不到的本事,并最终凭借着这些本事在朝廷里混了一个小差事。什么差事呢?历史虽然没有记载,但是根据后来他的升官履历以及某些事事非非看来,他很有可能是在太子府供职。    历史虽然没有记载,但是根据后来他的升官履历以及某些事事非非看来,他很有可能是在太子府供职。退一万步讲,即使不是供职太子府,也是跟和太子府来往比较密切的人,&&唯有这样,你才能解释司马迁在《史记》当中记载的一句话。哪句呢?就是下面这句:&田蚡这个人口才很好,懂得很多别人看不懂的古代文字,王皇后认为他贤能。&大家注意,这里的王皇后不是别人,正是田蚡同学的亲姐姐王娡。      从表面上看,这句话好像是说姐姐很喜欢弟弟,认为这个弟弟很有才。但你留意到没有,司马迁特意用了&王皇后&三个字。从这三个字里,我们首先能够得到的讯息是,王皇后曾经在公开场合称赞过田蚡,不然史官也不会郑而重之地记录下来。    另外,还可以得到的判断是,王姑娘对弟弟的称赞,是她在成为皇帝身边的人,能够对皇帝说这些话之后。第三,大家如果留意到臧姑娘的家庭背景就因该发现,王姑娘的兄弟绝不会只有田蚡一个。她之所以在得势之后如此推重这个弟弟,很显然不会仅仅只是这个弟弟会说话,口才好这么简单。      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要了解真相,往往需要很多资料。但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和田蚡差不多同时代的司马迁同学,根本不可能详尽地记录这些。不过值得庆幸地是,通过他文字当中的蛛丝马迹,我们还是可以推测道其中的真实关窍。      在说出这些关窍之前,我们还要了解一些东西,那就是田蚡所懂得的,到底是什么文字。根据司马迁的记载,这些文字是&《盘盂》诸书&。根据文献记载,这些文字,就是后世考古学家所谓的&金文&,是一类在我们眼中,类似黄易武侠小说《大唐双龙传》里,刻在长生诀上的有字天书。有人看到这里也许要说,哎呀,那不就是说,这田蚡还是个古文字学家,果然很有才。      诚然,如果放在现在,能够认识这些字的,多半都要冠以大家的头衔,即使你出身悲剧一点,也会让人家觉得是个了不起的知识分子,但你要注意,田蚡所生活的时期,是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在那个时代,古文字,往往意味着神秘莫测的力量,而善于解读他们的人,多半都是研究如何羽化升仙的道士。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吧。田蚡之所以被王皇后称为贤能,关窍不是前面的口才好,很可能是因为后面的懂得别人都看不懂的文字。换言之也就是说,他之所以被王皇后信任,是因为他掌握了如何与神仙交流的工具。当然了,你也可以理解为,这位田蚡同学,是一个业余,但是非常有用的神棍。    联系历史记载的王皇后被离婚,然后又被送进太子府的经过来看,大家不难发现,事情的起因绝对正如兄弟所推测,那就是这位田蚡同学,在混迹社会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供职太子府或者被太子身边的人所信任。    而他的被信任,也绝不可能是因为才华,或者仅仅只是善于拍领导的马屁,而应该是非常懂得揣摩领导的需求,根据领导需求办事。因为只有拥有这种阅历而又喜欢钻营的人,才有可能产生那种为自己制造裙带关系的想法。      他有了这种想法,当然不能给外人讲。妥当的做法,只会是告诉自己老妈,然后通过老妈来进行运作,导演那出所谓的算命先生说王娡姐妹俩都是贵不可言的命的戏码,然后雷厉风行地劝诱姐姐跟姐夫金王孙离婚。    关于这一点,兄弟可以提出的一个证据就是,在金王孙离婚案当中,金王孙之所以不得不同意离婚,是因为他的老婆,已经被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看中,收做了妾室,&&以王姑娘家的地位而言,若没有人在后面上下打点,若不是很早就筹谋好了一切,你很难解释,这边厢还在闹离婚的人家,那边厢就已经入洞房了。    而这个上下打点的人,一定是田蚡。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解释,为什么在王姑娘的儿子刘彻坐上皇帝位置之后,这位国舅爷会那么骄横跋扈,而王皇后又那么护着他。一切,都只不过是因为那句话&&&没有你舅舅就没有我,没有我,有哪里有你呢?&& 分析完田蚡,咱们再来看看这件历史上著名的离婚案吧。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所谓王姑娘姐妹俩贵不可言这种说法,完全有可能是在田蚡的授意下,由臧儿姑娘一手导演出来的闹剧。但我们是不是就此便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王姑娘之所以会离婚,然后会被送到宫廷当中,只是因为她有个贪图荣华富贵的老妈和弟弟呢?    很显然不是。    旁的不说,就说当时的太子爷吧,那可是历史上公认的明君汉景帝同学。只要他不同意,臧姑娘母子俩不就白忙活了吗?另外,如果王姑娘自己三贞九烈,非要从一而终,或者说如果金王孙跟王姑娘感情好得&山无棱、天地合&什么的,死活不放,这事儿能成吗?      所以,虽然历史没有明文记载,但事实的真相,很可能是这个样子。那就是王姑娘婚后,因为种种巧合,曾经和当时的太子爷,大汉帝国未来的皇帝刘启见过面。而后者,根据史料记载,由于长期生活在比较压抑的环境里,对浑身散发着母性气质的王姑娘缺乏免疫力,不免神魂颠倒。    为了一亲香泽,然后又怕给人家留下话柄,所以才授意小厮田蚡,并通过田蚡的老妈,完成了将王姑娘收罗到府内的愿望。而金王孙呢,虽然觉得很没面子,但很有可能在威逼利诱之下,选择了妥协和退让,最终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盖章。    感觉很像小说,是不是?    其实历史本身,有些时候,就是这个样子。这,也就是中国历史很魅力的地方,&&真实和虚假,往往彼此交错,让人无从分辨。写到这里,兄弟不得不佩服那些能够掩盖事实真相的人,比如一直隐藏在整个故事背后的太子刘启,其实他明明知道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甚至有可能参与了其中的细节部分,但却可以在世人面前装作懵然不知,让人找不到把柄。  兄弟还要佩服的,是那个在整件离婚案当中一句话都没有说的王姑娘。从表面上看,无论是离婚案还是被送进太子府,全都是她老妈和弟弟两人的主意,跟这姑娘一点关系也没有。但事实上却未必如此。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王皇后在显贵之后对弟弟田蚡的提拔可以作为证据之外,还有一点,也很能说明问题。是哪一点呢?那就是金王孙最终同意和她离婚,并在离婚之后,隐姓埋名,彻底保持缄默。而根据历史记载,这位金王孙颇有骨气,所以不太可能仅仅只是威逼利诱就能让他就范。比较可靠的情况,应该是这位王姑娘采取了某些措施,让金王孙在无可奈何之下,默许了整件事,吃了这个闷亏。  公元前179年,也就是汉文帝登基的第一年,年仅9岁的刘启,以皇长子的身份被册立为太子,也就是大汉帝国未来的合法继承人。      从表面看来,一切按部就班,刘启的人生似乎比他的父亲要顺遂得多。最起码,他不必像父亲当年那样,每天活在莫名的恐慌当中,也不必像父亲那样,为了保住性命而在父兄面前唯唯诺诺。作为大汉帝国未来的合法继承人,他在人前人后都享有仅次于天子的无上荣光和尊严。然而事实上,这位皇子从懂事开始就发现,自己的人生,其实并不比谁好到哪里去。      旁的不说,就说他的那些家庭成员吧。    从表面看来,父母似乎恩爱和睦。但刘启却隐约地觉察到,在这恩爱和睦的背后,隐藏着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另外,他也知道,尽管母亲在父亲面前,对自己比其他的兄弟都要好,但她更亲近的,其实是小弟弟刘武。只有在他面前,母亲才表现得更像是一个妈妈,反而对自己,总像是对着外人。这种显而易见的隔膜,让刘启觉得恐惧。因为他知道,无论是在这个家庭还是国家,那个看起来沉默温柔的母亲,其实都拥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为此,还是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如果要保住母爱,保住自己,就必须要讨好眼前这个女人。&  除了要讨好母亲之外,政治家庭出生的刘启也明白,一味地示弱,绝不是什么长久之计,必须联合更多的力量,才能保住自己的未来。为此,他在讨好母亲的同时,也极力在自己的祖母,也就是薄太后面前,做一个乖孙子。    不过,刘启不知道,他的那个祖母,也在考量着一件事,一件在她看来,可以保障自己娘家未来命运的大事情。所以对于刘启这个孙子,她也表现得慈祥和蔼,宠爱非常。      如此这般,时间就在大家都带着面具过日子的缝隙里悄悄流失掉了。转眼之间,太子刘启已经到了该结婚的年龄。    多年的太子生涯,已经让当年那个小皇子变得更加成熟。而从父母和书本那里学来的策略,以及天下必将控制掌中的自信,使得这位大汉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全新的方向。所以尽管历史没有记载,但我们仍旧有理由相信,这位在未来使大汉帝国蒸蒸日上的太子,在他走向成年的那一刻,应该是和所有年轻男子一样,充满理想和热情的。并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这些理想和热情里翩翩起舞的,除了千秋霸业,还应该有一个虽然模糊,但却是刘启发自内心想要获得的神仙眷侣。      然而遗憾的是,现实,似乎特喜欢和这位太子过不去。    因为很快,那个一直疼爱他的老太后都没有问过他的意思,就跟他的老爸,&&历史上著名的孝子皇帝刘恒提出:&我想把我娘家的一个孙女,许配给大孙子刘启,你看怎么样?&
  刘恒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老娘这么做,是为了巩固他娘家的外戚地位,虽然作为一个过来人,他深知这种包办婚姻容易产生悲剧,但眼望着老娘一脸恳求的神色,他又怎么好拒绝呢?何况,刘恒也深知,长子刘启和老婆窦氏表面上和睦,其实内里各有盘算,所以不管出于自己孝顺母亲的名声还是出于对儿子负责的态度,他都没有理由反对这门婚事。于是,在刘启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梦想的神仙眷侣,就这么吧唧变成了奶奶娘家那个瘦弱沉默的小姑娘。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这场被安排的结婚刺伤了刘启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尊,还是由于薄姑娘不解风情,总之,尽管在人前,刘启表现得像所有温柔体贴的丈夫一样对妻子百依百顺,但是回到家,他却是连看都不愿意多看一眼后者。对此逆来顺受的薄姑娘当然明白,刘启之所以娶她,之所以在人前百依百顺,无非都是为了争取太后的支持,但无论是多年以来的妇德教育,还是别的,都使得薄姑娘不会,也不太可能去向世人公布真相。    作为一个可怜的女人,她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在人前将这些戏码演下去,并借以维系他们那桩看似幸福,但其实可笑又可怜的不幸婚姻。      而太子刘启,也因为婚姻的不幸福,转而更加迷恋权力。为此,他在朝堂上,在众人眼前,极力维系一个温文尔雅的太子形象,对上,讨好太后、皇后,对下,讨好朝中大臣。除了讨好之外,他还极力学习父亲的理政心得,观摩宫廷当中杀人不见血的权力争斗。因为他知道,要想顺利接过父亲的万里江山,他不能只是一个生长深宫,不知民间疾苦的糊涂虫。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位原本还只是懵懵懂懂的太子,越来越清楚地发现,表面上四平八稳的天下,其实隐藏着分崩离析的危机。并且,这些危机并不来自那个一直对大汉帝国虎视眈眈的匈奴,而是来自内部,来自那些和他同样流着刘家骨血的叔伯兄弟们。因为每次朝见,每次家宴,他都会从那些看似恭敬的兄弟叔伯眼中,读出另外的内容。此外,发生在父亲和诸王之间的一些事,也为这位帝国未来的继承人敲响了警钟。      记得那时还是文帝三年,没事儿就喜欢在汉朝边境转悠,把抢劫当家常便饭的匈奴人再次长驱直入,带着千军万马入侵大汉国土。他们的算盘打得很清楚,先打后和,要钱要粮要女人,刘邦都不放在眼内,更何况是个乳臭未干,听说脾气好的得了的刘恒呢?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听到这消息的刘恒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就带着他的兵马到了太原,亲自上阵杀敌来了。据说匈奴的头头当时正在烤羊肉,听到这消息,差点把刀片当骨头啃了。    不过既然文帝来了,那啥都别说,打吧。      匈奴人清楚,这场战争对他们意味着无数的美女、粮食和财富,意味着很多穷人这年的冬天不用挨饿,所以他们必须拼命;而文帝同样也清楚,一旦战争失利,不但他,整个国家,也将面临不可估量的损失。无论为了什么,他都必须全力以赴。    如此这般,双方因着各自的利益所在,不得不全力以赴,整个战争,也就变得像我们所能想象的所有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一样,惨烈而持久。      从这场战争看来,不可否认,匈奴人的确像你我所知道的所有马背民族一样,骁勇善战,但古人说得好,&刚不可久,柔不可收&,越是刚猛可怕的敌人,越不能忍耐持久的拉锯战,因为斗志和气力,都不是无限再循环的东西,一旦阻力到了他们所无法逾越的极限,就会消磨干净,所以别看匈奴人凶悍,一旦他们死活咬不开大汉帝国的边境城门,捞不到什么好处,自动退兵,绝对只是迟早的事情。&  对于这些,文帝显然明了于心,所以在接到战报之后,他一刻也没有耽搁,直接带着人马就砍上来了。相对而言,反倒是另外一件事,使这个看起来不哼不哈,其实对什么都看在眼内的明白人非常意外,那就是发生在这年五月的一桩谋反案件。不为别的,只因为这次造反事件的领头羊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曾经和功臣们一起拥戴自己登上皇位的侄儿刘兴,也就是他那个私生子大哥刘肥的儿子。刘恒记得很清楚,当年他拥戴自己做皇帝的时候非常热忱,也记得自己为了答谢他的拥戴,分封他为济北王。非但如此,逢年过节,自己对他的赏赐,从来都是上上选的。      &难道这小子是只喂不熟的狼,现在又惦记起本不该惦记的皇位么?&刘恒思来想去,觉得最可能的就是这个理由。而这理由的可能存在,直接让这个好好先生愤怒了,&&作为一个一辈子抠门过日子的皇帝,他没什么爱好,就喜欢屁股下面那张龙椅,当然不能让旁人抢了去。于是,刘恒把心一横,盘算着既然你这么惦记,那就下地狱去吧,二话不说,直接给大将军柴武发下兵符,让他即可调集十万大军,代表皇帝,消灭济北王。他相信,柴武绝对可以把事情干得干净漂亮。事实上,后来的事情,也正如刘恒所料,才不过三个月功夫,柴武就平定了刘兴挑起的叛乱。      平定这场叛乱之后,所有的明眼人都看得出,往日那些在皇帝面前都显得骄横跋扈的亲王们变乖了,&&他们不得不乖,因为从刘兴这件事里,他们惊讶地发现,往日那个在兄弟们面前唯唯诺诺的刘恒,原来是个如此不好惹的主。  不过他们的乖,也只是在表面上。回到自己的封国里,该怎么着,这些人可从来都没打过折扣。刘恒呢,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经过长期战乱,需要时间恢复,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到底是民选的皇帝,不好树敌过多,所以只要这些人不到跟前找麻烦,基本都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但若你就此认为刘恒是个好好先生,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一个一辈子都在阴谋诡计里打滚的皇帝,刘恒有绝对的理由相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绝对有道理。事实上,历史也很快就通过另一场在被窝里就被消灭的叛乱向所有人证明了,刘恒的防备之心,从来都没有松懈过。      根据司马迁同学的记录,这次叛乱的时间,是文帝六年,换言之也就是刘兴起兵造反之后的第三年。不过,这次的主谋人由侄儿变成了兄弟,而且还是和刘恒一个老爸的小弟弟刘长,也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那个名字也叫赵姬的小妾所生的孩子。      其实要说,他和刘恒关系还算不错。作为皇帝的弟弟,这位老兄一直都没有被皇帝当外人看。不过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在欲望面前永远都不满足,酒酣耳热之后,就会盘算,就会想,怎么这东西你有我没有,你比我好在哪里?    一旦心里不平衡了,就非得找个由头发泄不可。普通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天下间所有权利的集中地&&帝王之家呢?所以一直都活得很放肆的虽然刘长明知道造反不是个什么好做的买卖,却也还是忍不住上瘾。    不过,他做梦都不会想到,就在他到处联络帮手准备干着买卖时,远在长安的刘恒已经把整个计划都掌握在手里了。而刘恒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就得到消息,正是起因于他的&防备心&,说白了就是在很久之前,就安插在这些亲王们身边,专门为刘恒打听他们行踪的密探。    得到计划之后,刘恒仍旧不会耽搁,马上进行处理。一方面是废弃刘长的淮南王爵位,另一方面迅速派人将他抓起来,送到四川的一个小县城安置。之所以要快抓,是因为刘恒深知,自己这位兄弟脑子虽然不及自己好使,但勇武过人,扛鼎的本事和当年的霸王项羽有一拼,不能大意;而之所以不直接杀掉,是因为那会给天下人留下杀兄弟的口实。    事实上,作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杀人于无形,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对此,刘恒从来就很懂得。所以他一方面严惩刘长,另一方面,又故意做出一副宽大气派,特意给刘长送了十个美女,然后吩咐护送刘长的那些人,每天至少要给刘长供应五斤肉和两斗酒。从表面看来,他似乎是在显示自己的宽大为怀,但事实上,他是在向刘长炫耀自己的成功和对方的失败。而这,显然是心高气傲的刘长所无法忍受的。只要不出意外,对方非被这些恩典呕得自尽身亡不可。      不过,令刘恒意外的是,他这看似天衣无缝的杀人计划,竟然被另外一个人看了出来。这个人,就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袁盎同志。当然,他是绝不会说自己的领导这么干是要刘长的老命。    作为一个多年行走江湖的老同志,袁盎同学深知打工仔应该怎么说话:&皇上,你以宽大的心胸对待刘长,回收到反效果的。&他不等皇帝搭话,又接下去说道:&罪犯刘长个性心高气傲,一定不会认为皇上是念在他跟你是兄弟,而会认为你故意在他面前炫耀你的仁慈,嘲笑他的失败,他那颗骄傲的玻璃心会因为受不了这种折磨,最终死翘翘的。&    从表面上看,袁盎这么说,好像是要皇帝收回成名,但事实上,是要帮助皇帝掩饰罪行,让他扮演一个不知道这么做后果的皇帝,&&对此,刘恒心知肚明,证据就是一向把人命看得很贵重的他,这次破天荒没有接受袁盎的意见,仍旧命令手下执行每天五斤肉两斗酒的命令。果然,不到十天工夫,消息传来,刘长绝食身亡。  连续搞定了两个造反的亲王之后,刘恒的那些兄弟子侄们,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来扯皇帝的后腿了,最多,也就是像吴王刘濞那样,关起门来发发牢骚,称病不朝见什么的。对此,刘恒才不在乎。作为一个皇帝,他很清楚,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马上去做,那就是给所有的人休养生息的时间,因为这个饱经战火的国家,实在太需要休息了。      写到这里,让我们再转过头来看太子爷刘启。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他一直在跟随他老爸学习他的统治技术。和他的那个老爸一样,这位兄弟也有点&表面老实,其实不然&的意思,所以他很清楚,老爸虽然搞定了两个不听话的亲王,但却没有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换言之也就是说,将来落到他手上的,仍旧是个烫手的山芋。  不过,这些都是将来的事情。作为帝国太子,刘启的地位决定了他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只能做一个沉默的旁观者。虽然这种沉默并不代表无所事事,但毕竟和君临天下有很多的不同,它需要压抑自己的个性,在权威面前表现出臣服的态度,很容易使一个人性格扭曲,并进而产生一种求偿心态,而这,大约也就是刘启为什么一方面在人前彬彬有礼,表现得像个君子,另一方面却又冷落正妻,宠信爱妾,甚至不惜名声,迎纳已经结婚的王娡姐妹的真正原因吧。    不管事实的真相如何,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王家姐妹被送入太子府,刘启本人绝对知情,甚至有可能就是主使者。而他之所以会这么做,未尝不是出于一种有点变态的自我满足的需要。    那感觉,像极了一些自以为是的小孩子,在看中别人的玩具之后,非要抢到手不可。那么,被抢来的王娡小姐,对此又作何感想呢?根据相关资料,太子刘启身边其实从来都不缺女人,王娡要如何在这些女人当中生存呢?      关于这些,虽然历史不会记载,但从王姑娘到刘启身边之后不停地生孩子看来,她应该还算是比较得宠的。不过,作为一个心思比较缜密的女人,王姑娘显然也知道,她那对于刘启来说,不是很光彩的过去,也很容易成为别人攻击她的理由,所以尽管比较得宠,王姑娘做人还是相当低调,即使是对不受宠的大太太薄姑娘,也是客客气气的,所以太子府上下,都没谁为难他。而那个时候的王姑娘,对于人生的要求也比较简单,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得宠,保住娘家兄弟们的荣华富贵。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是当时人们对王姑娘的印象。因为事实上,作为一个古代版的腹黑女,这位小姐从抛夫弃女的那一刻起,就在肚子里计划着自己未来的人生,即通过种种努力,坐上女人能够坐上的最高位置,所以她不可能仅仅只满足于小妾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低调做人,在众人面前表现得无欲无求,其实只是一种策略而已。      从相关的资料看来,王姑娘的策略显然相当成功。别的不说,就说当时,其实刘启的太子地位并非永远稳固,但就是这样,也没有谁拿王姑娘的事来攻击这位太子同志丧德败行。而刘启自己,尽管身边从不缺女人,对王姑娘也一直宠爱有加,即使在登基前后,也不忘记和王姑娘风花雪月。  更为有趣的是,明明这小妞一直都在和别人争宠,但包括那个一向都容不下人的粟姬在内,大家集体都认为王姑娘人品温柔,很好相处。于是乎,王姑娘原本尴尬的身份就这么轻轻巧巧地遮掩过去,她在太子府的日子,自然也安稳了。      不过,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想要在皇家争取荣华富贵的女人,王姑娘深知,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一个自己的儿子。旁的不说,眼前就有一个好例证。试想,若薄太后没有刘恒这个儿子,她怎么可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太后呢?但王姑娘同样清楚,刘启还不是皇帝,&&这意味着事情还会有很多变化,另外,她也不能不顾忌到她身边的那些眼睛,所以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还是为了将来的荣华富贵,现在,都不是她生儿子的时候。      故事进行到这里,兄弟要说,我如此写,绝不是胡说。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生儿育女这回事,真的是可以控制的。另外,从王娡小姐当时的环境来说,她吧唧生个胖小子绝不是什么好事,&&容易过早树敌不说,也容易落人口实。最好的做法,是当一切都尘埃落定,并且旁的女人也都生了儿子之后,她再来生孩子,这样才可以保证儿子的皇子身份万无一失。而根据司马迁同学的记载看来,一切似乎也正如兄弟所说,因为汉武帝刘彻的出生日期,正是刘启坐上皇帝位置十拿九稳的那一年。此外,还有一件事,也多少曝露了这位看似与世无争的王姑娘最真实的内心。    根据史料记载,这件事是这样的。    话说有天刘启下朝,由王姑娘陪着吃饭。刘启见她懒懒散散地,就问她怎么啦。王姑娘扭扭捏捏了半天,这才告诉老公自己怀孕了。刘启这时虽然已经有九个儿子了,但还是很欢喜,忙问她是什么时候的事情。王姑娘于是巴拉巴拉告诉老公是什么时候,&&注意,关键就是在这巴拉巴拉当中,王姑娘欲言又止,提到了一件很小的事,那就是在她怀上刘启孩子的那个夜晚,她做了一个美梦:&老公,说来也奇怪,就是那天,我梦见太阳到我肚子里去了。&  这个梦是真是假不要紧,关键在王姑娘说的恰到好处。    首先,刘启当时心情特别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心情很好的时候容易缺心眼,很容易忽视一些平时很注意的细节。其次,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了如指掌的皇族,刘启不用翻《周公解梦》就能清楚知道,凡是梦日入怀受孕的孩子,将来都必定是贵不可言。所以他听到这件事之后,很高兴,说了一句:&这孩子将来一定是大富大贵啊。&另外,兄弟之所以认为这件事透露了王姑娘的真实内心,也正是因为她这个梦。原因如下:    大凡对中国传统历史有点了解的人一定会发现,大凡帝王出生,伴随的一定是各种奇异的传说。而在这些传说当中,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梦见太阳啦,月亮啦之类的天体跑到妈妈肚子里的乌龙事件了。    其次,大家还记得吧,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王姑娘的老妈之所以要王姑娘离婚的理由,就是她搞的那次算命,说王姑娘&贵不可言&,&&虽然在现代人的眼光里看来,神鬼之说本属乌有,但对一个想要在这方面搏一搏的人来说,借助神鬼的力量来炒作自己,却是上上之选。    旁的而不说,就说当年陈胜吴广兄弟,不也借着狐狸兄的嘴巴弄了一个什么&大楚兴、陈胜王&的谶语吗?    所以,以王姑娘在太子府当时的地位而言,不管是为了将来也好,还是为了照应自己&贵不可言&的命数也好,把儿子说成是梦见太阳入怀而受孕的,实在是非常轻车熟路的一件事。    不过,兄弟不得不佩服的是,王姑娘虽然在这里隐约曝露了自己的野心,但却做得滴水不露,可谓一石二鸟。    一方面,她用这个梦为自己肚子里的骨肉进行炒作,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占尽先机,退一万步说,就算生下来的是个公主,也会因为这个梦而加重她在丈夫心中的分量。    另一方面,她将这个梦说给刘启听,既可以增加刘启对她的好感,&&试想,有哪个丈夫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对自己言无不尽呢。    此外,由于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刘启即将接手的大汉帝国,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四平八稳,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梦来来振奋自己。    最重要的,王姑娘在这么做之时,其实已经为自己预备好了退路。那就是万一有人看出她的野心,企图用这个梦来对她不利,她也可以拉出丈夫做挡箭牌,&&因为话是他们夫妻在闺房当中说的。  公元前157年,大汉帝国最了不起的皇帝刘恒终于也干不过老天,去他老爸那里报道了。根据皇帝遗诏以及大汉王朝继承法,当了快二十多年太子的刘启正式登基,是为汉景帝。也就是在这一年,一直养精蓄锐的王姑娘因为成功给皇帝生了十皇子刘彻,而被正式册封为夫人,在低位和身份上有了极大的转变。      不过,作为一个年龄虽然不大,但是老谋深算的女人,现在就着手去实现蓄谋已久的未来,实在太早了。    一方面,她虽然并不懂得朝廷大事,但是看得出来,如今大汉皇朝,说起来是她老公刘启说了算,但遇到一些大事,还得那位已经半退隐的老太后开口。另一方面,在皇帝的多为嫔妃当中,王姑娘其实并不占优势。    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在刘启的后宫当中,最受宠的妃子不是王夫人,而是粟姬,也就是刘启长子的生母。根据史料记载,刘启的皇后,也就是那位非常不被老公待见的薄姑娘一直都没有皇子,而根据大汉帝国&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所以在当时人看来,最有机会集成皇帝大位的,应该是这时已经成年的皇长子刘荣。    当然了,若你就此认为王姑娘啥都不干,坐着干等,那就错了。事实上,自打被封为夫人开始,这小妞就在一步一步朝着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努力着。虽然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她究竟是如何做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后来发生的历史事实看来,这位深宫内院的夫人做人做事,倒很有些她公公婆婆的风范,很有点神不知鬼不觉的意思。    此外,我们还能够肯定的是,她的那个兄弟,也就是因为王姑娘进位夫人而获得郎官地位的田大舅子,在王姑娘的筹谋当中,必定充当了同谋者和执行人的角色,否则,就像前面分析过的,王姑娘犯不着在嫌贵之后,对田大舅子宠幸有加,以至于汉武帝这样的盖世强人都不得不投鼠忌器。    闲话完毕,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当时大汉帝国宫廷内部的基本情况。根据史料记载,汉景帝刘启登基之时,他奶奶和他老妈都还活着。无论是从大汉王朝的家法还是别的方面来说,她们的存在都意味着刘启不可能百分之百拥有大汉帝国的最高统治权。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同学通过两件事说得明明白白。其一是因为薄太后的关系,所以刘启不得不立那个他一看就腻歪的薄姑娘当皇后;其二就是由于我们前面分析过的,窦太后一直想让梁王刘武集成皇位,所以刘启迟迟都没有册立太子。  说完了刘启的长辈,再来看看他的后宫们。由于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刘启并不喜欢大太太薄姑娘,连这皇后的位置也是因为看在薄太后的面子上才给她的,所以后宫当中,这位正宫娘娘,其实并没有什么地位。在皇后之外,刘启的诸多嫔妃当中,最受宠的,是粟姬,也就是刘启长子刘荣的母亲。      本来,就像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由于正宫皇后一直都没有儿子,论资排辈,粟姬的儿子刘荣做太子已经是名正言顺,但一方面由于老太后还活着,更重要的是窦太后又掺和进这件事里来,所以这小妞一直都心气不顺,暗地里跟窦太后不对盘。相比之下,王夫人就高明得多。表面上按兵不动的她一方面努力抚养刘彻,另一方面则在众人特别是窦太后面前恪守妇道,尽可能地争取窦太后对她的好感。除此之外,她还走了一招谁都没有想到的险棋,那就是背着老公勾结朝中大臣。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刘彻一天一天长大。    从史料里得来的情况,这位大汉王朝最彪悍的皇帝,从小就聪明非常,很得皇帝的欢心。而当时的情势,对于王夫人母子来说,也比从前有利。一方面,由于薄太后已经过世,皇帝下诏废掉薄皇后,正宫皇后的位置空了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刘启和窦婴等人的筹谋,再加上刘启刺杀袁盎事件败露,使他失掉做皇位继承人的资格,&&换言之也就是说皇子们的皇位继承人之路已经打通,所以王夫人期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华丽丽降临了。      当然了,作为一只潜伏皇宫很久的老狐狸,这姑娘深知,目前还有一个人,比她更有优势,那就是我们一提再提的粟姬母子。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其一,刘荣在公元前153年已经获得太子的名号,如今更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其二,刘启虽然迟迟没有表态,但皇宫上下都在传说,粟姬娘娘备位中宫只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不必兄弟说大家也可以想象得出来,目前摆在王姑娘面前的路无非是有两条,要么放弃,要么尽全力将粟姬母子铲除。而要铲除一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洞悉这个人的一举一动。关于这一点,王姑娘显然很得她婆婆的风范,嘛事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包括收买粟姬身边的人。所以她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清楚地了解到粟姬的一举一动。而她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信息当中,收集对自己有用,对粟姬不利的。      一开始,事情并不是很顺利。这不奇怪,因为粟姬虽然脾气火爆,但毕竟已经在深宫生长多年,多少还是有一点分寸的。不过很快,这位的爆脾气就原形毕露了。一方面是由于她儿子皇太子的大位已经坐稳,她有点得意忘形,另一方面估计最近皇帝心情好,透露过想要将这小妞扶正当皇后的想法。皇宫上下的人都看得出来,差不多可算得双喜临门的粟姬姑娘,连走路的姿势似乎都比别人骄傲一些。  不过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虽然粟姬脾气暴,但眼看着这小妞像股票一样行情见长,只要稍微有点眼力界的人,谁不上赶着巴结呢?这不,就在某天,连刘启的大姐,也就是那位名叫刘嫖的馆陶公主,也跑到粟姬宫里去向她请安问好去了。      当然了,所谓请安问好什么的,都只是幌子,这姐们真实的来意,其实是为了让粟姬同意让太子刘荣娶她的女儿陈阿娇为太子妃。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未来的皇后地位来了。并且她觉得以她公主的身份,又有皇帝和窦太后双重宠爱,这粟姬不看生面看佛面,怎么都不好意思拒绝此事。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关于这件事,虽然司马迁同学只记了寥寥数笔,但从这寥寥数笔里,我们还是可以读出若干年前,那位粟姬是多么的不给人面子,因为她直接就把刘嫖的面子给否了,&&并且,虽然历史没有完整记录,但事实却很可能如此,这小妞充分发挥她夹枪带棒的本事,指桑骂槐地数落了刘嫖一顿。    而粟姬之所以会如此,根据司马迁同学在事后所做的笔录,是因为这位馆陶公主为了博取身为皇帝的弟弟刘启的欢心,曾经多次利用出入宫廷的机会,给他进献了各式各样的美女。说白一点,就是气这死不要脸的女人帮自己的丈夫拉皮条。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粟姬之所以敢开罪刘嫖,并不是全然不经大脑。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刘嫖虽然贵为皇后嫡女,但一直都不讨父亲刘恒的欢心,是以在成年之后,不但封地是几个姐妹当中最小的,就连老公,也只是一个爵位在功臣世家里倒数第二的陈午。相比之下,她的几个妹妹就要显贵得多。所以不必兄弟说大家也都可以猜到,粟姬会拒绝刘嫖,除了上面说到的,气她帮自己老公拉皮条外,其实还有点瞧她不起的意思。    再说王夫人那头。    由于宫廷八卦渠道想来畅通无阻,再加上她多年的经营,所以几乎就在刘嫖一脸晦气走出粟姬寝宫的同时,这姐们就已经对他们的谈话了解了个详细。凭借多年的江湖阅历,她在心底暗笑:&我勒个去,刘嫖这小妞虽然只是个寡居的老公主,但绝不是什么好鸟,且又在太后和皇上面前都有发言权,这粟姬得罪谁不好偏偏得罪她,真是傻逼到了家。正所谓你不用我用,姐姐我正愁没机会呢。&    她如此这般一想,一全套杀人不见血的坑人计划立时新鲜出炉。    这套计划的第一步,当然是联络刘嫖。至于联络的方法,就像很多影视剧里所表现的那样,邀请这姐们进宫,双方举行正式会晤。会晤的口号很温情,叫做叙家常,反正就是打亲情牌之类的,什么&大家都是一家人啦&,&彼此之间常常走动啦&,&不必客套&之类的话当然少不了。除此之外,就是让自己那个还没有成年的王牌砝码刘野猪同学,时不时在刘嫖面前转悠什么的。    刘嫖何其聪明,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这姐们是向自己伸橄榄枝来了。并且,多年以来在皇帝弟弟身边转悠的她也知道,眼前这位王夫人,在皇帝心里也是很有相当有分量的。不过,她也许是在粟姬那里搞怕了,并不直接接招,只是说自己真是有眼无珠什么的,巴巴地去倒贴粟姬,忘记了还有眼前这个温柔贤惠的王夫人。      话扯到这个份上,王夫人心说,靠,这妞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是吧,没办法了,还是直接捅破窗户纸得了。当然了,她好歹也是皇宫内院的人,做事讲究个范儿,像刘姐姐那种上赶着结亲的小妇人相是不做的。于是这妞指着自己的儿子刘彻,说:&我这孩子虽然小,但为娘的总希望给他寻一门好亲,这事儿,就全全拜托姐姐您了。&刘嫖听到这里,彻底踏实了,巴拉巴拉,立时恨不得掏心掏肺:&从今往后,咱们就是同志了。&    不过王夫人深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单单只是一件婚姻,根本搞不定眼前这小妞,于是她拿出自己的杀手锏:&您别急,我话还没有说完呢,我一直都瞧你们家公子陈桥不错,我有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她,不知道您意下如何?还有,咱们这婚事,就咱俩说了,还不能算数,具体事宜还得麻烦姐姐在皇上面前恳求,有了皇上的圣旨,这事儿才算板上钉钉不是?&      收获啊,绝对意外的!    刘嫖到这个地步,算是彻底拜倒在王夫人石榴裙下了,这才叫他妈的神不知鬼不觉呢?如此这般下来,她也不推辞,转脸就去向皇帝提亲,却没想到皇帝一听直纳闷,心说这是唱的哪一出啊?于是问道:&你给阿娇找老公,也该找个年龄相当的啊,彻儿才多大一点的孩子啊,怎么行?&    刘嫖眼见皇帝不同意,心想不能让皇帝把这话给搅黄了,于是连忙拿出她拉皮条多年练就的嘴皮子,如此这般,将刘彻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又说自己本来是想找刘荣当女婿来着,人家粟姬瞧不上咱不是?接着又把自己如何提亲,如何被拒绝,添油加醋到给弟弟听。&  刘启一听这粟姬怎么这样啊,一点面子都不给姐姐,为了安抚刘嫖,只好将她要求的事情答应下来,&&根据司马迁同学时候记录显示,虽然刘启并不是昏君,但由于刘嫖在皇帝面前下眼药的次数实在太多了,一来二去,他只好打消封粟姬为皇后的念头。而粟姬呢,&&虽然没有史料证实她可能知道背后给她下绊子的人是王夫人,但应该多少有点感觉,所以尽管那段日子比较老实,但心里实则将宫里那些害她的人恨到要死。      对此,王夫人自然心里有数。不过她这时还没把握能够一次搞定粟姬,所以每天对着粟姬的时候,仍旧笑面迎人,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只是在心里加以防备。另一方面,则是极力在皇帝面前装好人。除此之外,就是在没人处教导小刘彻,在太子哥哥和皇帝面前,一定要规规矩矩的。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正当王夫人小心翼翼,深恐被粟姬抓住把柄,找自己麻烦的时候,另一件事突然横在了他们面前,那就是皇帝刘启突然病了。要说,这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很正常的,但皇帝生病,往往就意味着很多事情即将发生。对于王夫人而言,实在是一件祸福难料的事情。因为到目前为止,她虽然成功阻止了粟姬封后,但始终都没能将自己的儿子刘彻送上皇位。      不过,也许是老天眷顾,做王夫人对手的粟姬虽然聪明灵巧,但却是个心机浅薄的女人,一点都不懂得揣摩皇帝的心思。    不过,也许是老天眷顾,做王夫人对手的粟姬虽然聪明灵巧,但却是个心机浅薄的女人,一点都不懂得揣摩皇帝的心思。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一幕:    正在病中的刘启对粟姬说:&将来如果我有什么不测,这国家就托付给刘荣这孩子了,你们母子俩一定要好好善待侍候过我的其他人啊。&而粟姬呢,却挑着一对眉眼说:&那些女人一直都不知道检点自己,老是祸害皇帝,不然你身体哪里能这么差呢,我恨不得杀了他们才好。&      无语,彻底无语了,&&虽然历史没有记载,但估计当时刘启想撞墙的心思都有,心说我怎么娶了这么一货色,我这还没死呢,你就蹬鼻子上脸要杀这个,要杀那个。不过,他也许是因为在病中,也许是因为别的原因,当时没有发作出来,只是挥一挥衣袖,让粟姬这个蠢女人回自己宫殿去了。      事情到此,不用兄弟说大家也可以想到,当王夫人通过她无处不在的耳报神得到这一切消息时,那心里多爽,这才是不需要神一样的队友,只需要猪一样的对手啊,粟姬啊粟姬,小样儿你要不败在我王姑娘手上,我这么多年江湖可就算是白混了。    想到这里,王夫人知道,是时候下杀手锏了。于是立马找来自己的弟弟田大舅子,对田大舅子如此这般调教一番,一切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如是这般之后,一直还在因为粟姬那些不着调的回答而伤不起的刘启突然接到朝中大臣的奏章。那奏章是这么说的:&自古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如今刘荣已经贵为太子,臣等请皇上速速将粟姬娘娘正位中宫,母仪天下。&    据司马迁事后的记录来看,刘启见到奏章的当时就愤怒了,说:&咱们家的事情,是你能够说嘴的吗?&说话之间,就把上表的大臣拉出去砍了。    杀完人之后,刘启分析整件事,认为极有可能是粟姬在作怪,从此对这妞彻底死心,说自己从此再也不想见她。受她牵连,其实没什么错的太子刘荣也因此被废掉。而王夫人母子呢,则顺顺当当取而代之,一个当了皇后,另一个做了太子。  厉害吧,在这场战争中,虽然帮王夫人的大臣炮灰了,但这姐们不但仅仅凭借一己之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还在涮了皇帝一把之后,满脸微笑,听着皇帝封她为皇后时的恭维词汇,雍容华贵地坐在了皇后的位置上。    这份心机,这份手腕,当真是让你不佩服都不行。也难怪许多年以后,当小彻彻的男宠韩嫣同学得罪了这姐们之后而要被斩首之时,小彻彻尽管痛心疾首,也不敢当真跟她老娘作对呢。    唯一可惜的是,这姐们虽然心思手腕过人,但心胸却欠广大,费尽心力爬上最高位,所追求的,也不过是个人和家族的 荣华富贵而已,并且在很多时候,都表现出一个贵夫人非常庸俗的一面,比如过分宠信娘家人,以至于给刘彻的千秋大业,增加了不少的阻力,都是很不可取的。    汉武帝元朔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25年,荣华富贵了一辈子的汉景帝第二任皇后王夫人,正式歇菜,刘彻下旨,与汉景帝刘启合葬。&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老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